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测量事关重大,而且并不如许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着个测量仪器就是工程测量的全部,测量人员的水平高低,其实更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

道路施工单位进场后,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心中要有一本帐,根据施工情况,逐步安排测量工作。以下是本人从业的一些经验总结,写得比较杂,而且不一定对,大家凑合着读。

第一步工作就是加密、复测控制网

首先要规划好全线的水准点和导线点。不要梦想控制点可以从头用到尾,因为随着填高挖深,以及控制点的破坏,某些点也许后面就不能用了,所以一开始就要观察地形,联系断面图在大脑里进行空间想象,以决定加密导线点的位置,让这些导线点能尽可能的用久一点。

施工单位进场后的导线复测通常和加密导线点的过程集成为一个过程,在复测之前必须理解“施工单位导线复测的含义”。施工单位的导线复测,是以标段为单位的,而且标段内一般是没有更高级的已知点的,这使得复测过程和设计院测量导线的过程含义不同。施工单位只需保证两点即可:

1.本标段内各导线点相对位置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任意取四点假设为两条已知边,两条边之间的点进行联测满足规范要求。2.和相邻标段的起始边能闭合。

只要满足这两点,那么在本标段内,导线系统是一个精密的整体,从而放出的路线也是光滑,顺接的。然后又能和相邻标段闭合,这样, 每个标段的精密的导线系统和其他标段精密的导线系统可以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导线整体系统。不要去想导线的绝对坐标如何,因为没有已知点,你永远无法证明绝对坐标的正确性。理解了上面的含义,在进行导线和加密时,就不必把整个标段的导线作为一条导线来测。因为导线太长,导线点太多的话,只要中间某些点出现测角的稍微大点的误差,就会使得整条长导线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出现和设计成果之间较大的误差,而且难以查出错误根源何在。所以,不妨把整个标段看成若干个小标段,以6-7个导线点为一组,组和组之间设一条公共边,这样,某点的测角误差只会影响本组,不但导线成果精度高,而且容易查出错误所在。这样,外业测量精度不变,却不会发生长导线误差过大的情况。水准点的布设原则上是讲究规范,严密的,对于某些大型国企尤其如此。但是,施工单位的人手通常不足,况且本人不喜欢做无用功。我们完全可以在规范的基础上变通。比如,在路基施工中,中间的高程要求是极低的,全站仪粗测就够了。再比如,在山区施工中,你去将设计院在高山的点引下来,站数多得吓人,而且往往徒劳无功,因为站数越多,出错的可能越大。那么,我就假设在一条复杂的山区公路中,如何进行水准点总体布设的规划呢?首先,布设我肯定是以全站仪为主的,但要用水准仪辅助,工作以后我基本就没用过水准仪去进行全线联测,工作量太大了,相比工作量带来的那点精度没太大意义。

本人建议:

1.将导线联测和水准联测合为一体,用全站仪测水准,需要注意的环节是:水准气泡的精确调平,这一点极为重要,要最大限度的调平,最好是仪器有电子水泡的。2.仪器的严密踩实。不但要锁死脚架,地面也要踩实。3.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4.视线位置和棱镜螺丝中心重合,有时距离较远的时候,可能棱镜边的螺丝中心看不清,这时可以叫对方用一只笔点在螺丝中心,用视线去切分笔即可。5.对向观测。一定要对向观测。第六,尽量在天气阴的时候。不过在工地上难以保证,我就经常出太阳测,但是因为前五个环节把握的好,影响也不是很大。只要把每个环节都把牢,最后的成果一般是让人满意的,本人测过的若干工地,其结果和设计成果几乎相差无几。而它的工作量相比水准仪测量来说,又何止是十分之一。关注《测绘之家》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测量技术干货!当初始水准点具备后,要做的线路控制了,在公路中,居于控制地位的是桥,刚开工时路基的高程要求是非常低的。那么,规划方法就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到桥头,此时,再用水准仪将打下来的转点进行细部加密。桥和桥之间的路基由这些转点控制。此时,转点已在工地现场,水准仪加密工作量很小。这个方法的原理和导线复测是一样的,不要担心转点的绝对高程,关键是:标段内部的转点之间能衔接,整个导线系统的高程和相邻标段能衔接。由于转点都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下来的,只要做好我说的五个环节,转点之间的高程衔接不成问题,尤其是从一个导线点打下来的两个转点。而且,转点之间还可以用水准仪来验证,验证的工作量也并不大。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可以随时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下来补充。这个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全站仪完成总体规划布设,用水准仪进行辅助性的细部加密验证。导线复测工作是一件艰苦的脑力加体力工作,它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一直伴随这测量工作者也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测量中有一个精度高、布置合理的导线当然是作为测量人员的一个好的条件,不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精度,但想做好导线复测工作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随着测量设备先进程度的不断提高,设计单位给施工单位提供的导线大多是采用GPS设备获得的,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测量时还是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这就要研究各导线点的布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我在接到一个新建项目后首先会根据设计图纸将设计的公路路线按照曲线要素表在CAD图纸中进行展点,然后再把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在图纸上展出来,来了解导线点的布局,了解本施工段的起始位置、中点和终点位置以及它们附近的导线点的位置,解释一下,这点一般在导线复测的时候都会去了解,但是,同样是了解程度确实不同的,有的人只想知道对于本工程的导线点在什么位置,可我要了解的是导线与相临施工单位导线的交叉问题以及导线路线的实际长度,是设置一条导线进行平差还是将整条导线分段进行平差(这取决于规范的要求),它的最弱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最弱边附近是否将设置永久性结构物,(再提一句,不管怎么样施工好的路基出现问题怎么也比施工完成的结构物要好改。)上述工作完成了,要在图上尽可能准确地将公路征地线展出来,看看导线点是否在征地线内,因为征地线内的导线点要一直保存到竣工验收而不发生位移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一定要移出来,而且尽可能保证所有的导线点在征地线以外30到50米,这样布置是为了减少路基填筑或挖方爆破等施工造成原地表位移或施工设备振动等原因造成导线点位置变化,而影响精度和施工观测。

