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领域院士及其成就

1.

陈国良

  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专家。1938年6月3日生于安徽颍上。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现任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等研究。在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国际同期最好的成果,包括分组选择网络、递归选择网络、Benes网络选路算法、VLSI平面嵌入算法、网络最大流算法、装箱算法的平均性能分析等。在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提出了“并行算法—并行机结构—并行编程”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开发了自主版权的国产曙光并行机“用户开发环境”商用软件。研制了安徽省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与淮河流域防洪防污调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董韫美

  计算机软件专家。1936年3月4日生于云南昆明。195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从50年代后期起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60年代初、中期,主持和作为主力研制出我国最早的实用高级程序语言BCY和有关计算机上的编译器,其后的工作包括形式语言理论、编译技术。1979年提出用计算机设计高质量汉字字形的参量图形学方法,解决了有关的实现技术。8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软件复用技术。90年代以来,研究形式规约的获取与复用,提出基于复用的文法推断方法,和提出一种新的递归函数理论:上下文无关语言上的递归函数CFRF。

3.

何积丰

  计算机软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43年8月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起,从事程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将规范语言与程序语言看成是同一类数学对象。接着又提出了采用“关系代数”作为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使得关系代数可用来描写程序的分解和组合过程,直接支持软件的开发。在数据精化方面,给出了处理非确定性程序语言数据精化的完备方法。1995年,在总结了多类程序语言语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与C.A.R.Hoare提出了程序设计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还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论沟通几种程序语言,以及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及代数定律。近年来,研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为减少系统芯片设计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4.

梅宏

计算机软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63年5月生于贵州省余庆县,籍贯重庆。1984和1987年分别于南京航空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在构件化软件中间件、开发方法学和工具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针对开放网络环境下软件动态适应和在线演化两个核心难题,提出基于微内核的中间件构件化体系结构和基于容器的构件在线组装机制,建立了构件化的软件中间件技术体系与框架。提出基于软件体系结构(SA)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ABC,拓展SA到软件全生命周期,实现了对系统级结构复杂性和一致性的有效控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5.

杨芙清

女,计算机软件专家。1932年11月6日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北京大学数力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并承担了多项863高技术课题,在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软件工程化开发方法、软件工程支撑环境与工具以及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基于构件/构架应用系统集成组装环境(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等,是软件产业建设的共性、基础性工作。

6.

陆汝钤

  计算机科学家。原籍江苏苏州,1935年2月15日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了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是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设计并主持研制了知识工程语言TUILI和大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天马》。首次把异构型DAI和机器辩论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出基于类自然语言理解的知识自动获取方法,把ICAI生成技术推进到以自动知识获取为特征的第三代,并开发出基于知识的应用软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话故事自动转换成动画片的计算机动画全过程自动生成技术,在艺术创造领域内推进了人工智能。

7.

戴汝为

  戴汝为,云南昆明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师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后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至今。1980年作为国家首批派出赴美访问学者师从著名模式识别大师傅京孙(K.S.FU)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自控联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信息技术科学部副主任、道德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工作;1956年将钱学森教授1954年在美国出版的经典著作《Engineering Cybernetics》译成中文《工程控制论》(1958年出版)。

20世纪70年代初,将“模式识别”引入中国,提出语义—句法模式识别,成为“汉王”核心技术的理论基础,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90年代初,通过人工智能的途径,在钱学森先生的直接指导下,跨入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等领域的研究,在某些前沿领域进行交叉学科的整合,在我国经济、军事及社会发展领域重大问题决策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8.

夏培肃

女,计算机专家。原籍四川江津,生于四川重庆。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从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解决了数字信号在大型高速计算机中传输的关键问题负责设计研制的高速阵列处理机使石油勘探中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速度提高10倍以上提出了最大时间差流水线设计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设计的向量处理机的运算速度比当时国内向量处理机的快4倍负责设计研制成功多台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机。

9.

李未

  计算机专家。1943年6月8日生于北京。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并发程序语言的结构操作语义方法、翻译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解决了实用并发语言的复杂语法结构的语义问题,在建立并发语言的翻译和比较研究理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1991年提出了用版本序列的收敛性描述软件开发过程和知识库维护策略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了用近似和逼近方法研究软件开发和知识库维护的方向。对在我国开展推理计算机、可扩展计算机群及其软件工具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10.

怀进鹏

计算机软件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62年12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籍贯山东济南。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8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网络化软件技术与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网络资源的可信聚合与调度方法,主持研制的系统实现了分布资源的可信共享和利用,为提高分布计算能力提供了实用系统;提出了安全协议分析的代数理论和算法,主持研制了协议自动分析与验证系统;提出了过程类软件自动开发方法和技术,主持研制的软件生产工具提高了面向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11.

