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资本寒冬真的来了吗?面对巨头威胁,后来者如何生存并迂回式颠覆?华为是怎么迂回侧翼突破的?迂回式创新的基本过程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追不上、被超越”,历史上成大气候的,往往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主流,更不会在泡沫里破掉,泡沫里破掉的是本来就应该破掉的。
关键词:资本寒冬 机会 颠覆式创新
迂回式创新 华为 微信

一 寒冬来了,机会在哪?

今天的主题是“寒冬来临”。寒冬有没有来呢?大家应当知道。有几件事可以让大家感觉到:

第一件事:不久前优酷和土豆做了这么多年,终于扑通往地上一跪,叫了一声阿里巴巴(爸爸)。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说明中国互联网通过十几年的大发展,已到了帝国主义寡头阶段。今天上午有嘉宾提到韩国在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发展很快,发展之后是developed(发达),这在发展完之后就是常规的。
中国的互联网也是一样,经过十几年的大发展,已经到了developed的阶段了。
你会发现“神仙”昨天相杀,今天就相爱,后天便相娶。
这种事近期不断发生,为什么?
因为一个市场、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进入寡头垄断和合并阶段,强者更强。
剩下的呢?到BAT打工吧。正如上午嘉宾所说,韩国大学生到三星、LG上班,中国大学生到BAT上班已经很好了,这是大意义上的寒冬。

第二件事:资本的寒冬;

上午有嘉宾说得特别精彩,做投资的人也是人,是人就会扎堆,就会追风口。因此,当一个市场刚起来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地迎头而上,然后突然发现这个市场该做的已经做完了,外边的金融环境已经不景气,接下来就一哄而散。
这是典型的追涨杀跌,所以当资本市场寒冬来临的时候,创投界只会更冷。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影响的,但资本市场再冷,我们老百姓也要吃饭,这么多年来,中国的饭店没有大起大落,生意一直很好。
即使你拿到了钱,你再想找到机会点,已经很难了,因为中国创业的人太多,每个领域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团队已经在做或做过了,就像一块地已经被刨了很多遍。无论是哪个机会点,只要你说出一个idea,中国这么大,总归有几十个、上百个人在干。更何况你拿不到钱呢?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寒冬。
寒冬来临了,机会在哪呢?
要么做小而美;
要么做B2B;
B2C已经做完了,资本市场在这段时间往B2B走。
要么做技术路线(如物联网、机器人、智能硬件、生物医药等)。
大家都知道做生物医药的,一直是技术路线,埋头做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做出来之后,真有影响的话,那也不错。
剩下的机会在哪里?机会不多了。“创业的风向和趋势在哪?”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完毕了。如果仅仅到此为止,我的演讲就结束了,但是我们说凡事都有意外,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精彩在哪呢?你回头看看,历史上成大气候的,往往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主流,更不会在泡沫里破掉,泡沫里破掉的是本来就应该破掉的。
因此,在这个世界,要静下心来,耐心做一件事,哪怕这个事情一开始是冷门的,其实这恰恰是机会。
这个世界最终是“少数派法则”为主,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真理一露头后,一堆人就一拥而上,那它还叫真理吗?
到今天为止,中国常规互联网的机会、非互联网的机会,你能想到的,都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剩下的,大家拼的是什么?拼人脉,拼资源,拼各种能力,但是他们没看到的机会是什么?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讲出答案只需要几分钟,但是我想把寻找答案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的演讲,我只能是以点带面,点到为止,提纲挈领地讲一讲,帮助大家了解创新方法论指导下的“互联网+”未来大机会隐藏在哪里?这个隐藏机会点是大部分人忽略掉的。同时我也提出另外一个话题,大家不要对互联网失望。
既然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这个革命在中国才十几年,难道就这么快进入帝国主义寡头阶段而结束了吗?
不会的,就像十几年前看第一波互联网巨头:搜狐、网易、新浪,也是高山仰止,十几年后,它们还是高山,但已相对成了小土坡。未来再过十年,中国的互联网会怎样?还是会有特别大的机会,甚至BAT都可能被颠覆掉。这个机会在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天主要讲四块:

  1. 迂回式创新,究竟是什么?
  2. 迂回式创新,从0到1该如何做?
  3. 互联网+的大迂回战略是什么?
  4. 互联网+的罕有机会隐藏在哪?

