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概述

1.1体验环境

设备型号:iPhone 6p

操作系统:iOS 11.4.1

体验版本:v3.8.0

体验时间:2018.07.20-2018.08.12

2 市场分析

2.1 目标用户

从360趋势可以得出性别比例相差不大,用户人群年龄集中在19-34岁之间,地域集中在以北京广东为主的一二线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或互联网行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有意愿尝试新鲜事物,有意愿付费解决困惑/问题的人。

【这个和「在行」开通线下面对面交流的城市只有9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和宁波)有关系。】

针对目标人群需求:

(1) 已经工作但最目前所做的工作感到困惑的职场人士

(2) 寻求职业规划者

(3) 工作稳定,学业稳定希望寻求生活品质的人士

(4) 寻求生活健康指导的人士

(5) 寻求金融理财建议的人士

总结这些人群,一定有如下特征:

小康以上,中产未满。认真工作,对人生有追求,不满足于现状。热爱生活,追求品质。

2.2 使用场景

(1) 我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希望能有一位对口行家(大咖)给我解疑

(2) 进入在行App选择首页全部分类中项目管理或通过首页搜索

(3) 选定合适的行家选择行家提供的服务

2.3 用户画像:

3 产品分析

3.1 产品定位

◆   一对一的 O2O 经验交流平台
◆   在行做的是全领域的知识分享经验交流,覆盖了互联网、旅游、艺术、健身等话题,进行付费制的一对一经验交谈。
◆   在行的业务目标明确,可推测它未来将会一直关注专业领域个人对个人的服务,就像是一个交易知识、经验、技能的个体聚集起来的淘宝
◆   因此它主打的点还可以延伸到多个领域,也不会仅限于线下一对一、线上通话等方式,还会拓展多种交流形式。

产品名称 :在行产品定位:个人行家经验分享平台Logo:浅粉色+橘黄色北京,白色字体在行;Slogan:买东西上淘宝,找行家上「在行」

3.2 产品结构

3.3 产品流程图

3.4 功能模块

首页轮播图:推荐知名行家,功能模块针对不同领域的行家进行咨询,例如职场发展中的职业规划、求职、职场晋升、职场转型、职场技能、项目管理、经营管理、其他等,具有准确针对不同领域的行家。选择对应领域行家进行检索筛选行家为自己服务。

发现:能够得到最新用户与行家的动态,可以看到用户对行家的最新评论。新鲜展示了新行家可从新鲜界面进行体验破冰价,但同时对用户与行家都是一次不错的选择。行家有空:行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发布规定时间的预约

3.5 来源:当用户为行家提供的话题、服务做出购买决策时,交易流程也正式开始。

在行把交易流程划分成了 5 步:预约,行家确认, 付款,见面,评价。其实这里省略了付款和行家确认见过的中间一步,行家根据学员预约中的说明,给出多个可选地址,进行见面场合的二次确认。

(1) 预约。学员的问题行家是否愿意约见。

(2) 约定时间地点。学员的约见场合行家是否有时间且方便。

(3) 见面详谈。正是进行面谈。

3.6 增长数据

(1).近一年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排名趋势

数据来源七麦,在行近一年的排名是非常的波折,最高排名一百多,最低一千多(这里仅作数据展示,不做解释)

(2)版本迭代记录

3.7 用户评价

(1)用户评分:从App Store看出当前评分和所以评分都是4.9分,评分相对比较高,评论统计近乎无负面评论;

(2)用户评价:评论可看部分用户对于在行并不是很满意,但行家对平台是非常热衷

3.8 产品模式

◆   重运营的O2O模式

◆   作为一个经验交流双边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交易。

◆   但是和淘宝有不一样的是,在行的行家的数量是有限的,行家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就会出现有学员想约某个行家却被拒绝或者排队等很久,约不上最后就会伤用户体验。


竞品分析


在行定位介于教育平台和咨询平台之间的领域,教育平台解决的是专业性的问题,追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专业技能的传授,追求的是深度,专业性较高。而咨询性平台则是面向宏观的解决方案,传授的是方法论。对被咨询者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也有对个人魅力和综合素质上的要求。

优点

对于学员,在行的价值在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对于行家,不仅是一份外快收入,也是自身品牌的建立,社交圈的扩展。

不足

用过在行产品,并且购买过在行课程的朋友,大部分对在行的产品体验很称道,当然很大一部分是对行家的授课很称道。

C2C共享经验的概念听起来非常大,但要真去定义的话,大概会给”应该是一个好产品,但很难颠覆行业“。很好的商业模式(在行下有个分答,分答的商业模式之前聊过),但是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在行产品商业模式有什么不足呢?

