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驱动程序的设计,感觉在学习驱动的同时学习linux内核,也是很不错的过程哦,做了几个实验,该做一些总结,只有不停的作总结才能印象深刻。

我的平台是虚拟机,fedora14,内核版本为2.6.38.1.其中较之前的版本存在较大的差别,具体的实现已经在上一次总结中给出了。今天主要总结的是ioctl和堵塞读写函数的实现。
一、ioctl函数的实现
首先说明在2.6.36以后ioctl函数已经不再存在了,而是用unlocked_ioctl和compat_ioctl两个函数实现以前版本的ioctl函数。同时在参数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去除了原来ioctl中的struct inode参数,同时改变了返回值。
但是驱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变化并不是很大,同样在应用程序设计中我们还是采用ioctl实现访问,而并不是unlocked_ioctl函数,因此我们还可以称之为ioctl函数的实现。
ioctl函数的实现主要是用来实现具体的硬件控制,采用相应的命令控制硬件的具体操作,这样就能使得硬件的操作不再是单调的读写操作。使得硬件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ioctl函数实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命令的定义,然后才是ioctl函数的实现,命令的定义是采用一定的规则。
ioctl的命令主要用于应用程序通过该命令操作具体的硬件设备,实现具体的操作,在驱动中主要是对命令进行解析,通过switch-case语句实现不同命令的控制,进而实现不同的硬件操作。
ioctl函数的命令定义方法:
int (*unlocked_ioctl)(struct file*filp,unsigned int cmd,unsigned long arg)
虽然其中没有指针的参数,但是通常采用arg传递指针参数。cmd是一个命令。每一个命令由一个整形数据构成(32bits),将一个命令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实现具体的配置,设备类型(幻数)8bits,方向2bits,序号8bits,数据大小13/14bits。命令的实现实质上就是通过简单的移位操作,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而已。
一个命令的分布的大概情况如下:
|---方向位(31-30)|----数据长度(29-16)----------------|---------设备类型(15-8)------|----------序号(7-0)----------|
|----------------------------------------------------------------------------------------------------------------------------------------|
其中方向位主要是表示对设备的操作,比如读设备,写设备等操作以及读写设备等都具有一定的方向,2个bits只有4种方向。
数据长度表示每一次操作(读、写)数据的大小,一般而已每一个命令对应的数据大小都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经常改变,14bits说明可以选择的数据长度最大为16k。
设备类型类似于主设备号(由于8bits,刚好组成一个字节,因此经常采用字符作为幻数,表示某一类设备的命令),用来区别不同的命令类型,也就是特定的设备类型对应特定的设备。序号主要是这一类命令中的具体某一个,类似于次设备号(256个命令),也就是一个设备支持的命令多达256个。
同时在内核中也存在具体的宏用来定义命令以及解析命令。
但是大部分的宏都只是定义具体的方向,其他的都需要设计者定义。
主要的宏如下:
#include
_IO(type,nr)                    表示定义一个没有方向的命令,
_IOR(type,nr,size)            表示定义一个类型为type,序号为nr,数据大小为size的读命令
_IOW(type,nr,size)           表示定义一个类型为type,序号为nr,数据大小为size的写命令
_IOWR(type,nr,size)         表示定义一个类型为type,序号为nr,数据大小为size的写读命令
通常的type可采用某一个字母或者数字作为设备命令类型。
是实际运用中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定义一个具体的命令:
  1. //头文件
  2. #include
  3. /*定义一系列的命令*/
  4. /*幻数,主要用于表示类型*/
  5. #define MAGIC_NUM 'k'
  6. /*打印命令*/
  7. #define MEMDEV_PRINTF _IO(MAGIC_NUM,1)
  8. /*从设备读一个int数据*/
  9. #define MEMDEV_READ _IOR(MAGIC_NUM,2,int)
  10. /*往设备写一个int数据*/
  11. #define MEMDEV_WRITE _IOW(MAGIC_NUM,3,int)
  12. /*最大的序列号*/
  13. #define MEM_MAX_CMD 3
还有对命令进行解析的宏,用来确定具体命令的四个部分(方向,大小,类型,序号)具体如下所示:
  1. /*确定命令的方向*/
  2. _IOC_DIR(nr)
  3. /*确定命令的类型*/
  4. _IOC_TYPE(nr)
  5. /*确定命令的序号*/
  6. _IOC_NR(nr)
  7. /*确定命令的大小*/
