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都希望能够在本科阶段做一些科研的工作。我自己在过去这些年也和很多优秀的本科生做了一些科研的项目,也有很多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很多同学在这个阶段往往有一些对科研的困惑。因此,我想分享一些想法和建议给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们,怎么样去进行一些科研的活动,以及可以做哪些事情。由于我自己的背景是运筹学方面(关于运筹学的基本介绍,参见zhuanlan.zhihu.com/p/13),因此我谈到的经验可能更多的是在这个领域,但我想这些建议对其他学科也会大致适用。

首先,本科生尝试做科研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本科教育在未来的社会更多的是教育的一个基础。在这个阶段,我认为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两个事情是

1)打好自己专业的基础

2)找到未来想做的事情

第一点(打好专业的基础)通常可以由上课来实现,而科研经历往往可以帮助做到第二点(这里,科研只是未来可做的事情的一种,我也非常推荐同学们接触各种其他活动,比如公司的实习或者一些社会工作,这些都会帮助大家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相比于科研的结果,我认为本科生进行科研的更大意义在于:

1) 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

2) 了解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

能够对这两个问题有较为清晰的回答将会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则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将会更加明确和顺畅,很多事情也都更加有目标;而反之,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科研,或者发现某些方向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向,则可以避免在自己不是最喜欢的事情上花掉人生很重要的几年时间。因此不管答案如何,能够通过一些科研经历回答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那么,接下来,我会着重的谈一谈如何能够去做到这两点。

01 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科研一定是由兴趣驱动的。没有兴趣的科研是很难长久的,也很难产生真正创新的工作。因此如果去做科研,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当然,很多同学会问,作为一个本科生,没有接触过太多的学科和方向,怎样才能知道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又怎样去寻找这样的方向呢?那么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一些这方面的建议:

1、 课程: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个方向最原始的兴趣还是来源于所上的课程。我想大家大学选的专业一般是本身对这个专业就有一定兴趣。到了大二大三之后,逐渐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选修课(例如数学方面的话就会有统计,运筹学,计算数学,等等)。这些课程中,大家往往会感觉到某些更有意思,而有一些不是那么有意思。而在相对有意思的课程中,可能又会有几个更具体的点更有意思(比如某个方法,某个应用问题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最原始的兴趣点。但很多时候大家可能没有特别关注这些兴趣点,只是认为是课程里相对有意思的东西而已。这里,我鼓励大家对这些兴趣点不要轻易放掉。有时候大家觉得这只是课本上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些课本上的东西(已知的知识)和能够去研究的东西的距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很可能比上课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有可能是领域里大家在研究的问题)。因此,当大家感到对某个课上的内容有一定兴趣的时候,不要随便放过,可以去做一些进一步的探索。接下来我也会谈一谈有哪些可以做的进一步探索。

2、 学术报告: 很多学校都会邀请学者来进行学术报告或是讲座(Seminar),而且近些年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也会从国外邀请知名的学者进行讲座。当有了上面说到的一些初步的兴趣方向之后,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些学校(甚至外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虽然这些报告的主要对象往往是老师和研究生,但作为想要去开拓视野了解一些领域的本科生也是非常有益的。去获得这些信息,大家可以去加入一些学术报告的mailing list,或者很多学校在校园里也会经常贴一些学术报告的通知。当看到一些和自己专业比较相关的报告题目的时候尽量能够出安排时间去参加。

与研究生不同,本科生去听讲座可以更关注这些学术报告中所解决的问题和最终的结论,而不一定是方法的细节。具体而言,听讲座时候可以思考四个问题:

1)这个报告试图解决/回答什么问题?

2)这个报告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建模?实证?)

3)这个报告的工作中对解决这个问题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4)你觉得这个讲座中谈到的问题是否有意思而且有价值?你是否有兴趣进一步了解?