再下来就是认真研究施工图纸中的路基填方高度和结构物布置的位置是否会影响导线点间的通视,同时要对导线点和计划增设导线点的坐标在图中读出来,到施工现场进行踏勘,踏勘时一定要带上全站仪,踏勘的同时在现场一定要注意目前的季节和地上物情况,有没有影响通视的障碍物,地里种的是什么,麦子还好办,玉米怎么办?踏勘是不仅要施放从图里读出来的坐标,而且要注意附近至少50米半径内的情况,以及附近有没有图中没有示出的制高点,为什么?后头会告诉你。

上述工作都做好了,回来继续研究你的导线布置图,把采集的数据用上,在图中认真布置,布置的时候要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保证导线边的边长尽量相同,300米左右最好;2.导线编号设计有的要采用设计给的,新增点要顺序编号,不要乱否则会给以后测量工作造成麻烦;3.导线点尽量在路线两侧均匀布置,尽量满足交角在60度到120度之间,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点用不着讲了;4.要特别注意最弱边的位置,最弱边一般都是导线的最中间一条边,这条边上最好有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这样可以进行校验。根据以上原则在图中进行反复调整后,最终将导线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我们测量人员进驻现场后,会要求在很段的时间内完成导线的复测及提交成果的,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尤为重要。遵循以上原则是提高效率很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本人经过多个项目积累的经验,欢迎借鉴,虽然看似前期会耽误些时间,但可以提高后期实际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以上工作完成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埋点和做好导线点的编号和点之记。再下面就是观测了,观测时前视和后视不要怕麻烦一定要使用支架,避免使用跟踪杆造成精度偏差过大,观测时采用测回法,且不应少于2测回,测回误差超过2秒时应重新观测,减少误差累积。观测完成后要进行平差,平差方法不多说了,大家都会,谁要是不会,那你就应该回炉了,平差时一定要采用2人以上分别进行计算,或采用程序复核,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错误,总之不管怎样你的精度必须要满足精度要求,否则重来。如果工程范围内有大桥或特大桥还要做大地四边形,这很有必要,不能忽视。方法不说了。记住你的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送检,千万别图省事,买个合格证,最后自己倒霉。在施工放线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把坐标输入仪器里直接放坐标,反正我是比较反对这样做的,我一直坚持使用偏角法的用4×000型计算器编个程序很简单的,直接放坐标不利于校核,我也不太喜欢用后方交汇法放线,尤其是在结构物施工时误差比较大。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希望指出,再学习。在测量放线时有的人图省事,不愿挪动仪器,导线边长才300多米,他能放800米以外的点,也不知是师傅教的还是师娘教的,连“长边控制短边”的常识都不懂。

第二步工作一般是复核,补充征地线。

红线补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设计断面不够,也就是原地面线错误。造成红线设计时宽度不够。第二种就是挖沟不足,红线桩一般由设计单位现场放样,这就难免出现放样错误,导致红线沟错误。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设计中往往有改线发生,而中国的国情是,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有时候是改线之前的,这在低等级公路,地形复杂的公路尤其多见,而你进场后,设计院一般是不会再来放线了(虽然这并不符合合同要求,但施工单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必须首先和设计院沟通,问清楚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是否是最终征地线,如果不是,要问清楚设计院哪些路段是改过的,要设计院提供改线后的征地线和原来征地线的对比图表。中国乡村民情复杂,因为征地纠缠不清,严重影响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征地放线就关系到老百姓的征地补偿情况,哪怕只是区区几百元,一样可以叫你开不了工。没有设计院的参照资料,不但测量人员会对自己的放样成果产生怀疑,和老百姓也解释不清。

