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说下网络IO演变发展过程和模型介绍

文章目录

  • 概述
  • 网络IO的发展
    • 网络 IO 的各个发展阶段
    • 网络的两个阶段
    • 阻塞IO和非阻塞IO的区别
    • 同步IO和异步IO的区别
  • 阻塞IO
    • 阻塞IO的概念
    • 阻塞 IO 的过程
    • 阻塞 IO的缺点
  • 非阻塞 IO
    • 非阻塞 IO 的概念
    • 非阻塞 IO 的过程
    • 非阻塞 IO 的优点
    • 非阻塞 IO 的缺点
  • IO多路复用第一版
    •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概念
    •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过程
    •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优点
    •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缺点
    •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区别
  • IO多路复用第二版
    •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概念
    • 工作模式
    •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过程
    •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优点
    •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缺点
  • 异步IO
    • 异步 IO 的过程
  • 本文小结

概述

在互联网中提起网络,我们都会避免不了讨论高并发、百万连接。而此处的百万连接的实现,脱离不了网络 IO 的选择,因此本文作为一篇个人学习的笔记,特此进行记录一下整个网络 IO 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模型。


网络IO的发展

在本节内容中,我们将一步一步介绍网络 IO 的演变发展过程。介绍完发展过程后,再对网络 IO 中几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


网络 IO 的各个发展阶段

通常,我们在此讨论的网络 IO 一般都是针对 linux 操作系统而言。网络 IO 的发展过程是随着 linux 的内核演变而变化,因此网络 IO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阻塞 IO(BIO)
  2. 非阻塞 IO(NIO)
  3.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select/poll)
  4.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epoll)
  5. 异步 IO(AIO)

而每一个阶段,都是因为当前的网络有一些缺陷,因此又在不断改进该缺陷。这是网络 IO 一直演变过程中的本质。下面将对上述几个阶段进行介绍,并对每个阶段的网络 IO 解决了哪些问题、优点、缺点进行剖析。


网络的两个阶段

在网络中,我们通常可以将其广义上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硬件接口到内核态
第二阶段:内核态到用户态

本人理解:我们通常上网,大部分数据都是通过网线传递的。因此对于两台计算机而言,要进行网络通信,其数据都是先从应用程序传递到传输层(TCP/UDP)到达内核态,然后再到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接着数据传递到硬件网卡,最后通过网络传输介质传递到对端机器的网卡,然后再一步一步数据从网卡传递到内核态,最后再拷贝到用户态。


阻塞IO和非阻塞IO的区别

根据 1.2节 (前一节)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从网络传输介质到达目的机器,需要如上两个阶段。此处我们把从硬件到内核态这一阶段,是否发生阻塞等待,可以将网络分为阻塞 IO和非阻塞 IO。如果用户发起了读写请求,但内核态数据还未准备就绪,该阶段不会阻塞用户操作,内核立马返回,则称为非阻塞 IO。如果该阶段一直阻塞用户操作。直到内核态数据准备就绪,才返回。这种方式称为阻塞 IO。

因此,区分阻塞 IO 和非阻塞 IO 主要看第一阶段是否阻塞用户操作。


同步IO和异步IO的区别

从前面我们知道了,数据的传递需要两个阶段,在此处只要任何一个阶段会阻塞用户请求,都将其称为同步 IO,两个阶段都不阻塞,则称为异步 IO。

在目前所有的操作系统中,linux 中的 epoll、mac 的 kqueue 都属于同步 IO,因为其在第二阶段(数据从内核态到用户态)都会发生拷贝阻塞。而只有 windows 中的 IOCP 才真正属于异步 IO,即 AIO。


阻塞IO

在本节,我们将介绍最初的阻塞 IO,阻塞 IO 英文为 blocking IO,又称为 BIO。根据前面的介绍,阻塞 IO 主要指的是第一阶段(硬件网卡到内核态)。


阻塞IO的概念

阻塞 IO,顾名思义当用户发生了系统调用后,如果数据未从网卡到达内核态,内核态数据未准备好,此时会一直阻塞。直到数据就绪,然后从内核态拷贝到用户态再返回。具体过程可以参考 2.2 的图示。


