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来正在愁这周写些什么,突然看到得到的推送,吴军老师的第二季《谷歌方法论》的开播,突然想到已经订阅《硅谷来信》已经超过一年了,正好趁此机会回顾一下这一年来的收获。吴军老师是我非常欣赏和佩服的人,无论从成就,见识以及行为上都是值得称道的,是我的引路人之一。
这篇文章就简要介绍一下我对于《硅谷来信》思考和收获。
ps:本文中有很大部分是引自《硅谷来信》。

《硅谷来信》的简介

吴军是谁


简单来说是首先再国内清华毕业,参加工作又到美国读书,毕业后去了谷歌主持开发了中文/日文/韩文的搜索部分,然后回国工作腾讯副总裁,取得财务自由后,主要从事投资和写书。
他写的《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智能时代》几本书都拜读过,也算是他的一个粉丝了。我非常欣赏和佩服吴军老师,不光因为他做技术做的非常好,更因为他看问题的高度和异常宽广的知识领域,不但靠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而且还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在工作之余还能欣赏身边的风景。

《硅谷来信》主要讲了什么

硅谷来信的简介(我就不码字了,直接见图)

主要收获

这里就介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三篇。

伪工作者

什么是伪工作者

首先要说的就是伪工作者,所谓的为工作者就是表面上非常辛苦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并没有实际工作产出的人。

怎么避免成为伪工作者

工作是永远都做不完的,在做工作时应有重点,要主动思考和判断,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指令。判断的依据就是是不是对公司的业务的帮助程度对个人能力的提升程度
其实这篇文章也给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思路,那就是怎么进行员工的绩效评定?吴军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一个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完成了百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十的工作,而是做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一个聪明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

我的感受

我见过非常多的伪工作者,每天都很忙,并认为很忙就��了。但我一直迷茫的是如何评定团队成员来引导伪工作者,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个参考,为苦劳喝彩,为功劳发钱。

10000小时理论

10000小时理论并不新鲜,这个理论上是出自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吴军在这里主要说了几个关于10000小时理论的误区和建议。

误区

误区一:简单的工作重复 10000 小时。有些人的 10000 小时都是在从事低层次的重复,上封信中我提到的伪工作者就是这种人。再举个具体的例子,如果在中学学习数学,不断重复做容易的题,考试成绩永远上不去,当然不会有中学生这么做的。但是,在工作中很多人却犯这个错误。比如现在互联网比较热门,一些人学了一点点编程技巧也能挣还不错的工资,于是就守着这点技能每天在低水平地重复。我在《智能时代》这本书里提过一个观点:在未来的智能时代,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的个人可能不超过人口的 2% 。坦率地讲,仅仅会写几行 JavaScript 的人不属于我说的 2% 的行列,这些人恰恰在未来是要被计算机淘汰的。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这一类人和前面讲得正相反,他们好高骛远,他们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虚心请教。他们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岂不知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因此这些人常常是时间花了很多,甚至不止 10000 小时,但是不见效果。在 IT 公司里常常能见到这种人,一个人在下面捣鼓东西,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林黛玉式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我们知道一个概念内涵越来越宽,外延就越来越窄。你如果泛泛地说“桌子”这个概念,它包括非常多的家具,但是如果你说“法国洛可可宫廷式的核桃木贴面桌子”,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几件了。林黛玉就是这样,她越是精进,到后来贾府里只有贾宝玉能够懂她。我们很多人做事是这样,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来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10000 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从头开始。希腊科学体系和东方工匠式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发明发现是可以叠加的,你给几何学贡献了一个新的定理,几何学就扩大一圈。而后者不成体系,是零碎的知识点(甚至只是经验点),每一个新的改进都是孤立的,因此很多后来就失传了,以后的人又要从头开始。

建议

第一板斧,愿景-目标-道路。既然我们练习10000小时是为了提高,精进,不是简单的重复,就需要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愿景。比如有些人会想成为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这个愿景非常好。相反,如果有些人就满足于五年(正常工作大约10000小时)坚持不懈地写JavaScript,非常糟糕,因为这是低水平重复,即便五年后你把它练熟了,可能JavaScript已经过时了,或者是由计算机来写了。
第二板斧,即便遇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这是我中学的校长万帮儒先生在我毕业前和我讲的,讲这个话的背景以后有机会再聊,他大概的意思有这样三层:
第一层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换位思考,当然当时还没有换位思考这个词。
第二层意思是,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
第三层意思是,即使对方真的是胡说八道,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第三板斧更简单,就是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做任何职业工作的人,比如工程师,会计师,律师,都会遇到一些难题,解决了这些难题,我们就进步了。

