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

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

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13.清洁生产是指( )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

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

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

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

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

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

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

答案

1.C 2.E 3.B 4.D 5.C 6.B 7. C 8.B 9.D 10.A 11.A 12.E 13.D 14.D

四、问答题:

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2)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

(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1)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2)加强改良厕所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

3)环境卫生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4)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一、填空题

1.按环境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______和______;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______和______;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_____和______。

2.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3.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主要阶段。

4.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5.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将生物标志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

1.原生环境;次生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引发;促长;进展

4.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5.暴露生物标准;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

二、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2.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3.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5.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 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6.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

7.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8.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9.剂量—效应关系: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

10.易感人群: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2.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13.暴露: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暴露。

14.环境暴露水平:是指人群接触某一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剂量。

15.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三、选择题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都不是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是肉食动物

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食物网”的概念是( )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健康是( )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5.0%左右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9.人群易感性是( )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1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E.夏秋季多见

12.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E.影响环境质量

13.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D.主要是致癌性

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

14.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霉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15.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E.以上都不是

16.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

E.A+B+C

1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E.以上都是

18.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19.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0.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

A.DDT、PCBs等

B.氰化物

C.汞

D.镉

E.铅

21.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2.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23.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

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24.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

A.城市居民中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

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

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

25.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

A.三卤甲烷

B.次氯酸

C.氯乙酸

D.溴乙酸

E.卤化酮

26.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E.胎儿期

27.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

C.胎盘的结构

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

E.以上都是

28.高危人群即( )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E.年龄幼小的人群

29.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

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

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30.生物有效剂量是( )

A.个体暴露量

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

31.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

A.儿童

B.妇女

C.老年人

D.高危人群

32.生物标志物是( )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

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33.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除外( )

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

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

C.更能反应对人的有害效应

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

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

34.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除外( )

A.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等毒理学特征的研究

B.污染物的致畸、致突变性的检测

C.证实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推测

D.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

35.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

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

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D.A+C

E.A+B

36.下面有一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它是( )

A.危害鉴定

B.污染来源鉴定

C.暴露评价

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E.危险度特征分析

3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类型,除外( )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致生殖细胞突变

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

D.非特异损伤

E.发育毒性(致畸性)

38.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阈化学物可计算出( )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

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

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

D.B+C

E.A+B+C

答案

1.A 2.D 3.A 4.D 5.B 6.D 7.C 8.E 9.C 10.E 11.B 12.C 13.A 14.A 15.A 16.E

17.E 18.A 19.E 20.B 21.A 22.C 23.D 24.E 25.B 26.C 27.E 28.A 29.D 30.B 31.D

32.C 33.C 34.E 35.D 36.B 37.D 38.E

四、问答题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与环境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关系极其复杂,但人类总是和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处在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中。

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其环境。

环境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另一体现,是环境与人的相互依存性。从生物圈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看,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之间互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受益。

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的双向作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环境通过自净或自调控等作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如对环境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对其干扰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但是,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强度上超过其环境容量或抵抗力和恢复力时,则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另一方面,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机体会动员其生理调节机能对其变化加以适应。

2.人群健康效应谱分为哪五级?

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3.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

(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4.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其复杂性表现为: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集和转化,以污染物母体形式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②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可有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等多种联合方式表现出来;③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④受污染影响人群反应的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5.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优点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

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环境毒理学是十分有用的手段。这是因为毒理学研究具有如下优点:①可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水平和强度(包括污染浓度和暴露时间),并能使研究因素单一、准确,避免了人群调查中存在的众多干扰因素;②效应观察指标不受限制,能利用实验动物的任何组织和器官来观察环境有害物所产生的病理改变,以便了解在体内作用的靶及毒作用机制。③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更有利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研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

(1)环境污染物(毒物)接触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等基本毒理学特征。

(3)污染物毒作用的机制及在机体内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4)污染物的特殊毒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检测和评价。

(5)研究和探索污染物在机体反应中出现的特异、敏感的测试指标,即生物标志,为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手段。

(6)对已造成健康危害,并通过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的可疑致病因素,建立动物模型予以证实。

(7)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或即将进入环境的化学物(化工产品、污染物、农药等)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8)应用于环境生物监测。

6.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①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安全是相对的,在任何情况下要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将有害健康的污染物完全清除,只能逐步控制污染,使对健康的影响处于一般人可接受的危险水平。②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或危害不仅是“有”或“无” 、“是”或“否”的判别标准,而是定量地阐明危害健康的程度。

7.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现行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下列几个方面:

(1)预测、预报在特定环境因素暴露条件下,暴露人群终生发病或死亡的概率。

(2)对各种有害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危险度进行比较评价,排列治理次序,用于新化学物的筛选,并从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论证及各种经济效益、利弊分析,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有害物质及致癌物环境卫生学标准的研制,提出环境中有害化学物及致癌物的可接受浓度,同时研制有关卫生法规、管理条例,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环境卫生学——第三章 大气卫生

一、填空题

1.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大气污染包括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

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天然污染;人为污染;

3.点源;面源;线源

二、名词解释

大气卫生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大气中有害物质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限值规定以及实现这些限值所作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

三、选择题

1.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能反射无线电波

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2.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

3.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4.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

A.地势低凹

B.逆温

C.空气潮湿

D.气温高

E.大气SO2污染严重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

A.SO2 B.H2S C.CO2 D.O3 E.DO

6.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

A.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7.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

A.排除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除高度

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除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8.大气发生逆温时(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γ<0

D.γ>0

E.γ=0

9.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

A.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E.沉降

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

D.肺癌

E.佝偻病

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14.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02

D.多发于寒冷季节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

A.6.5

B.5.6

C.4.5

D.3.0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多环芳烃

D.二氧化氮

E.灰分

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

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

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18.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 )的颗粒物

A.≤100µm

B.≤10µm

C.≤2.5µm

D.≤0.1µm

E.≥1µm

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

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

C.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

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E.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

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

B.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

C.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胎儿对CO的毒性比成人敏感

E.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

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

D.儿童血铅在100µ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

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2.下列有关二恶英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恶英类有免疫毒性

B.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C.氯苯是二恶英类合成的唯一前体

D.人体内二恶英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E.二恶英类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

E.基准是标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标准是基准的科学依据

24.有关0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属于二次污染物

B.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C.来自汽车尾气

D.可引起哮喘发作

E.儿童对03敏感

25.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中包括,除了( )

A.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

B.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反应

C.对人体无间接危害

D.选用最敏感指标

E.对大气的自净作用无影响

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分为三级。二级标准不适用于( )

A.风景游览区

B.居民区

C.农村地区

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E.文化区

27.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 )

A.捕捉烟波采样

B.烟波下方采样

C.棋盘式布点

D.四周布点

E.扇形布点

28.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 )

A.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

B.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

C.当风向改变时停止采样

D.采样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

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采样

29.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内暴露指标的是( )

A.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B.尿氟

C.尿羟脯氨酸

D.血DO血红素

E.血铅

30.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对几种污染物制定了限值(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E.10种

31.下面关于细粒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粒子易沉积于肺泡中

B.细粒子又称为漂尘

C.细粒子的某些较细组分甚至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D.空气动力学直径≤2.5µm

E.易于吸附各种重金属元素

32.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中规定,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

A.0.05mg/m3

B.0.10mg/m3

C.0.15 mg/m3

D.0.20mg/m3

E.0.30mg/m3

33.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

A.CO2

B.CO

C.O3

D.SO2

E.PAH

34.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用( )

A.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

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

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

D.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

E.增加输水管材中金属化合物的溶出

35.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 )

A.N2O和NO

B.NO2和NO

C.NO和N2O3

D.N2O5和NO2

E.NO3和N2O

36.下列哪种气体不能引起温室效应( )

A.CO

B.CO2

C.CH4

D.N2O

E.含氯氟烃

37.下列物质都可破坏臭氧层,除了( )

A.CCl4

B.CFCs

C.N2O

D.CO2

E.哈龙类物质

38.烟囱的有效高度是指( )

A.烟囱本身的高度

B.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C.烟气抬升高度

D.烟囱本身的高度的平方

E.烟囱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乘积

39.下列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 )

A.气温高

B.天气晴朗

C.紫外线强烈

D.风速小

E.阴雨

40.大气颗粒物是指( )

A.固体颗粒

B.液体颗粒

C.尘埃细粒

D.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E.固体颗粒和尘埃细粒

4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

A.O3

B.过氧苯酰硝酸酯

C.甲醛

D.CO

E.过氧乙酰硝酸酯

42.下面有关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主要作用部位是上呼吸道

B.与可吸入颗粒物共存,其毒性大大增强

C.可以增强BaP的致癌作用

D.哮喘患者对SO2更为敏感

E.主要来源于硫酸厂

43.下面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 )

A.呼吸道炎症

B.微量元素缺乏

C.变态反应性疾病

D.机体免疫力下降

E.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

44.有关DO2的健康危害,错误的是( )

A.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

B.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小

C.毒性比DO高

D.哮喘患者对DO2较敏感

F.与O3有协同作用

45.光化学烟雾中最多的成分是( )

A.PADs

B.DOX

C.O3

D.HCs

E.醛类

46.关于大气卫生防护的规划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

B.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

C.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D.城市绿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E.避免在山谷内建立有废气排放的工厂

47.下列哪种不是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

A.捕集

B.催化

C.燃烧

D.冷凝

E.吸附

48.有关逆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B.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 . 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D.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E.γ>γ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答案

1.B 2.E 3.B 4.D 5.D 6.C 7.D 8.C 9.B 10.E 11.E 12.E 13.B 14.A 15.B 16.C 17.B 18.B 19.B 20.A 21.B 22.C 23.D 24.C 25.E 26.A 27.C 28.D 29.C 30.E 31.B 32.C 33.D 34.A 35.B 36.A 37.D 38.E 39.E 40.D 41.D 42.E 43.B 44.A 45.C 46.B 47.A 48.D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大气的自净,主要有哪些方式

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扩散和沉降

(2)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3)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2.什么叫温室效应,气温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哪些危害?

