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ootm 命令讲起

  1 找到linux的内核入口

  Bootm命令通过读取uImage的头部0×40字节的信息,将uImage定位到正确的地址,同时找到linux的内核入口地址。

  这个地方就涉及到uImage的头部0×40字节信息到底是什么的问题?uboot提供了mkimage命令去把0×40字节加在linux内核头部。

  mkimage -n “Kernel 2.4.18″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none -a 30007fc0 -e 30008000 -d 4020.bin vmlinux-2.4.18.img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觉得这个并没有什么的,其实不然,编好了u-boot了,但是如何来使用确不是那么简单的,想当初我将uboot制作出来后以为全部都搞定了,屁颠屁颠的烧到板子上后可系统就是起不来,为什么了,折腾了很久以后才发现是u-boot的环境变量设置错误,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发现一些有一定经验的人在这方面也是模模糊糊的扯不清,所以这里要讨论一下。

u-boot的环境变量是使用u-boot的关键,它可以由你自己定义的,但是其中有一些也是大家经常使用,约定熟成的,有一些是u-boot自己定义的,更改这些名字会出现错误,下面的表中我们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

描述

bootdelay

执行自动启动的等候秒数

baudrate

串口控制台的波特率

netmask

以太网接口的掩码

ethaddr

以太网卡的网卡物理地址

bootfile

缺省的下载文件

bootargs

传递给内核的启动参数

bootcmd

自动启动时执行的命令

serverip

服务器端的ip地址

ipaddr

本地ip 地址

stdin

标准输入设备

stdout

标准输出设备

stderr

标准出错设备

上面只是一些最基本的环境变量,请注意,板子里原本是没有环境变量的,u-boot的缺省情况下会有一些基本的环境变量,在你执行了saveenv之后,环境变量会第一次保存到flash中,之后你对环境变量的修改,保存都是基于保存在flash中的环境变量的操作。

U-boot的环境变量值得注意的有两个: bootcmd 和bootargs。

u       bootcmd

前面有说过bootcmd是自动启动时默认执行的一些命令,因此你可以在当前环境中定义各种不同配置,不同环境的参数设置,然后设置bootcmd为你经常使用的那种参数。

u       bootargs

bootargs是环境变量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整个环境变量都是围绕着bootargs来设置的。bootargs的种类非常非常的多,我们平常只是使用了几种而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说的很全:http://blog.chinaunix.net/u2/79570/showart_1675071.html。bootargs非常的灵活,内核和文件系统的不同搭配就会有不同的设置方法,甚至你也可以不设置bootargs,而直接将其写到内核中去(在配置内核的选项中可以进行这样的设置),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bootargs使用上的困难。

下面介绍一下bootargs常用参数,bootargs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随着kernel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参数,使得设置会更加灵活多样。

A. root

用来指定rootfs的位置, 常见的情况有:

root=/dev/ram rw

root=/dev/ram0 rw

请注意上面的这两种设置情况是通用的,我做过测试甚至root=/dev/ram1 rw和root=/dev/ram2 rw也是可以的,网上有人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不通用的,即必须设置成ram或者ram0,但是目前还没有遇到,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遇到不行的时候可以逐一尝试。

root=/dev/mtd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31:0x

上面的这几个在一定情况下是通用的,当然这要看你当前的系统是否支持,不过mtd是字符设备,而mtdblock是块设备,有时候你的挨个的试到底当前的系统支持上面那种情况下,不过root=/dev/mtdblockx rw比较通用。此外,如果直接指定设备名可以的话,那么使用此设备的设备号也是可以的。

root=/dev/nfs

在文件系统为基于nfs的文件系统的时候使用。当然指定root=/dev/nfs之后,还需要指定nfsroot=serverip:nfs_dir,即指明文件系统存在那个主机的那个目录下面。

B. rootfstype

这个选项需要跟root一起配合使用,一般如果根文件系统是ext2的话,有没有这个选项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是jffs2,squashfs等文件系统的话,就需要rootfstype指明文件系统的类型,不然会无法挂载根分区.

