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如果说5G以前是互联网时代,是把人作为连接和服务对象;那么5G之后就是物联网世界,5G将进一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更加多元化的连接,也就是万物智联。我们都知道5G赋予物联网低延迟、高速率、多终端的交互能力,那么这些能力背后有哪些技术支撑呢?本文由腾讯云5G技术专家工程师闫渊在Techo TVP开发者峰会“「物」所不在,「联」动未来——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上的演讲《5G中的物联网技术与未来演进方向》整理而成,向大家分享他的见解。

点击可观看精彩演讲视频

现在物联网正处在大爆发的前期,从物联网底层通信技术来说,“连接”是刚需,虽然它不是价值链最高的,但“连接”是必需的基础设施

从通信技术的演进来说,特别是在5G时代,物联和人联已经并重发展了,5G网络针对物联的需求,做了很多优化,如uRLLC、mMTC中应用的技术,大部分都是为物联需求而设计的,某种程度上,5G可以说是为物联而诞生的一张网络

一、国家政策引领5G赋能物联网发展

从公开数据看,截止2021年6月末,蜂窝物联网已经达到了12.94亿,上半年新增1.58亿,同比增长16%,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公共交通等领域。

今年,工信部等多部门一起印发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第一个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第二个是《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增长率超200%。综上所述,可以看到,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

二、5G蜂窝物联网的四种部署场景

(一)5G广域大网

5G广域大网适合智能穿戴、安防监控、移动支付、智能家居、视频直播等领域,其连接数量最大,与4G相比,5G引入了切片技术,将带来更好的物联体验。

(二)5G园区专网

5G和边缘计算的结合,以降低时延、卸载带宽和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将是5G园区专网的主要应用场景,如部署与港口、工厂、学校等。部署模式可以主要分为三种:物理模式、混合模式和虚拟模式。

(三)专用频率广域大网

5G之前,电力、铁路、政务等,是基于专用频率部署广域大网比较常见的场景。随着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的兴起,特别是在开放道路区域,基于专用频率部署的5G-V2X车联网将是其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四)专用频率园区专网

企业申请专用频率,自建5G园区专网,类似自建企业WiFi,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对网络的完全自主可控和针对性定制优化。目前,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也出现了此类模式,特别是在工业领域,这也将是5G物联的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5G蜂窝物联网技术类型及发展趋势

工信部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

那么,4G/5G主流的蜂窝物联网技术有哪些呢?主要分为两大类,如下图所示:左边一类是4G物联技术,包含4G Cat4、Cat1和eMTC等。右边一类是5G物联技术,包括5GNR、5G RedCap和NB-IoT。

六种不同的技术全面覆盖了从低速、中速、高速到超高速的各种应用场景。其中,NB-IoT对应100K速率级别的低速业务,如表计类、共享单车等业务。Cat-1、eMTC等对应100K到10M的中速业务,且对成本比较敏感,如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Cat-4和RedCap主要负责10M到100M的的高速业务,如安防监控等,且成本低于NR。最高端的场景则由5G NR来承担。

(一)设计理念从3/4G时代的业务适配络转变为网络适配业务

以前4G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是业务适配网络,基于一张普适性网络,可以承载多样化的业务和应用,当然,对不同的业务需求,也会引入QoS保障。但总之,设计一张统一的网络,这种简单和普适性让其上的应用变得简单和易于推广,我觉得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在4G时代能得到蓬勃发展的动因之一。

但4G主要是面向2C应用,而5G的一个重要发展目的,就是赋能服务2B,B端的需求,主要也是物联的需求,是非常多样的,如速率、时延、能耗、成本等,不同的场景,需求差异巨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技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场景,因此,网络适配业务的设计理念,在5G网络中体现得愈发明显:在网络侧,5G引入了切片等技术,支持给不同的物联应用提供不同的切片;在终端侧,除了NB-IoT、NR一低一高两种终端外,也新引入了5G RedCap终端。

(二)推出低成本终端5G Redcap

5G RedCap的目标场景是视频监控、智能穿戴、工业传感等,它有如下特点:

  • 低成本,RedCap对标的4G Cat-4终端,因此,降低设计的复杂度和尺寸,如系统带宽是20MHz,天线是1发2收;

  • 低功耗,支持数天,最高达1-2周的使用时间;

