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 Memory技术示例
为什么需要cache?如何判断一个数据在cache中是否命中?cache的种类有哪些,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cache memory
先思考第一个问题:程序是如何运行起来的?应该知道程序是运行在 RAM之中,RAM 就是常说的DDR(例如 DDR3、DDR4等)。称为main memory(主存)当需要运行一个进程时,先从Flash设备(例如,eMMC、UFS等)中,将可执行程序load到main memory中,然后开始执行。在CPU内部存在一堆的通用寄存器(register)。如果CPU需要将一个变量(假设地址是A)加1,一般分为以下3个步骤:
CPU 从主存中读取地址A的数据到内部通用寄存器 x0(ARM64架构的通用寄存器之一)。
通用寄存器 x0 加1。
CPU 将通用寄存器 x0 的值写入主存。
这个过程可表示如下:

CPU通用寄存器的速度和主存间存在着太大的差异。两者间的速度大致如下关系:

CPU register的速度一般小于1ns,主存的速度一般是65ns左右。速度差异近百倍。因此,上面举例的3个步骤中,步骤1和步骤3实际上速度很慢。当CPU试图从主存中load/store 操作时,由于主存的速度限制,CPU不得不等待这漫长的65ns时间。如果可以提升主存的速度,系统将会获得很大的性能提升。如今的DDR存储设备,动不动就是几个GB,容量很大。如果采用更快材料制作更快速度的主存,拥有几乎差不多的容量。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试图提升主存的速度和容量,又期望成本很低,这就有点难为人了。因此,有一种折中的方法,就是制作一块速度极快但是容量极小的存储设备。成本也不会太高。这块存储设备称为cache memory。在硬件上,将cache放置在CPU和主存间,作为主存数据的缓存。 当CPU试图从主存中load/store数据时,CPU会先从cache中查找对应地址的数据是否缓存在cache 中。如果数据缓存在cache中,直接从cache中拿到数据并返回给CPU。当存在cache时,以上程序如何运行的例子的流程将会变成如下:

CPU与主存间直接数据传输的方式转变成CPU和cache间直接数据传输。cache负责和主存间数据传输。
多级cache memory
cahe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影响着系统的性能。一般情况cache的速度可以达到1ns,几乎可以和CPU寄存器速度媲美。但是,满足人们对性能的追求了吗?没有。当cache中没有缓存想要的数据时,依然需要漫长的等待从主存中load数据。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引入多级cache。前面提到的cache,称为L1 cache(第一级cache)。在L1 cache 后面连接L2 cache,在L2 cache 和主存间连接L3 cache。等级越高,速度越慢,容量越大。但是速度相比较主存,依然很快。不同等级cache速度间关系如下:

经过3级cache的缓冲,各级cache和主存间的速度最萌差也逐级减小。在一个真实的系统上,各级cache间硬件上是如何关联的呢?看下Cortex-A53架构上各级cache间的硬件抽象框图如下:

在Cortex-A53架构上,L1 cache分为单独的instruction cache(ICache)和data cache(DCache)。L1 cache是CPU私有的,每个CPU都有一个L1 cache。一个cluster 内的所有CPU共享一个L2 cache,L2 cache不区分指令和数据,都可以缓存。所有cluster间共享L3 cache。L3 cache通过总线和主存相连。
多级cache间的配合工作
首先引入两个名词概念,命中和缺失。 CPU要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有缓存,称为“命中” (hit),反之称为“缺失” (miss)。多级cache间是如何配合工作的呢?假设现在考虑的系统只有两级cache。

当CPU试图从某地址load数据时,首先从L1 cache中查询是否命中,如果命中,把数据返回给CPU。如果L1 cache缺失,继续从L2 cache中查找。当L2 cache命中时,数据会返回给L1 cache以及CPU。如果L2 cache也缺失,很不幸,需要从主存中load数据,将数据返回给L2 cache、L1 cache及CPU。这种多级cache的工作方式称为inclusive cache。某一地址的数据可能存在多级缓存中。与inclusive cache对应的是exclusive cache,这种cache保证某一地址的数据缓存只会存在于多级cache中一级。也就是说,任意地址的数据不可能同时在L1和L2 cache中缓存。
直接映射缓存(Direct mapped cache)
继续引入一些cache相关的名词。cache的大小称为cahe size,代表cache可以缓存最大数据的大小。将cache平均分成相等的很多块,每一个块大小称为cache line,大小是cache line size。如一个64 Bytes大小的cache。如果将64 Bytes平均分成64块,cache line就是1字节,总共64行cache line。如果将64 Bytes平均分成8块,那么cache line就是8字节,总共8行cache line。现在的硬件设计中,一般cache line的大小是4-128 Byts。为什么没有1 byte呢?
cache line是cache和主存间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什么意思呢?当CPU试图load一个字节数据时,如果cache缺失,cache控制器会从主存中一次性的load cache line大小的数据到cache中。例如,cache line大小是8字节。CPU即使读取一个byte,在cache缺失后,cache会从主存中load 8字节填充整个cache line。又是因为什么呢?
假设下面都是针对64 Bytes大小的cache,cache line大小是8字节。可以类似把这块cache想想成一个数组,数组总共8个元素,每个元素大小是8字节。就像下图这样。

