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命运激变
  长久分离,你的爱仍不变,你的声调仍然使我留恋。我多幸福,像从前在你身边。多年以前,多年前。
——美国民歌《Long Long Ago》(《多年以前》)

  你忠实的詹天佑

  在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市搜集“留美幼童”资料时,有一天,房东凯伦(Karen)女士支起小银幕,邀请笔者观看幻灯。那是她已过世的父母——一对酷爱摄影的学者,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世界各地旅行拍摄的照片。笔者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对在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旅游者,留下了那么多关于中国的珍贵见证:1979年,简陋的罗湖口岸,挤挤挨挨的上海旧房,长城脚下卖羊奶的农民……忽然,一幅青龙桥火车站的照片出现,笔者差点喊出声来:“雕像,他们有没有看到那座雕像?”话音未落,伴随着凯伦的笑声,幻灯屏幕上的画面喀嚓一声,变成了那座著名的詹天佑的铜塑。“他是谁呀?”凯伦不知道。

  笔者很快翻出“留美幼童棒球队”的照片,告诉凯伦,关于这个曾经在本城公立高中读
书的“JemesTienYau”的一切……凯伦两眼发亮,她喜出望外地收下了笔者作为礼物的那张“棒球队”合影,让笔者将詹天佑的中英文名字写在背面。

  此后的日子,不时可以看到,凯伦拿着那张照片在兴奋地打电话。她告诉一位又一位老朋友,你们知道吗?中国修筑第一条自建铁路的最伟大的工程师詹姆斯(Jemes),是在我们哈特福德长大的!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是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所有的学生都熟知的。
  不过多数人不熟悉,在接手京张铁路工程之前,詹天佑已经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了近20个年头。其间,他参与了李鸿章计划修筑的天津至通州铁路(即那条引起激烈争议的津通铁路)的测量设计;参与了天津到山海关铁路的修筑;参与修建了至今犹存的滦河大铁桥。

  准确地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不是京张铁路。1901年,慈禧结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车。火车给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两年后要坐火车到西陵祭陵。于是清廷紧急筹措修建京汉铁路高碑店站到梁各庄皇陵支线。时任关内外铁路总办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他推荐了詹天佑。詹天佑崭露头角,在不易施工的冰天雪地,指挥工程迅速完竣。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他们等待着中国人陷入僵局时来向他们求救。

1906年5月3日,詹天佑写信给在美国读书时的“家长”诺索布夫人:

  亲爱的夫人:

  真高兴接到你3月22日的来信,真出乎意料之外,我细读再三,直似旧日聆听你的谈话。过去我们与你同在的时光,是何等快乐!啊!我多么热切希望能重游美国,再晤昔日好友,特别是你,这位负责我们早期教育的老师,该是何等兴奋之事!

  是的!我现为7个孩子的父亲——三女四男!我现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本路长约125英里,将凿隧道3处,其中最长的为四分之三英里。本路为第一条全部由中国工程师负责兴建之铁路,企望吾人能顺利完成!

  罗国瑞现在中国浙江杭州,他是那边新造铁路之总工程师。旧金山大地震是何等可怕呀!你可知道欧阳平安否?问候你、苏菲及威利。
  
你忠诚的詹天佑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因从北京城南向西修筑,经过大量坟地,阻碍太多。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西直门经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近60米。

  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在信中说:

  亲爱的诺索布夫人:

  6月3日及9月9日的来信均收到。对啦!那贴两分钱邮票的信,也平安到达。最近忙于我的工作,因而忘却我的老朋友,敬请原谅!

  诚然,我很幸运被任命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征求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筑中国自己的铁路。好像我成为中国最佳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为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们将来不会再被人们信赖!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记事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修成一段。特附上剪报一份,使你知道当年在西黑文在你监护下的一位中国幼童,现在已完成和将来继续要完成的任务。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于你!……

  
你最忠诚的詹天佑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这里。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在靠工人的双手。

  这一段故事是人们所熟知的:詹天佑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詹天佑想到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挂钩”一事,后人误传为詹天佑的发明,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干脆把火车车厢挂钩叫作“詹天佑”。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紧张的日子里,詹天佑给诺索布的儿子、他少年时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写道:“目前,中国正处于极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也力求革新。但是将来怎样,是无人可以预卜。”“我现在这条铁路,要求我只许用中国人来修筑。如果我有权,就乐于介绍给你一个工作,可惜,我现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国员工。”

