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成就。相对来说,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

携程在深度学习与推荐系统结合的领域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并在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 2017上发表了相应的研究成果《A Hybri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odel with Deep Structure for Recommender Systems》,本文将分享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上的应用,同时介绍携程基础BI团队在这一领域上的实践。

一、推荐系统介绍

推荐系统的功能是帮助用户主动找到满足其偏好的个性化物品并推荐给用户。推荐系统的输入数据可以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分为用户(User)、物品(Item)和评分(Ratings)三个层面,它们分别对应于一个矩阵中的行、列、值。对于一个特定用户,推荐系统的输出为一个推荐列表,该列表按照偏好得分顺序给出了该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物品。

推荐系统问题描述

图1. 推荐系统问题描述

如图1右边所示,推荐问题一个典型的形式化描述如下:我们拥有一个大型稀疏矩阵,该矩阵的每一行表示一个User,每一列表示一个Item,矩阵中每个“+”号表示该User对Item的Rating,(该分值可以是二值化分值,喜欢与不喜欢;也可以是0~5的分值等)。

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定该矩阵之后,对于某一个User,向其推荐那些Rating缺失的Item(对应于矩阵中的“?”号)。有了如上的形式化描述之后,推荐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归结为两部分,分别为预测(Prediction)与推荐(Recommendation)。

“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是推断每一个User对每一个Item的偏爱程度,“推荐”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预测环节所计算的结果向用户推荐他没有打过分的Item。但目前绝大多数推荐算法都把精力集中在“预测”环节上,“推荐”环节则根据预测环节计算出的得分按照高低排序推荐给用户,本次分享介绍的方案主要也是”预测”评分矩阵R中missing的评分值。

二、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通过收集用户过去的行为以获得其对物品的显示或隐式信息,根据用户对物品的偏好,发现物品或者用户的相关性,然后基于这些关联性进行推荐。

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memory-based推荐与model-based推荐。其中memory-based推荐主要分为Item-based方法与User-based方法。协同过滤分类见图2。

协同过滤分类

图2. 协同过滤分类

Memory-based推荐方法通过执行最近邻搜索,把每一个Item或者User看成一个向量,计算其他所有Item或者User与它的相似度。有了Item或者User之间的两两相似度之后,就可以进行预测与推荐了。

矩阵分解示意图

图3. 矩阵分解示意图

Model-based推荐最常见的方法为Matrix factorization,其示意图见图3左边。矩阵分解通过把原始的评分矩阵R分解为两个矩阵相乘,并且只考虑有评分的值,训练时不考虑missing项的值,如图3右边所示。R矩阵分解成为U与V两个矩阵后,评分矩阵R中missing的值就可以通过U矩阵中的某列和V矩阵的某行相乘得到。矩阵分解的目标函数见图3,U矩阵与V矩阵的可以通过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算法求得,通过交替更新u与v多次迭代收敛之后可求出U与V。

矩阵分解背后的核心思想,找到两个矩阵,它们相乘之后得到的那个矩阵的值,与评分矩阵R中有值的位置中的值尽可能接近。这样一来,分解出来的两个矩阵相乘就尽可能还原了评分矩阵R,因为有值的地方,值都相差得尽可能地小,那么missing的值通过这样的方式计算得到,比较符合趋势。

协同过滤中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稀疏性与冷启动问题。已有的方案通常会通过引入多个不同的数据源或者辅助信息(Side information)来解决这些问题,用户的Side information可以是用户的基本个人信息、用户画像信息等,而Item的Side information可以是物品的content信息等。例如文献[1]提出了一个Collec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CMF)模型,如图4所示。

Collec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模型

图4. Collec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模型

CMF模型通过分别分解评分矩阵R,User的side information矩阵,Item的side information矩阵,其中User或者Item出现在多个矩阵中,其所分解的隐向量都是一致的。

三、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

Model-based方法的目的就是学习到User的隐向量矩阵U与Item的隐向量矩阵V。我们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来学习这些抽象表示的隐向量。

Autoencoder(AE)是一个无监督学习模型,它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让模型的输出等于输入。文献[2]利用AE来预测用户对物品missing的评分值,该模型的输入为评分矩阵R中的一行(User-based)或者一列(Item-based),其目标函数通过计算输入与输出的损失来优化模型,而R中missing的评分值通过模型的输出来预测,进而为用户做推荐,其模型如图5所示。

