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TCP网络传输“粘包”问题

作者:杨小平 王胜开

原文出处:http://www.ciw.com.cn/

当前在网络传输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是TCP/IP通信协议及其标准的socket应用开发编程接口(API)。TCP/IP传输层有两个并列的协议:TCP和UDP。其中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提供高效率服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可靠性和效率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的环境和需求。一般情况下,普通数据的网络传输采用高效率的udp,重要数据的网络传输采用高可靠性的TCP。

在应用开发过程中,笔者发现基于TCP网络传输的应用程序有时会出现粘包现象(即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验。本文重点分析了TCP网络粘包问题,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一、TCP协议简介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虽然TCP不属于iso制定的协议集,但由于其在商业界和工业界的成功应用,它已成为事实上的网络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主机间的通信。

  作为一个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TCP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连接,保证信息有序无误的传输。它除了提供基本的数据传输功能外,还为保证可靠性采用了数据编号、校验和计算、数据确认等一系列措施。它对传送的每个数据字节都进行编号,并请求接收方回传确认信息(ack)。发送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数据确认,就重传该数据。数据编号使接收方能够处理数据的失序和重复问题。数据误码问题通过在每个传输的数据段中增加校验和予以解决,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检查校验和,若校验和有误,则丢弃该有误码的数据段,并要求发送方重传。流量控制也是保证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措施,若无流控,可能会因接收缓冲区溢出而丢失大量数据,导致许多重传,造成网络拥塞恶性循环。TCP采用可变窗口进行流量控制,由接收方控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

  TCP为用户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网络传输服务,但可靠性保障措施也影响了传输效率。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只有关键数据的传输才采用TCP,而普通数据的传输一般采用高效率的udp。

二、粘包问题分析与对策

  TCP粘包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造成。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包数据。若连续几次发送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包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接收方引起的粘包是由于接收方用户进程不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导致粘包现象。这是因为接收方先把收到的数据放在系统接收缓冲区,用户进程从该缓冲区取数据,若下一包数据到达时前一包数据尚未被用户进程取走,则下一包数据放到系统接收缓冲区时就接到前一包数据之后,而用户进程根据预先设定的缓冲区大小从系统接收缓冲区取数据,这样就一次取到了多包数据(图1所示)。

图1

图2

图3

粘包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粘在一起的包都是完整的数据包(图1、图2所示),另一种情况是粘在一起的包有不完整的包(图3所示),此处假设用户接收缓冲区长度为m个字节。

  不是所有的粘包现象都需要处理,若传输的数据为不带结构的连续流数据(如文件传输),则不必把粘连的包分开(简称分包)。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传输的数据一般为带结构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做分包处理。

  在处理定长结构数据的粘包问题时,分包算法比较简单;在处理不定长结构数据的粘包问题时,分包算法就比较复杂。特别是如图3所示的粘包情况,由于一包数据内容被分在了两个连续的接收包中,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粘包现象。

  为了避免粘包现象,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对于发送方引起的粘包现象,用户可通过编程设置来避免,TCP提供了强制数据立即传送的操作指令push,TCP软件收到该操作指令后,就立即将本段数据发送出去,而不必等待发送缓冲区满;二是对于接收方引起的粘包,则可通过优化程序设计、精简接收进程工作量、提高接收进程优先级等措施,使其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尽量避免出现粘包现象;三是由接收方控制,将一包数据按结构字段,人为控制分多次接收,然后合并,通过这种手段来避免粘包。

  以上提到的三种措施,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种编程设置方法虽然可以避免发送方引起的粘包,但它关闭了优化算法,降低了网络发送效率,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一般不建议使用。第二种方法只能减少出现粘包的可能性,但并不能完全避免粘包,当发送频率较高时,或由于网络突发可能使某个时间段数据包到达接收方较快,接收方还是有可能来不及接收,从而导致粘包。第三种方法虽然避免了粘包,但应用程序的效率较低,对实时应用的场合不适合。

  一种比较周全的对策是:接收方创建一预处理线程,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预处理,将粘连的包分开。对这种方法我们进行了实验,证明是高效可行的。

、编程与实现

  1.实现框架

  实验网络通信程序采用TCP/IP协议的socket api编程实现。socket是面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TCP实现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2.实验硬件环境:

  服务器:pentium 350 微机

  客户机:pentium 166微机

  网络平台:由10兆共享式hub连接而成的局域网

  3.实验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98

  编程语言:visual c++ 5.0

  4.主要线程

  编程采用多线程方式,服务器端共有两个线程:发送数据线程、发送统计显示线程。客户端共有三个线程:接收数据线程、接收预处理粘包线程、接收统计显示线程。其中,发送和接收线程优先级设为thread_priority_time_critical(最高优先级),预处理线程优先级为thread_priority_above_normal(高于普通优先级),显示线程优先级为thread_priority_normal(普通优先级)。

  实验发送数据的数据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5.分包算法

  针对三种不同的粘包现象,分包算法分别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将待处理的接收数据流(长度设为m)强行转换成预定的结构数据形式,并从中取出结构数据长度字段,即图5中的n,而后根据n计算得到第一包数据长度。

