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互联网诞生以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社交等一切生活中的行为。由于互联网的特性,我们可以在网络中抛开现实的束缚,活出第二个人生,这一切的基础也正是每个人的信息都被很好的保护,但最近爆出的隐私数据泄露与大数据杀熟也让人明白,网络中并非风平浪静的地方。

我们在登录一些需要注册的网站之时,在注册过程中,便已经把自己的信息有意无意的交到了网站的后台之中,而用户也本能的相信网站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信息,但是这种信任机制显然是极为脆弱的。

01 网络中最常见的事故:数据泄露

网络中令人抛开现实的环境是网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除了让普通群众感受到便利之外,也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得以趁虚而入。网络隐私数据泄露便是其中之一,并且也是目前网络上最常见的事故,当然有些数据泄露只是意外。

但不管怎样,隐私数据的泄露不仅会威胁到一个普通用户的网络账户安全,更会直接影响到其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更是让全球用户纷纷自危,不少知名人士更是宣布从Facebook退出,扬言保护自身隐私数据安全。

说起隐私数据泄露的具体危害,大概可以罗列出以下几条,其一是可能会导致用户金融账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网银等账号与密码被曝光,会被其他人拿来进行金融犯罪与诈骗;其二是用户虚拟账户中的虚拟资产可能被盗窃、变现;其三则是隐私数据的泄露会导致大量广告、垃圾信息、电商营销等发送给用户,给用户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不便。

当然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几条,隐私数据泄露的危害当然不仅如此。并且由于网络上依然缺乏有效的手段阻止此类事件的产生,因此数据泄露时有发生。

02 数据泄露大多源自内部

在2017年,更是数据泄露最为猖獗的一年。根据金雅拓(Gemalto)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2017 Po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ractices Take a Toll”显示,2017年仅上半年被盗的数据,就已超过2016年全年被盗数据的总量。

2017年1月到6月,平均每天有1050万条记录被盗。尽管很多数据泄露来自于外部黑客攻击所致,但所造成的记录被盗或遗失,仅占13%;相比之下,内部恶意泄露、员工疏忽无意泄露等造成的却占19亿被盗数据中的86%。

从这些数据也说明了,在隐私泄露问题上,相较于黑客的攻击,由内部泄露所造成的数据被盗比重更大。而这也是目前缺少有效监管的一个不可避免,却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数据的收集本身是有利于企业以及用户双方的,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如果没有数据泄露,这似乎也是完美的方案,用户通过提交自己的数据,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但是现实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也许用户得到的是更为糟糕的体验。

03 把用户分级的大数据“杀熟”

在前段时间,滴滴被曝光对用户进行大数据杀熟,一时之间舆论纷纷,显然被人区别对待的感受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尤其是在加价的情况下。虽然之后滴滴很快对其进行了澄清,但大数据杀熟这种方式却已经被世人获知。

那么什么是大数据杀熟,通常而言,这种行为指的是通过大数据来判断用户消费潜力,当判断用户为高消费者时,则会对用户进行区别对待,提高其消费价格,比其他用户花费更多资金才能享受到相同的商品及服务。

互联网上的杀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自互联网诞生以来,这种行为便一直存在。而在2000年,也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杀熟事件。有亚马逊用户反映,在其删除浏览器cookies之后,之前浏览过的DVD商品售价从26.24美元降至22.74美元。

此消息一出,备受舆论压力的亚马逊只能出来解释,称这项功能只是向不同顾客展示的差别定价实验,绝对与客户数据没有关系。最后也只能努力公关,才度过了这个信任危机。如今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显然已经忘记了亚马逊当年的遭遇,试图重蹈覆辙。

04 强迫用户开放权限的应用们

当然,由于技术的不断完善,大数据杀熟甚至可以让用户毫无察觉。以电商平台为例,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消费、浏览记录、筛选条件等数据了解其偏好和预算,然后为其展示专门的搜索结果。

尤其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之下,由于网络监管还未完善,因此互联网企业可以很轻易就能获取用户的日常网络操作流程,为其进行画像。除此之外,为了获取更多的数据,很多手机APP也设置了繁多的权限,需要用户同意才能使用,比如地图APP需要用户开放读写存储以及浏览联系人的权限,若不同意,则无法使用。

这样强迫用户开放自己的隐私数据,上传给相关企业,而通过数据分析,这些应用甚至会比用户自己还了解自身,这样的情况下杀熟更是得心应手。这种抢夺用户的信息,然后加价卖回来的行为,也让用户感到莫名的愤怒,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05 区块链能否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对于当下而言,我们要么离开互联网,要么只能被迫对相关企业开放我们的隐私,这似乎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死循环。不过区块链的出现倒是给这道问题指明了一个方向。

区块链本身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之中,每个用户都能作为单个节点存储数据。并且在数据上传之后,会在区块链所有区块都产生备份,相当于通知了链上的所有区块,让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样就能够极大的避免数据被篡改以及滥用,数据的使用权也将属于上传者所有。密码学算法保障每个人只能查看自己的数据,发送自带数字签名,拿到私钥才能解密数据。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对于自身数据的完全拥有权,避免了数据泄露以及被杀熟的可能。

目前市面上的区块链技术依然还远未到成熟之时,但是其发展前景已经被所有人都看中,改变数据存储的方式,将会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重大变革,这对于用户而言,都将会是一个福音。

小结

技术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从互联网的发明到大数据的出现,这些技术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让这个世界更加绚丽多姿,但是技术没有好恶,人却有自己的选择,当企业选择用技术作恶时,或许会获得一时的利益,但却失去了自身的品牌。

不管是数据泄露还是大数据杀熟,在数据被垄断的情况下,可以预料到今后依然还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也只有打破这种数据上的垄断,让数据的权利重归用户手中,才会让所有人获得真正的实惠。

作者:黄山明

来源:OFweek物联网(ID:ofweekiot)

推荐阅读

日本老爷爷坚持17年用Excel作画,我可能用了假的Excel···

180页PPT,讲解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终于有人把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讲明白了!

