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 
《近世拳师谱》称其“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技击独步于时,为冶技者冠。……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为神。”

年轻时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败,艺成后游历天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叹服,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

年愈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当时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时人评曰:孙禄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 道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

[详细] 
“武神”孙禄堂 
孙禄堂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东任家瞳村人。生于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 (1860年12月22日),逝于民国22年夏历10月29日卯时 (1933年12月16日)。

孙禄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师从李奎元,复从郭云深,共十一年,其间又得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诸前辈亲授,加之孙禄堂天资弥高、性情恬淡,故孙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冲空化境。继而孙禄堂为了研究拳与《易》之关系,又从程廷华研习八卦拳数月,多有心得,技艺精深,但丝毫无自得之意。年余后,程廷华称赞道:“吾授徒数百,从未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潜学如弟者。吾与弟意气相投,故将余技尽传之。弟生有宿慧始能达此。

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禄堂前途珍重,可去矣。”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徒步壮游南北十一省,其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眉,闻有艺者必访至,逢人较技未遇对手。1888年,孙返归故里,同年创“蒲阳拳社”。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故聘为幕宾,同往东北。后保荐孙为知县、知州,未临莅。1909年,孙随徐返回北京,时肃王意公深慕孙禄堂武功独步,冠绝当时武林,故折节下交。然而孙从无一事请托,所以缙绅于孙益重焉。

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太极拳家郝为真。时郝已年过花甲,病困交加。孙闻之,将郝接至家中,请医喂药,月余郝愈。郝感其恩,遂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告之孙禄堂。时郝一言方出,孙已通悟,二人搭手后,郝为真叹服不已。惊赞曰:“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数十年者。”

盖因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至最高境界其道理可自通。1918年,孙禄堂经过自己数十年深修研悟,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门拳术从理论到内容提纯升华融合为一,创孙氏太极拳。同年,徐世昌请孙入总统府,任武承宣官。 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孙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至1931年10月返京。

孙禄堂深通黄老、易学、丹经,并博学百家,习武修文殆有天授,故能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武技于一体,提出“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完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理论和修为体系。自1915年至1932年,孙禄堂前后撰写出《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八卦枪学》(未出版)、《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述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等重要专著和文章,影响极为深远。

孙禄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而且于内功修养、点穴、轻功、枪、剑诸艺皆精纯入化,披糜宇内。时人评曰:孙禄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 道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

孙禄堂武功绝伦,能于行止坐卧间,周身各处皆可扑人于丈外,无时不然,又能于不闻不见之中觉险而避之,神行机圆,无人能犯。孙禄堂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当时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孙禄堂不仅武功登峰造极,而且道德修养极高,多次扶危济灾,救乡民于水火。1919年,完县一带大早,孙倾其家资散钱于乡农,不取本息。而周济武林同道之事更不胜枚举。时人评曰:“孙之忠义之心肝胆相照非常人可比。”

孙虽名满天下,然而俭素质朴如初,一生淡泊名利,不阿权贵,立身涉世“诚于中而形于外”,不图虚名,遇同道罔不谦逊,如无所能者。晚年,孙隐居乡间,预言自己去世之日,不食者两旬,而每日书字练拳无间。临终时,孙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椅上,嘱家人勿哀哭并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于清晨6时5分含笑而逝。

孙禄堂无疾而逝,震动当时各界人士。《申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益世报》、《世界日报》等重要报刊,均对孙的逝世作了报道,对孙之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南京、上海、杭州各武术团体也于“功德林”为孙举行公祭,由陈微明等名流百余人出席,多人作演说。同时,北京十天津各武术团体及孙门弟子亦为孙举办了隆重的追悼活动。保定国术馆副馆长刘纬祥曰:“今后我无问技之人了。”

孙禄堂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其中著名者有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任彦芝、陈守礼、裘德元、陈微明、支燮堂、刘如桐以及其子孙存周、女孙剑云等。

