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

  • 1 IMRD 结构难易程度解析
    • 1.1 I--前言(Introduction)
    • 1.2 M--研究方法(Methods,描述你做过的工作)
    • 1.3 R--研究结果(Results)
    • 1.4 D--讨论(Discussion,按层次深入讨论分析某个问题)
    • 1.5 小结
  • 2 如何写Methods部分
    • 2.1 阅读和分析写作
    • 2.2 分析读者及其目的
    • 2.3 结构的分析
    • 2.4 材料的描述
    • 2.5 实验方法的描述
      • 2.5.1 实验步骤的描述
      • 2.5.2 测试中所使用设备的相关信息描述
    • 2.6 小结
    • 2.7 补充:完善Methods部分的时态和语态
  • 3 如何写Results & Discussion部分
    • 3.1 写作要点
    • 3.2 搭配组合
    • 3.3 写作Results部分
      • 3.3.1 阅读文献和分析写作
      • 3.3.2 分析观众和目的
      • 3.3.3 分析结构
        • 3.3.3.1 准备阶段
        • 3.3.3.2 讲述科学故事
        • 3.3.3.3 例子
    • 3.4 检查Results部分
      • 3.4.1 检查内容
      • 3.4.2 相关的书写约定(动词时态、语态和单词的选择)
        • 3.4.2.1 过去和现在时态
        • 3.4.2.2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 3.4.2.4 使用量化的语言
      • 3.4.3 注意事项
    • 3.5 Discussion部分要点
      • 3.5.1 Discussion部分的三个步骤
      • 3.5.2 选择你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 3.5.3 对问题按层次多角度讨论
      • 3.5.4 保持和结果的一致性
      • 3.5.5 Discussion写作特定的结构
      • 3.5.6 小结
    • 3.6 写作Discussion部分
      • 3.6.1 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
      • 3.6.2 连接词与逻辑
        • 3.6.2.1 注意句子上下连贯,不能让句子独立
        • 3.6.2.2 段落布局的整体逻辑
        • 3.6.2.3 讨论部分的整体结构
      • 3.6.3 讨论部分的内容
        • 3.6.3.1 主要数据及其特征的总结
        • 3.6.3.2 主要结论及与前人观点的对比
        • 3.6.3.3 本文的不足
      • 3.6.4 举例
  • 4 如何写Introduction部分
    • 4.1 引言的目的
    • 4.2 引言的内容
    • 4.3 写作步骤
    • 4.4 文献引用指导原则
    • 4.5 Introduction的move structure结构
    • 4.6 Gap语句
      • 4.6.1 Introduction的填“Gap” 的常用短语
      • 4.6.2 Introduction的填“Gap” 的常用动词
      • 4.6.3 引言部分中不同动词语态组合的常用功能
    • 4.7 Introduction部分写作特点
      • 4.7.1 简洁性
      • 4.7.2 流畅性-使用具有连接功能的词或者短语
    • 4.8 练习同行评议
    • 4.9 调整优化引言
    • 4.10 例子
  • 5 如何写Abstract部分
    • 5.1 摘要内容和目的
    • 5.2 摘要的分类
    • 5.3 摘要(Abstract)部分层级结构示意图
  • 6 如何写Title
    • 6.1 标题的重要性
    • 6.2 标题六要素
    • 6.3 撰写标题的注意事项
    • 6.4 标题写作方法
    • 6.5 示例
  • 7 标点符号
    • 7.1 中英文符号区别
      • 7.1.1 逗号和句号
      • 7.1.2 顿号
      • 7.1.3 书名号
      • 7.1.4 省略号
      • 7.1.5 破折号
      • 7.1.6 字体
      • 7.1.7 空格
    • 7.2 单位及常用表达
      • 7.2.1 单位
      • 7.2.2 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注意平时积累)
  • 8 如何有效插入参考文献
    • 8.1 参考文献的定义和作用
    • 8.2 五种文献导入Endnote方法
      • 8.2.1 手工输入
      • 8.2.2 Endnote登录网上数据库直接下载;
      • 8.2.3 从网上数据库导入;
      • 8.2.4 PDF导入;
      • 8.2.5 格式转换导入(CNKI)
    • 8.3 如何插入参考文献
    • 8.4 通过 Endnote自带的参考文献格式调整
  • 9 总结

1 IMRD 结构难易程度解析

1.1 I–前言(Introduction)

前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背景进行系统的阐述,并体现出这项研究的主要意义。作者应该注意使用通俗却条理清晰的语言对读者进行引导。在写作中这部分最难写,写作难度★★★★。

前言写作的要点、难点如下表所示。

1.2 M–研究方法(Methods,描述你做过的工作)

研究方法是研究工作的主干部分,好的Methods 部分主要是用简练精辟的语言清楚地对实验进行描述,使得本项实验的重复性强,从而让读者可以通过实践后获得相同甚至更好的实验结果。这是叙述自己所做的工作,此部分最容易写,写作难度★。