阻塞 IO 的过程


阻塞 IO的缺点

在一般使用阻塞 IO 时,都需要配置多线程来使用,最常见的模型是阻塞 IO+多线程,每个连接一个单独的线程进行处理。

我们知道,一般一个程序可以开辟的线程是有限的,而且开辟线程的开销也是比较大的。也正是这种方式,会导致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处理的客户端请求受限。面对百万连接的情况,是无法处理

既然发现了问题,分析了问题,那就得解决问题。既然阻塞 IO 有问题,本质是由于其阻塞导致的,因此自然而然引出了下面即将介绍的主角:非阻塞 IO


非阻塞 IO

非阻塞 IO 是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阻塞 IO 的缺陷而引出的,下面我们将介绍非阻塞 IO 的过程。


非阻塞 IO 的概念

非阻塞 IO:见名知意,就是在第一阶段(网卡-内核态)数据未到达时不等待,然后直接返回。因此非阻塞 IO 需要不断的用户发起请求,询问内核数据好了没,好了没。


非阻塞 IO 的过程


非阻塞 IO 是需要系统内核支持的,在创建了连接后,可以调用 setsockop 设置 noblocking


非阻塞 IO 的优点

正如前面提到的,非阻塞 IO 解决了阻塞 IO每个连接一个线程处理的问题,所以其最大的优点就是 一个线程可以处理多个连接,这也是其非阻塞决定的。


非阻塞 IO 的缺点

但这种模式,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用户多次发起系统调用。频繁的系统调用是比较消耗系统资源的。

因此,既然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自然而然我们就需要解决该问题:保留非阻塞 IO 的优点的前提下,减少系统调用


IO多路复用第一版

为了解决非阻塞 IO 存在的频繁的系统调用这个问题,随着内核的发展,出现了 IO 多路复用模型。那么我们就需要搞懂几个问题:

  1. IO 多路复用到底复用什么?
  2. IO 多路复用如何复用?

IO 多路复用: 很多人都说,IO 多路复用是用一个线程来管理多个网络连接,但本人不太认可,因为在非阻塞 IO 时,就已经可以实现一个线程处理多个网络连接了,这个是由于其非阻塞而决定的。

在此处,个人观点,多路复用主要复用的是通过有限次的系统调用来实现管理多个网络连接。最简单来说,我目前有 10 个连接,我可以通过一次系统调用将这 10 个连接都丢给内核,让内核告诉我,哪些连接上面数据准备好了,然后我再去读取每个就绪的连接上的数据。因此,IO 多路复用,复用的是系统调用。通过有限次系统调用判断海量连接是否数据准备好了

无论下面的 select、poll、epoll,其都是这种思想实现的,不过在实现上,select/poll 可以看做是第一版,而 epoll 是第二版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概念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这个概念是本人想出来的,主要是方便将 select/poll 和 epoll 进行区分

所以此处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主要特指 select 和 poll 这两个。

select 的 api

// readfds:关心读的fd集合;writefds:关心写的fd集合;excepttfds:异常的fd集合
int select (int n,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select 函数监视的文件描述符分 3 类,分别是 writefds、readfds、和 exceptfds。调用后 select 函数会阻塞,直到有描述副就绪(有数据 可读、可写、或者有 except),或者超时(timeout 指定等待时间,如果立即返回设为 null 即可),函数返回。当 select 函数返回后,可以 通过遍历 fdset,来找到就绪的描述符。

select 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平台上支持,其良好跨平台支持也是它的一个优点。select 的一 个缺点在于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大限制,在 Linux 上一般为 1024,可以通过修改宏定义甚至重新编译内核的方式提升这一限制,但 是这样也会造成效率的降低。

poll 的 api

int poll (struct pollfd *fds, unsigned int nfds, int timeout);struct pollfd {int fd; /* file descriptor */short events; /* requested events to watch */short revents; /* returned events witnessed */
};

pollfd 结构包含了要监视的 event 和发生的 event,不再使用 select“参数-值”传递的方式。同时,pollfd 并没有最大数量限制(但是数量过大后性能也是会下降)。和 select 函数一样,poll 返回后,需要轮询 pollfd 来获取就绪的描述符。

从上面看,select 和 poll 都需要在返回后,通过遍历文件描述符来获取已经就绪的 socket。事实上,同时连接的大量客户端在一时刻可能只有很少的处于就绪状态,因此随着监视的描述符数量的增长,其效率也会线性下降。