  8. _IOC_SIZE(nr)
上面的几个宏可以用来命令,实现命令正确性的检查。
ioctl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如下的过程:
1、命令的检测
2、指针参数的检测
3、命令的控制switch-case语句
1、命令的检测主要包括类型的检查,数据大小,序号的检测,通过结合上面的命令解析宏可以快速的确定。
  1. /*检查类型,幻数是否正确*/
  2. if(_IOC_TYPE(cmd)!=MAGIC_NUM)
  3. return -EINVAL;
  4. /*检测命令序号是否大于允许的最大序号*/
  5. if(_IOC_NR(cmd)> MEM_MAX_CMD)
  6. return -EINVAL;
2、主要是指针参数的检测。指针参数主要是因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差异性导致的,因此需要来自用户空间指针的有效性。使用copy_from_user,copy_to_user,get_user,put_user之类的函数时,由于函数会实现指针参量的检测,因此可以省略,但是采用__get_user(),__put_user()之类的函数时一定要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所示:
  1. if(_IOC_DIR(cmd) & _IOC_READ)
  2. err = !access_ok(VERIFY_WRITE,(void *)args,_IOC_SIZE(cmd));
  3. else if(_IOC_DIR(cmd) & _IOC_WRITE)
  4. err = !access_ok(VERIFY_READ,(void *)args,_IOC_SIZE(cmd));
  5. if(err)/*返回错误*/
  6. return -EFAULT;
当方向是读时,说明是从设备读数据到用户空间,因此要检测用户空间的指针是否可写,采用VERIFY_WRITE,而当方向是写时,说明是往设备中写数据,因此需要检测用户空间中的指针的可读性VERIFY_READ。检查通常采用access_ok()实现检测,第一个参数为读写,第二个为检测的指针,第三个为数据的大小。
3、命名的控制:
命令的控制主要是采用switch和case相结合实现的,这于window编程中的检测各种消息的实现方式是相同的。
  1. /*根据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2. switch(cmd)
  3. {
  4. case MEMDEV_PRINTF:
  5. printk("<--------CMD MEMDEV_PRINTF Done------------>\n\n");
  6. ...
  7. break;
  8. case MEMDEV_READ:
  9. ioarg = &mem_devp->data;
  10. ...
  11. ret = __put_user(ioarg,(int *)args);
  12. ioarg = 0;
  13. ...
  14. break;
  15. case MEMDEV_WRITE:
  16. ...
  17. ret = __get_user(ioarg,(int *)args);
  18. printk("<--------CMD MEMDEV_WRITE Done ioarg = %d--------->\n\n",ioarg);
  19. ioarg = 0;
  20. ...
  21. break;
  22. default:
  23. ret = -EINVAL;
  24. printk("<-------INVAL CMD--------->\n\n");
  25. break;
  26. }
这只是基本的框架结构,实际中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修改。这样就实现了基本的命令控制。
文件操作支持的集合如下:
  1. /*添加该模块的基本文件操作支持*/
  2. static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mem_fops =
  3. {
  4. /*结尾不是分号,注意其中的差别*/
  5. .owner = THIS_MODULE,
  6. .llseek = mem_llseek,
  7. .read = mem_read,
  8. .write = mem_write,
  9. .open = mem_open,
  10. .release = mem_release,
  11. /*添加新的操作支持*/
  12. .unlocked_ioctl = mem_ioctl,
  13. };
需要注意不是ioctl,而是unlocked_ioctl。
二、设备的堵塞读写方式实现,通常采用等待队列。
设备的堵塞读写方式,默认情况下的读写操作都是堵塞型的,具体的就是如果需要读数据,当设备中没有数据可读的时候应该等待设备中有设备再读,当往设备中写数据时,如果上一次的数据还没有被读完成,则不应该写入数据,就会导致进程的堵塞,等待数据可读写。但是在应用程序中也可以采用非堵塞型的方式进行读写。只要在打开文件的时候添加一个O_NONBLOCK,这样在不能读写的时候就会直接返回,而不会等待。
因此我们在实际设计驱动设备的同时需要考虑读写操作的堵塞方式。堵塞方式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等待队列实现,通常是将等待队列(实质就是一个链表)的头作为设备数据结构的一部分。在设备初始化过程中初始化等待队列的头。最后在设备读写操作的实现添加相应的等待队列节点,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等待队列的操作基本如下:
1、等待队列的头定义并初始化的过程如下:
方法一:
struct wait_queue_head_t mywaitqueue;
init_waitqueue_head(&mywaitqueue);
方法二:
DECLARE_WAIT_QUEUE_HEAD(mywaitqueue);
以上的两种都能实现定义和初始化等待队列头。
2、创建、移除一个等待队列的节点,并添加、移除相应的队列。
定义一个等待队列的节点:DECLARE_WAITQUEUE(wait,tsk)
其中tsk表示一个进程,可以采用current当前的进程。
添加到定义好的等待队列头中。
add_wait_queue(wait_queue_head_t *q,wait_queue_t *wait);
即:add_wait_queue(&mywaitqueue,&wait);
移除等待节点
remove_wait_queue(wait_queue_head_t *q,wait_queue_t *wait);
即:remove_wait_queue(&mywaitqueue,&wait);
3、等待事件
wait_event(queue,condition);当condition为真时,等待队列头queue对应的队列被唤醒,否则继续堵塞。这种情况下不能被信号打断。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queue,condition);当condition为真时,等待队列头queue对应的队列被唤醒,否则继续堵塞。这种情况下能被信号打断。
4、唤醒等待队列
wait_up(wait_queue_head_t *q),唤醒该等待队列头对应的所有等待。
wait_up_interruptible(wait_queue_head_t *q)唤醒处于TASK_INTERRUPTIBLE的等待进程。
应该成对的使用。即wait_event于wait_up,而wait_event_interruptible与wait_up_interruptible。
  1. wait_event和wait_event_interruptible的实现都是采用宏的方式,都是一个重新调度的过程,如下所示:
  1. #define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wq, condition)                \
  2. ({                                    \
  3. int __ret = 0;                            \
  4. if (!(condition))                        \
  5. __wait_event_interruptible(wq, condition, __ret);    \
  6. __ret;                                \
  7. })
  1. #define __wait_event_interruptible(wq, condition, ret)            \
  2. do {                                    \
  3. /*此处存在一个声明等待队列的语句,因此不需要再重新定义一个等待队列节点*/
  4. DEFINE_WAIT(__wait);                        \
  5. \
  6. for (;;) {                            \
  7. /*此处就相当于add_wait_queue()操作,具体参看代码如下所示*/
  8. prepare_to_wait(&wq, &__wait, TASK_INTERRUPTIBLE);    \
  9. if (condition)                        \
  10. break;                        \
  11. if (!signal_pending(current)) {                \
  12. /*此处是调度,丢失CPU,因此需要wake_up函数唤醒当前的进程
  13. 根据定义可知,如果条件不满足,进程就失去CPU,能够跳出for循环的出口只有
  14. 1、当条件满足时2、当signal_pending(current)=1时。
  15. 1、就是满足条件,也就是说wake_up函数只是退出了schedule函数,
  16. 而真正退出函数还需要满足条件
  17. 2、说明进程可以被信号唤醒。也就是信号可能导致没有满足条件时就唤醒当前的进程。
  18. 这也是后面的代码采用while判断的原因.防止被信号唤醒。
  19. */
  20. schedule();                    \
  21. continue;                    \
  22. }                            \
  23. ret = -ERESTARTSYS;                    \
  24. break;                            \
  25. }                                \
  26. finish_wait(&wq, &__wait);                    \
  27. } while (0)
#define DEFINE_WAIT(name) DEFINE_WAIT_FUNC(name, autoremove_wake_function)
#define DEFINE_WAIT_FUNC(name, function) \
wait_queue_t name = { \
.private = current, \
.func = function, \
.task_list = LIST_HEAD_INIT((name).task_list), \
}