①,关于行家

『在行』模式对行家来说有一定的成本,甚至说很高的成本。对于一些明星Top行家,『在行』实在不是一个能够让他们低成本获取名和利的最佳选择,极有可能存在一次约见的费用覆盖不了行家的时间成本的状况。

所以这部分行家并不应该是在行的目标行家用户,但是这部分行家却能为在行引流,明星行家效应会吸引其他行家入驻以及吸引学员来使用在行。

抛开这部分Top行家之外,对于其他行家仍然有问题:

Ø  授课效率问题:1对1线下授课,门槛高,效率低;

Ø  收益投入比小:1对1的授课方式,加上定价需考虑是否在学员接受范围,所以导致收益投入比小;

Ø  产品新鲜感问题:大部分行家起初愿意加入在行,应该也是源于对于在行产品模式的新鲜感吧,但是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同一话题的重复约见,会导致授课重复甚至产生倦怠感;

②,关于学员

『在行』模式确实给学员提供了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方案,但是代价是付费,付费就会对用户进行分级,对于无付费意愿的非目标用户,在行能提供的内容全部是付费转化的东西。

对于有付费能力和意愿的目标学员用户,存在的问题是:

Ø  约见流程复杂:在行家查找方面,如果有个性化的匹配和推荐策略可能会好一些,预约流程中的时间地点沟通也是复杂且耗时的环节;

Ø  约见效果及费用:单次约见1-1.5h的沟通很难做到彻底解决,基本上都只能是浅尝辄止,但是单次300-500的收费也是学员继续约见的障碍;

③,关于平台

『在行』模式中平台本身存在的问题是:

Ø  供需关系的稳定:初期平台兴起,模式创新吸引流量进入,会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学员约不上行家;在行不断扩大行家数量的同时,产品热度也逐渐消减,平台又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现在翻阅行家列表,最新评论时间在几个月以前的行家比比皆是,在行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取流量并形成服务转化;

Ø  非标准化的服务模式:线下约见,平台单纯凭借评价机制也是极难做到对交易流程的基本控制的,因而也就无法切实的保证服务的质量;

Ø  复购率问题:平台对于线下约见的监控能力弱,因此当学员线下见了行家建立联系之后,平台约见极有可能被私下交易或者吃饭等形式取代,从而导致复购率降低,复购率降低也间接导致下线约见的低频属性;

1、市场比想象中小

Knowledge marketplace一听就是很高大上、估值无限的市场。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Knowledge的定义太广、太模糊了,具体什么层次的Knowledge才适合进入在行这样的平台呢?

我们以供给端来估计一个近似的上限:

潜在职场人群小于2亿:目前中国的“职场人群+在读大学生数量”差不多是1.5亿,我们放宽一点,假设在农村、市郊、家庭中也会诞生0.5亿潜在的分享人群,那么总的潜在分享人群为2亿。

能分享的比值占2%:大家回望一下现在你工作的公司,你认为有技能、有受众、能够在在行中分享的同事占比是多少?以我工作的不到200人公司来看,10人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数量级,但实际上放到刚刚定义的潜在人群看,这个比值应该可能也就1-2%样子。

未来1年中1个行家可能会分享4次:在行目前一个行家平均分享次数是5次,这个值是我抽样估算出来的,你看到400次的行家,但更多的行家都在长尾上,在行的朋友觉得不准欢迎拍砖。

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在这5年内,平均下来的数值一定会比5次少,社群初期用户的分享意愿肯定会比成熟期的平均意愿要强,将来也只会只少不多,我按照一个比较高的4次来算。折射出来的很现实的问题是:“一个行家有多大的热情和精力愿意持续做线下的内容贡献者?”

平均1次会面可能会产生300元流水:姬十三新闻稿中的数据是400元/次,我也同样觉得当用户群放宽后这个数据会有明显滑坡,姑且按照300元/次来计算。

我们做个乘法看下潜在的市场大小:2亿元*2%*4次/年*300元/次=48亿元/年。

我们假设在3-5年后,这个潜在的市场终于有25%浮到水面上,也就是可以产生的市场总流水有12亿元/年,而在行占据了这样一个市场的50%,也就是7亿元/年。

给在行一个10%的变现比值,那么在行年收入在3-5年内可以达到7000万元。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需求端、真实变现能力、潜在人群到底多久可以转化为真实用户,这个数值应该会比上述数字小不少。如果这是一个企业服务领域2B产品的数字,应该会很令人欣蔚。但如果这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应该说它很有希望比果壳的母网站做得更好,但离分享经济和在线教育领域的10亿美金独角兽们,应该追赶的希望不大。

2、市场外的其他问题

价格“市场化”:行家的付出可能远大于给出的价格,所以价格后来也“市场化”;另一面,毕竟是人与人的相约,如果双方时间地点对不上,交易效率低。

行家授课效率:1对1线下的门槛高,产出/投入比也低。怎么能保证体验的情况下,开展1对1课堂,或者,能够让行家感受到授课对于自身的精力/时间门槛能降低?