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多种有害影响。气候变暖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从而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扩大其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加重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气候变暖可导致与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暖还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增高,导致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增加。此外,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降水量变化,最终导致洪水、干旱以及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增加。

3.臭氧层破坏有什么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以后,减少了臭氧层对短波紫外线和其他宇宙射线的吸收和阻挡功能,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对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杀伤作用。

4.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

(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5.基准与标准的比较有哪些?

(1)定义不同

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2)两者的关系

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

(3)法律效力

基本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6.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

(4)选用最敏感指标

(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7.大气卫生工艺和防护措施有哪些?

(一)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具体方法有:

(1)颗粒物的治理技术

(2)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环境卫生学——第四章 水体卫生

一、填空题

1.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地表水按水源特征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概括为“六类三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六类,及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级。

4.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也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

1.降水;地表水; 地下水

2.封闭型;开放型

3.水环境卫生标准;水环境基础标准;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4.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二、名词解释

1.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2.硬度: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

3.暂时硬度:水经煮沸后能去除的那部分硬度称暂时硬度。

4.永久硬度:指水煮沸后不能去除的硬度。

5.化学耗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6.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7.总需氧量(TOD):指一升水中还原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时所消耗氧的毫升数。

8.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9.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10.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

三、选择题

1.水永久硬度指:( )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B.钙、镁的重碳酸盐

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

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

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

2.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

A.空气氧分压

B.水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同一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富集系数增加的过程是:( )

A.生物蓄积作用

B.生物浓缩作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

A.赤潮

B.水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

A.细菌总群

B.总大肠菌群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地面水氧化物含量突然增时,表明其受:( )

A.生活污水污染

B.农田径流污染

C.工业废水污染

D.人、畜粪便污染

E.含氮有机物污染

7.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

8.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

A.水解反应

B.络合反应

C.中和反应

D.氧化反应

E.还原反应

9.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

A.有机氮

B.蛋白氮

C.氨氮

D.亚硝酸盐氮

E.硝酸盐氮

10.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B.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11.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

A.水

B.悬浮物

C.颗粒物

D.生物体

E.胶体

12.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

A.棕色或棕黄色

B.绿色或黄绿色

C.黄褐色

D.黑色

E.蓝色

13.水中氯化物过多时呈:( )

A.苦味

B.收敛味

C.涩味

D.沼泽味

E.咸味

14.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主要迁移介质是:( )

A.水

B.沉积物(颗粒物)

C.细菌

D.底泥

E.生物体

15.流量大的江河,污水在断面可出现:( )

A.岸边污染带

B.污染物在断面分布均匀并多方位扩散

C.水华

D.赤潮

E.海水入侵

16.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

A.中和酸废水

B.有机氮化物分解

C.乙拌磷杀虫剂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

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

E.中和碱废水

17.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

A.pH值异常

B.DO值过低

C.有毒物存在

D.有病原物存在

E.缺少营养物质

18.产生氯酚臭的水酚浓度为:( )

A.0.1 mg/L

B.0.01 mg/L

C.0.001 mg/L

D.0.005mg/L

E.0.0025mg/L

19.酚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 )

A.与酶中巯基结合

B.使蛋白质凝固

C.影响呼吸链功能

D.致突变

E.影响介质平衡

20.流行病资料提示下列哪项指标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有关:( )

A.水中硬度高

B.水中硬度低

C.水中氯含量高

D.水中氟含量高

E.水中硝酸盐高

21.清洁水量BOD520一般应小于( )

A.1mg/L

B.2 mg/L

C.3 mg/L

D.4 mg/L

E.5mg/L

22.关于甲基汞损害健康的正确论点是( )

A.经食物摄入汞致汞中毒

B.经饮水摄入汞致汞中毒

C.汞经肠道吸收于血液

D.甲基汞的碳----汞链不稳定

E.进行性不可恢复性的病理损害

23.下列哪项答案是正确的:( )

A.水体自净主要受河水流量、河床构造影响

B.河水复氧速度与排污量有关

C.河水溶解氧与水温有关

D.水温越高,溶解氧含量越高

E.水温越高,溶解氧饱和差越小

24.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贡献较大的元素是:( )

A.P

B.D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5.影响地面水水质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流量

C.未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

D.自然因素

E.季节

26.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代表性指标是:( )

A.COD

B.BOD

C.DO

D.TOD

E.TOC

27.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靶器官是:( )

A.脑

B.肝

C.脾

D.肾

E.骨骼

28.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 )

A.BOD

B.悬浮固体

C.总固体

D.氮肥等营养物质

E.细菌

29.下列哪种属废水三级处理方法:( )

A.物理处理法

B.化学处理法

C.活性污泥处理法

D.生物处理法

E.以上方法综合

30.属于污染物物理净化过程的有:( )

A.氧化还原作用

B.分解作用

C.减毒作用

D.增毒作用

E.沉淀作用

31.关于医院污水处理,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 )

A.仅需一级处理

B.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

C.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

D.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

E.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

32.河水取水点的防护带是:( )

A.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

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

C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

D.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

E.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

答案

1.D 2.B 3.A 4.A 5.C 6.D 7.B 8.A 9.A 10.E 11.D 12.C 13.E 14.B 15.A 16.B

17.B 18.C 19.B 20.B 21.A 22.E 23.C 24.A 25.C 26.E 27.A 28.B 29.B 30.E 31.E

32.B

四、问答题

1.有机物的自净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有机物的自净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本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数小时即完成。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本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有关,一般要延续数日。通常用BOD5这一指标表示能被生物化学氧化的有机物的量。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阶段最慢,一般要延续一个月左右。

2.水体自净过程特征?

水体自净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降低;②大多有毒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如2,4-D可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最终形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水和氯根,氰化物可被氧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硝酸根;③重金属污染物在溶解状态时可被吸附或转变成不溶性化合物沉淀至底泥或进入食物链中;④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不论水中溶解氧含量如何,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⑤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成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后者再氧化成硝酸盐;⑥在自净过程初期,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⑦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有毒性,则影响生物栖息,如生物不逃避就会中毒死亡,使水生物种群和数量大为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污染物浓度降低,生物种群和数量逐渐回升,最后使生物分布趋于正常。

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聚集在一起,浮于水面可影响水的感观性状,使水质出现异臭异味。藻类产生的粘液可粘附于水生动物的腮上,影响其呼吸,导致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如夜光藻对养殖鱼类的危害极大。有的赤潮藻大量繁殖时分泌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氨等可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并可使其他水生物中毒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异常。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在细菌分解过程中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引起鱼、贝类等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如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而贝类(蛤、蚶、蚌等)能富集此等毒素,人食用毒化了的贝类后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4.我国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制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是:①防止通过地表水传播疾病;②防止通过地表水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③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④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

5.废水处理可分为哪三级?

废水处理按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三级。一级处理可从废水中去除漂浮物和大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调节废水pH值,以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二级处理为生物处理,能去除废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使废水得到进一步净化,是目前世界各地处理有机废水的主体工艺。通过二级处理,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可去除80%一90%。三级处理是废水的高级处理措施,其任务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以及磷、氮和可溶性无机物。

6.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措施有哪些?

