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2.0通用测评要求

文章目录

  • 等保2.0通用测评要求
  • 一、安全物理环境
    • 1.1 物理位置选择
    • 1.2物理访问控制
    • 1.3防盗窃和防破坏
    • 1.4防雷击
    • 1.5防火
    • 1.6防水和防潮
    • 1.7防静电
    • 1.8 温湿度控制
    • 1.9电力供应
    • 1.10电磁防护
  • 二、安全通信网络
    • 2.1 网络架构
    • 2.2 通信传输
    • 2.3 可信验证
  • 三、安全区域边界
    • 3.1边界防护
    • 3.2 访问控制
    • 3.3 入侵防范
    • 3.4 恶意代码防范。
    • 3.5 安全审计
    • 3.6 可信验证
  • 四、 安全计算环境
    • 4.1 身份鉴别
    • 4.2 访问控制
    • 4.3 安全审计
    • 4.4 入侵防范。
    • 4.5 恶意代码防范
    • 4.6 可信验证
    • 4.7 数据完整性
    • 4.8 数据备份恢复
    • 4.9 剩余信息保护
    • 4.10个人信息保护
  • 五、安全管理中心
    • 5.1 系统管理
    • 5.2 审计管理
  • 六、安全管理制度
    • 6.1 安全策略
    • 6.2 管理制度
    • 6.3 制定和发布
    • 6.4 评审和修订
  • 七、安全管理机构
    • 7.1 岗位设置
    • 7.2 人员配备
    • 7.3 授权和审批
    • 7.4 沟通和合作
    • 7.5 审核和检查
  • 八、 安全管理人员
    • 8.1 人员录用
    • 8.2 人员离岗
    • 8.3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 8.4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 九、 安全建设管理
    • 9.1 定级和备案
    • 9.2 安全方案设计
    • 9.3 产品采购和使用
    • 9.4 自行软件开发
    • 9.5 外包软件开发
    • 9.6 工程实施
    • 9.7 测试验收
    • 9.8 系统交付
    • 9.9 等级测评
    • 9.10服务供应商选择
  • 十、 安全运维管理
    • 10.1环境管理
    • 10.2资产管理
    • 10.3介质管理
    • 10.4设备维护管理
    • 10.5漏洞和风险管理
    • 10.6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
    • 10.7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 10.8配置管理
    • 10.9密码管理
    • 10.10 变更管理
    • 10.11 备份与恢复管理
    • 10.12 安全事件处置
    • 10.13 应急预案管理
    • 10.14 外包运维管理

一、安全物理环境

1.1 物理位置选择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

1.2物理访问控制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1.3防盗窃和防破坏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
b)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

1.4防雷击

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

1.5防火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1.6防水和防潮

本项要求包括:
a)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b)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1.7防静电

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1.8 温湿度控制

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園之内。

1.9电力供应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1.10电磁防护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二、安全通信网络

2.1 网络架构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
b) 应避免将重要 络区域部署在边界处, 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
术隔离手段。

2.2 通信传输

应采用校验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2.3 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通信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 系统程序、 重要配置参数和通信应用程序等进行
可信验证, 并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 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
管理中心。

三、安全区域边界

3.1边界防护

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

3.2 访问控制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
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
b)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
化;
c) 应对源地址、 目的地址、 源端口、 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 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
d)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进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3.3 入侵防范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监视网络攻击行为。

3.4 恶意代码防范。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恶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

3.5 安全审计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
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
的信息;
c)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3.6 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边界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 系统程序、 重要配置参数和边界防护应用程序等
进行可信验证, 并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 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
安全管理中心。

四、 安全计算环境

4.1 身份鉴别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
要求并定期更换;
b)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
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
c)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4.2 访问控制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
b)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 。
c)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d)应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

4.3 安全审计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
计;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
的信息;
c)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4.4 入侵防范。

本项要求包括:
a)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
b)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
c)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
d)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系
统设定要求;
e)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

4.5 恶意代码防范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配置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并定期进行升级和更新防恶意代码库。

4.6 可信验证

可基于可信根对计算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 系统程序、 重要配置参数和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
验证, 并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 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
中心。

4.7 数据完整性

应采用校验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4.8 数据备份恢复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
b)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重要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4.9 剩余信息保护

应保证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

4.10个人信息保护

本项要求包括:
a)应仅采集和保存业务必需的用户个人信息;
b)应禁止未授权访问和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五、安全管理中心

5.1 系统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系统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 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系统管理操作,
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资源和运行进行配置、控制和管理,包括用户身份、系统资
源配置、系统加载和启动、系统运行的异常处理、数据和设备的备份与恢复等。