这是我们的原创,有知识产权的,大家自己学自己用没问题,写文章时要注明一下出处,不要用于商用。

二 颠覆式创新,应该叫迂回式创新

什么是颠覆式创新?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太OUT了,但你知道也很正常。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我们先来看这个例子,一个腕带产品,游泳时遇到危急,一按,就出来了一个气囊,可以把你带到水面上,这是个很不错的创意。这是颠覆式创新吗?

这个是防丢书包,可以起到缓冲和防丢失的作用,掉到水里能浮起来。厉害吧?the best of the best,这是书包里面的战斗机,这是一个极品书包,比它再贵的只能在上面镶砖石了。这个书包想不想要?3000元。中国人到日本买这个买疯掉了,不要以为中国人去日本只买马桶盖。这个书包做得很好,价格昂贵,但他们做到极致了。

这是永远长不大的宠物猪。目前市场上的宠物猪宣传说“长不大”,结果是忽悠你,等你把宠物猪买回家,一年却长了200多斤。这头经过转基因的宠物小猪,一万元,你买不买?喜欢猪的可以买一只。其实猪比狗聪明,这个如果真的流行起来,汪星人、喵星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转基因小牛、小马,都会成为家养宠物。
先进技术带来一个大的变化:它将一个物种改变了,以前只是把猪养肥了宰杀,现在它可以成为人类的伴侣。

这个是钢材,但比空气轻。这个材料一旦大规模应用的话,飞机就像纸飞机了,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重量,飞机就非常省油了。使用同样的重量材料,可以做成好几架飞机,一架飞机里面可以坐两千人,这将是革命性、前沿性的技术。

这个是石墨烯电池,也非常厉害。

这个像柜子一样的东西,是洗衣机,不但能洗,还能烘,还能叠好放在柜子里。这将是懒人的福音,但它很贵,因为技术比较先进。如果它不但可以洗衣,还能叠衣服,那就是洗衣界的机器人。洗衣机发展到今天,还能有再一次革命性创造性的大突破。
如果机器人非得像保姆一样,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等机器人出现就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但机器人可以单点突破,就好比这个洗衣机一样,你把衣服往里面一扔,下次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穿
这两天有一场大Party,主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与重构(“颠覆式创新研习社”主办——笔记侠注)。可见,颠覆这个词,大家特别喜欢,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1. 产品是极致的、昂贵的、引发用户尖叫的;
  2. 革命性的、震撼的、前瞻性的、前卫的;
  3. 原创性的、要绞尽脑汁的,创意的;
  4. 需要很多技术、资源和人才储备的;
  5. 众望所归的,令人佩服的;
  6. 可以很快引发潮流和取得赫赫成果的;
  7. 主要是大公司和巨头才能做起来的;
  8. 破坏、重构现有商业规则和商业形态的;
  9. 直接针对业内现有领头公司进行攻击的;
  10. 引发惨烈的商业大战,反扑、反攻和舆论大战。

这就是颠覆式创新,对不对?但这样的话,与我们草根创新者有什么关系呢?没多大关系。因此,对于这个答案,我们先打勾,对的。

但是,再加一个大斜撇,说明这个答案和我们对“颠覆式创新”的理解总体上是错的!
这是为什么呢?要从源头说起。在座各位,你们是从哪里知道“颠覆式创新”的?是你研究出来的吗?不就是从各种文章中读到、听到的吗?
你第一次听到“颠覆式创新”,就好像理解了它的意思,其实你理解的是中文五个字(颠覆式创新)的意思,尤其是“颠覆”两个字,就是“颠覆”的意思。
但是,我们说,“颠覆式创新”其实是个舶来品,来自于《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这两本书,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如果没看过的话,你对“颠覆式创新”的理解肯定是错的。

