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心流是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会获得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 心流是一种最优体验,这种最优体验产生于一种自我掌控的感觉,虽然我们未必会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掌控了某些事情,但是在我们的意识中我们是对某些事物拥有掌控权,因此获得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
  • 因此,心流感觉的产生和维持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必须是可战胜的,而且带有正反馈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容易获得掌控的感觉,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挑战都能让我们获得进入心流的感觉。
  • 财富和权势等外在的东西并不会帮助你更好的找到心流的状态,因为这些外在追求的东西都引导你一步步进入某个狭隘的目标,当你实现这个目标之后,又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欲望,让你变得和过去一样不满足。因此真正带来满足感的不是权力或者财富,而是肯定自己的人生,我们需要某些事情来自我肯定,这些自我肯定可以是来自钱和名,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钱和名当做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把那种自我肯定的感觉转移到其他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上面。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金钱和权力,更高的学历,更美丽的外表,是因为这些东西是某些组织甚至政府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而设置的社会导向,例如广告倡导女性的美丽其背后是暴利的化妆品行业,社会倡导金钱和权力代表成功,是因为那些既得利益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导向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这些因素是社会中其他的成员或组织强加给我们的价值导向,我们如果以此作为幸福的追求,就很难将激励自己的正反馈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将一些幸福放在我们自己手里,比如我们更多的从 “做一顿美味的菜” 或者 “和父母喝茶聊天” 中参透幸福的真谛,我们才算是自己把幸福的源头握在手里。
  •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并且冷静的审视这个社会对于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以及评价标准,并且制定自己能够掌控的幸福评价标准。
  • 人类的欲望总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无止境的上升。其实这句话里面就包含了我们为什么生活物质条件上来了却没有明显变得更加幸福,答案就在于 “物质生活” 和 “精神生活” 其实本质上就是两个东西,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可能和精神生活提高具备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与是否能获得精神幸福甚至能获得多大的精神幸福就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或者因果关系了。我们总是简单的认为物质生活和幸福是正相关的甚至是因果的,但其实并不如此。
  • 提高生活品质是一件永远没有尽头的苦役。大多数人都会陷入期望值不断提高的恶性循环中无力自拔,越是优越的生活就反而拥有越高的期望,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总是有类似“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的紧张感,导致我们需要处处提防,出处反省自己是否真的到达了一种可以放松的地步了,但往往这种反思的结果是自谦的,是自我不满足的,我们总会在反思之后觉得自己的努力仍旧不够。可长久这般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 “虚妄的追求” 因为我们到底追求 “更好,更富有,更豁达,更儒雅” 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与别人攀比还是为了自己能够过好、过幸福这一生呢?我们追求更好归根到底是为了更舒适、更幸福的生活,但兢兢业业、无休止的努力和追求的那些东西,真的是幸福的生活所必须的么。
  • 我们天生对于无秩序的事物是感到恐惧的,因此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建立秩序,远古的每个文明在面对宇宙这个混沌的概念的时候,都设法通过宗教或者神话故事来建立秩序,比如我们会假设有天庭、有鬼神,而我们一方面在天庭和宇宙中建立这些妄想的秩序,一方面又在人间建立那些社会、政府、官员的实实在在的统治秩序。
  • 同样的,我们个人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存在的焦虑或者恐惧的状况其原因就是内在秩序的缺失。我们试图改善当下这种情况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像古人一样求助于宗教和神明,让我们直接可以恢复精神上的秩序,另外一种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现实生活的奋斗中重建内心秩序。
