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使用vuereactangular等技术开发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 首屏加载慢
  2. 每一次更新都需要清除浏览器缓存才能看到效果(经常被测试吐槽)

这两个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优化,今天我就从前端页面部署阶段来优化一下这两个问题。PS:以下内容都基于vue-cli3+

晨曦:为什么整个互联网行业都缺前端工程师?​zhuanlan.zhihu.com

前端页面文件缓存方案

vue-cli3打包说起

路由使用按需加载后,打包生成的文件,每一个路由页面都对应一个js和css文件,入口main.js及其依赖则打包成了app.js和app.css,公共依赖都放到了chunk-vendors.js。

vue-cli3打包后的dist/js文件夹:

可以看到,打包生成的js/css/img等文件的文件名都带有hash值,当源文件内容改变时,重新打包后对应的文件hash值也会改变。举个栗子,我们修改了about.vuejs的内容,重新打包时about.jshash值会改变,以及依赖about.vue的文件app.jshash值也会改变,而其他没有修改的文件,打包后的hash值都不会改变。

我们知道,文件名带hash是为了消除缓存带来的影响的,但是所有文件都不缓存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vue-cli3打包生成的文件名带hash值的作用

为了缓存的最优体验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下http缓存的知识(参考MDN: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HTTP/Caching_FAQ):

  1. HTTP1.0 是通过Expires(文件过期时间)和Last-Modified(最近修改时间)来告诉浏览器进行缓存的,这两个字段都是 UTC 时间(绝对时间)。Expires 过期控制不稳定,因为浏览器端可以随意修改本地时间,导致缓存使用不精准。而且 Last-Modified 过期时间只能精确到秒。
  2. HTTP1.1 通过Cache-ContorlEtag(版本号)进行缓存控制。浏览器先检查 Cache-Control,如果有,则以 Cache-Control 为准,忽略 Expires。如果没有 Cache-Control,则以 Expires 为准。

Cache-Control 除了可以设置 max-age(相对过期时间,以秒为单位)以外,还可以设置如下几种常用值:

  • public,资源允许被中间服务器缓存。浏览器请求服务器时,如果缓存时间没到,中间服务器直接返回给浏览器内容,而不必请求源服务器。
  • private,资源不允许被中间代理服务器缓存。浏览器请求服务器时,中间服务器都要把浏览器的请求透传给服务器。
  • no-cache,不管本地副本是否过期,每次访问资源,浏览器都要向服务器询问,如果文件没变化,服务器只告诉浏览器继续使用缓存(304)。
  • no-store,浏览器和中间代理服务器都不能缓存资源。每次访问资源,浏览器都必须请求服务器,并且,服务器不去检查文件是否变化,而是直接返回完整的资源。
  • must-revalidate,本地副本过期前,可以使用本地副本;本地副本一旦过期,必须去源服务器进行有效性校验。
  • proxy-revalidate,要求代理服务器针对缓存资源向源服务器进行确认。
  • s-maxage:缓存服务器对资源缓存的最大时间。

现在99%的浏览器都是HTTP1.1及以上版本,我们配置缓存就使用Cache-ContorlEtag配合就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检查文件是否最新不是用etag吗,为什么文件名还需要有hash值?

(1)如果文件名不带hash值,文件版本得用etag来标记,浏览器需要先去检查下是否过期,服务器则需要检查文件是否最新。

(2)而文件名带有hash值,可以直接将文件的过期时间设置为1年,浏览器就不用检查是否过期,直接使用。

原因是,如果页面源文件有修改,生成的js/csshash值就会修改,对应的请求js/css地址也会变化,htpp地址改了,也就不用检查是否过期。没修改的文件的hash则不变,可以使用缓存文件。

所以利用文件名带hash来做缓存,即能保证,页面有修改浏览器能请求到最新的文件,又能节省服务器的请求(检查是否过期的请求)。

实现无感知发版

只有一台服务器的情况下,我们的页面文件需要更新,通常操作是:先删掉旧文件,然后上传新文件,这段时间系统将不可用,对用户有一定的影响。

仅更新前端页面的前提下,文件名带有hash值还可以实现用户无感知发版:系统更新时,只需要将打包之后的文件除index.html以外的文件(js/css/img),全部上传到服务器网站目录,未修改文件(即重名文件)直接跳过,有修改的文件由于文件的hash值不同会被上传,上传完毕我们再将index.html覆盖掉旧版就行。这段时间用户已请求旧版本index.html的无影响(不会出现文件404,因为新旧版本js/css同时存在),而新访问用户则请求的是新版index.html,访问旧页面用户刷新也会请求新版文件,并且无缓存影响,即对用户使用0影响。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只需要按文件生成时间对比一下删除旧文件即可。PS:替换前端文件不需要重启服务器。