“颠覆式创新”是一个理论体系,它来自这两本书。如果大家觉得这两本书算不上啥,那你是绝对的实干派,今天的课就白来了。其中,《创新者的窘境》更出名,出名是因为乔布斯本人特别推崇这本书。
《斯蒂夫▪乔布斯传》中只推崇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它。乔布斯这么厉害的人,顶级的商业领袖,按理说应该对世界上的很多管理理论不感冒,但是他却只对这个理论感冒。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了“Disruptive Innovation”,翻译成中文叫“破坏性创新”、“颠覆式创新”。大家知道,一旦一个英文词翻译成中文,意思就变了,大家会理解成中国的颠覆式创新。
叫“颠覆式创新”不适合,那叫做什么呢?
经过这几年的本土实战研究,我们认为把“Disruptive Innovation”叫做“迂回式创新”,更符合这个创新方法论的本义,而且避免了“颠覆式创新”这一概念所带来的认知错乱。迂回嘛,中文本义上也比较贴切。
大家耳熟能详的“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典型的迂回大战略,而颠覆只是最后高潮阶段的一个结果而已,不是这个创新方法论的内涵和精髓,迂回才是。
Disruptive Innovation,无论是之前翻译为“颠覆式创新”,还是现在我们改名称作“迂回式创新”,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讲述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曾有的公司,比如,BAT是三十年前就有的吗?没有,它是中国某年某月某天起开始做的,这表明了商业巨头、独角兽都是某时某刻,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做起来的。等它做成了,大家就觉得它好厉害,不可撼动。但它是怎么从零开始,做成一个巨头的呢?竟有什么普遍的规律和方法可循呢?
克里斯坦森研究了上百年的商业世界历史,从19世纪到2000年为止,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商业世界历史。为什么后来者能够从零开始,崛起成为世界巨头,并且长盛不衰呢?当然,他也讲述了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巨头被后来的巨头打败?这其中的规律和方法究竟是什么呢?

三 面对巨头,后来者的三大挑战

如果今天你在创业,假如上帝托梦给你 “小伙子好好干,你还有机会”,你就好好干了十年、二十年,成了那个时候的BAT,甚至比BAT还厉害。但你开始做的时候,就相当于面对一片崇山峻岭,相当于我们在朋友圈天天看到的一样,到处是巨头,大巨头、中巨头、小巨头等,高山仰止啊,但是前行的时候绝对不是一马平川(除非你是第一个人)。
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是,你要想成为未来的一座高峰、一个巨头,比如上午提到的一家公司,拿到了六千万美金,估值是两三亿美元,比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市值几乎都要高,那也是个小巨头。
你再起步,做同样的事,如何和它竞争呢?你一米八,比你高的小山峰、小土坡多了去了。这时你的挑战不是成为巨头,而是

第一,你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如果你活不下来,又怎么能去挑战2米、20米、8848米?你的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不是颠覆性的,而是你能不能活下来。事实和历史证明,那些巨头都是早期活得很好、能活下来的。

第二,在你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什么那些巨头没有把你压死?为什么能允许你活下来?

如果腾讯想要抄袭你,怎么办?你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是抱着腾讯大腿,说“我做你干儿子吧,怎么样?”命运虽然已发生转折,其实这个命运不错了,是很多人的梦想。
腾讯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没被打压,没被干死?因为之前的巨头没想到将其干死,你不觉得这很有意思吗?规律和方法就是应该要用到这里。

第三,当你最终越做越的时,当你跟巨头PK时,为什么你赢了,巨头输了?

按理说,总决战总有人赢,有人输,为什么后来者总是把先行者干死了?或者将其边缘化了呢?为什么不是后来者被封杀了呢?


一个后来者从零开始,在成为巨头的过程中,会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活下来,第二个阶段是不被倾轧死,第三个阶段是把之前的巨头边缘化,或掀翻。
为什么总有这种事情发生呢?规律是什么?这才是Disruptive Innovation要探讨的内容,而绝对不是因为目标是巨头,是老大哥,就要干死它。喊这种口号的人很多,但如果你是马化腾,天天听中国几万人要把腾讯怎么样,你只会付之一笑,说妄想。

四 案例分析:华为和微信

理论体系就点到为止,举两个例子,让大家领略一下“迂回式创新”为什么不是之前所理解的“颠覆式创新”,让大家知道一个后来者怎么能够崛起成为巨头,在迂回的过程中怎么一步步应对挑战并成功的。举一个互联网之前和互联网的例子。