数据告诉你:跟缺“芯”相比,中国当前的这个问题更致命!

Q: 关于未来,你都有哪些期待?

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觉得不错,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转载 / 投稿请联系: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文章,请在公众号后台点击“历史文章”查看

从数据泄露到大数据杀熟,互联网未来路在何方?相关推荐

  1. 大数据“杀熟不杀生”;微信朋友圈广告没完;美团打车撒币上海 | 一周业界事

    点击上方"CSDN",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本周,国内十家手机厂商宣布成立快应用联盟,推出快应用:新世相分享界面刷屏,遭微信封闭:Jav ...

  2. 因4元而市值蒸发400亿!美团“大数据杀熟”翻车!回顾2020年互联网大事件!...

    作者:回首笑人间, 架构师社区特约作者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我们刚刚享受了和家人的幸福团聚后,还没来得及过个元宵节,疫情就已经凶猛袭来,这让我想起了一步电影:<让子弹飞一会儿&g ...

  3. 互联网晚报 | 9月13日 星期二 | 苹果iOS16系统上线;苹果官网首批98元挂绳卖光;六成多受访者称有被大数据“杀熟”经历...

    每日优鲜APP清空商品信息与用户余额,员工讨薪与供应商追款仍在继续 近日,有多位每日优鲜储值用户表示,自己在APP中的余额已被清空.针对此事,向每日优鲜求证原因,截止目前暂无回应.(界面) 苹果iOS ...

  4. 赵海峰:大数据决定互联网金融未来

    互联网金融持续火热,阿狸巴巴.百度.京东等巨头均进入金融行业,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在给消费者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从一开始互联网金融就带有互 ...

  5. “大数据杀熟”成网络热词,科技公司信任危机到来?

    两个人用同一款打车软件去相同的目的地,手机软件显示价格相差30%,这类情况被冠名为"大数据杀熟". 传说中,在"平台大数据库"里被标记为"价格不敏感型 ...

  6. 携程到底有没有大数据杀熟?!

    作者 | 胡巍巍 出品 | CSDN(CSDNnews) 牛了,这几个案例让你迅速掌握AI技术! https://edu.csdn.net/topic/ai30?utm_source=cxrs_bw ...

  7. 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们,为何敢“大数据杀熟”?

    宝哥说 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清晰的分水岭 今年7月前后,几件大事同步发生,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了清晰的分水岭. 6月底,滴滴赴美上市. 7月初,网信办前后两次发出公告,指出滴滴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并对其启动 ...

  8. “大数据杀熟”谁之祸?

    之前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华为员工,出去买东西都拿工牌,说是商店饭馆会打折,配眼镜打七折,一次没拿工牌,结果配眼镜打五折.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真的.如今真假已不可考,但是"杀熟" ...

  9. 政策解读 | 杜绝“大数据杀熟” 《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

    昨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部专门法律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此图来源于新 ...

最新文章

  1. python调用通达信公式_对照通达信一些指标的Python实现
  2. 团队任务3:每日立会(2018-10-25)
  3. JDK 12开关表达式遇到意外的枚举值
  4. 安卓手机关闭底部键盘灯的方法(htc G11亲测有效)
  5. import librosa出错解决方案
  6. MySQL 基准测试(mysqlslap)出现 Using a password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can be insecure 警告
  7. py3+urllib+re,爬虫下载捧腹网图片
  8. 非常有价值的电商系统,包括前台商城和后台管理系统!直接拿来用
  9. php pdo oci8,PHP516 用phpize增加扩展PDO_OCI和OCI8
  10. matlab 暴雨强度公式,利用MATLAB推导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11. 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 ----总计
  12. windows驱动开发 DDK/WDK/WDM/WDF区别
  13. 小米便签源码分析——data包
  14. SSD模型物体检测(水下生物识别)
  15. CPP QT实现excel的冻结窗格
  16. 传感器学习——ESP8266(无线串口使用)
  17. 前缀树——以Gin路由为例
  18. 计算机应用杂志论文格式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格式说明.doc
  19. 第一章 Arm 架构科普解读(2023新)
  20. 关于在13个球中寻找不同的问题解答

热门文章

  1. Qt调用face++的http接口,实现人脸对比
  2. Python工作笔记-使用Py遍历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内容
  3. Qml学习笔记-Repeater的基本使用
  4. Qt5.7+Opencv2.4.9人脸识别(三)人脸处理
  5. 5.3矩阵的压缩存储(稀疏矩阵转置和快速转置)
  6. python tesseract ocr_使用Python和Tesseract OCR解决Captch
  7. cron 每月最后一个自然日_日乙前瞻:鹿岛樱花谁能冲击亚冠,浦和红钻能否守住最后一个主场...
  8. 桥接模式和路由模式区别_联通创维光猫DT541-CSF改桥接模式方法
  9. 自动化测试和性能测试工具的区别
  10. Android开发:4-3、Activity常用其他API接口、屏幕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