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督与管理,卫生部门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实施卫生监督和管理。

(一)开展水体污染与自净调查,要弄清水体污染源、污染性质及污染程度和范围。在对水体进行经常性卫生监测时,应注意监测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对下游取水点水质的影响。如条件许可应在丰水期、枯水期分别进行水质监测。

(二)对医院污水特别是传染病、结核病医院的污水要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按照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对其进行处理和消毒,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

(三)对污水灌溉农田或污水养鱼的地区,要定期监测污水水质、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及农产品和鱼类的质量,防止污水灌溉、养鱼而造成健康危害。

(四)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开展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水体污染源的管理,监督厂矿企业认真执行《废水排放标准》,积极参与有可能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五)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和管理,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及时分析与总结,为修订有关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卫生学——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一、填空题

1.生活饮用水常规检验项目分为四组,即______指标、______指标、______指标以及______指标。

2.水源选择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表水取水设备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6.滤池工作可分为三期,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7.影响饮用水消毒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深层净化方式有______和______。

9.水质处理器按其功能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0.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毒理学;细菌学;放射性

2.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3.岸边式;河床式;缆车式

4.常规净化;深度净化;特殊净化

5.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6.成熟期;过滤期;清洗期

7.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8.分散式;集中式

9.一般净水器;矿化水器;纯水器;特殊净水器

10.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二、名词解释

1.水质处理器:又称饮水处理器,是指以市政自来水为进水,经过进一步处理,旨在改善饮用水水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或增加水中某种对人体有益成分为目的的饮水处理装置。

2.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3.有机前体物:通常把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有机前体物,它们主要是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及其代谢物、蛋白质等。

4.耗氧量:耗氧量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为生物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化学指标之一。

5.余氯:为保证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

6.混凝沉淀:天然水中的细小颗粒,特别是胶体微粒,难以自然沉淀,是水混浊的主要根源。因此需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才能加以去除,此过程称为混凝沉淀。

三、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

A.克汀病

B.水俣病

C.甲型肝炎

D.氟斑牙

E.地方性甲状腺肿

2.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

A.中毒性疾病

B.肠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皮肤病

E.免疫性疾病

3.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B.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4.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

A.营养不良

B.克汀病

C.皮肤色素沉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骨软化症

5.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

A.有机前体物

B.三卤甲烷

C.卤代乙酸

D.藻毒素

E.氯化羟基呋喃酮

6.氯化羟基呋喃酮(MX)污染主要来源于( )

A.汽车废气

B.饮水氯化消毒

C.装饰和建筑材料

D.垃圾焚烧

E.污染的化妆品

7.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微囊藻毒素

D.A+B

E.B+C

8.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 )

A.钙、镁离子的含量

B.钙、铁离子的含量

C.钙、磷离子的含量

D.钙、钾离子的含量

E.钙、锌离子的含量

9.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指标( )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游离性余氯

E.BOD

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游离性余氯”属于( )

A.感官性状指标

B.化学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细菌学指标

E.放射性指标

1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是( )

A.流行病学安全

B.所含化学物质对人无害

C.感官性状良好

D.经济技术上可行

E.以上都是

12.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应为( )

A.<1000个/ml

B.<100个/m1

C.<50个/ml

D.<10个/m1

E.<3个/m1

13.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应为( )

A.<10个/L

B.<3个/L

C.<10个/100ml

D.<3个/100ml

E.不得检出/100ml

14.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 )

A.0.05mg/L

B.0.03mg/L

C.0.01mg/L

D.0.3mg/L

E.0.5mg/L

15.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厌氧芽胞菌

E.痢疾杆菌

16.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 )

A.10m

B.50m

C.100m

D.500m

E.1000m

17.在选择水源时,为了保证水质良好,要求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MPN值不超过( )

A.20

B.50

C.100

D.200

E.2000

18.混凝沉淀的原理为( )

A.水解+电中和+吸附

B.压缩双电层+电中和+水解

C.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

D.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架桥

E.水解+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层

19.为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作为水源水的地表水常规处理过程为( )

A.过滤——混凝沉淀——消毒

B.消毒——混凝沉淀——过滤

C.过滤——澄清——消毒

D.消毒——过滤——再消毒

E.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20.硫酸铝为常用的混凝剂,其特点为( )

A.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松散

B.腐蚀性大,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效果一般

C.腐蚀性小,对水质有些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紧密

D,腐蚀性小,使用不方便,对水质无不良影响

E.腐蚀性小,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紧密,效果好

21.聚合氯化铝在混凝过程中的特点是( )

A.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慢

B.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快

C.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较窄,形成絮状体快

D.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较窄,形成絮状体慢

E.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低,形成絮状体快

22.饮用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

A.漂白粉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23.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是( )

A.滤速、进水水质、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B.滤速、进水水量、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C.滤速、出水水质、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D.滤池、出水水量、滤池大小、滤层厚度和粒径

E.滤速、进水水质、滤池大小、滤层厚度和粒径

24.滤池的工作周期为( )

A.清洗期 成熟期过滤期

B.成熟期 过滤期清洗期

C.过滤期 成熟期清洗期

D.过滤期 清洗期成熟期

E.成熟期 清洗期过滤期

25.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 )

A.>+1价

B.<一1价

C.>一l价

D.>一2价

E.>一3价

26.氯化消毒剂灭菌的主要作用是( )

A.吞噬作用

B.溶菌作用

C.破坏细菌的生活环境

D.干扰细菌的糖代谢

E.抑制细菌对氧的利用

27.需氯量等于( )

A.加氯量+余氯量

B.加氯量一余氯量

C加氯量×余氯量

D.加氯量÷余氯量

E.加氯量一需氯量

28.HOCl和OCl-杀菌效果比较( )

A.HOCl的杀菌效果与OCl-相同

B.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80倍

C .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低80倍

D.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50倍

E.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低50倍

29.评价氯化消毒的简便指标是( )

A.加氯量

B.需氯量

C.余氯量

D.细菌总数

E.大肠菌群

30.氯化消毒饮用水时,杀灭水中细菌以及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为( )

A.加氯量

B.游离性余氯量

C.化合性余氯量

D.有效氯

E.需氯量

31.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制定的依据( )

A.毒理学指标

B.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放射性指标

E.流行病学指标

32.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严重污染时,应选用哪一种消毒法( )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氯消毒法

D.过量氯消毒法

E.有效氯消毒法

33.饮水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

A.03

B.KMnO4

C.溴仿

D.碘

E.氯

34.用漂白粉消毒时,可使水的pH值升高,影响消毒效果,其原因是在消毒过程中同时产生( )

A.OCl-

B.HOCl

C.Ca(OH)2 D Ca(OCl)2

E.CaCl2

35.二氧化氯消毒( )

A.消毒效果稳定,受pH影响,能除臭味,成本高

B.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C.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D.消毒效果不太稳定,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并能除臭味

E.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成本高

36.臭氧消毒( )

A.效果好,接触时间长,用量多,不产生三卤甲烷

B.效果一般,接触时间长,费用高,pH值窄

C.效果好,用量多,不产生三卤甲烷,接触时间短

D.效果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不产生三卤甲烷

E.效果差,费用高,pH值宽,不产生三卤甲烷

37.用紫外线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水深最好不要超过( )

A.8cm

B.10cm

C.12cm

D.14cm

E.16cm

38.当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钠、硫酸镁时,水质呈( )

A.苦味

B.咸味

C.涩味

D.沼泽味

E.汽油味

39.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是( )

A.去除水中的病原体

B.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C.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

D.去除水中的低分子盐类

E.获得优质饮用水

40.用活性炭吸附法净化饮用水,对哪些物质去除效果不明显( )

A.嗅味和腐殖质

B.天然和合成溶解性有机物

C.总有机碳和总有机卤化物

D.总有机炭和总三卤甲烷

E.微生物和溶解性金属

41.当城镇内主要是六层建筑物时,所需最小服务水头为( )

A.18m

B.20m

C.24m

D.28m

E.30m

42.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不得患有下列哪些疾病( )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

B.痢疾、副伤寒、流感、乙型肝炎、化脓性皮炎

C.肺结核、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化脓性皮炎

D.痢疾、扁桃体炎、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肿瘤

E.痢疾、伤寒、恶性肿瘤,化脓性皮肤病、病毒性肝炎

43.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是( )

A.使水质变软,消化功能减退

B.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C.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水中的有害元素

D.纯净水不利于肝、肾病患者

E.造成人体钙、磷缺乏

44.水质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 )

A.水源取水口

B.出厂水口

C.居民经常用水点处

D.出厂水口和管网末梢

E.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

45.集中式给水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是( )

A.细菌学指标、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

B.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性余氯

C.细菌学指标、色度和游离性余氯

D.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浑浊度

E,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色度

46.在水质易受污染的地点和管网系统陈旧部分设置的每一个采样点,每月采样应不少于( B )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7.在农村介水传染病流行时,应监测的指标为( )

A.水温、pH值、色度、浑浊度、总大肠菌群和余氯

B.水温、pH值、色度、浑浊度、细菌总数和余氯

C.水温、pH值、色度、余氯、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

D.pH值、色度、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

E.pH值、水温、色度、余氯、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

答案

1.C 2.B 3.E 4.D 5.A 6.B 7.E 8.A 9.D 10.D 11.E 12.B 13.E 14.A 15.C 16.C 17.D 18.D 19.E 20.A 21.B 22.C 23.A 24.B 25.C 26.D 27.B 28.B 29.C 30.E 31.E 32.D 33.E 34.C 35.B 36.D 37.C 38.A 39.E 40.E 41.D 42.A 43.B 44.E 45.A 46.B

四、问答题

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①贮水箱(池)设计不合理,如出水口高出水箱(池)底平面,使贮水箱(池)中的水不能完全循环,形成死水,致使杂质沉淀,微生物繁殖,还可孳生藻类及摇蚊等。②贮水箱(池)容积过大,水箱储水量过多,超过用户正常需水量而滞留时间过长,导致余氯耗尽,微生物繁殖,成为夏秋季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隐患。监测和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在水箱中储存6小时余氯量已极低,储存12小时后余氯含量即为零。③水箱、管道壁的腐蚀、结垢、沉积物沉积造成对水质污染。④管道内壁防腐涂料等不符合要求,防腐衬里渗出物的溶出、涂料材料的脱落,致使某些元素含量升高,水质恶化,有的管道内壁涂料中甚至含有水溶性的有毒成分和致癌性成分。⑤基础设施和设计安装不合理,如上下管道配置不合理,上水管设在污水管下面,并与污水管交叉或并行;溢水管与污水管直接连接,缺乏必要的防倒灌措施,引起污水倒流,水质受到外来物质二次污染。⑥卫生管理不善,水箱无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无盖、无排水孔等。

3.集中式供水的概念、方式和优点?