1、迂回侧翼突破的华为

华为的广告做得很好:“华为,不仅仅是500强。”这话怎么讲?它是500强,为什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完全意义上的商业企业。

中国进500强的企业有很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但它是最厉害的。在座有多少人超过四十岁?只有两个,不好意思,你们两个没机会成为“不仅仅是500强”了。

低于四十岁的人还是大有机会的,从现在开始创业,打拼20年就可以了。因为任正非44岁才开始创立华为的。20多年的时间,将一个从零开始的公司带到中国No.1,到现在是世界通讯老大,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靠的就是(也只能是)迂回式创新。

我们简短介绍一下,华为是如何进行“迂回式创新”大战略的?这个公司1987年创立于深圳,注册资金两万块钱。那时做的业务,通俗讲就是皮包公司,把香港货搞到中国卖。接着就自主研发,将货拆一拆,山寨模仿,那时知识产权的概念都不深。这东西利润很好,自己做自己卖,利润岂不是更好?后来开始推出农村的交换机,1995年销售额达15个亿,接下来如下图所示。

我们回头来看,感觉一切都很自然,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推广和销售,从2万人民币做到500亿美元大公司,仿佛命运垂青一样。秘诀是什么?中国有很多公司都在走类似的路,走到某个阶段就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华为能不断壮大呢?奥秘在哪里?答案可谓“仁则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靠国家支持。为什么国家支持它,不支持你呢?

有人说它有技术。技术是一个结果,它这么厉害了,技术肯定厉害,那它第一步、第二步有技术吗?我们早年在华为待过,当时大家自嘲说公司的产品和老外的产品差在哪里?朗讯的广告语是“朗讯科技,博大精深”,特别震撼,大家都服,贝尔实验室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讯业教科书都写它。我们说华为技术有限,因为当时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有人说它有钱。华为早年是没有钱的,再有钱也没有跨国企业有钱。

有人说它是民族工业。国家支持它,一纸命令说必须得买它的。

这样的想法相当于让上海等一线城市买iPhone的人买小米、买锤子手机一样,民族工业嘛,你觉得他会理你吗?至少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不是感情问题。反过来说,当大家都喜欢用华为的产品,再说这是民族工业,是民族品牌,我们要支持,因为本来就已经符合了我们的要求,只是加一个标签而已。
所以,历史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细节在哪里?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横坐标是用户群,纵坐标是它25年的迂回成长史。即:
1、自行研发;
2、往农话扩张;
3、做排队机;
4、逢高校扩招,顺势做了201智能卡;
5、通过GSM开始和中国移动合作;

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市场,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在不断快速迭代。如果不扩展新市场,这个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因此你要扩展新市场。在你扩展新市场的过程中,这个市场往往有主流的玩家和供应商,它们相对成熟,可以叫堡垒,当你插入的时候,你必须另辟蹊径,必须找到一个痛点,这个痛点是雪中送炭的。否则你说你的产品有多少好处,别人只需用一条理由就可以堵死你了,那就是:“我这个产品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用你的呢?”

6、将中国的成功经验COPY到亚非拉国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中国拿下印尼高铁项目也是如此。

7、进入发达经济体市场。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要想成为巨无霸,必须不断地从零开始,不断地重新开始,往上发展扩张。若在某一步,扩张受阻,就是滞胀。
具体策略如下:
[图片上传中。。。(16)]
1
****第一,低端市场:高性价比,突破;
2
****第二,高端市场:新业务,单点切入。
绝对不能拿产品硬攻,你必须另辟蹊径、雪中送炭,要知道有总比没有强!
小米在短短几年也发展成为国内手机三强之一,靠的是高性价比。对于高端市场而言,你必须找到一个新业务。
只有你对客户来说是雪中送炭,这样你才能插一脚,否则你根本没有合作机会,只能在门外观望。
比如说买iPhone6的不会将其换成小米手机,但买iPhone6的人可能会买小米手环。因为手环这个产品对高端人士来说是新业务,要么买国外七八百的,要么买小米的(只需79元)。
相比而言,小米手环更好,因为它是新业务,目前是还没有品牌认知的。如果是买手机,我们对手机品牌的认知就非常强。如果我的朋友圈都是iPhone党,我用的却是小米手机,就会被别人笑话,相反,我买个小米手环就不会被人嘲笑。
这是一个古典的模式,一个44岁的中国退伍军人在25年内将一个中国公司带到世界高科技领域,带到世界No.1,并占据垄断地位,靠的是不断迂回的侧翼突破。