  1. void prepare_to_wait(wait_queue_head_t *q, wait_queue_t *wait, int state)
  2. {
  3. unsigned long flags;
  4. wait->flags &= ~WQ_FLAG_EXCLUSIVE;
  5. spin_lock_irqsave(&q->lock, flags);
  6. if (list_empty(&wait->task_list))
  7. /*添加节点到等待队列*/
  8. __add_wait_queue(q, wait);
  9. set_current_state(state);
  10. spin_unlock_irqrestore(&q->lock, flags);
  11. }
  12. 唤醒的操作也是类似的。
  13. #define wake_up_interruptible(x) __wake_up(x, TASK_INTERRUPTIBLE, 1, NULL)
 
  void __wake_up(wait_queue_head_t *q, unsigned int mode,
int nr_exclusive, void *key)
{
unsigned long flags;
spin_lock_irqsave(&q->lock, flags);
__wake_up_common(q, mode, nr_exclusive, 0, key);
spin_unlock_irqrestore(&q->lock, flags);
}
static void __wake_up_common(wait_queue_head_t *q, unsigned int mode,
int nr_exclusive, int wake_flags, void *key)
{
wait_queue_t *curr, *next;
list_for_each_entry_safe(curr, next, &q->task_list, task_list) {
unsigned flags = curr->flags;
if (curr->func(curr, mode, wake_flags, key) &&
(flags & WQ_FLAG_EXCLUSIVE) && !--nr_exclusive)
break;
}
}

