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科技猛兽:你一定从未看过如此通俗易懂的YOLO系列(从v1到v5)模型解读 (上)​zhuanlan.zhihu.com

0 前言

本文目的是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零基础小白能够理解什么是YOLO系列模型,以及他们的设计思想和改进思路分别是什么。我不会把YOLO的论文给你用软件翻译一遍,这样做毫无意义;也不会使用太专业晦涩的名词和表达,对于每一个新的概念都会解释得尽量通俗一些,目的是使得你能像看故事一样学习YOLO模型,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知乎博客的意义所在。

为了使本文尽量生动有趣,我用葫芦娃作为例子展示YOLO的过程(真的是尽力了。。。)。

葫芦娃

同时,会对YOLO v1和YOLOv5的代码进行解读,其他的版本就只介绍改进了。


1 先从一款强大的app说起

i detection APP

YOLO v5其实一开始是以一款app进入人们的视野的,就是上图的这个,叫:i detection(图上标的是YOLO v4,但其实算法是YOLO v5),使用iOS系列的小伙伴呢,就可以立刻点赞后关掉我这篇文章,去下载这个app玩一玩。在任何场景下(工业场景,生活场景等等)都可以试试这个app和这个算法,这个app中间还有一个button,来调节app使用的模型的大小,更大的模型实时性差但精度高,更小的模型实时性好但精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app就是YOLO v5的作者亲自完成的。而且,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YOLO v5的论文还没有出来,还在实验中,等论文出来应该是2020年底或者2021年初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YOLO v5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案就是:一个字:快,应用于移动端,模型小,速度快。

首先我个人觉得任何一个模型都有下面3部分组成:

  • 前向传播部分:90%
  • 损失函数部分
  • 反向传播部分

其中前向传播部分占用的时间应该在90%左右,即搞清楚前向传播部分也就搞清楚了这模型的实现流程和细节。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开始YOLO系列模型的解读:


2 不得不谈的分类模型

在进入目标检测任务之前首先得学会图像分类任务,这个任务的特点是输入一张图片,输出是它的类别。

对于输入图片,我们一般用一个矩阵表示。

对于输出结果,我们一般用一个one-hot vector表示:

,哪一维是1,就代表图片属于哪一类。

所以,在设计神经网络时,结构大致应该长这样:

img

cbrp16
cbrp32
cbrp64
cbrp128
...
fc256-fc[10]

这里的cbrp指的是conv,bn,relu,pooling的串联。

由于输入要是one-hot形式,所以最后我们设计了2个fc层(fully connencted layer),我们称之为“分类头”或者“决策层”


3 YOLO系列思想的雏形:YOLO v0

有了上面的分类器,我们能不能用它来做检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看看检测器和分类器的输入输出有什么不一样。首先他们的输入都是image,但是分类器的输出是一个one-hot vector,而检测器的输出是一个框(Bounding Box)。

,该怎么表示?

在一个图片里面表示一个框,有很多种方法,比如:

x,y,w,h表示一个框
  • x,y,w,h(如上图)
  • p1,p2,p3,p4(4个点坐标)
  • cx,cy,w,h(cx,cy为中心点坐标)
  • x,y,w,h,angle(还有的目标是有角度的,这时叫做Rotated Bounding Box)
  • ......

所以表示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你会发现:不管你用什么形式去表达这个Bounding Box,你模型输出的结果一定是一个vector,那这个vector和分类模型输出的vector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答案是:没有,都是向量而已,只是分类模型输出是one-hot向量,检测模型输出是我们标注的结果。

所以你应该会发现,检测的方法呼之欲出了。那分类模型可以用来做检测吗?