第三步工作复测地面线

这步工作变化很多。我想说的是,虽然一般要求是施工单位要测地面线,但是测量人员最好不要贸然动手,因为一旦贸然动手,不但意味着辛辛苦苦的大量工作全部白做,甚至意味着工程量的损失,一定要把各种因素权衡好再下决定,一旦动手,全线的地面外业,原地面复测资料,横断面绘图,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就必不可少,工作量极大。在工作开展前,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么几个元素:1.公路等级,工程量大小。2.业主的实力,业主的意思。3.本单位人员配备情况。4.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先看第一个因素-工程量,如果工程量不大,但是线路长,地形又复杂,那么地面线测量工作量很大,价值却不大。再看第二个因素,业主实力,业主的意思:业主如果实力不强,那么很可能不调整设计方量,换句话说,穷业主你就别做梦他会补你钱了。业主如果对施工单位关于超出设计多少百分比才调整方量的咨询含糊其词,那么也希望渺茫,因为这个百分比他也许永远不会先告诉你。其后果就是,你超出的百分比永远达不到业主的要求。别受业主和监理的唬弄,他们也许会说的很好听,说什么你们只要数据属实,方量是可以考虑的,其实他们真正的想法是:拿到书面的资料备档,并避免以后的纠纷,让施工单位没话说。哪个业主不贪婪?谁不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再看第三个因素,人员配备:大型国企可能人员充足,中小企业则人手严重不足,搞测量的人辛苦,所以我劝告大家,无论企业大小,只要是方量不能调整,这步工作走个过场,应付过去就算了。断面图可以复印设计院的,稍微改改。原地面测量结果从设计院图上量就可以了,然后可以发动施工队的人一起弄。至于监理,当路线长地形复杂时,我认为大部分监理是不会全程旁站的,他要旁站,那就先带他去地形最复杂的,最难爬的地方,搞一二次估计他就在旁边吹风了。当然,监理也觉得走走过程就行了那最好。当然,监理那份抽检资料你得给他弄掉。第四个因素: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虽然说尽量要避免无谓的劳动,不过我们还是要考虑设计是否会发生巨大错误的。那就是原地面数据的准确性。一般来说,设计院在填方区的地面还是较为准确的,但是在挖方区,尤其是等高线很密,地形很陡的的地形上,设计出错是有的,而且有些错误很大。这一点,我们应该在放征地线的时候来验证,虽然征地线放的只是两条线,但一般来说,一个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本人曾经做过的两个工地,一个工地方量极大,业主也是国家级的,但是业主的要求是:施工单位测地面必须全测,不能只报局部,然后业主再下来全程检查。这样一来,业主的意思很明显,你根本耗不起这个时间,你就认了设计数量吧。那么我们就认了吧。第二个工地,方量没多少,业主也穷,可地形复杂,和业主见面的时候,业主对超出多少百分比才补方量含糊其词。本人经过权衡,决定放弃复测,承认设计数量,把资料补齐就算完事。一开始监理还奇怪,说从没见过主动放弃的。相邻的合同段测得正火,信誓旦旦说设计院错误很大,又说业主,设代就快认可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全部否定。外业算白做了,内业就当交差。这步工作工作量极大,如果操作不得法,劳民伤财,对测量人员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关注《测绘之家》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测量技术干货!

第四步工作:线路复核,尤其是结构坐标高程复核

线路复核,尤其是结构坐标高程复核,这一步必须预先进行,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大设计院投下标以后,往往把设计工作分包,而分包单位的实力不敢恭维。结构上位置,高程的大片出错并非没有,本人就经历过。如果你到结构开工之前才复核,那么一旦发现错误,自己又不敢确定,必然要上报,现在设计单位工作效率大家也都知道,非常低,当然,这和业主的低效率,业主和设计院沟通不力也有关系。一旦结构位置高程大面积错误,就只有干等设计去复核,而施工单位的工期就这样耽误了,施工队只有干坐在工地上晒太阳。其实,进场后测量人员还是有富裕时间的,应该趁此富裕时间提前复核,此时尚未开工,即使上报,设计批复下来后可能正好结构开工,也可能超过结构预期开工时间还不多。工期就省下来了。

第五步工作:资料格式的确定

测量有各种资料,最多的就是报验资料了,开工后资料不要埋着头一股脑只管做,因为做了很可能白做。首先,你的资料很可能是应用本单位原来的格式。其次,即使是业主下发的,也可能错,所以还是要合同人员把表格格式核对一下,业主的表错了,但资料返工他可不会帮你改。

第六步工作:全线踏勘,重点观察涵洞位置,以及涵长

设计院的涵洞位置的设计通常是不准的,角度偏差,桩号偏差,进出口高程不准时有发生,估计他们的涵洞设计很多是不到现场,而是在图上定位置的。如果涵洞要开工才放样发现要变更,那么和结构坐标高程错误又一样了,要干等设计去复核变更,出变更图。有时候,一段路基的工期往往取决于这段路基上的涵洞能否及时完工,涵长也要提前验算,尤其是在有匝道的时候,一个涵洞同时穿越主线和匝道,还是斜交的,还是在弯道上的,这种情况涵长最难计算,设计院常错,最好的计算方法是在CAD里模拟计算。