集中式给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其供水方式有两种,即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自来水厂和由各单位自建的集中式供水方式。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易于采取改善水质的措施,保证水质良好;用水方便;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但水质一旦被污染,其危害面亦广。

4.过滤的定义及功效?

过滤是指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滤池通常设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过滤的功效有三:一是使滤后水的浊度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二是去除水中大部分病原体,如致病菌、病毒以及寄生原虫和蠕虫等。特别是阿米巴包囊和隐孢子虫卵囊,它们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主要靠过滤去除;三是水经过滤后,残留的微生物失去了悬浮物的保护作用,为滤后消毒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净化中,有时可省去沉淀或澄清,但过滤是不可缺少的。

5.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滤层厚度和粒径:滤层过薄,水中悬浮物会穿透滤料层而影响出水水质;过厚会延长过滤时间。滤料粒径大,筛滤、沉淀杂质的作用小。②滤速:是指水流通过过滤层整个面积的速度(单位为m/h)。滤速过快会影响滤后水质,滤速过慢过滤效果好,但会影响出水量。③进水水质:进水的浑浊度、色度、有机物、藻类等对过滤效果影响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水的浊度,要求浊度低于10度。④滤池类型:慢滤池因滤料粒径小,过滤效果好,去除微生物的效果一般在99%以上。而快滤池一般在99%以下,有时甚至远低于90%。

6.理想的饮用水是什么?为什么纯净水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

从健康考虑,理想的饮用水应该保留天然化学特性,即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构成硬度的钙、镁含量太高,可导致结石,而含量太低是心血管患者的危险因素。又如氟化物含量高可导致氟斑牙甚至氟骨症,含量太低可发生龋齿。纯净水既除去了水中的杂质,又保留了活性氧成为活性水,具有渗透力强、溶解度高等特性,有利于肝病、肾病和心血管病患者。但纯净水在去除细菌、杂质的同时,也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如长期饮用会造成体内营养失衡,同时还会使人体自制纯水的器官如胃黏膜、血管壁、肝脏、肾脏等功能退化。对那些营养并不富余,且仅从比较单调的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的人来说,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不利。

7.饮用水应急事件的调查内容和处理原则是什么?

(一)调查内容

(1)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过程以及当事者。

(2)调查污染物的品名、种类、性状和数量,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分析,调查可能发生的中毒危害或已有的中毒者。

(3)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了解污染物的波及范围、污染程度及扩散趋势。

(4)确定对照点,采集对照水样监测。

(二)处理原则

(1)迅速组织力量,查明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通知有关集中式供水单位或自备供水单位及个人,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和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居民通告,在污染事故未解除前,不得擅自饮用污染的水。

(3)制订水质检验监测实施方案,及时掌握水质污染趋势和动态。

(4)及时发现、登记、调查和处理供水区内人群中身体不适等异常现象。

(5)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减少、控制、消除污染物污染的范围、程度,对能够进行打捞的毒物积极组织力量打捞,把污染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6)污染范围广、危害重的事故,要及时通知邻近地区,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7)事故处理结束后,写出事故处理报告书,报有关单位和部门,分析发生原因,总结处理经验,提出防范措施和对策。

环境卫生学——第六章 土壤卫生

一、填空题

1.土壤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物质组成。

2.土壤______越小,孔隙也越小,其孔隙总容积就越大,容水量也越大。土壤______多,其容水量也大。

3.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三大类,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5.各种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6.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______和______;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______和______;欧美许多国家按来源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五类。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其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三类。

7.目前常见的几类“环保型”厕所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8.进入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的转归表现为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

1.固相;液相;气相

2.颗粒;腐殖质

3.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4.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

5.气型污染;水型污染;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6.有害废物;一般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工矿业固体废物;有害固体废物;城市垃圾

7.循环水型;微生物型;免水冲型

8.迁移;转化;降解;残留

二、名词解释

1.土壤中的背景值:土壤中的背景值,亦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2.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3.土壤污染: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4.土壤自净: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土壤自净。

5.有机物的腐殖化: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分解又不断合成,最后变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有机物的腐殖化。

6.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7.白色污染:废旧农用塑料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用后随意抛弃在环境中,由于这些塑料废弃物大多成白色,因而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白色污染”,亦称白色垃圾。

8.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

三、选择题

1.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 )

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2.土壤的容水性主要和( A )有关

A.土壤颗粒粒径

B.地面的雨雪水量

C.土壤所含化学元素

D.土壤中空气

E.土壤有机物含量

3.土壤大肠菌值是:( )

A.100g土壤发现的大肠菌群数

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

C.1g土壤中发现的大肠菌群数

D.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土壤千克数

E.土壤中大肠菌群数

4.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性越大

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

C.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

D.土壤容水性越大透气性越差

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

5.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气相近似

B.深层土壤中O2减少,CO2增多

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

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

E.土壤通气性与大气压力有关

6.土壤气型污染的特点之一是:( )

A.污染物主要在土壤深层

B.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

C.污染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在各层

D.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与大气中浓度无关.

E.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不受气象因素影响

7.土壤中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实质是:( )

A.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

B.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过程

C.有机物有机化的过程

D.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

E.有机物的硝化阶段

8.痛痛病是一种( )

A.职业病

B.公害病

C地方病

D.传染病

E.职业性多发病

9.某地土壤中镉的自然本底值为0.1mg/kg,土壤中镉的卫生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 )

A.1.lmg/kg

B.1.0mg/kg

C.0.9mg/kg

D.0.1mg/kg

E.0.1mg/kg~1.1mg/kg

10.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

A.动物-土壤一人

B.人一土壤一人

C.土壤一人

D.动物一人

E.以上都不对

11.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 )

A.鞭虫卵

B.蛔虫卵

C.血吸虫卵

D.钩虫卵

E.活寄生虫卵

12.引起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

A.汞

B.铬

C.有机磷农药

D.镉

E.铊

13.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 )

A.大气污染物

B.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C.固体废弃物

D.化肥及农药的使用

E.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

14.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破坏土壤的自净过程,主要因为:( )

A.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态

B.影响土壤的环境容量

C.影响土壤的元素含量

D.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活活动

E.以上都对

15.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规定蛔虫卵死亡率为:( )

A.65%~75%

B.75%~85%

C.85%~95%

D.95%~100%

E.80%~95%

16.关于土壤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因素

B.土壤的构成和性状能影响微小气候

C.土壤污染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D.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E.以上都不对

17.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 )

A.肠道致病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噬菌体

18.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 )

A.硝化作用

B.氧化作用

C.腐殖化作用

D.氨化作用

E.微生物作用

19.多数人认为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饮水

B.吃鱼

C.蔬菜

D.粮食

E.空气

20.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不包括( )

A.杀灭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C.对含有毒物的污水进行净化,回收处理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E.治理工业废渣

21.污染的土壤化学性污染来源不包括( )

A.钢铁厂工业废水

B.矿山采掘废水

C.化工厂工业废水

D.屠宰场污水

E.生活污水

22.痛痛病患者主诉疼痛性质多为( )

A.刺痛,活动时加剧

B.刀割样痛,不缓冲

C.间歇样痛,与气候变化无关

D.轻度疼痛,可感受

E.闪电样痛,伴蚁走感

23.判定某地区人群有慢性镉危害,应具备的条件为( )

A.尿镉15μg/g肌苷

B.尿β2微球蛋白1000μg/g肌苷

C.尿NAG酶(DAG酶—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7U/g肌苷

D.出现10%联合反应率

E.包括上述各项

答案

1.C 2.A 3.B 4.C 5.D 6.B 7.C 8.B 9.C 10.A 11.B 12.D 13.E 14.D 15.D 16.E 17.C 18.D 19.D 20.A 21.D 22.A 23.E

环境卫生学——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一、填空题

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______、______。

2.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碘缺乏病流行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显的地区性分布;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

2.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3.自然地理;水碘含量;协同作用;经济状况;营养不良

二、名词解释

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区域性差异。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地方病。

2.碘缺乏病: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3.地方性克汀病:原系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呆和聋哑的疾病。

4.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5.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长期自饮用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中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上以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6.地方性硒中毒:是由于土壤、饮用水、食物中含硒量过高,使机体摄入过量硒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病以慢性中毒多见,在动物和人群中均有流行。

7.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大批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其病因未明,故被称为“克山病”。

8.大骨节病:是一种与环境低硒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病以四肢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营养不良性变性、坏死,继之增生、修复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骨关节增粗、畸形、强直、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选择题:

1.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B.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

C.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

D.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

E.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

2.关于判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不正确的是( )

A.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B.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

C.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D.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爆发流行

E.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

3.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A.克山病

B.氟斑牙

C.黑脚病

D.水俣病

E.克汀病

4.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 )

A.P

B.I

C.Se

D.As

E.F

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 )

A.区域内的传染病

B.自然疫源性疾病

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D.环境公害病

E.种族遗传性疾病

6.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A.更换适宜的水源

B.防止环境污染

C.加强营养

D.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

E.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

7.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年龄是( )

A.0~10岁

B.15~20岁

C.25~35岁

D.40-50岁

E.55-65岁

8.下列哪一项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联系( )

A.深井水

B.河流下游多发

C.青春期发病增加

D.男性患者多

E.家族遗传

9.下列哪一项不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

A.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B.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促使甲状腺增生肥大

D.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E.甲状腺胶质过量分泌

10.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

B.提倡用碘油

C.多吃海带

D.供给碘化食盐

E.改善居住环境

11.以下哪一项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病没有作用( )

A.饮水加碘

B.食盐加碘

C.多吃海产品

D.服用促甲状腺激素

E.服用碘剂

12.当人群中尿碘低于多少时,发生克汀病的流行( )

A.25μg/d

B.35μg/d

C.45μg/d

D.55μg/d

E.65μg/d

13.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无外来含碘的食物下,水碘含量可用于衡量当地居民摄碘量,当饮水碘含量低于多少时,可有碘缺乏病的流行( )

A.∠lμg/L

B.∠5μg/L

C.10μg/L

D.20μg/L

E.50μg/L

14.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约为( )

A.75μg/d

B.100μg/d

C.150μg/d

D.200μg/d

E.250μg/d

15.我国推荐碘供给量为( )

A.100μg/d

B.150μg/d

C.200μg/d

D.300μg/d

E.400μg/d

16.当碘摄入量低于多少时可发生碘缺乏病的流行( )

A.5μg/d

B.20μg/d

C.40μg/d

D.75μg/d

E.150μg/d

17.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逐渐下降的年龄为( )

A.1~10岁

B.15~20岁 C .25~35岁

D.40岁以后

E.50岁以后

18.缺碘所致甲状腺肿的机制是( )

A.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下降

B.妨碍酪氨酸的氧化,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促使碘从甲状腺中排出增加

D.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

E.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利用能力,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19.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而实用的措施是( )

A.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

B.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

C.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

D.净化或更换水源

E.服用含碘药物

20.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 )

A.胎儿早产、死产

B.单纯性聋哑

C.视野缩小

D.甲状腺肿

E.克汀病

21.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

B.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

C.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D.青春期发病率高

E.男性多于女性

22.碘缺乏病患病率特点是( )

A.山区>丘陵>平原

B.山区>平原>丘陵

C.丘陵>山区>平原

D.丘陵>平原>山区

E.以上都不对

23.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发病与性别无关

B.氟斑牙多见于乳牙

C.患氟斑牙不一定伴氟骨症

D.氟骨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E.氟骨症多发病于10岁以后

24.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 )

A.食物氟含量过高

B.土壤中氟含量过高

C.饮水氟含量过高

D.饮水氟含量过低

E.维生素A和钙缺乏

25.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一般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

A.妇女生育、授乳

B.性别

C.饮水含氟量

D.年龄

E.营养不良

26.地方性氟病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 )

A.6岁以后

B.16岁以后

C.26岁以后

D.36岁以后

E.46岁以后

27.地方性氟病的预防主要是( )

A.改水

B.饮水加除氟剂

C.种植吸氟植物

D.食物除氟

E.治疗氟斑牙

28.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从非病区搬人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

29.在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砷化物较高的岩石是( )

A.火成岩

B.页岩

C.花岗岩

D.冰晶岩

E.云母

30.在消化道内吸收率较高、吸收速度较快的砷是( )

A.5价砷

B.3价砷

C.一甲基胂

D.二甲基胂

E.三甲基胂

31.吸收入血的砷化物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能力较强( )

A.羟基

B.甲基

C.巯基

D.二甲基

E.羧基

32.吸收入血5价砷最易蓄积的组织是( )

A.神经组织

B.脂肪组织

C.结缔组织

D.肝、肾、肺、脾

E.骨组织

33.3价砷在机体内蓄积量较高的组织是( )

A.肝脏

B.毛发、皮肤

C.肺、脾

D.肠、胃

E.肾脏

34.由于肝肠循环的存在,经胆汁排泄的砷被门静脉重吸收率为( )

A.10%

B.20%

C.25%

D.30%

E.35%

35.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 )

A.皮肤色素代谢异常

B.掌跖部皮肤角化

C.末梢神经炎

D.乌脚病

E.麻痹性震颤

36.对慢性砷中毒病人有效的解毒剂是( )

A.硫代硫酸钠

B.依地酸二钠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氨基磺酸钠

E.碳酸氢钠

37.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硒量相对较高的是( )

A.沉积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冰晶岩

E.火成岩

38.下列土壤中含硒量相对较高的是( )

A.棕褐土壤

B.红黄土壤

C.沙粒土壤

D.黑粘土壤

E.褐粘土壤

39.在下列症状中哪一条不是慢性地方性硒中毒的特异性表现( )

A.毛发脱落

B.指甲脱落

C.皮肤湿疹

D.脚趾干性坏疽

E.运动障碍

40.在土壤中施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减少植物对硒的吸收( )

A.草木灰

B.碳酸钙

C.碳酸胺

D.农家肥

E.尿素

41.在下列因素中哪一条不是克山病的致病原因( )

A.环境硒水平过低

B.柯萨奇病毒感染

C.营养素失衡

D.环境硒水平过高

E.真菌污染粮食

42.在克山病区人群膳食中,下列哪种元素可促进硒的排泄( )

A.氟

B.钼

C.钙

D.碘

E.锰

43.下列哪组人群为克山病的高发人群( )

A.成年男性

B.老年女性

C.儿童、生育期妇女

D.老年男性

E.婴幼儿

44.请指出下列描述中哪一条不属于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A.机关团体多发

B.农业人口多发

C.年度多发

D.家庭中多发

E.季节多发

45.亚急型克山病高发年龄组人群( )

A.2~6岁组儿童

B.10~20岁组男性

C .10~20岁组女性

D.老年男性人群

E.老年女性人群

46.下列诸因素中不属于大骨节病病因的是( )

A.环境硒水平过低

B.真菌毒素污染玉米

C.饮用水有机物污染严重

D.真菌毒素污染小麦

E.环境放射性物质污染

47.大骨节病临床症状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秋冬之交

48.为了预防大骨节病,应增加膳食中哪种谷物的比例( )

A.小麦

B.玉米

C.大米

D.高梁

E.小米

49.在大骨节病人群筛查中,必须拍摄X线片的部位( )

A.右手(包括腕关节)

B.左手(包括腕关节)

C.左脚(包括踝关节)

D.右脚(包括踝关节)

E.右腿膝骨节

答案

1.E 2.D 3.D 4.A 5.C 6.C 7.B 8.C 9.D 10.D 11.D 12.A 13.C 14.A 15.B 16.C 17.E 18.D 19.A 20.C 21.E 22.A 23.B 24.C 25.D 26.B 27.B 28.A 29.B 30.A 31.C 32.E 33.B 34.B 35.E 36.C 37.A 38.B 39.D 40.B 41.D 42.E 43.C 44.A 45.A 46.E 47.A 48.C 49.A

四、问答题

1.氟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2)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3)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2.克山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1)建立健全三级预防网络以县乡村三级人员为基础组建防治队伍,大力宣传克山病防治知识,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开展疾病监测、监督、疫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治理生态环境 制定病区长远治理规划,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条件,不断提高环境中硒水平。有侧重地改良水质,保证安全供水;改善居住条件,修建防寒、防烟、防潮住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从而减少感染因素。

(3)消除诱发因素 开展健康教育,告诫当地居民注意防寒、防暑、避免过度疲劳、预防暴食暴饮和精神刺激,同时积极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4)提倡合理营养 引进外来粮菜,逐渐纠正自产自给;合理搭配主副食,做到膳食品种多样化,增加优质蛋白、无机盐、维生素的摄入量。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肉、蛋、禽、奶类,大豆制品的摄入量,并注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实践证明,人群营养素的平衡和营养水平的提高可降低克山病的流行强度。

(5)科学合理补硒

环境卫生学——第八章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一、填空题

1.从1987年到2000年,世界各国的住宅观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3.在评价小气候时,不能仅以气温等1—2个因素来做出全面的评价,必须采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4.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大类。

5.办公场所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污染物四大类。

答案

1.节能环保;生态绿化;舒适健康

2.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4.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放射性

5.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

二、名词解释

1.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中的有利作用和防止其不良影响而创造的生活居住环境。

2.窗地面积比值(Ac/Ad):指直接天然采光口的窗玻璃的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

3.投射角:是指室内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的连线和水平线所成的夹角。

4.开角:是室内工作点与对侧室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和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开角不应小于40。

