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电感为中心的RLC串联电路

01 基本理论


电感器是电路中常见的重要元器件,常用在信号滤波、电能转换、信号耦合以及磁场检测等。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流过的电流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其中的比率就是电感的重要参数:电感量,通常记作L。

▌简单电感的串并联

与电阻、电容以上,电感也可以通过串联、并联形成新的电感。计算串联、并联电感的值与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公式基本一致。多个电感串联的电感量等于各个电感的电感值相加;多个电感并联的电感量等于各并联电感的电感的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

▲ 电感串联

Leq=L1+L2+L3+⋯+LnL_{eq} = L_1 + L_2 + L_3 + \cdots + L_nLeq​=L1​+L2​+L3​+⋯+Ln​

▲ 电感并联

1Leq=1L1+1L2+1L3+⋯+1Ln{1 \over {L_{eq} }} = {1 \over {L_1 }} + {1 \over {L_2 }} + {1 \over {L_3 }} + \cdots + {1 \over {L_n }}Leq​1​=L1​1​+L2​1​+L3​1​+⋯+Ln​1​

与电阻不同的是,电感之间有可能会出现相互的电磁耦合的关系,特别是对于空心电感,磁场会存在电感周围很大的空间内。如果两个电感之间的距离很近,方向又一致,就很容易电磁耦合,度量两个线圈之间电磁耦合程度通常使用互感(Mutual Inductance)来度量,它表征了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在另外一个线圈中所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对于有互感的M两个线圈L1,L2,可以列些出它们之间的等效电路:

▲ 两个有互感的线圈等效电路

根据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极性,可以定义出两个互感线圈之间的“同铭端”,根据极性与参考电压方向是否相同,可以分为同相互感和反相互感。

对于之间有互感的电感的串联、并联之后电感的计算就变得复杂了。在网络文章 Mutually coupled inductors. Coupling coefficient. Power and energyof mutually coupled inductors. Analysis of circuits with mutuallycoupled inductor. 中,给出了互感线圈的的串、并联计算基本方法。

▌有互感电感的串联

两个线圈L1,L2L_1 ,L_2L1​,L2​之间存在着互感MMM,当它们同相串联的时候,对应的电感量为:

LE=L1+L2+2ML_E = L_1 + L_2 + 2MLE​=L1​+L2​+2M

▲ 两个电感同相串联

可以可跟KVL定理,列些出串联支路电压方程,可以证明该公式:

如果是反相串联的时候,按照相同的方式,可以证明对应的等效电感量为:LE=L1+L2−2ML_E = L_1 + L_2 - 2MLE​=L1​+L2​−2M

▲ 两个电感线圈异向串联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来测量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量M。也就是通过分别测量L1,L2,然后在分别测量他们同相和反相串联后的电感,便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互感M。

▌有互感电感并联

当两个有互感M的线圈L1,L2并联时,对应的等效电感分别为:

(1) 同相并联

LE=L1⋅L2−M2L1+L2−2ML_E = {{L_1 \cdot L_2 - M^2 } \over {L_1 + L_2 - 2M}}LE​=L1​+L2​−2ML1​⋅L2​−M2​

▲ 带有互感的线圈并联 左:同相并联;右:反向并联

(2) 反相并联

LE=L1⋅L2−M2L1+L2+2ML_E = {{L_1 \cdot L_2 - M^2 } \over {L_1 + L_2 + 2M}}LE​=L1​+L2​+2ML1​⋅L2​−M2​

公式的证明过程稍微复杂,可以参见前面 论文中的求解过程。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到,当互感量M等于0时,它们就退化成最初的简单电感的串并联计算公式了。

▌互感线圈等效变换

存在互感电路往往会使得电路分析变得复杂。将两个互感的线圈使用T型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可以简化电路分析。下面给出了通过互感耦合在一起的电路等效变换。

▲ 同相互感等效变换

等效转换后的电路消除了互感,之后的电路分析可以使用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理(KCL&KVL)进行分析。

02 实验验证


使用在 无线节能线圈参数初步测试 中的大线圈与小线圈进行测试。

1.两个小线圈

两个小线圈分别使用SmartTweezer分别测量得到的电感:

  • L1 = 9.522μH; L2= 9.563

▲ 两个小线圈与LCR SmartTweezers

(1)分开测量

  • 串联电感:Ls=19.22μH
  • 并联电感:Lp=4.88μH

▲ 分开进行测量

分析上面两个线圈的分开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与前面给出的没有偶和状态下的电感串并联的计算公式基本一致。

