概念

平面内两条线段位置关系的判定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游戏、CAD、图形处理等,而两线段交点的求解又是该算法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详细的描述一种主流且性能较高的判定算法。

外积,又称叉积,是向量代数(解析几何)中的一个概念。两个二维向量v1(x1,y1)和v2(x2,y2)的外积v1×v2=x1y2-y1x2。如果由v1到v2是顺时针转动,外积为负,反之为正,为0表示二者方向相同(平行)。此外,文中涉及行例式和方程组的概念,请参阅线性代数的相关内容。

为方便计算,对坐标点的大小比较作如下定义:x坐标较大的点为大,x坐标相等但y坐标较大的为大,x与y都相等的点相等。一条线段中较小的一端为起点,较大的一端为终点。

问题

给定两条线段的端点坐标,求其位置关系,并求出交点(如果存在)。

分析

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有重合部分、无重合部分但有交点(相交)、无交点。为避免精度问题,首先要将所有存在重合的情况排除。

重合可分为:完全重合、一端重合、部分重合三种情况。显然,两条线段的起止点都相同即为完全重合;只有起点相同或只有终点相同的为一端重合(注意:坐标较小的一条线段的终点与坐标较大的一条线段的起点相同时应判定为相交)。要判断是否部分重合,必须先判断是否平行。设线段L1(p1->p2)和L2(p3->p4),其中p1(x1,y1)为第一条线段的起点,p2(x2,y2)为第一条线段的终点,p3(x3,y3)为第二条线段的起点,p4(x4,y4)为第二段线段的终点,由此可构造两个向量:

v1(x2-x1,y2-y1),v2(x4-x3,y4-y3)

若v1与v2的外积v1×v2为0,则两条线段平行,有可能存在部分重合。再判断两条平行线段是否共线,方法是用L1的一端和L2的一端构成向量vs并与v2作外积,如果vs与v2也平行则两线段共线(三点共线)。在共线的前提下,若起点较小的线段终点大于起点较大的线段起点,则判定为部分重合。

没有重合,就要判定两条线是否相交,主要的算法还是依靠外积。然而外积的计算开销比较大,如果不相交的情况比较多,可先做快速排斥实验:将两条线段视为两个矩形的对角线,并构造出这两个矩形。如果这两个矩形没有重叠部分(x坐标相离或y坐标相离)即可判定为不相交。

然后执行跨立试验。两条相交的线段必然相互跨立,简单的讲就是p1和p2两点位于L2的两侧且p3和p4两点位于L1的两侧,这样就可利用外积做出判断了。分别构造向量s1(p3,p1),s2(p3,p2),如果s1×v2与s2×v2异号(s1->v2与s2->v2转动的方向相反),则说明p1和p2位于L2的两侧。同理可判定p3和p4是否跨立L1。如果上述四个叉积中任何一个等于0,则说明一条线段的端点在另一条线上。

当判定两条线段相交后,就可以进行交点的求解了。当然,求交点可以用平面几何方法,列点斜式方程来完成。但这样作会难以处理斜率为0的特殊情况,且运算中会出现多次除法,很难保证精度。这里将使用向量法求解。

设交点为(x0,y0),则下列方程组必然成立:

x0-x1=k1(x2-x1)

y0-y1=k1(y2-y1)

x0-x3=k2(x4-x3)

y0-y3=k2(y4-y3)

其中k1和k2为任意不为0的常数(若为0,则说明有重合的端点,这种情况在上面已经被排除了)。1式与2式联系,3式与4式联立,消去k1和k2可得:

x0(y2-y1)-x1(y2-y1)=y0(x2-x1)-y1(x2-x1)

x0(y4-y3)-x3(y4-y3)=y0(x4-x3)-y3(x4-x3)

将含有未知数x0和y0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动到右边,得:

(y2-y1)x0+(x1-x2)y0=(y2-y1)x1+(x1-x2)y1

(y4-y3)x0+(x3-x4)y0=(y4-y3)x3+(x3-x4)y3

设两个常数项分别为b1和b2:

b1=(y2-y1)x1+(x1-x2)y1

b2=(y4-y3)x3+(x3-x4)y3

系数行列式为D,用b1和b2替换x0的系数所得系数行列式为D1,替换y0的系数所得系数行列式为D2,则有:

|D|=(x2-x1)(y4-y3)-(x4-x3)(y2-y1)

|D1|=b2(x2-x1)-b1(x4-x3)

|D2|=b2(y2-y1)-b1(y4-y3)

由此,可求得交点坐标为:

x0=|D1|/|D|,y0=|D2|/|D|

解毕。

C++/STL实现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POINTF {float x; float y;};

bool Equal(float f1, float f2) {

return (abs(f1 - f2) < 1e-4f);

}

//判断两点是否相等

bool operator==(const POINTF &p1, const POINTF &p2) {

return (Equal(p1.x, p2.x) && Equal(p1.y, p2.y));

}

//比较两点坐标大小,先比较x坐标,若相同则比较y坐标

bool operator>(const POINTF &p1, const POINTF &p2) {

return (p1.x > p2.x || (Equal(p1.x, p2.x) && p1.y > p2.y));

}

//计算两向量外积

float operator^(const POINTF &p1, const POINTF &p2) {

return (p1.x * p2.y - p1.y * p2.x);

}

//判定两线段位置关系,并求出交点(如果存在)。返回值列举如下:

//[有重合] 完全重合(6),1个端点重合且共线(5),部分重合(4)

//[无重合] 两端点相交(3),交于线上(2),正交(1),无交(0),参数错误(-1)

int Intersection(POINTF p1, POINTF p2, POINTF p3, POINTF p4, POINTF &Int) {

//保证参数p1!=p2,p3!=p4

if (p1 == p2 || p3 == p4) {

return -1; //返回-1代表至少有一条线段首尾重合,不能构成线段

}

//为方便运算,保证各线段的起点在前,终点在后。

if (p1 > p2) {

swap(p1, p2);

}

if (p3 > p4) {

swap(p3, p4);

}

//判定两线段是否完全重合

if (p1 == p3 && p2 == p4) {

return 6;

}

//求出两线段构成的向量

POINTF v1 = {p2.x - p1.x, p2.y - p1.y}, v2 = {p4.x - p3.x, p4.y - p3.y};

//求两向量外积,平行时外积为0

float Corss = v1 ^ v2;

//如果起点重合

if (p1 == p3) {

Int = p1;

//起点重合且共线(平行)返回5;不平行则交于端点,返回3

return (Equal(Corss, 0) ? 5 : 3);

}

//如果终点重合

if (p2 == p4) {

Int = p2;

//终点重合且共线(平行)返回5;不平行则交于端点,返回3

return (Equal(Corss, 0) ? 5 : 3);

}

//如果两线端首尾相连

if (p1 == p4) {

Int = p1;

return 3;

}

if (p2 == p3) {

Int = p2;

return 3;

}//经过以上判断,首尾点相重的情况都被排除了

//将线段按起点坐标排序。若线段1的起点较大,则将两线段交换

if (p1 > p3) {

swap(p1, p3);

swap(p2, p4);

//更新原先计算的向量及其外积

swap(v1, v2);

Corss = v1 ^ v2;

}

//处理两线段平行的情况

if (Equal(Corss, 0)) {

//做向量v1(p1, p2)和vs(p1,p3)的外积,判定是否共线

POINTF vs = {p3.x - p1.x, p3.y - p1.y};

//外积为0则两平行线段共线,下面判定是否有重合部分

if (Equal(v1 ^ vs, 0)) {

//前一条线的终点大于后一条线的起点,则判定存在重合

if (p2 > p3) {

Int = p3;

return 4; //返回值4代表线段部分重合

}

}//若三点不共线,则这两条平行线段必不共线。

//不共线或共线但无重合的平行线均无交点

return 0;

