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性投资的冷思考(才有言诠是偏颇,得心应手不能传)

关于理性投资的冷思考(才有言诠是偏颇,得心应手不能传)(2014-07-05 14:02: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ce9a10102uw…

本来是计划继续写日记的,每天几千字的写都习惯了。今天打开电脑却发现博客中“个人中心”栏目推荐的文章一堆什么“如何炒股”“何如投资”之类的狗血感悟。不禁想起了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人连游泳都没学过,只是看见冲浪者的英姿,就学着也跳海了。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任何游戏到了最后,胜负只取决于参与者对人性的理解。

人性使然总是难以抵御诱惑,每个人下股海前都不应该看那些什么投资成功的书,而是先看十本投资亏到倾家荡产的书。嗯,这是不可能的,正因为人性的差异,所以才有股市中永恒不变的“七亏二平一赚”。大部分人都理性是天底下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想到这我就安心了很多,估计待会写日记心情也会好点。很佩服那些一天到晚整词写投资感悟的人,古今中外博览群书引经据典,站在宇宙之巅俯瞰地球,思维的高度直逼老、庄、佛陀等。这样的人居然现在越来越多了,还乐此不疲天天发投资感悟。我以前的把他们形容为:“站在岸上思考怎样游泳的游泳健将”,还是思考了很多年都没下过水的呢。老实说,想了这么多年都没把关键的东西想明白,就像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游戏规则,就下场参与事关生死的游戏一样。我一贯的建议都是思考归思考,学习归学习,但这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学习-》实践-》思考总结;然后再学习-》实践-》思考总结;单单学习是很难让人提高的,提高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亲历教训。所有老股民都是从快意江湖的新股民过来的,虽然有幸不死知道了跑得快不如确保跑到终点重要,但总不能见人家跑得快就一脸不屑咒骂别人摔一跟头吧?谁不是摔了几个跟头才开始放稳脚步的?

五年多前因为要记录繁杂的新能源信息用了新浪博客,开始至今都把六祖惠能的这句话写在首页“手指能指出月亮的位置,但并不是月亮”。反观现在很多人只是看了些大师们的著作,就觉得自己已经拥有月亮了。记得1989年看禅宗和庄子时随手写下了一句感悟:“才有言诠是偏颇,得心应手不能传”。以禅宗来看:不可说就是不可说,不是这个东西有多神秘不能说,是因为一说就会挂一漏万,为免误导受众,只能不说。以庄子来看,造车轮这技术无法言传,这就像是对着同一本菜谱,十个人做出来的菜是十个味道一样。想起了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东博老股民 的一段回复,当时有人问他一些银行的问题,老股民回答这个问题他不能说,怕误导,最好是自己看资料理解。对老股民的钦佩又加多了几分。“知无不言”是人品,但“知而不妄言”那是境界。这年头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博取别人认同而滔滔不绝,像老股民这么客观的真是难能可贵。对事物的理解其实所有人都是主观的,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合适自己的就是正确的。芸芸众生大多都自认无比正确,喜欢往别人脑子里灌输自己的“正确思维”,以说服别人获得认同为目的。我一直把这种行为形容为茶壶心态,茶壶们总是爱往别人茶杯里灌水,从不理会别人爱不爱喝。我一直把一个人对世界的客观认知比喻为自己的茶杯,茶杯里装什么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半年总结时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珍惜生命,勿玩摔跤”,现在忍不住要再说一句:“珍惜茶杯,远离茶壶。”

说过今年要减少废话的,记录到这里觉得上面的好像都是废话,不过好的是没有怎么吐槽,因此写了就算了,想到什么说什么是一贯风格。既然“百年难遇”地说开了“投资”这个深奥又简单的词,就继续说一下好了,以后小铃铛会看到这篇文字,万一我失忆癫狂变成给人强行斟茶的茶壶,可以拿来给我当镜子。嗯,这样想就有动力写下去了。

