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概念解析

首先要知道RPC是什么,以及RPC能做什么。RPC是指远程过程调用,也就是说两台服务器A,B,一个应用部署在A服务器上,想要调用B服务器上应用提供的函数/方法,由于不在一个内存空间,不能直接调用,需要通过网络来表达调用的语义和传达调用的数据。比如说,一个方法可能是这样定义的: 
Employee getEmployeeByName(String fullName)那么:

  1. 首先,要解决通讯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TCP连接,远程过程调用的所有交换的数据都在这个连接里传输。连接可以是按需连接,调用结束后就断掉,也可以是长连接,多个远程过程调用共享同一个连接。

  2. 第二,要解决寻址的问题,也就是说,A服务器上的应用怎么告诉底层的RPC框架,如何连接到B服务器(如主机或IP地址)以及特定的端口,方法的名称名称是什么,这样才能完成调用。比如基于Web服务协议栈的RPC,就要提供一个endpoint 
    URI,或者是从UDDI服务上查找。如果是RMI调用的话,还需要一个RMI Registry来注册服务的地址。

  3. 第三,当A服务器上的应用发起远程过程调用时,方法的参数需要通过底层的网络协议如TCP传递到B服务器,由于网络协议是基于二进制的,内存中的参数的值要序列化成二进制的形式,也就是序列化(Serialize)或编组(marshal),通过寻址和传输将序列化的二进制发送给B服务器。

  4. 第四,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需要对参数进行反序列化(序列化的逆操作),恢复为内存中的表达方式,然后找到对应的方法(寻址的一部分)进行本地调用,然后得到返回值。

  5. 第五,返回值还要发送回服务器A上的应用,也要经过序列化的方式发送,服务器A接到后,再反序列化,恢复为内存中的表达方式,交给A服务器上的应用

     
    为什么RPC呢?就是无法在一个进程内,甚至一个计算机内通过本地调用的方式完成的需求,比如比如不同的系统间的通讯,甚至不同的组织间的通讯。由于计算能力需要横向扩展,需要在多台机器组成的集群上部署应用,RPC的协议有很多,比如最早的CORBA,Java RMI,Web Service的RPC风格,Hessian,Thrift,甚至Rest API。关于Netty而Netty框架不局限于RPC,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网络协议的实现框架,比如HTTP,由于RPC需要高效的网络通信,就可能选择以Netty作为基础。除了网络通信,RPC还需要有比较高效的序列化框架,以及一种寻址方式。如果是带会话(状态)的RPC调用,还需要有会话和状态保持的功能。大体上来说,Netty就是提供一种事件驱动的,责任链式(也可以说是流水线)的网络协议实现方式。网络协议包含很多层次,很多部分组成,如传输层协议,编码解码,压缩解压,身份认证,加密解密,请求的处理逻辑,怎么能够更好的复用,扩展,业界通用的方法就是责任链,一个请求应答网络交互通常包含两条链,一条链(Upstream)是从传输层,经过一系列步骤,如身份认证,解密,日志,流控,最后到达业务层,一条链(DownStream)是业务层返回后,又经过一系列步骤,如加密等,又回到传输层。

RPC 功能目标

RPC 的主要功能目标是让构建分布式计算(应用)更容易,在提供强大的远程调用能力时不损失本地调用的语义简洁性。 为实现该目标,RPC 框架需提供一种透明调用机制让使用者不必显式的区分本地调用和远程调用。 下面我们将具体细化 stub 结构的实现。

RPC 调用分类

RPC 调用分以下两种:

  1. 同步调用
    客户方等待调用执行完成并返回结果。
  2. 异步调用
    客户方调用后不用等待执行结果返回,但依然可以通过回调通知等方式获取返回结果。 若客户方不关心调用返回结果,则变成单向异步调用,单向调用不用返回结果。

异步和同步的区分在于是否等待服务端执行完成并返回结果。

RPC 结构拆解

如下图所示。

RPC 服务方通过 RpcServer 去导出(export)远程接口方法,而客户方通过 RpcClient 去引入(import)远程接口方法。 客户方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去调用远程接口方法,RPC 框架提供接口的代理实现,实际的调用将委托给代理 RpcProxy 。 代理封装调用信息并将调用转交给 RpcInvoker 去实际执行。 在客户端的 RpcInvoker 通过连接器 RpcConnector 去维持与服务端的通道 RpcChannel, 并使用 RpcProtocol 执行协议编码(encode)并将编码后的请求消息通过通道发送给服务方。

RPC 服务端接收器 RpcAcceptor 接收客户端的调用请求,同样使用 RpcProtocol 执行协议解码(decode)。 解码后的调用信息传递给 RpcProcessor 去控制处理调用过程,最后再委托调用给 RpcInvoker 去实际执行并返回调用结果。

