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山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采写:王祉漪、何洛、刘许福

当我们在实验室见到林昭勇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将这个第一眼看上去“有些瘦”、“平凡朴素”的年轻人与“实力超群”、“履历光鲜”联系起来。连续三年获得国奖的经历使他成为旁人眼中的“大神”,但是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学业上也曾遇到种种困难。

※林昭勇正在做实验

本科的学习是一个圆,研究生的任务是把这个圆的半径扩大

谈及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林昭勇认为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由于喜欢社团活动,他大一时一口气参加了四五个社团,导致无法兼顾学习与其他事务,甚至差点挂科。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后,他在大一结束之后选择只保留了一个社团的活动,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业上。“虽然大二开始努力还是来得及,但也千万不要把大一荒废了”,林昭勇这样笑着说。
研究生的课程较少,所以留给个人安排的时间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的放松,而是要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更多要靠自己,虽然书本上的很多知识也不需要讲解,但是科研任务并不轻松。“作为博士,我的研究目标就是选择一个很小的点,在自己的研究时间内将它进行一些突破。” 林昭勇用圆打了一个比方:“在本科生的学习中,‘圆’就只有这么大,用老师所教的知识填满它就可以了,但是它是有局限性的,而研究生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圆拓开去,让它变得更大。” 

※林昭勇参加研究生会举办的“国奖交流会”

突破和创新,来源于主动钻研

在学习中自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林昭勇说,他也曾遇到过很多非常棘手的问题,但遇到问题并不可怕。材料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当自己的研究有一定水平时便不能再像前期那样仅仅靠着翻阅资料文献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想要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就必须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在设计实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实验设备不会使用、实验效果达不到、想要向师长寻求帮助却与对方的研究方向不同,连对方也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必须自己去研究、去琢磨,到处找人去问,甚至去询问仪器的生产厂家实际的操作问题。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一点一点地去钻研。
“只要抓准了科研方向,自己肯用心去做,遇到一个好的导师,都是有可能获得很大成功的。”林昭勇对此深信不疑。在研究生阶段,导师的正确引导是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取得研究成果的。导师杨国伟教授的课题组不需要定期开会,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跟导师进行交流。不需要正式的报告,只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导师就会针对问题给出建议和想法。

※研究生期间林昭勇所获得的各类证书、奖状

沉得住气,才能学有所成

科研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有人常说,搞科研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句话在林昭勇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林昭勇所在的研究小组一共有四个人。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但因为是一个小组,他们只要聚在一起就会彼此进行交流。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会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在研究中还是需要靠自己。”尽管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一旦问题解决了,心情自然会变好,就会更加有信心去解决下面的问题,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对于他学术研究的心态和自己的精神状态都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谈到最想感谢的人,林昭勇说,除了自己的导师和团队之外,自己最想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毕竟搞科研是费时费力费财的事情,所以很感谢他们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予我相当大的支持和鼓励”,整天和实验仪器实验数据打交道使林昭勇变得理性,但当谈起家人的时候,他也变得异常感性。
谈及自己的研究领域时,他的语气真挚而热烈:“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能够继续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这个领域上还有很多延伸方向和没有解决的细节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尽管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清洁、绿色、环保的研究方向和主题。”
人物简介
林昭勇,201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直博生,科研上专注于对光催化技术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并应邀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和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的审稿人。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期间还获得杨振宁奖学金、 “芙兰”优秀论文一等奖、广东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三等奖。2016年在教育部“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中被评为优秀博士生,2017年获得广东省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并被爱思唯尔出版社评为年度杰出审稿人。

你在看这篇文章吗↓

3年国奖、一作9篇SCI,完美逆袭的中大博士坦言自己也曾濒临挂科相关推荐

  1. 浙大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论文要求,浙大在读博士需要3篇SCI 论文才能毕业,清华博士却不作要求!...

    原标题:浙大在读博士需要3篇SCI 论文才能毕业,清华博士却不作要求! 最近,又进入了一年的秋招季,很多学子纷纷加入求职大军之中,但是今年却有不一样的声音,有在读研究生表示,学校对毕业要求提高,要在专 ...

  2. 计算机硕士两篇sci找工作,二本院校博士毕业,发了5篇SCI,30万住房补贴,年薪30万+...