当然可以,这时,你可以把检测的任务当做是遍历性的分类任务。

如何遍历?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个框,那就用这个框去遍历所有的位置,所有的大小。

比如下面这张图片,我需要你检测葫芦娃的脸,如图1所示:

图1:检测葫芦娃的脸

我们可以对边框的区域进行二分类:属于头或者不属于头。

你先预设一个框的大小,然后在图片上遍历这个框,比如第一行全都不是头。第4个框只有一部分目标在,也不算。第5号框算是一个头,我们记住它的位置。这样不断地滑动,就是遍历性地分类。

接下来要遍历框的大小:因为你刚才是预设一个框的大小,但葫芦娃的头有大有小,你还得遍历框的大小,如下图2所示:

图2:遍历框的大小

还没有结束,刚才滑窗时是挨个滑,但其实没有遍历所有的位置,更精确的遍历方法应该如下图3所示:

图3:更精确地遍历框的位置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RCNN全家桶的初衷,专业术语叫做:滑动窗口分类方法

现在需要你思考一个问题:这种方法的精确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是:遍历得彻不彻底。遍历得越精确,检测器的精度就越高。所以这也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检测的耗时非常大

举个例子:比如输入图片大小是(800,1000)也就意味着有800000个位置。窗口大小最小

,最大
,所以这个遍历的次数是

无限次。我们看下伪代码:

滑动窗口分类方法伪代码

那这种方法如何训练呢?

本质上还是训练一个二分类器。这个二分类器的输入是一个框的内容,输出是(前景/背景)

第1个问题:

框有不同的大小,对于不同大小的框,输入到相同的二分类器中吗?

是的。要先把不同大小的input归一化到统一的大小。

第2个问题:

背景图片很多,前景图片很少:二分类样本不均衡。

确实是这样,你看看一张图片有多少框对应的是背景,有多少框才是葫芦娃的头。

以上就是传统检测方法的主要思路:

  • 耗时。
  • 操作复杂,需要手动生成大量的样本。

到现在为止,我们用分类的算法设计了一个检测器,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是优化的时候了(接下来正式进入YOLO系列方法了):

YOLO的作者当时是这么想的:你分类器输出一个one-hot vector,那我把它换成(x,y,w,h,c),c表示confidence置信度,把问题转化成一个回归问题,直接回归出Bounding Box的位置不就好了吗?

刚才的分类器是:img

cbrp16
cbrp32
cbrp64
cbrp128
...
fc256-fc[10]

现在我变成:img

cbrp16
cbrp32
cbrp64
cbrp128
...
fc256-fc[5],这个输出是

(x,y,w,h,c),不就变成了一个检测器吗?

本质上都是矩阵映射到矩阵,只是代表的意义不一样而已。

传统的方法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我想肯定是效果不好,终其原因是算力不行,conv操作还没有推广。

好,现在模型是:

img

cbrp16
cbrp32
cbrp64
cbrp128
...
fc256-fc[5]
c,x,y,w,h

那如何组织训练呢?找1000张图片,把label设置为

。这里
代表真值。有了数据和标签,就完成了设计。

我们会发现,这种方法比刚才的滑动窗口分类方法简单太多了。这一版的思路我把它叫做YOLO v0,因为它是You Only Look Once最简单的版本。


4 YOLO v1终于诞生

  • 需求1:YOLO v0只能输出一个目标,那比如下图4的多个目标怎么办呢?
图4:多个目标情况

你可能会回答:我输出N个向量不就行了吗?但具体输出多少个合适呢?图4有7个目标,那有的图片有几百个目标,你这个N又该如何调整呢?

答:为了保证所有目标都被检测到,我们应该输出尽量多的目标。

输出尽量多的目标

但这种方法也不是最优的,最优的应该是下图这样:

图5:用一个(c,x,y,w,h)去负责image某个区域的目标

如图5所示:用一个(c,x,y,w,h)去负责image某个区域的目标。

比如说图片设置为16个区域,每个区域用1个(c,x,y,w,h)去负责:

图6:图片设置为16个区域

就可以一次输出16个框,每个框是1个(c,x,y,w,h),如图6所示。

为什么这样子更优?因为conv操作是位置强相关的,就是原来的目标在哪里,你conv之后的feature map上还在哪里,所以图片划分为16个区域,结果也应该分布在16个区域上,所以我们的结果(Tensor)的维度size是:(5,4,4)

那现在你可能会问:c的真值该怎么设置呢?