霍华德.马克斯的名著《投资最重要的事》看过但只记住了书名。要我说投资最重要的事就两个字:“理性”,不过理性也是最难的。以前自己说过一句话:“人永远在追求完美、但永远不能到达完美的路上”,改两个字:“人永远在追求理性,但永远不能到达理性的路上”。对旁人理性已经很难,对自己理性才是最难的。不骗人难,不骗自己更难,难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人性使然总是以自己的认识而对事物先入为主,而且很少有人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特别是那些以吸引粉丝为目的的投资神仙们,承认自己犯错会让多少粉丝伤透了心挥泪而去啊。我一直很奇怪,以他们那些轻易就每年取得几倍收益率的往绩,应该早就比巴菲特富有的啊?幸好我还有另一句口头禅:“想要什么都懂纯粹是吃得太饱”,想不明白就不想,我在凡间修行,确实无法理解“鸿蒙金榜”是什么境界。什么是理性?唉,后悔说这个词了,因为似乎我也不懂。最简单的理性投资,不是安全边际、分散和什么护城河,而是不先入为主地拒绝任何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须知:忘掉喜好才有可能客观。格雷厄姆派系的人大多对数百倍市盈率的新产业嗤之以鼻,快意江湖的新兴产业爱好者同样不屑与什么价值投资派系人士为伍。号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的雪球上居然派系林立大打出手了还要什么对赌,很难想象真正理性客观的人会参与这样无聊的口水仗。参与这种口水仗除了证明自己吃得太饱撑得慌外还证明了什么?嗯,至少还证明了他们需要吗叮啉。

早几年混进雪球还要邀请信什么的,原先我以为雪球会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会真正聚集一群获胜几率更高的人在这里。现在发现不是,不管在哪里,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例如新浪、和讯、雪球等,理性的还是极少数,比例大约也是“7:2:1”。大部分人每天混迹这些地方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水平如何高,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对投资的理解,那看来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增厚自己的钱包了。如果像研究个股一样把经营活动和获取收益联系起来分析,那么大部分喜欢倒茶的茶壶们都在不务正业,因为他们的经营活动和收益实在是毫无关联。本来该去拜访客户谈合同拉生意,结果却在马路边对着小盆友大谈宇宙起源和地球如何运转,收获了小盆友们敬佩的目光就能不饿肚子,不是吃得太饱是什么?

忽然想到了一句口头禅:“这次不一样”,人总爱为自己解释,这句就是常见的口头禅。入市二十年见过无数的牛股,每次都一大堆人举一大堆持有到天荒地老的理由,说这些牛股“不一样”,以前我说过“这次不一样其实每次都一样”。前段时间对“不一样”YY了一下,觉得对“不一样”的认识应该分几种。熟悉情况下知道的“不一样”能让自己获得和别人不一样的收益,投资者必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占领先机,这也是所有人努力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之源。每天找不一样乐此不疲,找到“不一样”的投资标的是这些人的愿望。他们恨不得一天阅尽天下书,一天研尽天下股,他们不拒绝一夜暴富的神话,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了解,只是还没找到那把量度世界的尺子。更深一层的不一样就是真的“没有什么不一样”了,经历久了见多了市场波动,心态自然淡定,宠辱不惊云卷云舒,只相信自己思考所得,坚定拒绝诱惑,绝不相信神仙说的神话。量度这个世界,他们有一把自己的尺子。不过这里面很多人拿的是同一把尺子在找“不一样”,这把尺子就是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世界是圆的,于是所有方的物体都排除在自己的圆世界之外。老实说这样的找“不一样”其实不过是在找“更圆”而已。更高境界的“不一样”同时应该考虑参与者的心态、人性抉择和市场羊群效应,应该相信世界什么形状都有可能,因此其实每次都不一样的。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应该轻易下结论说这次没有什么不一样而疏忽大意,历史从来不会简单地重复。赚钱机会并不是每次一样的,确实是每次不同。道理相同,不同的是解题的方式和对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这并没有一把可以量度的尺子。最正确的办法应该是了解自己拥有的尺子适合量度什么,而不是拿着这把尺子量尽天下万物。这把尺子,姑且就叫“理性”牌尺子吧?