来源: http://neijiaquan.com/images/xiaoran/article/442.html

缅怀我的父亲孙禄堂——孙剑云

我自幼即在父亲膝下,直至他去世从未离开过。父亲一生谦虚,很少和家人谈及他早年的事蹟,也从未见他向学生夸耀过自己,因此对他早年的经歷知者甚少。晚年的情况由於是我亲眼所见,故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一生酷爱拳术,钻研拳术。他曾对我说,行、动、坐、卧无一不是在练拳,拳之理存乎於万物之中。他本人的日常功课便是练拳、写字、读书。我常常见他忽而习字、忽而又练上一段拳,方才收住手脚,立刻又拿起书本,时常脸上露出似有所悟的神情,便记在一个笔记本上。这是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记满了他的心得体会,可惜后来此本落入他人之手,至今下落不明。
他教我们练拳极为严格,要求练拳时精神集中不容鬆懈。有时我们两三遍还学不会,他就感慨地说:「我当初学拳,老师只教一遍,哪像你们,有我手把手地地教还不会。」记得在学八卦剑时,我和父亲练对剑,他常用竹剑把我的手腕点得青一块紫一块,母亲心疼地责备起来,父亲说:「不如此她永远记不住。」令我继续练下去。
父亲虽然武艺大成,但仍不放鬆基本功的锻鍊。记得在我家的裡外屋之间掛著一个布门帘,父亲每经过时都要抬腿踢上几脚,而每次又是足尖点在同一个部位,久而久之那裡就破了,母亲只好补上一块,过一段时间又破了,就再补一块,不知补了多少次。
有一次我和父亲在屋裡推手,数合之后我只觉得突然两脚离地急速地向著后面飘去。时值冬天,后面正是一个火炉子,我下意识地想著「完了」,坐在一旁的母亲也惊呼起来,可是声音未落,父亲已经把我拉住又轻轻地放回原处。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我还未曾见过推手有达到这样境地的。
父亲自幼家贫失学,他的文化全是习武之餘刻苦自学求得的,他精通诗书,特别是易经,谈论起来常使文人学士为之折服。父亲的弟子中颇不乏文人,有许多就是看到父亲著作之后至我家访问,倾谈之后磕头拜师的。过后有不少人告诉我说,当初以为一个武人能谈出多少道理?及至交谈之后才觉得老师学识渊博。那时,家中几乎每日都有人来访,不少是来比武的,父亲总是茶饭招待之后再与之比较,大多是拜师之后离去的。父亲常对我说,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不要以力服人,这样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父亲七十岁时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我也随之同往。记得开学典礼上,同学们请父亲表演一下,父亲笑答道:「好,就在这大厅之中,你们一起来捉我,有摸到我衣服的就算他优胜。」话音刚落,一百多学生一拥而上,父亲长杉也不脱去,在这个能容纳四五百人听讲的大厅裡,或从人隙中,或从头顶上,往来飘忽。我站在旁边也未能看清楚他究竟是如何闪转腾娜的。好久,眾人都气喘吁吁,也未能有人摸得一下。
在镇江的时候父亲经常带著我们出外散步。一日晚饭前,父亲又带著我们一群人出外散步。国术馆建在镇江阳彭山上,出门便是山路,父亲指著上山路说,你们练了这麼久,不知功夫可有什麼长进,你们愿意试试吗?我们都表示「愿意」。父亲说:「我在前面走,你们在后面追,有追上者为胜。」说完向山上走去,我们在后面使出全身之力紧追不放,追了有二里多路,父亲始终将我们落下丈餘,看我们实在跑不动了,父亲方收住脚步,哈哈一笑说,你们的功夫还差得很远,还要多努力才是。他对我们说,年轻时从郭云深先生学习时,经常是郭先生纵马驰骋,而他自己则手揽马尾日行百餘里。父亲年轻时确实极有脚力,他从保定步行至北京,总是夜间啟程天明即到。
对於练拳,父亲一生有不少体会,但他经常说拳术的诀窍就在一个「练」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他自己会拳械百餘种,内功更是超凡,但每到一处,总要寻访高人逸士,讲求技艺。他经常教导我们说,艺不压身,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博採眾家之长,如海之纳百川。
父亲一生从无门户之见,无论内、外家拳师,只要来访一律热情招待。对於当时武术界出现的个别恃强凌弱甚至欺师压人等现象,父亲非常气愤,嘱我们切不可学,一生要谨守「忠厚」二字。
这些事情都过去几十年了,现在的时代和那时也不大相同了,但许多道理对今日的后学者仍可借鉴。上述如果能对大家有点益处,那就是对先父最好的纪念了。

http://user.qzone.qq.com/29655867/blog/1449547149

他们这样评价的孙禄堂

2015-12-19 中华武术搏击联盟

1. 支燮堂先生回忆孙禄堂先生

禄堂夫子来沪时,社会名流巨贾竞相接待,然夫子多谢而避之。常住在余处,使余朝夕得夫子指教。夫子尝云:“汝技初成,需多试技,行止坐卧任何时候,皆可向吾进击。”一日午时夫子于院中歇息,躺于椅上,闭目入眠。余一时念起,看准夫子身体以石子掷而击之。石子掷去,忽而不见夫子,石子洞穿夫子所卧椅背帆布,而夫子早立于余之身后,夫子手指已经抵住余后颈。余深服禄堂夫子灵敏如神,功臻至诚至虚至空之境矣。