答:看葫芦娃的大娃,他的脸跨了4个区域(grid),但只能某一个grid的c=1,其他的c=0。那么该让哪一个grid的c=1呢?就看他的脸的中心落在了哪个grid里面。根据这一原则,c的真值为下图7所示:

图7:c的label值

但是你发现7个葫芦娃只有6个1,原因是某一个grid里面有2个目标,确实如此,第三行第三列的grid既有水娃又有隐身娃。这种一个区域有多个目标的情况我们目前没法解决,因为我们的模型现在能力就这么大,只能在一个区域中检测出一个目标,如何改进我们马上就讨论,你可以现在先自己想一想。

总之现在我们设计出了模型的输出结果,那距离完成模型的设计还差一个损失函数,那Loss咋设计呢?看下面的伪代码:

loss = 0
for img in img_all:for i in range(4):for j in range(4):loss_ij = lamda_1*(c_pred-c_label)**2 + c_label*(x_pred-x_label)**2 +c_label*(y_pred-y_label)**2 + c_label*(w_pred-w_label)**2 + c_label*(h_pred-h_label)**2loss += loss_ij
loss.backward()

遍历所有图片,遍历所有位置,计算loss。

  • 好现在模型设计完了,回到刚才的问题:模型现在能力就这么大,只能在一个区域中检测出一个目标,如何改进?

答:刚才区域是

,现在变成
,或者更大,使区域更密集,就可以缓解多个目标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
  • 另一个问题,按上面的设计你检测得到了16个框,可是图片上只有7个葫芦娃的脸,怎么从16个结果中筛选出7个我们要的呢?

答:

法1:聚类。聚成7类,在这7个类中,选择confidence最大的框。听起来挺好。

法1的bug:2个目标本身比较近聚成了1个类怎么办?如果不知道到底有几个目标呢?为何聚成7类?不是3类?

法2:NMS(非极大值抑制)。2个框重合度很高,大概率是一个目标,那就只取一个框。

重合度的计算方法:交并比IoU=两个框的交集面积/两个框的并集面积。

具体算法:

面试必考的NMS

法1的bug:2个目标本身比较近怎么办?依然没有解决。

如果不知道到底有几个目标呢?NMS自动解决了这个问题。

面试的时候会问这样一个问题:NMS的适用情况是什么?

答:1图多目标检测时用NMS。

到现在为止我们终于解决了第4节开始提出的多个目标的问题,现在又有了新的需求:

  • 需求2:多类的目标怎么办呢?

比如说我现在既要你检测葫芦娃的脸,又要你检测葫芦娃的葫芦,怎么设计?

img

cbrp16
cbrp32
cbrp64
cbrp128
...
fc256-fc[5+2]*N
[c,x,y,w,h,one-hot]*N

2个类,one-hot就是[0,1],[1,0]这样子,如下图8所示:

图8:多类的目标的label

伪代码依然是:

loss = 0
for img in img_all:for i in range(3):for j in range(4):c_loss = lamda_1*(c_pred-c_label)**2geo_loss = c_label*(x_pred-x_label)**2 +c_label*(y_pred-y_label)**2 + c_label*(w_pred-w_label)**2 + c_label*(h_pred-h_label)**2class_loss = 1/m * mse_loss(p_pred, p_label)loss_ij =c_loss  + geo_loss + class_lossloss += loss_ij
loss.backward()

至此,多个类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又有了新的需求:

  • 需求3:小目标检测怎么办呢?

小目标总是检测不佳,所以我们专门设计神经元去拟合小目标。

图9:多类的小目标的label,分别预测大目标和小目标

对于每个区域,我们用2个五元组(c,x,y,w,h),一个负责回归大目标,一个负责回归小目标,同样添加one-hot vector,one-hot就是[0,1],[1,0]这样子,来表示属于哪一类(葫芦娃的头or葫芦娃的葫芦)。

伪代码变为了:

loss = 0
for img in img_all:for i in range(3):for j in range(4):c_loss = lamda_1*(c_pred-c_label)**2geo_loss = c_label_big*(x_big_pred-x_big_label)**2 +c_label_big*(y_big_pred-y_big_label)**2 + c_label_big*(w_big_pred-w_big_label)**2 + c_label_big*(h_big_pred-h_big_label)**2 +c_label_small*(x_small_pred-x_small_label)**2 +c_label_small*(y_small_pred-y_small_label)**2 + c_label_small*(w_small_pred-w_small_label)**2 + c_label_small*(h_small_pred-h_small_label)**2class_loss = 1/m * mse_loss(p_pred, p_label)loss_ij =c_loss  + geo_loss + class_lossloss += loss_ij
loss.backward()

