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制造技术是信息时代的基石,代表着当今世界微细制造的最高水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受到西方在先进制造装备、材料和工艺引进等方面的种种限制,高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连续多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最大宗进口产品。

为实现自主创新发展,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集成电路专项,主攻装备、工艺和材料的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开发关键产品。经过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两万名科技工作者9年攻关,我国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终于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5月23日,科技部会同北京市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简称专项)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主持,专项牵头实施单位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以及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分别介绍了集成电路专项实施取得的攻关成果及应用情况,并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14nm芯片技术迎突破

“2008年以前,国内集成电路制造最先进的量产工艺是130纳米,研发的工艺水平为90纳米,专项实施到现在,主流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55、40、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研发成功,并且实现量产,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些工艺制造的智能手机、通讯智能卡等芯片产品开始大批量进入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叶甜春介绍道。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发布的专项成果包括9年来已研发成功并进入海内外市场的30多种高端装备和上百种关键材料产品、面向全球开展服务的65至28纳米产品工艺和高密度封装集成技术成果。

张伯旭表示,9年以来,专项围绕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聚和培育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大幅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极大促进了学科建设,成果填补了一大批关键装备、材料等产业链空白。

具体而言,刻蚀机、薄膜沉积等关键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批量应用在大生产线上;55、40、28纳米三代工艺已完成研发并实现量产,20~14纳米工艺研发取得突破;后道封装集成技术成果全面实现量产,引领全行业技术水平从低端跨入高端,实现与世界同步;抛光剂和溅射靶材等上百种关键材料通过大生产线考核进入批量销售。

“这些成果基本覆盖了我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扭转了之前工艺技术全套引进的被动局面,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张伯旭说。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的重中之重。”叶甜春表示,目前,集成电路专项已申请了2.3万余项国内发明专利和200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体系使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模式也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为“自主研发为主加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机制创新成亮点

除了工艺技术取得的成果以外,专项的积极探索,还推动构建了市场经济下,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新型举国创新体系。

“根据集成电路产业的区域集聚特点,国家把专项交给北京市、上海市两个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实施,这也是唯一一个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专项,是我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张伯旭介绍道,9年来,北京市、上海市政府与中央部委一道,强化专项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在北京、上海、江苏、沈阳、深圳、武汉等重点区域合力布局,引导地方政府投入要素资源。其中,北京、上海两个地方政府累计拿出了103亿元资金用于地方配套。

其次,在专项实施的组织机制中,还率先提出了“应用考核技术,整机考核部件,下游考核上游,市场考核产品”的用户考核制,保证专项成果是经过严格的市场与用户考验,真正可以应用的产品,解决了科技成果检验标准和验证机制的难题。

除此之外,专项还采取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有效协同的新模式,与重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协同布局,主动引导地方和社会的产业投资跟进支持,有效推动了专项成果产业化,扶植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规模,提高整体产业实力。

“专项通过构建光刻设备和封测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合产业链上制造工艺、装备、相关零部件和材料等上下游企业、相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200多家单位共同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这种大兵团协同作战、产业链协同整合式的项目组织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激发了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了产业创新生态的健康成长。”张伯旭说,在专项支持下,一批龙头企业进入世界前列,一批骨干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专项支持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

未来发展将面向实际应用需求

关于未来发展,傅国庆表示,专项将面向2020年,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组织攻关,推动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张伯旭也表示,专项将进一步围绕移动通讯、大数据、新能源、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大宗产品制造需求,进行工艺、装备和关键材料的协同布局,推动全产业链专项成果的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生态的改善和技术升级,实现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目标。

叶甜春介绍说,专项已经在14纳米装备、工艺、封装、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预计到2018年将全面进入产业化。“十三五”还将重点支持7~5纳米工艺和三维存储器等国际先进技术的研发,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自主发展,形成特色优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14nm芯片技术突破 中国集电关键装备实现从无到有相关推荐

  1. 智能机器人电销软件是革命性技术突破,促进电销效率的飞速提升

    近年来,深度学刁.大数据.并行计算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已开始落地开花,从智能安防,到智能客服,再到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产品在 ...