总结: 凡是文件名带有hash值的的文件都可以设置为“永久缓存”(一年),其他不带hash的文件使用etag来设置缓存,由Nginx判断是否过期。

优化打包结果

页面部署的时候,有个问题,如何区分文件名是否带有hash值呢?正则匹配显然不是很好的办法。其实办法很简单,打包生成的文件都带有hash值,而public目录里面的文件不会经过打包处理。所以只需要将public目录里面的文件除了index.html全部放到一个static目录(注意引入路径)

那么打包后的文件目录就会变成这样:

static目录里面的文件和index.html的文件名是不带hash值的,其他的文件都是带有hash值的

补充:打包后发现一些页面文件很小,只有几K

如下图所示,虽然是按需加载,但是感觉浪费服务器请求

这时,我们可以配置webpack的特殊注释(需要 Webpack > 2.4),将一些按需加载的路由打包到同一个js文件

const Foo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group-foo" */ './Foo.vue')
const Bar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group-foo" */ './Bar.vue')
const Baz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group-foo" */ './Baz.vue')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虽然每个文件单独打包都是1k,但是1k+1k不等于2k,也就是说,打包到一起的体积会比原来分开的大,4个1k的文件打包到一起,体积大约是10k,体积达到10k,刚好就会触发gzip压缩,压缩之后体积在4k左右,所以并没有什么影响。

服务器配置缓存

理论知识有了,现在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文件名带hash的(即cssjsfontimg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设置一个月缓存,浏览器可以直接使用缓存不需要请求服务器。其他的文件(index.htmlstatic目录下的文件)设置为no-cache,即每次都来服务器检查是否最新。

为什么缓存时间是一个月,刚才不是说设置一年?设置为一年,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不变的文件可以一直使用,有改动的文件,会重新请求,但是有该动的旧文件已经没有用了,由于过期时间是一年,所以不会被删的,一直占用用户的硬盘,系统更新越频繁,无用旧文件越多,占用的存储也越多,这样是不好的(用户看了想打人)。所以设置一个合理的时间比较好,一个月就挺好。

废话不说,以Nginx服务器为例,配置如下(配置文件nginx.confhttp模块):

server {location = /index.html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location ~ /static/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location ~ /(js/*|css/*|img/*|font/*) {expires 30d;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

效果如下图:当我们修改index.html内容时,会重新请求,没有修改就会304,文件名带hash的都是直接从本地缓存读取。

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 项目里面不要用service-worker,这会影响我们的缓存设置,浏览器会优先使用service-worker缓存。vue-cli4生成的模板自带service-worker
  1. 调试的时候记得允许缓存

前端文件设置gzip压缩

webpack配置生成gzip压缩的文件

webpack有一个文件压缩的插件,可以将大文件压缩成gzip的格式。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先安装:npm install --save-dev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然后修改webpack配置(vue.config.js):

const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 require("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 可加入需要的其他文件类型,比如json
// 图片不要压缩,体积会比原来还大
const productionGzipExtensions = ["js", "css"];module.exports = {configureWebpack: config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return {plugins: [new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filename: '[path].gz[query]',algorithm: "gzip",test: new RegExp(".(" + productionGzipExtensions.join("|") + ")$"),threshold: 10240, //对超过10k的数据进行压缩minRatio: 0.6 // 压缩比例,值为0 ~ 1})]};}}
};

打包完的js/css文件,都会多一份对应的gzip文件,部署的时候需要配置一下,启用gzip,这样支持gzip压缩的浏览器请求的就是压缩文件,不支持的浏览器请求的就是源文件,gzip压缩文件体积会小很多。

字体文件是否需要gzip

网站中常见的图片的格式有jpg(jpeg)、pnggifwebp,这些格式的图片本身已经优化了,所以不再需要gzip。实际上对图片进行gzip压缩,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可能使图片体积更大。那么字体文件呢,是不是和图片一样?

从阿里巴巴矢量图库生成的图标字体的css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常见的字体文件有:eotwoffttfsvg,另外woff2是以base64的格式存储的。

@font-face {font-family: "iconfont";src: url('iconfont.eot?t=1587624344896'), /* IE9 */url('iconfont.woff?t=1587624344896') format('woff'),url('data:application/x-font-woff2;charset=utf-8;base64,...') format('woff2'),url('iconfont.ttf?t=1587624344896') format('truetype'), /* chrome, firefox, opera, Safari, Android, iOS 4.2+ */url('iconfont.svg?t=1587624344896#iconfont') format('svg'); /* iOS 4.1- */
}