研究方法写作的要点、难点如下表所示。

1.3 R–研究结果(Results)

Results部分主要是给读者提供本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再过渡到次要成果,读者可根据结果对实验的重复与否得到大致的判断,并且学习其中的分析精髓。此部分难度适中,仅难于方法部分,写作难度★★。

研究结果写作的要点、难点如下表所示。

1.4 D–讨论(Discussion,按层次深入讨论分析某个问题)

Discussion部分主要是与前言部分相结合从而对研究结果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论文的影响力。此部分的写作难度★★★。

讨论写作的要点、难点如下表所示。

1.5 小结

总体来说,在IMRD结构中:

Methods 部分主要描述实验药品、仪器、样品制备及表征方法等,是对初期实验内容的具体陈述,此部分基本不需要引用相关文献,在写作中最容易;

Results 部分主要描述实验结果,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陈述客观内容,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基本不需要引用相关文献,写作稍难于Methods 部分;

Discussion 部分是在Results 部分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以及所暗含的信息,同时要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其意义等,写作中有一定的难度;

Introduction 部分介绍此次研究的背景,如该研究领域的现状、优缺点以及重要意义等,此部分需要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但不是所有的,并表明自己的研究工作对比前人的创新点等,此部分在写作中往往是最难的。

2 如何写Methods部分

2.1 阅读和分析写作

阅读完一篇文献的方法部分后,我们应该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 作者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原料、仪器、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是如何进行省略从而使得语言简明扼要?
  • 作者是如何组织他们的信息的,顺序是怎样的?
  • 作者所使用的惯性用法(如格式、缩写、动词以及时态语态等)。
  • 作者是如何介绍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

2.2 分析读者及其目的

SCI论文的Methods部分是为科研人员所写,与实验报告不同:

实验报告倾向于描述细节(如设备的清单、安全的预防措施、方法步骤等),所面对的群体一般是初学者。

而科技论文的读者专业知识十分扎实,他们需要一篇简洁、快速、明了的文章。科技论文的表述应体现作者自身的专业性,使用专业术语,而不是日常的“口头语”。

2.3 结构的分析

Methods部分拥有独特的结构模式,该模式通常包含两个或三个单独的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策略,如下图所示。

由于此部分描述的是具体的信息,写作简单,所以Methods部分在IMRD沙漏结构中是最窄的。

2.4 材料的描述

方法部分的第一步是对化学药品、材料或样品进行描述。我们以一篇已经发表的科技论文为例,如下例所示,这篇文献中,材料描述部分就分别描述了所使用的原材料种类、来源和特有的编号。

下面给出一个示例:
Copper nitrate hydrate [Cu(NO3)2·5H2O], sodium hydroxide(NaOH), glucose, ethanol, acetone, acetaminophen (AP), ascorbic acid (AA), and uric acid (UA) were purchased from Alfa Aesar.Tween 80 was purchased from Kelong Chemical Reagent Limited Company (Chengdu, China), which was used as purchased without further purification.Deionized (DI) water was used throughout. Human serum sample (Lot.No.20170302, Cat.No.SL010, from Solarbio) was used in our work.

对示例的分析:
对所使用的商品进行描述时,有必要提及其供应商。主要目的是方便读者购买。更重要的是,不同供应商所产药品的质量与使用效果可能有所不同,提供相关信息以便读者重复实验时得到类似的使用效果。
描述材料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如果化学物质都是相同级别的,且来自同一家公司,只需说明等级和公司 ;二是,那些被用作标准的化学药品,或是根据文献方法制备的,可以不做过多介绍。

在描述化合物和材料的时候,关于书写格式有一些俗成的约定,切忌大小写字母混用,如化合物、溶剂的名称应用小写字母。化合物的名称只在句首时大写。用于数字后的单位,也应该格外注意其大小写。例如 :mmol/L(毫摩尔/升),mm(毫米)。摄氏度和华氏温度都是大写的,因为它们指的是温度(而不是实际的单位)。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正确和错误的大小写示例。

Methods部分是在写作中使用缩写和缩写词的绝佳地点。缩写是缩略形式的单词或短语,通常每个字母都发音(如CCR);缩写词是构成发音词的短词或短语(如NASA)。这两种情况在写作中都很常见,部分原因是它们使写作更加简练。一些缩写很常见,所以可以在不引入完整术语的情况下使用(如 FTIR、XRD、UV、RNA)。然而,大多数缩写在使用之前都需要被定义。在这种情况下,缩写被放在完整术语之后的括号内,例如 cyclic voltammetry(CV)、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CHI 660E)、X-ray diffraction(XRD)。

在定义了缩写或缩写词后,缩写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不再需要加括号。注意,大多数缩写和缩写词后面是没有点号的(如NMR,而不是N.M.R.)。ACS格式指南包含许多公认的缩写,以避免作者擅自创造通用缩写。此外,在正式写作中作者不应使用来自实验室的不规范缩写词,例如DI(去离子水)、DD(双蒸馏水)、RT(室温)和LN2(液态氮)。

