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基建访谈

采访:张楠

整理:广胜

脑科学被誉为自然科学研究的“终极疆域”,脑科学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人类对于意识诞生机制的探索,也对推动当前 AI 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脑科学目前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难题、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关系等关键议题,我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脑陆科技首席技术专家张钹院士进行了交流。

张钹院士表示:“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之所以迟迟未能建立起来,根源在于我们对人类大脑与智能了解得太少,因此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与脑科学研究的结合。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既不是简单的人类制造、控制、利用机器,更不可能是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而是人机协同、人机共生。因为人机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可以共同合作,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在数据有效性、安全性备受挑战的今天,让 AI 学习人脑工作机制,已经成为 AI 技术迎接新一轮革命的重要突破口,而这其中实现脑科学和AI的有机融合更是关键。

张钹院士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是机器模拟脑的功能,或者模拟大脑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脑科学的发展必然是相辅相成的,现在为什么对脑科学的研究那么迫切?因为人工智能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大脑,对人类的智能了解得太少,这是制约目前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障碍。

“基于脑科学研究的产业,不管是侵入式或者非侵入式,实际上处在初期发展的阶段。所以,中国要想在行业的层面或者科学研究的层面上赶超世界水平,唯一的途径就是从科技和行业发展的初期就是参与者,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中间占到重要的地位。

他举例道,在信息领域出现的局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革命从1940年左右开始,我们不是参与者,人家把所有都做起来以后,我们才参加进去,形成目前被动的局面。也就说,所有的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们1980年以后才加入,40年之后了,这肯定是非常被动的。

在张钹院士看来,这是一个刚刚起来的产业,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

以下为专访张钹院士等嘉宾的精选摘要:

问:基于脑科学的人机协同、脑机交互的技术将成为人工智能突破的下一个关键因素,怎么理解?

张钹:人工智能是机器模拟脑的功能,或是模拟脑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智能行为,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脑科学的发展必然是相辅相成的。现在为什么对脑科学的研究那么迫切?因为人工智能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对自己的大脑,对人类的智能了解得太少,这是制约目前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障碍。所以,我们现在跟清华大学的脑科学研究结合得非常紧密,必须结合在一块。另外,实际上基于脑科学研究的产业,不管是侵入式或者非侵入式,实际上均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所以,我认为中国要想在行业的层面或者科学研究的层面上赶超世界水平,唯一的途径就是从行业发展的初期,一开始就是参与者,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中间占到重要的地位。

比如在信息领域现在出现的局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革命从1940年左右开始,我们不是参与者,人家把所有都做出来以后,我们才参加进去,因此才形成目前被动的局面。换句话讲,所有的关键技术都已经掌握在人家手里,1980年以后,40年之后我们才介入,肯定是非常被动的。

现在跟脑科学研究有关的领域,都是处在初期的阶段。这个阶段能够介入的话,才有可能真正地跟世界共同发展。

我之所以参加脑陆这个团队,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个团队非常年轻、很优秀,很有活力。第二个因素,跟脑科学相关的产业,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是最有希望发展的,也是最有可能中国跟世界并驾齐驱的领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

问:脑机接口应用方面,有没有卡脖子的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吕宝粮:脑机结合的信号采集涉及到各种材料,得又能够舒适,又能够采集信号。采集信号之后,又要放芯片,这都是硬件方面,还有从材料到芯片的算法,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过去CT设备都是进口,最近几年,国产也有领先全球的产品。

脑机接口应用到临床,包括解决睡眠障碍,都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我们这个技术不是创新,但是要跟进它,也要做这件事情,非常可喜的是,像李路明老师他们做的脑起搏器全世界只有5家,我们国家就有2家在做,而且成功地应用。整个国内占有率非常高,这样就可以把这个产品落地,就像当年计算机,美国限制我们的计算机,自己研究每秒1000万次,把这个线就降低了,然后就限制2000万,所以我们必须要做。

当然,一方面是跟进,另一方面还要从“0—1”的创新。

问:现在脑机接口可以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主要区别在哪,未来非侵入式是否也可以实现疾病治疗?

脑陆科技创始人、研发科学家卢树强:脑机接口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在医学上的应用非常成功,像李路明教授团队已经做了大规模的医疗场景应用,而且确实根治了很多神经疾病的症状。对于非侵入式来说,从技术的发展角度来说,肯定不断去靠近侵入式采集的信号极限,同时也是要在整个过程中,配合、协同侵入式做信号监测。

未来,进一步将植入式的功能逐步地去让非侵入式的设备具备这样的功能,甚至实现基于非侵入式脑机设备对于帕金森的干预和治疗,在理论和技术路线上是可行的。

问:现在软硬件国产替代的情况是怎样的?

卢树强:软件是完全自主,硬件的话,集成电路的核心器件还有一块传感材料,传感是我们自己做,但常规的电源集成就可以。标准脑机接口的配件大概有1000多个小的元器件,不可能每个都去做,做关键技术节点的器件就可以

问:现在都说脑机热,也有很多商业化产品发布。现在整个行业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商业化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吕宝粮:首先解决帕金森,现在正在研究其他应用。比如瑞金医院成功地进行了难治性抑郁症,精神厌食症,其他医院进行毒品戒毒,包括赌博。这是侵入式。

还有一个层面,脑陆科技发布的穿戴式,未来侵入式和穿戴式会结合起来,现在做完手术以后,状态还要监控,这个监控基本上是落在可穿戴,非侵入式,逐步地会落地到其他的一些领域,总体来讲这个趋势肯定是越来越热的,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需要从硬件系统应用各个层面来进行研究。

问:现在脑机接口应用已经逐渐展开,有没有具体的数据?

