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的基本特性:

·OSPF属于IGP,是Link-State协议,基于IP Pro 89。

·采用SPF算法(Dijkstra算法)计算最佳路径。

·快速响应网络变化。

·以较低频率(每隔30分钟)发送定期更新,被称为链路状态刷新。

·网络变化时是触发更新。

·支持等价的负载均衡。

OSPF维护的3张表:

1)Neighbor Table:

 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

2)Topology Table:

 LSDB(Link-State DataBase),同一区域的所有路由器LSDB相同。

3)Routing Table:

 对LSDB应用SPF算法,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

OSPF的区域划分:

·OSPF采用层次设计,用Area来分隔路由器。

 区域中的路由器保存该区域中所有链路和路由器的详细信息,

 但只保存其他区域路由器和链路的摘要信息。

·Transit area (backbone or area 0)

 主要功能:为快速、高效地传输数据包。通常不接用户。

·Regular areas (nonbackbone areas)

 主要是连接用户。而且所有数据都必须经过area 0中转。

 包括:Stub / Totally Stubby / NSSA

采用分区域设计的好处:

1、可以在区域边界做汇总,减少了路由表的条目

2、只有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才会同步LSDB,LSA的flood在网络边界停止,减少了LSA的flood,加速会聚

3、缩小网络的不稳定性,一个区域的路由问题不会影响其它区域。

OSPF的邻居与邻接关系:

OSPF中路由器之间的关系分两种:

1、邻居

2、邻接

·OSPF路由器可与它直连的邻居建立邻居关系。

·P2P链路上,邻居可以到达FULL状态,形成邻接关系

·MA网络,所有路由器只和DR/BDR(Backup Designated Router)到达FULL状态。形成邻接

·路由器只和建立了邻接关系的邻居才可以到达FULL状态。

·路由更新只在形成FULL状态的路由器间传递。

·OSPF路由器只会与建立了邻接关系的路由器互传LSA。同步LSDB

Route-ID:

 一个号码而已,用来唯一标识OSPF域中路由器。

 设置Route-ID的优先顺序:

 1)手工指定Route-ID x.x.x.x(可任意,但区域内不能重复)

 2)自动选择最大的Loopback IP作route-id

 3)自动选择最大的物理接口IP(接口必须是激活状态)

推荐手工指定的router-id

DR/BDR的选举: 

DR--指定路由器

BDR--备份的指定路由器

选举规则:

1)比较优先级,越大越优(默认为1,如设为0表示不参与选举)

 2)比较Route-ID,越大越优。

·DRother发送LSA给DR/BDR用224.0.0.6

·DR发送LSA给DRother用224.0.0.5

·非MA网络(没有DR/BDR),路由器都用224.0.0.5

<DR/BDR>特点

 1)不抢占,DR正常工作时,即使有新的优先级比DR高的路由器也不能抢占成为DR。

 2)DR正常时,BDR只接收所有信息,转发LSA和同步LSDB的任务由DR完成,当DR故障时,BDR自动成为DR,完成原DR的工作,并选举新的BDR。

 3)DR是个接口概念。每个网段都会选举DR。

4) 不同网段分别选DR/BDR

SPF算法:

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1、在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有同样的LSDB

2、每一个路由器在计算时都将自已做为树根

3、具有去往目标的最低cost值的路由是最好的路径

4、最好的路由被放入转发表

计时器:

·Hello Intervals:10S/30S

·Dead Interval:4*Hello =40S  不同于其它协议的三倍于Hello时间

hello包发向224.0.0.5

下面这三种网络类型的hello时间是30S

NON_BROADCAST

POINT_TO_MULTIPOINT

POINT_TO_MULTIPOINT NON_BROADCAST

OSPF开销值计算:

·OSPF Cost = 108/BW (bps)

几种常用接口的COST值:

1、环回口的COST值是1

2、serial口的COST值是64

3、标准以太接口是10

4、快速以太接口是1

常用接口的带宽和延迟:

lookback   8000000000  5000

s0            1544000         20000

e0            10000000      1000

f0             100000000    100

g0            1000000000  10

bri0          64000            20000

tu 0          9000               500000

vlan 1     1000000000  10

vir 1        100000000    100000

null         10000000000   0


·OSPF的5种报文:

 1)Hello:发现并建立邻接关系。

 2)DBD:包含路由的摘要信息。

 3)LSR:向另一台路由器请求特定路由的完整信息。

 4)LSU:用于LSA的泛洪和回应LSR该条路由的完整信息。在OSPF中,只有LSU需要显示确认

 5)LSAck:对LSU做确认。

影响OSPF邻居或者邻接关系的因素有:

1ROUTER ID不能相同;

2HELLO时间必须一致;

3DEAD时间必须一致;

4、区域ID必须相同;

5、认证必须相同;