下表给出了一些正确和不正确的缩写用法示例。


另一种缩写形式—粗体字,有时后面跟着一个字母,用来标记在文本中不止一次提到的试剂、产品或其他化合物。加粗的数字也被用在反应和计划中标记物质,以便以后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物质。在下表中给出了一些被批准的化学缩写和缩写词。如果需要判断一个缩写形式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是查阅ACS格式指南或搜索相关文献。



2.5 实验方法的描述

实验方法由两部分构成:实验步骤的描述和测试中所使用设备的相关信息描述。

2.5.1 实验步骤的描述

就是清楚描述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一般要附以实验流程图进行说明。流程图的画法很多,有文字式的,有文字和示意图结合的,不同实验有不同做法。

应注意文献中的几方面内容 :

  • 用来描述反应物、溶剂和产物数量的单位是什么?包括正确的标点和大小写。
  • 时间和温度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 固体反应物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反应时间和温度,产品的描述,以及产品的产量如何描述?

备注:
在描述实验方法时,应该避免使用命令语言;而且,实验过程的描述不应该像列清单一样去做。三种常用的描述合成方法的“公式”:

  • 公式1:A mixture of X,Y and Z in A was transferred to a Teflon-lined stainless steel autoclave,and put in an electric oven at 160℃ for 24h.
  • 公式2:After x min,a solution of X and Y in A was added to the mixture.The mixture was stirred at 10 ℃ for 1 h,warmed to room temperature,and quenched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
  • 公式3:The acid-treated diatomite was separated by filtration and washed with deionized water to a pH value of about 7.

2.5.2 测试中所使用设备的相关信息描述

在说明了所使用的测试手段之后,就需要对实验设备和测试设备进行描述。对仪器设备的描述主要是要对仪器型号、生产厂家以及实验过程中的用途等进行详细说明。

仪器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定制的或商业的。

定制的仪器包括新的或手工建造的设备或仪器。第一次发表时需要向出版商提供最详细的定制仪器的信息,通常还包括一个示意图。随后的出版物简要地强调该设备的基本特性,并给出厂家介绍以获得更多信息。

下表中就列出了几种常用的名称以及它的缩写,比如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的缩写是AA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的缩写是AFM, electron-capture detector的缩写是ECD。
这些仪器是普遍化和标准化的,所以不必用文字说明或者图表来解释说明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必要写出仪器相对应的操作参数。明确每个特定的应用程序参数是必要的,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工具,用户在使用效果上也可能有所差别。

2.6 小结

总之,Methods部分一般可以按照实验对象、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实验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组织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材料、设备条件、过程的描述中,要对材料、仪器的型号、生产厂家、实验过程中的选择、特别用途(目的,即论文中文献的as,for,to)等做准确的说明。如果这一点上描述不清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过程是不成立的。描述的时候,要有鲜明的层次感,对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关联要描述清楚,不要造成实验过程混乱不堪的印象。

设备使用必要的步骤不可少缺,尤其是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特定影响的操作更是要详细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在 Discussion中能够进行对应的分析。最后,要明确描述实验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详细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并且最好能够列举出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并做简要描述。
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与方法,切记不可遗漏动作的执行者。对方法的描述要做到能清楚地说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步骤,以便他人重复实验结果,同时也证实论文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2.7 补充:完善Methods部分的时态和语态

Methods部分的时态和语态有两种固定的书写惯例:过去时态和被动语态。

焦点在于描述实验中所进行的每个步骤以及所采用的材料,习惯采用被动语态来进行描述。比如,
用被动语态来描述: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oil bath for 10 h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用主动语态来描述: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oil bath for 10h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存在特殊情况,几种常见的例外情况:

  • 若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此时论文中应使用一般现在时;
  • 若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此时论文中应使用采用过去时;
  • 如果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此时论文中应使用主动语态。(例子:
    第一个句子使用被动语态:For the second trial,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
    第二个句子使用主动动语态:For the second trial,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Methods部分绝大部分是用过去时态写的,使用现在时态的实例很少。时态使用的一般经验法则:即工作是在过去完成的,而知识存在于当下。过去的工作是用过去时态动词来描述的(论文中常见的此类动词有:stirred、heated、cooled、analysed、sintered);现有的知识(也可能是未来的)是用现在时态动词来描述的(论文中常见的此类动词有:include、explain、suggest、expect、contain)。

此外,现在时态也用来描述定制仪器的非功能特性(如长度和宽度)。

例子:
第一个句子用的是过去时:The solution was rapidly cooled.
第二个句子用的是现在时:Rapidly cooled solution contains less than 1 ppb of the impurity.