  在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愤愤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京张铁路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的正确指挥,大桥顺利建成。

  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工程不但没有超支,还节余白银二十八万两。

  詹天佑留给后人的照片,似乎自小到大都不苟言笑。他是个严谨的工程师,务实,精细。但是偶然间,也会流露出留学生涯带给他的情趣。

  在通车典礼上,有人问詹天佑:在整个京张铁路工程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哪一段?
  詹天佑答:是今天我的致辞。

  他给诺索布夫人的儿子威利寄去了一本相册:

  亲爱的威利:

  请接受这个照片簿,这里面全是有史以来中国工程师自建第一条铁路的有趣工程照片,而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正是你的朋友。

  
詹天佑

为华人权益而战——李恩富

  120名“留美幼童”,人们忘不了李恩富的理由,是那本小书《我在中国的童年故事》
这本书1887年在美国波士顿出版,制作得玲珑可爱。它从帮助西方人认识中国的角度,记述了19世纪中国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最让人们感兴趣的部分是李恩富在书中生动描述了当年他是如何从中国南方小镇踏上赴美留学之路的。

  但是我们更应该记住另一个李恩富:一个为了自己的信念,能够用尽他生命中所有最美好的东西去换取的李恩富。记住,在19世纪末的美国,在反华浪潮的风口浪尖上,他为在美华人争取平等的人权所做的一切。

  1884年,回国两年多的李恩富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再次返回美国。回中国前,他已经在耶鲁大学完成了一年的学业。此时,他重返耶鲁,成为耶鲁87届毕业生。很快,人们发现,这名中国学生在英语语言文字方面的造诣让人惊叹,大学二年级时,他就在第一学期的英文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之后他又在讲演、辩论等多种语言文字的比赛充分展示他超人的语言天赋。

  没有人料到一名中国孩子在英语语言的学业方面如此超群。其实早在十年前,李恩富的语言天赋就被容闳发现,中学时,容闳特意把他送到HOPKINSGRAMMAR学校。该校有近200年的悠久历史,以语言学习为长。这显然给了李恩富一个最好选择,仅仅第一年过后,他的成绩已经在全班的第五名。在第二年期末,他拉丁文得了第一名,并以全班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HOPKINSGRAMMAR学校毕业并被耶鲁录取。

  1887年是李恩富生命中一个光芒四射的年份。这一年他26岁,以顶尖学生身份,从耶鲁毕业。波士顿LOTHROP公司出版了他的书《我在中国童年的故事》,这是华裔作者,甚至可能是亚裔作者第一本在美国出版的图书。更令他欣慰的是,他和新英格兰ELIZABETHEMAUDEJEROME小姐结婚。

  ELIZABETHE小姐家世显赫,是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WINSTONCHURCHILL家族的远亲。当地的报纸称两人的婚姻让人震惊但人们又很兴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料到,一名年轻的“中国人”能够捕捉住一位新英格兰女孩的心。

  请记住此时是美国排华法案通过5年之际的1887年,在美华人的生活正步入最艰辛的时刻。显然,作为HOPKINS和耶鲁的优秀毕业生,在东部新英格兰地区,人们已经完全忽略了这位中国青年在那个特定时代所带有的种族印记,他已经完全进入了美国人的社会,没有人可以预测他前面的路会走多远。

  但是李恩富选择了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度将让他陷入最为困苦境地的生存方式。他用他的嘴,用他手中的笔,为他的同胞呐喊。

  正值美国反华浪潮汹涌。他在新英格兰四处发表演说,他能够准确剖析中国华工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论证,言辞激烈辛辣,强烈谴责反华运动的支持者,他的言行当时在耶鲁,在新英格兰引起极大的反响。

  李恩富一篇最有名的论文题目是,“中国人必须留下”,文章的标题刻意模仿当时反华浪潮中一条最为有名的口号“中国人必须滚开!”之前,他试图通过反映华工的生活艰辛,获得美国人的了解和同情。而在“中国人必须留下!”一文中,他开始了新的论争。它猛烈攻击华工遭受的和其他种族工人不平等的待遇,他呼吁美国政府必须要为它的领土上发生的难以接受的种族歧视、种族暴力问题付全部的责任。

  李恩富认识到,为了让他的言论得到更多的反馈,引起关注,他必须言辞灼灼。于是他将自己的论点上升到反击美国的所谓民主的崇高理念,质疑如今的美国人是否真的秉承了先父开国时创立的自由平等的信念:

  看看现如今的美国人是如何对待其他人种的吧,人们难以想象这个国度,在她诞生之初,亚伯拉罕.林肯将其立国之本归于自由。它靠着对其他民族的欺压而膨胀,这就是他所谓的自由吗?靠着建立在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压迫掠夺之上的自由吗?这个共和国如今和它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了多远?我们只需看看他们通过的排华法案即可。

  李恩富尖锐地批评美国违背了它作为共和政体的初衷,一针见血地从质疑美国标榜的“民主”的真实性入手。

  他列举种种事实证据,指出所有这些不平等、压迫、种族歧视都和美国的立国精神相佐。但毫无疑问,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他在美国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同胞而做的呐喊。

  在80年代末期,李恩富意识到他在美国东部发出的声音很难传递到反华浪潮最为激烈的美国西部,他决意西行。此时,他已经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他的西部之行最终导致了他婚姻的快速破灭。而他牺牲一切为自己的同胞所做的努力也在西部灰飞烟灭。他希望能够唤醒他的同胞为自己的平等的权利去做努力,但面对一群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同胞,他力不从心。他们已经惯于忍受白人的欺压,宁愿蜷缩在中国城的角落里瑟瑟发抖,也不愿意站出来为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做证。他希望帮助他们成立中国劳工工会,将人们组织起来去为权利斗争,但结果西部华工却像一盘散沙。失去一切的李恩富开始了漂流生活,他居住过无数个美国城市,曾为无数家美国的报纸工作。他再一次结婚,有了两个儿子。1927年,李恩富在他66岁时再一次失去了在美国的工作。此时早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李恩富,作为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几乎已经留在美国的李恩富,又一次选择了离去。1927年,他独自回到了香港。

  他最后一次和他的美国朋友联系是在1938年的3月29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战争,一场惨无人道,野蛮的战争。日本人的飞机每日在城市上空盘旋轰炸。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

  在他去世5年之后,1943年,持续了51年的美国排华法案终止。

大臣唐绍仪

  1908年11月,深秋,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最美丽的时节。宁静的湖水映出碧蓝的天空和金色的山峦,覆盖着乡间小径和城市街衢的黄叶,在霜风里挽留着温馨的记忆。

  小城春田(Springfield)一反平日的寂静,维持交通的警察明显增多,刚出版的《春田共和报》吸引着路人,人们在相互传告着什么消息。一座座殖民时代风格的小楼,打开了黑色或墨绿色的百叶窗,向下观望的主人们,目光好奇而兴奋。忽然,人群出现了骚动。喧嚷声和欢呼声由远而近。一辆有轨电车缓缓驶来。这辆电车有如节庆游行的花车,仔细打量,满车是身穿锦绣官服的中国人。他们的服饰是如此灿烂,引得观者啧啧惊叹。市民们得知,这辆车是中国客人包租的。他们看见,一位戴着眼镜,显然地位最高的中年官员,正向他们频频致意。

  这是大清赴美专使兼考察财政大臣唐绍仪。自1881年被“召回”后,他第一次重返美国,重返曾养育他的春田。

  康涅狄格河畔的春田,依然那么优美动人。在中国幼童离开后,1890年,这座永远不乏活力的小城,又送给世界一份新的礼物:从前乡间孩子把牛皮缝制的皮球投向废木桶的游戏,被春田人发展成了“Basketball”——篮球。春田已是“篮球之乡”。

  但此时春田人更骄傲的是,曾在他们城市的E.C.Gardener先生家生活过的一位中国孩子,今天已经是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哦,一位大臣!

  唐绍仪第一次出任清朝的大臣,是在1904年。继“留美幼童”中出现了第一个大臣梁诚之后,他被任命为外务部右侍郎,作为“大清国大皇帝特派钦差全权大臣”,奉命赴印度,和英国谈判西藏问题。

  19世纪末,在英国出现了吞并西藏的主张。英国以防俄保印为名,发动侵藏战争。

1904年8月,英军侵入拉萨,强迫西藏地方部分官员,签订了实际上使西藏地方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拉萨条约》。对这个条约,清政府不予承认,其它国家,特别是俄国也表示强烈不满。于是英国不得不与中国重开谈判。

