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
  • mysql
  • redis
  • java
  • java虚拟机
  • java并发
  • java容器
  • java基础
  • 计算机网络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操作系统/Linux
  • 设计模式
  • 场景题和设计题
  • 流行框架

数据库

mysql

为什么用自增列作为主键

  1. 如果我们定义了主键(PRIMARY KEY),那么InnoDB会选择主键作为聚集索引、如果没有显式定义主键,则InnoDB会选择第一个不包含有NULL值的唯一索引作为主键索引、如果也没有这样的唯一索引,则InnoDB会选择内置6字节长的ROWID作为隐含的聚集索引(ROWID随着行记录的写入而主键递增,这个ROWID不像ORACLE的ROWID那样可引用,是隐含的)。
  2. 数据记录本身被存于主索引(一颗B+Tree)的叶子节点上。这就要求同一个叶子节点内(大小为一个内存页或磁盘页)的各条数据记录按主键顺序存放,因此每当有一条新的记录插入时,MySQL会根据其主键将其插入适当的节点和位置,如果页面达到装载因子(InnoDB默认为15/16),则开辟一个新的页(节点)
  3. 如果表使用自增主键,那么每次插入新的记录,记录就会顺序添加到当前索引节点的后续位置,当一页写满,就会自动开辟一个新的页
  4. 如果使用非自增主键(如果身份证号或学号等),由于每次插入主键的值近似于随机,因此每次新纪录都要被插到现有索引页得中间某个位置,此时MySQL不得不为了将新记录插到合适位置而移动数据,甚至目标页面可能已经被回写到磁盘上而从缓存中清掉,此时又要从磁盘上读回来,这增加了很多开销,同时频繁的移动、分页操作造成了大量的碎片,得到了不够紧凑的索引结构,后续不得不通过OPTIMIZE TABLE来重建表并优化填充页面。

为什么使用数据索引能提高效率

  1. 数据索引的存储是有序的
  2. 在有序的情况下,通过索引查询一个数据是无需遍历索引记录的
  3. 极端情况下,数据索引的查询效率为二分法查询效率,趋近于 log2(N)

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的区别
B+树是一个平衡的多叉树,从根节点到每个叶子节点的高度差值不超过1,而且同层级的节点间有指针相互链接,是有序的

哈希索引就是采用一定的哈希算法,把键值换算成新的哈希值,检索时不需要类似B+树那样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逐级查找,只需一次哈希算法即可,是无序的

哈希索引的优势:

  1. 等值查询。哈希索引具有绝对优势(前提是:没有大量重复键值,如果大量重复键值时,哈希索引的效率很低,因为存在所谓的哈希碰撞问题。)

哈希索引不适用的场景:

  1. 不支持范围查询
  2. 不支持索引完成排序
  3. 不支持联合索引的最左前缀匹配规则

通常,B+树索引结构适用于绝大多数场景,像下面这种场景用哈希索引才更有优势:
在HEAP表中,如果存储的数据重复度很低(也就是说基数很大),对该列数据以等值查询为主,没有范围查询、没有排序的时候,特别适合采用哈希索引,例如这种SQL:
select id,name from table where name='李明'; — 仅等值查询 复制代码
而常用的InnoDB引擎中默认使用的是B+树索引,它会实时监控表上索引的使用情况,如果认为建立哈希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则自动在内存中的“自适应哈希索引缓冲区”建立哈希索引(在InnoDB中默认开启自适应哈希索引),通过观察搜索模式,MySQL会利用index key的前缀建立哈希索引,如果一个表几乎大部分都在缓冲池中,那么建立一个哈希索引能够加快等值查询。
注意:在某些工作负载下,通过哈希索引查找带来的性能提升远大于额外的监控索引搜索情况和保持这个哈希表结构所带来的开销。但某些时候,在负载高的情况下,自适应哈希索引中添加的read/write锁也会带来竞争,比如高并发的join操作。like操作和%的通配符操作也不适用于自适应哈希索引,可能要关闭自适应哈希索引。
B树和B+树的区别

  1. B树,每个节点都存储key和data,所有节点组成这棵树,并且叶子节点指针为nul,叶子结点不包含任何关键字信息。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B+树,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有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的顺序链接,所有的非终端结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结点中仅含有其子树根结点中最大(或最小)关键字。 (而B 树的非终节点也包含需要查找的有效信息)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为什么说B+比B树更适合实际应用中操作系统的文件索引和数据库索引?

  1. B+的磁盘读写代价更低 B+的内部结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因此其内部结点相对B树更小。如果把所有同一内部结点的关键字存放在同一盘块中,那么盘块所能容纳的关键字数量也越多。一次性读入内存中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来说IO读写次数也就降低了。
  2. B+-tree的查询效率更加稳定 由于非终结点并不是最终指向文件内容的结点,而只是叶子结点中关键字的索引。所以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走一条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所有关键字查询的路径长度相同,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相当。

mysql联合索引

  1. 联合索引是两个或更多个列上的索引。对于联合索引:Mysql从左到右的使用索引中的字段,一个查询可以只使用索引中的一部份,但只能是最左侧部分。例如索引是key index (a,b,c). 可以支持a 、 a,b 、 a,b,c 3种组合进行查找,但不支持 b,c进行查找 .当最左侧字段是常量引用时,索引就十分有效。
  2. 利用索引中的附加列,您可以缩小搜索的范围,但使用一个具有两列的索引 不同于使用两个单独的索引。复合索引的结构与电话簿类似,人名由姓和名构成,电话簿首先按姓氏对进行排序,然后按名字对有相同姓氏的人进行排序。如果您知 道姓,电话簿将非常有用;如果您知道姓和名,电话簿则更为有用,但如果您只知道名不姓,电话簿将没有用处。

什么情况下应不建或少建索引

  1. 表记录太少
  2. 经常插入、删除、修改的表
  3. 数据重复且分布平均的表字段,假如一个表有10万行记录,有一个字段A只有T和F两种值,且每个值的分布概率大约为50%,那么对这种表A字段建索引一般不会提高数据库的查询速度。
  4. 经常和主字段一块查询但主字段索引值比较多的表字段

MySQL分区
什么是表分区?
表分区,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将数据库中的一张表分解成多个更小的,容易管理的部分。从逻辑上看,只有一张表,但是底层却是由多个物理分区组成。
表分区与分表的区别
分表:指的是通过一定规则,将一张表分解成多张不同的表。比如将用户订单记录根据时间成多个表。
分表与分区的区别在于:分区从逻辑上来讲只有一张表,而分表则是将一张表分解成多张表。
表分区有什么好处?

