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想和目标

1.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在Beta阶段任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对原功能的扩展,一类是新的博文功能。我们通过规格说明书定义功能,至少比Alpha阶段清楚多了。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还是沿用的Alpha阶段。

1.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基本达到了目标。但是计划实现的功能太多了,最终只实现了大多数功能,一些非核心功能就被弃掉了。我们在展示的前两周发布,并且达到了预计的访问量(原计划600,现在达到了802),只是注册量还差一点(原计划300,现在达到了244),不过这个结果已经远远优于Alpha阶段了。

1.3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提高了。主要体现在文档更为明确了,我们会根据数据库文档和规格说明文档进行功能定义,不必在开发过程中去纠结应该做什么,开发功能的速度明显优于Alpha阶段。而且我们的分工更佳明确,两名后端一人负责一大块,减少了沟通的花费,效率确实上升了。而且我们优化了贡献分分配的公式,更佳简洁明了,弱化了PM主观因素。

1.4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Alpha阶段结束的时候访问量为220,现在已经突破了800,我认为用户量还算达到了目标。不过在发布后又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资源提示404(是课程中心的问题),还有同袍认证存在问题,以及用户上传的资源丢失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之前从未预料过的。但是也有用户反馈说获取到了很难获取的资源,这一点我们也很欣慰。实际上,我们在Beta阶段新增了很多诸如课程收藏、资源评价等等提高用户体验的功能,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用户的反馈。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尽早宣传,由于我们宣传得比较晚,导致最终的用户量和汇报时用户量相差比较大。应该把反馈功能尽早衔接到网站上,而不是依赖于用户群。

2. 计划

2.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有的,实际上在Alpha阶段发布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Beta阶段的功能了。

2.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在讨论的时候PM主张先对原有功能进行扩展,而组员们的大致意见是先实现博文功能,以更快速地得到反馈。这一点PM最终还是听从了组员们的建议。

2.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没有做完。因为我们Beta阶段少了一名前端开发,同时可支配的时间比Alpha阶段要少(因为各种大作业和考试,尤其是编译占得时间很多),导致时间一直很紧张。

2.4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有的。主要是后端开发了很多功能最终由于前端比较紧张没能衔接上。早知道这样真应该减少一些功能,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

2.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只要按照说明文档那样实现就可以交付了。前端的话会事先商量,并对原型图进行适当改动。但是感觉定义得不是很清楚。

2.6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基本按照计划进行,最后阶段有些脱节,主要是没有想到那一阵子这么忙……

2.7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没有设立缓冲区。

2.8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减少任务量,并明确各个任务的优先级。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精简要实现的任务,设立优先级,根据优先级依次实现任务,这样就算有突发情况导致任务没做完也能保证最核心的部分都实现。

3.资源

3.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并没有,我们少了一名前端开发,Beta阶段我们用来做软工的时间也少了很多、

3.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首先我们有了Alpha阶段的开发经验,我们会把要实现的功能和Alpha阶段已经实现的功能进行对比,比较一下难度,因为Alpha阶段任务的实现时间是已经确定的,所以可以以此估计任务所需的时间。

3.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我们有专门的测试人员,而且后端实现的功能也会简单进行测试,这部分资源是足够的。我们这里没有单独的美工设计和文案人员,后期的宣传大家都做了一定工作。

3.4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没有,我们分工都很明确了,是可以让别人来做,可是别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啊。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一定要在Beta阶段开始前尽可能拉人。

4. 变更管理

4.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重大的决定我们会在会议上宣布,如果没有开会的条件也会在群里争取大家的意见。至少我们会让和变更密切相关的成员第一时间了解到变更。

4.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先大约估计了一下各个功能实现的成本,先实现时间确定、成本较低的功能,也考虑了功能的重要性,但没有将这一点放在主要位置。主要还是时间太紧了,担心最后的结局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没实现完,其它功能也没时间实现了。

4.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后端有接口说明文档,前端有原型设计图,如果有临时变更也会事先打好招呼,感觉定义得还算清晰。

4.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我们大概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但是计划还不是很详细和明确。