蔡吉人

  

  蔡吉人 (1935.7.15-- )  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在信息压缩、转换、传输等方面作出卓著成绩。主持过10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审查过三十多个设计方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其他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3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

高文

  

高文(1956.3.7--),计算机专家。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原籍山东省牟平县。199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计算机智能算法与系统研究,在高效视频编解码算法与标准化、图像检索技术、视频分析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手语识别技术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2009年,因“对基于对象的视频表达、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与标准化的贡献”当选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Fellow)。2010年,因“音视频编解码理论、标准及应用的突出成就”被授予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

何德全

  

  何德全 (1933.7.31-- )  信息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在主持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在信息防护与安全技术、新型显示与处理技术、信息光学与化学等多个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取得了20余项高难度、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其中10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部级科技进步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

何新贵

  

  何新贵  (1938.10.26—)浙江省浦江县人。分别于1960年和1967年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和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是我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工作者之一。
  他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曾全程担任某大型软件工程"共性软件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负责工程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等全面工作,他提出的模糊数据库、加权模糊逻辑、模糊分布值逻辑、可执行模糊语义网络、模糊H网、主动模糊网络、模糊推理网络、加权神经元网络、以及过程神经元网络等的理论与技术对边缘科学《知识处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至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30多篇,并著有《模糊知识处理的理论与技术》、《模糊数据库系统》、《知识处理与专家系统》和《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backend database system》等 10部中英文专著;获国家或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12项排名第一。何新贵现任北京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任《计算机学报》副主编和《计算机工程与设计》主编。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5.

胡启恒

  

  胡启恒(女)  (1934.6.15-- )  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生于北京,原籍陕西省榆林。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研究生部,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文献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我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从手写数字的识别开始,发展了识别算法和邮码识别样机。作为模式识别的应用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研究了基于模式的信息分析和决策规则的归纳推断方法,领导建成了我国在模式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她致力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在相应领域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6.

李伯虎

  

  李伯虎(1938.11.27——)计算机仿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专家。上海市人。1961年清华大学毕业。1980-198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访问学者。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曾任北京计算机应用与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仿真系统和集成制造系统的总体、支撑平台及算法等研究工作。参与主持国内首台航天用大型模拟机及首台大型混合模拟机寻优机研制;主持国内首套大型仿真语言研制及国内第一个大型多平台分布仿真系统和仿真网格等研究。合作提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念及技术体系;参与领导国内首批CIMS应用示范工程实施;主持提出并实现了航天复杂产品集成制造系统及多学科虚拟样机支撑平台等。个人或合作发表论文160余篇、书11本、译著4本。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部级科技进步奖10个。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7.

李德毅

  

  李德毅  (1944.11.28——)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一阶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和发现状态空间,用于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数据控制,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专著2本。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8.

李国杰

  

  李国杰 (1943.5.29——)  计算机专家。湖南邵阳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在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效搜索算法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一号多处理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3000超级服务器并实现了产业化,创建了曙光公司,为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1号和龙芯2号CPU。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和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被选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兼任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863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

卢锡城

  

  卢锡城  (1946.11.13——)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网络专家。194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7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研制成功了银河Ⅲ并行巨型机系统,负责总体技术方案设计、重大技术问题决策和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创造性地解决了全局共享分布存储、无死锁的三维环状网络及高带宽、低延迟互连等关键技术问题,系统已投入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70年代参加了“远望一号”测量船中心计算机研制,设计了交换器系统;80年代参加了银河II研制,主持研制了高速网络软件系统;负责研制了银河仿真机系统软件;2001年主持研制成功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科研项目。目前正担任“虚拟计算环境聚合与协同机理研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该项目研究。获省部委级二等以上科技奖励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 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4部。
  1999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

倪光南

  

  倪光南 (1939.8.1-- )  计算机专家。浙江省镇海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汉字处理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在企业亦由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随后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型机,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联想微机成为联想公司的主要业务。上述二项拳头产品,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致力于在中国推进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以及基于国产CPU和 Linux的网络计算机等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1.

潘云鹤

  

潘云鹤(1946.11.4- ),计算机应用专家。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7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1981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历任计算机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5年5月-2006年8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2006年6月至今担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2013年3月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潘云鹤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和工业设计的研究,在计算机美术、智能CAD、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虚拟现实、数字文物保护和数字图书馆等领域,承担过多个重要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2.