2. 刘子明忆李景林谈孙禄堂先生

民国20年春,受李芳辰将军之邀,余赴山东国术馆充任文书,时馆内国术名家云集,如李润如、杨法五、李书文、郭宪三、武汇川等,终日探讨国术技艺,每遇争议不定时,将军常以孙禄堂先生尝云云,则争议立解。人言李将军最推崇孙先生功夫。一日,省主席韩复榘来访,谓:“将军纵横武林数十年,以将军之见闻,何门功夫最称上乘?”李将军曰“今有武当、少林、峨嵋、形意、八卦、太极诸多名拳皆可臻功夫之上乘。然而最上乘者当存乎其人,乃集之大成浑然为一者也。”韩主席问曰:“何人至是?”李将军道:“余遍顾宇内,能集拳术之大成而独造其极者,唯孙禄堂先生一人而已。”韩问:“孙先生有何绝艺耶?”李道:“孙先生内功绝伦,于动静之中能将《易》之奥蕴体用无遗。静之,若幽谷深渊而不可测,虽不闻不见而能感而应之。动之,则玲珑透体不见形影,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孙先生又能周身分毫不动而重心已变,当今善技者无人能知其奥。孙先生神意一动,悠然之,则劲如天网,任彼化打接逃,尽皆无救。放伸之,似天河直泻,沛然莫御矣。孙先生之腿法与其手法等同,身未动而腿已出,横空神打,力透骨髓,痛袭心肺,使人魂散。孙先生之打法,随机应变,出神入化,随心所欲,无一定法。盖孙氏从容天理,拳合于道,中和极致,周身有如一气与天地并立,无可无不可矣。”韩感叹曰:“此真天人也。”余知李将军向不轻许于人,惟每提及孙禄堂先生之武艺时,无不钦服备至,叹未有能及者。又常叹息孙先生拿艺太紧,向不教人。李将军原习杨家太极拳,以为武术正宗,首都国术馆成立后,李将军力邀孙先生南下,两人时常过从,相知日深,此后李将军论拳与数年前之观点多有不同矣。

3. 杨世垣回忆孙禄堂先生

民国12年我在天津南开上大学,同年拜在孙禄堂老师门下学习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那时禄堂先师每月来天津一两次。每次约三五日不等。禄堂先师尝说学习内家拳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也许这个原因,同期的师兄弟中,对我比较看重。第二年寒假,先师要我陪他一起回到北京,并住在先师家。一天清晨起来,天降大雪,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我走出厢房门外,正好禄堂先师手提着灯笼从前院回来,先师站在影碑边看着院子里的雪,似乎不忍下脚。先师说:“这是天作银毯。”言罢,纵身一跃,竟到了北房的台阶上。我留意看了一下先师站在影碑旁边的脚印,正在影碑一侧。当天我用圈尺一量,从禄堂先师站着的影碑到北房台阶的距离正好三丈五尺。后来我回到天津跟师兄弟们讲,先师手提着灯笼一跃,竟达三丈五尺。于是有人说郭云深老先生一跃也在三丈外。后来先师听到了这些议论,当即否定道:“我也就是勉强两丈外吧。”说着用虎形一跃,然后师兄龚剑堂用尺子一量,果然只有两丈五尺。我觉得纳闷,为什么先师当众故意不跃得远一些呢?后来李玉琳师兄对我讲:“这是咱们老师的敬师之德。你们拿郭老师祖做比较,咱们老师当然故意不跃到三丈外了,你老弟就别钻牛角尖了。”所以很多人以为先师一跃就是两丈五尺,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禄堂先师手提着灯笼一跃竟达三丈五尺。先师敬师之德无以复加。