现在考虑一个问题,CPU从0x0654地址读取一个字节,cache控制器是如何判断数据是否在cache中命中呢?cache大小相对于主存,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所以cache肯定是只能缓存主存中极小一部分数据。如何根据地址在有限大小的cache中查找数据呢?现在硬件采取的做法是对地址进行散列(可以理解成地址取模操作)。如何做到?

一共有8行cache line,cache line大小是8 Bytes。所以可以利用地址低3 bits(如上图地址蓝色部分)用来寻址8 bytes中某一字节,这部分bit组合称为offset。同理,8行cache line,为了覆盖所有行。需要3 bits(如上图地址黄色部分)查找某一行,这部分地址部分称为index。如果两个不同的地址,地址的bit3-bit5如果完全一样,这两个地址经过硬件散列后,都会找到同一个cache line。所以,当找到cache line后,只代表访问的地址对应的数据可能存在这个cache line中,但是也有可能是其它地址对应的数据。所以,又引入tag array区域,tag array和data array一一对应。每一个cache line都对应唯一一个tag,tag中保存的是整个地址位宽去除index和offset使用的bit剩余部分(如上图地址绿色部分)。tag、index和offset三者组合就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地址了。因此,当根据地址中index位找到cache line后,取出当前cache line对应的tag,然后和地址中的tag进行比较,如果相等,说明cache命中。如果不相等,说明当前cache line存储的是其它地址的数据,这就是cache缺失。在上述图中,看到tag的值是0x19与地址中的tag部分相等,在本次访问会命中。由于tag的引入,因此解答了之前的一个疑问“为什么硬件cache line不做成一个字节?”。这样会导致硬件成本的上升,因为原本8个字节对应一个tag,现在需要8个tag,占用了很多内存。
可以从图中看到tag旁边还有一个valid bit,这个bit用来表示cache line中数据是否有效(例如:1代表有效;0代表无效)。当系统刚启动时,cache中的数据都应该是无效的,因为还没有缓存任何数据。cache控制器可以根据valid bit确认当前cache line数据是否有效。所以,上述比较tag确认cache line是否命中前,还会检查valid bit是否有效。只有在有效的情况下,比较tag才有意义。如果无效,直接判定cache缺失。
上面的例子中,cache size是64 Bytes并且cache line size是8 bytes。offset、index和tag分别使用3 bits、3 bits和42 bits(假设地址宽度是48 bits)。现在再看一个例子:512 Bytes cache size,64 Bytes cache line size。根据之前的地址划分方法,offset、index和tag分别使用6 bits、3 bits和39 bits。如下图所示。

直接映射缓存的优缺点
直接映射缓存在硬件设计上会更加简单,因此成本上也会较低。根据直接映射缓存的工作方式,可以画出主存地址0x00-0x88地址对应的cache分布图。

可以看到,地址0x00-0x3f地址处对应的数据,可以覆盖整个cache。0x40-0x7f地址的数据,同样是覆盖整个cache。现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程序试图依次访问地址0x00、0x40、0x80,cache中的数据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应该明白0x00、0x40、0x80地址中index部分是一样的。因此,这3个地址对应的cache line是同一个。所以,当访问0x00地址时,cache会缺失,然后数据会从主存中加载到cache中第0行cache line。当访问0x40地址时,依然索引到cache中第0行cache line,由于此时cache line中存储的是地址0x00地址对应的数据,所以此时依然会cache缺失。然后从主存中加载0x40地址数据到第一行cache line中。同理,继续访问0x80地址,依然会cache缺失。相当于每次访问数据都要从主存中读取,所以cache的存在并没有对性能有什么提升。访问0x40地址时,就会把0x00地址缓存的数据替换。这种现象叫做cache颠簸(cache thrashing)。针对这个问题,引入多路组相连缓存。首先研究下最简单的两路组相连缓存的工作原理。
两路组相连缓存(Two-way set associative cache)
依然假设64 Bytes cache size,cache line size是8 Bytes。什么是路(way)的概念。将cache平均分成多份,每一份就是一路。因此,两路组相连缓存就是将cache平均分成2份,每份32 Bytes。如下图所示。