第七步工作: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和谋划的东西

1.桥梁工程

越小的桥测量越容易错,尤其是单跨扩大基础u型桥台的小桥。这类小桥多半是斜弯的,由此情况又更加复杂了,所以,以下的例子就是以斜弯小桥为例。首先,在测量之前就要对桥梁的总体工序在脑子里有个数。

1.1斜弯小桥一般是平行布置的,(当然测量前还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平行布置还是扇形布置),所以要搞清楚,桥台横向方向到底是以桥梁哪个位置的路线切线为基准的。关注《测绘之家》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测量技术干货!

1.2做扩大基础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各种复杂因素,但是从扩大基础上面的台身开始,就要仔细预先谋划了。首先,要提前计算好台帽的左右长度,在斜弯情况下,台帽左右长度是不等的。而不同桥台的台帽左右长也不是对称的。最好,最直观的计算方法也许还是在cad里,但是,最好用常规计算方法复核,常规的计算方法一般一次不能完成,需要试算若干次。这还不算完,当桥梁左右分幅时,台帽偏长的一侧按计算结果,但台帽偏短的一侧还得取正常结果,因为左右梁板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且梁板不是变宽的,必须保证能放下梁板。其次,要提前把台帽的投影放在基础顶面上。为什么呢?因为桥台的台帽是有横坡的,尤其是左右幅同坡的情况,左右边点的高程基本要差40~50厘米,假设台身按照统一坡率1:6做,那么左右边点做到最上面的时候,会导致高的一边跨径偏大,而矮的一边跨径偏小,差异大概有8~9厘米。即使将台帽位置调整过来,也会照成一侧台帽悬出台身过多,而另一侧却又缩进过多,极为难看。所以,必须将台帽投影放在基础顶面,用台帽的位置来控制台身坡率,这样,中左右三点的台身坡率不一致,但是能保证台帽位置的正确。

1.3做台身时,前墙位置定好了,还要考虑侧墙,当半径较小时,侧墙的每一点路基宽度都要正好,这样,侧墙就是弧形的,和路线一致。

1.4台身先考虑好了的话,做台帽自然水到渠成。第五步,架梁板时,测量人员要在一边观察,和架梁人员形成有效沟通,要让架梁人员务必把两侧(如果分幅的话就是四侧)的梁板架准,如果边板架的靠内,那么翼缘钢筋就离中线太近,为了保证桥面净宽,施工人员只能去扭曲,剪断翼缘钢筋,非常困难。

1.5做桥面护栏时,护栏和路线一致,均为弧形,这点就不多说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斜弯小桥所体现的问题都是典型问题,只要把这种斜弯小桥的测量流程搞清楚,其他各种类型的桥都可以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2.路基及相关工程

路基测量的主要特点是要综合考虑主线,立交,防护,排水,桥涵等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在路基测量之前,有一步工作是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把横断面数字化,也就是把横断面上的所有转折点(比如护坡道,挖方台阶平台等等)的高程和其距中桩的距离全部算好,这个内业成果在后面几乎所有的路基工程测量中都用的上。

2.1路基和防护:

首先,在路基挖方初期就要考虑防护,比如,如果防护类型是护面墙,那么那么放开口线需要把护面墙的厚度考虑进来。护面墙的外坡坡率为设计坡率,而内坡坡率更陡,那么实际开挖坡率要取护面墙的内坡坡率。填方防护方面,填方防护如果是路堤挡墙,那么对其位置投入一般关注就可以了,但是对路肩挡墙,要从头到尾全程关注,因为路肩墙的位置要直街影响顶上的路基宽度。所以,除了基础位置适当外移,最好把挡墙顶的内侧线提前放出,延长至挡墙的首尾两端之外,这样一是可以时刻参照,二是可以和路基中桩之间进行丈量校核,避免放样尤其是坐标计算这个过程导致的错误。类似的情况还有路槽顶的路肩防护,以及挖方段的混凝土边沟,这些构造都是直接将路基宽度限死的构造。

2.2路基和排水。

挖方段的截水沟要尽量靠外,填方段的排水沟按照前面算好的横断面数字化成果以及地面高程综合推导出其位置,这些就不多说了。

2.3路基和桥涵。

暂时不做的涵洞要预留出位置,并且现场观察它的桩号,斜交角度,高程等等是否需要变更。

2.4平面交叉

立交工程测量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分清主次,明晰头尾,分而治之。一个转盘型立交的主线和匝道看上去交错纵横,较为复杂,但是我们只要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就可以把立交的工程测量清晰和简单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图中有时候断面图,路基设计表,连接部详图这三者之间会出现矛盾,这时候我们就要以自己对立交的理解,作出正确的判断,或是和设计单位联系。