  1. 分区表的数据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从而高效地利用多个硬件设备。 2. 和单个磁盘或者文件系统相比,可以存储更多数据
  2. 优化查询。在where语句中包含分区条件时,可以只扫描一个或多个分区表来提高查询效率;涉及sum和count语句时,也可以在多个分区上并行处理,最后汇总结果。
  3. 分区表更容易维护。例如:想批量删除大量数据可以清除整个分区。
  4. 可以使用分区表来避免某些特殊的瓶颈,例如InnoDB的单个索引的互斥访问,ext3问价你系统的inode锁竞争等。

分区表的限制因素

  1. 一个表最多只能有1024个分区
  2. MySQL5.1中,分区表达式必须是整数,或者返回整数的表达式。在MySQL5.5中提供了非整数表达式分区的支持。
  3. 如果分区字段中有主键或者唯一索引的列,那么多有主键列和唯一索引列都必须包含进来。即:分区字段要么不包含主键或者索引列,要么包含全部主键和索引列。
  4. 分区表中无法使用外键约束
  5. MySQL的分区适用于一个表的所有数据和索引,不能只对表数据分区而不对索引分区,也不能只对索引分区而不对表分区,也不能只对表的一部分数据分区。

如何判断当前MySQL是否支持分区?
命令:show variables like '%partition%' 运行结果: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partition%';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have_partitioning | YES | +-------------------+-------+ 1 row in set (0.00 sec) have_partintioning 的值为YES,表示支持分区。
MySQL支持的分区类型有哪些?

  1. RANGE分区: 这种模式允许将数据划分不同范围。例如可以将一个表通过年份划分成若干个分区
  2. LIST分区: 这种模式允许系统通过预定义的列表的值来对数据进行分割。按照List中的值分区,与RANGE的区别是,range分区的区间范围值是连续的。
  3. HASH分区 :这中模式允许通过对表的一个或多个列的Hash Key进行计算,最后通过这个Hash码不同数值对应的数据区域进行分区。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对表主键进行分区的表。
  4. KEY分区 :上面Hash模式的一种延伸,这里的Hash Key是MySQL系统产生的。

四种隔离级别

  1. Serializable (串行化):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的发生。
  2. 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的发生。
  3. Read committed (读已提交):可避免脏读的发生。
  4. Read uncommitted (读未提交):最低级别,任何情况都无法保证。

关于MVVC
MySQL InnoDB存储引擎,实现的是基于多版本的并发控制协议——MVCC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注:与MVCC相对的,是基于锁的并发控制,Lock-Based Concurrency Control)。MVCC最大的好处: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在读多写少的OLTP应用中,读写不冲突是非常重要的,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并发性能,现阶段几乎所有的RDBMS,都支持了MVCC。

  1. LBCC:Lock-Based Concurrency Control,基于锁的并发控制。
  2. 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基于多版本的并发控制协议。纯粹基于锁的并发机制并发量低,MVCC是在基于锁的并发控制上的改进,主要是在读操作上提高了并发量。

在MVCC并发控制中,读操作可以分成两类:

  1. 快照读 (snapshot read):读取的是记录的可见版本 (有可能是历史版本),不用加锁(共享读锁s锁也不加,所以不会阻塞其他事务的写)。
  2. 当前读 (current read):读取的是记录的最新版本,并且,当前读返回的记录,都会加上锁,保证其他事务不会再并发修改这条记录。

行级锁定的优点:

  1. 当在许多线程中访问不同的行时只存在少量锁定冲突。
  2. 回滚时只有少量的更改
  3. 可以长时间锁定单一的行。

行级锁定的缺点:

  1. 比页级或表级锁定占用更多的内存。
  2. 当在表的大部分中使用时,比页级或表级锁定速度慢,因为你必须获取更多的锁。
  3. 如果你在大部分数据上经常进行GROUP BY操作或者必须经常扫描整个表,比其它锁定明显慢很多。
  4. 用高级别锁定,通过支持不同的类型锁定,你也可以很容易地调节应用程序,因为其锁成本小于行级锁定。

MySQL 触发器简单实例

  1. CREATE TRIGGER <触发器名称> --触发器必须有名字,最多64个字符,可能后面会附有分隔符.它和MySQL中其他对象的命名方式基本相象.
  2. { BEFORE | AFTER } --触发器有执行的时间设置:可以设置为事件发生前或后。
  3. { INSERT | UPDATE | DELETE } --同样也能设定触发的事件:它们可以在执行insert、update或delete的过程中触发。
  4. ON <表名称> --触发器是属于某一个表的:当在这个表上执行插入、 更新或删除操作的时候就导致触发器的激活. 我们不能给同一张表的同一个事件安排两个触发器。
  5. FOR EACH ROW --触发器的执行间隔:FOR EACH ROW子句通知触发器 每隔一行执行一次动作,而不是对整个表执行一次。
  6. <触发器SQL语句> --触发器包含所要触发的SQL语句:这里的语句可以是任何合法的语句, 包括复合语句,但是这里的语句受的限制和函数的一样。

什么是存储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一组SQL语句集,功能强大,可以实现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功能,类似于JAVA语言中的方法;
ps:存储过程跟触发器有点类似,都是一组SQL集,但是存储过程是主动调用的,且功能比触发器更加强大,触发器是某件事触发后自动调用;
有哪些特性