cache分成2路,每路包含4行cache line。将所有索引一样的cache line组合在一起称为组。例如,上图中一个组有两个cache line,总共4个组。依然假设从地址0x0654地址读取一个字节数据。由于cache line size是8 Bytes,因此offset需要3 bits,与前面直接映射缓存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index,在两路组相连缓存中,index只需要2 bits,因为一路只有4行cache line。上面的例子根据index找到第2行cache line(从0开始计算),第2行对应2个cache line,分别对应way 0和way 1。因此index也可以称作set index(组索引)。先根据index找到set,然后将组内的所有cache line对应的tag取出来和地址中的tag部分对比,如果其中一个相等就意味着命中。
因此,两路组相连缓存较直接映射缓存最大的差异就是:第一个地址对应的数据可以对应2个cache line,直接映射缓存一个地址只对应一个cache line。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两路组相连缓存优缺点
两路组相连缓存的硬件成本相对于直接映射缓存更高。因为每次比较tag时需要比较多个cache line对应的tag(某些硬件可能还会做并行比较,增加比较速度,这就增加了硬件设计复杂度)。为什么还需要两路组相连缓存呢?因为可以有助于降低cache颠簸可能性。如何降低的呢?根据两路组相连缓存的工作方式,可以画出主存地址0x00-0x4f地址对应的cache分布图。

依然考虑直接映射缓存一节的问题“如果一个程序试图依次访问地址0x00、0x40、0x80,cache中的数据会发生什么呢?”。现在0x00地址的数据可以被加载到way 1,0x40可以被加载到way 0。这样是不是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映射缓存的尴尬境地呢?在两路组相连缓存的情况下,0x00和0x40地址的数据都缓存在cache中。如果是4路组相连缓存,后面继续访问0x80,也可能被缓存。
因此,当cache size一定的情况下,组相连缓存对性能的提升最差情况下也和直接映射缓存一样,在大部分情况下组相连缓存效果比直接映射缓存好。同时,降低了cache颠簸的频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映射缓存是组相连缓存的一种特殊情况,每个组只有一个cache line。因此,直接映射缓存也可以称作单路组相连缓存。
全相连缓存(Full associative cache)
既然组相连缓存那么好,如果所有的cache line都在一个组内。岂不是性能更好?是的,这种缓存就是全相连缓存。依然以64 Byts大小cache为例说明。

由于所有的cache line都在一个组内,因此地址中不需要set index部分。因为,只有一个组可选择,就是没得选。根据地址中的tag部分和所有的cache line对应的tag进行比较(硬件上可能并行比较也可能串行比较)。哪个tag比较相等,就意味着命中某个cache line。因此,在全相连缓存中,任意地址的数据可以缓存在任意的cache line中。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cache颠簸的频率。但是硬件成本上也是更高。
一个四路组相连缓存实例问题
考虑这么一个问题,32 KB大小4路组相连cache,cache line大小是32 Bytes。思考一下问题:
1). 多少个组? 2). 假设地址宽度是48 bits,index、offset及tag分别占用几个bit?
总共4路,因此每路大小是8 KB。cache line size是32 Bytes,因此一共有256组(8 KB / 32 Bytes)。由于cache line size是32 Bytes,所以offset需要5位。一共256组,所以index需要8位,剩下的就是tag部分,占用35位。这个cache可以绘制下图表示。

Cache分配策略(Cache allocation policy)
cache的分配策略是指什么情况下应该为数据分配cache line。cache分配策略分为读和写两种情况。
读分配(read allocation):
当CPU读数据时,发生cache缺失,都会分配一个cache line缓存从主存读取的数据。默认情况下,cache都支持读分配。
写分配(write allocation):
当CPU写数据发生cache缺失时,才会考虑写分配策略。当不支持写分配的情况下,写指令只会更新主存数据,然后就结束了。当支持写分配时,首先从主存中加载数据到cache line中(相当于先做个读分配动作),然后会更新cache line中的数据。
Cache更新策略(Cache update policy)
cache更新策略是指当发生cache命中时,写操作应该如何更新数据。cache更新策略分成两种:写直通和回写。
写直通(write through):
当CPU执行store指令在cache命中时,更新cache中的数据,更新主存中的数据。cache和主存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

写回(write back):
当CPU执行store指令并在cache命中时,只更新cache中的数据。每个cache line中会有一个bit位记录数据是否修改过,称为dirty bit(前面的图例,cache line旁边有一个D就是dirty bit)。会将dirty bit置位。主存中的数据只会在cache line替换或者显示clean操作时更新。因此,主存中的数据可能是未修改的数据,而修改的数据躺在cache line中。
为什么cache line大小是cache控制器和主存间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呢?因为每个cache line只有一个dirty bit。这一个dirty bit代表着整个cache line时修改的状态。

实例
假设有一个64 Bytes大小直接映射缓存,cache line大小是8 Bytes,采用写分配和写回机制。当CPU从地址0x2a读取一个字节,cache中的数据将会如何变化呢?假设当前cache状态如下图所示。

