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头条 沈向阳:读论文的三个层次 文章中,对 沈向阳 博士于5月14日在 全球创新学院(GIX) 所做的一场线上公开课“You are how you read”,分享了一些他对于科研论文阅读、撰写的有趣的经验。对于阅读,特别是科研论文的阅读,他强调一是要保持阅读的持续质疑的状态。

不过,在他的演讲中引用了 Jonathan Shewchuk 教授的一篇博文: ** Three Sins of Author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 ** 透露了一个困扰很多学者的一个秘密:为什么我们不愿意读论文,原来都是作者害的

▲ Jonathan Shewchuk | 图片来自于他的博客

Jonathan Shewchuk总结了他过去七年期间所读过的大约四百篇论文(计算机科学与数学领域的),也就是大概三十篇左右他觉得写的还不错,除此之外的其他论文,若想真正搞明白到底论文的意义所在,比让一头骆驼通过针眼还难,在没有比这更令人醍醐灌顶的比喻了。

通常我们都是通过耳濡目染学习论文写作的,当看过百八十篇论文之后,我们就会下意识比着葫芦画瓢,模仿着写作。大部分情况这样做是有意的,但还有一些令人作呕的写作模式被毫无质疑地广泛采用。下面给出他总结提炼的几个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专业论文的恼人的写作模式,不过这些模式也在其它论语论文中也存在。

了解一下这些模式,或许在帮助你不再为此烦恼,或者你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去烦别人了。

01碎碎念1的老祖母模式


论文一开始的综述部分,也许是论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你希望通过这段文字抓住读者的眼球,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吧论文读下去。但不知为什么,很多作者却在此部分废话连篇。比如下面这段关于高性能计算会议论文的综述摘录:

具有可扩展性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平台可用于解决所谓巨大挑战问题。这些可扩充分布式内存系统可以在不改变基本架构的情况下成比例的提高性能。为了充分发挥硬件的可扩展性优势,应用软件也同样需要具有可扩展性的从而适应计算性能的增加。

如果你发现在看这段综述摘要的时候已经走神了,别怕,实际上论文作者本身也心不在焉了。这段碎碎念的文字除了磨磨唧唧告诉你一些早已熟知的概念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也许你不知道这些事情,但这段文字也不会帮助你有更多的了解。对于“可扩展性”、“巨大挑战问题”等常用语如果你已经了解,那么上段话就是碎碎念1,反之你也许就不再有勇气继续把论文读下去了。

在这里我并不想告诉你如何能够将你的综述写作打磨到能适应每位读者,如果真有这样的方法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了。我想说直奔主题可以节省你的时间。

在上面的范例中,作者本应通过这些文字解释论文的主旨,引逗读者入坑。但作者却将它都做一个必须写的一段文字放在那儿,而却不敢直奔论文核心内容,也许之前他从看到别人这么干过。那么这样跟着别人的模式写作就一定好吗?

下面这段来自线性代数会议的论文摘要则将碎碎念念到了极值:

近年来,对来自于解决数值物理计算静态边界约束值进行离散化所形成的大规模线性系统方程的迭代求解起始条件的研究,成为数值分析工程人员的主要关注对象…

这段文字对于领域的门外汉来讲太不合适了,这就是为什么论文如此烦人的原因,一大堆这在文章只能被熟悉该领域的专家所阅读。你本来是要说你的文章是讲什么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却在这里很违心的说什么:这个问题是众多数据分析工程人员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老王卖瓜习惯可能适得其反。

记住,你的每一句碎碎念都是对专业读者生命的无情消耗。

02账房的记事本模式


越来越多的文章在开始简介段略之后,不经意之间长出一个囊肿,就像下面这段垂死状态的范例:

本文内容组织如下:在第二部分我们描述k维局部转换方法;第三部分,我们给出基于局部转换的k-维Delaunay三角构建的增量方法;第四部分,我们证明该方法所构建的属于Delaunay 三角划分;第五部分,我们给出了三种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案的数据构建模式。第六部分,我们讨论算法的复杂性并展示我们所提出方法的实验结果。

这不就是一段文字描述的文章目录吗?啰里啰嗦,叽叽歪歪。除了将文章各段主题重复之外,毫无用处。这一点,只要略微往后瞟一眼就一清二楚了。然而这段令人眼瞳的文字居然成为惯例了,很多研究人员将它视为技术文章的标配。

也许有人认为我对别人的文章要求太苛刻了。上面引用的范文来自于一篇有两页前言的文章,我承认文章的逻辑主线在前言清晰展开会帮助读者掌握文章脉络,但这种笨拙的精细记事模式不敢恭维。

再者,叙述的时候需要按照“有趣信息是什么?在哪儿能找到?”认知模式,先讲段落内容,再给出段落序号。像“第五部分,我们balabala”的模式令人讨论。

除非你有新奇的看法,否则不要将读者自己能够看出的结论在最后当做结论单独写出来。

03挂羊头卖狗肉模式


你看看下面这段文章最后的“结论”一段中的摘录有何不妥?

我们证明了除了一个常量之外,三角划分方法在局部特征尺寸和最小角度基的边界是紧的。我们同样也展示了具有相同局部特征尺寸的三角划分的基数也相同,之间只相差一个1/α1/\alpha1/α因子。

你的答案是? 没错,这两句话哪叫结论呢!这分明是两句简介,可以在文章前言,或者摘要中看到。我一读到这种将前言中的句子只是修改了动词时态之后就直接放在结论中,气就不打一处来。

很多作者都认为文章最后需要有一个结论,应了那句名言:“告诉他们你要讲什么,然后开始讲,最后再告诉他们你讲了什么。”。好的,是的,对吧,嗯? 不!

