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

“企业上云之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旅程,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对基础设施的升级,还是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升级和业务交付模式的升级。”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在近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

“这个旅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是整体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的升级和业务交付模式的升级。这是对CIO、架构师和业务部门的严峻考验:企业的业务应用在什么平台上才能获取最大价值?这是一次混合之旅,同时也是边缘的崛起之旅!”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

数字化业务驱动混合IT新形态

季新苏认为,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种业务的转型。其中有两个巨大的挑战:快速敏捷交付的能力,以及对于业务场景变化的感知。

这样的挑战会催生企业由原来的固定资产性采购转变为服务费用性采购。这种变化要求企业能够提前感知业务的形态,从而使得传统IT向外扩展,不仅要有纵向扩展的“云”,也要有横向扩展的“端(Edge)”。这就需要一个全新平台来应对这样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一种新的交付模式来承载这样一个新的平台。

季新苏表示,新的交付模式和新的平台,将不再是传统的物理地点,而转变为服务的组合。其核心点在于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交付最大的价值。传统的数据中心以追求效率和可定制化为主,“云”以服务快速迭代和创新为主,“端”则意味着实时的交互或感知。这三者结合才能构成足以支撑未来数字化业务的全新平台。这一全新的数字化业务平台将联结业务、开发者、物和人,并具有敏捷、稳定的特性。

基于以上的现象和观察,季新苏也做出了关于私有云、公有云、边缘和混合IT的预测。

私有云:难度超预期,建议回归本源

季新苏表示,私有云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它的复杂度可能会大大超出预期,从而导致其很难在生产环境做大规模推广。这样原本其提升业务敏捷性的承诺也就很难实现。因此,Gartner预测,到2021年,只有不到30%的中国私有云项目,能达到其预想的业务价值。而到2022年,75%做类公有云的私有云的项目会因难度太高被放弃。

季新苏为我们解读了私有云的几大特征:

其一,私有云是自己管理的、孤岛式的。“全球44%的私有云都是托管的私有云,即把私有云放在传统的外包数据中心,让供应商去托管,只是这些物理资源不与他人共享。”但该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没有大规模启动。

其二,“云”是自服务自动化的处理,而不仅仅是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与自动化结合才形成了私有云的初步特征。所以全球市场目前私有云做得更多的是刚刚够用的私有云服务(just-enough private cloud)。

其三,对于私有云来说,敏捷和创新比高效更重要。构建和维护私有云虽然很昂贵,但改造应用、把应用迁到云上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Gartner观察到,企业上云过程中花费的成本中,仅有不到50%用于私有云构建,而其余还有大量的成本花费在改造现有应用,进行转型和迁移上。

最后,本地的数据中心其实不一定比公有云的数据中心或者外包数据中心更安全。这也正是在国外,44%的私有云都是托管的原因。Gartner预期,到2020年,企业在公有云上部署应用所遇到的安全问题将比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少60%。

季新苏介绍,目前私有云有两大方向:Cloud-Inspired以及True Cloud。Cloud-Inspired模式主要是用虚拟化+自动化的方式把传统的应用迁移到私有云中,目标是提升传统应用的稳定性,使用这类模式的用户目前占85%。而使用True Cloud模式的用户主要利用开源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构建类公有云的私有云,特点是敏捷、快速交付、快速迭代,能够应对未知的需求。使用这类模式的用户,更多的是构建云原生应用,而不是将传统应用做迁移。

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说,选择何种模式的私有云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业务。如果企业有很多传统的应用、对于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更加看重、将成本和效率视为关键性指标,那么,这些企业应该选择Cloud-Inspired模式。如果企业想要拥有公有云的能力又不便使用公有云,同时又需要具备敏捷的能力,那么,True Cloud模式相对更加合适。从Gartner角度,建议企业优先选择前者方案构建私有云。

公有云:投入趋增加,应用愈扩大

公有云方面,Gartner预测,未来三到五年,投入到公有云上的IT预算将会从目前的6%提升至15%-20%。

Gartner对全球企业的调研中发现,目前,70%的企业机构已经开始或多或少地使用公有云。但实际上,74%的工作负载还是以基于x86硬件的物理机部署,19%是运行在虚拟机上,只有7%的负载运行在云上的虚机。而在操作系统实例层面,15%的工作负载运行在物理机上;65%运行在虚拟机上,而真正运行在云上的只有20%。未来物理机可能会越来越少,但季新苏认为物理机短期内不太可能被完全取代。“其一,部分传统应用很难迁到云上。其二,整个应用的迁移需要成本,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能够在云上获得好处。”