4. 郑怀贤回忆孙禄堂先生

我在上海时曾与师兄萧格清在中华国术研究会任教,一次请孙老先生前来担任名誉理事,宴会后大家恳请孙老先生表演一两个绝技,老先生被央求不过,于是让人拿来五个方凳,每个凳子之间相距三四尺依次摆放。孙老先生坐在一端,另一端的凳子上放着萧格清的帽子,孙老先生让在场的人站在老先生的身边,孙老先生说:“我要从三条凳子下穿过取那顶帽子,身边这人只要在我起身时能坐在我坐的凳子上,就算他赢。”大家认为这事太容易了,于是首先由翁国勋来试,大家只觉眼前倏忽一闪,再定睛看时,孙老先生已经拿着萧格清的帽子坐回原处,而翁国勋竟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后周围的人分别来试,包括我和萧格清这些练过多年八卦拳的,结果没有人能在孙老先生起身取回帽子的过程中能坐在老先生的凳子上。在场的人中只有我和萧格清是老先生的弟子,但是各位拳家看到这种惊人的表演后,无不惊叹孙老先生的技艺有如神仙一样,是有生之年从没有见过的高人。

5. 郝家俊回忆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老师的太极拳打手精妙绝伦,与众不同,完全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其中的精微奥妙非常人可以想象的。禄堂老师与人打手,常常仅用两个手指一搭,对方就动不了了。欲退不出欲进不能,无论进退,五脏六腑感觉被无数根钢丝扯住一般,动则欲碎。禄堂老师的手法却极轻微。有时未见禄堂老师如何动作,自己的内脏就如被电击,一下子就瘫倒了,有时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一下子飘出三丈外,却完全没有感到自己身上受力。禄堂老师的打手真是不可思议。如今我研究打手技术也有50多年了,遇见的各派名家也不少,没有见过谁能达到或者接近禄堂老师的水平。只有师兄李玉琳先生常能打出一些莫名之劲,但不如禄堂老师能无时不然,随心所欲。

6. 吴江平谈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先生不仅精通内家功夫,也精通外家功夫,孙先生是将内外家功夫融会贯通,使之焕然一新,武功确实登峰造极。我的老师窦来庚、大师兄曹晏海都是以外功为主。他们都说孙先生对外功也是极精的,但与一般的外功绝然不同,闪赚腾挪,全是由内而外,一气冲空的结果。为了能得到孙先生的指点,他们都曾想了很多办法,因为孙先生一般不亲自带学生,平常白天孙先生或写字或看书,沉言寡语,一般不教拳,只有到了礼拜一,孙先生才给国术馆的老师上大课,这天很多人乘车搭船从外地赶来。即使在国术馆的人也很少有机会能经常得到孙先生的亲自指导。为了提高自身的技艺,窦老师在中央国术馆毕业后,没有马上回山东,而是在镇江找了份工作,就是为了能经常得到孙先生的指导。曹晏海那时差不多每周日,从南京赶到镇江,就是为了星期一能听到孙先生的讲课。当时能得到孙先生亲自指导的人很少。即使形意、八卦、太极方面的名家,也很少能得到孙先生的指导。国术馆有成就的内、外家的拳师,差不多都拜在孙先生门下。当时若能得到孙先生的亲自指导,诚如李天骥所言,真是有一步登天之感

7. 孙剑云回忆孙禄堂先生

大约民国15年前后,有位关先生,比先父小几岁,我叫他关大叔,常来我家找先父。只要他一来,两个人就到练功的屋子里,一连几天不出来,我母亲也不让我们去打扰。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修炼道功。大约年余后,关大叔有段时间不来了,一天关大叔的家人来我家找关大叔。我母亲说有日子没有来了。看到他家里人有些着急,先父说:“你们不要找他了,你们是找不到的,他已经走了。”后来先父去世前,见到我们哭,于是厉声道:“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早就走了,还用拖到今天才走,你们还哭什么。”听先父这样讲,这时我忽然想起关大叔这件事。也许先父说的“走了”就是指修道正果。

江苏国术馆成立时,馆内国术教师中有许多名家、高手,他们一再要求先父表演一下功夫,如果分别搭手试艺,容易伤别人的面子。于是先父讲:“就在这个大厅里,你们一起来抓我,谁能摸到我的衣服,就算他优胜。”这个大厅约能容纳200多人,当时在大厅里的国术馆教师和学生有百余人。大家听到先父这样讲,起先没有动,有几个与先父熟悉些的,走过来将先父围住,就在他们欲抓住先父时,忽然先父不见了。不知何时先父到了圈外,这时有人喊,要大家团团把先父围住。然而就在大家看准的先父的位置,一起扑过来时,又不见了先父。后来直到众人都累了,也没有人能碰到先父的衣服。