Item-based AutoRec模型

图5. Item-based AutoRec模型

Denoising Autoencoder(DAE)是在AE的基础之上,对输入的训练数据加入噪声。所以DAE必须学习去除这些噪声而获得真正的没有被噪声污染过的输入数据。因此,这就迫使编码器去学习输入数据的更加鲁棒的表达,通常DAE的泛化能力比一般的AE强。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DAE)是一个多层的AE组成的神经网络,其前一层自编码器的输出作为其后一层自编码器的输入,如图6所示。

SDAE

图6. SDAE

文献[3]在SDAE的基础之上,提出了Bayesian SDA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学习Item的隐向量,其输入为Item的Side information。该模型假设SDAE中的参数满足高斯分布,同时假设User的隐向量也满足高斯分布,进而利用概率矩阵分解来拟合原始评分矩阵。该模型通过最大后验估计(MAP)得到其要优化的目标函数,进而利用梯度下降学习模型参数,从而得到User与Item对应的隐向量矩阵。其图模型如图7所示。

Bayesian SDAE for Recommendation Sysytem

图7. Bayesian SDAE for Recommendation Sysytem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之上,携程基础BI算法团队通过改进现有的深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协同过滤模型,并将其成果投稿与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 2017并被接受。该成果通过利用User和Item的评分矩阵R以及对应的Side information来学习User和Item的隐向量矩阵U与V,进而预测出评分矩阵R中missing的值,并为用户做物品推荐。

Additional 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aSDAE)

图8. Additional 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aSDAE)

该成果中提出了一种Additional 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aSDAE)的深度模型用来学习User和Item的隐向量,该模型的输入为User或者Item的评分值列表,每个隐层都会接受其对应的Side information信息的输入(该模型灵感来自于NLP中的Seq-2-Seq模型,每层都会接受一个输入,我们的模型中每层接受的输入都是一样的,因此最终的输出也尽可能的与输入相等),其模型图见图8。

结合aSDAE与矩阵分解模型,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合协同过滤模型,见图9所示。该模型通过两个aSDAE学习User与Item的隐向量,通过两个学习到隐向量的内积去拟合原始评分矩阵R中存在的值,其目标函数由矩阵分解以及两个aSDAE的损失函数组成,可通过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学习出U与V,详情大家可以阅读我们的paper《A Hybri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odel with Deep Structure for Recommender Systems》[4]。

混合协同过滤模型

图9. 混合协同过滤模型

我们利用RMSE以及RECALL两个指标评估了我们模型的效果性能,并且在多个数据集上和已有的方案做了对比实验。实验效果图如图10所示,实验具体详情可参看我们的paper。

实验效果对比

图10. 实验效果对比

在今年的推荐系统顶级会议RecSys上,Google利用DNN来做YouTube的视频推荐[5],其模型图如图11所示。通过对用户观看的视频,搜索的关键字做embedding,然后在串联上用户的side information等信息,作为DNN的输入,利用一个多层的DNN学习出用户的隐向量,然后在其上面加上一层softmax学习出Item的隐向量,进而即可为用户做Top-N的推荐。

YouTube推荐模型图

图11. YouTube推荐模型图

此外,文献[6]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出了一种卷积矩阵分解,来做文档的推荐,该模型结合了概率矩阵分解(PMF)与CNN模型,图见图12所示。该模型利用CNN来学习Item的隐向量,其对文档的每个词先做embedding,然后拼接所有词组成一个矩阵embedding矩阵,一篇文档即可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其中矩阵的行即为文档中词的个数,列即为embedding词向量的长度,然后在该矩阵上做卷积、池化以及映射等,即可得到item的隐向量。User的隐向量和PMF中一样,假设其满足高斯分布,其目标函数由矩阵分解以及CNN的损失函数组成。

卷积矩阵分解模型

图12. 卷积矩阵分解模型

四、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些深度学习在推荐领域的应用,我们发现一些常见的深度模型(DNN, AE, CNN等)都可以应用于推荐系统中,但是针对不同领域的推荐,我们需要更多的高效的模型。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深度学习将会成为推荐系统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作者:董鑫

来源:51CTO

推荐系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协同过滤模型相关推荐

  1. 【回顾】推荐系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协同过滤模型

    近些年,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成就.相对来说,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 携程在深度学习与推荐系统结合的领域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应 ...