  1. 有输入输出参数,可以声明变量,有if/else, case,while等控制语句,通过编写存储过程,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2. 函数的普遍特性:模块化,封装,代码复用;
  3. 速度快,只有首次执行需经过编译和优化步骤,后续被调用可以直接执行,省去以上步骤;
DROP PROCEDURE IF EXISTS `proc_adder`;
DELIMITER ;;
CREATE DEFINER=`root`@`localhost` PROCEDURE `proc_adder`(IN a int, IN b int, OUT sum int)
BEGIN#Routine body goes here...DECLARE c int;if a is null then set a = 0; end if;if b is null then set b = 0;end if;set sum  = a + b;
END
;;
DELIMITER ;set @b=5;
call proc_adder(0,@b,@s);
SELECT @s as sum;create table tab2(tab2_id varchar(11)
);DROP TRIGGER if EXISTS t_ai_on_tab1;
create TRAILING t_ai_on_tab1
AFTER INSERT ON tab1
for EACH ROW
BEGININSERT INTO tab2(tab2_id) values(new.tab1_id);
end;INSERT INTO tab1(tab1_id) values('0001');SELECT * FROM tab2;

key和index的区别

Mysql 中 MyISAM 和 InnoDB 的区别有哪些?
区别:

如何选择:

数据库表创建注意事项
一、字段名及字段配制合理性

二、系统特殊字段处理及建成后建议

三、表结构合理性配置

四、其它建议

redis
redis单线程问题
单线程指的是网络请求模块使用了一个线程(所以不需考虑并发安全性),即一个线程处理所有网络请求,其他模块仍用了多个线程。
为什么说redis能够快速执行

redis的内部实现
内部实现采用epoll,采用了epoll+自己实现的简单的事件框架。epoll中的读、写、关闭、连接都转化成了事件,然后利用epoll的多路复用特性,不在io上浪费一点时间 这3个条件不是相互独立的,特别是第一条,如果请求都是耗时的,采用单线程吞吐量及性能很差。redis为特殊的场景选择了合适的技术方案。
Redis关于线程安全问题
redis实际上是采用了线程封闭的观念,把任务封闭在一个线程,自然避免了线程安全问题,不过对于需要依赖多个redis操作的复合操作来说,依然需要锁,而且有可能是分布式锁。
使用redis有哪些好处?

redis相比memcached有哪些优势?

Redis主从复制
过程原理:

缺点:所有的slave节点数据的复制和同步都由master节点来处理,会照成master节点压力太大,使用主从从结构来解决
redis两种持久化方式的优缺点

RDB的优点:

Redis 常见的性能问题都有哪些?如何解决?

redis 提供 6种数据淘汰策略

java

java虚拟机

  1. 开启查询缓存,优化查询
  2. explain你的select查询,这可以帮你分析你的查询语句或是表结构的性能瓶颈。EXPLAIN 的查询结果还会告诉你你的索引主键被如何利用的,你的数据表是如何被搜索和排序的
  3. 当只要一行数据时使用limit 1,MySQL数据库引擎会在找到一条数据后停止搜索,而不是继续往后查少下一条符合记录的数据
  4. 为搜索字段建索引
  5. 使用 ENUM 而不是 VARCHAR,如果你有一个字段,比如“性别”,“国家”,“民族”,“状态”或“部门”,你知道这些字段的取值是有限而且固定的,那么,你应该使用 ENUM 而不是VARCHAR。
  6. Prepared Statements Prepared Statements很像存储过程,是一种运行在后台的SQL语句集合,我们可以从使用 prepared statements 获得很多好处,无论是性能问题还是安全问题。Prepared Statements 可以检查一些你绑定好的变量,这样可以保护你的程序不会受到“SQL注入式”攻击
  7. 垂直分表
  8. 选择正确的存储引擎
  9. key 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包含两层意义和作用,一是约束(偏重于约束和规范数据库的结构完整性),二是索引(辅助查询用的)。包括primary key, unique key, foreign key 等
  10. index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只是辅助查询的,它创建时会在另外的表空间(mysql中的innodb表空间)以一个类似目录的结构存储。索引要分类的话,分为前缀索引、全文本索引等;
  11. InnoDB支持事务,MyISAM不支持,对于InnoDB每一条SQL语言都默认封装成事务,自动提交,这样会影响速度,所以最好把多条SQL语言放在begin和commit之间,组成一个事务;
  12. InnoDB支持外键,而MyISAM不支持。对一个包含外键的InnoDB表转为MYISAM会失败;
  13. InnoDB是聚集索引,数据文件是和索引绑在一起的,必须要有主键,通过主键索引效率很高。但是辅助索引需要两次查询,先查询到主键,然后再通过主键查询到数据。因此,主键不应该过大,因为主键太大,其他索引也都会很大。而MyISAM是非聚集索引,数据文件是分离的,索引保存的是数据文件的指针。主键索引和辅助索引是独立的。
  14. InnoDB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需要全表扫描。而MyISAM用一个变量保存了整个表的行数,执行上述语句时只需要读出该变量即可,速度很快;
  15. Innodb不支持全文索引,而MyISAM支持全文索引,查询效率上MyISAM要高;
  16. 是否要支持事务,如果要请选择innodb,如果不需要可以考虑MyISAM;
  17. 如果表中绝大多数都只是读查询,可以考虑MyISAM,如果既有读写也挺频繁,请使用InnoDB。
  18. 系统奔溃后,MyISAM恢复起来更困难,能否接受;
  19. MySQL5.5版本开始Innodb已经成为Mysql的默认引擎(之前是MyISAM),说明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那就用InnoDB,至少不会差。
  20. 剔除关系不密切的字段
  21. 字段命名要有规则及相对应的含义(不要一部分英文,一部分拼音,还有类似a.b.c这样不明含义的字段)
  22. 字段命名尽量不要使用缩写(大多数缩写都不能明确字段含义)
  23. 字段不要大小写混用(想要具有可读性,多个英文单词可使用下划线形式连接)
  24. 字段名不要使用保留字或者关键字
  25. 保持字段名和类型的一致性
  26. 慎重选择数字类型
  27. 给文本字段留足余量
  28. 添加删除标记(例如操作人、删除时间)
  29. 建立版本机制
  30. 多型字段的处理,就是表中是否存在字段能够分解成更小独立的几部分(例如:人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
  31. 多值字段的处理,可以将表分为三张表,这样使得检索和排序更加有调理,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2. 对于大数据字段,独立表进行存储,以便影响性能(例如:简介字段)
  33. 使用varchar类型代替char,因为varchar会动态分配长度,char指定长度是固定的。
  34. 给表创建主键,对于没有主键的表,在查询和索引定义上有一定的影响。
  35. 避免表字段运行为null,建议设置默认值(例如:int类型设置默认值为0)在索引查询上,效率立显!
  36. 建立索引,最好建立在唯一和非空的字段上,建立太多的索引对后期插入、更新都存在一定的影响(考虑实际情况来创建)。
  37. 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
  38. 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
  39. 非阻塞IO - IO多路复用
  40. 速度快,因为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HashMap,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41. 支持丰富数据类型,支持string,list,set,sorted set,hash
  42. 支持事务,操作都是原子性,所谓的原子性就是对数据的更改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43. 丰富的特性:可用于缓存,消息,按key设置过期时间,过期后将会自动删除
  44. memcached所有的值均是简单的字符串,redis作为其替代者,支持更为丰富的数据类型
  45. redis的速度比memcached快很多
  46. redis可以持久化其数据
  47. 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48. 使用底层模型不同,它们之间底层实现方式 以及与客户端之间通信的应用协议不一样。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49. value大小:redis最大可以达到1GB,而memcache只有1MB
  50. 当从库和主库建立MS关系后,会向主数据库发送SYNC命令
  51. 主库接收到SYNC命令后会开始在后台保存快照(RDB持久化过程),并将期间接收到的写命令缓存起来
  52. 当快照完成后,主Redis会将快照文件和所有缓存的写命令发送给从Redis
  53. 从Redis接收到后,会载入快照文件并且执行收到的缓存的命令
  54. 之后,主Redis每当接收到写命令时就会将命令发送从Redis,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
  55. RDB 持久化可以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生成数据集的时间点快照(point-in-time snapshot)
  56. AOF 持久化记录服务器执行的所有写操作命令,并在服务器启动时,通过重新执行这些命令来还原数据集。
  57. Redis 还可以同时使用 AOF 持久化和 RDB 持久化。当redis重启时,它会有限使用AOF文件来还原数据集,因为AOF文件保存的数据集通常比RDB文件所保存的数据集更加完整
  58. RDB 是一个非常紧凑(compact)的文件,它保存了 Redis 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集。 这种文件非常适合用于进行备份: 比如说,你可以在最近的 24 小时内,每小时备份一次 RDB 文件,并且在每个月的每一天,也备份一个 RDB 文件。 这样的话,即使遇上问题,也可以随时将数据集还原到不同的版本。
  59. RDB 非常适用于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它只有一个文件,并且内容都非常紧凑,可以(在加密后)将它传送到别的数据中心,或者亚马逊 S3 中。
  60. RDB 可以最大化 Redis 的性能:父进程在保存 RDB 文件时唯一要做的就是 fork 出一个子进程,然后这个子进程就会处理接下来的所有保存工作,父进程无须执行任何磁盘 I/O 操作。
  61. 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62. Redis 常见的性能问题都有哪些?如何解决?