孙家广

  

  孙家广(1946.1.4—)。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家。出生于江苏镇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十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管理技术与系统以及软件工程与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研制了有我国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三维产品与工程造型及数字建模、集成化CAD/CAM支撑软件、工程图档电子化管理,企业资源管理(ERP)和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等六种大型软件,其中CAD软件系统已销售数万套。在基于Corba/Web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框架,线框、曲面、实体和特征统一表示的产品与工程造型算法,多资源、多事件、多进程协同工作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方面有创新。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年二等奖、1990年和1995年三等奖。发表论文178篇,EI已收录62篇;SCI收录28篇,作为第一作者著书四本。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3.

孙优贤

  

  孙优贤  (1940.12.23-- )  工业自动化专家。浙江省诸暨市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自控联制浆造纸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副理事长。在现代控制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针对复杂工业系统的高度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高度关联性、特大纯滞后和信息不完全性等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建模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容错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并在大型工业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初步建立了现代控制工程的方法论体系。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制浆、造纸、生物化工等大型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中的重大关键技术,成功地研制了Supcon 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Suny TDCS9200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以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制浆造纸、生物化工自动化工程领域,针对大型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建立了24种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25种高级控制算法,18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了6种造纸专用仪表和12个软测量软件,并在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4.

汪成为

  

  汪成为  (1933.7.1-- )  计算机专家。浙江省奉化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曾任总装备部科技部常任委员、原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多种系统仿真、模拟计算机及数字计算机总体,整机及软件设计,如主持完成了几项工程的系统仿真、S8操作系统设计、军用共性软件的总体设计、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等。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98年何梁保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面向对象的方法、技术和应用》,《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等。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5.

吴澄

  

  吴  澄 (1940.1.4-- )  自动控制专家。浙江省桐乡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首席科学家。从1986年起参与国家863计划的规划与实施,曾任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1987年至1992年主持多学科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共同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验工程,解决了我国企业综合信息化的总体关键技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究攻关的同时,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做了大量工作,200多家各种行业的应用示范企业绝大多数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之路。我国CIMS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先后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每年只评出各一名的“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这使我国成为除美国以外的、唯一获得这两个大奖的国家。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6.

张尧学

  

张尧学(1956.01.05 —),计算机网络专家。湖南省澧县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二系。198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早期研究人员之一,主持和参与了我国第一台网络接入路由器的研制、提出和研制成功了扩展冯诺依曼结构的透明网络终端。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EEE AINA 2007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7.

郑南宁

  

  郑南宁  (1952.12.19—) 自动控制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陕西省西安市人。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5年获日本庆应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校长,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提出图像分析和视觉知识描述新方法,为构造计算机视觉系统和基于图像信息的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关键技术。完成“精密装配机器人机器视觉系统”研究,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明了一种图像边缘曲线拟合的新方法,获1995年国家发明奖四等奖。“高性能机器视觉及车型与牌照自动识别系统”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提出在线交互式立体测深方法,研制出“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及“DSA12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扫描制式转换及视频处理芯片;获已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七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2部。1993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8.吕建

1960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3年-199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系作为访问学者。1995 年在联合国大学澳门国际软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任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和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包括软件自动化、面向对象语言与环境和并行程序的形式化方法。。曾参加国家重点项目11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光华科技三等奖一次,完成论文 40余篇。发表在《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AnnualsofSoftwareEngIneerIng》、 《ACMSIgplanNotIces》、《ACMSoftwareEngineerIngNotes》、《中国科学》等刊物上。合著专著《软件自动化》 获国家教委学术著作优秀奖和优秀教材一等奖。1990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994年进入 “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5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6年获首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 奖);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29.王恩东

王恩东(1966.7.9- )计算机专家。山东济南人。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机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曾任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实现工作,是我国服务器技术领域带头人和产业开拓者。建立了我国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并得到广泛应用,为该领域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7项,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15年度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0.吴建平

吴建平(1953.10.4- )计算机网络专家。山东荷泽人,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82年和1997年分别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和系主任、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和网络中心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IEEE Fellow,曾任亚太先进网络学会APAN主席。

    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我国互联网工程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先后主持研制成功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NGI-CERNET2,突破IPv6核心路由器关键技术,攻克和引领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SAVA和4over6过渡两项技术创新。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7、2005、1997)和三等奖1项(1997)(均排名第一)。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何梁何利科技奖(2008)和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乔纳森?帕斯塔尔奖(2010)。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1.陈纯

陈纯(1955.12.11- )计算机应用专家。浙江省宁波象山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90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致力于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轻工和纺织业的改造和提升,先后主持研制完成 “计算机丝绸印染花样设计分色处理及制版自动化系统”、“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等多个工程系统,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2.廖湘科

廖湘科(1963.9.14- )计算机系统软件专家。湖南省涟源市人。198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现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研究员。

    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与通用操作系统的科研工作,参加了银河2到银河Y四代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主持了天河一号、天河二号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主持了麒麟操作系统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为国产基础软件的安全可靠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获光华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等。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3.