(2)紧耦合测量

▲ 紧耦合的情况测量

■ 并联

  • 反相并联:Lp = 1.214μH;
  • 同相并联:Lp=8.452μH

■ 串联

  • 同相串联:Ls=35.07μH
  • 反向串联:LS= 4.375μH

利用两个线圈串联之后的结果,来计算当两个线圈紧耦合(基本上是重叠在一起)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互感量M。

根据同相串联Ls=35.07uH,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互感为:
M=Ls−L1−L22=35.07−(9.522+9.563)2=7.993μHM = {{L_s - L_1 - L_2 } \over 2} = {{35.07 - \left( {9.522 + 9.563} \right)} \over 2} = 7.993\mu HM=2Ls​−L1​−L2​​=235.07−(9.522+9.563)​=7.993μH

根据它们之间反向串联测量电感:Ls=4.375,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互感为:M=L1+L2−Ls2=9.522+9.563−4.3752=7.355μHM = {{L_1 + L_2 - L_s } \over 2} = {{9.522 + 9.563 - 4.375} \over 2} = 7.355\mu HM=2L1​+L2​−Ls​​=29.522+9.563−4.375​=7.355μH

或者根据同相和反向串联的结果可以计算互感量的平均值:
M=Ls1−Ls24=35.07−4.3754=7.673μHM = {{L_{s1} - L_{s2} } \over 4} = {{35.07 - 4.375} \over 4} = 7.673\mu HM=4Ls1​−Ls2​​=435.07−4.375​=7.673μH

由此可以得到当两个线圈紧耦合时,耦合系数为:
k=ML1⋅L2=7.6739.522×9.563=0.804k = {M \over {\sqrt {L_1 \cdot L_2 } }} = {{7.673} \over {\sqrt {9.522 \times 9.563} }} = 0.804k=L1​⋅L2​​M​=9.522×9.563​7.673​=0.804

2.两个大线圈

两个大线圈使用SmartTweezer测量,分别的电感为:

  • L1= 13.18uH;L2= 13.27uH

▲ 两个大线圈

(1)分开测量

  • 串联:Ls = 26.26uH
  • 并联:Lp = 7.291uH

(2)重叠测量(紧耦合)

▲ 测量过程

  • 反向串联: L1=5.008uH
  • 同相串联:L2= 48.82uH
  • 同相并联:L3= 12.01uH
  • 反向并联:L4=2.489uH

根据紧耦合是反向串联和同相串联的电感,可以计算出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量:

M=L2−L14=48.82−5.0084=10.953M = {{L_2 - L_1 } \over 4} = {{48.82 - 5.008} \over 4} = 10.953M=4L2​−L1​​=448.82−5.008​=10.953

对应的耦合系数:
k=ML1⋅L2=10.95313.18×13.27=0.828k = {M \over {\sqrt {L_1 \cdot L_2 } }} = {{10.953} \over {\sqrt {13.18 \times 13.27} }} = 0.828k=L1​⋅L2​​M​=13.18×13.27​10.953​=0.828

3.一大一小线圈

两个线圈的电感量分别为:

  • L1 = 9.484uH; L2 = 13.22uH

▲ 一大一小两个线圈

(1)分开测量

  • 并联电感:Lp = 6.612uH
  • 串联电感:Ls = 22.70uH

(2)重叠测量(紧耦合)

  • 反向串联:Ls1=19.56uH
  • 同相串联:Ls2=26.19uH
  • 反向并联:Lp1=7.367uH
  • 同相并联:Lp2=5.812uH

根据反向和同向串联电感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量:

M=Ls2−Ls14=26.19−19.564=1.635μHM = {{L_{s2} - L_{s1} } \over 4} = {{26.19 - 19.56} \over 4} = 1.635\mu HM=4Ls2​−Ls1​​=426.19−19.56​=1.635μH

那么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为:
k=ML1⋅L2=1.6359.484×13.22=0.146k = {M \over {\sqrt {L_1 \cdot L_2 } }} = {{1.635} \over {\sqrt {9.484 \times 13.22} }} = 0.146k=L1​⋅L2​​M​=9.484×13.22​1.635​=0.146