地上有一张百元钞票,第一个路人没捡,后面的98个路人见前面的人没捡也习惯性地认为这是假钞而不弯腰,第100个路人没有理会前人,弯腰捡起来看了一下,这就叫理性。还是老话,关键是心态而不是方法。坚守原则而又灵活变通才是胜出的关键,就像王阳明。

知道自己不懂什么远比知道自己懂什么重要得多。投资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干的傻事少。这句话这两年居然说了好几次,都觉得自己跟雪球上那些口水神仙们一样也是吃得太饱撑得慌,以后再也不说了,待会先吃一粒吗叮啉。

######################################################################################

顺便把前年的一些废话贴在后面,万一有天自己有幸成为茶壶到处斟茶,就拿出来当镜子照照:

经常见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云云。看过几百本书(可能有的只是看了几本),理解了一些前人智者的思想,据此投资成功就能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齐白石说得好:“似我者死,学我者生”,一次两次的成功就能说是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自己掌握的东西永远不可靠,即使是巨人帮了又能怎样?最最常见的情况是很多人自以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果因为高,摔下来都惨烈无比。只有两脚站在地上,自己长成巨人,才真正的不怕摔跤。

看似简单的东西从来都是最不简单,相信其简单是被忽悠了。更可怕的是因为不劳而获的思想,即使知道被忽悠仍然选择坚持。坚持的前提是方向正确。要想看得远先看清楚自己脚下,路是由近及远的,“天空之城”永远也不可能走得到。无法理解那些诸如“死了都不卖”的简单坚持,连死都不怕的境界我等只有仰望了。很多人所谓的“长线投资”长达几年持股其实是因为深套被迫坚持,这个坚持其实大部分是等待奇迹的侥幸心理。被套不是错,长达几年被深套就是错了。君子不立危墙,投资股票任何时候都不能让自己处于险境。禅门《香严上树》说的故事和这个很相似,已经处于险境才想办法那谁也没办法,关键是不要让自己身处险境。

社会永远向前进步,去年不死、今年不死的不代表明年不死,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只有永恒不变的道理。

消费又不是什么新概念,铺天盖地“消费”的时候,还是谨慎点好。凡是花了钱或者时间的,就是消费,不是非得要买个什么东西才叫消费吧。想不出有什么是比时间更有价值的东西,人的生命毕竟只有几十年,钱花掉能挣回来,时间可以吗?消费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似乎还是个近年最好忽悠人进去的筐。

卖出是门更大的学问,让盈利奔跑和被套在山顶是非常微妙的事情,进了四十大盗的山洞只拿走一个金币的是大多数。不关贪不贪的问题,该贪就贪,如何能装满每个口袋又能轻松逃跑才是大学问。

护城河是个专用忽悠术语,凡是被别人问得无法完整解释的投资事宜,一律叫护城河,无敌的护城河。就像看球赛的时候常听的央视旁述:“赢球的关键是减少无谓失误”。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就像那些著名知性主持人老是一本正经的说“上善若水”,反复说,习惯说,锲而不舍的说,都说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了。

技术图形的本质其实是反映参与者的心理波动,只是很多人流于表象舍本逐末而已,不管是趋之若鹜的还是嗤之以鼻都一样。只要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波动,自然明白什么是技术图形。只是关于心理分析的书籍少之又少,心理因素一直是投资市场最被低估、最被忽略的部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博弈的游戏,不管是注重战略还是注重战术,都必须考虑双方的心理。

很早就觉得很多人挂在嘴上的“像经营者那样去思考”有点可笑。我以前的比喻是“站在岸上思考怎样游泳”,那些连路边摆个摊都没试过的人真的是纯粹的“思想家”。

投资,离开性价比就不是投资。

股市十几年见过太多各种心态的人,有的人经历十年还在讨论方法。没有既定策略的人下场玩能胜出唯一的解释就是“运气”,运气不会永远在的。道理说上千遍真正明白的人不会有几个,能让人明白的从来是“教训”而不是“教育”。

这个世界上最被高估的哪是什么创业板,从来就是自己,很多人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都快得狂想症了。很多人研究知识圈以外的东西都会觉得小有心得,其实只要和真正的行业内人士深度交流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懂多少,当然前提还是要找对交流的人,即使是同为某行业的业内人士,认识也分三六九等。贝尔斯登的例子现实中比比皆是。何况很多投资者根本资讯来源仅限于网络,而且人性使然会自动排斥自己不喜欢的资讯。关键信息获得已经这么难,何况还要做到客观分析?