Methods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用被动语态,并且被动语态通常与过去时态相结合,而句子的焦点是被作用的对象。比如在主语模糊时,到底是谁完成的这个动作,此时通过被动语态表达,可以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在下表中列出了一些在方法部分中较为常用的被动语态的组合。

Methods部分描述论文实验过程,这一过程的写作相对较为简单,但是需注意的问题不少,重要的在于完整和科学。Methods部分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供其他研究者准确重复你描述的试验,“方法”部分要力求全面。

在重新阅读修改自己的论文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各个方面:

  • 阅读的对象和内容的精简:我们是在是在为专家读者写作,所以可以省去不必要的细节,试着写三句话清楚简洁地表达你的意思。同时检查应该放在括号内的信息。
  • 组织文本 :检查论文的整体组织结构。是否遵循了之前1.2节中提到的的结构,是否包含适当的子标题,实验过程是否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达了工作。
  • 书写习惯 :确认论文已经使用了被动语态和过去时。检查你的单位和数字的格式,是否使用了缩写,检查化合物和供应商的大小写是否正确。
  • 语法和拼写 :检查拼写错误、主谓一致、标点符号和单词用法。
  • 科学内容 :检查表达的科学内容是否简明扼要。

3 如何写Results & Discussion部分

3.1 写作要点

  • 区分数据的描述和解释
  • 以一种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方式组织并呈现你的结果
  • 在文本中适当地引用图片或表格
  • 使用适当的时态、语态和单词
  • 准备一个适当的图片和表格格式

3.2 搭配组合

3.3 写作Results部分

3.3.1 阅读文献和分析写作

  • 组织特性和书写约定(如缩写和子标题、数字格式和括号的使用)与方法部分中使用的方法相似吗?
  • 在图片和表格中,你注意到什么格式约定?
  • 哪些句子或段落属于结果部分?哪些属于讨论部分?你是如何区分这两者的?
  • 哪些句子或段落属于结果部分?哪些属于讨论部分?你是如何区分这两者的?

3.3.2 分析观众和目的

中心目的:用一种清晰简明的方式将你的研究成果描述给其他科学家或专家读者。

描述 After the growth of CNTs, the surface of the Ni foam is totally coveredby randomly orient,entangled CNT forest.

解释 The enhanced perform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 specificarea and porous structure which can enhance the high utilization of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3.3.3 分析结构

3.3.3.1 准备阶段

  • 这个步骤的开头是一个简短的提示,通常是说明采用何种手段获得一组结果;
  • 引入图形要在引导读者阅读图形之前。这样读者能够在阅读相关的文本之前查看数据;

备注:

  • 图形在圆括号中引入;
  • 段落中使用子标题;
  • 使用这类短语: as shown in Figure…或者是 are shown in Figure…;

3.3.3.2 讲述科学故事

  • 文字和图形,但通常是表格和数字来讲述;
  • 确定图表顺序,例如表1、表2、图1、图2 等,以及每个图形中的数据顺序,a、b、c等;
  • 图形和文本一起描述结果,相辅相成,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陈述说明;
  • 足够数据+图形有益于理解时,图形才应该被包含进来。多余的图形会降低结果部分的阅读效果;
  • 强调重要的发现,突出趋势,并强调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 学习编写结果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和分析别人文献的结果部分;
  • 很少以时间顺序讲述,相反,它是从逻辑上引导读者得出论文的结论;

3.3.3.3 例子

3.4 检查Results部分

3.4.1 检查内容

如何引用数据和图表的,如何使用复合标记,以及如何突出数据中的趋势。研究了如何陈述数值,以及如何利用R来整合相关数据;

3.4.2 相关的书写约定(动词时态、语态和单词的选择)

3.4.2.1 过去和现在时态

3.4.2.2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3.4.2.3 单词的选择

  • “We”的使用
  • “very”的使用
  • “respectively”的使用

3.4.2.4 使用量化的语言

3.4.3 注意事项

3.5 Discussion部分要点

3.5.1 Discussion部分的三个步骤

3.5.2 选择你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 选择重要的结果;
  • 判断原则:其他研究中没有的,结果体现了你实验的独特性。有些结果和前人研究没有显著差别;
  • 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并体现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区别体现的就是你研究工作的创新;

3.5.3 对问题按层次多角度讨论

  • 在选择多个问题时,说理要有根据,问题要讲清楚、讲透彻;
  • 最重要的问题放在中间,其他按照逻辑关系将他们放在开头和末尾;
  • 多角度讨论问题:对比类似结果,说明结论的独特性,系统阐述原因;
  • 讨论方法:实验设计,理论原理,分析方法,参考论文;

3.5.4 保持和结果的一致性

  • 不要出现讨论的内容可以推出与实验相反的结论;
  • 注意文字描述和语言表达的精确性;
  • 注意英文表达习惯

3.5.5 Discussion写作特定的结构



3.5.6 小结

3.6 写作Discussion部分

3.6.1 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

3.6.2 连接词与逻辑

3.6.2.1 注意句子上下连贯,不能让句子独立

常见的连接词有however, also, in addition, consequently, 等等;