5.采光系数:是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或距窗lm处)散射光的照度与同时室外空旷无遮光物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全阴天,见不到太阳,但不是雾天)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

6.室深系数: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称室深系数。

7.室内小气候:住宅的室内由于屋顶、地板、门窗和墙壁等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的人工空气调节设备等综合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

8.办公场所:是指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或办理)某种特定事务的室内工作环境。如公职人员、商务职员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办公环境。

三、选择题

1.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

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

B.主要是影响小气候

C.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

D.主要是对新迁入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E.主要是影响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

2.住宅建设应遵循( )

A.适用、经济、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B.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的原则

C.适用、经济、卫生、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D.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E.方便生活、卫生、美观的原则

3.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据( )提出的住宅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

A.小气候要求

B.卫生要求

C.建筑要求

D.环境保护要求

E.房间的配置要求

4.室内空气中( )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A.CO2

B.HCHO

C.VOCS

D.222Rn

E.B(a)P

5.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9)》规定居室净高为( )

A.1.8m~2.2m

B.2.Om~2.5m

C.2.4m~2.8m

D.2.5m~3.Om

E.3.Om~3.5m

6.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 )

A.脉搏

B.皮温

C.出汗量

D.体温

E.温热感

7.住宅室温标准一般指气湿、气流、热辐射在正常范围时,居室中央距地板( )高处的气温

A.0.5m

B.1.Om

C.1.5m

D.2.Om

E.2.5m

8.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的( )

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

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

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

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

E.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其他污染物浓度有关。

9.居室内的自然照度至少需要( )才能基本满足视觉功能的生理需要。

A.151x

B.251x

C.301x

D.751x

E.1001x

10.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

A.HCHO

B.NH3

C.NO2

D.SO2

E.222Rn

11.尘螨是家庭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 )

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

B.淋浴器、洗衣机

C.加湿器、水龙头

D.微波炉、计算机

E.床铺、家具和地毯

12.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大量( )等污染物。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氯乙烯、氡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氡

E.一氧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13.室内小气候考虑下列因素为主,除了( )

A.气压

B.气湿

C.气流

D.气温

E.热辐射

14.下面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理指标,除了( )

A.皮肤温度

B.有效温度

C.体温

D.温热感觉

E.热平衡测定

15.室内氡主要来自( )

A.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

B.吸烟

C.家用化学品

D.燃料的燃烧

E.家用电器

16.居室细菌学评价的最常用指标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数

B.肺炎球菌数

C.细菌总数

D.白喉杆菌数

E.结核杆菌数

17.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为( )

A.室窗系数 B.采光系数 C.通风系数 D.室深系数 E.窗地系数

18.较长时间接触90dB(A)以上的强烈噪声,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A),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至20多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 )

A.称为听觉适应

B.称为听力适应

C.称为听觉疲劳

D.称为神经性听力损失

E.称为噪声性耳垄

19.军团菌主要是通过( )进入人体。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消化道和呼吸道

E.皮肤和消化道

20.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规定要求,新风量( )

A.≥10m3/h•每人

B.≥20m3/h•每人

C.≥25m3/h•每人

D.≥30 m3/h•每人

E.≥40 m3/h•每人

21.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规定要求,室内SO2浓度l小时均值( )

A.≤10mg/m3

B.≤0.50mg/m3

C.≤0.24mg/m3

D.≤0.60mg/m3

E.≤1.0mg/m3

22.在评价小气候时,必须采用包括( )

A.气温、气湿和气压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B.气流、气压和热辐射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C.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采评价

D.气温、气湿、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E.气温、气流、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23.表示气温和气湿综合作用的指标是( )

A.黑球温度 B.湿球温度 C.有效温度 D.校正温度 E.校正有效温度

24.住宅设计中的主要卫生防护措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保温与隔热 B.遮阳与采暖 C.通风换气

D.经常性卫生监督 E.噪声控制

25.办公场所是指( )

A.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工作环境。

B.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固定生活、工作环境。

C.固定人群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工作环境。

D.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或办理)某种特定事务的室外工作环境。

E.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或办理)某种特定事务的室内工作环境。

26.办公场所的主要特点( )

A.工作人员密集、停留时间短、流动性较大

B.工作人员密集、停留时间长、流动性较大

C.工作人员相对集中、停留时间长、流动性较小

D.工作人员相对集中、停留时间短、流动性较大

E.工作人员相对集中、停留时间长、流动性较大

27.办公场所环境污染物可分为( )

A.化学性和生物性二类

B.物理性和化学性二类

C.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三类

D.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三类

E.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类

28.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规定要求:( )

A.222Rn≤100Bq/m3

B.222Rn≤200Bq/m3

C.222Rn≤300Bq/m3

D.222Rn≤400Bq/m3

E.222Rn≤500Bq/m3

29.国家颁布的( )对办公建筑物空气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A.《大气卫生标准》

B.《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住宅卫生标准》

D.《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E.《办公建筑物卫生标准》

答案

1.C 2.D 3.B 4.A 5.C 6.D 7.C 8.C 9.D 10.B 11.E 12.D 13.A 14.B 15.A 16.C 17.D 18.C 19.A 20.D 21.B 22.C 23.B 24.D 25.E 26.C 27.E 28.D 29.D

四、问答题

1.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是什么?

在住宅建筑上应采取各种措施满足下列各项基本卫生要求:

(1)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空气清洁卫生

(4)环境安静整洁

(5)卫生设施齐全

2.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2)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3)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4)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5)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

3.保持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卫生措施。

(1)住宅的地段选择

(2)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选择

(3)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

(4)合理的住宅卫生规模

(5)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6)改进个人卫生习惯

(7)合理使用和保养各种设施

(8)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全卫生法制

4.办公场所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1)办公场所的用地选择

(2)采光照明良好

(3)适宜的小气候

(4)空气质量良好

(5)宽松的环境

5.办公场所的卫生学特点。

(1)办公人员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小

(2)办公人员滞留时间长,活动范围小

(3)办公场所分布范围广泛,基本条件和卫生状况相差较大

(4)办公场所中存在许多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

6.办公场所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办公场所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①对办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和监测,对发现的卫生问题,责令其制定限期改进措施,并迅速贯彻落实,对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罚。②监督办公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③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④对办公场所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⑤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办公场所的设计和选址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环境卫生学——第九章 公共场所卫生

一、填空题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_____与______两类。

答案

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二、名词解释

1.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的核心:创造良好、方便、舒适和卫生的生活环境,预防疾病,保障公众健康。

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是指生产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企业内部和卫生机构依照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卫生管理工作。

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依照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企业所进行的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4.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选址、设计、竣工验收等实施卫生监督。

三、选择题

1.公共场所是( )

A.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B.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固定生活环境

C.公众进行娱乐、交流、购物等活动的封闭式生活环境

D.公众进行娱乐、交流、购物等活动的开放式生活环境

E.固定人群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2.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 )

A.人群密集,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B.人群密集,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C.人群密集,流动性小,健康与;牛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D.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E.人群固定,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于( )

A.1985年发布的

B.1987年发布的

C.1991年发布的

D.1996年发布的

E.2001年发布的

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目前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 )

A.6类18种 B.7类18种 C.7类28种 D.8类28种

E.8类38种

5.在卫生条件不完善的宾馆、旅店住宿的顾客容易患的疾病主要是:( )

A.寄生虫病 B.军团菌病 C.心脏病、高血压

D.肺结核、中耳炎 E.糖尿病

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 9666—1996)》》规定,理发刀具、胡须刷、毛巾不得检出( )

A.军团菌 B.寄生虫虫卵 C.甲型肝炎病毒 D.痢疾杆菌

E.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7.我国的《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对以下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 )

A.小气候 B.空气质量 C.噪声 D.照度 E.氨

8.公共场所经营企业自身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配备卫生管理人员和建立制度

B.发放“卫生许可证”和“健康合格证”

C.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卫生知识和技能

D.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E.开展对顾客的卫生宣传教育

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卫生许可证”( )

A.每1年复核一次

B.每2年复核一次

C.每3年复核一次

D.每4年复核一次

E.每5年复核一次

10.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对“卫生许可证”有效性的监督

B.对各项卫生要求的监督

C.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D.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

E.对公众健康状况的监督

答案

1.A 2.D 3.B 4.C 5.B 6.E 7.E 8.B 9.B 10.E

四、问答题

1.公共场所的卫生学特点是什么?

从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是:①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②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③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公共场所经营企业自身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配备卫生管理人员和建立制度

(2)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卫生知识和技能

(3)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4)开展对顾客的卫生宣传教育

3.卫生机构的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从业人员的培训及定期体检

(2)发放“卫生许可证”

(3)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

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有哪些方面?