听完之后,如果你能够回答前三个问题,那说明这个方向至少是潜在你有能力去研究的方向。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第四个问题。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报告可能会有很不同的感觉。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很好,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无聊。这里觉得无聊也是一个很正常的感觉。但也有可能你在某一天就对某一个报告所吸引,发现其中的问题非常有意思。而这样的情况往往一次就能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我知道的不少学生就是通过一次报告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3. 学术文章:学术讲座往往能带来对某个领域的一些了解,但毕竟通常来说讲座的数量有限,而且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取决于请到的人和他讲的问题)。因此,除了讲座以外,同学们还可以主动的通过一些其他方法获得对一个领域或者方向更深入的了解。我有时候会建议找到我的学生去做的一件事情是去找到这个领域里最好的杂志(如在运筹学或者管理科学领域里就是Management Science或者Operations Research),去看认识的老师(比如本校的老师,或者你听到讲座的老师)发在这些杂志上的文章,或者去杂志的网站上去看最近的几期的文章或者引用数较多的文章(国内多数大学都买了各领域最好杂志的权限,通常都可以下载来看)。在其中找到一些题目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文章去阅读。在这个阶段我建议可以先只看文章的Introduction章节(任何一个文章都会有一个Introduction的章节,而在最好的杂志的文章通常Introduction写的应该也是比较清楚的)。读完Introduction,和刚才讲座类似,大家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

1)这篇文章试图解决/回答什么问题?

2)这篇文章大概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3)这篇文章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4) 你觉得这篇文章的意义如何?你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么?

同样的,最后这个问题往往是最重要的。因为

1) 如果一篇文章你认为研究的目的和结论意义不大,则我认为没有任何必要去阅读后续内容;

2) 如果你发现在这个领域最好的杂志上90%以上的文章你都觉得意义不大也没什么兴趣,那么很可能这个领域不是很适合你。

这里我要说明的是,觉得一篇文章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兴趣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感受的,觉得意义不大并不是你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观判断的权力),也不是作者的问题(因为你看的已经是这个领域最顶尖的杂志,至少说明这个领域的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研究是有意义的,而且这些杂志的文章绝大多数也写作也是比较好的),而是说明这个文章和你不适合。比如让我去读别的领域的杂志,也很有可能我会觉得90%以上文章没什么意思。因此,这是在这个阶段寻找自己潜在感兴趣的领域和问题的重要判断依据。

4. 老师:大家可能发现前面三个点都是讲到大家靠自己去寻找一些可能感兴趣的方向。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就是老师。这里老师通常是指自己学校的老师,但也可以是其他地方的老师。具体而言,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有比较有意思的点,那么大家可以去找到授课的老师向他了解有关的更多信息,可以让老师去推荐一些报告或者文章;如果大家听到了某一个老师做的报告很有意思,则可以尝试联系老师让他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当然,如果发现对某个方向或者某个问题有一定兴趣,那么就可以去看看学校里哪个老师可能和这个方向最相关,去主动联系这个老师(并清楚的告诉他你的想法,比如你听了哪个讲座或者读了哪个文章比较感兴趣)。作为大学老师,帮助学生找到未来喜欢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我相信多数老师当看到有这样想法的学生都会尽量给与学生最多的信息和帮助。我自己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老师。

第一部分总结:假设经过了以上这些尝试之后,你找到了自己有些喜欢的一个方向或者问题,那么恭喜你,至少对第一个问题有了一个正面的回答。那么接下来还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去研究这个方向?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继续看下面的讨论。

当然也有可能大家做了很多尝试之后发现还没有找到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用难过,一方面总是可以继续寻找(可能因为只是还没碰到那个方向),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自己不一定要去往研究的方向发展(可能是科研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是最适合你的)。即使是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很大的收获,至少你对未来的选择上有着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02 了解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

如果你通过第一部分所说的方法找到了一个有一定兴趣的方向,那么接下来你就可以去进一步的做一些科研的初步尝试。这里所谓的初步尝试还没有到去真正的把科研做出来的这个阶段,而是说去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领域科研的内容和方式,同时去更进一步的确认这是否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有了这个确认之后开展具体的研究往往也是很顺的事情,往往也能获得很好的结果。

那么如何进一步去了解呢?我建议大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取在第一部分中你找到的最有意思的一两篇文章(老师推荐的文章或者自己找到的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这里指的详细阅读是真的非常详细的阅读。是要去尽最大努力把每一个细节都能够了解的阅读。要做到读完之后可以在不看这篇文章的前提下,把所有结果可以讲述清楚,并且主要的推导进行复现。当然,如果确实有些地方发现自己的基础不够,可以先跳过去,但不可以简单的因为繁杂跳过去,一定要尽了最大努力。