查阅资料后发现:eotttf 格式一般情况下本身不压缩,也就是说可以进行gzip压缩。而woff格式具有内建压缩,不需要gzip压缩。

实际测试一下,发现eotttf可以进行压缩,效果还不错,而woff格式的,CompressionWebpackPlugin插件根本不支持压缩,即使你写了配置了压缩woff文件,它也不会生成gz文件。

并且实验发现,svg虽然是图片,但是也可以进行gzip压缩,压缩效果还不错:

结论:svgeotttf 这三种格式的字体文件可以使用CompressionWebpackPlugin进行压缩,并且配合Nginxgzip_types配置,woffwoff2格式的字体文件不需要gzip

服务器配置gzip压缩

Nginx是前端文件常用的服务器,Nginx服务器的配置文件nginx.confhttp模块:

server {# 开启gzip on为开启,off为关闭gzip on;# 检查是否存在请求静态文件的gz结尾的文件,如果有则直接返回该gz文件内容,不存在则先压缩再返回gzip_static on;# 设置允许压缩的页面最小字节数,页面字节数从header头中的Content-Length中进行获取。# 默认值是0,不管页面多大都压缩。# 建议设置成大于10k的字节数,配合compression-webpack-plugingzip_min_length 10k;# 对特定的MIME类型生效,其中'text/html’被系统强制启用gzip_types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json;# Nginx作为反向代理的时候启用,开启或者关闭后端服务器返回的结果# 匹配的前提是后端服务器必须要返回包含"Via"的 header头# off(关闭所有代理结果的数据的压缩)# expired(启用压缩,如果header头中包括"Expires"头信息)# no-cache(启用压缩,header头中包含"Cache-Control:no-cache")# no-store(启用压缩,header头中包含"Cache-Control:no-store")# private(启用压缩,header头中包含"Cache-Control:private")# no_last_modefied(启用压缩,header头中不包含"Last-Modified")# no_etag(启用压缩,如果header头中不包含"Etag"头信息)# auth(启用压缩,如果header头中包含"Authorization"头信息)# any - 无条件启用压缩gzip_proxied any;# 请求加个 vary头,给代理服务器用的,有的浏览器支持压缩,有的不支持,所以避免浪费不支持的也压缩gzip_vary on;# 同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插件一样,gzip压缩比(1~9),# 越小压缩效果越差,但是越大处理越慢,一般取中间值gzip_comp_level 6;# 获取多少内存用于缓存压缩结果,‘16  8k’表示以8k*16 为单位获得。# PS: 如果没有.gz文件,是需要Nginx实时压缩的gzip_buffers 16 8k;# 注:99.99%的浏览器基本上都支持gzip解压了,所以可以不用设这个值,保持系统默认即可。gzip_http_version 1.1;
}

检查gzip是否生效

浏览器文件请求的请求头包含字段Accept-Encoding: gzip代表浏览器支持gzip压缩文件

文件响应头包含字段Content-Encoding: gzip代表返回的是压缩文件

同时NetWork一栏还可以查看到文件的实际大小和实际的请求(gzip)文件大小

检查Nginx是否使用了我们提供的gz文件

Nginx自带gzip压缩功能,如果我们没提供,它会实时压缩(例如index.html文件),这就很浪费服务器资源了。现在我们已经提供jscssgz文件,如何判断Nginx是使用了我们提供的gz文件,而不是自己压缩的呢?

上面有一个配置项:gzip_static on;,开启之后Nginx会优先使用我们的gz文件,但是还是不能确定,Nginx有没有使用gz文件。

查看network请求发现,每一个文件都有etag响应头,如果Nginx使用了已有的gz文件,那么这个请求的etag值不带有W/,反之,如果是文件是Nginx压缩的,etag值则会带有W/

例如index.html:

chunk-vendors.js做一个实验,这个文件本身是带有gz文件的,请求的etag如下(不带有W/):

这时候我们删掉服务器上chunk-vendors.js对应的gz文件,刷新页面,请求如下:

综上,我们就可以验证,只要我们配置了gzip_static on;Nginx就会优先使用了我们提供的gz文件。

附录 - windows安装Nginx服务器

1.下载windows下Nginx的安装包:http://nginx.org/en/download…

2.解压压缩包

  1. Nginx的目录下使用cmd命令行,启动命令:start nginx,关闭命令:nginx -s stop

备注:修改配置文件需要重载配置:nginx -s reload。启动之后,打开http://localhost:80就能看的效果

晨曦:前端啃完这些题,你拿不到20K算我输!​zhuanlan.zhihu.com

总结

页面文件合理的设置缓存和gzip压缩是实实在在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操作,而且比少写几个循环、删除几行代码优化强得多,但是需要前端和运维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最佳方案。

service worker是用来实现离线应用的,文章中没有详细赘述。vue-cli4生成的模板自带service worker,或许这才是vue项目缓存的最佳实践?

