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微信公开课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张小龙。
非常感谢大家一大早来到广州参加微信公开课。去年公开课是我第一次露面,并且在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时候宣布了我们的小程序要启动并且准备投入到公众号之外新的一种服务的形态里面去。
今年,我的同事问我说要不要今年继续来参加公开课,给大家做一些对于去年说的小程序的一些新的进展介绍,我其实也想了很久,最后我觉得作为对去年的一个回应,我内心里是非常的激动,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微信的历史,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我们很少会把一个还没有做的一个功能或者说一种产品形态预先对外界来透露,我们一般都是先做好了一个东西,然后去发布,给用户带来惊喜。去年的小程序,也就是现在的小程序是这里面比较特别的一次,我们提前就对外界来透露了。
1、一张照片,回顾小程序的一年发展历程
这几天我在准备这一次讲话的内容的时候,我还专门翻看了一下相册,找到了一张特别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大约一年前的时候拍的,是我跟我一些同事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大家讨论小程序,当时叫应用号。
照片上写了几个字,“应用号,2016年1月9日”,底下还有几个字,“启动日”,今天离当时的启动日只有几天的时间,这个照片上的人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较陌生,但对我来说很熟悉,并且特别亲切。我特别感谢照片上的这些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这一天我们定下启动日到现在,头一次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先对外做了一个报告,然后在一年以后来报告我们一年努力的结果。当时我们在讨论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关系,其实我们很早就在想微信应该有一种新的形态,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订阅号或者公众号,不应该只是提供一种订阅能力,一种推送能力,而是应该提供更多新的能力,这种新的能力更加像一种应用程序的能力。当天晚上我记得有一个开发的小伙子拿了他开发了一些接口DEMO,说我们在开发上有这样一些基础的接口可以做,其实那是一个很好的灵感,既然我们能在这样的接口上做出来,那么我们也能做出一些复杂的接口,通过更加复杂的接口实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沿这个思路一想,我们就不再纠结于怎么样扩充公众号,去把它变成个有更强大功能的公众号,而是完全可以跳开公开号,去做一种新的应用形态,这就是待会要跟大家介绍的小程序。
2、从小程序看微信的产品理念
再次解释用完即走
在小程序之前我很愿意用这个时间解释一下去年的这个时候,当时也是在公开课,当时我提出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后来我也发现很多的人说,看了以后觉得不太能够理解,所以我在这花几分钟重新来解释一下这个理念。
我当时说,一个好的软件,一个好的工具应该让用户用完即走的,后来发现很多朋友,包括一些业内人士都会来笑话我们,说因为微信有足够多的用户,有足够强大的用户黏性,所以你们可以这样说,但是对于其他的产品来说,大家会觉得怎么样黏住用户,怎么样让用户不要离开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我想,这里可能对于用完即走有一个很大的不理解,或者说误解。
在我看来,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这个逻辑可以推理出这样一个结果,我认为,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它的效率的,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这是工具的目的,工具的使命。微信也是一个工具,所以微信的目的也是帮助用户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什么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一旦用户完成了它的任务,它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产品里面,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义。
微信是工具还是平台?
在我们对公司的一次培训里面,有个同事问我微信的战略是什么?我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我说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应当想如何做好这个工具。在同事们的心目中,微信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大家认为微信是一个平台。但我认为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我并不认为一个工具是一个很低层面的东西,事实上人类从原始人进化智能人类的过程,就是因为人会制造工具,我们所用的绝大部分的产品本质上来说都是工具,但是工具有好坏之分,能够做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说我们要做一个平台,我会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一个好的工具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属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做产品是克制还是自我压制?
这个理念其实贯穿在我们的产品的每一个点里,举一个例子。我们前不久开了一次内部会议,腾讯创始人之一Tony说,其实微信团队保持了一种很克制的心态来做事情。很多人也认为我们在微信产品里很克制,但其实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有一点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袋里面出现过,如果说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话,那是一种什么样行为?那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的决定时我们要自我压制,或者说自己切割掉我们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反的,我们在做很多很多决定的时候,反而要去判断什么样的东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才是这里面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会舍弃掉很多很多本来想要做,后来发现做不好的东西,这种舍弃并不是因为说我们很克制,所以我们少做一点,而是说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或者说有很多决定它一开头是错的,或者说很多的想法,最后验证可能是行不通的,那我们如果硬要去做这些事情是不合理的,我们会把它舍弃掉,而不是说我们要克制。