RPC 组件职责

上面我们进一步拆解了 RPC 实现结构的各个组件组成部分,下面我们详细说明下每个组件的职责划分。

  1. RpcServer
    负责导出(export)远程接口
  2. RpcClient
    负责导入(import)远程接口的代理实现
  3. RpcProxy
    远程接口的代理实现
  4. RpcInvoker
    客户方实现:负责编码调用信息和发送调用请求到服务方并等待调用结果返回
    服务方实现:负责调用服务端接口的具体实现并返回调用结果
  5. RpcProtocol
    负责协议编/解码
  6. RpcConnector
    负责维持客户方和服务方的连接通道和发送数据到服务方
  7. RpcAcceptor
    负责接收客户方请求并返回请求结果
  8. RpcProcessor
    负责在服务方控制调用过程,包括管理调用线程池、超时时间等
  9. RpcChannel
    数据传输通道

RPC 实现分析

在进一步拆解了组件并划分了职责之后,这里以在 java 平台实现该 RPC 框架概念模型为例,详细分析下实现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导出远程接口

导出远程接口的意思是指只有导出的接口可以供远程调用,而未导出的接口则不能。 在 java 中导出接口的代码片段可能如下:

DemoService demo   = new ...;

RpcServer   server = new ...;

server.export(DemoService.class, demo, options);

我们可以导出整个接口,也可以更细粒度一点只导出接口中的某些方法,如:

// 只导出 DemoService 中签名为 hi(String s) 的方法

server.export(DemoService.class, demo, "hi", new Class<?>[] { String.class }, options);

java 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调用就是多态,也就是一个接口可能有多个实现,那么远程调用时到底调用哪个? 这个本地调用的语义是通过 jvm 提供的引用多态性隐式实现的,那么对于 RPC 来说跨进程的调用就没法隐式实现了。 如果前面 DemoService 接口有 2 个实现,那么在导出接口时就需要特殊标记不同的实现,如:

1

2

3

4

5

DemoService demo   = new ...;

DemoService demo2  = new ...;

RpcServer   server = new ...;

server.export(DemoService.class, demo, options);

server.export("demo2", DemoService.class, demo2, options);

上面 demo2 是另一个实现,我们标记为 demo2 来导出, 那么远程调用时也需要传递该标记才能调用到正确的实现类,这样就解决了多态调用的语义。

导入远程接口与客户端代理

导入相对于导出远程接口,客户端代码为了能够发起调用必须要获得远程接口的方法或过程定义。 目前,大部分跨语言平台 RPC 框架采用根据 IDL 定义通过 code generator 去生成 stub 代码, 这种方式下实际导入的过程就是通过代码生成器在编译期完成的。 我所使用过的一些跨语言平台 RPC 框架如 CORBAR、WebService、ICE、Thrift 均是此类方式。

代码生成的方式对跨语言平台 RPC 框架而言是必然的选择,而对于同一语言平台的 RPC 则可以通过共享接口定义来实现。 在 java 中导入接口的代码片段可能如下:

RpcClient client = new ...;

DemoService demo = client.refer(DemoService.class);

demo.hi("how are you?");

在 java 中 import 是关键字,所以代码片段中我们用 refer 来表达导入接口的意思。 这里的导入方式本质也是一种代码生成技术,只不过是在运行时生成,比静态编译期的代码生成看起来更简洁些。 java 里至少提供了两种技术来提供动态代码生成,一种是 jdk 动态代理,另外一种是字节码生成。 动态代理相比字节码生成使用起来更方便,但动态代理方式在性能上是要逊色于直接的字节码生成的,而字节码生成在代码可读性上要差很多。 两者权衡起来,个人认为牺牲一些性能来获得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显得更重要。

协议编解码

客户端代理在发起调用前需要对调用信息进行编码,这就要考虑需要编码些什么信息并以什么格式传输到服务端才能让服务端完成调用。 出于效率考虑,编码的信息越少越好(传输数据少),编码的规则越简单越好(执行效率高)。 我们先看下需要编码些什么信息:

调用编码

  1. 接口方法
    包括接口名、方法名
  2. 方法参数
    包括参数类型、参数值
  3. 调用属性
    包括调用属性信息,例如调用附件隐式参数、调用超时时间等

返回编码

  1. 返回结果
    接口方法中定义的返回值
  2. 返回码
    异常返回码
  3. 返回异常信息
    调用异常信息

除了以上这些必须的调用信息,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些元信息以方便程序编解码以及未来可能的扩展。 这样我们的编码消息里面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元信息、另一部分是调用的必要信息。 如果设计一种 RPC 协议消息的话,元信息我们把它放在协议消息头中,而必要信息放在协议消息体中。 下面给出一种概念上的 RPC 协议消息设计格式:

消息头

  • magic : 协议魔数,为解码设计
  • header size: 协议头长度,为扩展设计
  • version : 协议版本,为兼容设计
  • st : 消息体序列化类型
  • hb : 心跳消息标记,为长连接传输层心跳设计
  • ow : 单向消息标记,
  • rp : 响应消息标记,不置位默认是请求消息
  • status code: 响应消息状态码
  • reserved : 为字节对齐保留
  • message id : 消息 id
  • body size : 消息体长度

消息体

采用序列化编码,常见有以下格式

  • xml : 如 webservie SOAP
  • json : 如 JSON-RPC
  • binary: 如 thrift; hession; kryo 等

格式确定后编解码就简单了,由于头长度一定所以我们比较关心的就是消息体的序列化方式。 序列化我们关心三个方面:

  1.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效率,越快越好。
  2. 序列化后的字节长度,越小越好。
  3.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兼容性,接口参数对象若增加了字段,是否兼容。

上面这三点有时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里面涉及到具体的序列化库实现细节,就不在本文进一步展开分析了。

传输服务

协议编码之后,自然就是需要将编码后的 RPC 请求消息传输到服务方,服务方执行后返回结果消息或确认消息给客户方。 RPC 的应用场景实质是一种可靠的请求应答消息流,和 HTTP 类似。 因此选择长连接方式的 TCP 协议会更高效,与 HTTP 不同的是在协议层面我们定义了每个消息的唯一 id,因此可以更容易的复用连接。

既然使用长连接,那么第一个问题是到底 client 和 server 之间需要多少根连接? 实际上单连接和多连接在使用上没有区别,对于数据传输量较小的应用类型,单连接基本足够。 单连接和多连接最大的区别在于,每根连接都有自己私有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因此大数据量传输时分散在不同的连接缓冲区会得到更好的吞吐效率。 所以,如果你的数据传输量不足以让单连接的缓冲区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话,那么使用多连接并不会产生任何明显的提升, 反而会增加连接管理的开销。

连接是由 client 端发起建立并维持。 如果 client 和 server 之间是直连的,那么连接一般不会中断(当然物理链路故障除外)。 如果 client 和 server 连接经过一些负载中转设备,有可能连接一段时间不活跃时会被这些中间设备中断。 为了保持连接有必要定时为每个连接发送心跳数据以维持连接不中断。 心跳消息是 RPC 框架库使用的内部消息,在前文协议头结构中也有一个专门的心跳位, 就是用来标记心跳消息的,它对业务应用透明。

执行调用

client stub 所做的事情仅仅是编码消息并传输给服务方,而真正调用过程发生在服务方。 server stub 从前文的结构拆解中我们细分了 RpcProcessor 和 RpcInvoker 两个组件, 一个负责控制调用过程,一个负责真正调用。 这里我们还是以 java 中实现这两个组件为例来分析下它们到底需要做什么?

java 中实现代码的动态接口调用目前一般通过反射调用。 除了原生的 jdk 自带的反射,一些第三方库也提供了性能更优的反射调用, 因此 RpcInvoker 就是封装了反射调用的实现细节。

调用过程的控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RpcProcessor 需要提供什么样地调用控制服务呢? 下面提出几点以启发思考:

  1. 效率提升
    每个请求应该尽快被执行,因此我们不能每请求来再创建线程去执行,需要提供线程池服务。
  2. 资源隔离
    当我们导出多个远程接口时,如何避免单一接口调用占据所有线程资源,而引发其他接口执行阻塞。
  3. 超时控制
    当某个接口执行缓慢,而 client 端已经超时放弃等待后,server 端的线程继续执行此时显得毫无意义。

RPC 异常处理

无论 RPC 怎样努力把远程调用伪装的像本地调用,但它们依然有很大的不同点,而且有一些异常情况是在本地调用时绝对不会碰到的。 在说异常处理之前,我们先比较下本地调用和 RPC 调用的一些差异:

  1. 本地调用一定会执行,而远程调用则不一定,调用消息可能因为网络原因并未发送到服务方。
  2. 本地调用只会抛出接口声明的异常,而远程调用还会跑出 RPC 框架运行时的其他异常。
  3. 本地调用和远程调用的性能可能差距很大,这取决于 RPC 固有消耗所占的比重。

正是这些区别决定了使用 RPC 时需要更多考量。 当调用远程接口抛出异常时,异常可能是一个业务异常, 也可能是 RPC 框架抛出的运行时异常(如:网络中断等)。 业务异常表明服务方已经执行了调用,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未能正常执行, 而 RPC 运行时异常则有可能服务方根本没有执行,对调用方而言的异常处理策略自然需要区分。