6STUB标志位必须相同;

7MTU不匹配无法形成邻接关系(一边是EXSTART,一边是EXCHANGE);

8OSPF版本号不同(目前版本为2);

9、当OSPF网络类型是MA时,要求掩码一定一致(两个邻居)。因为会出现DRLSA-2,无法描述网段。

OSPF邻接关系状态机:

1、down state

2、init state

3、two-way state

4、exstart state

5、exchange state

6、loading state

7、full state

OSPF的同步过程:

DBD包中有一个三位的标志字段(主从关系控制标志):I、M、master/slaver

I(是否第一个包)

M(是否还有后续包)

M/S

1

1

1

0

1

0

0

1

1

分别是0x7,0x2,0x3     具有最高route-id的路由器为主,建邻居时第一个DBD是空的。

[caption id="p_w_upload_19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164"] OSPF同步过程[/caption]

1.Down状态下路由器发出第一个hello包。当R2收到一个Hello包,并且在这个hello包中看不到自已的ID,则将自已和邻居的关系转到Init状态。Init是一个one way 状态,当R1R2都认识对方后就会进入Two Way状态。

2.Two Way时,将选举DB/BDRMA网络)。进入Two way状态后(即从Exstart开始),表示这两个路由器已经建立了邻居关系了。但最终能不能邻接关系要看最后是不是FULL

3. ExstartExstartfirstDBD, 确认主从关系。双方互相发送第一个DBD报文,选取主从。

4. ExchangeExchange是通过DBD交换LSA的头部信息。

DBD分为firstDBDDBD

firstDBD不携带Lsa头部信息。通过firstDBD确认主从关系。主的作用只是为了控制序列号的同步。Router-ID高的将成为主。

DBD只携带LAS的头部信息,没有携带LAS的具体信息。承载完整LASLASUpdate包。

5.Loading:等待M位为0时,才进入loading

LSRrequest:是不携带LAS头部的,只通过(公告IDLSA L类型,linkID)来请求具体的条目。

LSRUpdate:含有真正LSA完整信息的,用来回应LSRrequest

6.FULL:完成了邻接关系的完整建立。


<OSPF基本配置>

R1(config)#router ospf 110    注意:进程号是cisco的私有技术

R1(config-router)#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0   (正/反掩码皆可)

R1(config-router)#network 12.1.1.0 255.255.255.0 area 0   区域号还可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R1#show ip protocols 

R1#show ip ospf       可查看router-id,进程号,域的数量

R1#show ip ospf interface 

R1#show ip ospf interface brief 

R1#show ip ospf neighbor    查看邻居信息

R4(config-if)#ip ospf hello-interval 9 

                     (dead自动*4)

R4(config-if)#ip ospf dead-interval 80

R4(config-if)#ip ospf priority 10   修改优先级

R1#show ip os database 

注意:在OSPF中,环回接口的路由掩码会变为32位


不分层次网络的缺点:

假如在一个大型网络中,OSPF如果没有分区域,会有以下的问题产生:

1、每一个路由器会接收到太多的LSA

2、会经常进行路由的计算

3、路由表太大,而路由器的内存是有限的。

OSPF路由器的类型:

1、内部路由器--在一个普通区域内的路由器

2、核心路由器--在area 0区域内的路由器

3、ABR区域边界路由器--连接两个不同区域的路由器

4、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连接OSPF域到另一个自治系统的路由器

LSA序列号:

1、LSDB中每一个LSA都有一个序列号

2、序列号范围从0x80000001-0x7FFFFFFF

3、OSPF每30分钟flood一次LSA来维持LSDB同步,每flood一次,序列号加1

4、当一个路由器遇到同一个LSA的两个实例时,它必须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最新的LSA。(根据序列号来识别)

5、LSA条目的老化时间默认是一小时(0-3600S)

当一条LSA的序列号到达最大序列号时,始发路由器会发送一个生存时间为最大值的相同的LSA,让其它的路由器从LSDB中清除这条LSA,当其它路由器确认后,再发送一个初始序列号的LSA。

注意:只有始发路由器才可以提前使这条LSA老化

当一台路由器收到相同的LSA的多个实例时,将通过以下算法决定将哪一条放入数据库:

1、比较LSA实例的序列号,大的优先

2、序列号相同,再比校验和,大的优先

3、校验和也相同,再比老化时间,如果有一条LSA拥有大小为最大生存时间(3600S)的老化时间,则最优

4、如果LSA的老化时间之间的差别多于15分钟,则老化时间小的优先

5、如果以上条件都比不出来,则认为这些LSA相同

<LSA(Link-State Advertisement)>

链路状态类型、链路状态ID、通告路由器用来唯一地标识一条LSA

序列号、校验和、老化时间标识一条LSA的具体实例

老化时间

可选项

类型

链路状态ID(Link-ID)

