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选择星标置顶,不定期资源大放送

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Follow小博主,每天更新前沿干货

转载自:科研大匠

“你是做什么的?”“最近在忙什么?”

转眼春节就要到了,对博士生、博后、PI和科研人员来说,这些常见的、简单的寒暄,偏偏是最难回答的。“如果给你5分钟,你能把自己的课题讲清楚吗?能勾起听者巨大的好奇心吗?”

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园的学术报告厅,面对全场爆满的观众,央视新闻评论员、人文学者白岩松曾抛出的这犀利一问。

当天的讲座题目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最初以为是一堂新闻教学课,而后却惊奇地发现他在教科研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该如何讲好自己的科学故事?又该如何通过故事与世界、与未来建立连接?

白岩松说,某种程度上说,文理是相通的——人文的背后需要有理工思维,而好的基础研究又将是更宏大的人文。

为什么做科研的同时,要学会讲故事

人类最难的两件事是什么?第一,把你兜里的钱掏到我兜里来;第二,把我脑子里想的事情装到你脑子里。白岩松说,好莱坞同时把这两件事干成了。“为什么?因为它是以故事为核心。”

很多人以为,讲故事是文科生的特长,但真正讲好一个故事,需要文与理的融会贯通。

白岩松以疫情期间的一期《新闻1+1》为例。“我们是全国率先计算病死率的,开始只是好奇,但算着算着问题出现了。”他通过数据,发现武汉的病死率高得可怕,离开武汉的湖北省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又远远高于离开湖北的全国病死率。“当天晚上的节目,我正好提问杭州的李兰娟院士,她的回答是:在武汉,一群病人等一个医生;而离开湖北的全国,一群医生扑向一个病人。”

后来,全国各地超过4万多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医患比得到缓解。“对于病死率的计算,让我们一下子开始在绝望中有了信心。”白岩松说。

这是由理科思维带来的人文结果,而科学归根到底还是人学,只有对人有痛感,对人性有了解,科学才更容易通。

西湖大学的PI和博士生,从事的是前沿基础研究。在白岩松看来,所谓前沿,就是要以非常敏锐的视角,站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思考问题。

“所以各位不要在心里分文和理,好的基础研究是更宏大的人文,那代表着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对未来的好奇。”他鼓励西湖大学的师生一定要把对未来的想象力——这个看似很人文的东西——和科学结合在一起。

而这样的结合,就像霍金的《时间简史》,将使科学走出实验室,与更广泛的公众产生连接、互动和共鸣。

从朋友圈开始,练习讲故事的四大能力

我们明白了科学家也需要学会讲故事,但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媒介人,会讲故事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媒介素养。“20年前,你会觉得我白岩松是媒体人,现在谁不是媒体人呢?你发朋友圈吗?如果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你连朋友圈都发不好。”

作为一个会讲故事的新闻人,白岩松总结出四个核心能力——提炼核心事实、提问、写作、表达的能力。其中,他重点强调了前两项。

回到文章开头的提问——如果给你200个字,你能把一件事说清楚吗?如果给你5分钟,你有没有能力把你要做的课题讲明白?未来的科学很重要一点是和公众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己的空间里。

“我从来很讨厌辩论,你见过辩论中谁被说服过呢?”白岩松提出“说服力”和“信任力”两个概念,“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提炼最短的关键词,把一个事情说清楚,才能产生说服别人的力量。生活中的很多机会,其实就是在试图说服但说服不力的过程中一一丧失了。”

你看,这看似是一个媒体人的能力,但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能力?

当然,除了会讲,还得会问。

白岩松希望在场师生记住一句话:事实是我们唯一的需要,而提问是我唯一的武器。

“各位在西湖大学都有自己的课题要做,能精准问出问题的人,其实已经往前迈出了极大一步。”他说,学习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你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抓到自己的痛点,今天提出的问题和两个月之后提出的问题,明显能看出是不是在往上走台阶。

所以,这不仅仅是媒体人的专长,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核心力量。

讲故事和写文章,都要见人见细节

我们常常说,写文章要见人见细节,其实讲科研故事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故事有没有讲好,听众才是评判者,正如所有的传播都是以到达为目的。白岩松现场手把手传授了讲好故事的几点方法论。