从本质来说:IO 多路复用中,select()/poll()/epoll_wait()这几个函数对应第一阶段;read()/recvfrom()对应第二阶段。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过程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优点

IO 多路复用,主要在于复用系统调用,通过 select()或者 poll()将多个 socket fds 批量通过系统调用传递给内核,由内核进行循环遍历判断哪些 fd 上数据就绪了,然后将就绪的 readyfds 返回给用户。再由用户进行挨个遍历就绪好的 fd,读取或者写入数据。

所以通过 IO 多路复用+非阻塞 IO,一方面降低了系统调用次数,另一方面可以用极少的线程来处理多个网络连接。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缺点

虽然第一版 IO 多路复用解决了之前提到的频繁的系统调用次数,但同时引入了新的问题:用户需要每次将海量的 socket fds 集合从用户态传递到内核态,让内核态去检测哪些网络连接数据就绪了

但这个地方会出现频繁的将海量 fd 集合从用户态传递到内核态,再从内核态拷贝到用户态。所以,这个地方开销也挺大

既然还有这个问题,那我们继续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就引出了第二版的 IO 多路复用。

其实思路也挺简单,既然需要拷贝,那就想办法,不拷贝。既然不拷贝,那就在内核开辟一段区域咯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区别

select 和 poll 的区别

  • select 能处理的最大连接,默认是 1024 个,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来改变,但终究是有限个;而 poll 理论上可以支持无限个
  • select 和 poll 在管理海量的连接时,会频繁的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比较消耗资源。

IO多路复用第二版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主要指 epoll,epoll 的出现也是随着内核版本迭代才诞生的,在网上到处看到,epoll 是内核 2.6 以后开始支持的。

epoll 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 IO 多路复用第一版的问题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概念

epoll 提供的 api

//创建epollFd,底层是在内核态分配一段区域,底层数据结构红黑树+双向链表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size用来告诉内核这个监听的数目一共有多大//往红黑树中增加、删除、更新管理的socket fd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这个api是用来在第一阶段阻塞,等待就绪的fd。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工作模式

epoll 对文件描述符的操作有两种模式:LT(level trigger)和 ET(edge trigger)。LT 模式是默认模式,LT 模式与 ET 模式的区别如下:

LT 模式:当 epoll_wait 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生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不立即处理该事件。下次调用 epoll_wait 时,会再次响应应用程序并通知此事件。

ET 模式:当 epoll_wait 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生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必须立即处理该事件。如果不处理,下次调用 epoll_wait 时,不会再次响应应用程序并通知此事件。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过程


当 epoll_wait()调用后会阻塞,然后完了当返回时,会返回了哪些 fd 的数据就绪了,用户只需要遍历就绪的 fd 进行读写即可。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优点

一开始就在内核态分配了一段空间,来存放管理的 fd,所以在每次连接建立后,交给 epoll 管理时,需要将其添加到原先分配的空间中,后面再管理时就不需要频繁的从用户态拷贝管理的 fd 集合。通通过这种方式大大的提升了性能。

所以现在的 IO 多路复用主要指 epoll


IO 多路复用第二版的缺点

个人猜想: 如何降低占用的空间


异步IO

异步 IO 的过程


前面介绍的所有网络 IO 都是同步 IO,因为当数据在内核态就绪时,在内核态拷贝用用户态的过程中,仍然会有短暂时间的阻塞等待。而异步 IO 指:内核态拷贝数据到用户态这种方式也是交给系统线程来实现,不由用户线程完成,目前只有 windows 系统的 IOCP 是属于异步 IO。


本文小结

本文介绍了网络IO演变发展过程和模型,后续会对nio以及netty知识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讲解。

网络IO演变发展过程和模型介绍相关推荐

  1. ​网络 IO 演变发展过程和模型介绍

    作者:jaydenwen,腾讯 pcg 后台开发工程师 在互联网中提起网络,我们都会避免不了讨论高并发.百万连接.而此处的百万连接的实现,脱离不了网络 IO 的选择,因此本文作为一篇个人学习的笔记,特 ...