} //以下为不平行的情况,先进行快速排斥试验

//x坐标已有序,可直接比较。y坐标要先求两线段的最大和最小值

float ymax1 = p1.y, ymin1 = p2.y, ymax2 = p3.y, ymin2 = p4.y;

if (ymax1 < ymin1) {

swap(ymax1, ymin1);

}

if (ymax2 < ymin2) {

swap(ymax2, ymin2);

}

//如果以两线段为对角线的矩形不相交,则无交点

if (p1.x > p4.x || p2.x < p3.x || ymax1 < ymin2 || ymin1 > ymax2) {

return 0;

}//下面进行跨立试验

POINTF vs1 = {p1.x - p3.x, p1.y - p3.y}, vs2 = {p2.x - p3.x, p2.y - p3.y};

POINTF vt1 = {p3.x - p1.x, p3.y - p1.y}, vt2 = {p4.x - p1.x, p4.y - p1.y};

float s1v2, s2v2, t1v1, t2v1;

//根据外积结果判定否交于线上

if (Equal(s1v2 = vs1 ^ v2, 0) && p4 > p1 && p1 > p3) {

Int = p1;

return 2;

}

if (Equal(s2v2 = vs2 ^ v2, 0) && p4 > p2 && p2 > p3) {

Int = p2;

return 2;

}

if (Equal(t1v1 = vt1 ^ v1, 0) && p2 > p3 && p3 > p1) {

Int = p3;

return 2;

}

if (Equal(t2v1 = vt2 ^ v1, 0) && p2 > p4 && p4 > p1) {

Int = p4;

return 2;

} //未交于线上,则判定是否相交

if(s1v2 * s2v2 > 0 || t1v1 * t2v1 > 0) {

return 0;

} //以下为相交的情况,算法详见文档

//计算二阶行列式的两个常数项

float ConA = p1.x * v1.y - p1.y * v1.x;

float ConB = p3.x * v2.y - p3.y * v2.x;

//计算行列式D1和D2的值,除以系数行列式的值,得到交点坐标

Int.x = (ConB * v1.x - ConA * v2.x) / Corss;

Int.y = (ConB * v1.y - ConA * v2.y) / Corss;

//正交返回1

return 1;

}

//主函数

int main(void) {

//随机生成100个测试数据

for (int i = 0; i < 100; ++i) {

POINTF p1, p2, p3, p4, Int;

p1.x = (float)(rand() % 10); p1.y = (float)(rand() % 10);

p2.x = (float)(rand() % 10); p2.y = (float)(rand() % 10);

p3.x = (float)(rand() % 10); p3.y = (float)(rand() % 10);

p4.x = (float)(rand() % 10); p4.y = (float)(rand() % 10);

int nr = Intersection(p1, p2, p3, p4, Int);

cout << "[(";

cout << (int)p1.x << ',' << (int)p1.y << "),(";

cout << (int)p2.x << ',' << (int)p2.y << ")]--[(";

cout << (int)p3.x << ',' << (int)p3.y << "),(";

cout << (int)p4.x << ',' << (int)p4.y << ")]: ";

cout << nr;

if (nr > 0) {

cout << '(' << Int.x << ',' << Int.y << ')';

}

cout << endl;

}

return 0;

}

关于stl,貌似用的不多了,不是过时了,而是有控制的使用,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使用场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

总结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C++/STL实现判断平面内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代码示例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参阅本站:

如有不足之处,欢迎留言指出。

c语言 两条线段位置,C++/STL实现判断平面内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代码示例相关推荐

  1. 位置关系C语言,C++/STL实现判断平面内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代码示例

    概念 平面内两条线段位置关系的判定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游戏.CAD.图形处理等,而两线段交点的求解又是该算法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详细的描述一种主流且性能较高的判定算法. ...

  2. 平面内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相交)判定与交点求解

    http://www.cnblogs.com/devymex/archive/2010/08/19/1803885.html 概念 平面内两条线段位置关系的判定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游戏.C ...

  3. 如何判断平面上两条线段(注意是线段)是否相交?