首先,多关注细节。传播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别人相信你的内容,而细节才会让人相信。宏观上,我们每个人顶多分成性别和年龄的不同;但细节,比如穿衣打扮、言谈举止,才能使你成为你,我成为我。由之带来的,是一种公信力和独特性。和新闻一样,科学也该是一个叙述的过程,该是用名词,而不是形容词;该是“我”,而不是“我们”。

第二,多关注人。“只有把目光聚焦到人上,哪怕你研究的是一个非常高精尖的项目,看似跟人类社会短期无关的领域,核心也是人。”人是这个世界上痛点的集中地,白岩松在讲座中反复提及这个观点,“即便研究环境,有人说我研究南极的冰化了,跟人有什么关系,跟企鹅有关系。不对,人类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关注所有生命生存的空间。所以要擅长从谈事变成谈人,你的故事才可能有最核心的东西,科学同样如此。”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多关注共同点。所谓“求同存异”,人与人交流,国与国交流,是建立在相同的基础上才能慢慢解决不同的事情。“我们不能上来就先强调咱们是不同的,这还怎么聊?”白岩松再次将话题切回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曾连线采访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王赣骏,我问他,当你真的站在外太空回望地球时,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他的回答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自己特别想把全球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召集到外太空,然后请大家往下看,只有一个球,没国界的,只有人类。”

【白岩松的“西湖期待”】

做最基础的事。这是此时中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做很多事情太着急了,而教育往往是上来就要用十年、二十年去衡量,一定要有很多聪明人在西湖大学做外界认为的“傻事”。中国不缺傻人做傻事,但是现在是越来越多的聪明人在做聪明事,聪明事就是快速变现的,带来利益的,然后迎合的,不是他爱的,不是他该干的,而是觉得某些人喜欢什么,我就提供什么。这不是科学,这也不是教育。因此,一定要有聪明人在做“傻事”。

做最前沿的事。最前沿就要非常敏锐地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一种上帝视角,是站在全人类的痛处去思考问题。

鼓励失败。西湖大学要教会大家输,而且输是常态。600多名博士生做实验,如果只能做正确的,只能做对的实验,还叫实验吗?这个学校应该鼓励人们去失败、去体面地有尊严地失败。比如跳高。如果让我自己选择一个跟人生最接近的体育项目,我会选择跳高。所有的跳高到最后往往就剩冠军一个人了,他已经是冠军了,却一定要把这个杆再升高1厘米或者几厘米,挑战极限或者世界纪录,最后一跳失败了,全场起身向他鼓掌,祝贺冠军的诞生。以最后一跳失败宣告成功,人生要是以一种这样的方式结束多好。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西湖大学,有改动,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重磅!DLer-AI顶会交流群已成立!

大家好,这是DLer-AI顶会交流群!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欢迎各位加入DLer-AI顶会交流群!本群旨在学习交流人工智能顶会(CVPR/ICCV/ECCV/NIPS/ICML/ICLR/AAAI等)、顶刊(IJCV/TPAMI/TIP等)写作与投稿事宜。包括第一时间发布论文信息和公开演讲视频,以及各大会议的workshop等等。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更精准的研讨交流平台!!!

添加请备注:AI顶会+学校/公司+昵称(如CVPR+上交+小明)

???? 长按识别添加,即可进群!

白岩松西湖大学演讲:科研人要学会讲故事,可以从发朋友圈开始练相关推荐

  1. “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的不好的人”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不认同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得不好的人?恰恰相反,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大部分都是过得很好的人! 本人大约是在2012年开始接触微信,之前跟老板开车,好像老板娘因为充话费还是办业务,送了一台智能机 ...

  2. 用python每天发朋友圈的人_心理学:我们要远离那些,每天都发朋友圈的人

    小潘丨情感美文系列小潘谈情说爱 签约作者原创 01 闲下来的时候,刷刷朋友圈成我们生活的常态.看着朋友在朋友圈秀恩爱,晒晒娃,发发牢骚吐吐槽,可谓是不联系也没有忘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慢慢对朋 ...

  3. 国际顶刊《PNAS》:爱发朋友圈的人,更容易长寿

    点上面关注我们,每日获取前沿新知 近几十年来,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朋友圈"应运而生. 在这个朋友圈里,有人十分活跃,而也有些人是"国家级潜水运动员 ...

