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点成线背书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大段文字的记忆方法:怎么记,以及怎么才能不忘记,做到信手拈来地引用。——是记,不是背。
 既然要记,肯定是要考试。一个重要前提;考试对这段文字/章节的要求是,记住主要观点、能够信手拈来,作为论据或者观点,化为己用;但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写于卷面上。先明确适用对象,我们接着说方法。


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机械复述]是指直接背诵书上的原文,这也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仅仅是按照书本的叙述顺序、具体表达来记忆,时效是极其有限的。

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我们在初次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时,是[短时记忆]。要想记得快记得牢记得久,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加工。加工的意思是,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关键在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以考研为例,它需要的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制。(彭聘龄《普通心理学》)

 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关键,就在于加工的精细程度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单词的联想记忆法,就是用的这个原理。
 而在记忆大段文字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之所以高效,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和习惯,也属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大家大概会觉得,重新组织语言去记忆,太麻烦了,很花时间。肯定还是直接背书上的原文,速度更快。其实并不是这样。
 首先,在第一次记忆时,如果你用的是[机械复述],书上的叙述,是作者的逻辑系统、语言系统,于我们是陌生的,这时我们记忆的东西包括知识本身(陌生)、以及叙述方式(依然陌生)。
 但如果是用**[精细复述」,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语言系统,相对口语化,会更容易记住,首次记忆也未必比直接背诵来得慢。**
 而且,背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记住的,需要重复。机械复述的首次记忆效果并不牢靠,在第二次、第三次记忆时,依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再者,书本的表述非常详实、细节丰盈,但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绝非需要全部记忆。一般来说,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跟直接背诵原文相比,[精细复述]所要记忆的内容减少,速度并不比机械复述慢,甚至快得多。 而且,越是在之后的复习中,[精细复述]的优势越能展现出来。你只会越来越熟练。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是症结所在。一般来说,书本自身的表述,就已经超出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语言体系,哪还能有自己的语言?
 我的方法是: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等[点]信息;而后自己去连[点]成[线]。——指的是把这一块的[点]信息串成有逻辑的内容。
 怎么串?怎么连?
记住关键词和知识点之后,记关系:并列?因果?时间?空间?
 人物事件?
 然后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语言系统,把关键词串起来。
想想把关键词连接起来的是什么?有哪些词:主语、量词、连接词等等;哪些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把细节填充进去。

 举个例子:

《自控力》关于睡眠的表述:长期睡眠不足让你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你还会很难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已标出,关系是因果。串起来是: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增加压力、减弱自控力、情绪失控、注意力不足。
 注意,这并非标准答案。不看屏幕,自己说出来的那段话,才属于你。你要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加工,也就是转换为独属于你自己的语言。 试一试,串起来并不难,但需要你调动大脑去思考,可能会磕巴,但一定能做到。


 一定要有串起来进行表述的这个练习,连[点]成[线],它的好处之一,是记忆效果更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点:

  1. 只需记关键词逻辑关系,省时;
  2. [串起来]相当于进行了编码(心理学名词,意指对知识点的加工处理),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自己的语言;
  3. [串起来]时,有主动回想知识点的行为,相当于检测,主动回想而非机械重复,才是记忆的关键。
     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帮助你在考场上更流畅地答题
     为什么?因为你已经预先进行了对逻辑关系的梳理,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练习 ,考试答题时,你可以知道如何信手拈来地化用这些内容,作为自己论点的支撑。
     直接照搬书本的原文去答题,会很生硬、过渡不自然。而如果你在考场上,现行化用,会很费时费力,不熟练。
     所以说,连[点]成[线]的练习,不但有助于记忆,而且有助于答题。