2.4.1对于单车道的匝道,需要找到它的头尾桩号,在头尾桩号范围内,无论高程,路基宽度,匝道就是独立的(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头尾附近一段和相邻匝道的边坡相交问题,边坡相交将影响工程量以及施工工艺等等)。这个头尾桩号一般就是和相邻主线或相邻匝道的转角处,过了这个转角,路基进入合并段,这个合并段虽然和单车道的匝道前后相连,但是我们实际是把合并段划入主线或相邻的双车道匝道考虑。所以,单车道的匝道就是主次关系中的“次”。

2.4.2对于主线和双车道匝道来说,它们就是主次关系中的“主”(双车道匝道是不会直接和主线有相邻关系的)。前面已经说到了,转角是一个关键的分离点,这个分离点对于主线或双车道匝道来说,就是前后断面的一个突变点,这个突变点前后是两种断面类型。在突变点之前,主线是正常宽度,在突变点之后,主线则是合并加宽段,在突变处是最宽,然后按某种规律逐渐减少,直到恢复到正常宽。在这个加宽段,横坡一般是统一的,但也有可能是一个断面有两个横坡,横坡的分界点看看图纸标注或文字说明就知道了。

2.4.3要注意相邻匝道之间的排水设置,在这一点上,设计未必能考虑周全,首先,设计如果都是按常规设计,那么匝道之间的排水可能处于一个死角,没有出口,其次,匝道之间往往很狭窄,按正常排水设置缺乏足够的空间。以上所说的只是两种情况,事实上,凡是在匝道之间连接,交错的地区,排水设置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在图的基础上,预先考虑。要注意同时穿越主线和匝道的涵洞,这种涵洞最多时穿越三条路线,是超长涵洞,由于三条路线--即主线,左匝道,右匝道之间不是相互平行,而匝道一般又是在弯道上,所以最难确定的就是左右长度,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在CAD中画出主线中线,左匝道的左路面边线,右匝道的右路面边线--然后按涵洞在主线上的桩号画出涵洞的轴线--此时可以确定涵洞轴线和左右匝道的路面边线的交点桩号,以及涵洞和左右匝道路面边线的斜角--通过桩号算出路面边线处标高--通过斜角算出路基的斜交边坡坡率=正交边坡坡率/cos斜角--通过路面边的标高,斜交坡率,涵底标高求出涵洞的左右长度--实地放出涵洞左右边点,以及左右匝道的若干设计线桩,若干坡角桩,桩和桩之间连成线,这样就可以在实地进行校核对照。比如,涵洞左右洞口点再加上八字墙的水平长度得到一点,这一点应该和路基边桩的连线基本吻合。

 这种方法的难点是画出主线的中线和左右匝道路面边线,工作量较大,我的方法是:按一米间距算出所需坐标--利用CAD的LISP功能,将算出的坐标加上某些LISP功能需要的格式,比如引号,分号等等,然后复制到LISP编辑器界面中,就可以一次性成图。

3.隧道工程

3.1承包人必须组织专门测量小组和必须建立测量复核制度。做好洞口和洞内测量工作,宜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测量方法,确保施工精度。条件有限时也应该按下列要求执行。3.2 洞口导线应根据洞外控制点向洞内作引申测量。洞口控制点应纳入控制网内。洞内导线为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两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观测精度要求不低于Ⅱ级导线要求,观测方法全园法,左右角进行不少于两测回观测。观测仪器要求不低于5″型全站仪。3.3 导线点应尽量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视线与构筑物的横向距离应在0.2m以上。3.4 洞内中线点应根据导线设立,中线点的间距,直线段不短于100m,曲线段不短于50m.。3.5 洞内布设的控制点必须与洞外控制点联测,对于隧道洞口潜埋段应对其地表沿中线曲线每5m,直线每10m布设沉降观测点,对地表的变化情况进行观测,以指导施工采用相应的开挖方式或支护类型。3.6 洞内开挖进行初期支护后,应在拱顶和拱脚两侧按曲线20m,直线50m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观测围岩变化情况。3.7 洞内开挖应增设临时中线点,其间距在直线上以20m为宜,不大于30m,在曲线以10m为宜,不大于20m。3.8 洞内的正式中线点间距在直线上不宜短于50m,曲线段不宜短于20m,中线点一般设在隧道底部,采用砼包铁芯,并用铁芯上刻十字丝标志定位。3.9 洞身衬砌的临时中线点间距不大于10m(可根据初砌台车长度进行调整),其中线点放样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正倒镜分中,其偏差不大于5mm。3.10 洞内水准点应由洞外控制点引测,按间距每200m布设一点,同时供开挖用的水准点可按曲线5m,直线10m布设在开挖拱脚或边墙边,并进行联测,按四等水准控制以保证其精度满足施工要求。3.11 洞内供衬砌用的高程必须由洞内已知控制点引测,并进行不低于等外水准要求的闭合观测。3.12 洞内控制点(导线桩、中线桩、水准点)应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中的第3.1.3条图1.2.5.6规定埋设,应注意保护和在隧道喷砼上,两边墙上画出明显标志,以便查找。3.13 洞内开挖后应按曲线5m,直线10m进行开挖断面检查,检查可用断面仪测量,或使用带有断面测量软件的全站仪进行测量。二次衬砌应按曲线10m,直线20m进行隧道净宽断面检查。3.14 所有量测,监理测量人员要按照规定抽检复核。

