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源量子

导读

1900年 Max Planck 提出“量子”概念,宣告了“量子”时代的诞生。科学家发现,微观粒子有着与宏观世界的物理客体完全不同的特性。宏观世界的物理客体,要么是粒子,要么是波动,它们遵从经典物理学的运动规律,而微观世界的所有粒子却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它们显然不遵从经典物理学的运动规律。20世纪20年代,一批年轻的天才物理学家建立了支配着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新理论,这便是量子力学。近百年来,凡是量子力学预言的都被实验所证实,人们公认,量子力学是人类迄今最成功的理论。

第二次量子革命

我们将物理世界分成两类:凡是遵从经典物理学的物理客体所构成的物理世界,称为经典世界;而遵从量子力学的物理客体所构成的物理世界,称为量子世界。这两个物理世界有着绝然不同的特性,经典世界中物理客体每个时刻的状态和物理量都是确定的,而量子世界的物理客体的状态和物理量都是不确定的。概率性是量子世界区别于经典世界的本质特征。量子力学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迄今量子世界中尚未观察到任何违背量子力学的现象,事实上, 正是量子力学催生了现代的信息技术,造就人类社会的繁荣昌盛。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是电脑和互联网。

量子力学的能带理论是晶体管运行的物理基础,晶体管是各种各样芯片的基本单元。光的量子辐射理论是激光诞生的基本原理,而正是该技术的发展才产生当下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然而,晶体管和激光器却是经典器件,因为它们遵从经典物理的运行规律。因此,现在的信息技术本质上是源于量子力学的经典技术。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将量子力学应用到信息领域,从而诞生了量子信息技术,诸如量子计算机、量子密码、量子传感等。这些技术的运行规律遵从量子力学,因此不仅其原理是量子力学,器件本身也遵从量子力学,这些器件应用了量子世界的特性,如叠加性、纠缠、非局域性、不可克隆性等,因而其信息功能远远优于相应的经典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突破了经典技术的物理极限,开辟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一旦量子技术获得广泛的实际应用,人类社会生产力将迈进到新阶段。因此,我们将量子信息的诞生称为第二次量子革命,而基于量子力学研制出的经典技术,称之为第一次量子革命。量子信息技术就是未来人类社会的新一代技术。

量子网络

量子信息技术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研制成功量子网络。量子网络基本要素包括量子节点和量子信道。所有节点通过量子纠缠相互连接,远程信道需要量子中继。量子网络将信息传输和处理融合在一起,量子节点用于存储和处理量子信息,量子信道用于各节点之间的量子信息传送。与经典网络相比,量子网络中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过程更加安全,信息的处理更加高效,有着更加强大的信息功能。量子节点包括通用量子计算机、专用量子计算机、量子传感器和量子密钥装置等。应用不同量子节点将构成不同功能的量子网络。

典型的有:

1、由通用量子计算机作为量子节点,将构成量子云计算平台,其运算能力将强大无比;

2、使用专用量子计算机作为量子节点可以构成分布式量子计算,其信息功能等同于通用量子计算机。亦即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从若干比特数较少的量子节点采用纠缠通道连接起来,可以构成等效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3、量子节点是量子传感器,所构成的量子网络便是高精度的量子传感网络,也可以是量子同步时钟;

4、量子节点是量子密钥装置,所构成的量子网络便是量子密钥分配(QKD)网络,可以用于安全的量子保密通信。

当然,单个量子节点本身就是量子器件,也会有许多应用场景,量子网络就是这些量子器件的集成,其信息功能将得到巨大提升,应用更广泛。

上述的量子网络是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远景,当前距离这个远景的实现还相当遥远。不仅尚无哪种类型量子网络已经演示成功,即使是单个量子节点的量子器件也仍处于研制阶段,距离实际的应用仍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即便是单个量子节点研制成功,要将若干量子节点通过纠缠信道构成网络也极其困难——通常采用光纤作为量子信息传输的通道,量子节点的量子信息必须能强耦合到光纤通信波长的光子上,该光子到达下个量子节点处再强耦合到该节点工作波长的量子比特上,任何节点之间最终均可实现强耦合、高保真度的相干操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量子网络的信息功能。目前,连接多个节点的量子界面仍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至于远程的量子通道,必须有量子中继才能实现,而量子中继的研制又依赖于高速确定性纠缠光源和可实用性量子存储器的研究,所有这些核心器件仍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离实际应用还很远。因此整个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仍然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还有待时日。

