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两种普普通通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却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MIT造出的这种“人造肌肉”,只要稍微加热十几度,就能自由伸缩,进而拉动自重650倍的物体。

而且,“人造肌肉”本身十分纤细,制作方法也算不上高精尖,非常易生产,能非常方便的应用在医疗、假肢、工业生产等各种场景中,帮到更多人。

现在,这块特殊的材料也登上了Science封面。

神奇材料哪里来

研究人员的选择了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聚合物材料:高密度聚乙烯环烯烃共聚物弹性体

将两种材料粘合在一起,变成了双层的长条状,拆开看,是这样的结构:

是不是像极了双层的PRETZ饼干?

现在,这根长条在显微镜下是这样的:

之后,对这根材料进行拉伸处理。

它就变成了弯弯曲曲的样子,像黄瓜的卷须一样的结构。

现在,“人造肌肉”正式成形了。

它有着弯曲的外观,看起来就像座机的电话线一样,让人有把它拉开再弹回去的冲动。

而内部的结构也变成了这样:

强力效果

只不过,如果你想要拉伸它,并不像拉电话线那样容易,而是需要借助外力:

温度

这里不需要剧烈的温度变化,大概加热个十几度就有明显区别:

4秒钟的时间内,从22℃加热到36摄氏度,原本只有2厘米左右的“电话线”,迅速缩短到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

而且,这种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在温和条件下,循环往复10000次都可以坚久耐用。

就靠着受热缩短的这种特性,它能拉起自重650倍的物体。比如拉动砝码:

拉机械臂:

具备商用潜力

这些“人造肌肉”的生产过程其实并不难,而且还可以生产成各种尺寸,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长度可以达到数百米,在这样丰富的尺寸下,哪怕是拉动精细小部件,也可以实现了。

另外,研究人员还测试了温度、拉伸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加热拉起重物”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温度、长度、重量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因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如果需要反复拉某样重物,可以精确计算出需要的“人造肌肉”长度和需要变化的温度,能够精确的应用在各种场景下。

即使是沉重的东西,也可以将许多根“人造肌肉”组合在一起,共同拉动重物。

加热可能会有些麻烦,但将来,研究人员准备将光纤或电击等集成到“人造肌肉”之中,从内部开始加热,这样就免去了外部加热的麻烦。

因此,未来这种材料完全可以用在机械臂、残疾人的假肢等场景下。另外,研究人员还表示,在医疗场景中,这种材料也能用在微型医学设备中,比如进入动脉做手术的医疗机器人等。

最后,研究人员还说,由于它的原理是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率不同,因此如果加以改进,尝试不同的原料,就可以造出类似的许多种材料。

MIT团队

这项研究的整个作者团队共有11个人,他们来自MIT、哈佛、华盛顿大学,两位共同一作Mehmet Kanik和Sirma Orguc目前都在MIT。

Mehmet Kanik毕业于土耳其比尔肯特大学(Bilkent University),现在是MIT的博士后,他同时在电子研究实验室和材料科学工程系,主要从事材料科学的研究。

Sirma Orguc则是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生,此前曾在中东科技大学取得了电子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现在也是IEEE的student member。

传送门

Strain-programmable fiber-based artificial muscle
Mehmet Kanik, Sirma Orguc, Georgios Varnavides, Jinwoo Kim, Thomas Benavides, Dani Gonzalez, Timothy Akintilo, C. Cem Tasan, Anantha P. Chandrakasan, Yoel Fink, Polina Anikeeva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49/145

AI社群 | 与优秀的人交流

小程序 | 全类别AI学习教程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喜欢就点「在看」吧 !

MIT“人造肌肉”登上Science封面,能提起自重650倍的物体,伸缩10000次都不坏相关推荐

  1. 打一针就可修复受损心脏,“癌症克星”CAR-T跨界疗法登上Science封面

    博雯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用"打疫苗"的方式修复心脏损伤,你能想象吗? 这项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现已登上Science封面: 已存的一些疗法 ...