    看到题目,很多人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直接求直线方程,然后求交点,看方程组是否有解.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很多思路都是求直线方程,求交点或求距离,不一而足.回顾高中学的线性规划知识,下面将给出一个我认为 ...

  4. 【C 语言】内存四区原理 ( 栈内存属性增长方向 | 栈内存开口方向 | 代码示例 )

    文章目录 一.栈内存开口方向 二.栈内存开口方向代码示例 一.栈内存开口方向 栈内存的生长方向 : 先后定义两个变量 int a , b; 开口向上 : b 的地址 > a 的地址 , a 放在 ...

  5. R语言使用ggplot2包使用geom_violin函数绘制分组小提琴图(配置图例位置、移除图例)实战

    R语言使用ggplot2包使用geom_violin函数绘制分组小提琴图(配置图例位置.移除图例)实战 目录

  6. 初始化全局变量实例说明C语言中初始化和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所在不同的段

    本文是一篇关于初始化全局变量的帖子 实例说明C语言中初始化和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地点不同的段 一个程序: Makefile: objs := bss.oall: bss bss: $(objs)gcc ...

  7. C语言之程序中内存的来源:栈 堆 数据段

    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其内存的来源主要通过三种方法:  栈  堆  数据段,总体上来讲栈是一般用来存放小内存的局部变量,堆内存和数据段的属性很像,在使用的的时候,如果这个变量是伴随程序一直存在则使用全局变 ...

  8. c语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个圆的圆心坐标Ox,Oy以及半径R,在再给定一个点的坐标PX,Py,请判断这个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个圆的圆心坐标Ox,Oy以及半径R,在再给定一个点的坐标PX,Py,请判断这个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输入格式: 先输入三个正整数,分别代表圆心的横纵坐标x,Oy和半径R. 在输 ...

  9. 零基础学浙大翁恺C语言(4):进一步的判断与循环

    零基础学C语言(4):进一步的判断与循环 逻辑类型和运算 C语言中本来没有布尔类型,关系运算的结果是0或1,就可以使if语句执行还是不执行. include <stdbool.h> 包含一 ...

最新文章

  1. linux insight 使用教程,Insight API开源项目分析
  2. MySQL界面说明_mysql 界面
  3. s5p4418 Android 4.4.2 驱动层 HAL层 服务层 应用层 开发流程记录(一 硬件驱动层)
  4. html:(13):ol-li和div作用
  5. [USACO08OPEN]寻宝之路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6. python的打开_记录
  7. 分享《通过开源项目去学习》
  8. 操作系统概念第六章部分作业题答案
  9.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指纹识别,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
  10. PDF文件转换成图片的格式
  11. 管理员后台页面html代码,HTML5技术实现的管理员后台模板界面
  12. 少儿编程让孩子玩出智慧
  13. Installshield 安装包安装过程中遇到的报错(一)
  14. 流式检测巨噬细胞方法
  15. 你应该看得懂的RecyclerView嵌套
  16. HTTP各版本号的区别
  17. 2016-2017 ACM-ICPC, NEERC, Northern Subregional Contest G - Gangsters in Central City
  18. 按键控制步进电机转速(led闪烁)学习心得
  19. 机器学习中常见的损失函数_机器学习中最常见的损失函数
  20. [ICLR 2018] mixup: Beyond Empirical Risk Minimization

热门文章

  1. ubuntu 20.04 安装circos
  2. Lintcode--6(767)--翻转数组
  3. GIS实战应用案例100篇(一)-GEE主成分分析(含代码)
  4. 面试中的常见14种算法套路
  5. r语言dataellipse_r – 在ggplot2中微调stat_ellipse()
  6. 魅蓝android底层是什么,魅蓝E2的手机系统是什么
  7. csdn个人主页下如何添加微信公众号及超链接
  8. 什么是CSS?你真的理解?
  9. 无法获取签名信息,请上传有效包(110506)
  10. mysql主从复制时间配置_MySQL主从复制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