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综合性能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在基于激光加速器的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显著提升激光尾波场加速的电子束品质,并结合创新设计的紧凑型束流传输与辐射系统,实验上首次实现了基于激光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输出,典型激光波长27纳米,最短激光波长可达10纳米级,单脉冲能量可达100纳焦级,国际率先完成了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原理的实验验证,对于发展小型化、低成本自由电子激光器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7月22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678-x

自由电子激光是实现X射线波段高亮度相干光源的迄今最佳技术途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可用于探测物质内部动态结构和研究光与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极大的促进物理、化学、结构生物学、医学、材料、能源、环境等多学科的发展。研制小型化、低成本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拓展应用和产生变革型技术都是极其重要的。

超强超短激光驱动的尾波场电子加速机制,可以提供比射频电子加速器高三个数量级以上的超高加速梯度,因而成为研制小型化高能电子加速器的主要技术路线。国际上自2004年首次在实验上取得激光尾波场电子加速的突破以来,利用激光尾波场加速器驱动的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特别是X射线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便成为该领域科学家共同追求的前沿。近年来,激光尾波场加速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但是对于驱动自由电子激光而言,无论是电子束品质还是稳定性,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多年来,上海光机所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激光加速电子束品质与稳定性的提升,通过设计特殊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结构,优化电子束的注入过程与加速过程,使得电子束综合品质(包括能散、发射度、电量等)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通过控制电子束相空间演化实现了电子束从等离子体到真空的平稳过渡,并设计相应的束流传输与波荡器辐射系统,实现电子束长距离传输并有效耦合至波荡器中。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极紫外波段的辐射信号,典型的辐射波长27nm,单脉冲辐射能量最高可达150nJ,并通过轨道偏移以及自发辐射定标等方法证明了最后一段波荡器中能量增益高达100倍。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激光电子加速器的极紫外波段的自发辐射放大输出,对于小型化、低成本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研制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同行对于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成果是激光尾波场领域自2004年Nature ‘梦之束’报道以来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科学成就是突出的...”“...代表了基于等离子体加速的紧凑型自由电子激光发展的重要一步…所报道的技术将对同行科研人员产生重大影响,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 

在徐至展、李儒新、冷雨欣三代主任的带领下,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将自由电子激光小型化、台式化这一前瞻研究作为重点方向,持续开展“定向化”研究,经过十年心无旁骛、齐心协力的联合攻关,在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领域取得了国际上的里程碑式成果,实现了我国在本领域在国际上的领跑。

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提升自由电子激光的输出功率和光子能量,并作为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羲和”激光装置)中超快化学与大分子动力学研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开放共享。

上海光机所历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在强激光物理研究和应用基础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所长邵建达表示,上海光机所将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强激光科学与技术为主体的发展定位,坚持需求导向和前瞻引领,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夯实研究所在本领域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优势,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产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成果。

 图1 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示意图

 图2 自发辐射放大输出的能量、波长和相干性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突破性进展!上海光机所成果登上《Nature》封面!相关推荐

  1. 组建实验室仅3年,团队人均26岁,这位85后女博导成果登上Nature!

    回国组建实验室仅三年多,她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科研团队在植物免疫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日前,这位85后上海女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 ...

  2. 谷歌量子计算登上Nature封面,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

    这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谷歌在被称为「量子优越性」方向上的重大突破研究,登上了<自然>杂志 150 周年版的封面. 它或许标志着量子计算正在走向实用化:谷歌已经利用一台 54 量子比 ...

  3. 这个「化学家」登上Nature封面:工作007,8天完成近700次实验,还设计出新催化剂...

    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每天工作近22小时,连续8天工作,谁受得了? 这个「化学家」OK的! 最近,Nature封面上就隆重介绍了他--这个「化学家」身高1.75 ...

  4. AI赛车手登上Nature封面,人工智能选手如何狂虐人类顶级玩家?

    高能力的AI在各种游戏中打败人类, 这些消息近年来频频出现. 不管是早年的国际象棋.问答比赛, 还是近年的围棋.星际争霸.刀塔2. 从国际象棋到围棋再到扑克, AI 智能体在许多游戏中都胜过人类. 在 ...

  5. 喜报!985大学首次登上Nature封面,这所学校可太不容易了!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建校64年来,第一次登上期刊封面又一所985院校出息了! 伦敦时间6月4号,<Nature>刊发了电子科技大学邓旭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 ...

  6. 弯道极限超车、击败人类顶级玩家,索尼AI赛车手登上Nature封面

    来源:机器之心 在<GT 赛车>中战胜数位全球顶级电子竞技赛车手,索尼 AI 开发了一个超强大的赛车 AI 智能体. 从国际象棋到围棋再到扑克,AI 智能体在许多游戏中都胜过人类.现在,这 ...

  7. 清华“天机”芯片登上Nature封面!七大院系参与研发,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大数据文摘编辑部 今天,一辆来自清华的无人驾驶自行车登上了Nature的封面. 这辆自行车不仅可以平衡自身,还可以绕过障碍物,甚至可以响应简单的声音命令. 自行车能够按照声音命令 ...

  8. 组建实验室仅3年,团队人均26岁!这位85后女博导成果登上Nature!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回国组建实验室仅三年多,她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科研团队在植物免疫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这位 ...

  9. 潘建伟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Nature:首次实现1120公里长距离无中继纠缠量子密钥分发...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量子通信,又获里程碑式突破. 这一次,依然来自潘建伟教授团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了1120公里长距离无 ...

最新文章

  1. 不要再被 Python 洗脑了!!
  2. python高并发的解决方案
  3. STM32外设驱动---SysTick精准延时
  4. 用户认证-什么是会话
  5. python中缩进在程序中_python代码缩进
  6. oracle身份管理器,分析Oracle身份管理器的各个元素(下)
  7. matlab背景点状,基于MATLAB的点状目标检测
  8. JAVA输出希腊union_Java Geometry.union方法代码示例
  9. leetcode题库522 --最长特殊序列 II
  10. JDBC-简单连接Oracle Database
  11. 无线投影之Miracast技术 收集
  12.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C++入门
  13. 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二学业总结,大学生大二学年总结
  14. Work with Hans
  15. 使用Zend studio+WAMP来调试Wordpress后台的PHP程序的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原创)
  16. Win10 如何禁用BitLocker加密cmd命令
  17. c语言tan函数源码,tan - [ C语言中文开发手册 ] - 在线原生手册 - php中文网
  18. 为Python安装第三方模块
  19. log4j2.xml 获取当前系统属性
  20. jcs开源缓存框架介绍

热门文章

  1. SQL Server 2008中Analysis Services的新特性——深入SQL Server 2008
  2. 开源人工智能使用卷积网格自动编码器生成3D面部
  3. 从演进式角度看消息队列
  4. Jürgen Schmidhuber回顾30年前旧作,称其启发了现今流行的很多概念
  5. 原创 | 深度学习框架比较,我该选择哪一个?
  6. 独家 | 准备数据时如何避免数据泄漏
  7. 收藏 |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8.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研究中心成立,重磅推出两场前沿学术报告和三项特色开源成果...
  9. 各类Transformer都得稍逊一筹,LV-ViT:探索多个用于提升ViT性能的高效Trick
  10. 2020全球Top10 AI专利公司:美国过半,中国仅占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