  • 时间顺序的事件或文献:
  • 叙述两种观点:

3.6.2.2 段落布局的整体逻辑

3.6.2.3 讨论部分的整体结构

  • 注意小标题的使用;
  • 将讨论部分分为两部分;

3.6.3 讨论部分的内容

3.6.3.1 主要数据及其特征的总结

3.6.3.2 主要结论及与前人观点的对比

3.6.3.3 本文的不足

  • 说明研究问题的片面,例如: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study has examined only/We concentrate(focus)on only/We have to point out that we do not/Som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 结论存在不足,说明:
    The results do not imply/The results can not be used to determine(or be taken as evidence of)/Unfortunately, we can not determine this from this data/Our results are lack of 等。

  • 指出不足后,要加强本文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例如:
    Not with standing its limitation,this study does suggest/However

3.6.4 举例

4 如何写Introduction部分

4.1 引言的目的

主要是介绍研究领域、解释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突出显示相关的先例、为当前工作的需要辩护、介绍目前的工作。

4.2 引言的内容

主要是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意义、存在的问题、本文是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4.3 写作步骤

4.4 文献引用指导原则

(1)仔细阅读你想改写的段落,确保你已经明白你阅读的内容。
(2)尝试捕捉与你当前工作最相关的想法。
(3)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总结笔记,而不用回顾原文。
(4)比较你的笔记和论文原稿,以确保你没有剽窃,同时保证你已经捕获了与你当前工作最相关的想法。
(5)添加完整的书目信息。包括所有作者的姓名,文章标题,卷号,年份和页面等。
(6)使用关键字标记笔记,在查看文献时创建关键字的主列表。使用这些关键字将你的笔记进行有效分类。
(7)在同一篇文章或其他文章中的新段落中重复以上步骤。

4.5 Introduction的move structure结构


备注:

  • 期刊文章的开句有两个特征:首先,这个话题通常是以现在时态来介绍的;其次,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在第一句中是很常见的,同时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往往不止一个。(用语要科学、规范,在开句中不要提及本篇论文的工作,提及自己工作的常规地方是introduction的结尾)

  • 时态和语态

4.6 Gap语句

4.6.1 Introduction的填“Gap” 的常用短语

4.6.2 Introduction的填“Gap” 的常用动词

4.6.3 引言部分中不同动词语态组合的常用功能

4.7 Introduction部分写作特点

4.7.1 简洁性

4.7.2 流畅性-使用具有连接功能的词或者短语

4.8 练习同行评议

在你查看同行的引言部分之前,请练习同行评审流程。 想象一下,一位同事已经需要你提供关于目前草稿形式的引言的意见。根据你在本章中学到的内容,阅读草稿并提出改进草案的书面建议。

4.9 调整优化引言

组织文本、简洁、书写惯例、语法和科学性。

4.10 例子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ECs) have captured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high power density, fast charge-discharge properties, long cycling lifetim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nature [1–5]. The performances of ECs are directly determin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ode materials. Recently, a series of various electrode materia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supercapacitors, such as carbon materials [6,7], conducting polymer [8] and transition-metal oxide [9,10].(在前面这部分的内容中完成研究领域的介绍,并且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做铺垫)In these electrode materials, manganese dioxide (MnO2) has drawn tremendous notice on account of abundant resources, wide potential window,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1370 F g-1) and non-toxicity for supercapacitors electrodes [11–14]. (指出本文研究重点是MnO2电极材料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nganese dioxide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ir morphologies, structures and crystallinity. To date, MnO2 with diverse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successfully [15–17]. (陈述MnO2电极材料的当前研究现状,为指明研究缺陷做铺垫)However, most MnO2 materials usually suffer from austere aggregation, resulting in a low surface area and de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 active materials. (提出本文的Gap,即为当前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不足)Consequently, the rational structur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MnO2 could b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issue. Among these structures, MnO2 nanotubes have been of tremendous favours by reason of offering high surface area, short ion diffusion length and fast kinetics. 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the MnO2 nanotubes are extremely plentiful. Grote et al. [18] prepared the free-standing MnO2 nanotube arrays by three-step template assisted synthesizing process, which was somewhat complicated and needed post processing. Huang et al. [19] fabricated CuO@MnO2 core-shell nanotubes via hydrothermal method, which owned a low surface area (only involves outer surfaces, without inner surface of MnO2 nanosheets-built shells around copper or CuO) and diminutive hollow channel. (指出为解决Gap前人所做的工作,也为突出本论文所做的工作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做铺垫)The synthesis of MnO2 nanosheets-built nanotubes is rarely reported by specific chemical etching method, enjoying high surface area (outer and inner surface of MnO2 shell) and controllable wall thickness. (指出本文的研究是创新的,前人很少报道的)Based on the previous data, we successfully sculptured the core “CuO” via sulfuric acid, and MnO2 nanotubes with different wall thickness were perfectly obtained on a large scale. Naturally, MnO2 nanotubes with large hollow channel can own high surface area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on the surface and inside of the nanotubes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electrolyte.
In this work, (介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we have fabricated porous MnO2 nanotubes by a facile and effective two-step approach includ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emical etching method. The diameter and thickness of MnO2 nanotubes can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KMnO4 solution. The wall thickness increases along with fortify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KMnO4 solution, which is linked closely with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More significantly, recyclable copper ions after etching can be used to synthesize Cu nanowires again. Moreover, an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on the basis of MnO2 nanotubes as the positive electrode and activated graphenes (AG) as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chieves 22.68 Wh kg-1 and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4.5 kW kg-1.

