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平转换总结(ZZ)

电平转换
1. 常用的电平转换方案

(1) 晶体管+上拉电阻法
     就是一个双极型三极管或 MOSFET,C/D极接一个上拉电阻到正电源,输入电平很灵活,输出电平大致就是正电源电平。

(2) OC/OD 器件+上拉电阻法
     跟 1) 类似。适用于器件输出刚好为 OC/OD 的场合。

(3) 74xHCT系列芯片升压 (3.3V→5V)
     凡是输入与 5V TTL 电平兼容的 5V CMOS 器件都可以用作 3.3V→5V 电平转换。
     ——这是由于 3.3V CMOS 的电平刚好和5V TTL电平兼容(巧合),而 CMOS 的输出电平总是接近电源电平的。
     廉价的选择如 74xHCT(HCT/AHCT/VHCT/AHCT1G/VHCT1G/...) 系列 (那个字母 T 就表示 TTL 兼容)。

(4) 超限输入降压法 (5V→3.3V, 3.3V→1.8V, ...)
     凡是允许输入电平超过电源的逻辑器件,都可以用作降低电平。
     这里的"超限"是指超过电源,许多较古老的器件都不允许输入电压超过电源,但越来越多的新器件取消了这个限制 (改变了输入级保护电路)。
     例如,74AHC/VHC 系列芯片,其 datasheets 明确注明"输入电压范围为0~5.5V",如果采用 3.3V 供电,就可以实现 5V→3.3V 电平转换。

(5) 专用电平转换芯片
     最著名的就是 164245,不仅可以用作升压/降压,而且允许两边电源不同步。这是最通用的电平转换方案,但是也是很昂贵的 (俺前不久买还是¥45/片,虽是零售,也贵的吓人),因此若非必要,最好用前两个方案。

(6) 电阻分压法
     最简单的降低电平的方法。5V电平,经1.6k+3.3k电阻分压,就是3.3V。

(7) 限流电阻法
     如果嫌上面的两个电阻太多,有时还可以只串联一个限流电阻。某些芯片虽然原则上不允许输入电平超过电源,但只要串联一个限流电阻,保证输入保护电流不超过极限(如 74HC 系列为 20mA),仍然是安全的。

(8) 无为而无不为法
     只要掌握了电平兼容的规律。某些场合,根本就不需要特别的转换。例如,电路中用到了某种 5V 逻辑器件,其输入是 3.3V 电平,只要在选择器件时选择输入为 TTL 兼容的,就不需要任何转换,这相当于隐含适用了方法3)。

(9) 比较器法
     算是凑数,有人提出用这个而已,还有什么运放法就太恶搞了。

2. 电平转换的"五要素"

(1) 电平兼容
     解决电平转换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逻辑器件接口的电平兼容问题。而电平兼容原则就两条:
     VOH > VIH
     VOL < VIL
     再简单不过了!当然,考虑抗干扰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噪声容限:
     |VOH-VIH| > VN+
     |VOL-VIL| > VN-
     其中,VN+和VN-表示正负噪声容限。
     只要掌握这个原则,熟悉各类器件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很自然地找到合理方案,如前面的方案(3)(4)都是正确利用器件输入特性的例子。

(2) 电源次序
     多电源系统必须注意的问题。某些器件不允许输入电平超过电源,如果没有电源时就加上输入,很可能损坏芯片。这种场合性能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方案(5)——164245。如果速度允许,方案(1)(7)也可以考虑。

(3) 速度/频率
     某些转换方式影响工作速度,所以必须注意。像方案(1)(2)(6)(7),由于电阻的存在,通过电阻给负载电容充电,必然会影响信号跳沿速度。为了提高速度,就必须减小电阻,这又会造成功耗上升。这种场合方案(3)(4)是比较理想的。

(4) 输出驱动能力
     如果需要一定的电流驱动能力,方案(1)(2)(6)(7)就都成问题了。这一条跟上一条其实是一致的,因为速度问题的关键就是对负载电容的充电能力。
     
(5) 路数
     某些方案元器件较多,或者布线不方便,路数多了就成问题了。例如总线地址和数据的转换,显然应该用方案(3)(4),采用总线缓冲器芯片(245,541,16245...),或者用方案(5)。

(6) 成本&供货
     前面说的164245就存在这个问题。"五要素"冒出第6个,因为这是非技术因素,而且太根本了,以至于可以忽略。

电平转换总结(ZZ)相关推荐

  1. 亿佰特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平转换指南

    在我们电路设计中,常常会遇到无线通信电平转换的问题,在应用电平转换的措施之前还需要判断进行电平转换的必要性. 如果你是用的是3.3V器件作为输出,而5V器件作为接收,那么这种低电平输出不会损坏器件,而 ...