八.测量监理工作

1、 施工放样报验单的批复。对于路基中桩放样,一般构造物基底放样,按交通部颁布的检验评定要求标准频率进行监理抽捡,抽捡频率20%;对于高边坡的施工开挖放样,宜做100%复核检查;对于桥梁桩位放样,抽捡频率不少于50%。2、 施工工序隐蔽验收测量。路基填筑按交通部颁布的检验评定要求标准频率进行监理抽捡,抽捡频率20%;成桩桩位宜做100%复测验收;立柱中心验收抽捡频率不少于50%;垫石标高验收抽捡频率宜100%;梁板顶面标高验收以业主的相关要求抽捡;整体化层验收抽捡也以业主的相关要求进行。隧道的初砌断面验收以业主的相关要求抽捡。隧道终砌断面按交通部颁布的检验评定要求标准频率进行监理抽捡,抽捡频率20%;中线、标高抽捡频率不少于50%。3、 监理资料整理存档。测量组的监理抽捡资料自行妥善保管存档。

九.工程计量及三方联测

1、 三方联测的概念、意义、程序1) 概念:所谓三方联测就是指在工程计量及变更测量时,有业主部门、监理部门、以及承包方三大主体共同参与,以监理测量组现场实测,三方共同现场签字确认的一种工作行为。2) 意义:使工程计量及工程变更测量这一敏感问题变得客观、公正而透明,让复杂难操作的变更计量问题变得简单、明确、而快捷;使参建各方的权责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加强了三大主体的相互协作,相互信任。3) 程序:确立变更计量测定意向——召开现场会——下发变更会议纪要——执行三方联测——提交三方联测确认书——进入工程计量   2、 本工程涉及三方联测的具体工作内容1) 原地面变更复核。2) 软基处理:a、清淤换填;b、清表填筑垫层;c、构造物基底换填。d、路槽换填。3) 路基土石方月度计量复核。4) 土石比例变更。5) 垃圾、废弃土清运。6) 场地平整、挖填边坡变更。7) 地方改沟、改路土方施工8) 填土整形、绿化面积3、 三方联测的一些具体工作做法1) 原地面变更复核:当施工单位上报来原地面的有关变更测量资料时(如横断面变更、涵洞出入口地面标高变更等),中心测量组便及时组织人员配合各大主体进行复核工作。复核前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测量方法放样好桩位,测量组自带仪器进行施测。记录模式为断面法或细部点法。关注《测绘之家》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测量技术干货!2) 软基处理测量:a、对于清淤换填整个过程通常安排三次联测:即换填区域原地面标高测量,开挖后基坑面积及基底标高测量,换填完成后顶标高及面积测量。b、对于清表填筑垫层整个过程通常安排两次联测:即清表后填筑区域地面标高测量,垫层填筑完成后填筑面积及顶面标高测量。c、构造物基底换填整个过程通常安排一次联测:即基底开挖清理完成后底面标高及面积测量。d、路槽换填整个过程通常安排一次联测:即路槽开挖完成后基槽底标高测量。也可严格要求再进行一次回填后顶标高测量。所有的测量方法都和计算方法互相关联,有时为了配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联测次数方法和计算方法也相应进行变通。比如对于较大的基坑或填筑区,就有必要进行多次的联测甚至分块计量,直至完整统一的完成这项工作。软基处理测量记录模式一般采用均匀性细部点法,路槽换填可采用横断面法。3) 路基土石方月度计量复核:路基施工阶段定期进行的土石方月度计量联测工作,一般根据业主要求视计量控制模式而定。施测时测量组安排人员跟踪参与,要求施工单位自己放样好路基中桩,边桩,现场施测资料,大家现场签字确认。施工单位上报的计量数据依据,以联测资料进行复核签认。4) 土石比例变更的测量:对于土石比例测算的整个过程,总的概念是通常安排一次联测,分两种情况进行:a、即当施工标段施工挖至土石分界的时候,现场各方认定可以进行施测工作时,用横断面测量法进行,同时进行的工作有现场取样,摄像拍照等。b、即在施工标段施工挖除完路基石方时,现场依据边坡的残留痕迹进行施测,用纵断面测量法进行,同时进行的工作有现场取样,摄像拍照等。两种方式均可相对准确的确立出土石比例的工程数量。只是在计算方法和资料模式上有所差异。5) 垃圾废弃土清运:施工现场不可避免存在有垃圾废弃土的清运工作。这项内容在各方认为具备施测的情况下安排通常一次联测,记录模式采用细部点法。6) 场地平整、边坡填挖变更:据以往工作经验,一般都存在场地平整土方计算变更问题。一方面原因是设计不考虑提供边坡的挖填工作量,另一方面,设计用于方格计算的场地原地面标高来源于图解数据,误差较大;因此,对于场地平整整个过程通常要安排两次联测:即平整前场区原地面标高认定测量,平整工作完成后场区现有地面标高验收测量。边坡挖填在平整工作完成后同步进行联测。测量前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桩位放样工作,测量模式采用横断面法,场区内也可用方格网法。7) 地方改沟、改路土方施工:对需进行地方改沟、改路的部位,联测前要求施工单位先进行实测放样,整个过程通常安排两次联测:即施工前施工区域原地面横断测量,施工完成后横断面测量。测量记录模式为横断面模式。当然,可视工程特点也只进行一次联测(如填土很薄的地方路)。8) 填土整形、绿化面积工程量:工程进入后期整形绿化时,这方面的工程量不易图纸明确,需进行三方联测。对于填土整形通常安排两次联测:即整形前地面现状测量,整形完成后地面现状测量。测量方法采用地形图细部点测量法,记录模式为细部点模式,根据现场情况可以两次同用一个相对坐标系统。对于绿化面积测量,只安排一次联测:即绿化完成后外围面积及绿化区域地形测量。测量方法采用地形图细部点测量法,记录模式为细部点模式。