脑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吴寒峰:中国的睡眠障碍人群可能有3000万,但是去年有一个数字必须提及,其实已经有1500—1600万人,在去年走入了医疗的场景求医问诊,过去的数字比较低,但这些年提升非常快。

第二,中国泛神经类疾病每年普及的市场大概8000万人左右。像李路明院长做的DBS大概3万例,在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成规模量级的,并不是尝试或者早期,已经走得比较成熟了。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张钹院士: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相关推荐

  1. 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特别是模拟,张钹院士:人工智能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三种功能...

    张钹院士:人工智能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三种功能 现在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热,大家热情这么高,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很旺盛,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制造业)或者第三产业(服务业)都存在智能化的需求.目 ...

  2. 张钹院士:人工智能独角兽为何不赚钱

    2021-01-07 10:04:17 作者 |张钹 如今,频频提及的人工智能(AI)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交通.金融.医疗.健康.社区服务等领域,估值在70亿-500亿元之间.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独角兽 ...

  3. 张钹院士: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来源:探臻科技评论 本文约6100字,建议阅读13分钟. 本文为中国科学院张钹院士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主要回顾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以及系统阐释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 ...

  4. 张钹院士:可解释、可理解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攻方向 | CCF-GAIR 2018

    作者:刘鹏 摘要:张钹院士历经了中国人工智能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因而他也最能清楚地针对中国人工智能近年来的不同发展状态,发表适合的看法和提出正确的建议. 2017 年末清华大学举办的「从阿尔法 Go ...

  5. 人物| 张钹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开篇语 <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21年8月30日刊发了中国人工智能主要奠基者和发展推动者--张钹院士在人工智能领域奋斗不息.矢志不移.创新不止.诲人不倦的历程.以下全文转发: 当前,全球科 ...

  6. 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导语 本篇文章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8月30日09版.    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张钹近影 张钹(左一)在实验室与博士生讨论.(1995年) 张钹(右)与张玲讨论人工智能学 ...

  7. 张钹院士:场景是当前AI产业化最大问题

    张钹院士:场景是当前AI产业化最大问题 https://mp.weixin.qq.com/s/TLdoi9cnY-Crr0FVp2ah6g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年创新创业专题论坛" ...

  8. CSRankings全球排名第一的清华人工智能专业如何打造?听张钹院士娓娓道来

    在上一个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的「复兴」,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众多行业的颠覆性变革,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对每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随之而来的,人工智能专业也成为了当前高校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202 ...

  9. AIProCon在线大会笔记之张钹院士:探索第三代人工智能,需要勇闯无人区的人才!

    AIProCon在线大会笔记 张钹院士:探索第三代人工智能,需要勇闯无人区的人才!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 第一代人工智能--符号主义 第二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与关 ...

最新文章

  1.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面积一定相等_必考单元: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公式+知识点+测试卷(附答案),重点内容,收藏练习!...
  2. 多重继承_Java语言编程第25讲——Java中多重继承,也会导致模棱两可的歧义
  3. windows 编写的硬件驱动_哪个是PXI硬件合适的设备驱动程序?VISA还是IVI?
  4. 阿里云发布vSphere虚拟机备份服务 ,网络带宽有限条件下依然能有效保护数据...
  5. TabLayout-Android M新控件
  6. schedule vs scheduleAtFixedRate
  7. [渝粤教育]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餐饮服务实务(翁莉) 参考 资料
  8. centos虚拟机安装,配置静态ip可以访问网络
  9. 软件工程个人作业4(课堂练习课堂作业)
  10. 一些常用常新的数学公式(备查)
  11. 全文搜索引擎 Elasticsearch 入门(ik,kibana,x-pack)
  12. idea如何删除java里面工程_IntelliJ IDEA 如何彻底删除项目的步骤
  13. Elasticsearch的javaAPI之get,delete,bulk
  14. 《人月神话》——一部被名字误导的软件开发的书——第一次阅读
  15. 音乐API(仅测试使用)
  16. AndroidTV开发-实现APP开机自启动
  17. 国内就能读的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为职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积蓄能量
  18. 简单写一下未来10年的职业规划
  19. 我的u3d游戏编程之路
  20. 【学习笔记】数据结构之单链表(先进先出、先进后出)

热门文章

  1. 图灵2011.01书讯
  2. 清华大学: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3. “不传递消息、不使用邻接矩阵、在边集上训练”: 从对比链接中蒸馏自知识:非消息传递的图节点分类...
  4. 经典教材《统计学习导论》现在有了Python版
  5. 新冠图像数据分析论文集合(附链接)
  6. “深度学习”这十年:52篇大神级论文再现AI荣与光
  7. 独家|让你的GPU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附代码)
  8. 独家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9. 李飞飞力赞论文:描述视频密集事件新模型 !(附论文)
  10. 90后「V神」封神之路:4岁学编程,19岁创办以太坊,4年十亿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