等待队列通常用在驱动程序设计中的堵塞读写操作,并不需要手动的添加节点到队列中,直接调用即可实现,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
1、在设备结构体中添加等待队列头,由于读写都需要堵塞,所以添加两个队列头,分别用来堵塞写操作,写操作。
  1. #include<linux/wait.h>
  2. struct mem_dev
  3. {
  4. char *data;
  5. unsigned long size;
  6. /*添加一个并行机制*/
  7. spinlock_t lock;
  8. /*添加一个等待队列t头*/
  9. wait_queue_head_t rdqueue;
  10. wait_queue_head_t wrqueue;
  11. };
2、然后在模块初始化中初始化队列头:
  1. /*初始化函数*/
  2. static int memdev_init(void)
  3. {
  4. ....
  5. for(i = 0; i < MEMDEV_NR_DEVS; i)
  6. {
  7. mem_devp[i].size = MEMDEV_SIZE;
  8. /*对设备的数据空间分配空间*/
  9. mem_devp[i].data = kmalloc(MEMDEV_SIZE,GFP_KERNEL);
  10. /*问题,没有进行错误的控制*/
  11. memset(mem_devp[i].data,0,MEMDEV_SIZE);
  12. /*初始化定义的互信息量*/
  13. //初始化定义的自旋锁ua
  14. spin_lock_init(&(mem_devp[i].lock));
  15. /*初始化两个等待队列头,需要注意必须用括号包含起来,使得优先级正确*/
  16. init_waitqueue_head(&(mem_devp[i].rdqueue));
  17. init_waitqueue_head(&(mem_devp[i].wrqueue));
  18. }
  19. ...
  20. }
3、确定一个具体的条件,比如数据有无,具体的条件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
/*等待条件*/
static bool havedata = false;
4、在需要堵塞的读函数,写函数中分别实现堵塞,首先定义等待队列的节点,并添加到队列中去,然后等待事件的唤醒进程。但是由于读写操作的两个等待队列都是基于条件havedata的,所以在读完成以后需要唤醒写,写完成以后需要唤醒读操作,同时更新条件havedata,最后还要移除添加的等待队列节点。
  1. /*read函数的实现*/
  2. static ssize_t mem_read(struct file *filp,char __user *buf, size_t size,loff_t *ppos)
  3. {
  4. unsigned long p = *ppos;
  5. unsigned int count = size;
  6. int ret = 0;
  7. struct mem_dev *dev = filp->private_data;
  8. /*参数的检查,首先判断文件位置*/
  9. if(p >= MEMDEV_SIZE)
  10. return 0;
  11. /*改正文件大小*/
  12. if(count > MEMDEV_SIZE - p)
  13. count = MEMDEV_SIZE - p;
         #if 0
  1. /*添加一个等待队列节点到当前进程中*/
  2. DECLARE_WAITQUEUE(wait_r,current);
  3. /*将节点添加到等待队列中*/
  4. add_wait_queue(&dev->rdqueue,&wait_r);
  5. /*添加等待队列,本来采用if即可,但是由于信号等可能导致等待队列的唤醒,因此采用循环,确保不会出现误判*/
  6. #endif
  7. while(!havedata)
  8. {
  9. /*判断用户是否设置为非堵塞模式读,告诉用户再读*/
  10. if(filp->f_flags & O_NONBLOCK)
  11. return -EAGAIN;
  12. /*依据条件havedata判断队列的状态,防止进程被信号唤醒*/
  13.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dev->rdqueue,havedata);
  14. }
  15. spin_lock(&dev->lock);
  16. /*从内核读数据到用户空间,实质就通过private_data访问设备*/
  17. if(copy_to_user(buf,(void *)(dev->data p),count))
  18. {
  19. /*出错误*/
  20. ret = -EFAULT;
  21. }
  22. else
  23. {
  24. /*移动当前文件光标的位置*/
  25. *ppos = count;
  26. ret = count;
  27. printk(KERN_INFO "read %d bytes(s) from %d\n",count,p);
  28. }
  29. spin_unlock(&dev->lock);
 #if 0
  1. /*将等待队列节点从读等待队列中移除*/
  2. remove_wait_queue(&dev->rdqueue,&wait_r);
  3. #endif
  4. /*更新条件havedate*/
  5. havedata = false;
  6. /*唤醒写等待队列*/
  7. wake_up_interruptible(&dev->wrqueue);
  8. return ret;
  9. }
  1. /*write函数的实现*/
  2. static ssize_t mem_write(struct file *filp,const char __user *buf,size_t size,loff_t *ppos)
  3. {
  4. unsigned long p = *ppos;
  5. unsigned int count = size;
  6. int ret = 0;
  7. /*获得设备结构体的指针*/
  8. struct mem_dev *dev = filp->private_data;
  9. /*检查参数的长度*/
  10. if(p >= MEMDEV_SIZE)
  11. return 0;
  12. if(count > MEMDEV_SIZE - p)
  13. count = MEMDEV_SIZE - p;
  #if 0
  1. /*定义并初始化一个等待队列节点,添加到当前进程中*/
  2. DECLARE_WAITQUEUE(wait_w,current);
  3. /*将等待队列节点添加到等待队列中*/
  4. add_wait_queue(&dev->wrqueue,&wait_w);
  5. #endif
  6. /*添加写堵塞判断*/
  7. /*为何采用循环是为了防止信号等其他原因导致唤醒*/
  8. while(havedata)
  9. {
  10. /*如果是以非堵塞方式*/
  11. if(filp->f_flags & O_NONBLOCK)
  12. return -EAGAIN;
  13. /*分析源码发现,wait_event_interruptible 中存在DECLARE_WAITQUEUE和add_wait_queue的操作,因此不需要手动添加等待队列节点*/
  14.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dev->wrqueue,(!havedata));
  15. }
  16. spin_lock(&dev->lock);
  17. if(copy_from_user(dev->data p,buf,count))
  18. ret = -EFAULT;
  19. else
  20. {
  21. /*改变文件位置*/
  22. *ppos = count;
  23. ret = count;
  24. printk(KERN_INFO "writted %d bytes(s) from %d\n",count,p);
  25. }
  26. spin_unlock(&dev->lock);
  27. #if 0
  28. /*将该等待节点移除*/
  29. remove_wait_queue(&dev->wrqueue,&wait_w);
  30. #endif
  31. /*更新条件*/
  32. havedata = true;
  33. /*唤醒读等待队列*/
  34. wake_up_interruptible(&dev->rdqueue);
  35. return ret;
  36. }
5、应用程序采用两个不同的进程分别进行读、写,然后检测顺序是否可以调换,检查等待是否正常。

Linux驱动总结3- unlocked_ioctl和堵塞(waitqueue)读写函数的实现相关推荐

  1. Linux驱动小技巧 | 利用DRIVER_ATTR实现调用内核函数

    1. 前言 很多朋友在调试驱动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场景:修改一个参数,然后调用某个内核中的函数. 比如将某个gpio的值拉高/拉低,修改某个寄存器的值等等. 如果每一个参数都通过字符设备的ioct ...

