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便赶到台北火车站,准备坐车前往嘉义。原本打算从嘉义乘坐向往已久的小火车进入阿里山,遗憾的是因为台风的关系小火车已停运好几天,最后只好改乘大巴。

这篇文章写于两年前,当时还在做网站的时候,断断续续会有一些同学跟我询问关于中文乱码问题,每个人的问题也都大同小异,随后便写了这么一篇关于web编码的文章,以便帮助一些同学对web编码有个清晰的认识。

虽然写的比较早,但这方面的知识是没有过时的,看过的同学可以再温习一遍,没看过的正好可以熟悉一下,以下是原文。

1开场白

我们知道http协议是请求-响应式的,平常出现的乱码问题也就都隐藏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如果能明白字符在这个期间所走的链路,以及在这个链路中都经历了怎样的字符转换,那么遇到任何烦人的乱码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下面我会根据自身工作中的经历,讲述基于http协议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字符乱码问题。

2响应(response)时的乱码问题

当你在浏览器里看到响应内容是乱码时,你会认为一定是程序吐出的字符就是乱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修改程序。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写了一段简单的程序用来模拟web程序,这段程序的作用就是输出utf-8编码的“中国”两个字符。下面我们用火狐和chrome访问这个程序:

用火狐访问http://localhost:8080

    

用chrome访问http://localhost:8080

    

从上面可以看到,对于相同的输出,不同的浏览器展现了不同的结果。Firefox在浏览器正文显示的是乱码,而在下面的“响应”标签中显示了正确的字符。Chrome则跟Firefox相反,正文显示正确,标签”response”显示乱码。并且两个浏览器显示的乱码也是不一致的, firefox显示成了三个字符,chrome则显示成六个字符。

上面说过,我的这段web程序是将“中国”这两个字符按照utf-8编码输出的,难道是在输出的过程中被转换成了别的编码?为了一探究竟我需要看到程序输出的原始字节码,原始字节码用firefox和chrome自带的工具是看不到的,这里我用wireshark分别对两个两个浏览器做了抓包。

“中国”这两个字符在utf-8编码中对应的编码为e4b8ad(中)、e59bbd(国),如果我们抓到的包中也看到的是这六个字节,那就说明程序的输出是没有问题。

对firefox的抓包:

对chrome的抓包:

通过wireshark可以看到两个浏览器的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Data部分都是e4b8ade59bbd,和我们的预期一致。不同的是firefox发送请求用了404个字节,chrome用了494个字节,这个其实是两种浏览器在发送请求时,带的请求头不一样,比如用来说明浏览器身份的User-Agent请求头。

既然程序的输出没有问题,那就是浏览器为什么会展示成乱码呢? 我们都知道http程序在吐出内容时还会携带一些响应头,依次来对内容做一些说明,我们上面这段程序携带的响应头如下:

可以看到只带了一个Content-Length头用来说明内容的字节长度,至于如何解释这六个字节浏览器是不知道的,所以浏览器此时只能“猜测”了。首先http协议本身就是字符型协议,既然响应头没有更多的说明,那默认就认为输出的内容也是字符内容了,剩下的问题就是“猜测”这六个字节是那种字符的编码了。从chrome的显示可以看到,chrome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了正确的utf-8编码,在”response”标签中且使用了错误的编码来解释这六个字节。Firefox则正好相反”响应”标签中“猜”对了编码,但是浏览器窗口中且使用了的错误的编码。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用“猜测”这个词其实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每个字符编码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如果对所有字符编码规则都很熟悉,给一段字节序,是可以推导出它的字符编码的。

知道了问题所在解决起来就很容易了,在http协议中有一个Content-Type头,用它可以指定内容的类型和内容的字符编码。现在我们为输出加上响应头Content-Type:text/plain; charset=utf-8,分别用两种浏览器访问http://localhost:8080,看到的响应头如下:

此时firefox的浏览器窗口和chrome的“response”标签都显示了正确的字符。

截止到目前我们得到的结论应该是这样的,charset指定的编码需要和输出内容保持一致,这样在显示的时候才不会出现乱码。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访问我们的资源,我们分别使用telnet和curl来访问http://localhost:8080

通过Telnet来访问:

   

因为我这段web程序并没有处理任何http的请求头,它的默认动作是只要建立好tcp连接后就直接输出内容,所以看到在telnet的时并没有发送任何http协议需要的请求头,且依然可以输出内容。

从图中可以看到,charset=utf-8没错,并且我对程序没有做任何的改动,也就是说程序输出的编码和Content-Type指定的编码是一致的,但我们并没有看到正确的字符。

通过curl来访问:

可以看到响应头和内容显示,跟使用telnet访问时是一样的,内容都出现了乱码。

所以我们上面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所得到的,关于输出编码和charset保持一致就不会出现乱码的结论是错误的吗?当然不是,不过前提是结论前必须加上“浏览器”这个限定词。实际上我们把http的响应分成数据获取和数据解释这两个步骤就会很容易理解这问题,首先在数据获取这个步骤中,浏览器、telnet、curl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和web程序先建立tcp连接,然后获取web程序返回的数据。不同的是在数据解释这个步骤中,浏览器是符合http规范的,http规范中说响应头Content-Type中的charset指定的编码,就是响应内容的实际编码,所以浏览器正确的显示了字符。我们用telnet和curl演示的例子只是负责获取数据这一个步骤,对于数据解释这个步骤是有发起命令的终端来负责的,而终端跟http协议没有半毛钱关系,终端只会只用预先设定的编码规则来显示内容。

下面是我把中端的编码设置为utf-8,然后用curl访问的结果:

程序没有做任何改动,但是乱码消失了。

不在响应头中指定编码规则就真的不行吗?