最后,喜欢本文可以点个『 赞』,有什么问题和错误,欢迎指出!

作者:沉末_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angular项目打包_vue项目部署的最佳实践相关推荐

  1. Angular项目打包到nginx部署过程

    Angular项目打包到nginx部署过程 一. 打包Angluar ng build,会在项目文件夹下生成dist文件,里面是打包后的文件 二. 部署nginx 在nginx官网中下载nginx 把 ...

  2. IDEA集成Docker插件实现项目打包镜像一键部署与Docker CA加密认证

    IDEA集成Docker插件实现项目打包镜像一键部署与Docker CA加密认证 Docker开启远程访问 修改该Docker服务文件 加载配置与重启 验证是否开启成功 IDEA配置docker 编写 ...

  3. 项目打包和自动化部署

    项目打包和自动化部署 一. 项目部署和DevOps 1.1. 传统的开发模式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开发的整个过程是按部就班就行: 但是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 工作的不协调:开发人员在开发阶段,测试和 ...

  4. Vue3+TypeScript从入门到进阶(八)——项目打包和自动化部署——附沿途学习案例及项目实战代码

    文章目录 一.简介 二.Vue2和Vue3区别 三.Vue知识点学习 四.TypeScript知识点 五.项目实战 六.项目打包和自动化部署 一. 项目部署和DevOps 1.1. 传统的开发模式 1 ...

  5. Asp.NetCore程序发布到CentOs(含安装部署netcore)--最佳实践(二)

    原文:Asp.NetCore程序发布到CentOs(含安装部署netcore)--最佳实践(二) Asp.NetCore程序发布到CentOs(含安装部署netcore)--最佳实践(一) 接上一篇 ...

  6. linux部署vue项目_Vue项目部署的最佳实践

    点击上方"前端教程",选择"星标" 每天前端开发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沉末_ juejin.im/post/5eb2243e51882555d8457833 ...

  7. 打包tomcat没有xml文件_Spring Boot 项目打包 War 并部署到 Tomcat

    之前使用 SpringBoot 所做的开发,都是将项目打包成 Jar 的,但是如果是作为一个 Web 项目,最好是将项目打包成 War. 1. Jar 包和 War 包的区别 1.概念 jar 包:J ...

  8. vue前后端分离项目打包成app,部署成移动端

    将vue项目打包成app,在手机上运行. 1. vue打包 npm run build 先将vue的前端项目打包成dist文件夹 2. 安装hbuilderX Hbuilder官网地址 3. hbui ...

  9. Visual Studio 2008项目打包问题——项目太大C盘空间不够怎么办?

    很多人在项目打包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数据库或者某个文件太大(几百兆甚至几个G),打包时Visual Studio会提示C盘存储空间不够.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采用分区软件重新分配给C盘更多的空 ...

最新文章

  1. 强度光照模块rimg02 BH1750光度传感器模块
  2. Office 2016 for Mac试用之Excel篇
  3. 使用SQL SERVER 2000的全文检索功能
  4. SPOJ - BALNUM Balanced Numbers(数位dp+进制转换)
  5. 计算机接口控制采集时序图,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
  6. jBPM开发入门指南(4)
  7. 2008年具有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名单 - 江苏版
  8. 2个oracle文件导入报错处理
  9. 2018 ACM-ICPC World Finals - Beijing F.Go with the Flow
  10. Poly Network现已支持以太坊至币安智能链及火币生态链一键跨链
  11. 计算机安装时的用户权限,如何设置win10系统使得电脑在安装软件前需要管理员的权限...
  12. 2010年山东省区县级农作物面积及产量统计数据
  13. android系统修改字体,安卓手机修改系统字体教程
  14. intro是啥意思_Intro是什么意思?
  15. 怎么把计算机的网络设置为家庭网络连接不上,win7无法设置家庭网络怎么办_教你解决win7无法设置家庭组的方法...
  16. 转换加密的WMV文件让所其它播放器可以放
  17. 字符串、字符长度计算
  18. python三个箭头怎么打出来_(Python3)Linux和Windows箭头键按下
  19. Java 空格“ ”、空字符串“”和null区别
  20. 创建视图簇SE54并SE93赋予事务代码

热门文章

  1. JS面向对象,创建,继承
  2. Collections.unmodifiableMap
  3. windows下安装composer抛出Composer\Downloader\TransportException异常解决办法
  4. Windows下编译axel 2.6 / 2.11(下载神器)
  5. mysql-5.6.x半同步复制配置
  6. Javascript基础系列之(五)条件语句(比较操作符)
  7. javaScript之数组Array
  8. Silverlight 1.0 RC SDK 预览
  9. 使用Gitblit 搭建Windows Git服务器
  10. Spring中BeanPostProces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