  2. 推荐系统遇上深度学习(十一)--神经协同过滤NCF原理及实战

    阅读时间 大约10分钟. Neural Collaborative Filterring 1.1 背景 本文讨论的主要是隐性反馈协同过滤解决方案,先来明确两个概念:显性反馈和隐性反馈: 显性反馈行为包 ...

  3. 从原理到应用落地,一文读懂推荐系统中的深度学习技术

    作者丨gongyouliu.zandy 来源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ID:ai-big-data) 2016年DeepMind开发的AlphaGo在围棋对决中战胜了韩国九段选手李世石,一时成为轰动全球的重 ...

  4. 在OpenCV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边缘检测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自:AI算法与图像处理 导读 分析了Canny的优劣,并给出 ...

  5. 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校正算法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来校正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 (OR-PAM) 中的运动伪影.该方法是一种卷积神经网络,它从具有运动伪影的输入原始数据建立端到端映射,以输出校正后的图像.首 ...

  6. 【论文学习】7、ieee802.11ah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载波频偏估计

    摘要 基于ieee802.11标准的Wi-Fi系统是最流行的无线接口,它采用先听后讲(LBT)的方式进行信道接入.大多数基于LBT的系统的显著特征是,发射机使用在数据之前的前导码来允许接收机执行分组检 ...

  7. 推荐系统中的召回算法--协同过滤

    工业界通用推荐系统架构: Match&Rank 定义:Match基于当前user(profile.history)和context,快速在全库中找到TopN最相关的Item,给Rank来做小范 ...

  8. 《推荐系统》基于用户和Item的协同过滤算法的分析与实现(Python)

    1:协同过滤算法简介 2:协同过滤算法的核心 3:协同过滤算法的应用方式 4: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实现 5: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实现 一:协同过滤算法简介 关于协同过滤的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看电影 ...

  9. 【推荐系统】基于MovieLens数据集实现的协同过滤算法

    利用用户行为数据 如何了解一个人呢? 通过用户留下的文字和行为了解用户兴趣和需求. 实现个性化推荐的最理想情况是用户在注册的时候主动告知其喜欢什么. 3个缺点: 现在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很难理解用户用来 ...

最新文章

  1. 1.2 Kali与Debian的关系
  2. union与struct的区别?
  3. 011_CSS子元素选择器
  4. ALEIDoc EDI(6)--Filter Conversion
  5. 需求用例分析之三:补充规约
  6. 一步一步写算法(之寻找丢失的数)
  7. HDU - 5015 233 Matrix(矩阵快速幂)
  8. select函数_SQL高级功能:窗口函数
  9. 如何实现报表的批量打印需求
  10. 分账和无协议商户数据有误的处理过程
  11. activemq后台管理 看topic消息_17 个方面,综合对比 Kafka、RabbitMQ、RocketMQ、ActiveMQ 四个分布式消息队列...
  12. Mongodb源码分析--Mongos之分布式锁
  13. 不要钱还免安装!Photoshop杀手火了,网友:作者是上帝么?
  14. 1.Hbase集群安装配置(一主三从)
  15. ERROR: cuda requested, but not all dependencies are satisfied: ffnvcodec
  16. 6个功能杰出的黑科技APP, 每一个都令你大开眼见!
  17. plsql使用存储过程添加数据
  18. uniapp开发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支付)
  19. Web前端面试指导(四):面试前准备-有备而去百战百胜
  20. 南大袁春风计算机系统基础(一)笔记

热门文章

  1. IOS block 教程
  2. 防止email被抓取的两种方法(js和css)
  3. windows7 下 安装ipython-5.1.0报错
  4. 那些不能错过的Xcode插件
  5. latex不能识别eps图片
  6. osc上一位哥们的 php编译参数
  7. 数据库结构Sqlite与CoreData
  8. Javascript实现复选框(全选反选功能)
  9. ref和out的使用与区别
  10. 半年没活动了,来活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