  2. 哈佛新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这个机械外骨骼,是一条“轻功”短裤

    乾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刚刚,Science封面刊发外骨骼穿戴设备的最新研究. 这是一款"神奇"的设备,能像穿短裤(方便)一样穿在身上(简洁) ...

  3. 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_脑科学日报|JAMA:保健品不能预防抑郁症;一只会唱歌的小鼠,登上Science封面;为什么不撒谎?自私谎言背后个体神经机制差异...

     第 247 期    脑科学日报 2019年3月9日 科  学  时  讯 1,一只会唱歌的小鼠,何以登上Science的封面? 来源:原理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 Michael Long 和 ...

  4.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谷歌量子计算模拟化学反应登上Science封面

    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张倩.杜伟 转载自公众号:机器之心 原子和分子是受量子力学控制的系统,用量子计算模拟化学反应,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去年 10 月,谷歌宣布实现「量子优越性」的论文登上了<自然 ...

  5. 中国新冠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全球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体蛋白受体结构

    点击上方"AI遇见机器学习",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自:新智元 [导读]日前,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的一项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 ...

  6. 西湖大学新冠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解析ACE2全长结构,是他们看清了新冠病毒如何入侵人体...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西湖大学周强团队的此前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受体ACE2全长结构,现在,这一成果登上了Science封面. 这篇论文最早在一个多月前发表在了预 ...

  7. AlphaZero登上Science封面:从小白开始制霸多个游戏

    DeepMind 推出的 AlphaGo 曾在围棋项目中取得了超越人类的表现,其研究曾经两次登上 Nature.近日,AlphaGo 的「完全自我博弈加强版」AlphaZero 的论文又登上另一大顶级 ...

  8. AI预测RNA结构登上Science封面,论文一作已成立药物公司开始招人

    晓查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AI在生物学领域再次立功了. 今天,Science封面刊登了AI在预测RNA分子结构上的重大进展.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一种 ...

  9. 「土行孙」机器人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用气流在地下穿梭自如,速度达每秒4.8米...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你能想到这个看上去略显呆萌的"异物",其实是个能挖洞的软体机器人吗? 怎么让我想到了大白? 不仅是长相,连构造上都有点像 ...

最新文章

  1. 神经网络的量子化假设
  2. Javascript Array和String的互转换。
  3. 安装SAP Kyma由于网络原因导致的pod无法启动的截图
  4. ascii码01100001_ASCII码跟数字
  5. MySQL:MySQL基础(一)
  6. Windows 完成端口编程
  7. Python批量 png转ico
  8. 华为云安装:宝塔linux+wordpress建站
  9. python批量合并mp4视频
  10. dcdc低压升压直流稳压高压负电压输出12v24v转-50V100V110V150V200V250V300V350V400V500V
  11. 《火车运煤问题》分析
  12. Win11的几个实用技巧系列之不能玩植物大战僵尸、如何彻底删除360所有文件
  13. linux 命令总结大全
  14. 【渝粤题库】广东开放大学 高级商务办公软件应用 形成性考核
  15. SecureCRT自动保存日志设置
  16. 搭建nodejs+express服务器
  17.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大上海,人人都向往的城市
  18. 蜜蜂会发现蜜没了吗?
  19. 记录版本更新安装时解析包报错
  20. IC验证零基础学习-数电部分学习笔记

热门文章

  1. 旷视科技 Face++ 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 正式进军机器人业务
  2. mysql中文乱码问题的解决方案
  3. hibernate加载持久化对象的两种方式---------------load方式和get方式
  4. Windows 安装 psutil
  5. 很强的PHP图片处理类
  6. 实现操作系统运行稳定流畅如初、免受各类运行异常之苦的六个实用“秘诀”...
  7. C# 用装饰模式实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8. 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院校IT双证书职业课程认证
  9. mysql事务四个安全级别_四个MySQL事务隔离级别的详细说明
  10. NTFS的交换数据流ADS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