  • 大容量,RedCap是驻留在5G网络上,可以充分发挥5G的系统容量和大带宽优势;

  • 覆盖好,可以复用5G的大网覆盖。

最后,从成熟度来说,预估5G RedCap可规模商用的时间是2023年。

(三)5G 网络能力(如大上行、低时延和高可靠)将分档提供、按需使用

5G有很多优质的网络能力,如大上行、低时延和高可靠能力,但如前所述,5G,更多的是要网络去适配业务,所以,要达到最佳性能,5G是需要面向业务进行定制优化的,很多网络指标,不是开箱即用的,而且,很多指标实现,是要牺牲别的指标、或付出额外的代价才能达到,这也是它比4G复杂的地方,换言之,在实际应用中,5G的网络能力将是分档提供、按需使用的。

  • 5G大上行能力:通过修改帧结构,如1D3U的帧结构,可以将上行容量,相比普通5G公网提升3倍以上;下一档,则是在此基础上叠加载波聚合功能,则上行峰值容量可以达到约900Mbps。进一步的,再引入SUL功能,则峰值容量能超过1Gbps。未来,如果引入毫米波技术,则上行容量可以进一步提升。

  • 5G低时延能力:5G移动网的时延,是包括空口时延和从基站到核心网的时延。正常情况下,5G的空口时延在10-20ms之间,端到端时延在20-30ms之间。降低空口时延,有预调度、自包含子帧等技术,但代价是耗电更大、损失一定容量等;降低基站到核心网的时延,主要是引入边缘计算等技术。因此,5G的时延指标也可以分为多档:如<5ms、5-10ms、10-20ms等。

  • 5G高可靠能力:可靠性可以分为三层:应用层自身的可靠性、5G网络的可靠性和基础资源的可靠性。例如,上层应用层的可靠性,在游戏中,有蜂窝和WiFi双发选收的技术;下层基础资源层的可靠性,主要是硬件的冗余备份。而5G网络的可靠性,又可以分为低时延下的可靠性和无时延要求下的可靠性,不同的需求,技术不同,所花代价也不同。

(四)R16/R17其他物联能力优化

在5G R16/R17标准,3GPP针对物联需求,对不同的业务场景需求,和相关的网络能力,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例如,在业务场景方面,针对专网场景(5G NPN)、非地面网络场景(5G NTN)、5G V2X场景、工业IIoT场景等进行了优化;在网络能力方面,针对5G固移融合、终端功耗、广播/多播、5G定位、小包传输增强等能力进行了优化。

四、5G的物联网应用趋势

5G会给物联应用未来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我觉得会有以下四方面的趋势:

(一)一网代替多网

5G是一张泛在的广域网,但通过引入边缘计算、D2D等新技术,5G也能同时适于局域和终端短距直连通信的场景,畅想未来的一个场景(当然时间也可能比较遥远),可能就只需要一张统一的5G网络,结合IPv6,能满足多样化的物联需求,应用设计、网络运维等也都能变得更加简单。

(二)云化代替离散

5G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结合边缘计算等技术,很多终端都有变成薄终端的趋势,如云手机、云电脑等,离散的终端算力将向边缘节点或云节点集中,也将带来全新的设计架构和应用体验。

(三)无人代替有人

未来无人化的广泛应用,将由5G和AI的结合驱动成为现实。5G将给AI带来泛在连接和海量数据,而AI,则让这些数据和连接高效利用起来。如高通所指出的,“我们正迈入一个由AI和5G驱动的智能云连接的时代。万物都将被连接到云端,以可靠的方式实现互联。”

(四)远程代替现场

在可预计的很长一段时间,无人化和远程化一定会并行发展。远程化,实现人与物在物理空间上的解耦,将激发很多全新的应用,如远程驾驶等。之前,由于网络的限制,远程化并未真正普及开来。5G的大带宽和低时延等特性,将使得远程化在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非常感谢大家的时间,希望跟大家多交流,谢谢!

 讲者简介

闫渊

腾讯云5G技术专家工程师

腾讯云5G技术专家工程师,拥有多年通信领域工作经验,工作经历涉及3GPP标准化、行标企标制定、产品开发测试和现网网规网优等,对5G通信技术有深入的理解。目前负责腾讯云5G相关产品和创新应用的研发和推广。

 推荐阅读

Go语言重新开始,Go Modules的前世今生与基本使用

千万并发连接下,如何保障网络性能?