2、社交巨头:微信

讲完古典例子,再讲一个能和华为相比的公司:腾讯。和阿里最大的不同,腾讯是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且微信不可限量(目前估值1000亿美元)。

微信是第二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说微信颠覆了中国移动,但中国移动未死,该怎么赚钱还是怎么赚钱。我们为什么说颠覆呢?颠覆的意思不是说打倒和干死,只是说中国移动不重要了,其股票没有前景了。

颠覆中国移动,是马化腾未预料到的。马化腾成立腾讯时,搜狐、网易、新浪已成中国互联网的代表性公司。那时马化腾到处找投资,别人觉得他没价值。好不容易拿到投资后,他就将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在PC时代做了QQ,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顺势做了微信。即使别的公司也想做,但不具备摘取这个果实的能力了。

微信的技术很厉害吗?有原创的、领先的突破性技术吗?早期产品特极致吗?让你尖叫了吗?都没有!而且国外类似的产品可能推出更早,米聊至少就比微信做的早。

但是腾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占据了制高点,就是海量互联用户群这个制高点,接下来继续往前延伸,只是多迂回走一步,在发力将微信做出来后,就瞬间摧枯拉朽式地占领了市场,让先行者们望尘莫及、黯然退场。

这也是典型的迂回式创新,即攫取了海量互联用户群后,往新的业务领域再次突破。这样的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络时代的互联网,进行迂回式创新的基本模式,与华为进行迂回式创新的古典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下图是我总结的,是一些在中国发生迂回式创新的例子。
[图片上传中。。。(17)]

五 “互联网+”时代的迂回式创新

至于“颠覆式”创新,想象中是这样做的:

  1. 高瞻远瞩、大干快上、排山倒海之势;
  2. 从0起步的项目,啥也没有,就让大家感觉很厉害?宣传上铺天盖地而来,声势很大;
  3. 大笔花钱来推广和宣传,反正就是很厉害;
  4. 技术上是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原创性的;
  5. 一个成熟的行业及玩家,突然面临新的浪潮,感觉摇摇欲坠,很快就要被彻底颠覆了;
  6. 从起点、过程到高潮的一路上,战略早就是直白而一览无余,剩下的只是足够的资源和执行力;
  7. 就是你死我活的大决战,精彩绝伦,轰轰烈烈。

“颠覆式”创新,实际中是如何做成的?
[图片上传中。。。(19)]

  1. 无心之为,不是刻意而为,尤其一开始,更不可能针对性去破坏或颠覆谁,否则死N次都不够,如此宣称,其实是…
  2. 从0到1起步,往往不起眼,冷门、想不到,没什么前途:第一个立足点往往是迂回穿插渗透(Lower than lower),产品往往更差或技术含量不高,但对那个特定用户需求来说,雪中送炭啊;
  3. 早期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怀疑和争论的、长期边缘化的(不是主流焦点),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一直存在;
  4. 中间经过几次大的延伸和攀爬过程,不断“斜刺里”插入全新或主流领域(即偏量化上升),同时变得Bigger than bigger;
  5. 当最后高潮来临时,如果有决战,往往是不对称的,输赢早就注定了,不战即可屈人之兵;
  6. 但更多情况下是超越而已,不是直接颠覆、干死、打倒。被颠覆者还会继续存在很长时间,只是不再重要了。

我们总结一下,“互联网+”时代迂回式创新的特点如下图。


从看不见到看不起,再到看不懂、学不会、追不上,最后被超越、被颠覆。

有嘉宾提到,要做立马能赚钱的事情,那是对小而美的生意而言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你前面越赚钱,后面就越赚不到大钱。腾讯和淘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马云开淘宝,如果第一天就要赚钱,肯定赚不到大钱。淘宝做大后,再做天猫、做直通车,才慢慢赚到了钱,现在做双十一,更是赚大钱。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赚钱的逻辑已经改变了,从收费到免费,从“立即马上赚钱”到“尽可能延后赚钱”,这也是迂回式创新的大迂回。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依旧会有这样的基本模式。