通告路由器(ADV  Router)

序列号

校验和

长度

·类型         指明是哪种类型的LSA

·Link-ID      每一条LSA都有一个Link-ID,区分不同路由器发出的LSA

·ADV Router   指通告路由器的Router-id

学习时的注意点:

1、每种LSA的传播范围

2、每种LSA由谁产生,也就是说由谁通告的

3、每种LSA所包含内容

LSA1(Router Link States)

show ip ospf database router   //查看LSDB中的1类LSA的详细信息

特点:

1、域内路由,仅在本区域传递,不会穿越ABR。

2、每台路由器都会产生。

3、包含本路由器的直连的邻居,以及直连接口的信息

Link ID:        router ID

ADV router:     router ID

三种信息:1、Another router

2、stub network

3、transit network (Ma网络的一些信息)

LSA2(Net Link States)

show ip ospf database network

特点:

1、仅在本区域传递

2、只有MA网络才会产生LSA2,由DR发出。

3、标识出本MA网中有哪些路由器以及本网的掩码信息。

Link ID:        DR的接口IP

ADV router:     DR的router ID

LSA3(Summary Net Link States)

show ip ospf database summary 

特点:

1、域间路由,能泛洪到整个AS。

2、由ABR发出,每穿越一个ABR,其ADV Router就会变成此ABR的Router-id.

3、包含本区域中的路由信息,包括网络号和掩码。

Link ID:        路由route(网络号)

ADV router:     ABR的router ID(经过一个ABR,就会改为这个ABR的router ID)

三类LAS会被一个区域的边界ABR路由器重新产生并泛洪进下一个区域,所以每穿越一个ABR,其通告路由器就会发生改变。

LSA4(Summary ASB Link States)

show ip os database asbr-summary

特点:

  1、把ASBR的Router-id传播到其他区域,让其他区域的路由器得知ASBR的位置。

2、由ABR产生并发出,穿越一个ABR,其ADV Router就会变成此ABR的Router-id.

Link ID:        ASBR的RID

ADV router:     ABR的router ID(经过一个ABR,就会改为这个ABR的router ID)

在ASBR直连的区域内,不会产生4类的LSA,因为ASBR会发出一类的LSA,其中会指明自已是ASBR

LSA5(Type-5 AS External Link States)

show ip os database external 

特点:

  1、域外路由,不属于某个区域。

2、ASBR产生,泛洪到整个AS。不会改变ADV Router。

3、包含域外的路由

Link ID:        路由(网络号)

ADV router:     ASBR的router ID (unchange)

LSA7(Type-7 AS External Link States)

show ip os database nssa-external

特点:

  特殊的域外路由,只存在于NSSA区域中。

Link ID:        路由(网络号)

ADV router:     ASBR的router ID (只在NSSA区域中)

OSPF的四种路径类型:

1、域内路由

2、域间路由

3、E1的外部路由

4、E2的外部路由

外部路由重分布进OSPF有两种类型

·OE1:  重分布进OSPF的路由默认为E2,Cost=20,且传递过程中不改变COST。

·OE2:  如果改为E1类型,则在传输过程中会累加每个入接口的cost值

OSPF的选路原则:

1、域内路由优于域间路由

2、域间路由优于外部路由

3、OE1的路由优于OE2的路由

如果一台路由器收到两条相同的域间的路由,一条是area 0区域传过来的,一条是普通区域传过来%

如果有一台路由器从两个不同的ASBR收到相同的外部路由,OSPF在选择外部路由的时候,遵循的原则是:

[1]O E1优于O E2

[2]在类型相同的情况下,Cost越小越优先

[3]对OE2来说,在cost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到达ASBR最优的路径

OE2的路由传递时带有一个参数---forward metric,这个参数记录了OE2的路由所穿越链路的总COST值,如果一个路由器收到两条COST相同的OE2路由,将比较它们的forward metric来选出最优路由。

sh ip route 172.16.1.0

Routing entry for 172.16.1.0/24

  Known via "ospf 110", distance 110, metric 20, type extern 2, forward metric 74

  Last update from 12.1.1.1 on Serial1/0, 00:00:04 ago

  Routing Descriptor Blocks:

  * 12.1.1.1, from 4.4.4.4, 00:00:04 ago, via Serial1/0

      Route metric is 20, traffic share count is

新命令:

用来限制路由器所能学习到的LSA的数量

Router(config-router)#max-lsa maximum-number [threshold-percentage] [warning-only] [ignore-time] [ignore-count] [reset-time]