江苏省国术馆从南京迁出后,设在镇江阳彭山,国术馆门口总有一些黄包车等着生意拉活。一次先父外出,一个车夫央告先父照顾他生意,本来先父出入都是步行。见车夫这般央告,就只好答应坐车夫的车。然而,当车夫拉先父出外办事回到国术馆后,却不肯要先父的车钱。先父问他何故?车夫说:“这回我开了眼界了,拉先生上坡,比每次拉着空车还要轻。我起先还以为车里没有人了,回头一看先生就在车里。这回我才知道先生有腾云驾雾的功夫。我怎敢要您这位老神仙的钱。”先父说:“哪儿有这回事?那一定是你今天早晨多吃了两碗饭,身上有力气呗。”但那车夫还是一口咬定先父能腾云驾雾。

先父在上海时,一次众武术名家聚会,当时有人提议要先父表演一两个绝技。先父推脱不过,于是走到屋子的一面墙下,将身体一侧(左或右)贴靠在墙上,先父靠墙里边的脚外侧和同侧的肩紧贴在墙上,同时把外边的另一只脚抬起来,就这样保持十几秒钟后,回到座位上。在场的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有什么奥妙。于是先父要他们照着自己做的动作去试,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完成先父刚才做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先父解释说,这个动作可以用来检验一个人能否在外形丝毫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内功来改变自己的重心。几十年来我还从没有见过第二个人能够像先父那样完成这个动作。

8. 孙保安回忆孙禄堂先生

有一天我爷爷在屋子里写字,我进去玩。过了一会儿,爷爷说:“你去看看咱们后院墙上有人。”我跑到后院一看,见有个人趴在墙头往院子里看。我有些纳闷,爷爷在屋子里是看不到后院墙的,他老人家怎么会知道后院有人趴墙头呢?还有每当街口有化缘的和尚、道士,爷爷在屋子里总是事先就知道了,让我们拿一些馒头到街口去等着。我们刚到街口,化缘的不前不后正好到。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9. 任兰芬回忆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老先生武功神奇,体内有罡气护体,遇敌来袭,虽然不闻不见,亦能感而遂通,临机应变,从容中道,体外更有极强之吸力,与敌虽相隔丈外,互不接触,亦能使敌被吸引而不能动。举手间,可将敌凌空提起,使敌两足离地而不落下。孙禄堂老先生的武功绝非常人所能思议。

10. 孙雨人记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太夫子晚年返乡,途经定兴,受到县政府的热情接待。当时县长有位故交,是留洋学习物理学。听到很多有关太夫子神奇的传说,一定要见识、研究一下。太夫子不喜欢当众表演,但是县长也一再要求,盛情难却,于是答应做一个游戏。太夫子说:“好吧,我就表演一个吧。”随后问大家:“在座的诸位今天身体如何?有没有不适的?”大家回答:“没有什么不适啊。”太夫子接着问道:“现在你们感觉怎么样,还舒服吗?”这时屋子里的人个个虚汗立下,瘫软不起,都说心口难受。这时禄堂太夫子又问:“现在好点了吗?”大家缓了口气,都说好些了。于是禄堂太夫子说:“这是一气之作用,不知物理学可否解释?”那位县长的故交,虽是留洋学物理学的,也惊骇不已,结结巴巴地连声说:“神人,神人。”最后说他也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

孙雨人说:“当年武林中已经没有人能跟禄堂太夫子比武了,如果太夫子想取谁性命,他还不知道,就已经不行了。禄堂太夫子武功之高,是当时其他人望尘莫及的。能得到点儿皮毛,就足以称雄一方。”

孙禄堂虽然武功旷世绝代,在当时武林中享有至誉,但他为人低调、谦逊,如无所能者,而帮助他人则肝胆相照,全不计较个人名利。孙禄堂返回北平后,很多学校、机关都聘请孙禄堂去讲拳,但孙禄堂总是向校方推荐那些生活比较穷困的拳师,并说他们的功夫比自己好。因为孙禄堂知道以这些拳师的水平,教授学校的学生们锻炼身体是绰绰有余的。