  63. Master写内存快照,save命令调度rdbSave函数,会阻塞主线程的工作,当快照比较大时对性能影响是非常大的,会间断性暂停服务,所以Master最好不要写内存快照。
  64. Master AOF持久化,如果不重写AOF文件,这个持久化方式对性能的影响是最小的,但是AOF文件会不断增大,AOF文件过大会影响Master重启的恢复速度。Master最好不要做任何持久化工作,包括内存快照和AOF日志文件,特别是不要启用内存快照做持久化,如果数据比较关键,某个Slave开启AOF备份数据,策略为每秒同步一次。
  65. Master调用BGREWRITEAOF重写AOF文件,AOF在重写的时候会占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导致服务load过高,出现短暂服务暂停现象。
  66. Redis主从复制的性能问题,为了主从复制的速度和连接的稳定性,Slave和Master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67. volatile-lru: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68. volatile-ttl: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69. volatile-random: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70. allkeys-lru: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71. allkeys-random: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72. no-enviction(驱逐):禁止驱逐数据

什么时候会触发full gc

  1. System.gc()方法的调用
  2. 老年代空间不足
  3. 永生区空间不足(JVM规范中运行时数据区域中的方法区,在HotSpot虚拟机中又被习惯称为永生代或者永生区,Permanet Generation中存放的为一些class的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数据)
  4. GC时出现promotion failed和concurrent mode failure
  5. 统计得到的Minor GC晋升到旧生代平均大小大于老年代剩余空间
  6. 堆中分配很大的对象

可以作为root的对象:

  1. 类中的静态变量,当它持有一个指向一个对象的引用时,它就作为root
  2. 活动着的线程,可以作为root
  3. 一个Java方法的参数或者该方法中的局部变量,这两种对象可以作为root
  4. JNI方法中的局部变量或者参数,这两种对象可以作为root

例子:下述的Something和Apple都可以作为root对象。

public AClass{public static Something;public static final Apple;''''''
}

Java方法的参数和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可以作为root.

public Aclass{public void doSomething(Object A){ObjectB b = new ObjectB; }}

新生代转移到老年代的触发条件

  1. 长期存活的对象
  2.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3. minor gc后,survivor仍然放不下
  4. 动态年龄判断 ,大于等于某个年龄的对象超过了survivor空间一半 ,大于等于某个年龄的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G1和CMS的区别

  1. G1同时回收老年代和年轻代,而CMS只能回收老年代,需要配合一个年轻代收集器。另外G1的分代更多是逻辑上的概念,G1将内存分成多个等大小的region,Eden/ Survivor/Old分别是一部分region的逻辑集合,物理上内存地址并不连续。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CMS在old gc的时候会回收整个Old区,对G1来说没有old gc的概念,而是区分Fully young gc和Mixed gc,前者对应年轻代的垃圾回收,后者混合了年轻代和部分老年代的收集,因此每次收集肯定会回收年轻代,老年代根据内存情况可以不回收或者回收部分或者全部(这种情况应该是可能出现)。

双亲委派模型中有哪些方法。用户如何自定义类加载器 。怎么打破双亲委托机制

  1. 双亲委派模型中用到的方法:
  • findLoadedClass(),
  • loadClass()
  • findBootstrapClassOrNull()
  • findClass()
  • defineClass():把二进制数据转换成字节码。
  • resolveClass()

自定义类加载器的方法:继承 ClassLoader 类,重写 findClass()方法 。

  1. 继承ClassLoader覆盖loadClass方法 原顺序
  2. findLoadedClass
  3. 委托parent加载器加载(这里注意bootstrap加载器的parent为null)
  4. 自行加载 打破委派机制要做的就是打乱2和3的顺序,通过类名筛选自己要加载的类,其他的委托给parent加载器。