有六个方面。

(1)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

(2)研究和提出本地区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

(3)进行技术指导

(4)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及培训

(5)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

(6)检查和处理出现的卫生问题

5.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指在公共场所经营过程中,卫生监督机构依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其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卫生检测、卫生检查、卫生技术指导、卫生行政处罚等监督工作。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卫生许可证”有效性的监督

(2)对各项卫生要求的监督

(3)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4)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

环境卫生学——第十章 城乡规划卫生

一、填空题

1.人居环境可划分为五大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绿地分类按主要功能分为五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道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几类。

5.村镇规划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2.容积率;人均居住面积定额;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区人口密度

3.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4.主干道;次干道和居住区级道路

5.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统筹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名词解释

1.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使城市或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或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或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或村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健康城市:是指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并且扩大社区的资源,使人们在实施生活功能和发挥他们最大潜力中互相支持——让健康的人生活在健康的世界。

3.城市绿化:是在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4.绿地:是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5.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6.城市交通:是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7.城市防灾:是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三、选择题

1.城乡规划是:( )

A.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和村镇建设、发展和管理的依据

B.是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

C.是城市或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

D.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E.以上都是

2.人居环境可划分为以下几大系统:( )

A.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

B,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C.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

D.自然系统、人类系统、支撑系统、居住系统

E.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公共系统

3.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是:( )

A.充分运用规划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B.使人类达到生态环境的满足

C.使人类达到人文环境的满足

D.A+B

E.A+B+C

4.城乡规划卫生的目的是:( )

A.预防疾病

B.增进人民身心健康

C.延长寿命

D.提高生活质量

E.以上都是

5.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 )

A.人为性和不完整性

B.复杂性和脆弱性

C.聚集性和稀缺性

D.A+B

E.A+B+C

6.全球所面临的城市问题有:( )

A.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

B.空气污浊、土地紧张

C.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空气污浊、土地紧张

D.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空气污浊

E.以上都是

7.健康城市是指( )

A.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B.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C.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

D.A+B+C

E.A+B

8.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有: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以及( )

A.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B.维护城市文明,改善景观环境

C.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D.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

9.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 )

A.容积率

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C.居住建筑密度

D.居住区人口密度

E.以上都是

10.城市绿化是指:( )

A.在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B.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

C.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1.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有:( )

A.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

B.交通噪声、工业噪声

C.建筑施工噪声、社会噪声

D.A+B

E.A+B

12.控制交通噪声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完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措施

B.建筑措施

C.管理措施

D.A+B+C

E.A+C

13.村镇规划的原则是:( )

A.全面规划、节约用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统筹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A+C

E.A+B+C

14.城乡规划制度是国家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主要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C.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D.A+B

E.A+B+C

15.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有:( )

A.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B.净化空气、降低噪音

C.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D.A+B E.A+B+C

16.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规定,人均绿地面积应( )

A.≥10.0m2/人 B.≥9.0m2/人 C.≥8.0m2/人

D.≥7.0m2/人 E.≥6.0m2/人

17.绿地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绿地率新区建设应:( )

A.不低于30% B.不低于25% C.不低于20%

D.不低于15% E.不低于40%

答案

1.E 2.B 3.E 4.E 5.D 6.C 7.D 8.E 9.E 10.A 11.D 12.D 13.B 14.D 15.E 16.B 17.A

四、问答题

1.WHO认定健康城市需具备哪些标准?

需具备以下10项标准:①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②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③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④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而协调工作;⑤能使市民一起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⑥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⑦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⑧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力;⑨作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健康服务;⑩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

2.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2)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

(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

(5)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是什么?

城市功能分区从卫生学角度应考虑下列原则:

(1)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设文教区、高科技区、风景游览区、金融贸易区等。各功能区应结合自然条件和功能特点合理配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混杂分布。

(2)居住用地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要求远离沼泽,地势高燥,不受洪水淹没威胁,土壤清洁或受污染后已经完全无害化,靠近清洁的地面水或大片绿地。地形宜稍向南或东南方倾斜,以获得充足的日照。对冬季寒风和夏季台风,最好能通过地形和绿化布置来减轻其影响。

(3)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

(4)保证在到达规划期时,各功能分区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并保证城市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在卫生上不允许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城市。

(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改建、扩建的城市在选择新区用地时,应考虑与旧城的关系及旧城的改造利用问题。

4.居住区规划布局应遵循哪些原则?

应遵循下列原则:①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②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③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④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5.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源。绿色,是良好生态环境的象征。绿化有多种作用:

(1)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2)净化空气,降低噪声

(3)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环境卫生学——第十一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填空题

1.环境质量评价类型可以按评价因素分为______环境质量评价和______环境质量评价。

2.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时间可以分为______评价、______评价和______评价。

3.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取决于评价种类和目的,一般应包括对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的评价。

4.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一般需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

5.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______的环境影响评价和______的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

1.单要素;综合

2.回顾性;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影响

3.污染源;环境质量;环境效应

4.监测数据;评价参数;评价标准;权重;评价模式

5.规划;建设项目

二、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环境要素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以健康为准绳的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环境质量是存在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质量。

2.环境质量评价: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3.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是预测、分析和评估由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而带来的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安全性。

三、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内容不包括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B.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方法

C.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既是方法又是制度

E.环境影响评价仅评价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不考虑对健康影响

2.环境影响评价是对( )

A.所有工程项目的评价

B.所有规划项目的评价

C.所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D.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规划项目的评价

E.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是根据项目( )

A.的种类

B.的大小

C.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D.的安全性

E.周围环境的重要性

答案

1.D 2.E 3.C

四、问答题

1.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

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有哪些?

(1)熟悉政策

(2)识别开发项目中各种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

(3)环境要素预测和评价

(4)拟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大纲,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详细评价方案

(5)初步环境影响评价

(6)环境影响的预防措施

(7)编写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报告

环境卫生学——第十二章 家用化学品卫生

一、填空题

1.家用化学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特点。

2.化妆品对皮肤的不良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面活性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

4.洗涤剂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______洗涤剂和______用洗涤剂;按表面活性剂来源不同可分为______洗涤剂和______洗涤剂;按洗涤剂溶液酸碱度不同可分为______洗涤剂、______洗涤剂和______洗涤剂;按洗涤剂产品形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喷洗产品。

5.粘合剂按其来源主要可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

6.涂料的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整的安全性评价,通常分五个阶段进行,即______阶段、______阶段、______阶段、______阶段和______阶段。

答案

1.使用分散;需求量大;暴露人群广泛;暴露时间长

2.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3.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

4.家用;工业;天然;合成;碱性;中性;酸性;块状;膏状;粉(粒)状;液体;气溶胶

5.天然粘合剂;合成粘合剂

6.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溶剂;颜料

7.新产品合成设计;急性毒性试验;新产品中间试验;新产品正式投产;新产品推广使用

二、名词解释

1.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粘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2.洗涤剂:是指能够去除物体表面污垢的一类专门配方制品的总称。它主要通过洗涤过程来达到去污保洁的目的。

3.涂料:指涂布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坚韧的薄膜,起保护、装潢或其他特殊作用(绝缘、防锈、防霉、抛光、耐热等)的物质。

三、选择题

1.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损害最常见的一类是( )

A.光变应性皮炎

B.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C.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D.化妆痤疮

E.色素沉着症

2.诊断化妆品痤疮时重点需要了解( )

A.痤疮发生的时间

B.痤疮的类型和部位

C.化妆品接触史和施用的部位

D.所施用化妆品的卫生质量

E.施用化妆品的种类和频率

3.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属于( )

A.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B.细胞毒反应

C.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D.速发型变态反应

E.自身免疫反应

4.下列不符合化妆品的定义的产品是:( )

A.含抑制螨虫剂的洗头水 B.香皂 C.含抑汗剂的爽身粉

D.防蛀漱口水 E.脱毛霜

5.临床上化妆品眼损害大多是由于( )

A.眼部皮肤粘膜特别敏感

B.用于眼部的化妆品刺激性较强

C.非眼部化妆品误人眼内

D.不正确使用眼部化妆品

E.眼部化妆品的使用频繁

6.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取决于( )

A.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B.化妆品含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C.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和皮肤状况

D.化妆品含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E.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7.常引起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化妆品是( )

A.护肤霜 B.香粉 C.爽身水 D.烫发剂 E.防晒霜

8.化妆品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源于( )

A.为防腐而添加 B.生产过程和原材料 C.使用过程的污染

D.包装容器 E.为着色而添加

9.当前化妆品经营中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

A.微生物污染

B.无卫生许可证产品的销售

C.化妆品的产品质量

D.化妆品的无证经营

E.化妆品的假冒伪劣产品

10.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 )

A.是针对化妆品生产制订的

B.是针对化妆品经营制订的

C.针对卫生监督制订的

D.针对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制订的

E.针对化妆品生产、经营和监督而制订的

11.急性皮肤刺激试验适用于( )

A.每日使用的化妆品

B.所有护肤类化妆品

C.含刺激性物质的化妆品

D.含限用物质的化妆品

E.间隔数日使用的化妆品

12.下列需进行人体试用试验的化妆品是( )

A.用于眼部的化妆品

B.婴幼儿使用的化妆品

C.脱发类化妆品

D.长期使用的化妆品

E.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妆品

13.生产健美类化妆品需进行( )

A.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B.斑贴试验 C.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D.人体试用试验 E.功效试验

14.请指出下列不正确的化妆品广告用语( )

A.美白肌肤 B.保湿润肤 C.洁肤消炎 D.防皱除斑 E.防晒护肤

15.下列关于经营化妆品中不符合《条例》的是( )