复购率:用户购买行家后,往往在第二次会采用线下交易,或者直接由交易的形式变成请客吃饭这样的人情帮助。在行已经做了私教课尝试了,后续怎样对私教课不同课时的学习状况提供评估?

前期重运营模式后的后续行家审核和包装:在行前期对行家进行了比较重度的审核和包装。用户的照片是在行拍的,用户的课程介绍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展现给大众的是“非常直观了解我能得到什么的界面”和“高逼格的行家印象”。行家入驻人员多后,包装很难重度了,审核把关也会更难了。

信用体系:淘宝已经形成了信用体系,甚至围绕信用体系展开来的黑金链。在行前期因为消费者和行家素质都比较高,没有经受到严重的信用危机,但行家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后,一定会遇到信用体系问题。到底是做成了高审核的半强制买卖?还是做成了更自由,依靠用户点评体系的mktplace?应该非常影响到在行日后产品的调性。

3. 产品本身缺点:

3.1 首页

❶   首页没有app的名字,没有展示此app的主要作用。

❷   缺少行家信息介绍和活动专题

❸  首页的banner和推荐列表没有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因此很有可能行家和介绍吸引不了用户。

3.2 条目

❶   条目用了格式塔原理,每一条条目都可以清晰地判断出所包含的内容。
❷   条目之前的领域相通性弱,属于不同领域,没有针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容易使用户失去继续浏览的欲望。
❸   条目性感度弱,所展示的内容吸引度不足,难以激发用户进行点击,转化力弱。

3.3 详情页

❶   详情页内容符合八字箴言(了解,信任,价值,转化,)
❷   页面设计过于简单,没有任何可以促进预约的提示。

建议

1 针对首页:
➀   在首页加上增加品牌认知的信息。
➁   增加个性化的功能,首页展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容易激起首次下单,提高转化力

2 针对条目

➀   进行定制化展示。
➁   标题需要更加吸引。
➂   显示行家价格,因为价格是用户是否下单的一个重要性因素。

3 针对详情页

➀   页面可以增加促进预约的提示。

尝试1对多教学:向在线教育或者O2O教育的模式靠拢,只不过换一个“经验分享”的壳。

系列讲座的类型:解决一对一资源不对等情况。

为2B服务提供入口:国内教育类型产品很难打开2B的口子,特别是C2C模式,放在平台上的2B服务很难有对行家的约束力。但参见一下美国诸如Lynda产品的话,2B对于目前的行业交流或者是培训课还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小企业,不好凭关系那就金钱交易吧。

为软件平台类2b服务商提供入口(如纽带线CRM系统厂商);

为招聘类产品提供入口。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CRM软件系统工具,还能为企业推荐人才,形式在行特有的生态,何乐而不为?

新划分出一个资源对接的mkt place:不管怎么强调交流的平等性,在行现在的模式仍然是可以看出行家和学员的区别的,有行家和学员就意味着门槛高/审核严/运营重。或许可以往后退一步,给投资人/读书爱好者/上下游供应商/BD合作方这些群体提供一个双方平等的mkt place。

长期教练项目:很多问题是针对职场人士的,一次谈话大概1-1.5小时,混个脸熟,领个入门,但1小时里行家能提供给你的信息,还真的可能不如自己做搜索得到的。觉得“在行”可以开发长期教练项目了,而不是单一的提供一次性“约”。这样的教练项目,有故事,造口碑。

本文出自今日头条作者app开发公司软捷科技(ID:rjgroup006),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在一个新兴模式出现时,我们可以理性的对他分析,在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思考如何改进可以更好的为需要帮助的对象服务,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好想法,元芳,你对在行的商业模式怎么看?

产品体验报告:在行APP分析相关推荐

  1. 抖音短视频APP——产品体验报告

    本文是抖音短视频APP的一份产品体验报告,主要从体验环境.市场概况.产品概况.目标用户人群.产品架构图.主要功能分析.交互体验.视觉设计和优化建议这九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是本人入门产品经理的一份练习 ...