微信里面有很多这样类似的点,我们遵从基础产品体验的理念来帮助我们做决定。就像上一次在公开课里面讲的一样,公众平台甚至没有一个入口给用户推荐你应该订阅什么样的东西,我们的产品有无数这样的地方,也许少量的用户会觉得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做很多的取舍,而我们希望更多遵从我们自己的产品理念来做这样的取舍。
3、第一次完整阐述小程序
刚才花几分钟回顾了用完即走这样一个产品的理念,现在切入到我们的主题,其实我今天过来是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小程序的理解和想法。
刚才大家看照片的时候,其实这是团队在小程序启动那一天大家当时的状态,在当时来说还没有想好名字叫小程序,也没有把小程序作为一个非常完整的定义,大家只是认为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提供一种新的服务的形态,当时愿意把它公布出来对我来说是有一点点其他的想法,因为我希望我们把它宣布出来以后给团队更大的一个压力感,既然我们都已经宣布了,那我们一定要去努力做好这个事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又做了很多次的碰撞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小程序慢慢的找到了它的定位,找到了它自己的形态,但是因为之前我们只是做了小程序的内测,从来没有对外界解释过小程序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怎么样的使用,所以今天我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完整的阐述一下我们是怎么样来看待小程序的。
我自己也特别兴奋在这样一个时间来讲述小程序的故事,因为对我经历比较了解的人可能知道,我其实之前花了很多年时间去写程序,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程序员,所以我一直认为做程序员的那段时间特别宝贵,因为当你做一个程序的时候可以进入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你用一个程序的语言在虚拟世界里构造一个完全虚拟化的产品出来。我相信很多的程序员都会有一个梦想,我们除了自己去写一个程序,我们能不能再去写一个能运行程序的程序,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来说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通常意味着是一个操作系统,我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个操作系统,但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一个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那对一个程序员来说他会觉得非常的自豪和兴奋,我今天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
说小程序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PC发展的历程。我经历了最早的PC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我最早用的是PC是80、86这样的机器,那时候还不能联网,但那时候的应用程序是需要你用一个软盘和光盘安装好,它只能自己跑,跟外界是没有交互的,因为没有网络,那时候的应用程序叫做单机程序,就像单机游戏一样。
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进入到一个互联网的范围里,在互联网里我们发现应用程序的定义有了某一种变化,但本质上来说它还是跟单机时代是一样的,它是以一种程序,一种代码的载体形式展现出来,只不过每一个程序它有了可以访问网络的能力,但是互联网我觉得有一个特别伟大的发明,就是www.web协议的出现,使互联网出现了非常大量的网站,而这些网站是可以在网络上被任何人可以访问得到,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一种情况,我们可以去写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站去提供服务。大家都非常熟悉,在PC互联网时代的这段历史,因为几乎我们用的最多的工具是浏览器,我们访问大部分的服务其实是来自于浏览器里的各个网站所提供的服务。
4、移动互联网的下一站:唾手可得
几年前我们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对于电脑的使用方法和场景又发生了变化。在PC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人,特别是上一代的人因为输入法这样一个障碍是没有办法使用电脑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使得整个互联网的用户量比以前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智能手机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厉害、伟大的创新,因为其实它的功能比当时的PC机要更强,但是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使用,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去接触到互联网,这个时候人们访问网络服务的方式其实更多的从一个PC端的应用程序过渡到一种网页的形态。
