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一单”大气环境质量底线体系与划分技术方法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线一单)是一项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目前国家已经发布相关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并在长江经济带12省市全面启动编制工作,其中划定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是“三线一单”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环境保护部“三线一单”试点城市编制实践,从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内涵与框架、技术方法、管控措施设计等方面,提出大气环境质量底线体系与划分技术方法,以期为进一步规范“三线一单”编制技术奠定基础。
关键词:三线一单;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技术方法

前言
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部署[1]。环境保护部为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根据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的背景与发展过程,兼顾生态、环境、资源三大领域重大问题与保护需求,提出了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三线一单”体系[2]。2017年6月环境保护部正式启动连云港、济南、鄂尔多斯、承德等4个城市“三线一单”试点工作[3]。在试点城市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反复对接的基础上,2017年12月环境保护部编制印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4]。指南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划定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三大红线”的管控要求,编制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按照环境保护部工作部署,2018年选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长江经济带12省市开展省级试点培训与编制工作,边试点边总结经验;2019年完善发布正式版指南,全国推广。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划定是指南的核心内容之一,并且与水、土壤等要素的划定存在较大差异。水与土壤质量底线有清晰的空间边缘,同时其界定有相关法规政策作为支撑,水环境底线与土壤底线可以基于现状评估和已有法规政策划定,如: 饮用水源地、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及基本农田等均为法定性底线。受气候特征、天气系统、地形以及日夜演替等诸多因素影响,大气系统流动性复杂,空间边缘不明确,大气环境底线缺乏相应政策法规界定。考虑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划定更多依赖于理念与技术创新,以及省市间工作基础的差异性,指南中内容更侧重技术框架体系的构建以及成果要求,具体细化技术方法由各省市根据实际管理需求确定。
本文通过对指南中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的内涵与框架、技术流程、关键技术方法、管控措施设计等内容的深入剖析,结合试点城市编制经验以及指南编制前期研究,提出进一步细化以及可选的技术方法,以期为长江经济带12省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提供技术与方法指引。
1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的内涵与框架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是保障自然环境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居住环境质量提高的基本环境质量需求,是公众健康的底线和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具体而言,是指在符合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分阶段改善和限期达标要求,结合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排放特点,考虑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潜力与污染传输影响,制定分区域分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确保空气质量优良,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大气环境容量,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强、有良好的承载力。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就是给出大气环境资源利用的上线,以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区域和达到大气环境质量要求的最低数量值。
按照管理对象和领域,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包括空间界定和质量达标、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控制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管理要求。管控单元与空间界定是指基于大气环境功能重要性、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价的结果,划定大气环境管控分区,识别出需要特别保护或治理的空间区域,设立分区域分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并将其转化为不同空间区域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能源消耗控制和环境治理的系统管控方案。大气由于流动性较强,其环境质量底线的确定就应以区域大气环流、风场风道、地形、土地利用等自然禀赋为出发点,其本质应基于自然要素划定,划定目的是实现大气环境管控措施的空间差异化,促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动形成与区域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确保人类开发活动顺应自然规律。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划定以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础,以空间差异化管控为核心,通过确立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红线、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控制红线和环境风险管理红线,强化环境介质-污染物-污染源全过程的统一管理,以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约束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上线,要以污染源的削减为主要手段,将污染物排放总量降至大气环境容量范围内,通过“源”到“汇”的统一管理,将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到底线要求之上。具体包括:(1)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红线。维护大气环境功能的最基本要求,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2)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控制红线。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即环境容量;(3)环境风险管理红线。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环境功能事故处置和损害赔偿恢复机制。
2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技术流程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划分技术流程一般分为:“确定评价单元—开展大气环境系统性评价—划定大气环境管控分区—确定质量底线目标—核算污染允许排放量”五个环节。
(1)大气环境评价单元是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确定的基础空间单元。在全国尺度,大气环境评价单元主要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区域尺度,大气环境评价单元主要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或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城市尺度,大气环境评价单元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一类大气环境功能区等。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规则(等间距网格)或不规则(依据省、市、县行政区划划分)空间单元,用于模拟评价每一个“排放单元”单位污染物排放对“评价单元”空气质量影响强度,排放单元的空间概化方案及分辨率直接决定质量底线的空间分辨率[2]。
(2)大气环境系统评价根据大气环境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特征,结合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大气环境系统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人口聚集区、工业聚集区、主导上风向地区及大气环流通道、空气资源小(或大气环境容量小)、先天自净能力较弱(如山谷、河谷、盆地等)及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
(3)基于大气环境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脆弱性评价结果,划分大气环境管控分区。其中,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作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工业集聚区等作为高排放重点管控区,上风向、扩散通道、环流通道等污染源布局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区域作为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区域作为弱扩散区,城镇中心及集中居住、医疗、教育等区域作为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
(4)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目标,并分解至各行政区。结合大气环境管控分区划定,以网格化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础,利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控制水平、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构建不同的组合控制情景,分析测算工业、生活、交通、港口船舶等存量源污染减排潜力和新增源污染排放量,评估不同控制情景下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潜力与底线目标的可达性。
(5)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测算与校核。基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潜力和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参考环境容量,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并预留一定的安全余量,测算主要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重点工业园区污染排放给出管控要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进一步核算主要行业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与目标的差异,结合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允许排放量进行校核,原则上允许排放量不得高于同口径上级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要求。
3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实施的关键技术方法
大气环境系统评价是实现质量底线目标空间化,减排措施空间差异化,以及大气环境系统化和精细化管控的基础支撑。评价方法是通过评价区域的空间单元划分,分析评价区域大气环境功能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价要素的空间分布及环境特征,最后制定出综合的大气环境管控分区与质量底线空间分布图。
3.1 大气环境重要性评价
大气环境功能重要性主要选择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人口聚集度、工业聚集区等指标开展评价。环境功能重要地区一般包括大气环境一类功能区及人口密较高的地区,目的是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3.2 大气环境敏感性评价
大气环境敏感性评价主要基于污染源布局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强度进行评估分析,大气环境敏感区主要位于评价单元的主导上风向地区及大气环流通道。评价工作一般采用大气扩散模拟的方法。将模拟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规则网格,利用空气质量模型逐个模拟每个网格单位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识别出布局污染源易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划定为布局敏感性区域。评价方法可参考《大气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指南(试行)》中污染源空气质量影响敏感因子推荐计算方法执行[6]。模型运行中排放清单可以采用虚拟等量排放源和实际排放源相结合的方法。
空气质量模型选择原则:对于细颗粒物、臭氧等复合型污染突出的城市宜采用复杂模型;对于复合型污染不突出的城市可采用简易模型。简易模型:模拟的物理过程较为简单,对于颗粒物,仅可粗略模拟一次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的扩散和干湿沉降,建议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推荐的模型:CALPUFF等。复杂模型:为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采用多尺度网格嵌套模式,考虑实际大气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相互影响,可较好模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生成、转化、清除等过程。代表性模式有Models-3/CMAQ、NAQPMS、CUACE、CAMx、WRF-Chem等。
虚拟等排放量评价法:等排放量评价法是以相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来评价某区域污染源的布局敏感性,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某一区域自然条件对污染源空间布局的敏感度。薛文博等人将福州市域划分为3km×3km等间隔网格,假定每个网格排放二氧化硫100吨/年,采用CALPUFF模型逐个模拟单位网格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作为划分大气环境布局敏感性区域的量化评价指标[7]。
实际排放量评价法:实际排放量评价法是以真实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评价自然条件对污染源空间布局的敏感性,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排放污染在大气环境中的聚集特征。
3.3 大气环境脆弱性评价
大气环境脆弱性评价主要基于空气资源大小(表征大气环境容量大小)及空气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大气环境脆弱区一般位于空气资源小(或大气环境容量小)、先天自净能力较弱(如山谷、河谷、盆地等)及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
脆弱性评价通常采用空气资源大小评估和空气质量数值模拟两种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张南南等人在宜昌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型WRF耦合局地尺度CALMET模型,基于空气资源禀赋评估概念模型,计算1km×1km空间分辨率通风系数,作为空气资源禀赋分区划定依据[8],如表3所示。武卫玲等人采用CALPUFF模型对宜昌市大气环境聚集脆弱性开展量化评估[9]。