在中国,绝大部分真正身处某能力圈又有分辨能力的人,几乎都不炒自己熟悉的能力圈的股票,而会选择做实业,这也反证了股市尤其是A股确实是高估。以实业的眼光去看同业的个股,经常会发现“水”很深。

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心态,任何事情放到人的一生中去看,基本上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凡事保持乐观。

道理一直都很简单,只是心脏不够大。道理易明,心脏难炼。对资金的态度很重要,假如投入的是影响到自己生活的资金,我想无论谁都难免有“心脏缺血”的时候。严格的资金管理是消除心脏病可能发作的有效药物。

“存在就是合理”!什么样的游戏规则玩什么样的游戏。王亚伟有人捧上天有人嗤之以鼻,都不过是事后诸葛亮而已。公知们铺天盖地评论王亚伟,实在是他们确实是以评论混饭吃,无话可说他们得饿死。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下王亚伟当时的所作所为必然有其合理性。这个合理是指“赚钱”而不是遵循什么大道理。现在拿价值投资的尺子去衡量当时的投资环境,有点吃不到葡萄就拿葡萄说事的意思。要证明自己正确,仅仅是和自己过去比就行了,非要和人比以证明自己高明十分可笑。

实在难以想象买入银行股后又盼望马上涨的人是如何确定买入银行股的?深思熟虑的人不会有这个盼望,拍脑袋的人能持有到那时吗?

关于抄底:从二楼跳也有可能被从28楼跳下的砸中误伤。

炒股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就如去旅游其实大部分时间不过是在交通工具上虚耗光阴。“最美风景在路上”、“过程才是重点”。那是一种境界,结果看得太重的话,过程必定无法轻松。有求皆是苦,无欲则刚。

成为神算的必要条件就是不停预测,各种可能都预测,总能蒙对一个。

坏消息我一般都会选择先信之,有空再求证。这世道缺的是坏消息,好消息实在太多了。一大堆好消息的公司好找,一个坏消息都没有的稀罕。

风险根本不在拥有个股的多与少,就像开车安全与否基本和车速无关。不懂不熟的话一只也多。舒马赫开F1到200迈那叫“安全”,我开夏利到一百迈那叫“危险”。

考虑到中国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奇迹,真不明白那些十年八年取得30%平均收益的高人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九十年代开始做生意的每年不能赚一倍基本都活不到现在。

调研必备:看仓库、看生产线、看大门车辆人员进出密度、和公司门外最近的小卖部套瓷、行业大会、另外关键是要听竞争对手怎样说。

中国的公司,最不值得相信的就是财务报表,尤其是民营小公司。从财务报表上去挑选小公司,缘木求鱼。

“不拒绝明显的赚钱机会”,但前提必须是风险小,例如像看见地上有张钞票,可能是假钞,不过捡起来看看无妨。

一门生意先考虑的是会不会亏本,一个投资标的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它可见未来会不会破产倒闭。中国的国有银行破产倒闭?开玩笑吧。

过去十几年不少人都取得了非凡的收益,动辄超过20%,不然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似的。但把收益放在那样的时代去看,个人能力就显得渺小了。以后随着市场的成熟,再像以前那样取得极高的收益率才是不正常的。这一点好像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信心满满不以为然,未来十年的预期收益率依旧和过去十几年取得的成绩看齐。我个人是觉得有点过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下过去十几年取得成绩,都有强烈的时代印记。我们都在赚市场发神经的钱,A股是隔三差五发癫狂,欧美成熟市场是偶然闹闹情绪。A股市场身体会越来越好,大机会显然是越来越少的。

市场永远没有最合理的时候,只能做目前情况下相对合理的选择。时间会纠正市场。

太多拿着一把尺子到处量的人了,动辄就说“我这把是“八飞忑”牌尺子”,我还真不敢公开质疑“八飞忒”牌尺子,反正我也不用。谁爱量谁量去。

赚市场发神经的钱,可遇不可求。难就难在确信发神经的不是自己。不断告诫自己:“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在发神经。”的人,神经不够大条的话,很快也会跟着发神经。

