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社交网络

这本书讲述了facebook从如何创建、到风靡全球,并结合facebook的网络效应讲述为什么facebook可以做到社交龙头。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了之前看的一部电影,算是对扎克伯格创立FB帝国的一个写照,觉得挺有意思,推荐看看,这里我从三方面分别介绍一下我的收获,一是从这本书中悟到的精髓,二是关于扎克伯格本人的做事风格和人格魅力,三我对FB公司发展史的了解来记录我的收获。

About取其精华

1. Facebook的发展过程

  facebook是马克·扎克伯格在哈弗寝室创建的,最开始仅仅针对于哈弗的学生,因为是使用.edu邮箱账号,因此可以说是实名认证的网站。最开始扎克伯格与埃德华多·萨瓦林共同创建,并且按照7:3的股份分成,后来由于业务的扩大,招进来几个人。扎克伯格想要把网站办好,以用户的体验和产品为中心,想要不断的改善网站;但是经济学出身的埃德华多·萨瓦林主张引入广告,快速赚钱。两个人的分歧从此产生,此时肖恩·帕克,一位知名的IT创业者(先后两次被踢出自己创业的公司),为扎克伯格提供信心,要把facebook做成尖端的社交网站,于是他们搬到了加州,但是埃德华多·萨瓦林很不喜欢帕克,于是他执意去了纽约。但是埃德华多·萨瓦林作为公司的CFO,掌管公司财务大全,他对搬到加州与帕克一起感到很生气,于是就把公司账户冻结了。此时公司正面临新学期开学,需要大量的金钱购买服务器,账户却被埃德华多·萨瓦林冻结,无奈下此时刚好有公司注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埃德华多·萨瓦林的股份却被稀释殆尽。不久,埃德华多·萨瓦林起诉了Facebook,扎克伯格与昔日好友最终庭下和解。

  此时facebook又面临另外一场官司,当时扎克伯格在寝室创建了facemash,一个用于给女生打分的网站,这个网站由于涉嫌盗取学生隐私而被关闭。关闭期间,扎克伯格成为众矢之的,此时几个哈弗创业者想要拉扎克伯格创建一个connection网站,用于连接哈弗学生。扎克伯格答应他们的邀请后,回到宿舍不久就创办了facebook,因此几个创业者学生认为facebook是盗取了他们的创意,最终facebook也是赔了很多钱。

  后来帕克因为在家中私藏毒品也被赶出了董事会,渐渐的扎克伯格在公司保持绝对的话语权,几项重大的改革,比如动态新闻,内部程序开放,开放api等等都使得facebook渐渐发展为社交老大。当然,对于中国这种封闭的自欺欺人的国家,肯定不允许如此开放的网站进入,于是山寨的校内网就在08年风靡大陆。我记得当时我还用的很爽,可惜校内网后来被日本公司注资成为人人网,人气就淡了。

  看来国外真的是很看重知识产权,在中国就不一样,山寨的都比官方做得好。往往是一个公司用到了什么新奇的点子,其他的公司不久也全都有这项功能。15年的红包大战就是如此,支付宝有了,腾讯有了,甚至于微博都有了!我真是醉了.....

2. 花名册——动态新闻

  facebook能发展成现如今的程度,很关键的在于领导者的决策,最开始facebook只是针对哈弗学生的花名册,即上面写着用户的联系方式,社交动态和信息。后来开放到常春藤的几所大学,再后来开放到全美的大学。然后扩展到全球的大学....最终开放给所有人,并且是实名认证的。这种社交方式,既避免了匿名社交带来了激烈言论,也能促进用户彼此的信任。后来改版成动态新闻模式,用户发送的消息可以广播给他的好友,好友的新闻,用户也可以自己看到。这种模式后来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交网络,现在几乎没有哪个社交平台不是采用这种模式。而动态新闻当初刚刚使用时,还遭到了剧烈的攻击。