▲ 两个线圈耦合系数大约为:0.146

4.电磁炉线圈与小线圈

对于 电磁炉线圈初步谐振实验 - 无线信标线圈 中的电磁炉线圈,它本身带有铁氧体材料。使用SmartTweezer测量的基本参数为:

  • L0=93.4uH, Rs=2.12Ω

▲ 小线圈与电磁炉线圈

测量它与小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直接测量对应的同相和反向串联电感:

  • 反向串联:L1=64.20uH
  • 同相串联:L2= 150.2uH

互感量M:
M=L2−L14=150.2−64.24=21.5μHM = {{L_2 - L_1 } \over 4} = {{150.2 - 64.2} \over 4} = 21.5\mu HM=4L2​−L1​​=4150.2−64.2​=21.5μH

互感系数k:
k=21.593.4×9.522=0.721k = {{21.5} \over {\sqrt {93.4 \times 9.522} }} = 0.721k=93.4×9.522​21.5​=0.721

5.电磁组线圈与大线圈

使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电磁炉线圈与大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

▲ 电磁炉线圈与大线圈

  • 反向串联:L1=91.08uH
  • 同相串联:L2= 126.3uH

互感量M:
M=L2−L14=126.3−91.084=8.805μHM = {{L_2 - L_1 } \over 4} = {{126.3 - 91.08} \over 4} = 8.805\,\,\mu HM=4L2​−L1​​=4126.3−91.08​=8.805μH

互感系数k:

k=8.80593.4×13.18=0.251k = {{8.805} \over {\sqrt {93.4 \times 13.18} }} = 0.251k=93.4×13.18​8.805​=0.251

6.自绕制线圈与小线圈

自绕制线圈是在直径为86mm的双面贴外面使用利兹线绕制了15圈。它的基本参数为:

  • L = 33.47uH; R=148.2mΩ。

▲ 自绕制线圈与小线圈

测量它与小线圈之间的串联电感:

  • 同相串联:L1=56.41uH
  • 反向串联:L2= 29.46uH

▲ 自绕制线圈与小线圈紧耦合在一起

互感量M:
M=L1−L24=56.41−29.464=6.734μHM = {{L_1 - L_2 } \over 4} = {{56.41 - 29.46} \over 4} = 6.734\,\,\mu HM=4L1​−L2​​=456.41−29.46​=6.734μH

互感系数k:
k=6.73433.47×9.522=0.377k = {{6.734} \over {\sqrt {33.47 \times 9.522} }} = 0.377k=33.47×9.522​6.734​=0.377

7.电磁组线圈与自绕制线圈

测量电磁炉线圈与自绕制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

▲ 电磁炉线圈与自绕制线圈

  • 同相串联:L1=186.7uH
  • 反向串联:L2= 67…07uH

互感量M:
M=186.7−67.074=29.91μHM = {{186.7 - 67.07} \over 4} = 29.91\,\,\mu HM=4186.7−67.07​=29.91μH

互感系数k:
k=29.9133.47×93.4=0.535k = {{29.91} \over {\sqrt {33.47 \times 93.4} }} = 0.535k=33.47×93.4​29.91​=0.535

▌结论


通过对于两组空心线圈进行测量,初步验证了前面给出的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际测量,不同线圈之间的相互耦合系数k:

线圈组合 耦合系数
小线圈+小线圈 0.804
大线圈+大线圈 0.828
小线圈+大线圈 0.146
电磁炉线圈+小线圈 0.721
电磁炉线圈+大线圈 0.251
自绕制线圈+小线圈 0.377
自绕制线圈+电磁炉线圈 0.535

■ 相关文献链接:

  • Mutually coupled inductors. Coupling coefficient. Power and energyof mutually coupled inductors. Analysis of circuits with mutuallycoupled inductor.
  • 无线节能线圈参数初步测试
  • 无线节能线圈参数以及相互之间耦合初步测试
  • 电磁炉线圈初步谐振实验 - 无线信标线圈
  • 多股Litz线制作无线耦合线圈测试

有互感的电感的串并联相关推荐

  1. 带有互感线圈的基本串并联问题

    这个文章最终完成请参见: 无线节能线圈参数初步测试 ▌01 线圈互感 对于没有互感的线圈,它们串联.并联之后的电感计算公式与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公式相类似. ▲ 电感串联 Leq=L1+L2+L3+⋯ ...