这些高人抓住了普遍心理:不劳而获。于是到处鼓吹即使目不识丁躺着也能发大财,吸引了大批围观群众摇旗呐喊兼抱团取暖,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大教派,乐得不亦乐乎。中心思想:傻子才能赚大钱,“炒股只需常识”,“选股只需三分钟”,“打死也不卖”。

股市这么多年,自认为不傻的人从来都是绝大多数。如果大部分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而且百分百做到并坚持下来,那才是天底下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瓶装白酒放久了就是瓶醋而已,这点聂卫平可以证明。中国百年以上的茅台就他喝过一瓶。 茅台迷们早就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激励自己了,他们不单只想象力丰富地推断出茅台未来的必然性,还把这个未来的故事当作是已经发生的事那样去到处宣扬。已经到了靠想象力和说故事去维持了,神经不失常的人自然能判断什么东西不正常。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危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拆开来就是“危险”与“机会”,神奇的华夏文明精确地阐述了危机的本质。最关键,危险与机会是并存的,两者区别只在于从什么角度去看。

道理方法不在于能理解多少,而是在于能熟练运用多少,贪多嚼不烂。看一百本书不如深刻理解一句话。

经常见到口袋只有两个钢蹦的人耻笑亿万富翁不会做生意。不少人质疑上市公司的理由很可笑,为质疑而质疑。

产品好不好和其股价没有必然关系,决定股价涨落的并不是这些因素。(这句大废话今年说了好几次,真啰嗦)

“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成功忽悠别人感情天长地久直到海枯石烂,一夜情后甜言蜜语的主角却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2007年最著名的股市歌曲《死了都不卖》和《死了都要爱》其实都是说海枯石烂不离不弃,不过事实上唱《死了都不卖》的人干的却是“卖得比你快”。冒着枪林弹雨,大声喊“大家顶住,坚持就是胜利”,结果是喊话的人自己悄悄先撤了,中国的特色从开始到现在从来就没变过。那句话谁说的?“股市永远不缺少傻瓜”。股市毫无新意,玩来玩去都是那些伎俩,一个个热点层出不穷,新鸟看得热血沸腾,老鸟看着古井无波。

满大街骂股市的人,唾沫横飞深恶痛绝,但让他们一天不看股市、不炒股票比上吊都难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机会来临的话最好不要舒服。除非已经达到用钱赚钱而生活无忧的状态,否则靠舒服赚到的钱只会越来越少。所有有志向的经营者都是谋发展而不是图舒服,就此一点,基本上投资者在思考的本质上就已经和经营者不同,有些东西靠思考是不会得出结果的。

不懂不碰是硬道理。同样:很懂就应该敢逆流而上。

试图去洞释一切纯粹是吃得太饱。一根木棍在我手里只能赶赶狗,独孤求败手里那是天下无敌的利器,问题不在木棍上。

身边的东西看似熟悉,其实非常容易因轻视而导致重伤。李宁匹克KAPPA等正因为所有人逛街都能“实地调研”一番,变得貌似很容易明白了。(2014年的京东阿里巴巴同理)

有的人疯狂爱上,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有的人歇斯底里痛恨,无视一切。更可笑的是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正确”,打死不认错。

政策好固然值得欣喜,但不好也不是个人能够改变的,顺应它而不是和他叫板才是生存之道。

模仿别人思考而做出投资的决定,就像在岸上思考一通怎样游泳,然后就直接跳海一样。

假如只紧盯着一只股的话,虽然会研究得更透彻更深入和更加专注,但行为上极其容易会一叶障目,导致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从而提早或过迟操作,尤其是在对宏观经济解读出现偏差的时候。 距离不单止产生美,还能让人保持理智。

上面这些2012年的话确实是吐槽了,反正我从来不回复,继续分享给老朋友当笑料之余,

关于理性投资的冷思考(才有言诠是偏颇,得心应手不能传)相关推荐

  1. 【数字孪生】关于数字孪生的冷思考及其背后的建模和仿真技术

    来源:系统仿真学报 张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曾任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主席,北 航自动化   学院副院长等,现为ASIASIM主席,中国仿真学 ...