  4. 原来发朋友圈还有这讲究,难怪我的朋友圈没人看

    点击上面↑「爱开发」关注我们 每晚10点,捕获技术思考和创业资源洞察 当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想想当初为什么坚持走到了这里 1.朋友圈的定位 对于时常发朋友圈的人来说,微信朋友圈好比是我们店面,店面装修 ...

  5. 使用key 发smtp.sendgrid.net_【点亮人生】微信上从来不发朋友圈的男人,不是低调,十有八九是这三种人...

    纵看古今,人生皆戏,戏映人生.关注"大鼎豫剧"公益平台,每天免费为您提供经典戏剧.曲艺.新闻轶事及深度哲文,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 文 | 佚名 来源 | 历史趣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 ...

  6. 真正努力和不努力的人,发朋友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文丨躺糖,行动派DreamList(xingdongpai77) 01 ▼ 那个经常在朋友圈"晒加班"的人 被辞退了   最近一个HR朋友告诉我,老板给了她一个新要求:那些总是在朋 ...

  7. 微信最多人用的表情是它!朋友圈国内外最多人打卡的地方是这两个城市!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腾讯科技 所有完成都是序章,所有未完成都是伏笔. 昨天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小龙哥虽然没有到场,但是录制了个视频,字字珠玑.截两幅你可能比较感兴趣的图: 然后昨天也同时发布了 ...

  8. 电脑发朋友圈软件!加人/发朋友圈/防撤回/定位等!ipad协议/mac协议/web协议实现

    可实现微信80%功能:支持62数据登录.扫码登录.收发朋友圈.查看朋友圈.微信建群.微信拉人进群.微信公众号阅读.微信消息收发.微信附近的人定位.微信添加好友.微信红包接收.微信防撤回.分享小程序.微 ...

  9. 用python每天发朋友圈的人_每天都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突然的更新! 看到有朋友说想要我室友的表情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答主,我当然是满足你们这群小妖精啦! 下面是我紧急去翻了她近一个月朋友圈收的表情包,喜欢的自己抱走鸭! --------------以下是 ...

最新文章

  1. 大数据时代 安全与应用的博弈
  2. linux中ftp的用法,linux中的ftp命令用法(7页)-原创力文档
  3. 【001:这条路很漫长,但出发了就不要想还有多远】
  4. 5个月内要完成的东西
  5. Q111:PBRT-V3系统概述
  6. FZU_2019_Mountain Number题解
  7. 开根号的几类算法总结
  8. 「技术架构」TOGAF建模:环境和位置图
  9. ”当乐折扣端“最低3折之安全性是否值得体验?
  10. 【Unity】卡牌游戏教程汇总
  11. idea classes: does not exist的一个原因和解决
  12. MT【354】又一道极值点偏移
  13. vue实现页面刷新以及局部刷新的方法
  14. GNSS原理及技术(三)——差分定位技术
  15. 人工智能技术--四要素分析
  16. 【MySQL】主从复制
  17. 【报错记录】TypeError: __init__() takes 1 positional argument but 4 were given
  18. 百度最强大脑在想什么? —— 36氪硅谷专访百度首席科学家 Andrew Ng
  19. LPK木马分析-02
  20. 【实战案例】这种python反爬虫手段有点意思,看我怎么P解

热门文章

  1. Cocos2d之Texture2D类详解之将文件加载成Texture2D对象
  2. 两个软件相互交换数据_面试需要知道的六种数据结构
  3. c51单片机矩阵键盘1602计算器_单片机LCD1602+矩阵+计算器程序(有详细代码注释)
  4. 预训练BERT学习笔记_Storm*Rage的博客
  5. numpy.hstack(a,b) 按列方向扩展 与 numpy.vstack(a,b) 按行方向扩展 其中n*1 数组可以写成 举例 np.array([[1],[2],[3]])
  6. python 字典中的value 不在字典中,key才在
  7. ORACLE空值漫谈2
  8. linux 物理内存 分配,[linux物理内存分配]Linux系统下如何查看物理内存占用率
  9. 计算机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通俗解析
  10. ASP.NET之父强烈推荐,无可争议的圣经级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