当时北平的国术开展的比较萧条,其中一些很有功夫的拳师生活的非常困难,孙禄堂除了给他们推荐工作外,还常常接济他们的生活,有求必应。据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讲,那时常有拳师到他家里来,来的人无论认识与否,只要能报出师承,就一定管饭,一般是两荤两素四菜一汤,临走还送给盘缠。孙禄堂不仅周济武林同道,对于一般人也常与接济。

有一年,孙禄堂返乡,临村有一少妇见孙禄堂回来,就问:是否在外面见到过她的丈夫,并告之她的丈夫已经几年没有音讯了,妇人说如果她丈夫年底不回来她要去改嫁。孙禄堂见状就对妇人讲,在外面是见过她的丈夫,还捎钱回来,是自己险些忘记告诉她了,并拿出十几块大洋给那妇人,告诉她,她丈夫不久就会回来。这年年底,妇人的丈夫果然回来了,不过妇人的丈夫在外面从来没有见过孙禄堂,更没有托孙禄堂给家里带钱。于是知道是孙禄堂在救济自己。所以夫妇俩登门向孙禄堂表示感谢。诸如此类孙禄堂暗中救济他人的事情数不胜数。

1933年华北水灾,孙禄堂欲倾其家资赈济乡民。孙禄堂平日从来不管钱的事,用钱都是向夫人张昭贤要,夫人也很贤惠,向来都听孙禄堂的。这回也是如此。孙禄堂有个弟子叫雷师墨,是中国银行的主任秘书,以他的名义储蓄会有些优惠和便利,在雷师墨的建议下,孙禄堂的钱一直都以雷师墨的名义储蓄在中国银行。这会儿孙老夫人找到雷师墨说要把钱都取出来赈灾,雷师墨认为都取出来赈灾不妥,雷师墨说:“老师的年纪这么大了,又辞去了各种社会职务,平时总是周济同道,总要留几个养老的钱。”孙老夫人觉得雷师墨说得有道理,于是回家就对孙禄堂也说了这番意思的话,没想到一辈子跟自己没有红过脸的孙禄堂,这回竟然很激动,老爷子自己拿着铺盖搬到厢房去住了。憋了几天,孙老夫人憋不住了,又去找雷师墨。雷师墨知道老师从来不管钱,也从不过问钱的事,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当时孙禄堂在中国银行存有六万块大洋,于是雷师墨就对孙老夫人讲:“师母您把老师这六万块大洋分为两份存单,五万一份,一万一份,您就把这一万这份交给老师,五万这份您收好,什么话都别说。”孙老夫人说:“这行吗?”雷师墨说:“师母您放心吧,只要您不说,老师就不会问。”于是孙老夫人回家,把一万大洋的那份存单往孙禄堂手里一扔,故意装着生气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不久孙禄堂就让弟子雷师墨把这存单上的大洋全部取出来,回到家乡全部用于赈灾。

1933年9月,孙禄堂由家乡返回北京后,得知方振武、吉鸿昌的抗日同盟军被日军与中国政府军秘密联合剿灭。10月国民政府又迫于日本的压力竟然同意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并禁止一切抗日活动。孙禄堂这时对国民政府已经完全失望,深感有心讨贼而无力回天。一天,孙禄堂对夫人预言自己驾鹤之日,夫人大惊,遂命女儿孙剑云带孙禄堂去德国医院(今北京医院)作全面体检。孙禄堂笑道:“我身体无恙,去何医院。只是到时将有仙佛接引,我欲一游耳。”夫人疑而不信,坚持要孙禄堂去检查,无奈,只得由小女孙剑云陪伴去做体检。检查后德国医生史蒂夫说:“孙先生的身体无任何不良迹象,比年轻人的身体还要好。”归后,夫人又请名医孔伯华来家中为孙禄堂检查。把脉后,孔伯华说:“孙先生六脉调和,无一丝微瑕。这么好的脉象,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家人遂安。同年秋,孙禄堂再次回到故里,不食者两旬,而每日习拳练字无间。收县教育局长、画梅圣手刘如桐等18人。至12月16日早上(夏历十月二十九日卯时),孙禄堂对家人曰:“仙佛来接引矣。”遂命家人去户外烧纸,颂佛号。6点零5分,孙禄堂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户内,嘱家人勿哀哭并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一笑而逝。

(文/佚名)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engshuai1982/p/6221349.html

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转】相关推荐

  1. 梁储定郊外,为官正派-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记

    梁储(1453-1527年)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石肯(1952年划归南海县)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选庶吉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入参机务 ...