  捍卫中国对西藏所拥有主权的重任,落在唐绍仪肩头。1905年2月,中英双方在加尔各答举行谈判。唐绍仪在谈判中采取了清朝外交史上罕见的强硬态度,他重申中国对《拉萨条约》的立场,坚持英国必须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提出废除《拉萨条约》,由中英两国重新订约。在陷入僵局时,他断然中断谈判回国,决不在声称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的条约上签字。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4月,中英在北京重开谈判。清政府在英国方面有所让步的条件下,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条约规定:“英国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尽管它承认了英国在西藏的许多特权,但却在实际上肯定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

  这一年,清廷发布敕令,任命唐绍仪为“会办税务大臣”,这是他获得的第二个“大臣
头衔。中国税务的重心在海关,而海关长期由英籍总税务司赫德控制。“那一道敕令令人沮丧,”赫德在给友人的信中,称“我的运气到了尽头”,准备“破釜沈舟背水一战”。因
赫德深知,唐绍仪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但是极力反对外国人”!

  “庚子事变”后的数年间,唐绍仪平步青云,深受朝廷赏识。他被称为“清末外交新秀”,外国人再也不能像上个世纪面对颟顸无知的满大人那样,面对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才生。他洞悉“洋务”,处事果决,正当年华。这似乎正是曾国藩、李鸿章当年希望栽培的人物:熟悉世界,又忠于国家。

  然而,这一批“留美幼童”的内心世界,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微妙。

  许多年前,唐绍仪和周寿臣等人搭船赴朝鲜海关上任,轮船行驶在海上,忽听有人喊“唐绍仪”的名字,只见一个灰头土脸的青年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仔细看,原来是同一批留美的同学郑廷襄。他刚逃出他所在的大沽水雷营,想偷渡出国。他幸运地遇到了老同学。在唐绍仪的帮助下,他转道朝鲜,重回美国读书,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著名的工程师,曾参加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和建造。

  唐绍仪1898年秋天回籍奔丧,恰逢“戊戌政变”。一天,唐绍仪正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身边,忽然传来上谕,命令捣毁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李鸿章问幕僚们该如何办理?只有唐绍仪以“似太残忍,尤碍各国观瞻”为由表示反对。李鸿章立刻呵斥他“好大的胆子”,背地,却命人捣毁了两个无主荒坟交差。

  留学美国的经历,对唐绍仪是刻骨铭心的。他怀念春田,想念Gardener一家。1903年,他把两个侄子又送到这里学习,流露出他对第二故乡的情感。1908年,他终于有机会故地重游——而他的身份给第二故乡的人们带来如此多的快乐!

  这是唐绍仪在为官生涯中的第三个“大臣”头衔。名义上,他代表清廷来对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表示感谢,并考察财政。更重要的目的,却是想将美国的资本引入中国东北,借此抗衡日益扩张的日本势力。为此,他还专程会见了他母校哈特福德公立高中的校友,美国著名银行家J.P.Mogan。不过,这次精心策划的外交活动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日本抢在中国之前,迅速开展对美国的外交,使美国默许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不愿轻易做出任何支持中国的姿态。

  唐绍仪在美国受到“第二故乡”市民和老朋友们极其盛大的欢迎,享受着最真挚的情感。但和政府的交往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国内的局势也在发生急剧变动。就在唐绍仪即将到达美国的时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3岁的溥仪被立为“宣统皇帝”。唐绍仪立刻致电清廷,宣布自己的名字改为“唐绍怡”,以示避讳。

  唐绍仪忧郁的面色,留在他和驻美公使伍廷芳一起会见中国留学生的照片上。
尾声:Boys,永远的幼童

  请原谅说到这里。

  故事远没有结束,——民国初年的乱局,国民革命的狂飙,日本侵华的狼烟……“留美幼童”们的晚年没有宁静,只有更多的忧患。然而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产生、为清王朝的自我改良而培植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已然谢幕。他们满口地道的英文,保留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在一个“革命”了的社会,他们不但会被人看成“前清遗老”,还有“洋奴”之嫌。

  1940年夏日的一天,美国学者拉法吉在上海一家宾馆的餐厅会见几位身穿丝绸长袍的长者——几位硕果仅存的“留美幼童”。他们互相喊着当年的英文绰号,用美国俗语寒暄。他们全都年逾古稀,却都爱用“Boy”自称。

  那一年,尚有十几位“幼童”在世,居住在沿海的各个城市。到二战结束,绝大多数“幼童”已不在人世。最后一位离去的“幼童”邝荣光,活到103岁,1965年在天津辞世。

我们简略记述一些人的经历:

  梁诚

  这位清末外交界的风云人物,“革命”后很快淡出政治。他定居香港,寓所在罗便臣道。他曾被英王封为爵士。在创办香港大学时,他和周寿臣都是热心的筹款人。他的儿子梁世华先生是香港著名金文泰中学(前身为TheGovernmentVernacularSeniorMiddleSchool)的校长。他有多位孙子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着有《梁诚的出使美国》一书,记述梁诚的生平。罗先生还将梁诚家人捐献的历史文件妥善交藏香港大学图书馆。这套珍贵的《梁诚文书》,有待学者发掘研究。

  周寿臣

  周寿臣,字长龄。他的确长寿,活到98岁,1959年逝世。他祖籍广东新安(新安近三分之一土地后租与英国,成为今新界的一部分。其它后称宝安,即今天的深圳),出生于香港。留美时他曾和唐绍仪一同就读哥伦比亚大学,被“召回”后又和唐绍仪一同被派到朝鲜。1894年,他出任天津轮船招商局总办,1905年又和幼童方伯梁一起创办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周为总办,方为监督。他从事过海关、铁路、航运等多项事业,后来定居香港,为香港同胞做了许多好事,人称“寿伯”,是有名的“太平绅士”,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香港有一座寿臣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周寿臣故居在香港黄竹

  唐绍仪

  他和政治结下不解之缘。在组阁三个月后,与袁世凯决裂,辞去总理。他在政治风浪中屡经浮沉,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南下“护法”,还有过毛泽东曾提及的“民国总理当中山县长”的一幕。他长期居住在上海,1938年,他成为日本人企图争取的对象。唐绍仪晚节未失,却被国民党特务误杀。

  钟文耀

  这位当年耶鲁划船队的舵手,当过许多年外交官,又当过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的总办。他对一切新事物都满怀热情,从照相机,到汽车。他是上海滩上最早的汽车的拥有者。也是幼童中为数不多留下电影资料的人。

  蔡绍基

  留下电影资料的还有蔡绍基。蔡绍基参与创办了北洋大学——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而且当过它的校长。他是留美幼童中产生的第一个大学校长,当年是天津的名流。至今天津还保留着一个名叫蔡园的园林,那曾是蔡绍基的家。

  唐国安

  他在美国留学时很挂念母亲,我们在他的故居看到,族谱中有他省钱寄回国补贴家用的记载。担任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校校长后,他念念不忘派幼童赴美。1911年,终于如愿以偿。游美学务处又特别选派11名15岁以下的幼童赴美,由他亲自考试选拔。唐国安的故乡在今天珠海唐家镇鸡山村。2001年,清华大学在珠海建立了园区。仿佛是天意,清华校区恰好建在老校长唐国安的故里。站在唐国安祖屋的门口,从那条湿漉漉的小巷望出去,正好能看见清华园区乳白色的楼房。

  梁如浩

  当年唐绍仪身旁的这个小伙伴,后来是富有经验的铁路管理者,他当过清朝的大臣,民国的部长。他的四个儿子,两个留美,两个留英。他的儿子娶了唐绍仪的女儿,童年的小伙伴,成了儿女亲家。

  欧阳庚

  和詹天佑一起毕业于耶鲁的欧阳庚,长年担任中国驻美国旧金山的副总领事。他在那里遭遇了1906年大地震,曾担当重建中国城的重任。作为华侨们忠实的保护者,他在美国华人社会有口皆碑。

  梁敦彦

  梁敦彦是辜鸿铭的好友,被文化怪杰辜鸿铭称为“同志”。这位当年哈特福德高中棒球队的神投手,在清末的官场竞技中,从小小的电报生一步步当到了外务大臣。他忠于朝廷,拥护帝制,直到辛亥革命后都不改立场,1917年,他参加张勋复辟;后来末代皇帝溥仪结婚,他和另一位留美幼童蔡廷干,是婚礼上的伴郎——庄士敦所着《紫禁城的余晖》(Johnstone:《TwilightintheForbiddenCity》)记述了此事。

  蔡廷干

  蔡廷干是袁世凯的密友。他曾帮助袁世凯,在当总统前剪掉了头上的辫子。他自己的辫子在留学时就没了。因为太顽皮,他被送到机械厂实习。在机器旁辫子有危险,所以朝廷给他可以剪辫子的特许。蔡廷干曾在甲午海战中率鱼雷艇逃跑,但在袁世凯时期却成了海军元帅。蔡廷干晚年用英文翻译了唐诗,还写了研究老子的专着。一个未完成的梦想,是写一部《袁世凯传》——他为此搜集过许多资料,包括袁世凯用餐的食谱。