  2. WSDM 2022 | 点击率模型特征交叉方向的发展及CAN模型介绍

    丨目录: · 摘要 · 背景 · 问题和方法 ·  Co-Action Network方案 · 方案扩展 · 总结 · References · 关于我们 ▐ 一.摘要 排序模块在广告.推荐和搜索等系 ...

  3. 【推荐算法】点击率模型特征交叉方向的发展及CAN模型介绍

    猜你喜欢 0.2022年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1.[免费下载]2022年1月份热门报告 2.[实践]小红书推荐中台实践 3.微信视频号实时推荐技术架构分享 4.腾讯QQ看点推荐场景的多目标架构实践 ...

  4. Linux网络IO精华指南

    hi,大家好,今天文章相当硬核,成长就在每天点滴中,希望大家吸取文中的营养,加固自己,坚持下去,祝愿大家早日打通任督二脉. PS: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内核 恭喜上面获取的同学,请上面的同学尽快联系我!( ...

  5. 网络 IO 演变过程

    作者:jaydenwen,腾讯 pcg 后台开发工程师 在互联网中提起网络,我们都会避免不了讨论高并发.百万连接.而此处的百万连接的实现,脱离不了网络 IO 的选择,因此本文作为一篇个人学习的笔记,特 ...

  6. 网络IO之阻塞、非阻塞、同步、异步总结

    1.前言 在网络编程中,阻塞.非阻塞.同步.异步经常被提到.unix网络编程第一卷第六章专门讨论五种不同的IO模型,Stevens讲的非常详细,我记得去年看第一遍时候,似懂非懂,没有深入理解.网上有详 ...

  7. 5种网络IO模型介绍

    5种网络IO模型介绍 IO 模型分为以下几种: 阻塞IO 非阻塞IO 信号驱动IO IO多路复用 异步IO 前四个为同步IO 1 阻塞IO 一个IO操作需要两步: 等待数据和拷贝数据. blockin ...

  8. 网络IO模型的介绍引出nginx的网络IO模型

    1. 什么是IO? 简单来说就是输入输出 2. 网络IO经历步骤 用户在获取网络资源是在进入网卡,经过网络七层模型将请求交给nginx用户进程 用户进程无法直接获取磁盘上的资源,会将请求获取什么资源翻 ...

  9. 学习笔记(36):Python网络编程并发编程-IO模型介绍

    立即学习:https://edu.csdn.net/course/play/24458/296460?utm_source=blogtoedu I/O模型介绍:I/O模型表示处于等待状态的模型,如套接 ...

最新文章

  1. 【Luogu3041】视频游戏的连击(AC自动机,动态规划)
  2. java中的保留字_Java中的保留字是哪些呢?
  3. 对 makefile 中 .PRECIOUS 的学习
  4. css案例学习之继承关系
  5. 浅谈async、await关键字 = 深谈async、await关键字
  6. 企业大数据应用成熟度如何?大多数企业处于自嗨中
  7. Zimbra系统资料
  8. 数百万人都在使用的9款无线路由器易受226个缺陷影响
  9. 用 SwiftUI 实现一个开源的 App Store
  10. sqlserver 汉字转拼音(转载)
  11. Mac下如何把iphone资料备份到移动硬盘
  12. 【主流Nivida显卡深度学习/强化学习/AI算力汇总】
  13. 解决“error C1083: 无法打开包括文件: “HPSocket.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14. 鸿蒙渊更新公告,《天下3》更新公告(版本2.0.777)
  15. 修改elementui 的默认样式element.style样式
  16. win11提示找不到gpedit.msc命令
  17. 2022在线微信对话生成器源码,抖音微信聊天搞笑视频制作神器
  18. python百钱百鸡问题_shell的循环与百鸡百钱问题
  19. 64 ---- 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20. 学C语言和C++它有毛关系吗?

热门文章

  1. 使用VMware克隆Linux系统
  2. GNU make manual 翻译( 一百一十一)
  3. 解决int和Integer不能互转
  4. 调试方法和技巧(zz)
  5. su 、 sudo 命令及限制 root 远程登录
  6. BizTalkServer 如何发送 EDI 消息(3)
  7. docker依赖的Linux内核特性及各命令参数说明
  8. 为什么 Linux Mint 比 Ubuntu好?
  9. 用DevExpress做界面开发:ASP.NET界面开发框架
  10. [转]工程师进阶之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