  2. 高校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

    来源:中国科学报 高校在开设相关专业时,应该组织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结合国家的人才政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内外其他高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就本校开设这方面的专业有无现实条件,怎样进行师资 ...

  3. 对话本体创始人李俊——有关IEO、DApp、区块链游戏的一些冷思考

    日前在香港举行的Token 2049大会上,本体创始人李俊先生接受了陀螺财经专访,分享了其对于IEO.DApp.区块链游戏等时下热门话题的一些冷思考,以及本体接下来的战略计划等. 以下为采访内容实录. ...

  4. 人工智能的热望与冷思考 | 郭毅可院士:我们不要神化它

    郭毅可 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198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3年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伦敦大学帝 ...

  5. 院士论坛 | 郭毅可院士:人工智能的热望与冷思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慧天地,来源:上海人工智能学会.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郭毅可 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1985 ...

  6. 亿美软通史东旭:5G消息热潮下的安全冷思考丨5GMASSAGING · 上海站预告

    在9月15日举办的『5G消息应用论坛』上,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CTO史东旭将出席并发表题为<5G消息热潮下的安全冷思考>的精彩演讲,敬请期待! 2021年9月15日,中国上海,我们不见 ...

  7. 财路网每日原创推送:区块链技术热下的“冷思考”

    ** 区块链技术热下的"冷思考" **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已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其分布式去中心化.无须信任系统.数据不 ...

  8. 599元红米狂欢背后的冷思考

    599元红米狂欢背后的冷思考(转) 降价一百,对于上万元的貂皮大衣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原本就利润菲薄的低端智能手机来说,或许就是决定命运的"生死线".而首先突破这一"生命 ...

  9. 双11狂热背后的冷思考:传统零售的大数据、智能化转型才刚刚开始

    本文是星河互联电商事业部对于零售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作者高宁和欧阳盈盈分别为星河互联电商事业部投资经理和分析师,关注产业信息化升级.B2B.供应链SaaS和智能商业等领域. 2017年&qu ...

最新文章

  1. 计算机二级周小丹,亲爱的设计丨周小丹:始终认真,才能保持“天真”
  2. 使用XML作为配置表,WinForm程序读取配置表来动态显示控件
  3. qt 启动画面显示图片_用QT实现软件启动画面的效果,学习参考!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python-大学计算机基础
  5. IPMSG飞鸽传书——编译源代码的方法
  6. python列表常用方法_python之 列表常用方法
  7. 工作10年厌倦写代码_厌倦了数据质量讨论?
  8. 李猛:从MongoDB迁移到ES后,我们减少了80%的服务器
  9. 二级缓存使用步骤_Mybatis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理解以及用法
  10. 360下拉词电脑端优化推广是怎么做的呢?
  11. Xcode6 viewDidLoad 中View的subviews 为空
  12. 统计分析——回归分析
  13. 杭电acm题库 1001 统计气球问题
  14. fins协议握手信号服务器响应,欧姆龙OMRON PLC之HostLink通讯协议(四)-FINS命令工作模式篇...
  15. 猎头推荐转行大数据分析师骗局
  16. python爬虫入门 之 requests 模块
  17. python/appium实现华为应用商城app界面上下滑动打开关闭通知栏等功能
  18. 商淘软件WSTMart怎么样
  19. 【详细】国内网站备案流程与步骤
  20. C++实现ID3决策树(UCI DNA数据集)

热门文章

  1. C++静态成员变量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2. 从零开始写一个图像处理程序之四(Prewitt 算子分析)
  3. Word中设置粘贴为纯文本的自定义快捷键
  4. 基于LIC算法的二维矢量场可视化
  5. java 类似 黑针探针_java探针技术I——如何写一个 java agent
  6. 华钜同创:跨境电商卖家培训如何打造优质社媒内容
  7. 基于FPGA的时钟(简易版)
  8. java中p表示什么意思_javap -c命令关键字的含义
  9. 使用Python+Selenium+Chrome访问网站并实现登录功能
  10. python常用命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