  2. 电平转换电路_【电路】从电平角度理解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的高低电平由0和1表示,而在实际的电路系统中,不同的模块有着不一样的电气标准.在这些标准中的高低电平也有不一样的电压范围,当不同的电气标准之间需要连接时,就有了所谓的电平转换.在数字电路中,逻 ...

  3. 电平通讯速度_飞凌干货丨几种常见的电平转换电路分析及应用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输入输出信号电平不匹配问题很常见,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对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常见的电平转换电路有以下几种: 1.由二极管构成的单向电平转换电路 图1中RX为3.3V TTL电平与485驱 ...

  4. 电平转换电路_RS232电平和TTL电平有什么不同?如何转换?

    RS232是工业上常用的串口标准,无论是PLC的RS232串口模块,还是工控机的串口(COM),输出的电平都称为RS232电平.同时我们知道这些模块的内部控制单元都是单片机,其电平为TTL电平.那么T ...

  5. 5v 3.3v电平转换电路_MOS管电平转换电路,硬件工程师居家旅行、看门护院的必备良药...

    ​作者:LR梁锐,排版整理:晓宇 本文作者LR梁锐定居广州,是一位电子电路爱好者,有着非常丰富的硬件设计经验,欢迎大家进群勾搭闲聊 电平转换在电路设计中非常常见,因为做电路设计很多时候就像在搭积木,这 ...

  6. 电平转换与总线收发器详细介绍

    一,74HC245与74HCT245 245是比较常见的总线收发器,具有转换速度快.驱动能力强且价格便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设计中. 首先,有几个概念需要搞清楚: 1)       输入高电平(Vi ...

  7. 5v 3.3v电平转换电路_3.3V与5V系统电平兼容的方法探究

    在我们电路设计中,常常会遇到通信电平转换的问题,在应用电平转换的措施之前还需要判断进行电平转换的必要性. 解决电平转换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逻辑器件接口的电平兼容问题.而电平兼容原则就两条:Voh& ...

  8. 电平转换小结(避免翻车指南)

    咸鱼NO FASHION 硬件开发过程中常常遇到电平不匹配的问题,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说明与总结: 电平匹配或者电平转换方法: 直接选用转换芯片,此方案对于设计来说最简单.通信速率高.性能稳定.成本一般较 ...

  9. 74LVC245电平转换电路

    74LCV245电平转换电路 直接上手 74LCV245电平转换电路 74LVC245芯片介绍 74LCV245芯片功能 电路原理图 74LVC245芯片介绍 我这里用的是SN74LVC245APWR ...

最新文章

  1. DCN-2655同异步端口
  2. eBay宣布发布全新的购买和销售APIs
  3. 五分钟搞定VS2017+TensorRT环境搭建
  4. cnblogs-5个必须掌握的maven命令
  5. 在windows命令行中查询MySQL乱码
  6. 创意十足!25个服饰行业的网站设计作品
  7. ubuntu安装postgreSQL 9.3
  8. rtsp服务器如何低延时linux,web实现RTSP无插件低延迟播放方案整理
  9. Redis小记——数据结构
  10. Pandas 文本数据方法 find( ) rfind( ) index( ) rindex( )
  11. App后台开发运维和架构实践学习总结(5)——App产品从需求到研发到开发到上线到产品迭代全过程
  12. 怎么用python爬豆瓣_python爬虫16 | 你,快去试试用多进程的方式重新去爬取豆瓣上的电影...
  13. php 控制器方法,ThinkPhp3.2跨控制器调用方法
  14. idea 根据数据库表自动创建持久化类
  15. 【笔记】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李娟-河南经贸
  16. 简道云、氚云、明道云们更讨中小企业欢心?
  17. 专为小白写的官方win10系统安装教程(U盘装机)
  18. 51单片机系列--闪烁灯,呼吸灯与流水灯
  19. 茅指数成分股投资收益可视化
  20. Windows xp .iso下载大全——超全面超难找的收藏版(二)

热门文章

  1. 小技巧: 掀开 Metacity 的同化殊效
  2. pyqt5打包成exe可执行文件
  3. LeetCode题解(0930):和相同的二元子数组(Python)
  4. Shell第三天-讲义
  5. 安徽大学计算机学院 张磊,安徽大学张磊在光学自由曲面高精度干涉检测领域取得进展...
  6. 特斯拉向上,蔚来汽车向前
  7. python3检查证书到期时间以及域名ip地址
  8. SAMSUNG三星70年之崛起与ECS精英的销售“铁三角”
  9. 汇编语言——子程序调用
  10. WebRTC 桌面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