即时编译器的优化方法
字节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转换成合适的语言:

  1. 解释器
  2. 即时编译器 即时编译器把整段字节码编译成本地代码,执行本地代码比一条一条进行解释执行的速度快很多,因为本地代码是保存在缓存里的

编译过程的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词法分析
  2. 第二阶段:语法分析
  3. 第三阶段:词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
  4. 第四阶段:优化
  5. 第五阶段:目标代码生成

java应用系统运行速度慢的解决方法
问题解决思路:

  1. 查看部署应用系统的系统资源使用情况,CPU,内存,IO这几个方面去看。找到对就的进程。
  2. 使用jstack,jmap等命令查看是JVM是在在什么类型的内存空间中做GC(内存回收),和查看GC日志查看是那段代码在占用内存。 首先,调节内存的参数设置,如果还是一样的问题,就要定位到相应的代码。
  3. 定位代码,修改代码(一般是代码的逻辑问题,或者代码获取的数据量过大。)

内存溢出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
内存溢出是指应用系统中存在无法回收的内存或使用的内存过多,最终使得程序运行要用到的内存大于虚拟机能提供的最大内存。为了解决Java中内存溢出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Java是如何管理内存的。Java的内存管理就是对象的分配和释放问题。在Java中,内存的分配是由程序完成的,而内存的释放是由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ion,GC)完成的,程序员不需要通过调用GC函数来释放内存,因为不同的JVM实现者可能使用不同的算法管理GC,有的是内存使用到达一定程度时,GC才开始工作,也有定时执行的,有的是中断式执行GC。但GC只能回收无用并且不再被其它对象引用的那些对象所占用的空间。Java的内存垃圾回收机制是从程序的主要运行对象开始检查引用链,当遍历一遍后发现没有被引用的孤立对象就作为垃圾回收。
引起内存溢出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内存中加载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如一次从数据库取出过多数据;
  2. 集合类中有对对象的引用,使用完后未清空,使得JVM不能回收;
  3. 代码中存在死循环或循环产生过多重复的对象实体;
  4. 使用的第三方软件中的BUG;
  5. 启动参数内存值设定的过小;

内存溢出的解决
内存溢出虽然很棘手,但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按照从易到难,一步步的解决。
第一步,就是修改JVM启动参数,直接增加内存。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很容易被忽略。JVM默认可以使用的内存为64M,Tomcat默认可以使用的内存为128MB,对于稍复杂一点的系统就会不够用。在某项目中,就因为启动参数使用的默认值,经常报“OutOfMemory”错误。因此,-Xms,-Xmx参数一定不要忘记加。
第二步,检查错误日志,查看“OutOfMemory”错误前是否有其它异常或错误。在一个项目中,使用两个数据库连接,其中专用于发送短信的数据库连接使用DBCP连接池管理,用户为不将短信发出,有意将数据库连接用户名改错,使得日志中有许多数据库连接异常的日志,一段时间后,就出现“OutOfMemory”错误。经分析,这是由于DBCP连接池BUG引起的,数据库连接不上后,没有将连接释放,最终使得DBCP报“OutOfMemory”错误。经过修改正确数据库连接参数后,就没有再出现内存溢出的错误。
查看日志对于分析内存溢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仔细查看日志,分析内存溢出前做过哪些操作,可以大致定位有问题的模块。
第三步,找出可能发生内存溢出的位置。重点排查以下几点:

  1. 检查代码中是否有死循环或递归调用。
  2. 检查是否有大循环重复产生新对象实体。
  3. 检查对数据库查询中,是否有一次获得全部数据的查询。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取十万条记录到内存,就可能引起内存溢出。这个问题比较隐蔽,在上线前,数据库中数据较少,不容易出问题,上线后,数据库中数据多了,一次查询就有可能引起内存溢出。因此对于数据库查询尽量采用分页的方式查询。
  4. 检查List、MAP等集合对象是否有使用完后,未清除的问题。List、MAP等集合对象会始终存有对对象的引用,使得这些对象不能被GC回收。

第四步,使用内存查看工具动态查看内存使用情况。某个项目上线后,每次系统启动两天后,就会出现内存溢出的错误。这种情况一般是代码中出现了缓慢的内存泄漏,用上面三个步骤解决不了,这就需要使用内存查看工具了。
内存查看工具有许多,比较有名的有:Optimizeit Profiler、JProbe Profiler、JinSight和Java1.5的Jconsole等。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大同小异,都是监测Java程序运行时所有对象的申请、释放等动作,将内存管理的所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视化。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程序是否有内存泄漏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系统在其启动完成后其内存的占用量是基本稳定的,而不应该是无限制的增长的。持续地观察系统运行时使用的内存的大小,可以看到在内存使用监控窗口中是基本规则的锯齿形的图线,如果内存的大小持续地增长,则说明系统存在内存泄漏问题。通过间隔一段时间取一次内存快照,然后对内存快照中对象的使用与引用等信息进行比对与分析,可以找出是哪个类的对象在泄漏。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分析与处理,基本能处理内存溢出的问题。当然,在这些过程中也需要相当的经验与敏感度,需要在实际的开发与调试过程中不断积累。
总体上来说,产生内存溢出是由于代码写的不好造成的,因此提高代码的质量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有的人认为先把功能实现,有BUG时再在测试阶段进行修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如一件产品的质量是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决定的,而不是质量检测时决定的,软件的质量在设计与编码阶段就已经决定了,测试只是对软件质量的一个验证,因为测试不可能找出软件中所有的BUG。
java并发
JAVA 线程状态转换图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synchronized 的底层怎么实现