  由此也可以看出,扎克伯格真的是一位很有远见的领导者,他总说,他不是在经营一家公司,而是在做一款产品,以用户的体验为上,做出一款以人为本的,帮助人们改善社交的工具。而不是做到一定规模,引入广告赚钱,或者直接卖掉。

  在目前的互联网中,有这种以用户体验为目的的产品真的太少了,很多网站因为靠广告赚钱,于是半屏幕的广告....很多网站靠流量赚钱,于是一个功能分成了好几个页面....这种牺牲用户体验来获取金钱利益的产品,最终也会被用户放弃。

  总结起来一句话——用户至上

3. 反馈型经济

  说道facebook为什么会成功,书中给出了一种说法——因为它满足反馈型经济,什么是反馈型经济呢?比如你给了别人一袋粮食,别人为了感激给你了一把斧头。在facebook这种模式被很经典的使用到,facebook以人为本,让新闻源于人,我们自己创建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发送给朋友,朋友们收到后,也会发布他们认为好的信息,这样一种良好的信息交换就形成了。facebook不需要去搜集用户的信息,或者搜集新闻,只需要提供给用户这样一个平台,用户自己就可以作为新闻源发布新闻。书中有一句话说,有时候自家门前有一只濒死的老鼠,比非洲死了一个人更吸引关注。也是因为这样一种观点,才开发出动态新闻模式,让用户成为新闻源。

4. 关于创业公司

  1) 创业者的关系

  埃德华多·萨瓦林与扎克伯格的关系,都是创业者权力纷争或者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关系破裂,最终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所以创业的时候:

  第一要保证自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第二要保证权力与职责的划分,不能收到干预,也不能支配他人的权力。

  第三即便是再要好的朋友,法律条款也不能疏忽,一切源于证据。

  第四就是自己一定要对所有的事情有所了解,公司法、投资相关经济常识。

  2) 创业的产品

  可以看到目前做大的网络公司,都是做一种平台,而不是某种软件或者某项功能。

  google做的是搜索,facebook做的是社交,oracle做的是数据库。

  所以如果有创业的想法,也不能说,我想要做一个网站,有什么什么功能,会帮助用户解决什么什么问题。那么这个问题被解决了或者不再有这个问题了,公司如何生存?如何发展?

  最初的方向决定最后的结果,剩下的就要看怎么样去坚持了。

  3) 关于公司的准则

  一切创业公司都应该以产品为中心,不能牺牲产品的性能或者体验,去满足一些金钱的利益。这样只会最终把这个产品搞死搞坏,但是如何度过经济危机,这个就没办法了....拉投资,前期的资金准备.....每个公司最初的时候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有的熬不过这个阶段,产品就被夭折了。当然,前提是产品的前景足够大。

  4) 关于业务来源

 我觉的最差的创业就是因为抱到了大腿,这种情况下,大腿突然转向,跑别人怀里,自己该怎么办!


About扎克伯格

  1. facebook起初并不是扎克伯格非常重视的产品,他只是把他看成自己的一个项目而已,他当时还在忙于其它项目,比如说wirehog(不多久就死掉了)。实际上,是他的合伙人、同学们大力劝说下,他才退学,专注于facebook的;
  2. 扎克伯格10岁就开始编程,他高中时曾写了一个程序卖给了微软,微软也给他开出了几十万美元的年薪。与此同时他掌握4门语言,擅长数学,物理,天文等学科,因此,编程只是他的一项技能;
  3. 他每年能做12个项目,很多项目只是因为他自己感兴趣而已。比如他刚进哈佛时就做了一个类似于课程表的项目;
  4. 他从来不缺女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而且讲起话来能滔滔不绝;
  5. 有得力的同事,莫斯科维帮助了他开发,而帕克帮助了他融资,谈判。帕克帮助他融到了无数的钱,而且在商业条款中确保小扎的地位,虽然帕克因为吸毒影响公司形象被开除了,但是依然和小扎是好朋友,并且保有facebook的股份;
  6. 优秀的营销策略,从哈佛开始,确保了高质量的人群。其它学校则采取了饥饿营销,非得本学校投票超过多少人了才能开通。