  • 要克服现代生活的焦虑与沮丧,我们就必须先从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不再孜孜以求,不再只以社会赋予的赏罚为念。我们从小就以为最重要的是未来。爱默生曾说:“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的生活过。” 弗洛伊德和其他心理学家指出 “文明就是建立在压抑个人欲望基础上的。社会成员无论乐意与否都要被迫接受既定的习惯与技能,否则就不可能维持社会秩序和复杂的分工制度。社会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每个人都完全认同社会秩序,根本不想触犯任何社会规则。”
  • 无论是迷人的广告让我们对其产品垂涎不已或是老板皱一下眉就让我们整天提心吊胆,都代表我们没有决定体验内涵的自由。
  • 我们生活的品质取决于我们控制意识的能力。我们的意识其实也是生理作用的结果,就像尹烨说的 :“意识也是有物质基础的”,意识依托于神经系统的运作,而神经系统也是由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指挥主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意识的运作并不完全受制于生命规律,它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自主的。
  • 资讯进入意识的处理范畴是因为我们企图注意他,或是生理或社会只是我们该注意这件事情。一个能够控制意识的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随时随地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应用注意力的方式决定了人生的外观与内涵,塑造可能完全相反的现实。我们用以描述人格特征的字眼——外向,成就不凡,偏执狂,其实都是指的一个人构建其注意力的方式。爱斯基摩人能够分辨数十种不同的雪景,而且永远对风向、风速保持极度敏感,梅拉尼西亚群岛的税收即使蒙着眼睛被带到离家数百英里外的海岛上,依然能够凭借对洋流的感觉辨别自己身处何处。音乐家能够专注于一般人无法辨别的声音的内涵,股票经纪人懂得把握一般人忽略的市场微小的震荡。注意力是一种精神的宝贵能量,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
  • 注意力和自我会相互塑造,自我可以帮助我们塑造独特的注意力,同样的,注意力也会帮助我们塑造自我。医生通过其专业的注意力发现了病患身上的微小变化或者新的症状,以此进行创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甚至开创了一个新的医疗领域,这就是注意力对“自我”的塑造,而反过来,被塑造的更专业的医生、具备更专业化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帮助他们将作为医疗人员所需要的注意力进行重塑。
  • 当我们陷入痛苦,恐惧,焦虑,迷茫的时候,其本质都是一种内在失序。内在失序的现象强迫注意力转移到错误的方向,不能发挥其预期的功能,精神能量也因此窒息。有的时候,内在失序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比如当我们专注于开车的时候,我们全身关注,处在一种心流状态,但是这个时候突然一辆车发生了变道,我们会被这种突如其来的资讯侵入意识,然后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必须腾出来用来消除这种危机,而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于其他事务的注意力就会显著减少,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 “失序” 的现象,比如内心的震撼而恍惚,慌张,这个过程消耗了我们的精神能量。
  • 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产生威胁时,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以称为 “精神熵”。熵增现象是宇宙的定律,因此在精神层面的熵增也是一种变相的统一,而精神熵的增加会让我们的精神和思维变得无序。而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手足无措,甚至影响我们的注意力的集中。
  • 我们克服精神熵达到一种有序的精神或思维的过程就是达到最优体验,即心流的过程。而任何负熵的行为都是需要能量的,精神的负熵也是一样,要实现我们精神的负熵我们就需要通过思维找到一种秩序。例如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灌注精神的能量,通过书中的理论和前人的经验对我们当下的问题进行梳理,将我们杂乱的思维逐步规整。我们还可以通过完成某些现实中的挑战来加强我们对某些事情的控制感,这个过程中会重塑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的大脑可以逐步地将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当我们的大脑知道什么最重要,什么第二重要的时候,即可以有序安排注意力的时候我们的负熵过程就完成了。
  • 心流或者最优体验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的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这种佩服的感觉是一种狂喜。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其实战斗中抵抗的并非自己,我们对抗的是让意识失序的精神熵。我们是为了保卫自我而战,这同时也是一场控制注意力的斗争。