十.后期交工验收

完成上述工作内容后,测量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在这个工作进程当中,测量组应该牢记的一个工作准测是:必须按工程施工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人员调配,工作中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合理,确保复测的质量和及时性,积极配合承包人做好检查工作,决不能影响施工进度。当然,测量组也可能参与到其它部门的内容工作当中,比如补充征地复核确认,房建施工开工验线等等,因这些内容较少,属于测量组服务职能范围,本计划中就不再详述。后期竣工测量验收工作,是测量组工作中不可缺少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验收工作包含了路基、路面、桥面、隧道等交验内容。同时,也包含了配合质检站联合验收、竣工资料整理移交等。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于测量组的后期工作内容,思路如下:首先,督促指导进场的路面施工单位复测加密导线及高程控制点。具体来说就是对路面标进行交桩,通过路面标的再次复测重新完整的恢复整个线路的导线及高程控制点,使从路基到路面在测量过渡中有机的统一起来。这为顺利而完满的完成路基的移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配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始路基交验,进而路面等的交验工作。及时整理提交交验成果。下面具体说明工作内容安排。二、 路面施工管理前期工作安排1、 安排好对路面标的交桩工作。组织路面标的现场交桩工作,并移交相关成果资料,办理移交手续。2、 指导协助路面标做好施工控制点的再次复测和加密,检测批复路面标上报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资料,并将此成果正式发文给各相关单位及部门,明确路基的最顶层整修及交验以本成果为依据。让路基路面整个施工测量工作有机的统一起来。关注《测绘之家》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测量技术干货!三、路基交验工作:1、 组织协调路基、路面单位测量人员,配合其它相关部门,合理逐步展开路基交验工作,路基交验以交通部颁布的检验标准来执行,测量工作以检测标高为重点内容。2、 当桥面整体华层施工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放好样完成自检报验工作,并及时组织协调路面单位测量人员共同完成桥面验收工作。3、 在隧道施工单位完成隧道贯通施工后,施工单位应通知中心测量组进行隧道贯通测量,测量完成后,整理资料成果形成“隧道贯通测量技术总结”。4、 当隧道路基完成施工后,安排测量人员对隧道路基进行交验。四、路面测量监理工作1、 按规范标准或业主要求的检测频率对路面各分项工序完成后进行抽捡交验。具体为:路面垫层、底基层、基层的高程及横坡度测量;面层的高程及横坡度测量,路中线平面偏位测量。及时整理测量成果,通知相关部门。提交资料时应注意交验部位按按分项分部统筹编排,为以后资料归档创造条件。2、 路面施工过程中,有时也根据业主需要,需安排对施工单位的备料情况安排“备料考核测量”。五、竣工交验及其它随着路面面层交验工作的结束,测量组的工作任务总体基本完成,最后的工作安排是配合质检单位进行必要的测量竣工验收工作,这部分内容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来进行。同时测量组完成自身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移交工作,准备迎接新的工作任务。其它方面是指根据工程需要,工程完成后进行的必要的以沉降测量为主的变形观测内容。当工程需要变形观测的时候,一般在施工中期就要求开始部署这方面的内容,且观测内容以大中桥为主。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mysurvey)

来源:工程行业大杂烩

推荐阅读

【重磅】注意了!自然资源部官宣:这31件规范性文件已废止或失效,涉及应急测绘、涉密测绘、地图备案等

【资讯】自然资源部关于8家单位申报甲级测绘资质审查意见的公示

【视频】三调足迹 | 高翔:行走的“活地图”

【行业】“测绘技术+河湖长制”赋能河湖治理

推荐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在看”!