至此,小目标的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

到这里,我们设计的检测器其实就是YOLO v1,只是有的参数跟它不一样,我们看论文里的图:

YOLO v1
YOLO v1

YOLO v1其实就是把我们划分的16个区域变成了

个区域,我们预测16个目标,YOLO v1预测49个目标。我们是2类(葫芦娃的头or葫芦娃的葫芦),YOLO v1是20类。

backbone也是一堆卷积+检测头(FC层),所以说设计到现在,我们其实是把YOLO v1给设计出来了。

再看看作者的解释:

发现train的时候用的小图片,检测的时候用的是大图片(肯定是经过了无数次试验证明了效果好)。

结构学完了,再看loss函数,并比较下和我们设计的loss函数有什么区别。

YOLO v1 loss函数

解读一下这个损失函数:

我们之前说的损失函数是设计了3个for循环,而作者为了方便写成了求和的形式:

  • 前2行计算前景的geo_loss。
  • 第3行计算前景的confidence_loss。
  • 第4行计算背景的confidence_loss。
  • 第5行计算分类损失class_loss。

伪代码上面已经有了,现在我们总体看一下这个模型:

img

cbrp192
cbrp256
cbrp512
cbrp1024
...
fc4096-fc[5+2]*N

检测层的设计:回归坐标值+one-hot分类

检测层的设计
  • 样本不均衡的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计算背景的geo_loss,只计算了前景的geo_loss,这个问题YOLO v1回避了,依然存在。

最后我们解读下YOLO v1的代码:

1.模型定义:

定义特征提取层:

class VGG(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VGG,self).__init__()# the vgg's layers#self.features = featurescfg = [64,64,'M',128,128,'M',256,256,256,'M',512,512,512,'M',512,512,512,'M']layers= []batch_norm = Falsein_channels = 3for v in cfg:if v == 'M':layers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stride = 2)]else:conv2d = nn.Conv2d(in_channels,v,kernel_size=3,padding = 1)if batch_norm:layers += [conv2d,nn.Batchnorm2d(v),nn.ReLU(inplace=True)]else:layers += [conv2d,nn.ReLU(inplace=True)]in_channels = v# use the vgg layers to get the featureself.features = nn.Sequential(*layers)# 全局池化self.avgpool = nn.AdaptiveAvgPool2d((7,7))# 决策层:分类层self.classifier = nn.Sequential(nn.Linear(512*7*7,4096),nn.ReLU(True),nn.Dropout(),nn.Linear(4096,4096),nn.ReLU(True),nn.Dropout(),nn.Linear(4096,1000),)for m in self.modules():if isinstance(m,nn.Conv2d):nn.init.kaiming_normal_(m.weight,mode='fan_out',nonlinearity='relu')if m.bias is not None: nn.init.constant_(m.bias,0)elif isinstance(m,nn.BatchNorm2d):nn.init.constant_(m.weight,1)nn.init.constant_(m.bias,1)elif isinstance(m,nn.Linear):nn.init.normal_(m.weight,0,0.01)nn.init.constant_(m.bias,0)def forward(self,x):x = self.features(x)x_fea = xx = self.avgpool(x)x_avg = xx = x.view(x.size(0),-1)x = self.classifier(x)return x,x_fea,x_avgdef extractor(self,x):x = self.features(x)return x

定义检测头:

       self.detector = nn.Sequential(nn.Linear(512*7*7,4096),nn.ReLU(True),nn.Dropout(),nn.Linear(4096,1470),)

整体模型:

class YOLOV1(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YOLOV1,self).__init__()vgg = VGG()self.extractor = vgg.extractorself.avgpool = nn.AdaptiveAvgPool2d((7,7))# 决策层:检测层self.detector = nn.Sequential(nn.Linear(512*7*7,4096),nn.ReLU(True),nn.Dropout(),#nn.Linear(4096,1470),nn.Linear(4096,245),#nn.Linear(4096,5),)for m in self.modules():if isinstance(m,nn.Conv2d):nn.init.kaiming_normal_(m.weight,mode='fan_out',nonlinearity='relu')if m.bias is not None: nn.init.constant_(m.bias,0)elif isinstance(m,nn.BatchNorm2d):nn.init.constant_(m.weight,1)nn.init.constant_(m.bias,1)elif isinstance(m,nn.Linear):nn.init.normal_(m.weight,0,0.01)nn.init.constant_(m.bias,0)def forward(self,x):x = self.extractor(x)#import pdb#pdb.set_trace()x = self.avgpool(x)x = x.view(x.size(0),-1)x = self.detector(x)b,_ = x.shape#x = x.view(b,7,7,30)x = x.view(b,7,7,5)#x = x.view(b,1,1,5)return x