中国软件领域院士及其成就相关推荐

  1. 裴健等9名华人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导读]近日,加拿大皇家学会(RSC,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官网宣布已评选出今年的新增院士.其中,京东副总裁.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科学学院教授裴健和其他 8 名华 ...

  2. 2020 IEEE冯诺依曼奖得主:Michael Jordan --机器学习领域泰斗级人物

    近日,2020 年度 IEEE 冯诺伊曼奖项结果正式公布.机器学习泰斗 Michael Jordan 摘得本年度奖项,获奖理由为「对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的重大贡献」. 关于冯诺依曼奖 IEEE 冯诺依曼 ...

  3. 李彦宏/王坚/王传福等上榜“中国工程院2019院士增选候选人”引争议,实至名归吗?...

    来源:物联网智库 导 读 五一小长假前一天,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2019年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值得注意的是,BAT微软比亚迪等高管均上 ...

  4. 杨强入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此外还有3名华人学者入选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2021年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名单,正式出炉! 本次一共公布了89名院士的入选名单,共有4名华人学者入选. 其中,杨强.Raymond T. ...

  5. 朱邦芬院士: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的为人之本

    导语 我很幸运曾经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先生在同一个办公室一起工作了15年,又有机会跟很多中国物理学大师,像杨振宁先生.彭桓武先生.周光召先生.王明贞先生.黄祖洽先生等(图1),有比较多的个人 ...

  6. 为什么李彦宏会候选院士?

    整理 | Jane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几天前,中国工程院公布了 2019 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 531 位.消息 ...

  7. 2020 IEEE 冯诺依曼奖得主:Michael Jordan --机器学习领域泰斗级人物

    近日,2020 年度 IEEE 冯诺伊曼奖项结果正式公布.机器学习泰斗 Michael Jordan 摘得本年度奖项,获奖理由为「对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的重大贡献」. 关于冯诺依曼奖 IEEE 冯诺依曼 ...

  8. 2020 语音识别领域最具商业合作价值企业盘点

    "点赞+在看+分享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截图发送给数据猿小编(ID:datayuanfw1)即可进入数据猿核心读者群,并获现金红包1份.提示:添加小编微信,需注明公司.职务.姓名. 大数据产业创 ...

  9. 微软沈向洋,百度李彦宏、王海峰,阿里王坚均候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整理 | Jane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4 月 30 日,中国工程院今天公布了 2019 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 5 ...

最新文章

  1. 1125 Chain the Ropes (25 分)【难度: 一般 / 贪心 哈夫曼树】
  2. MS-SQL CLR 扩展函数包 CLR_FunctionS!
  3. 计算机一级b需要学哪些,希望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一级B考试的同学千万要看哦!江苏省计算机一级B理论复习资料(绝密资料)...
  4. java chsftp.get 追加_Java SFTP上传使用JSch,但如何覆盖当前文件?
  5. java tcp ack_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以及11种状态
  6. 组态软件与PLC远程控制的配置
  7. 计算过去某天距离今天过去了多少天。
  8. linux怎么修改ftp虚拟用户账号密码,Linux下FTP虚拟账户配置
  9. 活动倒计时HTML,活动倒计时代码(精确到毫秒)jquery插件
  10. “泰迪杯”挑战赛 - 通过聚类方法对航空客运的客户进行细分
  11. ImageLoader(UIL)自定义HTTP Header信息
  12. HTML 5 技术——链接群(持续更新)
  13. 带传动产生松边和紧边的原因
  14. UE4-(蓝图)动画中播放音效
  15. mysqldump: Got error: 1031: Table storage engine for ‘BRIGHTHOUSE‘ doesn‘t have this option when....
  16. 在vscode编辑器里使用leetcode插件刷题
  17. 单招面试你为什么报考计算机专业,单招面试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18. 网络突发环路,原来可以这么解决啊
  19. Server 2012 网卡teaming 和 cisco 交换机配置, network card teaming
  20. Plant Simulation软件RGV应用

热门文章

  1. 【Transformers】第 2 章:主题的实践介绍
  2. asp.net857全科门诊的就诊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3. iphone计算机如何打字速度,打字速度太慢了?教你几招快速提高iPhone打字速度
  4. oj试题 火车票退票费计算(函数专题)(1103)
  5. [答学员问】对于低学历的我,想找一个培训机构学习Linux网络运维,哪个培训机构教学稍微好一点呢?
  6. 2018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海报展示
  7. 【编程杂谈】【书单】-陈皓大佬推荐书单
  8. [Z] 计算机类会议期刊根据引用数排名
  9. Vue为数字添加逗号分隔
  10. [AHK]Bing Desktop Wallpaper Changer(必应壁纸随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