那么,量子信息技术时代何时到来?量子计算机是量子信息技术中最有标志性的颠覆性技术,只有当通用量子计算机获得广泛实际应用之时,我们才可断言人类社会已进入量子技术新时代。

量子计算机

经典计算机按照摩尔定律迅速发展

每18个月,其运算速度翻一番

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却提出“摩尔定律是否会终结”这个不受人欢迎的命题,并着手开展研究。最后竟然得出结论:摩尔定律必定会终结。理由是,摩尔定律的技术基础是不断提高电子芯片的集成度——即单位芯片面积的晶体管数目。但这个技术基础受到两个主要物理限制:一是由于非可逆门操作会丢失大量比特,并转化为热量,最终会烧穿电子芯片,这也是当下大型超算中心遇到的巨大能耗困难所在;二是终极的运算单元是单电子晶体管,而单电子的量子效应将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使计算机运算速度无法如预料的提高。

物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并不影响当时摩尔定律的运行,多数学者甚至认为物理学家是杞人忧天。然而物理学家并未停止脚步,着手研究第2个问题:摩尔定律失效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即后摩尔时代提高运算速度的途径是什么?研究结果诞生了“量子计算”的概念。

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Feynman指出,在经典计算机上模拟量子力学系统运行存在着本质性困难,但如果可以构造一种用量子体系为框架的装置来实现量子模拟就容易得多。随后英国物理学家Deutsch提出“量子图灵机”概念,“量子图灵机”可等效为量子电路模型。从此,“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便在学术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1994年Shor提出了量子并行算法,证明量子计算可以求解“大数因子分解”难题,从而攻破广泛使用的RSA公钥体系,量子计算机才引起广泛重视。Shor并行算法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里程碑工作。进入21世纪,学术界逐渐取得共识:摩尔定律必定会终结,因此,后摩尔时代的新技术便成为热门研究课题,量子计算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量子计算应用了量子世界的特性,如叠加性、非局域性和不可克隆性等,因此天然地具有并行计算的能力,可以将某些在电子计算机上指数增长复杂度的问题变为多项式增长复杂度,亦即电子计算机上某些难解的问题在量子计算机上变成易解问题。量子计算机为人类社会提供运算能力强大无比的新的信息处理工具,因此称之为未来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同电子计算机相比,等同于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同算盘相比。可见一旦量子计算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量子计算的运算单元称为量子比特,它是0和1两个状态的叠加。量子叠加态是量子世界独有的,因此,量子信息的制备、处理和探测等都必须遵从量子力学的运行规律。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量子计算机与电子计算机一样,用于解决某种数学问题,因此它的输入数据和结果输出都是普通的数据。区别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本质上不同。量子计算机将经典数据制备在量子计算机整个系统的初始量子态上,经由幺正操作变成量子计算系统的末态,对末态实施量子测量,便输出运算结果。图1中虚框内都是按照量子力学规律运行的。图中的幺正操作(U操作)是信息处理的核心,如何确定U操作呢?首先选择适合于待求解问题的量子算法,然后将该算法按照量子编程的原则转换为控制量子芯片中量子比特的指令程序,从而实现了U操作的功能。量子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量子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过程 】

给定问题及相关数据,科学家设计相应的量子算法,进而开发量子软件实现量子算法,然后进行量子编程将算法思想转化为量子计算机硬件能识别的一条条指令,这些指令随后发送至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实施对量子芯片系统的操控,操控结束后,量子测量的数据再反馈给量子控制系统,最终传送到工作人员的电脑上。

【图3 单双量子比特门】

量子逻辑电路是用于实现U变换的操作,任何复杂的U操作都可以拆解为单量子比特门Ui和双量子比特门Ujk的某种组合(即可拆解定理),Ui和Ujk是最简单的普适逻辑门集。典型的单双比特门如图3所示。