  张康仁

  张康仁是大律师。他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和中国同学们一起被召回,但在哥哥的帮助下又回到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完了法学院。经过长时间奋斗,他成为第一个被允许在美国执业的华人律师。他的知识后来为国家所用,朝廷赐给他“法科进士”的身份。

  郑廷襄

  美国纽约有一座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留美幼童郑廷襄是主要的建造者。在被朝廷召回后,郑廷襄秘密逃跑。他躲进一条外国轮船,没想到巧遇被派出国的唐绍仪。唐绍仪帮助了他,使他顺利返回美国,修完学业,成了出类拔萃的工程师。

在采访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曾见到多位“留美幼童”的后裔,均给我们极大的帮助。他们是:

  詹天佑的孙子詹同济先生;

  唐绍仪的外孙女顾菊珍女士;

  周寿臣的孙子周振荣先生;

  梁普照的孙子梁赞勋先生;

  容揆的孙子丹纳和理查先生;

  李恩富的孙子理查·李先生;

  容星桥的孙女容应萸女士;

  钟文耀的孙子钟安民先生、BruceChan先生、孙女Jacky女士。

  我们见到了容闳的孙子容永成,还有他的第三代——容闳的第五代孙女们。

  我们见到的惟一一位“留美幼童”在美国时寄住家庭的后裔是亨纳斯(HINNERS)。他

的外曾祖父尤金·哥登尔(EUGENEGARDNER),是麻省春田一位著名建筑设计师,当年

中国留学事务大楼就是由他设计的。寄住在GARDNER家的幼童有唐绍仪和梁如浩。

2000年,HINNERS在美国出版了他写的一本书《唐绍仪和他的家人》,记述了唐绍仪的

家庭和他的家庭长达一个世纪的友谊。

  尤金·哥登尔曾说:“当这些孩子由孩童长成青年时,他们成了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如

果他们是近亲或是同一种族的,他们将不会如此亲密地生活在一个家庭中。而现在一个

有趣的结果就是这种亲密的关系使我们成为一个密切的整体,一个完整的,儿子的,男

人的整体。在他们的工作时,游戏时,开玩笑时,不悦空虚时,在他们的感情脆弱时,在

他们大声宣布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本能地要求公正和公平游戏时,他们个个非同寻

常。”

  两个家族的联系在20世纪的战乱和政治风浪钟几乎被彻底隔断。1972年前后,在尼

克松访华后不久,两个家庭恢复了通信联系。1987年,亨纳斯退休了,似乎一种不可推

卸的责任,让他觉得他必须承担起重新寻找中国的唐绍仪家庭后裔的重任,1987年,他

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

  我们到美国采访的时候,八十多岁高龄的亨纳斯一人住在华盛顿的公寓里。他卧室

墙上挂着家传的当年唐绍仪寄来的礼物——丝绣的壁挂,还有一个铜制的茶几。不大的

两间公寓房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图片。

  亨纳斯是目前哥登尔家族惟一一位精心收集这些史料并且对此怀有极大热情的人。

他没有结婚,他说他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些流传在家庭中的故事传下去。

  和亨纳斯一样,我们也盼望,对“留美幼童”史料的追寻和研究能够继续。我们期待结

识更多“留美幼童”的后裔和美国“接待家庭”的后裔,不仅为了获得更多的中国幼童赴美

留学的详情,而且期望由此了解那一百多个家族在一百多年中的经历。这无疑是东西方

文化交流史的极为宝贵的资料。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地赶路。

  “多年以前”的东西,正在流失。

连载:中国最早的一代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 (结尾)相关推荐

  1. 连载:中国最早的一代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 (12)

    1889年的一天,"留美幼童"梁如浩在天津的码头亲眼目睹6节精美的火车车厢,被缓缓卸下轮船.这是法国人应李鸿章的要求,精心制造,送给慈禧太后的礼物.天津码头全无起重设备,法国工程师 ...

  2. 连载:中国最早的一代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 (11)

    Tho' by your kindness my fond hopes were raised, Long, long ago, long, long ago. You by more eloquen ...