我的收获

在这里我看到了我的影子,无论是林黛玉式的困境还是狗熊掰棒子都让我汗颜。
1.由于公司并非是技术驱动型公司,并没有很多技术型人才尤其是管理者,在与他们交流时时常感觉不在一个频率,沟通存在障碍,所以我必须面对现实不能顾影自怜了。
2.关于记录真是一点都不能松懈,必须坚持,无论是在什么层级都要做好记录和积累。

技术的成长之路

分级理论

朗道提出了五级工程师的理论,分级方法如下所示: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作用很难取代;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具体见下图:

解析

吴军在这篇文章里着重讲了不同级别的工程师的具体例子,非常形象。下面就是他的例子:
第五级工程师,比如这个人在京东公司任职,老板让他做一个工具,找出那些不断帮助女(男)朋友买书的读者。他自己知道在公司内找谁去要数据,如何确认两个人可能是男女朋友,而且经常买书。也知道自己在京东公司的环境里,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开发工具。以及为了方便客户使用,这个工具应该有什么样的基本功能。
第四级的工程师,就需要有领导能力和在工程上把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的能力了。比如在建造一座海湾大桥时,工程师会在现有资金的条件下,根据交通的需求设计一个200年使用寿命的大桥,但是为了让军队迅速通过一条河,他们追求的目标就变成了在最短时间内建造足够让军队安全渡河的浮桥。目标不同,工程师的解决方案就不同,这件事对于土木工程师和桥梁工程师来讲,常常不是问题。但是很多搞IT的人,常常会把海湾大桥修成浮桥,也会把浮桥按照海湾大桥来慢慢修。
第三级的工程师,就应该能够独立带领人做出一个为公司挣得利润的产品了。他必须是非常好的产品经理。一个有良好工程素养的人,如果心胸开阔,愿意接受各种意见和建议,经过努力,可以做到这一步。你可能奇怪,我为什么专门强调心胸开阔,因为人有多大的心,就能做多大的事情。有人抱怨自己作为工程师,收入和社会地位太低,我想如果你做到第三级,就不低了。当然再往上,就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了。
第二级是能够做出先前没有的东西的人,世界因为他们多少有点不同。举几个例子,比如北极光风投的创始人邓锋,在他(和谢青、柯岩)之前,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防火墙设备,他们做出了这个设备,并且成功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防火墙公司(Netscreen),这个公司在被收购前市值大约为20亿美元。他可以算得上是二级工程师,另外,Google云计算的发明人迪恩(Jeff Dean)也可以算。你如果能成为二级工程师非常好,但是如果不能也没有关系,不必对自己太苛刻。
第一级是开创一个产业的人,包括爱迪生、福特、贝尔等人。这可能离我们远一点。

我的感受

目前我应该时处于4级的水平,有了这个分级模型作为指引,我明白仅仅时有技术时有发展瓶颈的,因此需要补充一些其他的东西才能完成升级。

总结

虽然有些理论和想法我还是无法认同吴军老师的,但这并不影响我非常佩服和欣赏吴军的见识和思维的高度,我从这个订阅专栏吸取了大量的养分,思维高度和眼界都有所提升,绝对物超所值。

PS

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马上也要开播了,有兴趣的可以来一起成为那2%的人。订阅方法,通过得到app订阅。

阅读《吴军·硅谷来信》一年的回顾与思考相关推荐

  1. 吴军硅谷来信-工作效率篇+职业发展

    吴军的硅谷来信工作效率篇 不做伪工作者 问题 每天要做的事太多,总是忙不过来, 而且还因此而产生焦虑 互联网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新问题不断的涌现,不存在清空列队的可能性 观点 不应该追求完成了百分之几/ ...