在这里我想展望一下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形态?就是大家再使用网络会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去使用网络,或者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访问网络的服务?我想这个可能非常难想,我个人会从脑袋里面浮现一些场景出来,就是智能手机之后,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眼镜这样的设备,成为主流。当眼镜变得非常非常的智能化的时候,可能整个PC或者电脑的系统会藏在一个眼镜里面,它的屏幕可能比我们现在手机的屏幕还要大,甚至比PC的屏幕还要大,可能是十年以后了,十年以后的技术可能可以做到把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屏幕投入到视网膜里面,我们通过眼镜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完整屏幕,日常我们就戴着这样一个眼镜到处跑,大家想一下这样一个眼镜是什么样的系统在运行?当我想到十年以后的场景,我会想那个时候眼镜背后的系统它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方式应该跟现在不太一样了,我对它的期望是什么呢?我更加希望的是眼镜里面不要再给我一些安装应用程序这样的过程,因为那个是很不自然、很不方便的,我更加希望我的眼镜看到哪里,相关的应用程序就到哪里。举个例子,假如我看到房间里面的一盏灯,我想让这个灯关掉或者打开,当我透过这样一个很智能的眼镜看到这盏灯的时候,我会希望在那个灯的上方会出现一个虚拟的开关,我甚至可以用眼镜去控制这样一个开关,那个开关是什么东西?它其实是出现在真实物体上面的一个应用程序。当我看到这盏灯的时候,它的开关应用程序就自动出现了,同样的你可以想象非常非常多的场景。当你走到一个公园的门口的时候,可能公园门口会出现公园门票的应用程序,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任何一个眼睛能看到的实物的时候,这个实物背后的信息和应用程序都会自动浮现出现,你通过眼镜或者别的方法控制这样一个应用程序,去启动它,去运行它。
这样的一个过程你会发现,我们想象在这样一个虚拟未来的智能眼镜里面,你会发现应用程序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形态,跟现在手机里面的应用形态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的形态,我说的所见即所得不同于在PC时代,我们在画图或者UI上面的所见即所得,而是说我们看到的任何具体的一些事物,它就包含了它的信息,包含了对信息的处理在里面。
这是我对于未来应用程序的形态的希望吧。我认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但是又可以随时访问的一种状态,所以小程序在内测的时候,我写了一段文字,说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能打开应用,也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安装太多应用,应用随处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
我刚才说了一个十年以后的场景,这里其实体现了智能眼镜时代和手机时代的一个不同,当然未来是不是智能眼镜时代我也不确定,我只是暂时幻想出来的一个产品,但这种不同会带来应用程序形式的不同,就像智能手机相对于PC时代来说,它其实带来一个很大的形式的不同,这个形式并不只是体现在手机是一个更加浓缩的、可以移动的电脑。形式上来看是这样一个区别,但是本质上来看,就像好多年前我写了一句话,手机是人的肢体的延伸,PC其实不是,PC是固定的。就像我只有两只手,手机是我的第三只手,或者说是我手的延伸,因为它可以帮助我触达一个更大的世界。PC也可以帮我们进入到一个更大的虚拟世界,但是手机是跟着你的手走的,所以它变成了你的加长的手,它和PC的区别是,我们对于手周边可以触达的东西能够感应到,这也是为什么手机里面的应用会有很多比PC里面的应用更丰富的形态,就像在微信里大家可以摇一摇,但你在PC时代不能把电脑摇一摇,在手机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感应周边,在PC时代你也不可能用PC扫一个二维码,这是真正的含义,就是手机不同于PC的真正含义。
我认为在将来智能眼镜时代同样会有这种区别,眼镜会让我们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你看到的东西就可以得到它背后的东西,这比我们现在用手触摸一个东西得到它背后的信息是更加高级的一种方式。
5、小程序的特性: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从这个定义里面可以看出来小程序是什么样的东西:
第一个,小程序是无须安装的,我认为这个对现有的应用程序一个很大的突破。用过windows的人都知道,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应用,叫做程序管理这样的东西,大家要花很多的精力到里面去看哪些程序占了多大空间,哪些程序应该卸载掉了,哪些程序可能会出问题等等。在智能手机,大家对这个的管理变得更加轻量化,更加轻松,所以很多对电脑不太熟悉的人都可以用手机,但是还是存在一个过程,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你下载它,安装它,然后你才能使用它,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小程序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免去了下载的过程,可以直接使用它,所以无须安装是小程序最基础的一个特性。
第二个,在这个定义里面有一个词叫触手可及。这个词让我想到很早以前看过一本书是微软的比尔盖茨写了一本书,叫《信息唾手可得》,其实我挺佩服比尔盖茨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他就写了一本这样的书。他当时认为互联网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信息唾手可得。每当我想到他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特别自豪,因为我们在很多年后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信息唾手可得。我这里说的触手可及的意思的是,当我们拿着智能手机接触周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获得信息,就是周边的信息,我们获得的方式可能没有未来的眼镜时代那么智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对于周边一些基本的传感器,比如说它的扫描能力去和周边产生互动。
所以这里的触手可及的意思是,我们看到一盏灯,我们想要去控制它,可能我们只需要用智能手机对着它扫一下,然后控制这盏灯的应用程序就已经启动起来了,在我的手机里,我直接使用它就可以了。在类似博物馆这样的场景里,用户可以在一些不同的内容前面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获知当前物体的背后的信息,这都是触手可及。
第三点是用完即走,我开始花了很大篇幅解释什么是用完即走,对于周边要完成的任务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用完即走,比如我们到一个餐馆,我们可能想排队或者说点一下菜,我们并不需要去下载这个餐馆的应用程序,我们只需要在餐馆扫一下它的二维码,然后就启动了这个餐馆的小程序,我们可以立即在小程序里排队或者点餐。当我做完这些事情,吃完饭并不需要卸载这个应用程序,我们当它不存在就可以了,是一种真正用完即走的状态。
小程序的第四点就是无须卸载,你访问过它的服务,并不需要这里还有一个程序管理器去管理它,我们不需要卸载的过程。
通过这四个点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小程序看起来是程序,但是它以完全不同于过去APP的形状出现,它有更灵活的应用组织形态。
大家现在能够明白一个概念,大家可能知道了小程序是一种比我们现有的所有的APP更加灵活,更加唾手可得的一种形态。