  2. 电销技术突破,智能电销外呼系统革新电销模式

    技术的突破对于不同行业来说皆是福音,电销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了,从前传统电销模式通常都是使用的固话坐席,不但安装部署麻烦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也将销售的办公地点限制在那一亩三分地,中小型企业一般用不起, ...

  3. 在光子芯片之后,中国也取得量子芯片突破,不再需要EUV光刻机,ASML后悔莫及...

    近日华为.百度等陆续公布了"超导量子芯片"专利,说明中国芯片在量子芯片技术上再进一步,这对于中国芯片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技术突破,ASML勒住中国芯片脖子的EUV光刻机将逐渐被淘汰 ...

  4. 量子计算机能用在手机上吗,中国“量子芯片”技术再次突破!或用于手机生产,网友:人才辈出...

    有一种战争,没有硝烟鲜血却不能输掉,这就是科技之战.我国科技行业发展较晚,在很多领域的核心技术都和西方国家有巨大差距.好在,我们国家是个人才辈出的国家,从跟跑转向并跑再到领跑,这次,中国在量子计算机这 ...

  5. IBM 揭晓全球第一项 2纳米芯片技术,为半导体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来源:IBM中国 这是芯片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将在芯片性能和能源效率方面实现飞跃. 纽约州奥尔巴尼 - 2021年 5月 6日:IBM(纽约证券交易所:IBM)宣布,IBM 已成功研制出全球首 ...

  6. 沐创密码芯片获奖!中国电子学会年度技术发明一等奖,颁给国产集成电路公司...

    1月12日,中国电子学会官网发布了"2021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公告",沐创集成电路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软件定义密码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 ...

  7. 美国芯片后悔莫及,中国芯片自主制造取得突破,芯片出口猛增

    在过去美国总是在强调这种芯片不能出口,那种芯片不能出口,然而如今的芯片市场现实却是芯片价格暴跌,全球芯片供给过剩,个中原因正是中国的芯片自主制造取得突破,推动了芯片出口迅猛增长. 在过去数年,中国一直 ...

  8. 中国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来源:我国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4):64-70. 作者:陈珂,丁烈云  中国工程院丁烈云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 ...

  9.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5G技术在中国跨境电商的应用分析:交易规模达142000亿元,同比增长13.6%[图]

    一.概述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交易平台.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即B2B)和企业 ...

最新文章

  1. win10一按右键就闪屏_一步一步的详细讲解Win10磁盘分区教程
  2. 青龙羊毛——狸猫十堰
  3. 关系到了冰点_疫情下半场,如何修复跌至冰点的亲子关系,让自己和家人活出幸福感?...
  4. Golang的单引号、双引号与反引号
  5. 2019 年度程序员吸金榜:你排第几?
  6. 互联网被滥用的沟通“话术”
  7. 页面的数据缓存,包括文字和图片
  8. LeetCode(637)——二叉树的层平均值(JavaScript)
  9. Oracle客户端的卸载
  10. Kafka学习之(四)PHP操作Kafka
  11. ExtendSim 10.0.8发布于 2021年8月7日
  12. 计算机win10无法打开小键盘,win10系统下小键盘数字键不能用怎么办_win10电脑小键盘数字键不能用如何解决...
  13. android软件开发 开题报告,基于Android手机app开发与设计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14. 很全的HTML5功能概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 MIMO技术杂谈(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道信息的获取和应用
  16. android之设置app背景图片
  17. Windows平台mantis安装
  18. [转载] linux程序后台挂起demo——nohup
  19. 优雅编程之这样重构函数(续),你就“正常”了(二十)
  20. BAS落地(Breach Attack And Simulation)

热门文章

  1. create-react-app脚手架工具使用
  2. 字符串转换成java对象然后通过@RestController返回json对象
  3. python之print实践
  4. 三维重建16:概率图模型 模板类编程
  5. 三维重建:SLAM的尺度和方法论问题
  6. 拒绝做焦虑贩卖者的韭菜
  7. exadata磁盘组无法mount恢复---惜分飞
  8. [转]边框回归(Bounding Box Regression)详解
  9. MariaDB 双主复制的配置
  10. PHP Smarty变量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