至于什么时候需要用公有云?季新苏认为,首先,对于SaaS来讲,完全可以用公有云来替代。因为SaaS其实用的是云的最佳实践,而不仅仅是物理设备。

其次,如果应用需要获得高可靠性,可能会要考虑到公有云。因为公有云其实是从购买硬件资源变为直接租用服务,因此可以快速迭代、快速交付。

第三,如果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效率方面要求很高,或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时,可以选择公有云。

最后,如果企业需要快速整合、快速迭代,公有云也将会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整合空间。

边缘:“端”“云”共协同,“边缘”亦智能

至于最近火热的边缘(Edge),季新苏表示,“边缘/端(Edge)”其实是“云”的扩张,爆炸性增长的万物互联以及拟真的人机界面将数据和计算推向边缘。“‘端’其实是一套逻辑:首先通过传感器进行物理机器的感知,然后传送到‘云’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端’并非要替代云,而是与‘云’相辅相成,两者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

虽然“端”本质上是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再上传至“云”进行处理,但一组传感器需要有一个中继点,以进行数据筛选、数据压缩与数据加密。这就是边缘的智能,也是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核心能力。

Gartner认为,有五个场景将推动计算向边缘推进:网络数据带宽的花费降低;延时降低;网络布局关联度越来越高;隐私和安全策略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以及‘竖井式’的数据越来越多地被‘串’起来。

因此,Gartner预测,到2020年,领先市场中数字化转型后的企业50%的数据将不在企业内部生成、处理;50%的大型IT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采用边缘计算的概念来实施项目。

混合IT:未来新世界

季新苏最后总结表示,未来与其说是“混合云”,不如说是“混合IT”。“混合IT意味着传统IT、云、端的融合。私有云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倾向于提高效率,而创新和敏捷将会纳入到公有云的范畴。”

在此趋势下,未来将会诞生具有“混合IT”特性的三层边缘计算架构,包括“端”层、平台层、企业层。“端”层主要是各类传感器;平台层是公有云和IoT平台;企业层是改造后的企业应用。而这将是“端”和“云”结合的“混合IT”的最佳体现。

季新苏进一步表示,未来IT的组织架构也将在“混合IT”的趋势下发生变化,将会是一个以服务而不是技术为主的组织,也将更加贴近业务。“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基础设施即代码’,即更多的基础设施被包装成API、平台,进行快速迭代、快速交付、自动化部署,从而让基础设施能够更加敏捷地响应业务的需求。同时,更多的基础设施团队会从产品管理的角度参与开发与运维融合的DevOps,打通开发和运维,从而缔造一个更加美好但也充满挑战的‘混合IT新世界’。”

---------------------

作者:孙浩峰

来源:CSDN

原文:

https://blog.csdn.net/sunhf_csdn/article/details/86488381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推荐阅读

  • 8 年后重登王座,Python 再度成为 TIOBE 年度编程语言

  • 心疼!能为程序员男友做些什么吗?

  •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又进入冬天了吗?

  • 以太坊升级的拖油瓶,竟只是这几行代码

  • 程序员有话说 | 程序猿在乘地铁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 清华北大“世界排名断崖式下跌”?

  • Spark+Alluxio性能调优十大技巧

  • 从云计算到AI:NetApp的数据网络转型之道

1.微信群:

添加小编微信:color_ld,备注“进群+姓名+公司职位”即可,加入【云计算学习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打卡学习!

2.征稿:

投稿邮箱:liudan@csdn.net;微信号:color_ld。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

喜欢就点击“好看”吧!

Gartner的预言:通向混合IT之旅相关推荐

  1. 蓝色巨人IBM全力奔赴的混合云之旅能顺利吗?

    整理 | 郑丽媛 头图 | CSDN下载自东方IC 10 月 8 日,IBM 官方宣布,为了加速启动混合云发展战略,关注混合云的增长,目前正在计划把IT基础设施服务部门作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分出来,形 ...

