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系统监控

1、USE 法

2、监控系统

二、应用监控

1、指标监控

2、日志监控

三、总结


性能分析的原理、思路以及相关的工具很多也很好用。不过,在实际的性能分析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明明发生了性能瓶颈,但当你登录到服务器中想要排查的时候,却发现瓶颈已经消失了。或者说,性能问题总是时不时地发生,但却很难找出发生规律,也很难重现。

当面对这样的场景时,你可能会发现,之前遇到的各种工具、方法都“失效“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需要在性能问题发生的时刻才有效,而在这些事后分析的场景中,我们就很难发挥它们的威力了。那该怎么办呢?其实以往,很多应用都是等到用户抱怨响应慢了,或者系统崩溃了后,才发现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性能出现了问题。虽然最终也能发现问题,但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搭建监控系统,把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监控起来,并定义一系列的策略,在发生问题时第一时间告警通知。一个好的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暴露系统的各种问题,更可以根据这些监控到的状态,自动分析和定位大致的瓶颈来源,从而更精确地把问题汇报给相关团队处理。要做好监控,最核心的就是全面的、可量化的指标,这包括系统和应用两个方面

  • 从系统来说,监控系统要涵盖系统的整体资源使用情况,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 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网络等各种系统资源。

  • 从应用程序来说,监控系统要涵盖应用程序内部的运行状态,这既包括进程的 CPU、磁盘 I/O 等整体运行状况,更需要包括诸如接口调用耗时、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内部对象的内存使用等应用程序内部的运行状况。

一、系统监控

1、USE 法

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使用各种性能工具来分别收集,但是每种资源的性能指标都有很多,使用过多指标本身耗时耗力不说,也不容易建立起系统整体的运行状况。一种专门用于性能监控的 USE(Utilization Saturation and Errors)法,把系统资源的性能指标,简化成了三个类别,即使用率、饱和度以及错误数。

  • 使用率,表示资源用于服务的时间或容量百分比。100% 的使用率,表示容量已经用尽或者全部时间都用于服务。

  • 饱和度,表示资源的繁忙程度,通常与等待队列的长度相关。100% 的饱和度,表示资源无法接受更多的请求。

  • 错误数表示发生错误的事件个数。错误数越多,表明系统的问题越严重。

这三个类别的指标,涵盖了系统资源的常见性能瓶颈,所以常被用来快速定位系统资源的性能瓶颈。这样,无论是对 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网络等硬件资源,还是对文件描述符数、连接数、连接跟踪数等软件资源,USE 方法都可以帮你快速定位出,是哪一种系统资源出现了性能瓶颈。

常见的性能指标和USE法对应可如表格:

需要注意的是,USE 方法只关注能体现系统资源性能瓶颈的核心指标。诸如系统日志、进程资源使用量、缓存使用量等其他各类指标,也都需要监控起来。只不过,它们通常用作辅助性能分析,而 USE 方法的指标,则直接表明了系统的资源瓶颈。

2、监控系统

掌握 USE 方法以及需要监控的性能指标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建立监控系统,把这些指标保存下来;然后,根据这些监控到的状态,自动分析和定位大致的瓶颈来源;最后,再通过告警系统,把问题及时汇报给相关团队处理。

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通常由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处理、告警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多个模块组成。所以,要从头搭建一个监控系统,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多开源的监控工具可以直接使用,比如最常见的 Zabbix、Nagios、Prometheus 等等。

以 Prometheus 为例,为你介绍这几个组件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就是 Prometheus 的基本架构:

图片来自:https://prometheus.io/docs/introduction/overview/

数据采集模块:

最左边的 Prometheus targets 就是数据采集的对象,而 Retrieval 则负责采集这些数据。从图中你也可以看到,Prometheus 同时支持 Push 和 Pull 两种数据采集模式。

  • Pull 模式,由服务器端的采集模块来触发采集。只要采集目标提供了 HTTP 接口,就可以自由接入(这也是最常用的采集模式)。

  • Push 模式,则是由各个采集目标主动向 Push Gateway(用于防止数据丢失)推送指标,再由服务器端从 Gateway 中拉取过去(这是移动应用中最常用的采集模式)。