  2. 清亡之路(4):最受误解的东南互保

    很多人一提"东南互保",就认为是东南是在反叛. 如果仔细看,其实根本谈不上造反,反而是更像是一种"遵旨行事". 本文就是说说这个问题. 宣战是来真的吗? 190 ...

  3. 儒家的“天下观念”与“文化决定论”

    "天下"是儒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四书"中,"天下"一词<大学>7见.<论语>23见.<中庸>28 ...

  4. 画论38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中国历代画论目录] 目录 卷一 ◎论用笔 ◎评法书 ◎跋自书 ◎评古帖 卷二 ◎画诀 ◎画源 ◎题自画 ◎评旧画 卷三 ◎记事 ◎记游 ◎评诗 ◎评文 卷四 ◎杂言上 ◎杂言下 ◎楚中随笔 ◎禅悦 ...

  5. 画论62 徐沁《明画录》

    [中国历代画论目录] 目录 序 卷一 宸绘 卷二 山水 卷三 山水 卷四 山水 卷五 山水 卷六 花鸟(附草虫) 卷七 墨竹 卷八 汇纪 序 琴棋书画,固虽小技,苟竭其心智,皆能通乎神明.顾名 高者, ...

  6. 书论66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目录 卷一 论用笔 评法书 评古帖 卷二 画诀 画源 题自画 评旧画 论画 卷三 记事 记游 评诗 评文 卷四 杂言上 杂言下 楚中随笔 禅悦 卷一 论用笔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 ...

  7. 画论1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中国历代画论目录] 目录 卷一 叙画之源流 叙画之兴废 叙历代能画人名(自轩辕至唐会昌,凡三百七十一人) 论画六法 论画山水树石 卷二 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 论顾陆张吴用笔 论画工用榻写 论名价品第 ...

  8. 平安产险_平安产险史良洵:财产险未来三大机遇,新能源车险、非车险以及健康险...

    编者按 2019年1月4日,慧保天下举办"通往理性繁荣之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在岁末年初之际与保险人共同探讨保险业的未来.平安产险常务副总经理史良洵出席活动,并结合自己 ...

  9. 996.ICU 下被过度消费的程序员,还配享受生活吗?

    "程序员哦?就智商挺高情商有限,薪水奇高还没啥生活品质的那个?" 3 月底即引爆 GitHub 的程序员自救项目"996.ICU"从最初的一纸"抗议书 ...

  10. 古人的谦称、尊称与贱称

    古人的称谓 当然,一般情况下,谦称是称呼自己和自己家人,尊称是称呼别人. 谦称: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 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 ...

最新文章

  1. almost late for work
  2. IDEA中引用不到HttpServlet的解决方案
  3. OpenStack 的部署T版(二)——Keystone组件
  4. VC++ MFC获取对话框上控件的位置
  5. java 获取六个月账期,应收帐龄分析里面账期分析能不能改为0-30天?
  6. 探寻京东云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7. html 三大标签,网站三大标签的正确书写
  8. Tornado部署时那些奇怪的错误
  9. 硬件编解码与软件编解码的区别
  10. NB-IOT技术与发展问答
  11. 施一公:如何提高专业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12. PCA(主成分分析法)的理解笔记及算法的实现
  13. 发表一篇工科EI会议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14. 筱筱笔记:npm发包流程
  15. **Matlab中CLF的使用**
  16. 大二下小结与暑假展望
  17. 当搜狐也流氓,我就从搜狗拼音转到了QQ拼音
  18. 蓝桥杯VIP试题 之 基础练习 Sine之舞 - JAVA
  19. c语言isnan,isnan_数值 | Numerics_C_参考手册_非常教程
  20. Aut(S3)=Inn(S3)的证明和元素寻找

热门文章

  1. python做积分计算器_用Python学数学之Sympy代数符号运算
  2.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求法_矩阵论系列——特征值篇
  3. Android 集成微信h5支付
  4. 如何下载使用期刊 LateX 模板
  5. maven安装及配置(详细版)
  6. 武汉大学2020年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决赛(重现赛)J (oeis or 卡特兰数+可重集排列数)
  7. 2019最新版QQ音乐api调用(原创)
  8. Socket Tools的使用
  9. IDEA的插件和一些主题推荐
  10. gbase导入sql文件_GBase数据库——常用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