About公司发展

PART1:公司发展进程

>>> 起步阶段:始终围绕社交需求旺盛的大学生群体

  • 2003年09月:“课程搭配”网站,以社交关系驱动选课行为;
  • 2003年10月:“Facemash”网站,在线肖像影集的产品雏形;
  • 2004年02月:“Facebook”网站,基于实名信息的分享工具;

(“Facebook是一个在线目录,它将校内社交圈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 快速扩张:追求用户体验,不急于盈利

1、增长期瓶颈:服务的稳定性

1)稳定性是最大瓶颈,任何影响体验的问题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2)把握节奏,把好关:只对申请达到学生总数20%的学校开发;

3)技术与市场齐头并进:市场发展驱动技术架构改造工作进程;

4)前瞻性的规划系统承载量,选择开源软件支撑早期产品发展;

2、商业化诱惑:体验重于盈利

1)以广告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没有让用户开心来得更重要;

2)拒绝展现形式、用户定位、品牌风格与整体不符的广告大户;

3、产品的演化:抓住核心问题

1)"一旦你开始彻底搞清楚了FB,保持其正常发展就是非常容易的事"

2)留言墙:使用户在服务器内有更多的内容可读,花更多时间在网站上;

3)群组:根据目标和兴趣管社交关系,成为后续社交应用的标配组件;

>>> 巩固成果:建立框架、明确主业、实现收入

MS:2004年11月30日——100万用户

1、合理的架构:保证方向稳定

1)董事会:Thiel、Parker各占一席,Zuckerbuerg占一席、控制一席

2)决定权:创业者和投资人投票决策,创始人及其支持者掌握决定权

2、专注于主业:避免分散精力

1)Wirehog 分散团队精力,最终转化为FB平台上的第一个应用;

2)成为FB未来平台化的第一个尝试,发挥了自身最大化的价值;

3、防范竞争者:占领新市场

1)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稳健发展的MySpace、细分地区的各种山寨FB;

2)包围策略:利用社交网络特性,通过向紧邻学校开放FB迫使用户转移;

4、收入增长点:社会化广告

1)派拉蒙投放的CPC广告,通过影迷群扩散成为社会化广告的最初尝试;

2)苹果按加入群组人数付费,低成本建立忠实用户群和维系品牌影响力;

>>> 模式复制:将成功扩大到更广泛的市场

MS:2005年10月,占全美大学85%市场——500万用户

1、进入高中市场:2005年2月与大学市场合并,2006年4月拥有100万高中生用户

2、进入成人市场:2006年5月开通职场网络,因被视为约会网站而被职场人排斥,引发对估值下降猜测并使部分高管想到要出售公司。

>>> 渐趋成熟:对产品进行不断地升级改造

1、推出图片功能:圈出好友增加互动、降低清晰度改善速度、通过快照将图片变为沟通方式;“把一种普通的在线活动与一批社交关系叠加了起来”

2、推出时间序列:随时了解个人社交网络的动态新闻(2007年夏)

1)上线后因暴露用户隐私遭遇规模持续扩大的抵制;

2)增加隐私设置功能,是用户找回了一部分主控权;

3)实际效果:流量从8月的120亿增至10月的220亿;

4)成功关键:改变信息传递顺序,用最小代价交流;

3、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人开放服务的“开张项目”(2007年夏)

1)通过通讯录导入推动开放注册,每天新增2万人;

4、处理隐私问题:通过实名制建立开发透明的环境;

1)通过使用真实身份建立更安全和可信赖的网络环境;

2)引发由谁来控制电子身份的问题:信息所有权归属;

3)隐私控制范围:每个信息片段都受到约束规则保护;

>>> 重要转变:走向开放平台

1、开放平台原则:

1)不为开发者设置任何障碍,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开发;

2)给外部合作伙伴带来更多便利或带来多大规模用户;