从0到1:轻松搞定从RPC到服务化框架的设计!

是什么让AIoT开发更便捷?—TencentOS


5G中的物联网技术与未来演进方向,路在何方?相关推荐

  1. 唯众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解决方案

    一.专业背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并非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而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 ...

  2. 5G时代 ,物联网技术赋能智慧医疗

    5G+智慧医疗发展之路 当前,信息化时代来临,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核心因素的信息化经济正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发展提质增效的主要动能.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

  3. 智慧农业建设方案中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即"物物相联之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 ...

  4. 探索无限可能: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应用引领智能化时代

    ⭐ 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 物联网发展和创新挑战 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十年的科技发展,不难发现物联网技术的崛起和蓬勃发展.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 ...

  5. 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与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是在1999年首次被提出来的,直到2005年才正式定的.所以,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 ...

  6. 5G中网络切片技术是什么?—Vecloud

    打个比方,如果说4G网络是一把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刀.那么,5G网络就是一把灵活方便.多功能用途的瑞士军刀了. 4G网络主要为智能手机而生.进入5G时代,我们将面临"下一件大事(the ne ...

  7. 自我监督学习:AI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深度学习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但这项技术本身仍存在一项致命缺陷:需要大量数据的加持. 来源丨The Next Web 尽管深度学习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但这项技术本身仍存在一项 ...

  8. 文章学习(二)综述类:数据驱动的类比设计:最先进的技术和未来的方向

    DATA-DRIVEN DESIGN-BY-ANALOGY: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 摘要   类比设计(DbA)是一种设计方法,指的是从源领域得到 ...

  9. 【InfoQ】博睿数据CTO孟曦东访谈实录:可观测性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

    差不多在五年前,分布式系统已经成熟,微服务架构尚未普及,可观测问题就已经在桎梏技术团队的工作效率.一个To C的软件使用问题可能由客服发起,整条支撑链路的所有技术部门,都要逐一排查接口和日志,流程非常 ...

最新文章

  1. Linux学习(一)--目录结构
  2. ESP32 官方文档(三)分区表
  3. 使用XDebug和WinCacheGrind分析PHP性能
  4. 快手2021服饰品类洞察报告
  5. 报 There is insufficient memory for the 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to continue. 的问题
  6. IBM的人工智能“沃森”首次确诊罕见白血病,只用了10分钟!
  7. 请大家一起呼吁媒体不要进行幸还者回忆性采访
  8. python模块paramiko与ssh
  9. 我想用计算机计算数,数字计算器
  10.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11. 51单片机 之 8*8 LED点阵(解决程序烧录没反应、显示拖影问题、取字模软件)
  12. 用JAVA编程的数字时钟代码
  13. 致信oa系统服务器ip,OA系统登陆考勤IP控制
  14. 互联网的发展简史—web
  15. 阿里巴巴协助征战SARS(简单)
  16. modbus调试团结_团结:打破垃圾收集规则
  17. 计算机专业有必要数学竞赛吗,高中数学竞赛必要吗
  18. Vue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19. 青年惨遭毒手变身侏儒_侏儒:禁用/删除密钥环
  20. 节点污点 Taint 和容忍度 Toleration在生产中的使用

热门文章

  1. 当你遇到Error: ER_TRUNCATED_WRONG_VALUE_FOR_FIELD: Incorrect string value:
  2. 经验分享-band 7.5已经工作的人如何准备雅思考试-学习心得-雅思频道|太傻网考试频道|常识 辅导 技巧 机经 名师 访谈 交流 资料 试题库...
  3. win10下星际争霸II和Pymarl环境配置
  4. 软件著作权登记需交什么材料
  5. linux制作多系统启动盘制作工具,制作U盘多系统(老毛桃WinPE,Ubuntu,MaxDOS,CDlinux,Parted Magic Linux)引导工具...
  6. 俺的DBA之路----全文完
  7. 一篇关于apache commons类库的详解
  8. java 不同类型的数组_java创建存放不同类型数据的数组
  9. C语言十进制转八进制、十六进制以及十六进制转十进制、八进制
  10. 信息论安全的私有信息检索(PIR)Chor1995论文里的双服务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