如果你按照这样去做,读一篇文章到这个程度需要多少时间呢?正常来说可能需要几天非常集中精力的时间。如果你一天之内就完成了,那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是多年不遇的天才,另一种是你其实并没有理解文章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里,你要知道一个事实:任何一篇最好的期刊上的文章,都凝聚了作者少说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多则几年的心血(而且一般都是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很有经验的研究者)。因此说一篇文章要么有很强的技术深度,要不有很深入的对领域的理解。如果一个接触这个领域不久的本科生一天之内能够全部看懂且能够自己把主要部分重现出来的话,那岂不是说明这些学者投入的时间都是浪费的。所以说,太短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我在第一部分强调过一定要去读最好的文章。如果科研一上来读了太多简单的文章,会让人觉得科研很容易或者很随意,对科研的本质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最后误入歧途。

这里也讲一些我自己的故事:我还能回想起十几年前我在上大学刚刚接触到研究时候的经历。我上课接触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去找老师探讨,老师给了我几篇文章去看。那段时间每天从一早就来到自习室里,一直到晚上,一行一行去理解,有些细节比较深的地方可能好几个小时就看着一页纸上的公式,并且进行自己的推导和计算。一方面是需要非常投入的,一方面也是很有驱动力的(因为对问题有兴趣)。我相信真正做科研的人们都会在某个阶段有着类似的经历。因为只有这样的经历才能让人体会到研究的本质。

如果你按照上面说的去做了,那么通常来说结果主要有两种:

1)无法坚持下去: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可能发现文章中过多的细节让自己很难完全掌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即使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你并不享受这样的过程。坦率的说,这种情况会比较常见。很多同学在科研的开始都有着很好的理想,也觉得很多问题听起来很有意思,但真正去仔细阅读文献之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研究的论文不是小说,读文献也跟看帖子完全不同。科学的文章中作者的每一步每一句话都必须完全严谨,因此阅读起来也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这样的细致程度可能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能够享受的范畴。如果真是这样,虽然这个研究未必最适合你,但你也有了很大的收获,至少知道了科研的感受,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个更明确的认识(再次强调一下,做研究只是未来很多条路里的一条,甚至是比较小众的一条,比起做研究,去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可能是适合更多的人的道路,因此即使在最初的时候想去做研究而最后发现不是很适合也没什么关系,更不用一定要去坚持)。

2)享受这个过程并且自主的能够把文章认真的看完:如果真的能够看进去,通常应该能感受到科研的文章逻辑是非常缜密的。通过作者的叙述和推导可以理解到整个的思路,以及每一步的原因。看到最后应该会感受到一种脑海里能够自然的浮现整个的文章内容的感觉,也应该感觉到文章写的是比较完整的,而且也很详细的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再次注意这里我们强调读的一定是领域里最好的文章)。最重要的,会有一种对自己能够写出类似的文章的希望——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如果未来从事这个领域的科研,那么最后你的目标就会是写出很多类似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文章是非常漂亮的非常精彩的,那么就说明你未来从事科研就会有极强的动力;反之,如果你如果感觉文章是枯燥的无聊的,那很难想象你未来能够说服自己把一生的事业放到这个上面。

当然,很多时候读完一篇文献的感受可能处于这两者之间,这也是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的基础还不充足,不能完全体会文章中的全部意义。但如果至少能够对文章整体感到赞赏,而且能够回答一些对文章的基础的问题,那么就说明自己至少这方面是有潜力的。那么在这个时间点,就可以真正开始去尝试进行研究,包括可以去找老师要具体的研究题目(如果文章是老师给你的),或者至少可以明确的告诉老师你的兴趣、想法,让老师可以给你更加具体的指导。

03 结语

就像我最开始所说,越来越多的本科同学现在开始接触科研,尤其是对我自己的领域也很感兴趣。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事情。对老师来说,我们核心的目的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思的东西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见识到更丰富的事物,在未来做出对他们更加适合的选择。而对学生来说,在这个阶段有很多的机会和选择,同时也会有一定挑战。我希望在这一点上此文能够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知乎王子卓

原文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8117811

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扫码加好友,加入海归Python编程和人工智能群

教育|关于本科生科研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相关推荐

  1. 【心情随笔】申请本科生科研项目

    最近主要忙了申报书and四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忙四级了,总共看了不到10小时,算是裸考了) 一.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申报书 1.感谢:很多人的帮助我,非常感谢,也希望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能及时伸出援手- ...