4.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如果没有分配太多任务的话,还是可以有效处理的。这也和其他学科的压力相关。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主要学到的是应变能力。Beta阶段我们的变更不算太多,主要体现在Beta阶段刚开始的计划上,但一旦确定了大体的方向,后面变更得就很少。

5. 设计/实现

5.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大部分设计工作都在Beta开始前以及第一周开头这一部分,主要由PM负责,是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人。但也有少部分设计是在开发过程中进行的。

5.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当时首页的原型设计太难实现了,后来就大致想做得简单点,却没有额外画新的原型设计,对于前端确实是个模棱两可的情况。我们有过交流,我们交流了彼此的思路,最终效果挺满意的。

5.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我们主要是依靠说明文档,定义了输入和输出格式,测试的时候只是自己编写测试样例去测试。

5.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博文功能Bug最多,这里主要是前端,一是人手不足,二是bug不太好解决,本身实现难度也比较大。在发布之后我们发现搜索的结果有小概率会出现不全的情况,因为我们的编码不涉及搜索逻辑的部分,所以就没太在意,再加上这个问题出现概率较低,而且出现了也很难注意到。

5.5.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感觉并没有严格按照代码规范,一些遗留的不符合规范的变量名并没有及时做修正。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在这一阶段太过注重功能的实现了,时间又紧,人力资源又少,一直处于一个很紧张的状态。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放弃一部分功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代码管理上,保证软件工程的质量。

6. 测试/发布

6.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测试计划不是很详细,主要是前端和后端都忙着开发,测试工作基本全部由测试人员独自完成。

6.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有,除了功能测试之外,还进行了压力测试,优化之后又测试了几次。

6.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功能测试使用java版本的selenium,负载测试采用jmeter和badboy实现。

6.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我们一开始保证正确性的模拟的最大用户量是30+,这个结果已经很差了。之后我们为进程分配了更多的资源,将用户量稳定在100出头。最终PM和后端又针对性能的瓶颈(课程贡献分计算)做了优化,最终大幅度降低了访问时间,能够承受住140+用户的连续访问。

感觉应当提高测试的频率,降低测试的时间,降低测试的成本。有时候后端需要确定优化的效果,需要依靠测试来确定性能瓶颈有没有被解决。感觉应当每名成员都掌握部分测试能力,这样不必完全依赖于测试人员,自己打个招呼就可以随时测试。

6.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过去的文件消失了,怀疑是被误删了,好在都是开发人员上传的文件,不涉及用户上传的文件。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Alpha阶段中性能瓶颈不明显,没有感受到优化的重要性。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在开发过程中就注意尽量使用花销较小的实现方式,比如遍历数组尽量不通过下标访问等等,这些细节可以提高一部分性能。

7.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7.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和Alpha阶段一样的分工,同学们经过了Alpha阶段的提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很了解了。

7.2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经常互相帮助,有不懂的问题就跟群里问一问。

7.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及时沟通,线上说不清楚就私下说,大家住的都比较近,基本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沟通解决。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理解了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明确地将任务分配给个人。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可重复级(Repeatable),我们有了一些经验,也制定了一些标准,但是还不够成熟。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创造阶段。大家的目的都是让产品做得更好,所有人都在主动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无需监督。同时为实现功能实现的技术成员也会进行自学。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从口头分配任务到文档分配任务,功能的实现有据可依,成员分工明确,交集更少,降低无用沟通。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代码质量,开发过程太过仓促了,重视了功能,忽略了代码的管理,导致代码缺少结构性。

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人个来构建项目。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和支持,并且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我们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充分信任组员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完成任务

在团队内部,最具有效果并且富有效率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就是面对面的交谈: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私下见面,线下交流的效率远高于线上。

散伙前合影: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otcode5/p/8281398.html

Beta阶段事后分析相关推荐

  1. 【CodingNoBorder - 15】无际软工队 - 求职岛:BETA 阶段事后分析

    无际软工队 - 求职岛:BETA 阶段事后分析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2年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团队项目-Beta阶段反思 我们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熟悉敏捷开发的方 ...