4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管控原则
根据大气环境系统评价与管控分区结果,衔接各级行政区划边界,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管控单元,提出基于管控单元的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要求。
5 结束语
“三线一单”的本质是基于自然禀赋的空间约束性、引导性规划,其核心技术为空间规划和区划技术。重点是通过“划框子、定规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发展规模、保障生态功能,为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落地以及项目环评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撑。结合济南、连云港、鄂尔多斯、承德等试点城市编制实践以及指南编制前期研究成果,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进一步细化了大气环境敏感性、脆弱性和重要性评价技术方法,为推进长江经济带12省市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划定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2] 王金南, 许开鹏, 薛文博, 等. 国家环境质量安全底线体系与划分技术方法[J]. 环境保护, 2014, (07): 31-34.
[3] 环境保护部. “三线一单”试点工作方案(环办环评函[2017]894号)[S]. 连云港: 环境保护部,2017.
[4] 环境保护部.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环评发[2017]99号)[S]. 北京:环境保护部,2017.
[5] 王炜和傅泽强. 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制定方法 [C]//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天津: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2014: 1301-1305.
[6] 环境保护部. 大气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指南(试行)(2014年第55号)[S]. 北京: 环境保护部,2014.
[7] 薛文博, 付飞, 吴舜泽, 等. 福州市大气环境红线空间区划研究 [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6): 19-23.
[8] 张南南,万军,苑魁魁,等. 空气资源评估方法及其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J].环境科学学报, 2014,34(6): 1572-1578.
[9] 武卫玲,薛文博, 雷宇. 宜昌市大气环境红线研究 [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6): 182-185.