5 如何写Abstract部分

5.1 摘要内容和目的

摘要:是对论文论文内容的总结,是对受众关于一篇文章的最简短和最直接的汇报;
主要目的:简洁地说明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结果及意义;

备注:

5.2 摘要的分类

5.3 摘要(Abstract)部分层级结构示意图

6 如何写Title

6.1 标题的重要性

  • 阅读一篇论文时,读者对论文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文章标题决定的;
  • 标题是文章的“眼”,是连接文章和读者的桥梁;
  • 标题的作用:突出文章的亮点和创新,使得论文的特点更加突出;
  • 论文的被接受程度也与标题紧密相关。

备注:不要把太多内容放入标题,示例:
Chiral silver phosphate catalyzed transformation of ortho-alkynylaryl ketones into 1H-isochromene derivatives through an intramolecular-cyclization/ enantioselective-reduction sequence.

6.2 标题六要素

标题的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Who,What,When,Where,Why以及How)

Who是指的是谁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一般以作者列表的形式,注明在标题下方,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普通作者和通讯作者,还可以根据对该项研究的贡献,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以此类推。

When和Where在社科领域中非常重要,因为社科类强调在何时何地去进行何种调查,三因素必须同时存在,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有效性,即When、Where、What。但是在化学、材料领域的SCI论文中,

When和Where地位并不显著,化学、材料领域强调方法、现象、结果、结论,尽量规避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对实验造成额外的影响(时间和地点不是实验探究变量)。

What是指一个研究最重要的是研究对象,也就是你到底做了什么研究。比如标题:Facile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uO nanoribbons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applications。这个标题告诉我们研究内容是合成用于电化学电容器应用的介孔CuO纳米带,落脚点在介孔CuO纳米带上。因此,在SCI论文写作中,What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须要包含的要素。

Why一般不出现在论文的标题中,对于化学、材料学来说,一个现象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紧张的标题篇幅而言,在标题中阐述原因是不切实际的。除非某个因素特别显著的影响实验结果,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时可以在标题中将主要因素列出。

6.3 撰写标题的注意事项

  • 避免重复 :写作标题没有头绪时,可以查阅杂志上已发表的与研究课题相类似的文章,学会模仿,跟着别人的套路,对应自己的研究内容,切记不要抄袭他人文章的标题。

  • 避免冗长的标题 :即使杂志对标题的长度没有字数限制,也要避免标题过长。一般而言,SCI论文标题的长度控制在10~12个英文单词比较合适。

  • 避免使用无意义的非特定词语 :例如“A study of”,“The effects of”。类似的词汇虽然凑够了标题词数,但是使得标题显得空洞。如果必须要采用类似的词语,应在这些词的前面加上限定词,从而表达出确切的含义。因为SCI论文标题要指向明确,突出重点和原创性的研究发现。

  • 避免检索性不强 :为了使SCI论文的标题更具检索性,标题撰写时应尽量采用严谨规范的关键词。

6.4 标题写作方法

标题的写作有多种方法,推荐书目:《Write Like a Chemist》。

标题遵循“X of Y by Z”的结构。如下表所示,Y表示的是“研究内容”,是标题的中心,X和Z则是Y的修饰词,扩大Y的表述范围。所以Y是必需的,X 和 Z 是可选择的。但是 X 和 Z 至少存在一个,不然会导致 Y 的定义缺失。

6.5 示例

范例一:
Facile Synthesis of Co3O4 and Ni2Co2O4 Core-shell Arrays on Ni Foam for Advanced Binder-free Supercapacitor Eletrodes

范例二:
Sculpturing the Core towards Mesoporous Manganese Dioxides Nanosheets built Nanotubes for Pseudocapacitance

7 标点符号

7.1 中英文符号区别

7.1.1 逗号和句号

英文的逗号较小,后面无空格,句号为实心点。中文的逗号较大,后面自动生成空格,句号为空心点。
例如,在实际写作中,
正确写法为:Professor zhang, who is young and kind, is helping us with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English papers.
错误写法为:Professor zhang,who is young and kind, is helping us with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English papers。

7.1.2 顿号

英文中没有顿号,采用逗号表示:She slowly, carefully, deliberately moved the box.