由于需要监控的对象通常都是动态变化的,Prometheus 还提供了服务发现的机制,可以自动根据预配置的规则,动态发现需要监控的对象。这在 Kubernetes 等容器平台中非常有效。

数据存储模块:

为了保持监控数据的持久化,图中的 TSDB(Time series database)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持久化到 SSD 等磁盘设备中。TSDB 是专门为时间序列数据设计的一种数据库,特点是以时间为索引、数据量大并且以追加的方式写入。

数据查询和处理模块:

TSDB在存储数据的同时,其实还提供了数据查询和基本的数据处理功能,而这也就是 PromQL 语言。PromQL 提供了简洁的查询、过滤功能,并且支持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告警系统和可视化展示的基础。

告警模块:

右上角的 AlertManager 提供了告警的功能,包括基于 PromQL 语言的触发条件、告警规则的配置管理以及告警的发送等。不过,虽然告警是必要的,但过于频繁的告警显然也不可取。所以,AlertManager 还支持通过分组、抑制或者静默等多种方式来聚合同类告警,并减少告警数量。

视化展示模块:

Prometheus 的 web UI 提供了简单的可视化界面,用于执行 PromQL 查询语句,但结果的展示比较单调。不过,一旦配合 Grafana,就可以构建非常强大的图形界面了。

比如,以刚才提到的 USE 方法为例,然后使用 Prometheus,收集 Linux 服务器的 CPU、内存、磁盘、网络等各类资源的使用率、饱和度和错误数指标。然后,通过 Grafana 以及 PromQL 查询语句,就可以把它们以图形界面的方式直观展示出来。

拓展:RED方法是Weave Cloud在基于Google的“4个黄金指标”的原则下结合Prometheus以及Kubernetes容器实践,细化和总结的方法论,特别适合于云原生应用以及微服务架构应用的监控和度量。主要关注以下三种关键指标:(请求)速率:服务每秒接收的请求数。(请求)错误:每秒失败的请求数。(请求)耗时:每个请求的耗时。在“4大黄金信号”的原则下,RED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用户衡量云原生以及微服务应用下的用户体验问题。

二、应用监控

1、指标监控

跟系统监控一样,在构建应用程序的监控系统之前,首先也需要确定,到底需要监控哪些指标。特别是要清楚,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快速确认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

对系统资源的监控,USE 法简单有效,却不代表其适合应用程序的监控。举个例子,即使在 CPU 使用率很低的时候,也不能说明应用程序就没有性能瓶颈。因为应用程序可能会因为锁或者 RPC 调用等,导致响应缓慢。所以,应用程序的核心指标,不再是资源的使用情况,而是请求数、错误率和响应时间。这些指标不仅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还反映应用整体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有了请求数、错误率和响应时间这三个黄金指标之后,就可以快速知道,应用是否发生了性能问题。但是,只有这些指标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发生性能问题后,我们还希望能够快速定位“性能瓶颈区”。所以,下面几种指标,也是监控应用程序时必不可少的。

  • 第一个,是应用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比如进程占用的 CPU、内存、磁盘 I/O、网络等。使用过多的系统资源,导致应用程序响应缓慢或者错误数升高,是一个最常见的性能问题。

  • 第二个,是应用程序之间调用情况,比如调用频率、错误数、延时等。由于应用程序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其依赖的其他应用出现了性能问题,应用自身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 第三个,是应用程序内部核心逻辑的运行情况,比如关键环节的耗时以及执行过程中的错误等。由于这是应用程序内部的状态,从外部通常无法直接获取到详细的性能数据。所以,应用程序在设计和开发时,就应该把这些指标提供出来,以便监控系统可以了解其内部运行状态。

  • 有了应用进程的资源使用指标,就可以把系统资源的瓶颈跟应用程序关联起来,从而迅速定位因系统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性能问题;