记忆大段文字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什么叫做记[少]?如果是某一块知识点,有很多诠释性的句子,彼此补充、互相解释,那么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不必非是一句话,两三句都可以,剩下的暂时舍弃,即使它们补充了许多细节,但只记核心句即可。
 这么做的原因是:
 其一,如我之前所述,教材/论著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细节丰盈、内容量大,但书本是为了帮助理解。既然要学习,那么这本书于我们而言有太多[新知],详实的细节讲述是必要的。但并非需要我们全部记忆,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其二,以期末论文为例,开始写作前,我们会有一个收集素材、积累论据、形成论点的准备工作。你看到的很多材料、观点,都会觉得很有用,然后一 一划线、一 一扔进文档。
 但真正写的时候呢?往往一整块的材料(围绕着一个核心观点),你只提炼出了一句话,用在你的论文中。
 论述题(考研政治或者专业课)的答题,就相当于写作/写论文,而非背诵默写原文。除了那些真正需要一字不差管写的(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看个人自由发挥。
  其三,关键是你记不完,即使当时记完了,考试时候一紧张,也容易忘记前后顺序,然后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崩全崩你要有取舍的勇气和决心。记[少]会让你记得更多,并不是让你真的舍弃。——这点需要看下文。


记[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多」
 我说记[少],是指在第一遍第二遍记忆时。
 这时候的记[少],可以减少任务量、缩减复习时间;而且,由于[少],也熟悉得更快,记得更牢,能够提高记忆内容的覆盖面:当考试时,基本上能做到把关键观点罗列出来。时间不足时,尤其需要这么做。
 然后,开始由[少]记多。这一过程,放在后几遍复习之中。从第几遍开始记[多]呢?当你已经把[少]记得比较熟练,就可以了。
 先说怎么做:比如某一段重要文字,你之前记了两个核心观点。在第三遍复习时,核心观点已成为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把这一段落剩下的陌生知识点(只是相对陌生,它与之前记下的核心观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记忆,会更高效如果一开始就记[多」,相当于全部在记忆陌生知识,两者高下立见。

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以不同形式汇入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时,新的信息才能在头脑中更好地巩固下来。


无论时间是否充足,都先记[少];但如果最后只记住了[少],那也很能打
 当你真正理解、牢固记忆了某一段落的核心观点之后,在后续记[多]时,你会觉得剩下的几乎不需要记了,它们表达的和核心观点无大差别。
 这是因为,一开始这块知识点对我们全部是陌生的,所以才觉得全部需要记忆,但是熟悉之后,方能看到它们的共通之处。
 那么这个时候,[少]也不必再增多。
 我的建议是,无论时间是否充足,在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时,都先记[少],有时间的话,再继续记[多]。

总结

  1. 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2. 加工的意思是,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关键在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3.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4. 在记忆大段文字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之所以高效,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和习惯,也属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5. 跟机械复述相比,精细复述所要记忆的内容少、速度快,而且,记忆效果更牢靠
  6.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等[点]信息,以及逻辑关系,而后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语言系统,把关键词串起来,连[点]成[线]
  7. 一定要有串起来进行表述的这个练习,不但有助于记忆,而且有助于答题
  8. 记忆大段文字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9、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把它变为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后再去记[多]。
    10、当你记住了[少]之后,很多时候已经不需要继续记[多]。
     今天分享的方法,是非常系统全面的,不是读完之后就能真正理解和吸收的。大家学完之后,记得在下次需要记忆大段文字时,翻出这篇文章,结合我所说的,进行实践。

[学习]07 连点成线背书法相关推荐

  1. 【AI参赛经验】深度学习入门指南:从零开始TinyMind汉字书法识别——by:Link

    各位人工智能爱好者,大家好! 由TinyMind发起的#第一届汉字书法识别挑战赛#正在火热进行中,比赛才开始3周,已有数只黑马冲进榜单.目前TOP54全部为90分以上!可谓竞争激烈,高手如林.不是比赛 ...

  2. ps如何将图片转化成线稿 简单版

    学习目标: 用到Adobe Photoshop CC 2018 图片转化成线稿 学习内容: 1. 下载ps 2. 安装ps 3. 导入图片 4. 开始操作 学习时间: 1. 周一至周五晚上 7 点-晚 ...

  3. 深度学习入门指南:从零开始TinyMind汉字书法识别

    深度学习入门指南:从零开始TinyMind汉字书法识别 这几天在刷这个新出的比赛,受举办方邀请谢了一篇文章,也转到CSDN来和大家分享下吧.话说TinyMind不是被CSDN收购了么,我这算不算把统一 ...