定义一个百分比值,当收到LSA的条数超过我指定的值,进行相应的操作,用于限定路由器所能收到的LSA条数

maximum-number   所允许收到LSA的最大条数

[threshold-percentage]  maximum-number的百分比,超过这个值就会发出警告,默认75%

[warning-only]    只发送警告,不做其它动作,默认是关闭的

[ignore-time]     超过最大值后进入ignore状态的时间,默认5分钟,5分钟后恢复

[ignore-count]    超过多少次后,一直进入ignore状态

[reset-time]      一直进入ignore状态后多长时间重置所有邻居

ABR有多条路由时如何发出三类LSA:

ABR路由器即使知道它有多条路由可以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它只会为这个目的地始发单条网络汇总LSA通告。不论是从核心区域到非核心,还是从非核心到核心区域。而且一定是代价最低的一条LSA。

<修改Cost参考值>

修改COST有两个方法:

1、通过一条命令直接改动接口的COST值

R1(config)#router os 110

R1(config-if)#ip ospf cost 10  //直接修改COST值1-65535

2、修改OSPF中COST值计算公式的分子

注意:这里改动的值是以10的六次方为单位的。

例如:在COST公式中修改分子,本例修改分子为10的九次方

R1(config-router)#auto-cost reference-bandwidth 1000 (Mbps10的六次方)


汇总的好处:

1、减少路由条目数

2、使拓扑变化的影响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

3、减少了LSA3和LSA5的flood

<域间汇总>

只能在ABR上做,用来将一个区域的路由传递到另一个区域时进行汇总。域间汇总只能对打O的路由做汇总。

router ospf 110

  area 0 range 172.16.32.0 255.255.224.0

汇总后,在R2本地会产生一条特殊的路由,用来防环

O  172.16.32.0/19 is a summary, 00:00:06, Null0

这条路由称为discard-route,可以用以下命令去掉:

router ospf 110

  no discard-route internal

本汇总命令还可用来做路由的过滤:

router ospf 110

  area 0 range 172.16.0.0 255.255.0.0 not-advertise 过滤掉172.16.0.0的网络及其所包含的子网

<域×××总>

用于将外部路由重分布进OSPF时进行汇总,只能在ASBR上做。

router ospf 110

  summary-address 172.16.0.0 255.255.0.0  //在ASBR上做

本地也会产生特殊路由来防环 O  172.16.0.0/16 is a summary, 00:00:04, Null0

用以下命令可以去掉:

router ospf 110

  no discard-route external

<向OSPF区域注入默认路由>

第一种做法:

需要先写一条静态的默认路由,再用命令下发。

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 0

router ospf 100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O*E2 0.0.0.0/0 [110/1]   //以外部路由的形式下发默认路由,metric值默认为1

第二种做法:

不需要写一条静态的默认路由,直接下发。

router ospf 100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always 

还可在下发默认路由时指定metric的类型和metric值

router ospf 11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always metric-type 1 metric 3

<OSPF特殊区域>

在OSPF中共有四类特殊区域,都是用来对OSPF做优化的。可以减少一个区域中的LSA3和LSA5。

1、Stub

2、Totally Stub

3、NSSA

4、Totally NSSA

<Stub>

·将某区域设为Stub可阻止LSA4/5进入Stub区域,缩小了区域内路由器的LSDB,降低内存消耗。

·Stub区域中,ABR会发出一条LSA3默认路由给Stub区域的其他路由器。

 默认的Seed Cost=1

·配置Stub区域的注意点:

1、必须将Stub区域的所有路由器都配成Stub。

 2、Stub区域不能用作虚链路的中转区域。

 3、Stub区域中不能出现ASBR。

 4、Area 0不能配成Stub。

·hello报文中有一个stub area flag,也叫E位,所有的stub路由器会将这一位置为0,路由器建邻居的时候,将比较这一位,要求必须匹配。

配置命令:

router ospf 110

  area 2 stub

  area 2 default-cost 6 (在ABR上做,改Seed Cost=6)在同时有两个ABR的情况下,可通过修改这个COST值来实现选路

<Totally Stubby > Cisco 私有

·更加缩小区域内路由器的LSDB,在Stub基础上,又阻止LSA3。(阻止LSA3/4/5 )

·也会由ABR发出一条LSA3默认路由给Stub区域内的其他路由器。

配置步骤:

先配置出一个STUB区域,然后在ABR上打上以下命令:

router ospf 110

area 2 stub no-summary   //(只需在ABR上做)

<NSSA(Not-So-Stubby Areas)>

·NSSA区域和Stub区域一样会阻止LSA4/5。

·NSSA区域打破了Stub区域的规则,可以存在ASBR。

·ASBR会引入外部路由,是以LSA7引入的,只有NSSA区域中才会现LSA7。

·NSSA区域的边界ABR会将LSA7转成LSA5,传播到其他区域。这时,ABR也成为了ASBR,因为它也引入了LSA5。其它区域路由器看到LSA5的通告路由器是ABR。