  1. 同步代码块(Synchronization)基于进入和退出管程(Monitor)对象实现。每个对象有一个监视器锁(monitor)。当monitor被占用时就会处于锁定状态,线程执行monitorenter指令时尝试获取monitor的所有权,过程如下:
  • 如果monitor的进入数为0,则该线程进入monitor,然后将进入数设置为1,该线程即为monitor的所有者。
  • 如果线程已经占有该monitor,只是重新进入,则进入monitor的进入数加1.
  • 如果其他线程已经占用了monitor,则该线程进入阻塞状态,直到monitor的进入数为0,再重新尝试获取monitor的所有权。
  1. 被 synchronized 修饰的同步方法并没有通过指令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来完成(理论上其实也可以通过这两条指令来实现),不过相对于普通方法,其常量池中多了ACC_SYNCHRONIZED标示符。JVM就是根据该标示符来实现方法的同步的:当方法调用时,调用指令将会检查方法的 ACC_SYNCHRONIZED 访问标志是否被设置,如果设置了,执行线程将先获取monitor,获取成功之后才能执行方法体,方法执行完后再释放monitor。在方法执行期间,其他任何线程都无法再获得同一个monitor对象。 其实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方法的同步是一种隐式的方式来实现,无需通过字节码来完成

讲一下CAS
CAS,compare and swap的缩写,中文翻译成比较并交换。乐观锁用到的机制就是CAS,每次不加锁而是假设没有冲突而去完成某项操作,如果因为冲突失败就重试。
原理:

  1. CAS有3个操作数,内存值V,旧的预期值A,要修改的新值B。当且仅当预期值A和内存值V相同时,将内存值V修改为B,否则什么都不做。

JDK文档说cas同时具有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缺点:

  1. ABA问题。 因为CAS需要在操作值的时候检查下值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更新,但是如果一个值原来是A,变成了B,又变成了A,那么使用CAS进行检查时会发现它的值没有发生变化
  2. 循环时间长开销大。 自旋CAS如果长时间不成功,会给CPU带来非常大的执行开销。
  3. 只能保证一个共享变量的原子操作。 对多个共享变量操作时,循环CAS就无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锁,或者有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把多个共享变量合并成一个共享变量来操作。比如有两个共享变量i=2,j=a,合并一下ij=2a,然后用CAS来操作ij。从Java1.5开始JDK提供了AtomicReference类来保证引用对象之间的原子性,你可以把多个变量放在一个对象里来进行CAS操作。

线程池
Executor线程池框架是一个根据一组执行策略调用,调度,执行和控制的异步任务的框架。
ThreadPoolExecutor执行的策略

  1. 线程数量未达到corePoolSize,则新建一个线程(核心线程)执行任务
  2. 线程数量达到了corePools,则将任务移入队列等待
  3. 队列已满,新建线程(非核心线程)执行任务
  4. 队列已满,总线程数又达到了maximumPoolSize,就会由(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抛出异常

新建线程 -> 达到核心数 -> 加入队列 -> 新建线程(非核心) -> 达到最大数 -> 触发拒绝策略
常见四种线程池

  1. CachedThreadPool():可缓存线程池。
  • 线程数无限制
  • 有空闲线程则复用空闲线程,若无空闲线程则新建线程
  • 一定程序减少频繁创建/销毁线程,减少系统开销
  1. FixedThreadPool():定长线程池。
  • 可控制线程最大并发数(同时执行的线程数)
  • 超出的线程会在队列中等待
  1. ScheduledThreadPool():定时线程池。
  • 支持定时及周期性任务执行。
  1. SingleThreadExecutor():单线程化的线程池。
  • 有且仅有一个工作线程执行任务
  • 所有任务按照指定顺序执行,即遵循队列的入队出队规则

四种拒绝策略

  1. AbortPolicy:拒绝任务,且还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线程池默认策略
  2. CallerRunPolicy:拒绝新任务进入,如果该线程池还没有被关闭,那么这个新的任务在执行线程中被调用
  3. DiscardOldestPolicy: 如果执行程序尚未关闭,则位于头部的任务将会被移除,然后重试执行任务(再次失败,则重复该过程),这样将会导致新的任务将会被执行,而先前的任务将会被移除。
  4. DiscardPolicy:没有添加进去的任务将会被抛弃,也不抛出异常。基本上为静默模式。

为什么要用线程池

  1. 减少了创建和销毁线程的次数,每个工作线程都可以被重复利用,可执行多个任务。
  2. 运用线程池能有效的控制线程最大并发数,可以根据系统的承受能力,调整线程池中工作线线程的数目,防止因为消耗过多的内存,而把服务器累趴下(每个线程需要大约1MB内存,线程开的越多,消耗的内存也就越大,最后死机)。
  3. 对线程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比如:延时执行、定时循环执行的策略等,运用线程池都能进行很好的实现

对象锁和静态锁之间的区别

  1. 对象锁用于对象实例方法,
  2. 类锁用于类的静态方法或一个类的class对象。
  3. 类的对象实例可以有很多,不同对象实例的对象锁互不干扰,而每个类只有一个类锁

简述volatile字
两个特性

  1. 保证了不同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 读取 时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 了某个变量的值 , 这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volatile 解决了 线程间 共享变量
  2. 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 ,阻止编译器对代码的优化

要想并发程序正确地执行,必须要保证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锁保证了原子性,而volatile保证可见性和有序性
happens-before 原则(先行发生原则):

  1. 程序次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 后面的操作
  2. 锁定规则:一个 unLock 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 lock 操作
  3. volatile 变量规则:对一个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4. 传递规则:如果操作 A 先行发生于操作 B,而操作 B 又先行发生于操作 C,则可以 得出操作 A 先行发生于操作 C
  5.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 对象的 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一个动作
  6.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 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 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7. 线程终结规则:线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先行发生于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 T 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8.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他的 finalize()方法的开始

Lock 和synchronized 的区别

  1. Lock 是一个 接口,而 synchronized 是 Java 中的 关键字, synchronized 是 内置的语言实现;
  2. synchronized 在 发生异常时,会 自动释放线程占有的锁,因此 不会导 致死锁现象发生;而 Lock 在发生异常时,如果没有主动通过 unLock()去释放 锁,则很 可能造成死锁现象,因此用 使用 Lock 时需要在 finally 块中释放锁;
  3. Lock 可以让 等待锁的线程响应中断 (可中断锁),而 synchronized 却不行,使用 synchronized 时,等待的线程会一直等待下去, 不能够响应中 断 (不可中断锁);
  4. 通过 Lock 可以知道 有没有成功获取锁 (tryLock ( ) 方法 : 如果获取 了锁 ,回 则返回 true ;回 否则返回 false e, , 也就说这个方法无论如何都会立即返回 。 在拿不到锁时不会一直在那等待。 ),而 synchronized 却无法办到。
  5. Lock 可以提高 多个线程进行读操作的效率( 读写锁)。
  6. Lock 可以实现 公平锁,synchronized 不保证公平性。 在性能上来说,如果线程竞争资源不激烈时,两者的性能是差不多的,而 当竞争资源非常激烈时(即有大量线程同时竞争),此时 Lock 的性能要远远优 于 synchronized。所以说,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适当情况选择。