  2. 做竞品分析,不是要你写产品体验报告

    竞品分析文档对于产品人来说,几乎是必备的.在网上看到很多同学在四处问有没有竞品分析的模板,也有同学直接上来就开始写文档,竞品分析文档写得像产品体验报告,傻傻分不清楚. 这里我想说的是:既然想要从事产品 ...

  3. 京东app产品体验报告

    京东商城APP产品体验报告 目录: 1.0体验环境 2.0产品介绍 3.0用户分析 3.1用户特征 3.2用户数量 4.0产品设计 4.1功能结构 4.2界面设计 5.0总结 1.0体验环境 .操作手 ...

  4. android email分析,QQ邮箱Android客户端产品体验报告

    QQ邮箱Android客户端产品体验报告 概览 手机:魅族MX3 操作系统:Flyme OS 3.5.2(A19220) 体验产品:QQ邮箱Android客户端 软件版本:4.0 需求分析 目标人群: ...

  5. 闪电盒子App产品体验报告

    原创不易,麻烦点个关注,点个赞,谢谢各位. 本人具有原著权,侵权必究!青梅竹码 闪电盒子App产品体验报告 (本人观点:一个高仿趣头条的APP,内容低劣.靠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投放广告.引流充值游戏牟利, ...

  6. 【体验干货】产品经理必知:产品体验报告如何写的全而精

    微信ID:tsesup 公众号:pmheaven(产品作坊) 体验产品是PM工作中经常做的事情,企业也常留一些这样的实习作业给面试者,是因为产品体验报告一定程度上直观的反映了面试者的专业水平.求职过程 ...

  7. “租房帮”产品体验报告

    一个产品体验报告需要包括哪些内容,窃以为,不用搞得很复杂,回答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最近在找房子,体验了一下搜房网推出的app"租房帮",写了一个产品体验,当做积累,发出来,欢迎交流 ...

  8. 微信读书产品体验报告

    微信读书[5.0.5]产品体验报告 本文预览 微信读书凭借着简洁的风格.丰富的电子版权以及良好的推书.读书的阅读氛围获得了一大批粉丝,在现今短视频类应用占据用户大量时间的今天,为何微信读书像一股清流抓 ...

  9. 产品体验报告:Keep

    产品体验报告思维导图 一个深度体验报告 由于自身是健身爱好者,也一直是keep这款软件的忠实粉丝,刚好最近做产品,想想写一份详细的深度体验报告来致敬我的健身最爱! 产品概述 1.1体验环境 设备型号: ...

  10. 如何写产品体验报告?给你一份全面的指南!

    某个时间我们下载了许多优秀的 APP,定了伟大的目标--每天赏析一款优秀产品,学习前沿的交互和视觉风格,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和眼界,确保在工作中能迅速找到参考. 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做法,自觉更新自己审 ...

最新文章

  1. Linux的文件系统
  2. iOS 数据持久化 -- Core Data (2)
  3. linux tomcat7怎么安装,centos7安装Tomcat7,
  4. python培训比较好的机构-西安比较好的python培训机构推荐
  5. BZOJ1001 狼抓兔子
  6.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81 (Rated for Div. 2) D. Same GCDs 欧拉函数\莫比乌斯
  7. oracle集群服务删除,删除 Support for Oracle RAC
  8. (三)使用Keras构建移动风格迁移CycleGAN
  9. 北美地区IPv4地址已用完,网络IP地址告急?
  10. 开源论坛程序 vBulletin 被曝严重且详情不明的漏洞,请立即修复
  11. [洛谷P3807]【模板】卢卡斯定理
  12. 递归加载无限级分类,虽然我觉得效率不太好。
  13. Query and transform XML
  14. Java知多少(31)static关键字以及Java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
  15. Linux驱动中相关函数查询
  16. 花生壳内网穿透实践指南
  17. 常见电子元器件检测经验
  18. camera基础概念之等效焦距 视场角的计算
  19. PCL教程-点云配准之正态分布变换算法(NDT)
  20. 科技论文中字母正斜体及大小写的规范写法

热门文章

  1. Jmeter安装步骤
  2. visio破解版安装2013
  3. 软考网络工程师备考经验
  4. 爱奇艺、芒果TV相继涨价,长视频开启新一轮“加价不加量”游戏?
  5. 运维系统 联想服务器,联想运维方案.pdf
  6. python实现局域网内传输文件
  7. dateutils java_DateUtils.java
  8. 《信号与系统学习笔记》—线性反馈系统(一)
  9. xps测试数据处理软件,XPS原始数据处理之 Avantage 软件篇
  10. 怎样把xp计算机语言改为英文,ghost xp如何将语言设置为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