C. console

console=tty  使用虚拟串口终端设备 .

console=ttyS[,options] 使用特定的串口,options可以是这样的形式bbbbpnx,这里bbbb是指串口的波特率,p是奇偶校验位,n是指的bits。

console=ttySAC[,options] 同上面。

看你当前的环境,有时用ttyS,有时用ttySAC,网上有人说,这是跟内核的版本有关,2.4用ttyS,2.6用ttySAC,但实际情况是官方文档中也是使用ttyS,所以应该是跟内核版本没有关联的。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serial-console.txt找到相关描述。

D. mem

mem=xxM 指定内存的大小,不是必须的

E. ramdisk_size

ramdisk=xxxxx           不推荐

ramdisk_size=xxxxx   推荐

上面这两个都可以告诉ramdisk 驱动,创建的ramdisk的size,默认情况下是4m(s390默认8M),你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ramdisk.txt找到相关的描述,不过ramdisk=xxxxx在新版的内核都已经没有提了,不推荐使用。

F. initrd, noinitrd

当你没有使用ramdisk启动系统的时候,你需要使用noinitrd这个参数,但是如果使用了的话,就需要指定initrd=r_addr,size, r_addr表示initrd在内存中的位置,size表示initrd的大小。

G. init

init指定的是内核启起来后,进入系统中运行的第一个脚本,一般init=/linuxrc, 或者init=/etc/preinit,preinit的内容一般是创建console,null设备节点,运行init程序,挂载一些文件系统等等操作。请注意,很多初学者以为init=/linuxrc是固定写法,其实不然,/linuxrc指的是/目录下面的linuxrc脚本,一般是一个连接罢了。

H. mtdparts

mtdparts=fc000000.nor_flash:1920k(linux),128k(fdt),20M(ramdisk),4M(jffs2),38272k(user),256k(env),384k(uboot)

要想这个参数起作用,内核中的mtd驱动必须要支持,即内核配置时需要选上Device Drivers  ---> Memory Technology Device (MTD) support  ---> Command line partition table parsing

mtdparts的格式如下:

mtdparts=[;<MTDDEF]< font>

:= :[,]

:= [@offset][][ro]

:= unique id used in mapping driver/device

:= standard linux memsize OR "-" to denote all remaining space

:= (NAME)

因此你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按照下面的格式来设置:

mtdparts=mtd-id:@(),@()

这里面有几个必须要注意的:

a.  mtd-id 必须要跟你当前平台的flash的mtd-id一致,不然整个mtdparts会失效

b.  size在设置的时候可以为实际的size(xxM,xxk,xx),也可以为''-''这表示剩余的所有空间。

举例:

假设flash 的mtd-id是sa1100,那么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式来设置:

mtdparts=sa1100:-     →  只有一个分区

mtdparts=sa1100:256k(ARMboot)ro,-(root)  →  有两个分区

可以查看drivers/mtd/cmdlinepart.c中的注释找到相关描述。

I. ip

指定系统启动之后网卡的ip地址,如果你使用基于nfs的文件系统,那么必须要有这个参数,其他的情况下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设置ip有两种方法:

ip = ip addr

ip=ip addr:server ip addr:gateway:netmask::which netcard:off

这两种方法可以用,不过很明显第二种要详细很多,请注意第二种中which netcard 是指开发板上的网卡,而不是主机上的网卡。

说完常见的几种bootargs,那么我们来讨论平常我经常使用的几种组合:

1).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直接就在内存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initrd=0x32000000,0xa00000 root=/dev/ram0 console=ttySAC0 mem=64M init=/linuxrc’

2).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root=/dev/ram rw init=/linuxrc’

注意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要在bootm命令中指定ramdisk在flash中的地址,如bootm kernel_addr ramdisk_addr (fdt_addr)

3). 假设文件系统是jffs2类型的,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rw rootfstype=jffs2 init=/linuxrc’

4). 假设文件系统是基于nfs的,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192.168.0.3:192.168.0.3:255.255.255.0::eth0:off’

或者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

上面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几种bootargs的组合,老实说,bootargs非常非常的灵活,所以设置的方法有很多中形式,具体的还应该根据你的平台具体的情况来设置。

从bootm 命令讲起/U-boot的环境变量: bootcmd 和bootargs相关推荐

  1. Linux——孤儿进程|进程的优先级 用top命令去修改优先级 其他概念 环境变量 PATH 获取环境变量

    目录 孤儿进程 进程的优先级 用top命令去修改优先级 其他概念 环境变量 PATH 获取环境变量 习题 孤儿进程 父进程如果提前退出,那么子进程后退出,进入Z之后,那该如何处理呢? 父进程先退出,子 ...