ThreadLocal(线程变量副本)
Synchronized实现内存共享,ThreadLocal为每个线程维护一个本地变量。 采用空间换时间,它用于线程间的数据隔离,为每一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提供一个副本,每个线程都可以独立地改变自己的副本,而不会和其他线程的副本冲突。 ThreadLocal类中维护一个Map,用于存储每一个线程的变量副本,Map中元素的键为线程对象,而值为对应线程的变量副本。 ThreadLocal在Spring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管理Request作用域中的Bean、事务管理、任务调度、AOP等模块都出现了它的身影。 Spring中绝大部分Bean都可以声明成Singleton作用域,采用ThreadLocal进行封装,因此有状态的Bean就能够以singleton的方式在多线程中正常工作了。
通过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Java 5在concurrency包中引入了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接口,它和Runnable接口很相似,但它可以返回一个对象或者抛出一个异常。
Callable接口使用泛型去定义它的返回类型。Executors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去在线程池中执行Callable内的任务。由于Callable任务是并行的,我们必须等待它返回的结果。java.util.concurrent.Future对象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线程池提交Callable任务返回了一个Future对象,使用它我们可以知道Callable任务的状态和得到Callable返回的执行结果。Future提供了get()方法让我们可以等待Callable结束并获取它的执行结果

  1. 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并且有返回值。
  2. 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该FutureTask对象封装了该Callable对象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3. 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新线程
  4. 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

什么叫守护线程,用什么方法实现守护线程(Thread.setDeamon()的含义)
在Java中有两类线程:User Thread(用户线程)、Daemon Thread(守护线程) 用个比较通俗的比如,任何一个守护线程都是整个JVM中所有非守护线程的保姆: 只要当前JVM实例中尚存在任何一个非守护线程没有结束,守护线程就;只有当最后一个非守护线程结束时,守护线程随着JVM一同结束工作。 JVM内部的实现是如果运行的程序只剩下守护线程的话,程序将终止运行,直接结束。所以守护线程是作为辅助线程存在的,主要的作用是提供计数等等辅助的功能。
如何停止一个线程?
终止线程的三种方法:

  1. 使用退出标志,使线程正常退出,也就是当run方法完成后线程终止。 在定义退出标志exit时,使用了一个Java关键字volatile,这个关键字的目的是使exit同步,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只能由一个线程来修改exit的值,
 thread.exit = true;  // 终止线程thread 
  1. 使用stop方法强行终止线程(这个方法不推荐使用,因为stop和suspend、resume一样,也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结果)。 使用stop方法可以强行终止正在运行或挂起的线程。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来终止线程: thread.stop(); 虽然使用上面的代码可以终止线程,但使用stop方法是很危险的,就象突然关闭计算机电源,而不是按正常程序关机一样,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因此,并不推荐使用stop方法来终止线程。
  2. 使用interrupt方法中断线程,使用interrupt方法来终端线程可分为两种情况:
  • 线程处于阻塞状态,如使用了sleep方法。
  • 使用while(!isInterrupted()){……}来判断线程是否被中断。 在第一种情况下使用interrupt方法,sleep方法将抛出一个InterruptedException例外,而在第二种情况下线程将直接退出。

注意:在Thread类中有两个方法可以判断线程是否通过interrupt方法被终止。一个是静态的方法interrupted(),一个是非静态的方法isInterrupted(),这两个方法的区别是interrupted用来判断当前线是否被中断,而isInterrupted可以用来判断其他线程是否被中断。因此,while (!isInterrupted())也可以换成while (!Thread.interrupted())。
什么是线程安全?什么是线程不安全?

  1. 线程安全就是多线程访问时,采用了加锁机制,当一个线程访问该类的某个数据时,进行保护,其他线程不能进行访问直到该线程读取完,其他线程才可使用。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或者数据污染。
  2. 线程不安全就是不提供数据访问保护,有可能出现多个线程先后更改数据造成所得到的数据是脏数据 在多线程的情况下,由于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同一片存储空间,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访问冲突这个严重的问题。Java语言提供了专门机制以解决这种冲突,有效避免了同一个数据对象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

java容器
HashSet和TreeSet区别
HashSet

  1. 不能保证元素的排列顺序,顺序有可能发生变化
  2. 不是同步的
  3. 集合元素可以是null,但只能放入一个null 当向HashSet结合中存入一个元素时,HashSet会调用该对象的hashCode()方法来得到该对象的hashCode值,然后根据 hashCode值来决定该对象在HashSet中存储位置。

TreeSet

  1. TreeSet是SortedSet接口的唯一实现类
  2. TreeSet可以确保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TreeSet支持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 和定制排序,其中自然排序为默认的排序方式。向TreeSet中加入的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

讲一下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的实现就是HashMap+LinkedList的实现方式,以HashMap维护数据结构,以LinkList的方式维护数据插入顺序
LinkedHashMap保存了记录的插入顺序,在用Iterator遍历LinkedHashMap时,先得到的记录肯定是先插入的。 在遍历的时候会比HashMap慢TreeMap能够把它保存的记录根据键排序,默认是按升序排序,也可以指定排序的比较器
利用LinkedHashMap实现LRU算法缓存(

  1. LinkedList首先它是一个Map,Map是基于K-V的,和缓存一致
  2. LinkedList提供了一个boolean值可以让用户指定是否实现LRU)

Java8 中HashMap的优化(引入红黑树的数据结构和扩容的优化)

  1.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当符合这个条件的时候,把链表变成treemap红黑树,这样查找效率从o(n)变成了o(log n) ,在JDK1.8的实现中,优化了高位运算的算法,通过hashCode()的高16位异或低16位实现的:
  2. 我们使用的是2次幂的扩展(指长度扩为原来2倍),所以,元素的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再移动2次幂的位置