5.2 审计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审计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 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审计操作,
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
b)应通过审计管理员对审计记录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包括根据安全审计
策略对审计记录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等。

六、安全管理制度

6.1 安全策略

应制定网络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 阐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 范围、 原则和
安全框架等。

6.2 管理制度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主要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b)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6.3 制定和发布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并进行版本控制。

6.4 评审和修订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七、安全管理机构

7.1 岗位设置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设立安全主管、 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
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b)应设立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部门及各个工作岗位的职
责。

7.2 人员配备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等。

7.3 授权和审批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b)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执行审批过程。

7.4 沟通和合作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组织内部机构和网络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定期召开
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b)应加强与网络安全职能部门、各类供应商、业界专家及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
c)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7.5 审核和检查

应定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

八、 安全管理人员

8.1 人员录用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b)应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安全背景、专业资格或资质等进行审查。

8.2 人员离岗

应及时终止离岗人员的所有访问权限, 取回各种身份证件、 钥匙、 微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
硬件设备。

8.3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并告知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

8.4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外部人员物理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并登记备
案;
b)应在外部人员接入受控网络访问系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开设账户、分配
权限,并登记备案;
c)外部人员离场后应及时清除其所有的访问权限。

九、 安全建设管理

9.1 定级和备案

本项要求包括:
a)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及确定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b)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c)应保证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d)应将备案材料报主管部门和相应公安机关备案。

9.2 安全方案设计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根据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b)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安全方案设计;
c)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专家对安全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经过批
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9.3 产品采购和使用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保网络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应确保密码产品与服务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的要求。

9.4 自行软件开发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将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
b) 应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测试, 在软件安装前对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进行检测。

9.5 外包软件开发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软件交付前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b)应保证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文档和使用指南。

9.6 工程实施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b)应制定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

9.7 测试验收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并依据测试验收方案实施测试验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b)应进行上线前的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测试报告。

9.8 系统交付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制定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b)应对负责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c)应提供建设过程文档和运行维护文档。

9.9 等级测评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定期进行等级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
b)应在发生重大变更或级别发生变化时进行等级测评;
c)应确保测评机构的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9.10服务供应商选择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保服务供应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应与选定的服务供应商签订相关协议,明确整个服务供应链各方需履行的网络安全相关
义务。

十、 安全运维管理

10.1环境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机房安全,对机房出人进行管理,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
调、温湿度控制、消防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b)应对机房的安全管理做出规定,包括物理访问、物品进出和环境安全等:
c 应不在重要区域接待来访人员,不随意放置含有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和移动介质等。

10.2资产管理

应编制并保存与保护对象相关的资产清单, 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10.3介质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将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
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b)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并对介质的归档
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

10.4设备维护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b) 应对配套设施、 软硬件维护管理做出规定, 包括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 维修和服务的审
批。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

10.5漏洞和风险管理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安全漏洞和隐患, 对发现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及时进行修补或评估可能
的影响后进行修补。

10.6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划分不同的管理员角色进行网络和系统的运维管理,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权限;
b)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账户管理, 对申请账户、 建立账户、 删除账户等进行控制;
c)应建立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策略、账户管理、配置管理、日志管理、日常
操作、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d)应制定重要设备的配置和操作手册,依据手册对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和优化配置等;
e)应详细记录运维操作日志,包括日常巡检工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
容。

10.7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恶意代码意识,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人系统前进行恶意代码
检查等;
b)应对恶意代码防范要求做出规定,包括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
恶意代码的定期查杀等;
c)应定期检查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对截获的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

10.8配置管理

应记录和保存基本配置信息, 包括网络拓扑结构、 各个设备安装的软件组件、 软件组件的版
本和补丁信息、各个设备或软件组件的配置参数等。

10.9密码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遵循密码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b)应使用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认证核准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10.10 变更管理

应明确变更需求, 变更前根据变更需求制定变更方案, 变更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

10.11 备份与恢复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b)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c)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
程序和恢复程序等。

10.12 安全事件处置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
b)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响应流程,规
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等;
c)应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
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10.13 应急预案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制定重要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等内容;
b)应定期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并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10.14 外包运维管理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保外包运维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应与选定的外包运维服务商签订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外包运维的范围、工作内容。

等保2.0通用测评要求相关推荐

  1. 等保2.0.整体测评结果分析

    文章目录 概述 GB/T 28448-2019测评要求内容摘录 11.1概述 11.2安全控制点测评 11.3安全控制点间测评 11.4区域间测评 测评要求内容解读 安全控制点间安全测评 区域间/层面 ...