  • 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调用指标,可以迅速分析出一个请求处理的调用链中,到底哪个组件才是导致性能问题的罪魁祸首;

  • 有了应用程序内部核心逻辑的运行性能,就可以更进一步,直接进入应用程序的内部,定位到底是哪个处理环节的函数导致了性能问题。

基于上述思路,就可以构建出,描述应用程序运行状态的性能指标。再将这些指标纳入监控系统(比如 Prometheus + Grafana)中,就可以跟系统监控一样,一方面通过告警系统,把问题及时汇报给相关团队处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动态展示应用程序的整体性能。除此之外,由于业务系统通常会涉及到一连串的多个服务,形成一个复杂的分布式调用链。为了迅速定位这类跨应用的性能瓶颈,还可以使用 Zipkin、Jaeger、Pinpoint 等各类开源工具,来构建全链路跟踪系统。

全链路跟踪可以帮你迅速定位出,在一个请求处理过程中,哪个环节才是问题根源。全链路跟踪除了可以帮你快速定位跨应用的性能问题外,还可以生成线上系统的调用拓扑图。这些直观的拓扑图,在分析复杂系统(比如微服务)时尤其有效。

2、日志监控

性能指标的监控,可以让你迅速定位发生瓶颈的位置,不过只有指标的话往往还不够。比如,同样的一个接口,当请求传入的参数不同时,就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性能问题。所以,除了指标外,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指标的上下文信息进行监控,而日志正是这些上下文的最佳来源。

对比来看,

  • 指标是特定时间段的数值型测量数据,通常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处理,适合于实时监控。

  • 日志则完全不同,日志都是某个时间点的字符串消息,通常需要对搜索引擎进行索引后,才能进行查询和汇总分析。

对日志监控来说,最经典的方法,就是使用 ELK 技术栈,即使用 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 这三个组件的组合。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经典的 ELK 架构图:

其中,

  • Logstash 负责对从各个日志源采集日志,然后进行预处理,最后再把初步处理过的日志,发送给 Elasticsearch 进行索引。

  • Elasticsearch 负责对日志进行索引,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全文搜索引擎,这样就可以方便你从日志中检索需要的数据。

  • Kibana 则负责对日志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日志搜索、处理以及绚丽的仪表板展示等

如下图,就是一个 Kibana 仪表板的示例,它直观展示了 Apache 的访问概况。

值得注意的是,ELK 技术栈中的 Logstash 资源消耗比较大。所以,在资源紧张的环境中,往往使用资源消耗更低的 Fluentd,来替代 Logstash(也就是所谓的 EFK 技术栈)。

三、总结

系统监控的核心是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 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网络等硬件资源,以及文件描述符数、连接数、连接跟踪数等软件资源。而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 USE 法来建立核心性能指标。

USE 法把系统资源的性能指标,简化成了三个类别,即使用率、饱和度以及错误数。这三者任一类别过高时,都代表相对应的系统资源有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基于 USE 法建立性能指标后,还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把这些指标从采集、存储、查询、处理,再到告警和可视化展示等串联起来。可以基于 Zabbix、Prometheus 等各种开源的监控产品,构建这套监控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将系统资源的瓶颈快速暴露出来,还可以借助监控的历史,事后追查定位问题。

应用程序监控的基本思路。应用程序的监控,可以分为指标监控和日志监控两大部分:

  • 指标监控主要是对一定时间段内性能指标进行测量,然后再通过时间序列的方式,进行处理、存储和告警。

  • 日志监控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上下文信息,通常通过 ELK 技术栈来进行收集、索引和图形化展示。


文章内容及图片整理来源:极客时间-Linux性能优化实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结篇:系统及应用监控的综合思路相关推荐

  1. 系统、应用监控的缜密思路,性能瓶颈的克星

    欢迎关注方志朋的博客,回复"666"获面试宝典 在实际的性能分析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明明发生了性能瓶颈,但当你登录到服务器中想要排查的时候,却发现瓶颈已经消失了.或者说,性能问 ...