迂回式创新的基本过程是:

切入点迂回:冷门、不起眼;

成长过程迂回:边缘,非主流;

RPV延伸迂回:海量互联用户群;

崛起后迂回:跨界、整合、逆袭、截胡、决战、颠覆。

迂回式创新的基本框架为:

进行“迂回式创新”时,从0到1时,需要真需求,防止伪需求。

从0到1,怎么做呢?怎么找到第一个立足点呢?让自己立住脚,让别人看不见、看不上、看不懂?
其实就是找一个需求点,这个需求点必须是冷门的,而且代表未来的蓝海。

你找到一个用户群,并且有刚性需求的,比如中国农村(包括乡镇),经济发展了,大家想打电话,有需求,但和城里人不一样的是他们被三座大山压制住了:专业门槛、麻烦和价格贵。当时华为开展农话市场时,产品不但便宜,采用中文Windows界面,上手快,简单方便,就迅速打开了市场。


如果你的产品简单便宜,你就会抓住一片市场。如果你的产品是十倍的更简单、更便宜,对他们而言这是雪中送炭,你就会建立一个根据地。

以Photoshop为例,大家都有P图的需求,不学它,是因为它太麻烦、太专业,只能找设计师朋友免费P图,或者掏钱P图,但是因为太贵了,索性就不P图了。美图秀秀抓住了这个痛点,把更广大人民群众的P图需求释放出来了。

这就是典型的迂回式创新,以更简单、更方便的、更便宜的方式使大家的需求得到满足。

[图片上传中。。。(25)]
创新需要洞察力。

未来的公司要在十年或二十年后真正比肩BAT,就需要想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让相当一部分人离不开你,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创造性需要很强的洞察力。
未来十年,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还是有很大的机会,但这些机会在哪里?在这里。


大家回头想想,为什么腾讯这十几年来一直高歌猛进,因为它一开始就抓住了社交网络的雏形,就是让你进行社交。搜狐、网易、新浪,包括后来的百度和阿里,都是让你获取信息,让你进行交易,但只有腾讯一直让你进行社交。腾讯比较简单,不帮你保存记录,记录隔一段时间后就删除了。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社交就是人,你需要考虑怎样将一群人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只要抓住人,让其社交,就能抢占未来的制高点。


因此,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垂直一体化、入口级社交网络平台。因此,它应该成为一种信仰。
今天我就主要带给大家一些启发,理解一下“迂回式创新”的基本方法。
大家千万不要被当下的现状蒙蔽掉,回头看,总是有些东西在冬天里异军突起。冬天灭掉的是泡沫,灭不了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生命体。

如果互联网是一次新革命的话,互联网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即使是社交也刚刚起步,大家也不要觉得微信把社交都做完了,微信做的是扁平化的,是针对八亿人做的,不可能做得很深。
但是,中国有很多垂直化的应用,怎么抓住他们,提高粘性非常重要。

这也是未来几年的一波大机会。好了,今天时间有限,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演讲|钱致远(星辰资本合伙人)
笔记|笔记侠 雷波Raybo
编辑|笔记侠 Even
欢迎投稿到硅谷堂,投稿联系硅谷君:zs981436532

人物名片:迂回式创新创始人,星辰资本合伙人,互联网+创新导师,被誉为最接地气的实战派创业导师,迂回式创新和精益创业的实战方法论专家。擅长将复杂深奥的创业创新方法论,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化繁为简,用最浅显、最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授。

原文 https://www.jianshu.com/p/a809bf8fe899?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深度|下一家BAT长这样( 演讲)相关推荐

  1. 深度|下一家BAT长这样(二)

    "预言未来总是困难的,在一个高速变化中的领域中则尤其是如此.尽管如此,当我们充分回顾包括'BAT'这一代,乃至更早于他们的雅虎.微软.苹果等行业巨头的崛起历程时,仍然可以发现,在互联网行业, ...

  2. 数据告诉你谁会是下一个BAT

    可以看到,对"下一个BAT"的提及,在去年急剧增多.而到今年上半年,提及次数就差不多是过去4年的总和.对"下一个BAT"讨论的升温,表明中国互联网格局正迎来新变 ...

