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在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很敏感的词。在传统企业里,「30岁+」意味着丰厚的经验、一技之长和能够担当管理者的能力,是中流砥柱性的角色;而在互联网公司中,「30岁+」却意味逐渐下降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意味着体力和精力不及年轻人,更意味着较低的「招聘性价比」……

如果「30岁+」的产品经理还未能在一个公司步入中高层或积累相对丰厚的人脉与资源,那么很可能落入被淘汰的境地。

过去的两个月中,我在招聘时也遇到了好几位「30岁+」的产品经理。他们的人均年龄在32~35岁,一本学校毕业(其中不乏985名校生),有着8到10年的工作积累,产品方面也有5年以上的经验。

说是去面试他们,其实也是一个学习与反观自省的过程。他们中有的是所在的行业受到了打压而被迫寻找新的出路的,有的创业失败需要再次求职的,有的则是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意而另谋出路的……

跟他们聊下来也让我这个即将跨入「30岁门槛」的产品人有了颇多的反省与感慨。下面将一些其中的思考与小伙伴们进行分享。

◇ 不要入错行

古语言:“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放到现在也同样适用。

在我面试的「30岁+」的产品经理中就有两位是从「彩票行业」出来的,他们在互联网彩票业都是待了三到四年时间,可以说对这个行业的玩法、策略等都很清楚。但问题是近两年国家在政策层面对互联网彩票业进行了打压,导致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

这种经历就非常尴尬了,在一个行业积累了三到四年,具备了这个行业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但行业却突然要挂掉了,这个时候个人的努力就显得苍白与无力了。

这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一定要抽时间从全局角度看看自己所在行业的情况,对于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要有大致的判断。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看不清行业的未来,这个时候就会有「堵」的成分在,拼运气和人品。

上面提到进入彩票业明显是赌输了,但也有赌赢的情况。比如我之前和一位阿里的产品聊天,对方跟我讲:阿里云的很多技术和产品都是「被迫高P的」(被迫升到比较高的级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阿里云项目刚启动时,在内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边缘性的业务,业务是否能发展起来都不清楚,这个时候大家只能是闷着头一起干。但是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个业务成了风口,初期加入的自然就享受到了业务快速发展的红利,也就有了所谓的「被迫高P」。

但上述例子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我们总不能把前途寄希望于运气上。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想办法看清楚自己所在行业的未来。从宏观的角度看看自己所在的行业到底是怎样的趋势?

像P2P(Peer to peer lending,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互联网彩票以及各种虚拟货币等等的行业,这些行业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快钱,但需要清晰的意识到行业整体的风险性,提早做好相关的抗风险准备。

◇ 不要轻易变更领域

几年前我在看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时,嘉宾乐嘉讲到过一段自己的工作经历——他在年轻时,曾经在3个月里换了20个公司。当主持人孟非问他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时,乐嘉的回答是:他所换的20多个公司都是在一个行业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这句话的潜在含义是:可以更换公司,但别轻易变更领域。

虽然我近期都不打算更换工作,但是我还是会去BOSS、拉钩这些招聘网站上瞧一瞧,看看各大公司都在招聘什么岗位、具体是什么要求。

我的一个明显感受是:近两年的产品经理岗位要求越来越细化

前两年看产品经理的招聘需求,都会写的相对宽泛——比如招聘产品经理,要求三年的产品经验、会使用哪些工具、做过从0到1的项目等等。但现在的招聘要求上写的越来越具体了——比如会清晰的写到招聘数据产品经理、中台产品经理、内容产品经理、电商产品经理等,在具体的岗位描述上也会明确说明需要哪些方面的经验,比如电商产品经理需要有电商平台的工作经验,并且负责过积分后台、订单系统的业务设计等等。

「岗位要求的越来越细化」其实是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越来越成熟的标识,这早已不是写写PRD就能混到一个产品经理岗位的年代了。

这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虽然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但是也要认准自己的领域,只有在一个领域里持续性的积累,才有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如果我们今天做做电商前台、明天又跑去内容、后天再去做做金融和股票,这样可能导致我们30多岁时,并没有在一个领域里沉淀下来,相应的资源和人脉也没有得到积累,就会特别尴尬,可能会落到和毕业生去竞争岗位的地步。

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可以更换公司,但是尽可能的在一个领域里持续性的积累。

◇ 尽可能的接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面试过的30岁+产品经理中,有一位的简历让我感到特别诧异:他有三年多时间都在同一家外包公司。