  4. Java学习-07 IO学习

    Java学习-07 IO学习 I : 即input,代表读取.O:即output,代表输出. 1.File 主要字段: 示例: System.out.println(File.pathSeparato ...

  5. 深度学习-07(图像分类、常用数据集、利用CNN实现图像分类、图像分类优化)

    文章目录 深度学习-07(PaddlePaddle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概述 概述 什么是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粒度 图像分类发展历程 图像分类问题的挑战 常用数据集介绍 MNIST数据集 CIFAR10数 ...

  6. R语言ggplot2可视化交互作用图(Interaction Plot):可视化不同分组(分类变量1)在不同剂量下(分类变量2)的箱图(box plot)、均值计算并连接成线图(line plot)

    R语言ggplot2可视化交互作用图(Interaction Plot):可视化不同分组(分类变量1)在不同剂量下(分类变量2)的箱图(box plot).均值计算并连接成线图(line plot) ...

  7. 【深度学习】详解集成学习的投票和Stacking机制

    [深度学习]详解集成学习的投票和Stacking机制 文章目录 1 基础原理1.1 硬投票1.2 软投票 2 pytorch综合多个弱分类器,投票机制,进行手写数字分类(boosting) 3 Sta ...

  8. arcgis导入坐标点转面_ArcGIS问题:如何将坐标点或者点文件转换成线、面文件

    ArcGIS 问题:如何将坐标点或者点文件转换成线.面文件 工作过程中,如果获得了一批点坐标信息(如通过 GPS 获得的点位坐标) ,如何将这些坐标信息直接转换 成 Arcmap 下面的点呢?或者说就 ...

  9. 有没有能把excel表弄成线上多人填报的办法?

    把Excel表弄成线上多人填报,最省时省力的方法就是使用在线协作的文档,现在普通的本地Office已经无法满足办公人员移动办公的需求,永中优云这款协作办公工具就能将Excel协作分享至社交群,让多个成 ...

最新文章

  1. tf.nn.max_pool 理解
  2. 5G时代下,AI赋能行业的思考
  3. 熟练掌握HDFS的Shell访问
  4. C语言训练题-铺草坪简易版
  5. java 字谜_计算字谜的出现次数
  6. Linux使用vi/vim打开文档/文件报错E325:ATTENTION Found a swap file by the name
  7. spark学习-43-Spark的BlockManager
  8. java零碎要点---Tesseract 3.0,Java OCR 图像智能字符识别技术,可识别中文
  9. iOS 关于使用xib创建cell的两种初始化方式
  10. Android TV CTS 测试认证汇总
  11. VisualStudio2017密钥(key)
  12. 怎么在云服务器上建网站_如何在云服务器上部署自己的网站?
  13. Multisim高频电子线路4.7振荡器仿真
  14. 真格量化学习处理——几个功能小函数
  15. php主机卫士,Bypass360主机卫士SQL注入防御八种姿势
  16. 采样频率和带宽的关系_示波器的带宽与采样率是什么关系
  17. PC端视频录制软件大集合,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18. idea创建HelloSpring(maven项目)
  19. ssms 连接 oracle,【SQL】用SSMS连接Oracle手记
  20. 商家商品上架流程(没有)

热门文章

  1. 走近自然语言处理(NLP)学术界
  2. SkyWalking环境搭建(elasticsearch7)
  3. 【观察】星环科技:走向融合数据云新时代,背后必有强大数据底座
  4. 用友通 服务器配置文件,如何打开用友t3服务器配置
  5. 球弹跳高度的计算(c++基础)
  6. 2022年支付宝集五福活动链接大全
  7. 科普知识 | DDR5与DDR4区别
  8. sci matlab出图出得漂亮,按照sci等期刊、会议论文要求进行matlab和Visio图片保存-补充...
  9. 三星Note20系列-申请抗菌涂层新商标将伴随Note20系列推出
  10. 我在阿里巴巴做 Serverless 云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