三线一单”大气环境质量底线体系与划分技术方法相关推荐

  1. 关于进一步加强“三线一单”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以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施成效的建议

    2014年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

  2. 【环保】超图环保赋能“三线一单”数据应用 智能研判助力战略环评落地

    2017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g ...

  3.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与解析方法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与解析方法 前言 绪论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与解析 概述 扩散模型法 欧拉方法 拉格朗日方法 USEPA三种模型 受体模型法 富集因子法 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化学质量平衡法 ...

  4. 计算机网络划分子网_电网小课堂|通信类:子网划分技术

    考点:子网划分技术 关于考点 知识点讲解 (一)子网掩码 1.子网掩码概念 子网掩码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网络位和主机位的标识,知道了IP地址的网络位,就可以确定计算机IP地址所在的网络,知道了主 ...

  5. 计算机网络安全应具备的功能,2016计算机专业知识: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具备功能攻击方法...

    [导读]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考,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2016年计算机专业知识<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具备功能攻击方法>学习,为考生定制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计划. 一.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具备功 ...

  6. 用户划分——RMF方法

    用户划分--RMF方法 RMF (recency最近一次消费.frequency消费频率.monetary消费金额):从用户的忠诚度.活跃度.土豪度刻画用户的价值.如下表分为8类,可使用Kmeans进 ...

  7.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 PDCA

    PDCA管理循环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是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 ...

  8. 学生成绩等级用c语言,C语言实现学生成绩等级划分的方法实例

    C语言实现学生成绩等级划分的方法实例 题目·:用if-else嵌套语句实现学生成绩等级查询 要求:分为ABCD4个等级,100-90为A:90-70为B:70-60为C:60以下为D 思路: 1.先从 ...

  9. 大气颗粒物PMF源解析实践技术应用

    [查看原文]大 气 颗 粒 物 PMF 源 解 析 实 践 技 术 应 用 目前,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颗粒物污染不仅对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有严重损害,尤其在一些重 ...

最新文章

  1. VCSA 6.5 HA 配置之五:故障转移测试
  2. python连接access数据库查询并打印出来_Python连接Access和读取Access数据库的例子
  3. HBase Shell 基本操作
  4. 怎么查看我的php版本,怎样查看php版本
  5. WebService之Java原生态支持
  6. ASP.NET Web开发框架之七 开发流程与模式
  7. Django 模板中变量、过滤器、标签的使用方法
  8. Github-emoji表情图像大全
  9. batchplot插件用法_batchplot插件用法_batchplot批量打印怎么用?Batchplot(CAD批量打印工具)安装步骤...
  10. 刘卫国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题答案_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中国大学mooc-试题题目及答案...
  11. 如何将wav转为mp3格式,wav中间mp3步骤
  12. html注册页面带验证码,登陆注册-带图片的验证码
  13. 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的职责是什么?
  14. CFS调度下带宽控制(Bandwidth Control)
  15. Linux 打开 Xbrowser 可视化操作界面
  16. 【PAT】L1-050. 倒数第N个字符串【C语言实现】
  17. java缺失_Java中找出缺失的数字
  18. Solar Putty如何修改命令提示符颜色PS1(ssh登录后执行脚本)
  19. 手机软键盘弹起导致页面变形的一种解决方案
  20. JavaScript之DOM(中)

热门文章

  1. 动手开发一个滴滴出行,是的,你没有看错!
  2. SLF4J: Actual binding is of type [ch.qos.logback.classic.util.ContextSelecto
  3. C语言使用结构体给另一个同类型结构体赋值
  4. python 批量读取csv_Python Pandas批量读取csv文件到dataframe的方法
  5. 生物岛实验室(省属)招聘电子工程师
  6. hdu 2481 树状数组 双关键字排阻
  7. 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100V电压国家”,并且就连国内都不能统一供电频率?
  8. SylixOS移植常见问题——编译过多文件导致报错
  9. 基于lxr的源代码浏览系统
  10. 一分二网线连接器正确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