  2. 吴军--硅谷来信心得

    最近在得到专栏,订阅了吴军的硅谷来信和谷歌方法论,收获颇丰,除了对计算机行业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很多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 计算机工程化的思维 做事情粗调与精调 模块化的思想 等价性的思想

  3. 《吴军硅谷来信》笔记(不定期加更)

    像时代领航者一样思考 一.265封 获得财务自由的启示 二.266封 培养品行 一.265封 获得财务自由的启示 1.掌握一项技能 2. 信誉来自于勤奋 3. 见识的重要性 凡存在于世间的都是公平的, ...

  4. 听完“硅谷来信”的感受

    缘起 第一次听说吴军老师,是通过那本著名的<数学之美>.这本书简直可以说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如此美妙的化学反应!后来利用假期时间,我又陆陆续续看完了< ...

  5. 吴军《硅谷来信》工作篇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作者 / Edison Zhou 这是恰童鞋骚年的第215篇原创文章 2018年在得到App上订阅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从此每天的碎片时间就开始听吴军老师在大洋彼岸寄来 ...

  6. 吴军,硅谷来信3,42,能否快速上手来判断一项技能是否适合自己?

    这里是吴军的<硅谷来信>第3季,又到了我们专栏的周末问答时间.这次回答三个问题,主要和自我成长.中学学习以及双减之后孩子的教育有关. 1 吴军老师,看完这封信,我是否可以理解"无 ...

  7. 记录-吴军《硅谷来信》有感

    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日突然想总结下这几年的实践结果,在此记录. 1.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思维的应用: 颠覆性的东西往往能够颠覆人的认知,例如八国联军利用工业化 ...

  8. 吴军《硅谷来信》思维导图笔记 - 工作篇

    2017年,在前公司领导技术经理刘总的推荐下,在得到App上订阅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从此每天刷牙洗脸的时间就开始听吴军老师在大洋彼岸寄来的信件了.整个来信涵盖了职业发展.工作效率.业 ...

  9. 科技产品的三个历程 -- 读硅谷来信有感

    最近订阅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 ,深有体会.吴军的硅谷来信中涉及技术趋势分析的其实并不多,而我一个计算机的毕业生对这方面又相对比较感兴趣,主要说一下我对这方面阅读的体会.有一篇关于技术发展过程的文章,分 ...

  10. 硅谷来信《西瓜与芝麻》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中的第21封信<西瓜与芝麻>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对境界.眼光.思维.格局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我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一直都在做一些捡芝麻丢西瓜的事 ...

最新文章

  1. linux目录默认权限是什么,linux文件目录默认权限(详解)
  2. Android自定义EditText去除边框并添加下划线
  3. 2015 UESTC Training for Search Algorithm String - M - Palindromic String【Manacher回文串】
  4. Packagist / Composer 中国全量镜像
  5. java 强制向上转型,Java 转型(向上或向下转型)详解及简单实例
  6. mysql 体重 类型 身高_体重较轻,身高较高的身材怎样挑选单板?
  7. SQL Server2000企业管理器在Win7中新建表错误的解决方法
  8. 浏览器的全屏功能小结
  9. Wireshark实战分析之DNS协议分析(一)
  10. 强烈推荐:9 款用起来超爽的编程字体!
  11. ntp服务restrict_ntp服务器配置问题
  12. 2017-2018-1 20155314 20155323 实验二 固件程序设计
  13. 流利阅读12.23 The 'great dying': rapid warming caused largest extinction event ever, report says
  14. ColBERT(2020SIGIR)
  15. 快学 Go 语言 第 3 课 —— 分支与循环
  16. vscode vetur 代码格式化优化设置(亲测有用)
  17. nodejs代码保护方式--加密、混淆、编译、打包成exe
  18. 大学物理:CH3-振动
  19. 专访Mockplus用户花生酱先生 | 金融行业的产品经理生涯
  20. vue+elementUI轮播视频

热门文章

  1. 墨刀原型设计工具学习体会——临摹网易云音乐App
  2. 飞鱼星路由器端口映射/端口转发的设置步骤及注意事项
  3. 算法三十四:最近点对
  4. 计算机内存不足图片,电脑无法显示图片说内存不足
  5. 设计并实现一个员工(Employee)类(C++)
  6. 【Arduino实验15 红外遥控电风扇】
  7. 22. vCenter上解决”此主机当前没有管理网络冗余“的警告
  8. linux进程终止命令,Linux kill命令:终止进程
  9. ios 点生成线路 百度地图_iOS百度地图开发之路径规划
  10. uni-app实现问卷调查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