·如果在NSSA区域中,有两个ABR的话,只有router-id大的ABR会做7转5的工作。

配置命令:

router ospf 110

  area 2 nssa

注意:NSSA区域不会自动产生默认路由,要手动下发一条

router ospf 110

  area 2 nssa default-information-originate 

 (在ABR上做,由ABR产生一条LSA7默认路由传播到NSSA其他路由器,默认Seed Cost=1,并且不会发生变化)

还可改动默认路由的metric类型,metric值

router ospf 110

  area 2 default-cost 6          //(在ABR上做,改Seed Cost=6)

  area 2 nssa default-information-originate metric 6 metric-type 1

对ABR上有外部路由进入NSSA区域时,如果要将其阻止,用以下命令,因为在ABR向nssa区域下发默认路由后,不需要它再将它连接的一些外部区域路由传进NSSA区域

router ospf 110

  area 2 nssa no-redistribution   //在ABR上做 

在NSSA区域中,LSA7的forward address会出现不为零的情况,会变为ASBR上最后一个宣告进OSPF区域的接口的address。在特定的环境下,这将给网络造成问题,可用以下命令解决:

router ospf 110

  area 2 nssa translate type7 suppress      //这个命令通常用在NSSA区域的边界路由器上,作用是在7类转5类出去的时候,把这个forward address变成0.0.0.0

totally NSSA area

也是CISCO私有特性--

Totally NSSA,能阻止LSA3/4/5,并且由ABR产生LSA3默认路由传播到NSSA其他路由器

R2(config-router)#area 2 nssa no-summary    //把三类的LSA也干掉,同时也下发一条三类的默认路由,并且这条默认路由会取代default-information-originate所下发的默认路由 

如果在ABR上用下面的命令,LSDB中会出现LSA3/7默认路由,路由表中只会显示LSA3默认路由

router ospf 110

  area 2 nssa no-redistribution default-information-originate no-summary 

在下列这种情况下5类LSA的forward address也会出现不为0的情况:

[caption id="p_w_upload_194"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6"] OSPF forward address[/caption]

1、在R1和R2上运行OSPF

2、在R1上写静态路由,下一跳指向R3

3、和R3相连的接口必须是以太口

4、将R1的E0口也宣告进OSPF

5、R1的E0口不能是passive-interface

6、在R1上将静态路由重分布进OSPF

这时,你会发现R1产生的5类LSA中forward address是R3的接口IP

如果在R1上写默认路由指向R3,然后在R1上使用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下发默认路由,这条默认路由LSA的forward address也会变为R3的接口IP。

<OSPF区域的连接问题>

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一个普通区域没有跟area 0区域相连,可使用下面的三种方法来解决。

[caption id="p_w_upload_19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144"] OSPF Virtual Link[/caption]

1)在ABR上起不同OSPF进程,进行OSPF之间的重分布。

例如:R1的s0口在area 1中,进程号是10,s1口在area 2中,进程号是20,然后重分布

   Router ospf 10                           router ospf 20

   Redistribute ospf 20 subnets             redistribute ospf 10 subnets

2)tunnel 只要在区域的两个边界上配置

  R1:                               R2:

  Int tunnel 1                      int tunnel 2

    Tunnel source s1                  tunnel source s1

    Tunnel destination 12.1.1.2       tunnel destination 12.1.1.1

    Ip add 100.1.1.1 255.255.255.0    Ip add 100.1.1.2 255.255.255.0

  Router ospf 10                    router ospf 10

  Net 100.1.1.0 0.0.0.255 area 0    net 100.1.1.0 0.0.0.255 area 0

3)虚链路:

最简单的方法,只需在区域的两台边界路由器上配就可以了

 R1:

  router ospf 110

    area 1 virtual-link 2.2.2.2 (对方Router-ID) 

·注意:虚链路只在建邻居时发送hello包,当邻居关系建立后,不再发送hello包。并且LSA是触发更新且不老化的。这个特性被称为DNA(DoNotAge)。

show ip ospf virtual-links

<负载均衡>

·OSPF只支持等价的负载均衡。(默认为4条)

show ip protocols 

router ospf 110

  maximum-paths 6          //(最多16条)

<被动接口>

router ospf 110

  passive-interface loopback 

接口将不收发Hello包

<OSPF认证>

·分3种认证

1、Link认证

2、Area认证

3、Virtual-Link认证 

·OSPF即能做明文认证,也能做MD5认证

Link:用于同一链路上的路由器之间,在接口下做

第一步:接口下配密码

int s1/0

  ip ospf authentication-key cisco  //配明文密码

第二步:接口下启用认证

  ip ospf authentication       //启动明文认证

int s1/0

  ip ospf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配密文密码

  ip ospf authentication message-digest  //启动密文认证

注意:在MD5验证中,两边的KEY号必须一致

Area:

第一步:接口下配密码

int s1/0

  ip ospf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配密文密码

第二步:进程下启用

router ospf 110

  area 0 authentication Message-digest  //启动密文认证

注意: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要开启认证。两台路由器相连的链路的密码要匹配。

注:区域认证跟接口认证可以协商通过,因为区域认证相当于开启了所有接口的认证。接口认证优先于区域认证,在同时有区域认证和接口认证的情况下,则使用接口的认证进行协商。(接口命令都优于进程命令) 因为接口只能调用密文或明文其中一种,所以没有密文优于明文的概念。

Virtual-Link:

 router ospf 110

    area 2 virtual-link 2.2.2.2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配密码

   area 2 virtual-link 2.2.2.2 authentication message-digest //启动MD5认证

 在有虚链路的情况下,如果Area0启动认证,起了Virtual-Link的两台路由器上也要启动区域认证。

注意:虚电路上只在刚开始建立邻居关系的时候发送hello包,之后不再发送hello包。所以做这个试验之后要重置邻居关系,或制造一次更新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关于做MD5认证时的KEY-ID值:

当链路需要换密码时,为了防止链路抖动,可以使用Key ID来实现平稳过渡。

最后配置的KEYID才是YoungestID,与ID号大小无关,就算clear ip os pro也没用。要求双方youngestID的密钥必须一致。

当起用了最新的KEYID,将新的和老的KEYID都发过去

当最新的youngestKEYID没有被通过认证,则用老的KEYID做匹配。

当最新的youngestKEYID被在对方的列表找到相同的KEYID了,将只发最新的KEYID。而不全发。

youngestIDno掉了,就会选次yongestyongestID

例一:

[caption id="p_w_upload_19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32"] OSPF例一[/caption]

这时R1KID2Youngest KeyID ,R2KID1Youngest KeyID

因为R1key2没有在对方找到对应的KEYIDR1会发key 1key2R2R2收到后KID1验证通过,但KID2验证不通过, R2key1过去,由于双方的KEY1匹配,邻接关系就可以建立起来,一切正常,但R1还是会不停发key1key2R1收到key2一直报错,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因为通过key1已经建立关系了。

R2再起了个key 2的“ccie”,双方认识到对方都有key2并且KEY号相同,就不再发key1了,虽然key2的密码不一样没能通过认证没能建立起邻居关系。所以OSPF的密文认证是先比较keyID,再比较密码。它收到对方的keyID先与自己的列表比较有没有一样的KEYID再比较密码。自己有对方的对应的youngestID,将通告对方“我有你相同的KEYID”,对方就不再发整个列表过来,只发youngestID

例二:

[caption id="p_w_upload_19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10"] OSPF例二[/caption]

R1R2相同KID的密码一样。

R1R2KID3no掉后,R1youngestKID2R2yongestKID1;这时候邻接仍然可以建立。因为自己发送的youngestKID在对方都能找到相应KID及正确的密码。

R1发给R2的密码是ccna,R2发给R1的密码是cisco


网络的物理连接类型分三种:

1)POINT_TO_POINT:    

2)BROADCAST:      

3)NON_BROADCAST(NBMA):

<OSPF Network Type>

1)LOOPBACK:       Loopback                      出现32位主机路由

2)POINT_TO_POINT:    Serial / FR's P2P Subif /    (无DR,组播更新)

3)BROADCAST:      Ethernet                     (选举DR,通过组播建邻居)

4)NON_BROADCAST(NBMA): FR's Physical / FR's MP Subif(选举DR,单播更新)

5)POINT_TO_MULTIPOINT:                    (无DR,组播更新,出现/32主机路由)

6)POINT_TO_MULTIPOINT NON_BROADCAST:             (无DR,单播,出现/32主机路由)

[2/3] Hello:10S       [4/5/6] Hello:30S

·每种物理接口都被赋予了默认的OSPF Network Type,但可手工对其修改。

<各种网络类型的特点>

[caption id="p_w_upload_198" align="aligncenter" width="946"] OSPF Network Type[/caption]

·NON_BROADCAST

·FR的物理接口和多点子接口默认是NBMA网络类型

·hello时间30S

 ·单播更新

·由于是单播更新,必须手动指定邻居(只需一方设置就OK,通常在Hub指Spoke)

·3层是NBMA,没有广播,二层也可以不用广播。(FR map后可不加Broadcast去实现伪广播)

·要选举DR和BDR

·一定要确保HUB端成为DR

·需要手工加MAP映射

改动接口的网络类型:

R1(config-if)#ip ospf network non-broadcast

 在HUB端(R1)