  2. 【安全服务】windows/Linux安全基线检查|等保3.0安全技术测评指导

    目录 Windows 一 身份鉴别 二 访问控制 三 安全审查 四 入侵防范 五.恶意代码防范 六.其他 Linux 一.身份鉴别 二.访问控制 三.安全审计 四.入侵防范 Windows 一 身份鉴 ...

  3.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强硬发声,落实等保2.0制度

    不久前,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已经强硬发声,为落实等保2.0管理制度要求,更好的实行等保2.0工作.由部十一国庆局具体指导.专业测评同盟机构在我国人民公安大学高级警察学习培训楼举办"全国等级保 ...

  4. 坚守安全第一准则!阿里云接连通过等保2.0测评、ISO国际认证

    斩获新资质 数字时代,数据的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阿里云更是一直坚持"安全第一准则",致力于为客户的数据安全搭建更健全机制. 2019年5月,阿里云"电子政 ...

  5. 等保2.0.第九章.等保2.0基础知识

    文章目录 等保2.0基本概况 基本概念回顾 等保对象演变 等保标准变化 等保2.0通用要求解读 等级保护1.0和2.0对比 控制点对比 要求项对比 总结对比 详细控制点对比 物理安全/物理和环境安全 ...

  6. 防治交换机窃听技术_等保2.0建设基本要求(技术部分)解读(下)

    网御星云对等保2.0基本要求技术部分,以四级为例,对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的控制点逐项解读内容如下: 01 安全计算环境 1.1 身份鉴别 a)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 ...

  7. 阿里云积极落实等级保护制度,政务云全国首个通过等保2.0合规评测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5月16日,阿里云"电子政务云平台系统"正式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这是等保2.0正式国家标准GB/ ...

  8. 等保2.0标准下,测评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等保2.0标准下,测评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2019-09-03 10:06:38 万方科技  519 在等保2.0中,无论测评对象是什么,一定要符合安全测评通用要求,我们就针对这一部分,看看测评过程中, ...

  9. 等保2.0:这些等保测评要求,你都知道吗?

    等保2.0:这些等保测评要求,你都知道吗? 等级保护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等级保护测评有哪些技术类型?具体指标如何? 等保基本要求的三种技术类型(S/A/G) 贯彻落实等级保护2.0是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单 ...

最新文章

  1. TypeScript 1
  2. 《Elasticsearch 权威指南》阅读笔记
  3. 数据加载很慢_Vaex真香!几秒钟就能处理数十亿行数据,比Pandas、Dask更好用
  4. GDCM:gdcm::SOPClassUIDToIOD的测试程序
  5. Mysqlbackup备份还原初识
  6. java methodtype_java基于MethodHandle调用方法
  7. python 循环内部添加多个条件判断会出现越界
  8. SRM 627 D1L2GraphInversionsDFS查找指定长度的所有路径 Binary indexed tree (BIT)
  9. 微波网络插入反射系数与输入反射系数
  10. 软件2班36人[扑林作]
  11. 基于C# 的 WinForm 开发 (一、C# 快速入门)
  12. native2ascii
  13. 学习残差神经网络(ResNet)
  14. 感冒喝咖啡_早上喝咖啡时学习EmotionJS-就是这么简单。
  15. 用类描述计算机CPU的速度和硬件的容量
  16. pe怎么看计算机mac地址,Win10查看本机mac地址方法|电脑mac地址怎么查
  17. NFC:跟现金和信用卡说不
  18. 读书笔记--项亮《推荐系统实践》第七章
  19. 对文本文件的加密解密
  20. 【电源专题】什么是开关稳压器

热门文章

  1. MinGw 和 cygwin 的区别和联系
  2. 用友优普超客营销助亚细亚智业提升销售管理
  3. linux系统USB端口序号绑定,相同或不同设备厂家都可
  4. vue 获取上传视频的第一帧做为视频封面
  5. 晋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标准,2018山西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6. 【微信小程序控制硬件⑦ 进阶篇】巧借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免费连接,从微信小程序颜色采集控制 esp8266 输出七彩灯效果,中秋节来个直播如何?!
  7. 计算机图形专业世界排名,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世界排名
  8. idea项目使用tomcat运行乱码问题(全部解决,亲测有效)
  9. 华为OD机试 - 密室逃生游戏(Python)
  10. ​​巨头抱团、新锐崛起,短视频时代「本地生活服务」起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