  2. 系统、应用监控的缜密思路,堪称性能瓶颈的克星

    点击上方"朱小厮的博客",选择"设为星标" 后台回复"书",获取 后台回复"k8s",可领取k8s资料 在实际的性能分析 ...

  3. 五十四、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套路篇:系统监控的综合思路

    目录 指标监控 日志监控 小结 上一节,我带你学习了,如何使用 USE 法来监控系统的性能,先简单回顾一下. 系统监控的核心是资源的使用情况,这既包括 CPU.内存.磁盘.文件系统.网络等硬件资源,也 ...

  4. 【转载】Linux系统与性能监控

    原文: Linux System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Darren Hoch 译:Roger 这是[叔度]给我的一篇非常不错的关于Linux性能监控的文档,可惜是英文 ...

  5. Linux系统与性能监控

    原文地址:http://kerrigan.sinaapp.com/post-7.html Linux System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http://www.hous ...

  6. linux监听apache代码,linux系统使用python监控apache服务器进程脚本分享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linux系统使用python监控apache服务器进程的脚本,大家参考使用吧 crtrl.py监控Apache服务器进程的Python 脚本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usr/bi ...

  7. 消控监控系统 服务器,实验室监控系统设计

    我们经常讲实验室设计,实验室规划等,这些大家都还容能理解,但是实验室监控系统,这种听起来很高科技,感觉很虚的东西又如何才能理解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进入实验室监控系统的知识领域,一起学习探索实验室监控系 ...

  8. ubuntu篇---系统下查看CPU和GPU温度

    ubuntu篇---系统下查看CPU和GPU温度 1. 安装lm-sensors 2. 查看温度 3. 实时查看温度 4. 安装 psensor 5. 打开软件 1. 安装lm-sensors lm- ...

  9. 打造自己的树莓派监控系统2--内存监控-matplotlib显示数据

    系列文章: 文章1:打造自己的树莓派监控系统1–CPU监控-matplotlib显示数据 文章2:打造自己的树莓派监控系统2–内存监控-matplotlib显示数据 文章3:打造自己的树莓派监控系统3 ...

最新文章

  1. 重载函数的调用匹配规则
  2. iBatis.Net(C#)SQL数据映射
  3. [BUUCTF-pwn]——铁人三项(第五赛区)_2018_rop
  4. xcode于Archive当产生安装包遇到ld: library not found for -lPods
  5. RAISERROR (Transact-SQL)
  6. 第三节:ES6中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关键字const
  7. 谷歌浏览器javascript调试教程
  8. jdbc代码_凯哥带你从零学大数据系列之数据库篇---第三章:JDBC基础
  9. 2019年最新 Python 模拟登录知乎 支持验证码
  10. [转载] Python字符串解析
  11. htc服务器更新系统,HTC U11刷机教程_HTC U11卡刷官方ruu升级更新系统
  12. 拓端tecdat|主题模型(LDA)案例:分析人民网留言板数据
  13. 小米5splus(高配版/全网通)线刷兼救砖_解账户锁_纯净刷机包_教程
  14. JavaScript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
  15. 中报行情 锁定四大板块8只高送转潜力股 2011-7-9
  16. 小程序源代码 古诗词
  17. 2021年茶艺师(中级)考试及茶艺师(中级)考试题
  18. lsof恢复被rm -rf命令删除的文件
  19. 响应时间与滤波器截止频率的关系
  20. Sublime Text 3 的 Markdown 实时预览全面总结

热门文章

  1. BABOK V3 笔记(2):简介
  2. Mac下Android的Eclipse开发环境的搭建
  3. 一些mathtype符号
  4. matlab亮度平衡_亮度对比度算法MATLAB实现
  5. 软碟通刻录ISO到光盘
  6. Go语言原生数据库操作(六)—— 数据库
  7. 计算机网络第一次革命,强国挑战答题答案:计算机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的第()次科技革命。...
  8. python数据分析之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
  9. 微信美食菜谱小程序系统毕业设计毕设(5)任务书
  10. 卡西尼卵形线matlab,每日一题[339]卡西尼卵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