 R1(config)#router ospf 110

 R1(config-router)#neighbor 10.1.1.4

 R1(config-router)#neighbor 10.1.1.5

 确保HUB成为DR,和Spoke交互路由信息。

 R1(config)#int s0

 R1(config-if)#ip ospf priority 100

 R4/R5(config-if)#ip ospf priority 0  改为0则不参加选举

 手工MAP(Spoke 端的互访)

 R4(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0.1.1.5 401

 R5(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0.1.1.4 501

·BROADCAST

 ·以太网接口运行OSPF后默认是broadcast网络类型

·hello时间10S

 ·组播更新

·由于是组播更新,不用手动指定邻居,可以自动发现

·3层是有广播的,2层也一定要有广播能力。(FR map后一定要加Broadcsat)

·要选举DR和BDR

·一定要确保HUB端成为DR

·需要手工加MAP映射

改动接口的网络类型:

  R1(config-if)#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

 R1(config-if)#fram map ip 10.1.1.4 104 broadcast 

 R1(config-if)#fram map ip 10.1.1.5 105 broadcast 

 确保HUB成为DR,和Spoke交互路由信息。

 R1(config)#int s0

 R1(config-if)#ip ospf priority 100

 R4/R5(config-if)#ip ospf priority 0

 手工加MAP

 R4(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0.1.1.5 401 broadcast

 R5(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0.1.1.4 501 broadcast

·POINT_TO_MULTIPOINT

·全自动,最好的

·hello时间30S

 ·组播更新

·由于是组播更新,不用手动指定邻居,可以自动发现

·3层是有广播的,2层也一定要有广播能力。(FR map后一定要加Broadcsat)

·不需要选举DR和BDR,点到多点网络把PVC当作一个点到点链路的集合,因此就没有DR/BDR的选取发生。

·会自动产生32位主机路由

·不需要手工加MAP映射

改动接口的网络类型:

R1(config-if)#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 

  R1#show ip ospf neighbor detail 

  DR is 0.0.0.0 BDR is 0.0.0.0

 P2P/P2MP/P2MP-NB都不需要选举DR/BDR,所以DR is 0.0.0.0 BDR is 0.0.0.0 

每一个P-MP的接口都会产生/32主机路由,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所以不需手工加MAP。这就是32位的好处。

·POINT_TO_MULTIPOINT NON_BROADCAST

·cisco私有的

·为一些动态连接的网络而设计,比如说帧中继SVC

·hello时间30S

 ·单播更新

·由于是单播更新,必须手动指定邻居(只需一方设置就OK,通常在Hub指Spoke)

·3层没有广播,二层也可以不用广播。(FR map后可不加Broadcast去实现伪广播)

·不需要选举DR和BDR

·会自动产生32位主机路由

·不需要手工加MAP映射

改动接口的网络类型:

R1(config-if)#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 non-broadcast

 在HUB端(R1)

 R1(config)#router ospf 110

 R1(config-router)#neighbor 10.1.1.4

 R1(config-router)#neighbor 10.1.1.5

 也会产生/32主机路由,所以不需手工MAP。

用show ip ospf interface serial 0看不到non-broadcast,只能show run

·POINT_TO_POINT(做不同网段)

·hello时间10S

 ·组播更新

·由于是组播更新,不用手动指定邻居,可以自动发现

·3层是有广播的,2层也一定要有广播能力。(FR map后一定要加Broadcsat)

·不需要选举DR和BDR

·不需要手工加MAP映射

 HUB端起2个P2P子接口:

 interface Serial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

 interface Serial0.14 point-to-point

  ip address 14.1.1.1 255.255.255.0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4   

 interface Serial0.15 point-to-point

  ip address 15.1.1.1 255.255.255.0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5   

帧中继的点到点子接口运行OSPF后,默认的网络类型就是P-TO-P的

在R4和R5上改动接口的网络类型:

  R1(config-if)#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 


当两端的网络类型不一致时.通过修改HELLODEAD,能否建立邻接关系

λ    在任意情况下

ν    P-PP-M可以建立邻接关系.路由正常,

ν NBMABROADCAST可以建立邻接关系.路由正常

λ    两台路由器之间运行OSPF

ν     P-P AND BROAD  能建立. 路由不通

ν    P-P AND NBMA   能建立, 路由不通

ν    P-M AND NBMA  能建立.路由不通.

ν    P-M AND BROADCAST 能建立,但路由不通.

λ    HUB-SPOKE模式

ν     P-P AND BROAD  能建立. FLAPPING

ν    P-P AND NBMA   能建立, FLAPPING

ν    P-M AND NBMA  能建立.路由不通.

ν    P-M AND BROADCAST 能建立,路由不通.

ν    P-P AND P-M     能建立.路由通

ν    NBMA AND BROADCAST 能建立.路由通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r1cky/1774681

动态路由协议之OSPF相关推荐

  1. CCNP路由实验之五 动态路由协议之 OSPF

     CCNP路由实验之五动态路由协议之 OSPF 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自动的发现远程网络,只要网络拓扑结构发生了变化,路由器就会相互交换路由信息,不仅能够自动获知新增加的网络,还可以在当前网络连接失败时 ...