    原标题:二本院校博士毕业,发了5篇SCI,30万住房补贴,年薪30万+ 2007年,我刚上大学,距今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大部分同学的发展情况,我都知道,客观来讲,同学们都混得很不错. 我毕业于曲阜师范 ...

  3. 一作3篇SCI认定A类博士!享100万安家费+30万科启!三年副教授待遇+2K/月津贴!...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文章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ID:boshinet) 宿迁学院 诚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学校概况 宿迁学院是江苏省 ...

  4. 3篇SCI二区定A类博士, 免费120㎡住房+78万引进费+4500/月博士津贴,5年副教授待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点击进入->2024届校招求职交流群 文章转载自:各省高校引才 | 来源:博士招聘网 南阳理工学院是全 ...

  5. python论文参考文献5篇_“送”5篇SCI论文,意味着什么?

    作者| 程唯珈 这两天,上海某高校"青椒"被女博士劈腿的新闻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 不过,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车,大家更关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论文给女主. ...

  6. 计算机博士5篇sci,研究员送5篇SCI论文给女博士 SCI论文到底是啥

    7月27日凌晨,针对近日网传复旦女博士情感纠纷牵出学术不端问题,复旦大学发布声明称:要求并会同中山医院就网友关注的当事人师德师风和学风问题启动调查,对任何师德失范.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将一查到底,有责必 ...

  7. 4篇SCI,获得多次国奖,这个硕士小姐姐分享科研之路

    本文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南工研究生.ISE学术前沿 沿着既定的目标从不放松,努力才不会被辜负.本科期间,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她在大三那年取得了研究生免试资格,面临人生的岔路口,& ...

  8. 优秀!复旦直博生一作发15篇SCI,并担任12本SCI期刊审稿人

    在复旦的十年时光,经历了从本科入学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的迷茫,到进入课题组实习决定未来的几年投身科研工作:从研究生一年级发表第一篇SCI论文.到毕业论文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学术之 ...

  9. 本科生一作发10篇SCI,我们硕博生情何以堪啊……

    任德敏,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化学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外SCI论文10篇,相继荣获"第八届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届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 ...

最新文章

  1. EEG vs MRI vs fMRI vs fNIRS简介
  2. 【数字信号处理】序列傅里叶变换 ( 基本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 e^jωn 的傅里叶变换 )
  3. 学习《apache源代码全景分析》之过滤器部分摘录
  4. wine的sys文件具体位置
  5. java随机抽题系统_为什么要使用考试系统的随机组卷功能?
  6. 计算机网络最短路径路由选择,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在路由选择中的应用.pdf...
  7. 论文解读丨基于局部特征保留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架构(LPD-GCN)
  8. svn服务器的搭建过程 主要为服务端
  9. APUE 线程的分离状态
  10. 一张图助你了解传统项目管理与敏捷项目管理的区别!
  11. MySql 集群/主从
  12. Android: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
  13. 计算机网络简历技能填写,计算机网络专业个人简历个人技能范文
  14. 百度地图api使用时标注图标显示不出来
  15. android 锁屏代码分析,锁屏分析(Android9.0)
  16. Fantastic-Matplotlib 第一回
  17. 微信小程序展示动态背景图(含三目运算符)
  18. 廖老师的Python教程——Python简介
  19. PaddlePaddle运行时出现EnforceNotMet: Enforce failed错误
  20. Excel.Application使用手册(API)

热门文章

  1. 后疫情时代,RTC期待新的场景大爆发
  2. 中国无人机“老炮儿”回忆录
  3. XGBoost缺失值引发的问题及其深度分析 | CSDN博文精选
  4.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人脸变形(附链接) | CSDN博文精选
  5. GitHub标星3w+的项目,全面了解算法和数据结构知识
  6. Facebook开源图嵌入“神器”:无需GPU,高效处理数十亿级实体图形 | 极客头条...
  7. 程序员四大焦虑瞬间:拿什么拯救你,我日益后退的发际线?
  8. AI 一分钟 | 特斯拉科技创新中心落户北京;麻省理工开发透视技术
  9. 这三个普通程序员,几个月就成功转型AI,他们的经验是...
  10. Redis的这些拓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