主函数:

if __name__ == '__main__':vgg = VGG()x  = torch.randn(1,3,512,512)feature,x_fea,x_avg = vgg(x)print(feature.shape)print(x_fea.shape)print(x_avg.shape)yolov1 = YOLOV1()feature = yolov1(x)# feature_size b*7*7*30print(feature.shape)

2.模型训练:

主函数:

if __name__ == "__main__":train()

下面看train()函数:

def train():for epoch in range(epochs):ts = time.time()for iter, batch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optimizer.zero_grad()# 取图片inputs = input_process(batch)# 取标注labels = target_process(batch)# 获取得到输出outputs = yolov1_model(inputs)#import pdb#pdb.set_trace()#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loss,lm,glm,clm = lossfunc_details(outputs,labels)loss.backward()optimizer.step()#print(torch.cat([outputs.detach().view(1,5),labels.view(1,5)],0).view(2,5))if iter % 10 == 0:#    print(torch.cat([outputs.detach().view(1,5),labels.view(1,5)],0).view(2,5))print("epoch{}, iter{}, loss: {}, lr: {}".format(epoch, iter, loss.data.item(),optimizer.state_dict()['param_groups'][0]['lr']))#print("Finish epoch {}, time elapsed {}".format(epoch, time.time() - ts))#print("*"*30)#val(epoch)scheduler.step()

训练过程比较常规,先取1个batch的训练数据,分别得到inputs和labels,依次计算loss,反传,step等。

下面说下2个训练集的数据处理函数:

input_process:

def input_process(batch):#import pdb#pdb.set_trace()batch_size=len(batch[0])input_batch= torch.zeros(batch_size,3,448,448)for i in range(batch_size):inputs_tmp = Variable(batch[0][i])inputs_tmp1=cv2.resize(inputs_tmp.permute([1,2,0]).numpy(),(448,448))inputs_tmp2=torch.tensor(inputs_tmp1).permute([2,0,1])input_batch[i:i+1,:,:,:]= torch.unsqueeze(inputs_tmp2,0)return input_batch 

batch[0]为image,batch[1]为label,batch_size为1个batch的图片数量。
batch[0][i]为这个batch的第i张图片,inputs_tmp2为尺寸变成了3,448,448之后的图片,再经过unsqueeze操作拓展1维,size=[1,3,448,448],存储在input_batch中。

最后,返回的是size=[batch_size,3,448,448]的输入数据。

target_process:

def target_process(batch,grid_number=7):# batch[1]表示label# batch[0]表示imagebatch_size=len(batch[0])target_batch= torch.zeros(batch_size,grid_number,grid_number,30)#import pdb#pdb.set_trace()for i in range(batch_size):labels = batch[1]batch_labels = labels[i]#import pdb#pdb.set_trace()number_box = len(batch_labels['boxes'])for wi in range(grid_number):for hi in range(grid_number):# 遍历每个标注的框for bi in range(number_box):bbox=batch_labels['boxes'][bi]_,himg,wimg = batch[0][i].numpy().shapebbox = bbox/ torch.tensor([wimg,himg,wimg,himg])#import pdb#pdb.set_trace()center_x= (bbox[0]+bbox[2])*0.5center_y= (bbox[1]+bbox[3])*0.5#print("[%s,%s,%s],[%s,%s,%s]"%(wi/grid_number,center_x,(wi+1)/grid_number,hi/grid_number,center_y,(hi+1)/grid_number))if center_x<=(wi+1)/grid_number and center_x>=wi/grid_number and center_y<=(hi+1)/grid_number and center_y>= hi/grid_number:#pdb.set_trace()cbbox =  torch.cat([torch.ones(1),bbox])# 中心点落在grid内,target_batch[i:i+1,wi:wi+1,hi:hi+1,:] = torch.unsqueeze(cbbox,0)#else:#cbbox =  torch.cat([torch.zeros(1),bbox])#import pdb#pdb.set_trace()#rint(target_batch[i:i+1,wi:wi+1,hi:hi+1,:])#target_batch[i:i+1,wi:wi+1,hi:hi+1,:] = torch.unsqueeze(cbbox,0)return target_batch