结论的意义应该是给读者更多的信息,将文章结果重新总结并保留最核心的结论,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你的结果。

如果读者在没有看你的文章之前,只看结论这一节,如果能够完全理解,就说明你的结论写的有问题了。好的结论应该是把文章读完之后,原来的那些次要问题变得更加重要起来的部分,对未来发展有意义,或者是一些开放的问题。

如果你实在想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的话,那就老老实实的别写结论了。不写结论而结束一篇论文,并不丢人。这总比挂羊头卖狗肉,滥竽充数一个结论要好。

Johnnathon Shewchuk最后还补充了一点技术论文中令人不悦的习惯,那就是不恰当的缩写,比如像FNPLs, FTMPS,NUMAchine等等。像Infectoid、Puggsley,Vomitsauce这类既好听又好记的缩写,其中的智慧和优雅远非FTMPS能够比拟的。


  1. 碎碎念:是从闽南语里面的“踅踅念(seh-seh-liām)”音译过来的。有时表示:老是重复说着一些琐碎没有意义的事情,形容说话的这个人很唠叨,属于贬义词。 ↩︎ ↩︎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读论文,原来都是作者害的相关推荐

  1. 读论文七步走!CV老司机万字长文:一篇论文需要读4遍

      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LRS [新智元导读]读论文对于AI新手和工程师来说可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最近一位从业超5年的CV老司机发布了一篇万字长文,讲述了读论文七步法,从找论文到总结,每篇论文由浅 ...

  2. 读论文七步走,CV资深博客专家长文:一篇论文需要读4遍

    读论文对于AI新手和工程师来说可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最近一位从业超5年的CV老司机发布了一篇万字长文,讲述了读论文七步法,从找论文到总结,每篇论文由浅入深都需要读4遍. 人工智能从业者需要读论文吗? ...

  3. 我的读论文经验总结!

    ↑↑↑关注后"星标"Datawhale 每日干货 & 每月组队学习,不错过 Datawhale干货 作者:胡来,Datawhale成员 从入门到精通一个领域,绕不开文献阅读 ...

  4. 记录理解程度、一篇至少读3遍,吴恩达建议这样读论文!

    ↑↑↑关注后"星标"Datawhale 每日干货 & 每月组队学习,不错过 Datawhale推荐 作者:Richmond Alake,来源:机器之心 在科研领域中,读论文 ...

  5. 沈向洋:读论文的三个层次

    Datawhale干货 来源:AI科技评论,沈向洋博士 作者 | 蒋宝尚 编辑  | 丛  末 5月14日,沈向洋博士在全球创新学院(GIX)课程上曾做了一场线上公开课<You are how ...

  6. 如何高效读论文?剑桥CS教授亲授“三遍论”:论文最多读三遍,有的放矢,步步深入...

    鱼羊 编译整理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嗑盐之始,在于读论文. 一方面,把握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激发自身研究灵感.另一方面,不做好文献调研,自己的绝妙想法变成了重复造轮子,这种体验可不太 ...

  7. 覆盖近2亿篇论文还免费!沈向洋旗下团队「读论文神器」登B站热搜

      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小咸鱼 好困 [新智元导读]无意中发现B站上有个叫ReadPaper的在线论文阅读笔记神器冲上了热榜!ReadPaper由沈向洋博士创办的IDEA旗下团队研发,其收录了近2 ...

  8. 如何读论文才不至于发疯?

    ↑ 点击蓝字 关注视学算法 来源丨新智元 编辑丨极市平台 极市导读 本文精选Reddit热帖"如何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而不发疯?"下的优质回答,介绍了多种提高文献阅读效率的方法. ...

  9. 记录理解程度、一篇至少读3遍,吴恩达建议这样读论文

    选自Medium 作者:Richmond Alake 机器之心编译 参与:杜伟.小舟.魔王 在科研领域中,读论文大概是大家的日常基本操作了.但如何读论文,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呢?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在斯 ...

最新文章

  1. Making Your Own iPhone Frameworks. In Xcode
  2. 题解 DTOJ #1438. 矮人排队(lineup)
  3. 风变编程python 知乎_如何看待风变编程的 Python 网课?
  4. Oracle到出dmp
  5. concurrent: Callable用法
  6. 外存中的对换区和文件区
  7. 7、JPA-映射-双向一对多
  8. redis timeout设置多少合适_热水器怎么调温度?一般热水器温度设置多少度比较合适?...
  9. 02326 操作系统 简答题 超简短归纳
  10. 机场新增卫星厅对中转旅客影响的评估方法
  11. selenium模拟登陆去哪儿网
  12. TensorFlow 教程 --进阶指南--3.6增加一个新 Op
  13. Solr学习总结(四)Solr查询参数
  14. 吴恩达深度学习5.2练习_Sequence Models_Emojify
  15. 天梯—跟奥巴马一起画方块(C语言)
  16. cesium +vue项目怎么运行
  17. linux 下网站压力测试工具webbench
  18. 纷杂的Spring-boot-starter: 1 应用 日志 和 spring- boot- starter- logging
  19. 基于vue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发
  20. 蓝牙电话之HFP-连接

热门文章

  1. bootstrap学习笔记五(表单一)
  2. ceph的数据存储之路(6) -----pg的创建
  3. Replication--镜像+复制
  4. Linux 创建用户分配文件夹权限
  5. MYSQL远程连接数据库
  6. location.href使用方法总结
  7. Tooltip jqueryui
  8. 《软件测试实践--测试Web MSN》 之我的学习笔记(一)
  9. Fedora 18下 升级内核后VirtualBox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
  10. VC++中GlobalAlloc()、malloc()和new()函数之间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