基于量子图灵机(量子逻辑电路)的量子计算称为标准量子计算,现在还在研究的其他量子计算模型还有:单向量子计算、拓扑量子计算和绝热量子计算(量子退火算法)等。

量子计算机是宏观尺度的量子器件,环境不可避免会导致量子相干性的消失(即消相干),这是量子计算机研究的主要障碍。“量子编码”用于克服环境的消相干,它增加信息的冗余度,用若干物理量子比特来编码一个逻辑比特(信息处理的单元)。业已证明,采用起码5个量子比特编码、1个逻辑比特,可以纠正消相干引起的所有错误。量子计算机实际应用存在另一类严重的错误,这种错误来源于非理想的量子操作,包括门操作和编码的操作。科学家提出容错编码原理来纠正这类错误,该原理指出,在所有量子操作都可能出错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将整个系统纠正回理想的状态。这涉及到“容错阈值定理”,即只有量子操作的出错率低于某个阈值,才能实现量子容错。容错阈值与量子计算的实际构型有关,在一维或准一维的模型中,容错的阈值为105,在二维情况(采用表面码来编码比特),阈值为102。经过科学家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离子阱和超导系统的单双比特操作精度已经达到这个阈值。这个进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量子计算机研制的热情,量子计算机的实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量子计算机的研制逐步走出实验室,成为国际上各大企业追逐的目标。

量子计算机研制涉及以下关键技术部件:

1、核心芯片,包括量子芯片及其制备技术;

2、量子控制,包括量子功能器件、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和量子测控技术等;

3、量子软件,包括量子算法、量子 开发环境和量子操作系统等;

4、量子云服务,即面向用户的量子计算机云服务平台;

量子计算机的研制从以科研院校为主体变为以企业为主体后发展极其迅速:

【图4  2019 年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a), (b) IBM 推出的全球首套商用量子计算机 IBM Q System One; (c), (d) Google 推出的 53 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

2016年IBM公布全球首个量子计算机在线平台,搭载5位量子处理器;

2018年本源量子推出当时国际最强的64位量子虚拟机,打破了当时采用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计算机的世界纪录;

2019年量子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年初IBM推出全球首套商用量子计算机,命名为IBM Q System One,这是首台可商用的量子处理器;

2019年10月,Google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里程碑论文,报道他们用53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耗时200s实现一个量子电路的采样实例,而同样的实例在当今最快的经典超级计算机上可能需要运行大约1万年,他们宣称实现了“量子霸权”;

2020年9月,本源完全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向全球用户开放,该平台基于本源量子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悟源(搭载6比特超导量子处理器夸父KFC6-130)。

总之,量子计算机研制已从高校、研究所为主发展为以公司为主力,从实验室的研究迈进到企业的实用器件研制,量子计算机将经历3个发展阶段:

量子计算原型机

原型机的比特数较少,信息功能不强,应用有限,但“五脏俱全”,是地地道道地按照量子力学规律运行的量子处理器。IBM Q System One就是这类量子计算机原型机。

量子霸权

量子比特数在50-100左右,其运算能力超过任何经典的电子计算机。但未采用 “纠错容错” 技术来确保其量子相干性,因此只能处理在其相干时间内能完成的那类问题,故又称为专用量子计算机,这种机器实质是中等规模带噪声量子计算机 (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 NISQ)。应当指出,“量子霸权”实际上是指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越了任何经典计算机。这些特定问题的计算复杂度经过严格的数学论证,在经典计算机上是指数增长或超指数增长,而 在量子计算机上是多项式增长,因此体现了量子计算的优越性。

通用量子计算机

这是量子计算机研制的终极目标,用来解决任何可解的问题,可在各个领域 获得广泛应用。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量子比特数要达到几万到几百万量级,二是应采用 “纠错容错” 技术。鉴于人类对量子世界操控能力还相当不成熟,因此最终研制成功通用量子计算机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内容来源:

《中国科学》 2020年 第50卷   第9期

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   郭光灿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深度 | 量子计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相关推荐

  1. 量子计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来源:<中国科学> 2020年 第50卷   第9期 作者:郭光灿 导读:1900年 Max Planck 提出"量子"概念,宣告了"量子"时代的诞 ...