要从batch里面获得label,首先要想清楚label(就是bounding box)应该是什么size,输出的结果应该是

的,所以label的size应该是:[batch_size,7,7,30]。在这个程序里我们实现的是输出
。这个
就是x,y,w,h,所以label的size应该是:[batch_size,7,7,5]

batch_labels表示这个batch的第i个图片的label,number_box表示这个图有几个真值框。
接下来3重循环遍历每个grid的每个框,bbox表示正在遍历的这个框。
bbox = bbox/ torch.tensor([wimg,himg,wimg,himg])表示对x,y,w,h进行归一化。
接下来if语句得到confidence的真值,存储在target_batch中返回。

最后是loss函数:

def lossfunc_details(outputs,labels):# 判断维度assert ( outputs.shape == labels.shape),"outputs shape[%s] not equal labels shape[%s]"%(outputs.shape,labels.shape)#import pdb#pdb.set_trace()b,w,h,c = outputs.shapeloss = 0#import pdb#pdb.set_trace()conf_loss_matrix = torch.zeros(b,w,h)geo_loss_matrix = torch.zeros(b,w,h)loss_matrix = torch.zeros(b,w,h)for bi in range(b):for wi in range(w):for hi in range(h):#import pdb#pdb.set_trace()# detect_vector=[confidence,x,y,w,h]detect_vector = outputs[bi,wi,hi]gt_dv = labels[bi,wi,hi]conf_pred = detect_vector[0]conf_gt = gt_dv[0]x_pred = detect_vector[1]x_gt = gt_dv[1]y_pred = detect_vector[2]y_gt = gt_dv[2]w_pred = detect_vector[3]w_gt = gt_dv[3]h_pred = detect_vector[4]h_gt = gt_dv[4]loss_confidence = (conf_pred-conf_gt)**2 #loss_geo = (x_pred-x_gt)**2 + (y_pred-y_gt)**2 + (w_pred**0.5-w_gt**0.5)**2 + (h_pred**0.5-h_gt**0.5)**2loss_geo = (x_pred-x_gt)**2 + (y_pred-y_gt)**2 + (w_pred-w_gt)**2 + (h_pred-h_gt)**2loss_geo = conf_gt*loss_geoloss_tmp = loss_confidence + 0.3*loss_geo#print("loss[%s,%s] = %s,%s"%(wi,hi,loss_confidence.item(),loss_geo.item()))loss += loss_tmpconf_loss_matrix[bi,wi,hi]=loss_confidencegeo_loss_matrix[bi,wi,hi]=loss_geoloss_matrix[bi,wi,hi]=loss_tmp#打印出batch中每张片的位置loss,和置信度输出print(geo_loss_matrix)print(outputs[0,:,:,0]>0.5)return loss,loss_matrix,geo_loss_matrix,conf_loss_matrix

首先需要注意:label和output的size应该是:[batch_size,7,7,5]。
outputs[bi,wi,hi]就是一个5位向量:

我们分别计算了loss_confidence和loss_geo,因为我们实现的这个模型只检测1个类,所以没有class_loss。

终于把YOLO v1写完了,实在写不动了,接下来的几种模型等我的下一篇文章吧(附一个总结):

YOLO v1:直接回归出位置。

YOLO v2:全流程多尺度方法。

YOLO v3:多尺度检测头,resblock darknet53

YOLO v4:cspdarknet53,spp,panet,tricks

部分PPT等来自:

知乎用户​www.zhihu.com

yolo如何降低loss_你一定从未看过如此通俗易懂的YOLO系列(从v1到v5)模型解读 (上)...相关推荐

  1. 你一定从未看过如此通俗易懂的YOLO系列(从v1到v5)模型解读 (中)

    你一定从未看过如此通俗易懂的YOLO系列(从v1到v5)模型解读 (中)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3781646 你一定从未看过如此通俗易懂的YOLO系列(从v1 ...