  1)若n<m,则表明数据流包含多包数据,从其头部截取n个字节存入临时缓冲区,剩余部分数据依此继续循环处理,直至结束。

  2)若n=m,则表明数据流内容恰好是一完整结构数据,直接将其存入临时缓冲区即可。

  3)若n>m,则表明数据流内容尚不够构成一完整结构数据,需留待与下一包数据合并后再行处理。

  对分包算法具体内容及软件实现有兴趣者,可与作者联系。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

  1.在上述实验环境下,当发送方连续发送的若干包数据长度之和小于1500b时,常会出现粘包现象,接收方经预处理线程处理后能正确解开粘在一起的包。若程序中设置了“发送不延迟”:(setsockopt (socket_name,ipproto_tcp,tcp_nodelay,(char *) &on,sizeof on) ,其中on=1),则不存在粘包现象。

  2.当发送数据为每包1kb~2kb的不定长数据时,若发送间隔时间小于10ms,偶尔会出现粘包,接收方经预处理线程处理后能正确解开粘在一起的包。

  3.为测定处理粘包的时间,发送方依次循环发送长度为1.5kb、1.9kb、1.2kb、1.6kb、1.0kb数据,共计1000包。为制造粘包现象,接收线程每次接收前都等待10ms,接收缓冲区设为5000b,结果接收方收到526包数据,其中长度为5000b的有175包。经预处理线程处理可得到1000包正确数据,粘包处理总时间小于1ms。

  实验结果表明,TCP粘包现象确实存在,但可通过接收方的预处理予以解决,而且处理时间非常短(实验中1000包数据总共处理时间不到1ms),几乎不影响应用程序的正常工作。

TCP连接时CSocket粘包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关推荐

  1. win10系统远程连接时发生身份验证错误的解决方法

    win10系统远程连接时发生身份验证错误的解决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有2个方法,百度了很久找到的: 1.在当前提示错误的电脑上操作,运行输入gpedit.msc 进入[打开组策略,依次展开"计算 ...

  2. TCP粘包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粘包问题分析与对策 TCP粘包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 ...

  3. 粘包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粘包问题 1.问题一:无法确认对方发送过来数据的大小,对数据接收有影响 server.py文件内容: """ 先启动套接字服务端注意:客户端一次发送,服务端先一次接收 ...

  4. 自定义Udp/Tcp协议,通信协议Socket/WebSocket,IM粘包、分包解决等(2),ProtocolBuffer

    > 自定义Udp/Tcp协议/通信协议(Java/C):自定义构建和解析IM协议消息:IM自定义UDP通信协议   类似于网络通信中的TCPIP协议一般,比较可靠的通信协议往往包含有以下几个组成 ...

  5. Socket编程实践(5) --TCP粘包问题与解决

    TCP粘包问题 由于TCP协议是基于字节流且无边界的传输协议, 因此很有可能产生粘包问题, 问题描述如下 对于Host A 发送的M1与M2两个各10K的数据块, Host B 接收数据的方式不确定, ...

  6. TCP连接时三次握手与是否携带数据

    1.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进行三次握手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是否正常.指定自己的初 ...

  7. socket Php 粘包,python3 tcp的粘包现象和解决办法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3 tcp的粘包现象和解决办法解析,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服务器端 import socket ...

  8. socket 网络通信(基于tcp协议)以及粘包解决方案

    socket 网络通信(基于tcp协议)以及粘包解决方案 参考文章: (1)socket 网络通信(基于tcp协议)以及粘包解决方案 (2)https://www.cnblogs.com/amiee- ...

  9. tcp连接时,BROKEN PIPE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tcp连接时,BROKEN PIPE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参考文章: (1)tcp连接时,BROKEN PIPE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2)https://www.cnblogs.com/ctho ...

最新文章

  1. Mat转换为IplImage 类型和CvMat 类型
  2. 调研:移动OA受热捧 企业更关注协同办公
  3. 对计算机图形学知识总结第二版,计算机图形学入门总结!
  4. ACM之【运算符重载结合STL】
  5. COND SWITCH 操作符
  6. springboot启动后进页面出现错误(java.sql.SQLNonTransientConnectionException: CLIENT_PLUGIN_AUTH is required)
  7. redis 持久化详解 RDB和AOF 优缺点
  8. Debian 9 中设置网络
  9. Leetcode上的解法看不懂?试着用动画的方式去辅助理解
  10. 令人叫绝的EXCEL函数功能
  11. RethinkDB已经将其数据库移植到Windows
  12. 打破凉凉诅咒:三个有大量用户基础的区块链项目
  13. 软件测试的现实和理想
  14. java web scala_Springboot与scala编写第一个web程序
  15. 百度网盘图片直链的php解析代码
  16. java编写平行四边形的代码_Java代码编写四边形
  17. java计算机毕业设计vue开发一个简单音乐播放器(附源码、数据库)
  18. LaTex 中 Author biography里面插入作者照片
  19. 记一次:9i数据库,/home目录满,tossing监控出问题,导致脑裂
  20. Ghost过程中出现GHOSTERR.TXT文件的解决方法

热门文章

  1. replication_applier_configuration、replication_connection_configuration和replication_connection_status
  2. 利用OCR文字识别+百度算法搜索,玩转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等答题赢奖金游戏...
  3. Proteus 运行出错,致命错误解决建议
  4. OpenCppCoverage 引起测试程序Crash问题
  5. 创新、变革以及你的有生之年
  6. NDK_PROJECT_PATH = null问题分析
  7. 第9章 Quartz定时器和发送Email
  8. HTTPS 方式访问网站
  9. centos使用yum命令安装报错 File /usr/bin/yum, line 30 except KeyboardInterrupt, e:
  10. 爬虫爬取快代理网站动态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