虽说他所在的外包公司是做政府业务的、也需要协调多种关系,但这些业务往往都是从0到1,是由公司资源驱动的。这些业务中产品经理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往往都是些需求的对接和功能的设计,对于后续的运营、增长、推广等都难以接触到。

所以这三年多的时间其实也就是培养了一位产品经理的需求对接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而这两项能力确实产品经理最基础的能力。一个毕业生通过三到六个月的锻炼就可获得这些能力,而这位产品经理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着实让我感到诧异。

我们在初入行时缺乏经验,做一些没什么前途的项目、去了外包公司,也没什么问题。但我们需要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为自己赋能了哪些价值、提升了自己的哪些能力,千万别闷着头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好几年,毕竟我们所在的是千变万化的互联网行业。

任何领域都有其相对独特的产业链,我们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去分析下哪些环节是最有价值的。如果做电商的产品经理,对于供应链和运营不了解,肯定是不合格的;做金融的产品经理,对于相关金融知识和国家政策缺乏深入研究,也是难以取得好的发展的……

现在早已不是一个好的产品就通吃的年代了,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把视野放的更开阔一些,从行业全局的角度去分析这个行业里的核心价值在哪些环节,尽可能的去接触这些核心的价值和环节,而不是单纯的做好眼前的事务性工作。

◇ 认清红利的阶段性,别做风散后的猪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但马云接着说「等风停了,最先摔死的也是猪」。

我认为红利的背后是「供需关系」。

以我现在所在的公司为例,它是2012年开始做出海业务的,当时恰逢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公司当时的核心部门是技术团队,产品、运营和推广统统都没有。但是产品上架后不仅很快获得了利润,而且用户量级也是每隔几个月就节节攀高。

这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时期,用户需求远大于市场供给,所以只要是做出一款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哪怕体验和功能都很一般,流量和利润都是不用愁的。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市场中的竞争者越来越多,好的产品逐渐诞生,公司发现单纯依靠技术无法再持续性的增长了。就逐步的成立了了产品、运营、推广等等部门。

产品的红利是有阶段性的,而职业的红利也是有阶段性的。

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使得行业产生了大量的人才缺口,很多求职者蜂拥而来,产品经理也因为较低的门槛导致人员是鱼龙混杂。

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掩盖了这些矛盾,然而近两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也要准备开始过冬了,大浪褪去,一个产品经理到底有几斤几两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今年则更为严峻,如果我们想继续在这个行业里生存,其实对我们的专业性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避免成为风散后去的猪,恐怕是今年开始所有圈内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 98%的普通产品经理也有努力的必要

前几天互联网圈里被字节跳动程序员郭宇宣布退休的消息所刷屏,翻开郭同学的简历:2011年毕业后进入支付宝工作,两年后北上加入糗事百科,后糗事百科被字节跳动所收购,郭宇随之加入字节跳动成为早期员工并拿到期权。而在2014年后的六年间,字节跳动从一家市值5亿美元的公司,成长为千亿美金帝国。作为早期员工的郭宇自然实现了财务自由,并在今年宣布退休。

这种履历是每个互联网人都羡慕的,中间有个人努力的成分,也有运气的使然。

按照个人收益的丰厚程度,我把「互联网人的发展」粗略的分为了三个大类:

  • 第一类是「超级幸运儿」,他们在一些传奇公司初创时期加入,后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上市,获得丰富的个人财富,并实现财务自由,这类人的综合占比不到0.1%,而且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散去会越来越低

  • 第二类是「努力的幸运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在优秀的公司里成为中高层管理者,拥有公司的股票或期权,虽然没有像第一类人完全的财务自由,但他们得到的回报已经基本上可以让后半生衣食无忧,这类人占比大概不到2%

  • 但更多的人其实是第三类,他们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罗大众型互联网人」,辛辛苦苦的做着产品的工作、加班加点,但仍旧难以逃脱「月薪一到三万」的收入陷阱,这类人是互联网人中的大多数,占比在98%以上

有段时间我经常在圈内看到反差极大的画面:一方面是幸运儿的暴富故事,另一方面又是疫情冲击下各行各业的「哀鸿遍野」、很多人为找工作发愁。这些信息混杂在一起,让我一度特别悲观与焦虑。

但后来我突然有所顿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都只能是普通人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每一件事做好、把每一个经手的产品做到极致、把自己所在的行业研究透彻……这些积累起来的成就虽难以改变世界,但也足以丰富我们苍白的人生。

想到这里,突然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下多了一分笃定与自信。最后,产品人,一起加油吧!