2017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演讲全文(上)相关推荐

  1. 2016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演讲全文(上)

    大家早上好,我是微信的张小龙. 从昨晚的传播事件说起,为什么微信在很多的规则.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很严格?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觉得比较突然,我也是比较突然进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碰面.平 ...

  2. 2017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演讲全文(下)

    6.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 大家可能会想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这样的东西?我们在做小程序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说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说要改变一下应用程序的存在模式,相反,我们肯定是要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 ...

  3. 2018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演讲全文(转)

    刚刚出现的是我打游戏的画面,被大家看到了,那个不是我最好的水平,因为有点紧张,我最高分曾打到6000多分.当然我是练习了很久了,并不是我比大家更厉害,而是我有很多时间去练习,这个游戏我觉得挺好玩,我自 ...

  4. 2017微信公开课张小龙小程序演讲视频

    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小程序演讲视频,他解答了大家最关心的8个关于小程序的疑问1.小程序不用下载,没有入口,只有二维码:2.小程序没有订阅,只有访问:3.小程序没有商店,只有有限搜索:4 ...

  5. 微信公开课张小龙90分钟演讲全文:全面阐述小程序,定档1月9日上线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张小龙. 非常感谢大家一大早来到广州参加微信公开课.去年公开课是我第一次露面,并且在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时候宣布了我们的小程序要启动并且准备投入到公众号之外新的一种服务的形态里 ...

  6. 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讲了什么(附演讲实录和2016微信数据报告)

    今天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举行,这次2017微信公开课大会以"下一站"为主题,而此次的微信公开课的看点大家可能就集中在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 ...

  7. 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在广州召开 张小龙首次全面解读小程序

    微信的下一站会在哪里?未来会有哪些可能?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于2016年12月28日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召开,探寻微信未来无限发展空间.以"归零是为了再次出发"为主题的开场 ...

  8. 2017 微信公开课PRO版 解读

    上午的公开课张小龙说的大概意思 1.用完即走: 逻辑:任何一个工具让用户最高效完成任务,高效的即最短的时间. 2.运行程序的程序. 3.所见即所得.无处不在 可以随时访问 4.免安装 唾手可得 用完即 ...

  9. 记2019年1月9日微信之父张小龙演讲有感

    记2019年1月9日微信之父张小龙演讲有感 1.一款好的产品是能够通过设计带给用户神秘感,给予用户思考空间,爆发想象力 产品的开机画面亦是如此: 一个人站在月球前 一个人站在地球前 一朵花,花语:因为 ...

最新文章

  1. linux 脚本 字符串函数调用函数调用,shell自定义函数及参数调用解析
  2. C/C++ 中左值和右值的区别
  3. 聚类分析基础知识总结及实战解析
  4. SPL--Serializable
  5. time、deltaTime、fixedTime、fixedDeltatime的区别
  6. python安装模块时读取超时_Windows在pip install tensorflow遇到的问题 一些python安装包的时候,超时问题以及权限问题...
  7. 能源36号文解读_中国能源报
  8. Juniper Firewall多进单出配制实例
  9. SparkStreaming - 自定义数据源(自定义采集器)
  10. 任正非:华为活下来走到今天,要感谢乔布斯发明iPhone
  11. 使用vscode连接阿里云服务器报错: ssh: Could not resolve hostname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12. pythonmatplotlib怎么设置曲线_python – Matplotlib的“symlog”选项:如何防止曲线“回来”?...
  13. Spring定时任务高级使用篇
  14. 02 超级搜索术——资源搜索:全面、快速查找全网你想要的任何信息、情报
  15. 本科毕业设计——基于C++的棋类游戏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16. C语言因式分解的程序框图,C语言编写方案-因式分解
  17. java 子类属性覆盖_java子类和父类属性重复问题
  18. 记录docker自定义easyswoole镜像
  19. java控制台实现的简易计算器,实现加减乘除
  20. 华硕天选2/系列切换应用声音消失问题的解决方法

热门文章

  1. 呕心沥血整理,Nginx看这个就够了
  2. 前缀表达式计算、中缀表达式计算、后缀表达式计算
  3. Gratuitous ARP
  4.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5. python读写excel模块pandas_Windows下Python使用Pandas模块操作Excel文件的教程
  6. 计算机课睡觉检讨书,上课睡觉检讨书
  7. 软件工程项目——校园二手交易系统——引言
  8. 2022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申报开始,重点关注这几个方向
  9. 数据结构实验3、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实现
  10. axios 拦截器——基本用法及拦截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