  2. 相互靠近的色环电感之间的互感

    简 介: 对于很靠近的两个色环电感之间的互感进行实验测量.发现了大体他们之间的互感系数在0.3左右.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论两个色环电感相互的极性如何,互感总是正的.具体现象见博文内容,但其中的道理何 ...

  3. 无线传输系统功率LCC功率补偿系统设计

    简 介: 本文对于基于LCC功率补偿的无限功率传递系统进行设计与测试. 关键词: LCC,无线传输,智能车竞赛,节能信标是 ▌01 无线传输LCC功率补偿 1.背景介绍   在 无线充电系统在输出部分 ...

  4. 100W无线电耦合功率测试实验

    ▌01 无线功率耦合   根据 Experimental Test on a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中的方案,进行无线功率发送实验. ⊙ 耦合线圈   1 ...

  5. 多股Litz线制作无线耦合线圈测试

    ▌01 多股纱包线 购买到的 200股利兹线 *(¥2.4/米)到货了.下面对于这种多股线绕制无线传送线圈进行性能测试. ▲ 200股10米的Litz线 1.纱包线直径 测量纱包线直径大约为:2mm. ...

  6. 电磁炉线圈初步谐振实验 - 无线信标线圈

    ▌01 电磁炉线圈 1.简介 为了给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中 竞速比赛组 的无线信标组发射无线耦合电磁功率信号,利用在博文 拆解电磁炉一款 拆卸下来的线圈,来测试大功率(设计输出功率大于10 ...

  7. 测试进口原装磁屏蔽电感 10MH的漏感以及在再生高频放大检波电路中的应用

    简 介: 测试了购买到的带有磁屏蔽电感的漏感情况.对比了放在一起的两个电感之间的互感系数数值.对于这种电感,他的漏感仍然使得它在再生高频放大接收板中可能会引起磁耦合自激振荡.但通过调整电感的方向,可以 ...

  8. 高速PCB基础——电阻,电容,电感(第三讲)

    电阻 互连电阻的最佳近似 电路中的导线可以看作一个理想的电阻.导线模型如下: 对于导线横截面横定的情况,电阻值可以由下表示: R=ρLenAR=\rho \frac{Len}{A}R=ρALen​ 其 ...

  9. 了解电感—参数、特性、选型

    作者:AirCity 2020.2.12 Aircity007@sina.com 本文所有权归作者Aircity所有 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基带硬件领域常用的功率电感和高频电感,以功率电感为主. 我们最常用 ...

最新文章

  1. android qq第三方登录,Android调用第三方QQ登录代码分享
  2. docx.opc.exceptions.PackageNotFoundError: Package not found at ‘文件名.docx‘ 问题解决
  3. 知道焊缝长度如何确定节点板尺寸_管桁架加工之钢结构焊接节点处理
  4. [JavaWeb-Bootstrap]Bootstrap响应式布局
  5. linux下unix timestamp 与 可视化时间/常规时间进行转换
  6. 05设计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7. 使用 systemd 定时器调度任务
  8. Silverlight 结合WCF Duplex Service聊天程序出炉
  9. windows下怎么打开psql命令
  10. 安卓开发学习笔记—————《Anroid编程权威指南》第六章 Android编程与兼容性问题...
  11. java连接达梦数据库_java连接达梦数据库的简单代码
  12. coreos_CoreOS简介
  13. 每天一个JavaScript小特效——会魔法的旋转魔方相册
  14. 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三述
  15. 华为怎么显示返回按键_华为怎么把返回那三个键调出来
  16. [笔记] APIO 2018 Day1
  17. 【数据分享】2022年11月西南地区POI数据分享(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18. eclipse中怎么快速切换窗口?
  19. 阿伟,别打电动了,休息一下好不好
  20. android网络编程 三(Volley)

热门文章

  1. PHP 缓存插件之 Zend Opcache ( 取代 APC )
  2. javaweb学习总结(四十)——编写自己的JDBC框架
  3. Flutter(一):用BottomNavigationBar实现常规的底部导航
  4. Git常见疑难解答集锦
  5. 照葫芦画瓢-comments(注释)
  6. Linux软件安装包中devel与非devel包之间的区别
  7. IOS笔记-C语言中的指针与数组
  8. 【SICP练习】30 练习1.36
  9. 算法就是这么一回事(排序)(第二部分)
  10. swift Swauth inst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