面试了几位「30岁+」的产品经理相关推荐

  1. java知识点_JAVA面试必会知识点「mysql部分」

    目录 JAVA面试必会知识点 JAVA面试必会知识点「容器部分」 JAVA面试必会知识点「JVM部分」 一:数据库的三范式 1. 第一范式:强调的是列的原子性,即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 ...

  2. 两个博士读完,学术能力翻一倍?Nature专访三位「双料博士」

      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Aeneas 如願 [导读]众所周知,读一个博士就很难了,但有那么一些人,一个博士还不够,还要读两个!是什么原因呢?他们读完之后觉得值得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一个博,已经 ...

  3. 如何准备大厂技术面试?偷学「大师兄」秘籍!

    春暖花开的时节,各大厂的春招面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信同学们也在面试这块做了许多准备,「小新」也不例外,扬言要进入某巴巴,从此走上人生巅峰,那么,参加大厂的面试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新」从来不打无 ...

  4. 机器人行业未来走势如何?这有「30+2」篇研究报告全方位剖析

    图:pixabay 原文来源:the robot report 作者:Frank Tobe 「雷克世界」编译:嗯~阿童木呀.KABUDA 在这一系列涉及30份研究报告的新闻稿中一致认为,至少到2022 ...

  5. 全球第一位「半机械人」宣告死亡!

    程序员的成长之路 互联网/程序员/技术/资料共享 关注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自:新智元 拉燕 好困 [新智元导读]6月15日,全世界第一个半机械人,去世了,终年64岁. 2020年,彼得· ...

  6. 全球第一位「半机械人」宣告死亡!再见,彼得2.0

    点击上方"AI遇见机器学习",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编辑:拉燕 好困 [导读]6月15日,全世界第一个半机械人,去世了,终年64岁. 20 ...

  7. 面试碰壁,作为一个30岁的前端程序员,感到未来迷茫

    前言 程序员到了30岁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大部分企业对于30岁以上的程序员都会比较迟疑.面试碰壁,感觉到受挫,如果面的又是自己非常想去的公司,会更加的难过.而内心恐慌可能是多次受挫,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

  8. 30岁软件测试转产品_SENSORO 产品总监回特入选 2019 年福布斯中国 30 岁以下精英榜...

    日前,福布斯中国发布 2019 年度 30 岁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SENSORO(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回特 成功入选 U30 精英榜企业科技版块.福布斯中国表示,今年技术领 ...

  9. 30岁左右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5种能力

    30岁是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尤其是身负重任的项目经理,要承受越来越高的期待,也要承受越来越重的锅. 一.稳住甲方的能力 很多萌新项目经理,容易陷入对甲方爸爸的无限要求中,放弃原则的"跪舔&qu ...

最新文章

  1. 从零学React Native之07View
  2. Hadoop sqoop数据导入导出工具安装
  3. Kendo UI Validator 概述
  4. 如何查找UI5框架的BSP应用名称
  5. linux上mongodb的安装与卸载
  6. mysql 备份还原
  7. mysql数据库咋还原_mysql数据库备份和还原
  8. tcp转串口_单路RS232/422/485串口服务器产品介绍
  9. InputFilter实现EditText文本输入过滤器
  10. node创建ETH地址及导出私钥
  11. 《面试补习》--来聊聊削峰填谷!
  12. RocketMQ读写队列
  13. unity代码控制物体的透明度总结
  14. [XUPT]2020寒假训练---比赛专题
  15. 扑克牌的牌型基础判断
  16. myeclipse17创建Web、Maven项目
  17. opencv将灰度图转为彩色图
  18. linux岗招聘_Linux运维工程师招聘岗位的面试题
  19. 【论文泛读164】MECT:基于多元数据嵌入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交叉变换器
  20. 前端Vue中获取本机ip地址

热门文章

  1. C++中的string类用法简介
  2. EFCore 之 IQueryable
  3. 【软件创新实验室2021年寒假集训】Java技术培训——Java前置知识学习
  4. 【VMware】VMware Workstation and Device/Credential Guard are not compatible
  5. linux hostname 和hostname -i问题
  6. 【Sql语句】创建表、修改、删除表,增添列、删除列
  7. 每天5分钟玩转Kubernetes | Kubernetes网络模型
  8. 【HAOI2014】遥感监测
  9. 老婆永远都是对的.......
  10. 兴趣部落怎么显示无法连接服务器,5月17日部分区服数据互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