  2. Beta阶段事后诸葛亮分析

    一.总结提纲内容 a. 项目管理之事后诸葛亮会 RunningGuys约跑项目Postmortem结果 整理:胡丹丹.曾丽君.王艳秋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 ...

  3. [软件工程基础]Alpha 阶段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帮助选修物理实验的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计算实验数据,验证计算结果,并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 全体成员认 ...

  4. Alpha阶段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我们在Alpha阶段对网站的定位布局一直在摸索,网站所有功能和网站所能解决的需求痛点并不是在前几次会议就定死了的.Alpha阶段整个过程中我们团队靠着频繁的scrum会议和微信群交(shu ...

  5. 【Beta阶段】M2事后分析

    先上照片,最后一次开会了啊... 计划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答:没有全部做完,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还有几个实验的报告生成功能没有上线.这几个实验的数据处理文件已经 ...

  6. 团队作业10——复审与事后分析(Beta版本)

    Deadline: 2017-6-13 22:00PM,以博客发表日期为准 评分基准: 按时交 - 有分,检查的项目内容为后文的两个方面 Beta阶段项目复审(单独一篇博客) 事后诸葛亮分析报告(单独 ...

  7. 【Beta阶段项目展示】Time Shaft·时间轴

    Time Shaft·时间轴 Beta阶段项目展示 文章目录 Time Shaft·时间轴 Beta阶段项目展示 一. 项目与团队亮点 1 团队成员与分工 2. 典型用户场景 3. 杀手级功能 Tim ...

  8. Alpha阶段事后诸葛亮分析

    事后诸葛亮分析 一.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可供各类人群闲暇时间消遣娱乐,锻炼脑力. 定义的很清楚,就是一个定位 ...

  9. 【Alpha阶段事后总结】命劫开发

    文章目录 1产品 1.1.1产品定位: 1.1.2典型用户和场景: 1.1.3目标完成度: 交付时间: 计划用户: 1.1.4用户反馈: 1.1.4经验教训: 2 计划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团 ...

最新文章

  1. 光敏电阻检测12528
  2. 利用js实现 禁用浏览器后退| 去除上一个历史记录链接
  3. ABB 机器人 IRBP系列转台的一段代码注释
  4. 循环彩灯实验c语言程序,实验3LED指示灯循环控制.doc
  5. 浅析Unity 坐标系
  6. Reading Club·Beijing第1期DeepQA框架与Siri架构会场笔记(PPT下载)
  7. anaconda哪个版本是 python3.6_windows10(64位)Anaconda3+Python3.6搭建Tensorflow(cpu版本)及keras...
  8. eclipse解压版_Eclipse配置JavaWeb开发环境
  9. 工具04:PuTTY的小伙伴PuTTYgen和Plink
  10. HEVC中四叉树划分详解
  11. 小白量化彩票实战(1)彩票分析及爬虫双色球彩票开奖数据
  12. 飞轮效应中的复利:相信时间的力量
  13. 019--python内置函数
  14. 南京大学计算机视觉博士生导师,孙正兴——著名计算机专家孙正兴——南京大学教授...
  15. 【网络设备】H3C FW V7:安全域与域间策略
  16. 大数据工程师入职京东年薪37w(附:面试真题分享)
  17. java web: 上午 org.apache.catalina.core log 信息: 将servlet[***]标记为不可用/或者XXX资源不可用
  18. 腾讯文档如何设置保护单元格与工作表?
  19. 五分钟学后端技术:分布式系统理论 - 从放弃到入门
  20. 位运算——左移右移运算详解

热门文章

  1. PHP极其强大的图片处理库Grafika详细教程(3):图像属性处理
  2. CSS SANS – 神奇!使用 CSS3 创建的字体
  3. iOS基础篇非运行状态——应用启动场景介绍
  4.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工程实例:Sound localization
  5. 我为什么不用do{}while()
  6. FastReport分页和空行填充
  7. 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架设
  8. 解决Jenkins Email Extension Plugin发送邮件失败
  9. 快速创建 IEqualityComparerT 和 IComparerT 的实例
  10. 基于silverlight4(beta)的摄像头应用(Beta2)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