  2. Linux驱动:内核的中断机制之二--request_threaded_irq函数使用

    内核开始支持中断线程(threaded interrupt handler),使用接口request_threaded_irq:原来的request_irq也继续支持.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 ...

  3. 【正点原子MP157连载】第二十章 字符设备驱动开发-摘自【正点原子】STM32MP1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指南V1.7

    1)实验平台:正点原子STM32MP157开发板 2)购买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629270721801 3)全套实验源码+手册+视频 ...

  4. Linux驱动设计ioctl函数的cmd参数不能为2

    Linux驱动程序设计的时候偶然发现的ioctl()函数的cmd参数不能为2,如果为2,ioctl()函数返回-1,网上说就是这样的,正常,不知道为什么,stack overflow上有一个外国学友的 ...

  5. 嵌入式linux应用层中断函数,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中断处理函数)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中断处理函数) 2020年08月11日 | 萬仟网网络运营 | 我要评论 嵌入式LINUX驱动学习之7中断相关(一)中断处理函数一.函数.头文件及说明二.编译举例:一.函数. ...

  6. Linux驱动总结3- unlocked_ioctl和堵塞(waitqueue)读写函数的实现 【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937170-id-3033633.html 学习了驱动程序的设计,感觉在学习驱动的同时学习linux内核,也是很不错的过程哦,做 ...

  7.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之点亮led(驱动编程思想之初体验)

    这节我们就开始开始进行实战啦!这里顺便说一下啊,出来做开发的基础很重要啊,基础不好,迟早是要恶补的.个人深刻觉得像这种嵌入式的开发对C语言和微机接口与原理是非常依赖的,必须要有深厚的基础才能hold的 ...

  8. Linux设备驱动开发-linux驱动中的阻塞访问方式

    阻塞与非阻塞是设备访问的两种不同的模式.什么是阻塞操作呢?其是指在执行设备操作的时候,如果不能获得资源,则挂起进程直到满足可操作的条件后再进行操作.而非阻塞操作则是在进程不能进行设备操作时,并不挂起到 ...

  9. 嵌入式Linux驱动笔记(十八)------浅析V4L2框架之ioctl【转】

    转自:https://blog.csdn.net/Guet_Kite/article/details/78574781 权声明:本文为 风筝 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h ...

  10. linux wait函数头文件_手把手教Linux驱动9-等待队列waitq

    在上一篇<手把手教Linux驱动8-Linux IO模型>我们已经了解了阻塞.非阻塞.同步和异步等相关概念,本文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等待队列实现对进程的阻塞. 应用场景: 当进程要获取某些资源 ...

最新文章

  1. 集中化监控SQL Server数据库
  2. teamviewer 无法连接 原因未知
  3. 从Java到Kotlin(五)
  4. Shell——read读取控制台输入和函数
  5. NYOJ 题目77 开灯问题(简单模拟)
  6. 《数据库SQL实战》查找入职员工时间排名倒数第三的员工的所有信息
  7. 前端学习(871):attachment注册事件
  8. 域内,如何限制一台电脑只能指定的域用户登录
  9. 程序员该如何选择工作以及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10. [Unity3D]ml-agent入门案例
  11. 毕向东java视频js_js foteach 传智播客毕向东老师 新版JAVASE基础学习视频教程 ...(8)...
  12. centos6使用df命令,设备名称太长导致换行问题
  13. 如何将工作流程“简单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4. 2022低压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15. 矩阵方程的计算求解(Matlab实现)
  16. [DAX] IF函数
  17. mysql 5.7 压缩包解压安装过程
  18. 数据结构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数据结构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doc
  19. 正确安装破解后,打开Matlab R2018a 报错License Manager Error-8
  20. 学海灯塔课后题答案模块上线

热门文章

  1. nacos默认用户名密码_Docker下,两分钟极速体验Nacos配置中心
  2. C语言 · 阶乘计算 · 基础练习
  3. 声音就是你的武器!这样的攻防大赛你一定没有见过!
  4. eclipse、MyEclipse实现批量改动文件编码
  5. 理解iOS 8中的Self Sizing Cells和Dynamic Type
  6. uva 10330(最大流)
  7. STL sort的危险之处
  8. 更新oracle字段值
  9. C语言二叉树求叶子数
  10. noip普及组2018T2 龙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