2、里程碑:F8大会

1)启动半年后注册25万名开发者,发布2.5万个应用;

2)游戏类应用的成功:Zynga的开心农场、德州扑克

3、维护生态系统

1)建立应用核准制度、建立用户评分和垃圾举报机制

2)应用程序盈利良好:2009年业务收入达到5亿美元

3)控制用户隐私通过第三方应用的广告业务流入外部

>>> 收支平衡:业务稳定发展

1、确立商业模型-盈利问题

1)通过与微软合作全面开放内网广告,排除谷歌竞争

2)更换具有丰富广告业务运营经验的新CEO桑德伯格

3)推出个性化、精准、互动广告取代传统展示类广告

2、向全世界开放-增长问题

1)扫清全球化语言障碍,但在部分国家发展遇到问题

2)采用与国际合作伙伴资本合作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3)吸纳用户:合作网站支持用FB账号登录和分享信息

PART2:公司发展的关键资源

>>> 早期团队:产品的灵魂人物

1、年轻的领导者

Mark Zuckerbuerg:“思考Facebook变成怎样的面貌以及为此要怎样发展”

2、稳健的支持者

Dustin Moscovitz:“勤劳肯干、脚踏实地、多才多艺又注重实效”

3、老练的运营者

Sean Parker:“创建公司的经验丰富,熟悉运作的方法手段,善于建立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在硅谷人面很广,了解怎样得到硅谷的信息。”。建立公司结构,为外部融资做准备:明确定义经营方式、建立内部管理架构和规范(2005年出局,但其精心设计的机制保障了扎卡伯格在董事会控制多数席位)

Van Nata:推动了FB的第二轮、第三轮融资

Sheryl Sandberg:推动FB找到持续稳定盈利的广告模式

>>> 资金投入&融资进程:

1、早期投资者:2004年6月

估值:500万美元、用户数:20万人

投资方:Peter Thiel(50万美元/10%)、霍夫曼&平卡斯(约10万美元+社交网络核心专利

2、战略投资方:2005年1月

估值4000万-6000万美元、年收益:<100万美元、用户数:200万活跃

收入预测:“本地广告”净销售额365万美元/年;“广告种子”实验期收入4万美元/月;

竞争者:华盛顿邮报(6000万)、阿克塞尔合伙公司(1亿)、12家风投、4家大型IT企业

投资方:阿克塞尔合伙公司(董事会占1席)

3、第二轮融资:2006年4月

估值:注资前5亿美元,实际到账2750万美元

投资方:Greylock Partners、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Peter Thiel、阿克塞尔

4、第三轮融资:2007年7月

估值:150亿美元,实际到账3.75亿美元

投资方:微软(2.4亿)、李嘉诚(6000万)、扎姆维尔兄弟(7500万)

排他性:不能接受任何来自Google的投资

5、后续融资:

1)2007年底:微软和李嘉诚1.2亿美元

2)2009年9月:数字天空公司2亿美元


总结

扎克伯格上大学时会一直接触到理论,而后他会用抽象的方法来思考问题(理想化的思考方式),他和室友聊天时会经常讨论世界透明化的趋势等等,facebook的出发理论还来自于六度社交理论和人物画像理论,这都是扎克伯格参加活动,讨论的心得。个人觉得facebook代表了一种入口,与国内的IP类似,当人们的关注力碎成一地了之后,facebook上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价值观,是人们关注力的入口。

人人网为什么不行,因为没有优质内容,而且国内人普遍比较保守,对人的信任度没有那么高。而qq空间娱乐意味比较高,所以能够火。微信的火爆满足很大程度上在于朋友圈,而朋友圈满足了人们炫,或是对内容的需求,内容由公众号产生,而公众号由由于营销的需要做的非常出色。

  1. facebook满足了人们炫自己的需求,而且个人用户本身就能够产生较好的内容;
  2. 国外用户比较开放,对人的信任度较高。同时,facebook的个人验证极其严格,需要实名认证;
  3. 一些小功能加速了传播,而在国内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捅一下”,有些色情的意味在里面。

产品读书《Facebook效应:看Facebook如何打造无与伦比的社交帝国》相关推荐

  1. 产品读书《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

    目录 前言 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流程: "解决问题"的习惯 "精英部下"的习惯 "善于安排工作过程"的习惯 "抓住顾客心理" ...