  2. 动态路由协议—RIP OSPF

    转载自动态路由协议--RIP路由协议 RIP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超过15就认为目的不可达. 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1,当跳数=16时,丢弃. RIP分为V1和V2两个版本. RIP运行在园区网内部. ...

  3. 计算机网络原理ospf协议配置思考题,动态路由协议之OSPF理论篇(下)(含虚链路的实验)...

    # OSPF多区域原理与虚链路 ## 一.OSPF多区域的生成 原因: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多区域).快速收敛(控制域内路由器数量) ### 1.三种通信量 1. 域内通信量--单个区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 ...

  4. 网络基础之动态路由协议(OSPF)

    本章目录 一.OSPF概述 1.按照AS分类 2.OSPF 3.工作过程 二.OSPF区域 1.OSPF区域 2.路由器(DR和BDR) 3.OSPF的度量值:COST 4.OSPF数据包(5个包) ...

  5. Cisco之路由和OSPF动态路由协议

    路由的基本概念: 1 路由:判断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最佳路径,从而实现数据的转发,这就是路由技术. 2 路由表:在每个路由器中都有一张路由表,路由表包含了该路由器掌握的所有目的地的网络地址,以及 ...

  6.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OSPF

    前言: 对于拓扑结构变化少,网络规模小时可以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但大型的网络和频繁变动的拓扑,就需要配置动态路由协议! 协议就是大家都遵循的规范. 比如你在廊坊,家在西藏,你爸让你回去买个普通的白炽 ...

  7. OSPF动态路由协议(了解ospf,RIP协议,外部网关协议内部网关协议,ospf工作过程,选举过程,ospf邻居关系7个状态)

    文章目录 OSPF动态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 RIP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 RIP的度量值与更新时间 RIP v1和RIP v2的区别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OSPF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过程 AS(a ...

  8. 计算机网络如何配置ospf动态路由,《计算机网络高级配置》第八讲OSPF动态路由协议...

    <计算机网络高级配置>第八讲OSPF动态路由协议 (6页) 本资源提供全文预览,点击全文预览即可全文预览,如果喜欢文档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哦! 9.9 积分 2009年12月7日课题: ...

  9. 多路径路由算法选择(2)——回顾传统的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BGP、IGRP、EIGRP、IS-IS)

    路由协议:用于路由器动态寻找网络最佳路径,保证所有路由器拥有相同的路由表,一般路由协议决定数据包在网络上的行走路径. 路由协议简单分为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协议简单说就是手工配置路由选 ...

最新文章

  1. 字符A-Z - ABCD...XYZ
  2. 配置CentOS的网络环境
  3. 解决Unable to create group (name already exists)
  4. TZOJ 1321 Girls and Boys(匈牙利最大独立集)
  5. Centos7下安装netstat
  6. python什么元素为真_如何使用Python基础内置函数
  7. drools规则中调用其它规则_Makefile文件中包含哪些规则?
  8. Linux内核分析 - 网络[三]:从netif_receive_skb()说起
  9. 渐变背景免费UI设计素材专辑,让设计显得魅力非凡
  10. ALL-TAG推出RFID墨水防损标签
  11. 【Python】SNMP的安装及Python的调用
  12. 在oracle中 生成大规模数据 500万条 (使用导入数据方式 sqlldr 导入命令 *.ctl文件)
  13. Kubernetes 小白学习笔记(14)--k8s集群路线-join原理
  14. UA MATH523A 实分析3 积分理论17 Fubini-Tonelli定理
  15. Pandas 学习笔记二
  16. 一位美女交易员的日内交易方法(值得一看)
  17. gitlab 版本升级
  18. saas系统服务器搭建,SaaS平台部署.doc
  19. 第八章 磁盘存储器的管理
  20. 全球十大汽车轮胎排名韩泰轮胎:冬季轮胎安全须知

热门文章

  1. 【MySQL】数据库事务处理---MySQL
  2. JMETER目录结构详解
  3. 05-04 docker 搭建 Selenium Hub
  4. ggplot2 | 统计变换的初步理解
  5. python批量执行多个py文件_Python实现批量执行同目录下的py文件方法
  6. 是自学前端还是培训学前端?
  7. 学习Web前端技术,掌握JavaScript这门语言是必须的
  8. thinkphp后台_前后端分离决方案|thinkphpvueadmin 后台接口
  9. 拉普拉斯定理_拉普拉斯妖:通晓宇宙一切,深知过去未来,最终被量子力学终结!...
  10. python image.open函数_PIL.Image.open和cv2.imread的比较与相互转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