读书笔记之:《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第一章、第二章相关推荐

  1.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心流?---意识和谐有序的最优体验 欲望无止尽,追寻幸福不易,需要刻意培育 意识使用决定生活品质,注意力是无价的资源 最优体验的感受,一种主宰命运的欣喜时刻 心流为何如此重要,从每 ...

  2. 读书档案-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书名:<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类别:积极心理学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时间:2021年03月01日 1.阅读这本书的目标(为什么选择?为什么要购买?)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 ...

  3. 【读书笔记】《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序

    文章目录 一.序一 自造内心秩序之途 (一)幸福源自内心的秩序 (二)负熵与精神熵 (三)自寻目标的时代 (四)机器人驱赶我们去游戏 二.序二 心流人生:一曲冰与火之歌 三.序三 胜利者一无所获 四. ...

  4.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1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心流的成因和特征 注意力: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有 ...

  5. 4星|《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发现幸福:找到意义与目标并且专注其中...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据郑也夫写的序言,英文原版是1990年出版的,台湾版书名是<幸福:从心开始>,大陆第一版书名是<幸福的真意>,大陆第二版书名是<当下的幸福>. ...

  6. 《算法帝国》第一章第二章读书笔记

    heeeeeeeeeeeeeeeeeeeeello! 好像有半个月都没好好写笔记了,经历了两次面试,一次败在单面,一次败在群面,哈啊-说明还完全有待努力! 稍微研究了一下,这本书好像并不需要什么代码记 ...

  7. 【吃瓜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吃瓜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一.基本术语 二.模型评估与选择 1.评估方法 (1).留出法 (2).交叉验证法 (3).自助法 2.选择依据 (1).性能度量 1).错误率与精度 2).查准率 ...

  8.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书笔记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1.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简单的方法是投入一个竞争性的环境.但当击败敌手是唯一的挂念时,乐趣往往随之消失.换而言之,竞争只有在它以使个人技巧臻于完美为目标时,才有乐趣.[个人理解, ...

  9. 读书印记 -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这本大名鼎鼎的书,原本被出版社归类到鸡汤书里面,去年重新出版才得以正名,新版的整整六篇序言也让人震撼!快速扫完了这本书,感觉原来被归入到鸡汤书里确实不算冤枉,这几乎是我读过最鸡汤的书了,它和一般的鸡汤 ...

最新文章

  1. 时间序列数据和MongoDB:第三部分 - 查询,分析和呈现时间序列数据
  2. Python中列表和字符串的反转
  3. BBS中父模块缩进,子模块归属父模块的实现方式
  4. Dapr + .NET Core实战(三)状态管理
  5. 【转载】前后端分离的思考与实践(五)
  6. hashMap的快速存取
  7. OpenCV学习笔记总结
  8. pymongo使用经验
  9. 详解如何挑战4秒内百万级数据导入SQL Server(转)
  10. 黑苹果电池电量补丁_【黑苹果】用一次实战记录电池热补丁的编写方法
  11. 同义句转换在线翻译器的软件
  12. tampermonkey 下载
  13. Java中判断String不为空的问题性能比较
  14. 关于Eclipse安装ArchStudio 5插件出现An error occurred while collecting items to be installed......的解决方法
  15. ElasticSearch安装IK分词器并使用IK分词器和Kibana进行自定义词汇
  16. 网易有道 IP地址、邮编区号及城市查询、手机号码归属地和身份证 查询接口API
  17. “靠天吃饭”坐拥百万资产客户,富途摆脱被动局面难?
  18. SQL生僻字模糊查询
  19. 在同一个WiFi下的两台电脑,使用webService 和 axis 实现接口调用
  20. Win10下Keil5的C51和ARM共存的开发环境配置

热门文章

  1. STM32CubeMX基于HAL库实现简单串口通信
  2. r720支持多少频率的内存吗_内存条全面选购指南,2020年有哪些内存条值得推荐...
  3. Java 泛型是如何工作的?类型擦除是什么?
  4. Vue生命周期beforeUpdate()和updated()
  5. pl/sql oracle导出,用pl/sql实现oracle数据的导出和导入
  6. JavaWeb 页面跳转方式连接数据库
  7. AD17-SchDoc(原理图基础)
  8. Android应用中实现系统“分享”接口
  9. 宝塔如何安装多版本php,安装Lnmp(多PHP版本与宝塔)
  10. 浅谈5G网络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