  3. 东汉才女班昭:中国最早的女数学家

    谁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一般史书都认为是希腊的希帕蒂娅(Hypatia,约公元370-415).实际上,早在希帕蒂娅之前300多年,中国东汉时期就出过一位精通天文.数学的才女班昭,而诚如丘成桐先 ...

  4. 富士胶片3月底完成日立影像诊断业务收购;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登陆港交所 | 美通企业日报...

    今日看点:富士胶片将于2021年3月底完成日立影像诊断业务的收购.诺辉健康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格兰富成立全球Mobility团队.安世联合加速推进移动出行领域创新解决方案.英格索兰NASH助力超级 ...

  5. 最早成立的计算机学校,中国最早的四大工学院

    原标题:中国最早的四大工学院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显示,近七成工科本科毕业生实际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程度较高.由于工科类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工作,所 ...

  6. 中国婴幼儿早教市场规模逐年攀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近几年,中国婴幼儿早教市场正在兴起,尤其是目前占比较少的在线早教,更是一片潜力巨大的市场!新一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由此带来的影响是--中国早教机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早教市场规模也在大幅 ...

  7. 麦当劳中国推出全新平台“麦麦夜市”;美联航订购5000万加仑可持续航空燃料 | 美通企业日报...

    美通社要闻摘要: 麦当劳中国推出全新平台"麦麦夜市".美联航订购5000万加仑可持续航空燃料.固特异推出首款大豆油生物基轮胎.城市便捷酒店2022年3-4月多个城市22家门店连续开 ...

  8. 中国大陆22所高校上榜!2022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发布;​2022中国企业薪资增长率预计为5.3% | 美通社头条...

    要闻摘要:2022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公布.美世年度薪酬调研结果揭晓.普渡机器人完成C2轮融资.堃博医疗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华住高端度假酒店花间系列品牌即将发布.别样肉客进驻中国山姆会员商店.沃 ...

  9. 中国最早的计算机课程,寻找中国计算机历史

    如今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节省人们的脑力,方便人们的生活.我们的每一天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当我们回望它的来路,谁曾想到计算机会有如此发展. 当我们翻开世界计算机历史的一页,不禁会问:我国 ...

最新文章

  1. c语言实现memcpy
  2. 无需用户输入!Adobe提出自动生成高质量合成图像新方法
  3. 搭建高效、可靠、稳定的WEB服务器
  4. 无法找到“XXX.exe”的调试信息,或者调试信息不匹配。未使用调试信息生成二进制文件...
  5. 【原创】leetCodeOj ---Convert Sorted List to Binary Search Tree 解题报告
  6. 同事给我埋了个坑:Insert into select语句把生产服务器炸了
  7. sylog mysql_25.2 配置使用基于mysql存储日志信息
  8. SyntaxError: (hbase):100: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tIDENTIFIER
  9. OpenAI“单手解魔方”被公开质疑,Gary Marcus称七大问题涉嫌误导
  10. 止欲知足,为获得幸福生活的根本法则之一
  11. 【C++】使用setprecision控制输出流显示浮点数的有效数字个数
  12. 基于python的气象数据分析_基于python的《Hadoop权威指南》一书中气象数据下载和map reduce化数据处理及其......
  13. kinit无密码登录配置
  14. xp计算机位数,XP查看电脑系统版本是32位还是64位的方法
  15. 网上找了c#仓库管理程序,编译的时候一直 报错
  16. Intelligent IME
  17. Linux的自动装机服务器搭建(持续优化)
  18. 关于百度云订阅无法正常查看订阅者分享的解决办法
  19. 上海驾驶证满6年换证
  20. python用math运行三角函数_Python中的数学模块:Math和Cmath 算术函数 三角函数 双曲函数 幂函数和对数函数 复数......

热门文章

  1. FIL产出持续下降,FIL还会涨吗,还有参与的价值吗?
  2. 程序员的工资有多高?
  3. HTML 前端设置浏览器页签图标设置
  4. 使用Android Studio 查看内存泄漏
  5. 面向对象[方法]定义一个长方形类,定义 求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6. Linkedin领英如何批量撤回邀请
  7. 计算机语言中daly什么意思,计算机存储器 - dalyHu的个人空间 - OSCHINA -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
  8. 排序算法之直接插入法
  9. 因服务器升级维护平安京怎么办,阴阳师12月31日维护更新公告_阴阳师12月31日更新了什么_玩游戏网...
  10. 华为不要php开发,华为手机开发者选项的利与弊!有些设置最好不要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