  2. 郭光灿院士:量子计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导读:1900年 Max Planck 提出"量子"概念,宣告了"量子"时代的诞生.科学家发现,微观粒子有着与宏观世界的物理客体完全不同的特性.宏观世界的物理客 ...

  3. 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郭光灿

    来源: 中国科学杂志社 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将从经典技术迈进到量子技术的新时代, 本文将阐述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文中描绘了量子技术发 ...

  4. 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

    来源:专知 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将从经 典技术迈进到量子技术的新时代, 本文将阐述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文中描绘了量子技术 发展远景, ...

  5. 陈天奇:深度学习编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https://www.toutiao.com/a6690418726631637512/ 2019-05-13 16:03:04 传统的深度学习框架采用人工优化算子,然后建立运行时图解释器来解决内存 ...

  6. 北邮石川教授:「异质信息网络」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本文转载自: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1/MpY4WF11OTnFLp7y.html 图片均来源于转载地址 异质信息网络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一.引言 现实生 ...

  7. 2021年量子计算的研发现状与未来展望

    来源:AI科技评论 作者:杏花 编辑:青暮 从硬件.软件和算法以及各国政策等方面展现量子技术最新进展. 超导量子计算过去宣称实现的量子霸权在最新的获得戈登贝尔奖被宣告打破,但谷歌和IBM依然在这一领域 ...

  8. 文字记录,对话吴恩达(Andrew Ng):超级大咖深度解析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转自:微信订阅号  机器学习研究会,人工智能交流群文字记录 雷鸣: 首先介绍嘉宾 嘉宾: -吴恩达(Andrew Ng):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大脑"."谷歌大脑&quo ...

  9. 数据治理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核心要素,将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数据容量的快速积累.数据质量和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如何使用和管理数据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 数据治理有两种 ...

最新文章

  1. 从ThinkPHP框架核心讨论C、E、G、L、T、I、N...等函数
  2. json字符串与对象互相转换
  3. 瑞斯康达nms_瑞斯康达iTN产品资料
  4. 将一句话的单词进行倒置,标点符号不倒换。比如一句话:“i love you.”倒换后变为you. love i
  5. Everyday is an Opportunity
  6. 阿里云 APM 解决方案地图
  7. linux密文解密工具,Linux之加密解密工具openssl的用法以及自建CA
  8. 第 69 章 数据库链接
  9. MDaemon的邮件撤回功能详细介绍
  10. java io 字节流_Java之IO-字节流
  11. 关于AD7124的应用
  12. windows 系统 局域网 屏幕共享
  13. Deepin_wine安装超星阅读器及解决乱码问题
  14. 大脑是如何塑造你的感觉?
  15. html中如何设置表格分页,html中table表格分页(修订了的)
  16.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计算机考试题,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高起专语文模拟题及答案(机考古文阅读)...
  17. 打造您的赚钱机器2.0视频-精华笔记-独家分享
  18. ftp工具FileZilla下载安装配置
  19. 下载神器annie的安装及使用
  20. mw325r服务器无响应,水星(MERCURY)路由器MW325R上不了网/连不上网的解决方法

热门文章

  1. 卷积神经网络性能优化
  2. 十年AI学者影响力盘点:何恺明排名第一,华人学者呈正向流入
  3. 杀疯了!通过游戏“元宇宙”,Deepmind让AI学会玩各种没玩过的游戏,骚操作不断...
  4. 独家 | 每个数据科学家应该知道的五种检测异常值的方法(附Python代码)
  5. 基于大规模结构化病例数据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特征和感染人群分析
  6. 独家 | 这可能会引领通用AI的下一个重大突破
  7. 吐血整理:24种可视化图表优缺点对比,一图看懂!
  8. “非深度网络”12层打败50层,普林斯顿+英特尔:更深不一定更好
  9. 写出漂亮 Python 代码的 20条准则
  10. 10年内,这19个关键技术将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