  3. win10下启动.bat文件闪退问题

    win10下启动.bat文件闪退问题: 1.检查jdk是否安装: 1)WIN+R 输入cmd 确定 2)doc命令行 输入java - version 如图安装成功 2.检查文件路径是否过长 例如:这 ...

  4. 如何用数据找到下一家独角兽?

    How do you measu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utliers from a ground truth perspective?? 风险投资家每天都在创新的最前沿 ...

  5. 战略分析实战:如何深度分析一家企业

    文章同步公 众  号:数据新商业    专业有深度的实战文章  带你晋升高阶岗位 作者介绍:数分团队leader     专业书籍<数据实践之美>作者之一 今天文章的主题是如何深度分析一家 ...

  6. latex换页_备忘 | Latex 双栏模式下表格太长怎么办?

    " Latex 双栏模式下表格太长怎么办?这一条够简单!" 点击 Latex 双栏模式下表格太长怎么办? 作 者:marsggbo出 处:https://www.cnblogs.c ...

  7. 命令行下(bat)使用 Lhaplus 自动 压缩 解压文件 (含参数设定说明)

    命令行下(bat)使用 Lhaplus 自动 压缩 解压文件,参数设定 https://mp.csdn.net/console/editor/html/104400832 ■前言 准备测试数据,要压缩 ...

  8. 关于iOS中UITableView下拉距离短刷新没事,下拉距离长就会崩溃的问题解决方案

    之前的操作:下拉前将数据清空,然后重新请求数据填充. 出现问题:下拉距离短刷新没事,下拉距离长就会崩溃. 经过仔细梳理: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1. 下拉 2. 达到下拉临界值以后再请求网络数据 3. 待 ...

  9. (图解)设置封面中的下划线一样长

    如图所示,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封面下划线一直设计不齐.本节将介绍如何设置下划线一样长. 设置步骤 将光标点击在要设置的行,拖动图中所圈出的小三角.拖动后,专业班级与学生班级下划线就一样长了 按照上面的方法 ...

最新文章

  1. 一个小改动,CNN输入固定尺寸图像改为任意尺寸图像
  2. 深入解析JavaScript 原型继承
  3. linux系统防火墙相关问题及常用命令介绍
  4. mysql linuxl环境搭建_Linux环境下的MySQL搭建
  5. Maximum Xor Secondary CodeForces - 281D (单调栈)
  6. LCS(2021牛客多校4)
  7. ECharts 饼图 legend 样式修改
  8. 经验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法
  9. 网络管理与维护作业6
  10. win7 IIS服务启动和停止
  11. C++如何生成随机数
  12. 微信公众号问题:{errcode:40125,errmsg:invalid appsecret, view more at http:\/\/t.cn\/LOEdzVq, hints: [ ...
  13. Pandas的read_excel()函数读取excel时遇到身份证含空值(pandas识别nan为float类型)自动变成科学计数法的解决办法
  14. 计算机中被选中会是什么颜色,举例详解使用photoshop cc 2017改变图片中被选中区域的颜色-网络教程与技术 -亦是美网络...
  15. 七牛上传视频获取视频封面和缩略图
  16. 虚拟机没有网络教你如何解决
  17. 嵌入式计算机 硬盘录像机,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安装步骤 硬盘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详细介绍】...
  18. Java面向对象学习练习———潜艇游戏(飞机游戏)
  19. 从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谈策略模式
  20. Spark基础学习笔记:搭建spark on yarn 集群

热门文章

  1. mysql u g_运行dev时出错_应用服务器.py在gcloud“ImportError:没有名为MySQLdb.\u mysql”的模块?...
  2. 读书笔记--关于PPT的制作
  3. java中的step_STEP文件解析
  4. 制作midi和编辑音轨的软件
  5. 面向对象思想在UnityUI控制背景音乐音效大小开关中的运用
  6. win10系统远程连接时发生身份验证错误的解决方法
  7. 中断处理过程示意图_中断及中断处理过程
  8. Python 利用百度文字识别 API 识别并提取图片中文字
  9.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详解(转载)
  10. Cadence-元器件PCB封装绘制-Allegro PCB Designer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