  2. 我的移动混合开发之旅

    在移动开发这片热土上,除了原生之外,也有一些公司在尝试着新技术.新模式,这是混合开发诞生和延续意义以及价值. 原生开发和混合开发的优缺点也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儿了,在这里我就简单来说一下: 原生开发 ...

  3. 详解谷歌最强NLP模型BERT(理论+实战)

    作者:李理,环信人工智能研发中心vp,十多年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研发经验.主持研发过多款智能硬件的问答和对话系统,负责环信中文语义分析开放平台和环信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 本文是作者正在编写的&l ...

  4. 啥是佩奇?Python告诉你

    作者 | 丁彦君 来源 | 恋习Python 昨天, 被<啥是佩奇>这支广告片刷屏了. 佩奇明明是个喜剧角色, 却看哭了所有人. ▼ <啥是佩奇>??? 快过年了 在农村爷爷给 ...

  5. 中国人口将迎来负增长,这是旷视们的机会

    作者 | 阿司匹林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 1 月 16 日,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旷视科技在北京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发布了旷视机器人战略的核心产品--"河图(Hetu)",用智能网 ...

  6. 吴恩达“官宣”荣升准爸爸~

    整理 | 琥珀 出品 | AI 科技大本营 "我们的最新'成果' Baby Ng 即将诞生!2019 年 2 月见面!" 1 月 17 日(北京时间 1 月 18 日凌晨),人生赢 ...

  7. mongodb 企业版_MongoDB 凉了?

    英国<卫报>正式告别 MongoDB,完成了向 PostgreSQL 的迁移: RedHat 移除 MongoDB,Fedora.Debian 亦在其列: 再加上前不久刚因程序员爬虫而扣上 ...

  8. 微服务精华问答 | 微服务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呢?

    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 过去几年来,"微服务架构"这个术语出现了,它描述了一种将软件应用程序设计为可独立部署的服务套件的特定方式.尽管这种架构风格 ...

  9. Storm精华问答 | 为什么这么多人用Spark而不用Storm?

    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 Storm被业界称为实时版Hadoop.随着越来越多的场景对Hadoop的MapReduce高延迟无法容忍,以及大数据实时处理解决方案的应用日 ...

最新文章

  1. R语言二项分布函数Binomial Distribution(dbinom, pbinom, qbinom rbinom)实战
  2. chrome 禁用恢复页面提示_有哪些很值得推荐的Chrome插件?精选7款实用插件
  3. iOS个人中心渐变动画、微信对话框、标签选择器、自定义导航栏、短信验证输入框等源码...
  4. boost::spirit模块实现自定义karma计数器的测试程序
  5. [FZYZOJ 1038] 隧道
  6. 【AI】机器学习博士自救指南(严肃者慎入)
  7. Flutter 入门安装——C#程序喵的Flutter之旅
  8. 2019美赛C题o奖论文结构整理
  9. 各省互联网普及率数据集(1997-2018年)
  10. axio的请求异常响应统一处理
  11. 菱形(两种数组方法)
  12. 期刊投稿时,word文档分栏问题
  13. 深入浅出matplotlib(9):知道两点坐标画直线
  14. linux调试工具ipcs的深入分析
  15. 工业触屏没有反应的原因?
  16. Qt Designer+PyQt5 控件使用经验(不定时随缘更新)
  17. 信噪比(一些概念,公式推导,实验分析)
  18. 【Python_pygame】制作一个游戏
  19. QQ浏览器性能提升之路-windows性能分析工具篇
  20.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储能“列阵”

热门文章

  1. java继承与多态性_Java继承与多态浅析
  2. mysql数据库 auto_increment_mysql数据库 auto_increment
  3. python画彩虹爱心_用python画一颗彩虹色爱心送给女朋友!!!
  4. linux中nslookup命令功能,nslookup
  5. 干货|MIT线性代数课程精细笔记6-子空间与零空间
  6. 看到他做的图表,我们整个项目组忍不住集体跪下叫爸爸!
  7. sdut2056不敢死队问题
  8. 从操作系统层面分析Java IO演进之路
  9. 案例解析|广东自由流收费稽核方案,AI稽核新模式
  10. Knative Service 之流量灰度和版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