由于 RPC 固有的消耗相对本地调用高出几个数量级,本地调用的固有消耗是纳秒级,而 RPC 的固有消耗是在毫秒级。 那么对于过于轻量的计算任务就并不合适导出远程接口由独立的进程提供服务, 只有花在计算任务上时间远远高于 RPC 的固有消耗才值得导出为远程接口提供服务。

总结

至此我们提出了一个 RPC 实现的概念框架,并详细分析了需要考虑的一些实现细节。 无论 RPC 的概念是如何优雅,但是“草丛中依然有几条蛇隐藏着”,只有深刻理解了 RPC 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用。

RPC远程过程调用详解相关推荐

  1. RPC框架的实现原理,及RPC架构组件详解

    RPC的由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常规的垂直应用架构已无法应对,分布式服务架构以及流动计算架构势在必行,亟需一个治理系统确保架构有条不紊的演进. 单一应用架构 当网站流量很小时, ...

  2. 分布式RPC框架Dubbo详解

    目录 1.架构演进 1.1 单体架构 1.2  垂直架构 1.3 分布式架构 1.4 SOA架构 1.5 微服务架构 2.RPC框架 2.1 RPC基本概念介绍 2.1.1 RPC协议 2.1.2 R ...

  3. 跨语言RPC框架Thrift详解

    一. 概念 Apache的Thrift软件框架,是用来进行可伸缩的.跨语言的服务开发,它通过一个代码生成引擎来构建高效.无缝的服务,这些服务能够实现跨语言调度,目前支持的语言有: C++, Java, ...

  4. RPC架构组件详解刨析

    一个基本的RPC架构里面应该至少包含以下4个组件: 1.客户端(Client):服务调用方(服务消费者) 2.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存放服务端地址信息,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数 据信息打包 ...

  5. optee的RPC设计(模型)详解

    快速链接: .

  6. 详解RPC远程调用和消息队列MQ的区别

    谈到分布式架构,就不得不谈到分布式架构的基石RPC. 什么是RPC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主要解决远程通信间的问题,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的通信机制. RPC服 ...

  7. Hadoop中RPC机制详解之Server端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Hadoop 中 RPC 机制详解之 Client 端 1. Server.Listener RPC Client 端的 RP ...

  8. 阿里P8架构师谈:主流RPC框架详解,以及与SOA、SOAP、REST的区别

    什么是RPC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 简言之,RPC使 ...

  9. SOA 微服务 RPC WebService Soap关系详解

    SOA.RMI.RPC.Rest.RestFul.Soap.WebService详解 目录 一.SOA是什么? SOA的应用场景: SOA主要的使用场景:   ​ 数据总线是什么? SOA最显著的优势 ...

最新文章

  1. 计算机视觉 | 优秀实用的OpenCV开源项目汇总
  2. Mark: Fisrt note with live writer
  3. 年末盘点 2016 年最严重的 7 起 DDoS 攻击事件
  4. JS的深浅复制,原来如此!
  5. 北京成立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李开复出任首任院长
  6. redis4数据类型.更新HyperLogLog类型
  7. 【Java中级】(五)异常处理
  8. Java学习路线|【完整版】
  9. 专业网速测试软件哪个好,网速测试软件哪个好?6款热门网速测试软件推荐
  10. jQuery教程——jQuery的快速入门
  11. axure中出现小手_Axure高保真滑动拼图解锁实例教程
  12. 大规模机器集群-单机/集群/服务/机房/从零恢复的快速交付
  13. 牛逼 装逼 傻逼 的区别
  14. 前端进化史——The Evolution of Front End Development
  15. python入门基础——综合实践(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16. Git配置并且绑定GitHub
  17. 程序员除了代码,还有哪些值得重视
  18. 史上最烂的开发项目长啥样:苦撑12年,600多万行代码...
  19. MATLAB找圆心之路
  20. EDA技术课后题答案

热门文章

  1. 重塑股份打造全国首个奥运氢能科普游戏,以氢能助力绿色冬奥
  2. 罕见!嘲讽 Twitter 被裁员工后,马斯克公开道歉
  3. 计算机系统崩溃,解答电脑系统崩溃怎么重装
  4. 达梦数据库创建表空间,用户,模式
  5. findall函数的语法
  6. 另一用户已连接到此远程计算机win10,高手教你如何开启Win10远程桌面连接_开启Win10远程桌面连接的方法...
  7. Java NIO (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8. 品牌业务产品出口,要怎么做市场调研?
  9. Centos7普通用户java命令使用80等小于1024的端口
  10. css案例8——去除滚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