这里的Hash算法本质上就是三步:取key的hashCode值、高位运算、取模运算。
元素在重新计算hash之后,因为n变为2倍,那么n-1的mask范围在高位多1bit(红色),因此新的index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hashMap 1.8 哈希算法例图2

因此,我们在扩充HashMap的时候,不需要像JDK1.7的实现那样重新计算hash,只需要看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的那个bit是1还是0就好了,是0的话索引没变,是1的话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
Map遍历的keySet()和entrySet()性能差异原因

Set<Entry<String, String>> entrySet = map.entrySet();
Set<String> set = map.keySet();` 

1.keySet()循环中通过key获取对应的value的时候又会调用getEntry()进行循环。循环两次
2. entrySet()直接使用getEntry()方法获取结果,循环一次
3.所以 keySet()的性能会比entrySet()差点。所以遍历map的话还是用entrySet()来遍历

 public V get(Object key) {if (key == null)return getForNullKey();Entry<K,V> entry = getEntry(key);return null == entry ? null : entry.getValue();}
final Entry<K,V> getEntry(Object key) {if (size == 0) {return null;}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for (Entry<K,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e != null;e = e.next) {Object k;if (e.hash == hash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return e;}return null;
}

由于本文篇幅过长就不一一展现出来了。

最后;小编还收集了很多大厂面试题,为帮助开发者们提升面试技能、有机会入职BATJ等大厂公司,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这一次整体放出。

所有的面试题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像一线大厂,下面的面试题只是给大家一个借鉴作用,最主要的是给自己增加知识的储备,有备无患。大致内容包括了: Java 集合、JVM、多线程、并发编程、设计模式、Java、MyBatis、ZooKeeper、Dubbo、Elasticsearch、Memcached、MongoDB、Redis、MySQL、RabbitMQ、Kafka、Linux、Netty、Tomcat、spring面试题、spring cloud面试题、spring boot面试题、spring教程 笔记、spring boot教程笔记、最新阿里巴巴开发手册(63页PDF总结)、2022年Java面试手册一共整理了1184页PDF文档。

需要的私信博主(555)领取,祝大家更上一层楼!!!

总结Java开发面试常问的问题,持续更新中~相关推荐

  1. 各大互联网公司java开发面试常问问题

     本人是做java开发的,这是我参加58,搜狐,搜狗,新浪微博,百度,腾讯文学,网易以及其他一些小的创业型公司的面试常被问的问题,当然有重复,弄清楚这些,相信面试会轻松许多. 1. junit用法 ...

  2. JAVA开发面试常问问题总结3

    Java集合类 Java的集合类都位于java.util包中,Java集合中存放的是对象的引用,而非对象本身. Java集合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Set(集):集合中的对象不按特定方式排序,并且没有 ...

  3. JAVA开发面试常问问题总结4

    java的三大特性 封装.继承.多态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Java抽象类: 使用关键字abstract修饰的类叫做抽象类. 用abstract来修饰的方法叫做抽象方法. 特点: 1含有抽象方法的类必须 ...

  4. JAVA开发面试常问问题总结2

    线程与进程 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计算活动,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线程是操作系统进程中能够并发执行的实体,是处理器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每个进程内可包含多 ...

  5. JAVA开发面试常问问题总结1

    1.Java中所有类的父类是什么?它都有什么方法,请列举. Object类是所有类.数组.枚举类的父类.它提供了如下几个常用方法: 1)equals():判断指定对象与该对象是否相等. 2)final ...

  6. 面试1:Java、微服务、架构常见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Java.微服务.架构常见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文章目录 Java.微服务.架构常见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Java**== 1.Java概述 (1)JVM.JRE和JDK (2)Java特点 ...

  7. Android开发人员不得不收集的代码(持续更新中)(http://www.jianshu.com/p/72494773aace,原链接)

    Android开发人员不得不收集的代码(持续更新中) Blankj 关注 2016.07.31 04:22* 字数 370 阅读 102644评论 479喜欢 3033赞赏 14 utilcode D ...

  8. 【Python全栈开发从入门到实战】持续更新中......

    本专栏为Python全栈开发系列文章,技术包括Python基础.函数.文件.面向对象.网络编程.并发编程.MySQL数据库.HTML.JavaScript.CSS.JQuery.bootstrap.W ...

  9. 2020年Java面试题及答案_Java面试宝典_Java笔试题(持续更新中)

    推荐面试视频教程 2019年最新Java互联网大厂面试精粹 前言 前言: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诗> 勤奋才是改变你命运的唯一捷径. ...

最新文章

  1. OGRE 2.1 Windows 编译
  2. Linux局域网搭建
  3. Oracle优化11-10046事件
  4. python 数据库查询序列化_python-将sqlalchemy类序列化为json
  5. c语言题目及答案1037,PAT Basic 1037. 在霍格沃茨找零钱(20)(C语言实现)
  6. java单例模式_Java描述设计模式(01):单例模式
  7. java集合学习笔记 ---Collections类对集合的处理
  8. System.IO.Pipelines: .NET高性能IO
  9. C语言代码注释必须用/**/ , 你没看错~
  10. 【Spring】Spring高级话题-@Enable***注解的工作原理
  11. (转)十分钟搞定你自己的多图片/文件服务器
  12. 霍夫曼编码PHP,数据结构:哈夫曼编码(php版)
  13. pycharm运行scrapy
  14. Ubuntu 下J2EE开发环境搭建
  15. const 和 非const函数重载
  16. 《DOOM启示录》读后感
  17. Mathematica图片裁切
  18. 关于hhkb pro2键盘在mac上串键问题
  19. bootstrap的carousel-indicators是怎么实现垂直居中的
  20. 【ESP32 开发】ArduinoJson联合PSRAM解决 ESP32内存过小 无限重启的问题

热门文章

  1. 在地址栏输入url发生了什么,详细
  2. 网络公关怎么做 ? 处理网络危机公关十大方法分享。
  3. 谈招聘:一个对的人,是对整个团队的救赎
  4. 记录下第一次发表CSDN(打印乘法口诀表)
  5. 37wan《龙之纹章》宠物岛全面更新
  6. 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云基地专场开幕
  7. Unity3D发布APK到Android平台
  8. VUE2.0搭建H5项目
  9. amd python mkl_安装numpy+mkl
  10. OSI七层协议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