  2. 你一定从未看过如此通俗易懂的YOLO系列(从V1到V5)模型解读!

    ↑ 点击蓝字 关注极市平台 作者丨科技猛兽@知乎 来源丨https://zhuanlan.zhihu.com/p/183261974(上) https://zhuanlan.zhihu.com/p/1 ...

  3. yolo如何降低loss_从未看过如此通俗易懂的YOLO系列

    公众号关注 "程序IT圈" 设为 "星标",公众号消息即可送达! 来自 | 知乎  作者 | 科技猛兽链接 | https://zhuanlan.zhihu.c ...

  4. 我从未看过荒原写作背景_您从未听说过的最佳数据科学认证

    我从未看过荒原写作背景 重点 (Top highlight) **Update 8/15: it's recently come to my attention that the certificat ...

  5. 我从未看过荒原写作背景_5种您从未听说过的很棒的Mozilla新技术

    我从未看过荒原写作背景 My trip to Mozilla Summit 2013 was incredible.  I've spent so much time focusing on my p ...

  6. yolo如何降低loss_YOLO详解

    创新 核心思想 效果 改进 实践 1. 创新 YOLO将物体检测作为回归问题求解.基于一个单独的end-to-end网络,完成从原始图像的输入到物体位置和类别的输出.从网络设计上,YOLO与rcnn. ...

  7.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OLO-Fastest在海思平台的部署(上)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OLO-Fastest在海思平台的部署(上)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OLO-Fastest在海思平台的部署(中)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 ...

  8. 后 R-CNN时代, Faster R-CNN、SSD、YOLO 各类变体统治下的目标检测综述:Faster R-CNN系列胜了吗?,(知乎ChenJoya大佬,讲的挺好的,记录一下)

    我们检测到你可能使用了 AdBlock 或 Adblock Plus,它的部分策略可能会影响到正常功能的使用(如关注). 你可以设定特殊规则或将知乎加入白名单,以便我们更好地提供服务. (为什么?) ...

  9.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OLO-Fastest在海思平台的部署(中)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OLO-Fastest在海思平台的部署(上)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OLO-Fastest在海思平台的部署(中) YOLO系列(v1~v3)的学习及Y ...

最新文章

  1. Golang 元素值在经过通道传递时会被复制,这个复制是浅复制
  2. wasserstein距离_EMD(earth mover#x27;s distances)距离
  3. python画一个点_pygame学习笔记(2):画点的三种方法和动画实例
  4. 第一章 QT Creator 简介
  5. CVPR 2019 | Stereo R-CNN 3D 目标检测
  6. 模型人的因素_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中纳入肺功能如何?
  7. 响应式Web设计:HTML5和CSS3实战 笔记
  8. python教程ppt第五章_Python 3基础教程 第5章面向对象编程.ppt
  9. 新兴视频处理工具VapourSynth压制教程
  10. web前端 html+css+javascript游戏网页设计实例 (网页制作课作业)
  11. linux系统 opt扩容,扩容Linux系统的逻辑分区
  12. Kubernetes inotify watch 耗尽
  13. 字节跳动今日头条笔试题目经历2018
  14. [note]如何删除linux内核
  15. Kubernetes CSI(一):介绍
  16. MongoDB在58同城的应用实践
  17. springMVC学习笔记二
  18. 第09课:生活中的工厂模式——你要拿铁还是摩卡
  19. Xilinx的FPGA硬件设计一——电源篇
  20. 将时间戳转日期和对应星期几

热门文章

  1. day14 java的super
  2. java web redis_java web网页版redis客户端工具
  3. android json字符串转成json对象_C++ 两行代码实现json与类对象互转
  4. python编程一球从100米_Python练习题 015:一颗自由落地的球
  5. pca主成分分析_降维:主成分分析(PCA)
  6.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梁勇_计算机二级教程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第9章Python标准库概览...
  7. gis里怎么把两个不同坐标系的图叠在一起_坐标系那些事儿
  8. c语言文件分类二进制,C语言实现文件版(二进制文件版)通讯录
  9. Oracle/PLSQL FETCH Statement
  10. 查询商品列表报错This application has no explicit mapping for /error, so you are seeing this as a fall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