7.1.3 书名号

英文中采用斜体或者下划线表示:《哈姆雷特》 Hamlet / Hamlet

7.1.4 省略号

英文的省略号为三个实心点,用(…)表示,位于底部。中文的省略号有六个实心点,用(……)表示,位于中间。

7.1.5 破折号

英文的破折号较短,在英文输入模式下点“-”键,即。而用(-)表示。中文的破折号较长,在中文输入模式下“shift”+“-”键,即用(——)表示。

7.1.6 字体

英文文章撰写时一般正文格式为Time New roman格式。此格式与宋体及其它输入格式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在输入单位及特殊符号时应该注意字体格式。(这里以宋体为例展示字体的不同)
例如,
Time New roman格式:

宋体格式:

7.1.7 空格

英文文章撰写时,标点符号后需要输入一个英文输入法下的空格,句与句之间也有一个空格。而在中文中,标点符号后自动生成较大空格,无需再加空格,另外英文的空格与中文的空格也不一样,应加以区别。
例如,
英文文体中:It is nice today, so we wanna go to play football. Do you wanna join us?
中文文体中:今天天气很好,我们想去踢足球。你想不想一起去啊?

7.2 单位及常用表达

7.2.1 单位

  • 常见的单位在写作时,应统一为Time New Roman 字体格式,例如: μm、nm、mg、ml和mol/l (M)等;
  • 数字与单位间应空一格,例如:100 nm、50 mg、1 M等;
  • 注意单位中的上下标,单篇文章的上下标格式应一致,建议用(m2•g-1),而不是m2/g;

7.2.2 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注意平时积累)

  • 摄氏度“oC”,应为小写o,大写C,然后o上标;
  • “pH”, 应为p小写,H大写;
  • 表达“等”的意思应为 “et al.”,至于斜体或者加点应按照具体杂志要求;

8 如何有效插入参考文献

8.1 参考文献的定义和作用

8.2 五种文献导入Endnote方法

8.2.1 手工输入

步骤:文献——新建、在工具栏中直接点击加号图标、Ctrl + N

备注:
导入信息不全时,都要手动补全,否则影响后续格式导出;

8.2.2 Endnote登录网上数据库直接下载;

具体步骤如下 :工具——在线检索——选中 Web of Science(TS)——设置检索条件——点击检索(或者直接 Enter)——根据输出的检索结果点击确认——右键将检索结果添加到自己建立的组里面。

8.2.3 从网上数据库导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通过Web of Science设置检索条件——检索——选中检索结果——保存至 Endnote desktop——发送——直接打开。

8.2.4 PDF导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文件——导入——文件(文件夹)——选择需导入的文件(文件夹)——选择导入格式为 PDF——导入

8.2.5 格式转换导入(CNKI)

具体步骤如下:进入中国知网——输入检索限定——检索——勾选要导出的参考文献——点击导出 /参考文献——Endnote导出——保存——桌面(其他指定位置)——打开 Endnote X7——导入下载的文本文档——选择Endnote导入——选择 Unicode(UTF-8)——点击导入。



8.3 如何插入参考文献

步骤:确定参考文献插入位置,然后进入Endnote X7界面,点击 Go to Endnote(从Word自动跳转到 Endnote界面)



相同的位置插入不同的参考文献, Endnote也会自动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进行调整,如图所示。

如果插入参考文献出现了错误,需要删掉已经插入的参考文献,如图所示

8.4 通过 Endnote自带的参考文献格式调整


网上下载指定参考文献的格式,步骤:编辑 -输出样式 -打开样式管理器 -从网络上获取更多 -输入指定期刊名 -Apply-Download-保存在指定位置(任意选定) -打开下载文件 -文件 -另存为 -保存 -进入 Word界面 -Endnote-Style-Select another style-找到添加的期刊 -点击 OK。


9 总结

  • 阅读时按 IMRD顺序,写作中按照M→R→D→I的步骤。
  • Results部分的分析涵盖了初期的准备,也就是实验结果放置的逻辑顺序,以及讲述实验结果。Discussion部分需要把“结果”中展示的证据线索和“前言”中的背景资料关联起来。
  • Introduction在写作的时候可按照以下七个步骤 :阅读总结前人的文献、确定思路准备写作、拟定初步的写作大纲、确定gap、起草完整前言、同行评议、微调前言。
  • Abstract主要说明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和取得的结果及意义。摘要作为论文的简要总结必须要传达正确的信息 ;作为一篇文章主旨的简要概述,读者也能从中判断文章是否为自己所要找的。
  • Abstract的写作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做了什么,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得到了什么结果。
  • Title非常简短,一般在10~12词以内。常见的题目格式为“X of Y by Z”。
  • 参考文献的导入可以通过五种方式 :手工输入、 Endnote登录网上数据库直接下载、从网上数据库导入、 PDF导入、格式转换导入。插入参考文献时,需活用 Endnote“边写作边引用”功能,有效插入和调整参考文献格式。

科研ABC - SCI论文写作相关推荐

  1. SCI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如何入门搞科研和写作

    一.如果有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工作积累,可以参考B站上的这个视频系列,如何写作论文 某自动化博士毕业生的经验之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W411y7Sm/ ...