根据index找到对应的cache line,对应的tag部分valid bit是合法的,但是tag的值不相等,因此发生缺失。此时需要从地址0x28地址加载8字节数据到该cache line中。但是,发现当前cache line的dirty bit置位。因此,cache line里面的数据不能被简单的丢弃,由于采用写回机制,所以需要将cache中的数据0x11223344写到地址0x0128地址(这个地址根据tag中的值及所处的cache line行计算得到)。这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当写回操作完成,将主存中0x28地址开始的8个字节加载到该cache line中,清除dirty bit。然后根据offset找到0x52返回给CPU。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l471094842/article/details/99673449

Cache Memory技术示例相关推荐

  1. CPU Cache原理与示例

    CPU Cache原理与示例 基础知识 现在的 CPU 多核技术,都会有几级缓存,老的 CPU 会有两级内存(L1 和 L2),新的CPU会有三级内存(L1,L2,L3 ),如下图所示: 其中:  ...

  2. 《浅谈Cache Memory》 学习-第一章

    序 近些年,我在阅读一些和处理器相关的论文与书籍,有很多些体会,留下了若干文字.其中还是有一片领域,我一直不愿意书写,这片领域是处理器系统中的Cache Memory.我最后决定能够写下一段文字,不仅 ...

  3. 《浅谈Cache Memory》 学习-第四章

    Cache的层次结构 我第一次接触存储器瓶颈这个话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距今已接近二十年.至今这个问题非但没有缓和的趋势,却愈演愈烈,进一步发展为Memory Wall.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片 ...

  4. 【存储】cache memory、primary memory and secondary memory

    一.提要 二.计算机的存储结构 三.高速缓存:cache memory 四.主存:Primary memory 4.1 RAM 4.11 SRAM 和 DRAM的概念 4.12 SRAM 和 DRAM ...

  5. 淺談Raid Cache Memory上應用的問題和實踐

    $1, Raid和Cache Memory 通常,出於二個目標:安全和性能,我們在生產環境的服務器上會設置Raid功能.最常見的場景是,我們會由於安全性的考慮將磁盤設置成Raid 1 或Raid 5. ...

  6. 关于Linux的缓存内存 Cache Memory详解

    30 (总结)关于Linux的缓存内存 Cache Memory详解 发表于: Linux, UNIX, 个人日记, 原创总结 | 作者: 谋万世全局者 标签: cache,Linux,Memory, ...

  7. linux的cache memory解析

    PS:前天有童鞋问我,为啥我的Linux系统没运行多少程序,显示的可用内存这么少?其实Linux与Win的内存管理不同,会尽量缓存内存以提高读写性能,通常叫做Cache Memory. 有时候你会发现 ...

  8. 王齐老师 浅谈cache memory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85243084_0_1.html 王老师对cache memory这块讲的非常的深刻,大家值得一看.

  9. .Net MVC Cache 缓存技术总结

    一.细说 ASP.NET Cache 及其高级用法 二..Net环境下的缓存技术介绍 (转) 三.asp.net中缓存的使用介绍一 四.HttpContext.Current.Cache 过期时间

最新文章

  1. Beta阶段项目总结
  2. postgresql常用数据类型:数值、日期、字符串类型
  3. 【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mtools命令(244)
  4. mysql providername,c#访问各数据库的providerName各驱动
  5. Mysql 中的Text字段的范围
  6. mysqldump 的常用参数。
  7. Codeforces Round #653 (Div. 3)(A, B, C, D, E1详解)
  8. pytorch回归_PyTorch:用岭回归检查泰坦尼克号下沉
  9. ArcGIS js Api 4.x修改三维球背景技巧
  10. 【企业架构师】12 项企业架构师认证
  11. dft频谱泄漏matlab,对于DFT频谱泄漏问题的研究
  12. android优化大师下载最新版,安卓优化大师(正式版)
  13.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读书笔记
  14. 烧一根不均匀的绳要用一个小时,如何用它来判断一个小时十五分钟?
  15. eclipse绿色版
  16. MeterSphere案例分享丨易盛信息MeterSphere接口测试使用经验
  17. 解析面试常问题之JavaScript中的闭包概念及应用,顺便普及一下大家口中常说的内存泄漏问题
  18. redis-shake 同步redis数据
  19. 微信小程序下拉选择框
  20. 抖音中的搞笑BGM如何提取,MP3转换器怎么使用

热门文章

  1. libseccomp2 (>= 2.3.0) but 2.2.3-3ubuntu3 is to be installed
  2. debian 10 ssh简单配置
  3. 百例1-10(一到三章)总结
  4. shell 批量转换文件编码
  5. view(*args)改变张量的大小和形状_pytorch reshape numpy
  6. LeetCode简单题之七进制数
  7. Tengine Framework基础
  8. SLAM架构的两篇顶会论文解析
  9. Django 验证码4.4
  10. HarmonyOS Text设置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