A.向生产厂家索取卫生许可证

B.只出售取得批文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C.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

D.销售具有效批件的进口化妆品

E.化妆品经营单位应有清洁卫生的贮存和销售场所

16.化妆品与外用药品的主要区别( )

A.使用的部位不同

B.获取的渠道不同

C.涂抹的方式不同

D.剂量和时间上的不同

E.剂型的不同

17.涂抹化妆品后引起的皮损,特点为起病急、有红斑\\丘疹和少量渗出,边界清楚。最大可能是( )

A.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B.光毒性皮炎

C.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D.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E.化妆品痤疮

18.化妆品痤疮主要是由化妆品中含有的( )

A.香精引起的

B.可溶性色素引起的

C.防腐剂引起的

D.表面活性剂引起的

E.矿物油制成的基质引起的

19.一般来说,除化妆品重金属污染外,影响化妆品安全性的更常见的是( )

A.有毒化学添加剂的含量

B.化妆品本身含过量的限用物质

C.化妆品包装材料的化学污染

D.化妆品成分中的致敏物质

E.微生物污染

20.目前我国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主要任务是( )

A.普通用途化妆品的初审、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生产人员的体检

B.化妆品生产经营的检查,生产人员的体检

C.国产化妆品生产审批,生产人员的体检

D.当地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发放,生产人员的体检

E.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及经营人员的健康体检

21.当混合使用分别以次氯酸和盐酸为主要成分的两种洗净剂时,所产生的有害于健康的污染物质主要是什么?( )

A.氯酸 B.盐酸 C.次氯酸根 D.氯气 E.环境激素

22.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是下列哪—种?( )

A.阳离子型 B.非离子型 C.阴离子型 D.两性型 E.助洗剂

23.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的主要是下列哪种家用化学品?( )

A.化妆品 B.洗涤剂 C.涂料 D.粘合剂 E.杀虫剂

24.下列哪一种粘合剂是家居环境中酚和甲醛的主要污染源?( )

A.环氧树脂 B.酚醛树脂 C.聚氨脂 D.脲醛树脂 E.氯丁橡胶

25.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什么成分可能是引起机体过敏的主要原因?( )

A.漆酚 B.VOCS C.铅 D.铬 E.镉

26.衣服面料所含有的什么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

A.染料 B.染整助剂 C.纺织纤维 D.A+B E.农药残留

27.衣服面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见污染物质是什么?( )

A.甲醛 B.三氯乙烯 C.芳香胺类 D.有机汞 E.消毒剂

38.下列哪个属于易燃易爆化学消毒剂?( )

A.次氯酸钙 B.次氯酸钠 C.芳香胺类 D.有机汞 E.消毒剂

29.塑料制品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激素有哪些?( )

A.PCDD B.双酚A C.壬酚 D.DDT E.A+C

30.聚苯乙烯制作的饭盒等塑料制品接触热水和某些溶剂后,可能会有哪种环境激素少量析出?

A.PCB B.双酚A C.壬酚 D.A+B E.A+B+C

31.与天然纤维相比,合成纤维织物的缺点有哪些?( )

A.透气性不好 B.不吸汗 C.细菌易于生长繁殖

D.易引发皮炎 E.以上都是

32.与洗涤剂有关的环境激素是什么?( )

A.DDT B.双酚A C.壬酚 D.A+B E.A+B+C

33.我国轻工系统规定表面活性剂7天生物降解率必须大于多少?( )

A.50% B.60% C.70% D.80% E.90%

34.小于1岁小孩的用品中不得检出的物质是什么?( )

A.甲醛 B.铅 C.汞 D.铬 E.砷

35.化纤衣服可引起心律失常,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关?( )

A.透气性不好 B.不吸汗 C.细菌易于生长繁殖 D.易引发皮炎

E.静电感应

36.合成洗涤剂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

A.水体富营养化

B.危害水生生物

C.造成鱼类畸形

D.污染土壤环境

E.促进重金属向植物的转移

37.合成纤维可能引起的人体健康问题是什么?( )

A.尿道炎 B.膀胱炎 C.皮肤炎 D.过敏性哮喘 E.以上都是

38.贵金属饰品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其主要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

A.电离作用 B.放射性元素 C.VOCs D.A+B E.A+B+C

答案

1.B 2.C 3.C 4.A 5.C 6.D 7.E 8.B 9.B 10.E 11.A 12.C 13.D 14.C 15.C 16.D

17.D 18.E 19.E 20.B 21.D 22.B 23.B 24.A 25.E 26.A 27.C 28.A 29.A 30.A 31.E

32.C 33.D 34.A 35.E 36.A 37.E 38.D

四、问答题

1.化妆品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其影响因素包括:①化妆品中正常组分的化学特性、浓度、所含的溶剂;②化妆品中含的有毒化学物、杂质和微生物;③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④个体因素如皮肤的敏感性、过敏体质等;⑤是否正确使用,如使用频率等。

2.ABS对动物各系统与器官的毒性包括哪些?

毒性包括:①影响肝功能,可引起脂代谢紊乱。②影响肾上腺功能,可对肾上腺髓质和皮质产生影响。③影响免疫系统,抑制体液免疫功能。④具有皮肤毒性,可致皮肤损害。

环境卫生学-练习题(有答案)相关推荐

  1.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练习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 A.德 B.智 C.体 D.美 2.大学生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是( ). A.标新立异 B.自由学习 ...

  3. 计算机技能测试题6,2016年10月自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练习题及答案(6)

    [正保网校课程]为了使各位考生能顺利通过2016年自学考试,无忧考网为大家特别推荐2016年自学考试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11.对一个网络进行层次结构的划分时应做到: ...

  4. 2022年沈阳市施工员(装修装饰)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多选题 1.对低水池+水泵+高水箱联合的给水方式,(ACD). A.水池主要起蓄水的作用 B.水泵需要长期频繁启动 C.水箱既可以调蓄水量,还可以调整水压 D.水泵主要起增压补水的作用 E.水泵主要起 ...

  5. 2022年湖南省自考考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练习题及答案

    2022年湖南省自考考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练习题及答案,由优题宝公众号根据最新湖南省自考考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大纲与历年湖南省自考考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真题汇总编写,包含湖南省自考考 ...

  6. 2022年湖南省自考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练习题及答案

    题库来源:优题宝公众号 2022年湖南省自考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练习题及答案,由优题宝公众号根据最新湖南省自考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大纲与历年湖南省自考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真题汇总编写,包含湖南省 ...

  7. 计算机二级乙等题目,201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序列中,不能直接利用自动填充快速输入的是(B) A)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B)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C)甲.乙. ...

  8. WPS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计算机一级考试WPS练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一级考试WPS练习题及答案 为了使广大考生在备战计算机等级考试时,更快的掌握相应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计算机一级考试WPS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预祝考生们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计算机一级 ...

  9. 2022年湖南省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实务(初级)练习题及答案

    1.某村为农户实施了沼气改建项目.项目完成后,妇女们用上了清洁能源做饭,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受烟熏火燎的困扰了.这样的沼气项目(B) A.满足了妇女的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B.满足了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 ...

最新文章

  1. Java学习笔记45:Java 线程与主线程之间的变量关系
  2. 安装和配置Tomcat
  3. Jquery工作常用实例——隐藏功能实现
  4. python 语言, 详解fromstring 函数 -------------从字符串到Ascii 码的转换
  5. linux编译动态库未定义,自定义动态库 对‘*’未定义的引用解决方法
  6. svn错误提示: svn is scheduled for addition, but is miss
  7. vc2010 mysql5.7_VC2010利用MySQL++访问mysql. 及连接池示例
  8. fft 估计载波频率程序_调幅信号载波频率的高精度估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9. 修改鼠标指针的样式,让鼠标变成动态个性化图标,让你的鼠标图标更炫酷起来。
  10. minkowski sum matlab,Matlab 聚类分析
  11. Ubuntu wine 安装qq,微信
  12. Oracle的四分位数函数
  13. 全国电费余额查询API接口
  14. u盘文件突然不见了怎么样才能恢复呢?
  15. python安装TA_Lib遇到问题
  16. 同侪隐修录 (2016-12-25 23:10:21)转载▼
  17. Idea 去掉 mapper.xml 文件的黄色、淡绿色警告
  18. python交互式程序设计导论答案-《程序员编程语言经典合集(计算机科学丛书5册套装)》epub+mobi+azw3...
  19. Web前端开发 icon图标 转 web字体图标
  20. java测试题一附答案,Java考试题30道(附答案)

热门文章

  1. “边缘”必须“盘活”:解读边缘云发展路线
  2. XTS 测试环境搭建和介绍
  3. 《平衡掌握者—游戏数值战斗设计》读书笔记
  4. GAMES101 作业3(提升) 详细注释版本
  5. web前端-CSS 导航栏 -024
  6. 小米手机 说话声音小解决方法
  7. Census算法的C++实现
  8. MySQL自带的AES加密解密比较常用的使用方法
  9.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标准化设计方案: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
  10.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宿舍,太原理工大学宿舍条件,宿舍环境图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