  2. SCI论文写作视频1.论文的三段式结构

    导语: 本期,投必得学术邀请了堪萨斯州立大学刘子非教授为大家讲<论文的三段式结构>,本次讲座是视频推送的形式,分多期推送.欢迎大家观看和分享,如果您不想错过任何一期,请一定锁定投必得唯一官 ...

  3. SCI论文写作常用词汇短语总结

    SCI论文写作常用词汇短语总结.虽然学科领域不同,但起承转合的SCI论文写作逻辑套路是共通的,掌握了这些常用词汇和短语,了解了提示文章逻辑的连接词,又掌握了文章论述中惯用的表达方式,一定能帮您在SCI ...

  4. 【转】SCI论文写作全攻略

    [转]SCI论文写作全攻略 2012-10-19 16:52:5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转载自蚕豆<[转]SCI论文写作全攻略> SCI论文写作全攻 ...

  5. SCI论文写作套路(1):写作和排文顺序,附SCI各章节经验贴汇总!

    很多科研萌新需要SCI论文写作的入门指导,本期笔者就这个主题跟大家分享下经验. SCI论文写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前期准备和论文写作.我相信很多读过文献的孟欣都知道这篇论文的一般组成部分.作者总结的SCI ...

  6. 中文论文万能句型_干货|SCI论文写作的万能句型~

    干货|SCI论文写作的万能句型~​mp.weixin.qq.com [文献简介] 1. Recently investigator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X on ...

  7. SCI:SCI论文写作技巧的详细攻略

    SCI:SCI论文写作技巧的详细攻略 目录 论文总结 SCI论文写作技巧 论文总结 1.论文文章级别 SCI.EI.核心.期刊 SCI论文写作技巧 1.SCI论文特点 难度要大:要经过严格审核验证

  8. 一款相见恨晚SCI论文写作神器-phrasebank-润色英文表达

    原创声明: 本文采用Markdown格式撰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SCI论文写作小白必备工具-------phrasebank使用指南 SCI论文写作小白必备工具-Phrasebank使 ...

  9. 【论文写作】SCI论文写作过程中必备的科研工具

    1. 科研准备 邮箱注册(推荐单位邮箱,gmail,163等):投稿首先在投稿网址注册账号,邮箱不可或缺.推荐使用单位的邮箱,当然gmail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过国内gmail一般使用不了,需要修改V ...

最新文章

  1. 乏善可陈的Neuralink
  2. 挖矿主板bios设置_挖矿板的核心功能是什么?竟是“BIOS”
  3. Java String startsWith()方法与示例
  4. 开源中国 精彩回顾_如何撰写精彩的事件回顾
  5. CnPack Pascal 代码格式化工具测试版
  6. 遇到问题--java--mac版本的idea在控制台中使用mvn命令not found
  7. java mp3剪切_mp3剪切器如何剪切mp3音频文件
  8. 《重构》——第二次阅读笔记。golang视角
  9. 让ADB识别未知设备...
  10. 篮球记分牌c语言程序和报告,基于单片机的篮球比赛电子记分牌最终版(备份存档)...
  11. android mixpanel可视化埋点框架解析
  12. C++ 在控件上使用科学记数法输出数据
  13. flash 在firebox/IE中 提示安装 浏览器是否有flash插件
  14. 【论文笔记_知识蒸馏_2022】Knowledge Distillation with the Reused Teacher Classifier
  15. 顺丰bsp系统 java_顺丰BSP订单号查询接口SOAP的请求示例
  16. 屏蔽FF新推荐弹出框
  17. 教你如何不显示excel中 N/A
  18. 项目复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附模板下载)
  19. 技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能
  20. 利用jumpstart网络安装solaris 10 sparc u4

热门文章

  1. 【正点原子STM32连载】第六章 新建寄存器版本MDK工程 摘自【正点原子】MiniPro STM32H750 开发指南_V1.1
  2. python是不是现在主流的人工智能编程语言_AI编程:5种最流行的人工智能编程语言...
  3. unity打包安卓(anroid)APK及安卓环境设置
  4. android获得键盘高度,Android获取软键盘高度
  5. CVPR 2020 | 京东AI研究院对视觉与语言的思考:从自洽、交互到共生
  6. 计算机与现代化在线投稿,计算机与现代化审稿周期
  7. AttributeError: module ‘torch.distributed‘ has no attribute ‘_all_gather_base‘
  8. KeyBert、TextRank等九种本文关键词提取算法(KPE)原理及代码实现
  9. Linux(二) 常用工具
  10. JPAQuery日期分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