  2. 命令行方法查看和设置环境变量

    1. 获取应用安装绝对路径: 方法一:一层层点进去,然后复制路径栏目:  方法二:打开软件执行文件所在目录,按住shift点击鼠标邮件,选择powerShell,现在win10都自带了,输入: pwd ...

  3. Linux 命令之 env -- 显示系统的环境变量,定义执行命令时的环境变量

    文章目录 一.命令介绍 二.选项参数 三.命令示例 (一)显示系统的环境变量 (二)从当前环境中删除指定的变量 (三)定义指定的环境变量 (四)在一个修改后的环境下执行命令 一.命令介绍 env命令用 ...

  4. 03-mysql的相关命令-启动与关闭服务-配置环境变量

    P9009_MySQL基础_MySQL服务的启动和停止 服务的启动与停止在这里调 >方式二 通过管理员启动 cmd 通过命令启动与停止服务 net stop 服务名称net start 服务名称 ...

  5. 终端中用命令成功修改linux~Ubuntu PATH环境变量

    有两种设置环境变量 PATH 的方法.第一种适用于为单一用户设置 PATH,第二种是为全局设置 PATH. 1.在用户主目录下有一个 .bashrc 文件,可以在此文件中加入 PATH 的设置如下: ...

  6. /etc/profile文件置空或者为丢失,(各种命令用不了)需要对环境变量恢复

    不小心遇到干了一件好玩的事,网上查了好多整理一下 现象:各种命令用不了 失误操作:echo 'PATH=$PATHA:/usr/local/php/sbin/' > /etc/profile  ...

  7. 【看表情包学Linux】插叙:实现简易的 Shell | 通过内建命令实现路径切换 | 再次理解环境变量

  8. 【方向盘】启动命令和IDEA如何传递:VM参数、命令行参数、系统参数、环境变量参数、main方法参数

    本文已被https://yourbatman.cn收录:女娲Knife-Initializr工程可公开访问啦:程序员专用网盘https://wangpan.yourbatman.cn:技术专栏源代码大 ...

  9. export命令(类Unix系统的环境变量配置命令方法)

    1. 2. 为jvm配置2个G大小的内存: 注意:这种方式的配置,作用域仅限于这个bash里是有效的,如: 如果我们要

最新文章

  1. Tomcat 7.x热部署
  2. 在Swift中如何使用C中的Struct
  3. 论 MySql InnoDB 如何通过插入意向锁控制并发插入
  4. Rpgmakermv(31)MOG插件与YEP的结合
  5. 高考与机器学习训练测试
  6. 性能测试工具比较:LoadRunner vs JMeter - 测试结果数据比较
  7. Win32-Application的窗口和对话框
  8. 数学连乘和累加运算符号_期中复习: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
  9. AspNetPager分页控件报错“对象不支持此属性或方法”
  10. RF(接口自动化测试)
  11. SQL分组排序,取每组最新的值
  12. 为什么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读取速度快?
  13. 学生请假管理系统(需求说明+项目(部分代码))
  14. IT项目经理应该做什么
  15.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
  16. No valid crumb was included in the request
  17. 花指令 用c语言,最新一批花指令
  18. SQLmap在进行SQL注入时的整个流程
  19. 基本工资(底薪)的套路
  20. 自己安装黑苹果的心酸路程。

热门文章

  1. [Vijos 1143]三取方格数
  2. create_workqueue和create_singlethread_workqueue【转】
  3. UVALive 7324 ASCII Addition (模拟)
  4. 前端工程师必须要知道的SEO技巧(2):制作比设计还要漂亮的代码(内容和语义化代码)上...
  5. mysql索引结构原理、性能分析与优化
  6. 判断浏览器是否为IE内核的最简单的方法
  7. js(Dom+Bom)第五天(2)
  8. 160-PHP 文本替换函数str_replace(一)
  9. SVG格式图片转成HTML中SVG的Path路径
  10. 今日头条核心技术“个性推荐算法”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