  2. 【本科生科研入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绘图篇

    [本科生科研入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绘图篇 绘图 框架图/流程图 数据呈现图 后续讲解内容预告 绘图 我曾经作为同行评审审阅过7篇SCI 论文,几乎所有好的论文,都是具备优质的插图.因此,这里首先说说 ...

  3. 港科夜闻|香港科大本科生科研计划奖(UROP)颁奖典礼于线上成功举办

    关注并星标 每周阅读港科夜闻 建立新视野 开启新思维 1.香港科大本科生科研计划奖(UROP)颁奖典礼于线上成功举办.香港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以及UROP项目主任潘永安教授 ...

  4. 【本科生科研入门】大学生如何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和答辩PPT

    [本科生科研入门]大学生如何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和答辩PPT 大学生可以参加哪些科研项目 项目类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写申报书 写PPT 大学生可以参加哪些科研项目 从我的经历来说,大学生主要能够参加 ...

  5. 对360未来的市场策略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注明:以下想法和建议纯属我一家之言,只是做为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刚上市的IT民族企业的关注,只是做为一个360用户出于对360的关爱而提的想法,纯粹出于善意. 最近上QQ空间,发现在顶部有个提示,推荐安 ...

  6. 32蜂鸣器天空之城代码_32篇SCI/EI论文、多项发明专利、本科生科研导师......这个华工青年,有担当!...

    不爱逛街.不爱打游戏,但醉心科研,发表32篇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论文,拥有9项授权发明专利.4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另外60余项专利在受理中--这个 ...

  7. 计算机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表,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10页)-原创力文档...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立项申请表 项 目 名 称: 立 项 人: 所 在 学 院 : 手 机: 电 子 信 箱: 申 请 金 额: 资 助 金 额: 训 练 场 地: 申 请 日 期: 北京 ...

  8. 【本科生科研入门】如何整理个人大学生涯的成果?

    一位及格的大学生,他首先要学会的便是整理个人的科研生活经历.为此,我以自身的整理文件为例,讲解大学生涯整理. 首先,要学会分类整理.通常可以对我们的经历按照学习和生活分为两大类.在学习类别当中,主要有 ...

  9. Java开发怎么达到年薪 50w ?我有一些想法和建议

    字节跳动现在已经超过10万人了? 是的,2020年字节还是6万左右但是到今天,已经10万+了,每天平均有150多人入职. 字节的福利在业内应该是最好的,"福利好 发展好 薪资高"已 ...

最新文章

  1. TotoiseSVN的基本使用方法
  2. php多态的实际运用,7.9.1 PHP多态的应用实例
  3. Deep Learning for Computer Vision with Caffe and cuDNN
  4. 北大OJ百练——4075:矩阵旋转(C语言)
  5. J.U.C系列(六)ForkJoin的使用
  6. P1244 青蛙过河
  7. 参数化测试 junit_使用JUnit 5进行更清洁的参数化测试
  8. 大厂HR年底绷不住了:怎么招程序员这么难,尤其搞这项技术的!!
  9. 基于超大规模集群的本地存储系统优化
  10. cvs 代码无法提交
  11. 可以完成99%的静态页面的HTML标签
  12. PHP后端美化,基于Thinkphp5.5表白墙源码,已美化后端
  13. java金额大小写转换 数字大小写转换
  14. Android机应用多开分身CK获取ksjsb-jrttjsb-aqc羊毛
  15. 重邮内网外入及其最新版创翼下载
  16. 父组件给孙子组件传值
  17.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计算机专业雅思,【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本科雅思成绩要求】 - 马来西亚留学联盟...
  18. Unity基础 Unity获取当前时间的时间戳
  19. linux socket结构,Linux C socket编程中几个常见的结构体定义
  20. 怎么理解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热门文章

  1. 【笔记】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
  2. Spring MVC 原理 - DispatcherServlet调用完整过程
  3. Java中HashMap和TreeMap的区别
  4. 英文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5. 阅读众包文献中一些值得mark 的小收获
  6. 【2018百度之星资格赛】1002 子串查询
  7. python-day11 Mysql 数据类型
  8. arcgis engine 获取高亮Feature、element
  9. Oracle数据库之三
  10. [置顶] 让我爱恨的ThinkPHP R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