  2. 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

    公众号回复:干货,领取价值58元/套IT管理体系文档 公众号回复:ITIL教材,领取最新ITIL4中文教材 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 ...

  3. 《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职场工作守则

    文章目录 保持"从零开始" 解决问题流程 分析和解决问题 主动总没错,重视沟通 重视效率 紧急-重要模型 做人 30秒快速汇报 寻找良师 这里只谈我印象深一点的习惯和自己的理解. ...

  4.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书摘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书摘 序言1 世界上的杰出人物为什么会重视这些成功经验? 本书工作经验分享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 二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继 ...

  5.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书评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的作者是在高盛和麦肯锡都工作过的一位日本人,总结商业精英的一些工作习惯.书中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操作性高,非常高,如果辅以反思,必将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提高. ...

  6. 《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习惯

    关于作者: 大岛祥誉,Senju Human Design Works董事长.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位.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开拓战 ...

  7. 产品读书《麦肯锡工作法:个人竞争力提升50%的7堂课》

    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肯锡(James O'McKinsey)于1926年在美国创建,现在麦肯锡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 ...

  8. 麦肯锡三部曲_《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194,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 ...

  9. 读《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意识到,学会提问的重要性.高质量的提问,甚至决定高质量的人生.书很薄.每章用浅显的语言快速阐述要点,其实对于介绍软技能的书籍,短篇幅足矣.关键是给读者植入一个idea,意识到无论是 ...

  10. pdf 卖肯锡_麦肯锡工作法

    很不错的工作习惯分享,慢慢养起来.很薄一本小书,希望对工作的调整有帮助,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受益匪浅.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全面提升个人能力,适合专业人士,都没有来得及看,深入的评论谈不上,只能评价 ...

最新文章

  1. 描述文件_【iOS】描述文件删除不了?教你一键移除所有恶意描述文件
  2. 与工作流关联的服务器发生意外错误
  3. leetcode342合理运用位操作判断4的幂
  4. Google 的 Java 编码规范,参考学习!
  5. 怎么改字段名称_精装房这么改!换门框,封阳台,效果出来比毛坯房还好
  6. python菜鸟100例精选
  7. TV3是马来西亚第一家商营电视台
  8. Ubuntu16.04下安装Sublime Sublime Text3
  9. python 用 __all__ 暴露接口
  10. Android Graphviz 安装
  11. 【iOS】NSNotification 常用方法
  12. python mooc-课程资源 | Python语言系列专题MOOC
  13. ctc系统通信前置服务器,CTC系统包括哪些接口服务器?
  14. 经典蓝牙inquiry与inquiry scan
  15. 智能语音对话处理过程
  16. 无线模块数据加密,反码校验,发送字符串ABCDEFGHIJKLMNOP LED频闪
  17. 360又抢了12306的风头:它为什么能提前49天订票?
  18. c语言开发简单小游戏扫雷,利用C语言开发一个扫雷小游戏
  19. 百度测试开发岗面试题(2019秋招)
  20. 今天,发鸡腿了!!!

热门文章

  1. [4G5G专题-23]:架构-5G无线接入内部网元架构与空口协议功能切分
  2. Java 拆分Word文档
  3. Base64自定义编码表及破解
  4. 华雨欢:5月硬分叉的BCH未来可期
  5. 【quick-cocos2d-lua】 疯狂牛牛
  6. 将一个文件伪装在另一个文件下
  7. mkv转换mp4格式,mkv格式转mp4
  8. 这两位学习软件测试的小伙伴,简直太给力了
  9. 网站被黑客攻击怎么办?
  10. python——设计一个简单的购房商贷月供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