↓↓↓点击下方“

水准网测量平差matlab_【干货】史诗级测量大神分享道路测量全过程经验相关推荐

  1. lisp 边坡_史诗级测量大神分享---道路测量全过程经验

    原标题:史诗级测量大神分享---道路测量全过程经验 工程施工测量事关重大,而且并不如许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着个测量仪器就是工程测量的全部,测量人员的水平高低,其实更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 道路施 ...

  2. 【干货】国外大神提高插画设计能力的经验分享

    每个国外设计大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哪怕是做插画设计的,对于我们这些品牌平面设计师来做,这些设计思维和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举一反三,设计都是有共性的.下面的国外大神的经验文章译文. 对我来说,生命中 ...

  3. 阿里P8架构大神分享纯手写“kafka文档”看完直呼太牛!

    什么是 Kafka Kafka 是由 Linkedin 公司开发的,它是一个分布式的,支持多分区.多副本,基于 Zookeeper 的分布式消息流平台,它同时也是一款开源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消息引擎系 ...

  4. YOLOv3 学习笔记:大神好贴汇总+自身经验记录

    一.学习 YOLOv3 YOLOv3论文 YOLOv3:An Incremental Improvement 全文翻译 [目标检测简史]进击的 YOLOv3,目标检测网络的巅峰之作 语言生动易懂,适合 ...

  5. 网页实现凭证金额分割线_一位整理过5000个网页书签的大神分享:实用的书签管理方案...

    我们在日常使用使用搜索引擎的过程中,会逐渐累积各式各样丰富的网站.而当我们保存的书签过多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案,就会造成书签混乱,加大我们搜索的难度. 所以,下面跟大家分享一套实用的书签管 ...

  6. 拿到6个重磅offer的大神,超详细面试经验总结

    本人是国内某财经院校的小本,学校不算很有名,也没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但是很幸运的在这样的就业大环境里拿了6个OFFER,其中包括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省行,以及国内最一流国企的省公 ...

  7. 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全集)_考研英语95分大神分享:最后30天,英语提分只需这4招!...

    有一位前辈曾和我说过: 学英语不背单词和学中文不学汉字是一个道理. 但是,怎么背?背什么?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 我第一次遇到宝爷是在2016年的TEDx中国区演讲现场. [宝爷TEDx演讲现场] 作 ...

  8. DIY大神分享:i7 10700k配什么散热

    看如果想用Core i7-10700K的话,用Intel处理器送的原装散热器是肯定不行的,体积太小的下压和9cm塔式散热器也是不行的,至少得用一个九州风神玄冰GT规模的12cm塔式风冷散热器,也就是比 ...

  9. 阿里大神分享API网关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

    来自:未知的瞬间公众号 案例背景介绍:解决思路/成功要点:成果: 长按订阅更多精彩▼ 如有收获,点个在看,诚挚感谢

最新文章

  1. sql概述_SQL Notebook简介和概述
  2. MyBatis映射文件3(参数处理Map)
  3. Unity C#中TryGetValue与属性
  4. [附源码]Java计算机毕业设计SSM大众点评管理系统
  5. stvd能编译c语言,stvd+stm8s单片机程序编译报错
  6. Win11系统svchost.exe一直在下载怎么办?
  7. Android创建/删除桌面快捷方式
  8. 论文阅读-A Fa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ep Belief Nets
  9. 抽取modelnet40_ply_hdf5_2048数据集的子类集制作h5点云
  10. 计算机底层:进程与线程。
  11. linux下输入ls显示时间格式,【Linux基础】linux下修改ls显示的时间格式
  12. voipdiscount免费拨打全球电话(无需手机注册)
  13. 【图像识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手写汉字识别附matlab代码
  14. C termios.h 简单用法
  15. mysql 编码错误_【分享】MySQl操作系统提示错误编码
  16. HP加易语言数据库,全源码制作的网络验证,可运营,可自行扩展
  17. 生动理解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18. vscode项目配置服务器,vs code配置服务器
  19. Ubuntu18.04下更改或自定义键位(通过xkb)
  2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十一】之企业文化管理

热门文章

  1. OPPO A59s手机系统时间停止运行
  2. 1122 Hamiltonian Cycle (25 分)【难度: 一般 / 知识点: 模拟 哈密顿回路】
  3. 蓝桥杯【介绍】和【如何准备才可以拿奖】
  4. 蓝桥杯2015初赛试题
  5. Linux网络环境配置
  6. 都在建议你不要直接使用 @Async 注解,为什么?
  7. java大公司后端多线程面试题最强分享
  8. 蓝桥杯java第八届第一题--购物单
  9. C语言基础-数据类型
  10. Docker简介以及mysql和redis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