将程序的响应头Content-Type设置为text/html,不设置charset,然后分别在两个浏览器中访问。

在firefox中访问:

在chrome中访问:

可以看到firefox中出现了乱码,chrome中没有。现在我们改动一下程序的输出内容,输出内容为:

中国

然后再用两个浏览器分别访问:

Firfox的访问:

乱码消失了。

Chrom的访问:

显示正确。

从上面的四张图可以看到,我们没有在响应头中指定内容的编码,但仍然没有出现乱码问题,原因就在Content-Type:text/html和响应内容中的标签,这个标签对html内容本身做了一个自描述。想xml这种标签语言也可以像html这样进行自描述,也就是说对于响应是xml的内容,即使没有charset指定编码,xml也可以通过自描述对指定正确的编码。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不带charset的字符内容时,浏览器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即使相同浏览器但版本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一定一样。所以我这里介绍的乱码在你本地不一定会出现,但是为了确保所有浏览器不出问题,最好在响应头上加上charset并让其和内容的实际编码保持一致。如果提供的http资源并不是用在浏览器中直接访问的,而是用来提供接口供各个系统调用的,没有指定charset时就需要用其它方式来告知对方内容编码。

3请求(Request)过程中出现的乱码问题

请求过程中出现乱码时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请求发送时所用的编码,另一个是web应用接收到请求后解码时所有的编码。请求发送时用什么编码,主要取决于发送请求所用的客户端,这里我们以浏览器和telnet为客户端来说明。Web应用层我们使用个tomcat来举例说明,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用的不是tomcat,那么在解码请求时会和这里介绍的解码行为不一致,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原理明白了也就可以触类旁通了。

开始之前先解释下URL的组成:

{http://localhost:8080[/app/servletpath]}?(name=xxx)

{}:代表URL

[]:代表URI

():代表查询参数

对tomcat使用默认设置,使用如下的代码来接收请求:

@Override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name: "+req.getParameter("name"));

System.out.println("queryString: "+req.getQueryString());

System.out.println("pathInfo: "+req.getPathInfo());

System.out.println("requestURL: "+req.getRequestURL());

}

直接在chrome中输入 http://localhost:8080/app/中国?name=中国得到的结果如下:

name: 中å½

queryString:name=%E4%B8%AD%E5%9B%BD

pathInfo:/app/中å½/

requestURL: http://localhost:8080/app/%E4%B8%AD%E5%9B%BD/

从打印的信息可以知道,queryString和请求URL在发送之前chrome先把中文按照utf-8进行了百分号编码(关于百分号编码可以看http://deyimsf.iteye.com/blog/2312462),从里这判断出请求发送的时候编码是正确的,但是在使用Request.getParameter()和Request.getPathInfo()的时候出现了解码错误。

在tomcat文档中可以看到有URIEncoding一个参数,文档对它的解释如下:

This specifies the characterencoding used to decode the URI bytes, after %xx decoding the URL. If notspecified, ISO-8859-1 will be used.

大概意思是tomcat会使用URIEncoding指定的编码对URI部分进行百分解码,如果没有指定则使用ISO-8859-1对其进行解码。通过这段解释可以知道,出现乱码的原因是未用URIEncoding指定正确的编码。下面我们将URIEncoding设置为utf-8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在tomcat的server.xml文件中配置如下: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URIEncoding="utf-8"/>

直接在chrome中输入 http://localhost:8080/app/中国?name=中国 ,结果如下:

name: 中国

queryString:name=%E4%B8%AD%E5%9B%BD

pathInfo: /app/中国/

requestURL:http://localhost:8080/app/%E4%B8%AD%E5%9B%BD/

可以看到乱码消失了,并且入参name的乱码也消失了,这说明URIEncoding对QueryString也是起作用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chrome在发送请求之前,会把所有中文进行百分号编码再发送出去,并且字符编码使用的utf-8。实际上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不出现乱码,对请求进行百分号编码(又叫URL编码)是必须的,至于为什么要进行百分号编码,可以看我早前写的一遍文章https://deyimsf.iteye.com/blog/2312462,这篇文章对为什么要百分号编码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

由于http协议只规定请求发送时应该进行编码,并没有规定使用那种编码,所以chrome的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浏览器。仅同一个请求中的URI部分和Query String部分,有些浏览器的编码方式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在工作中就遇到过URI部分使用GBK编码(没有进行百分编码),而Querty String且使用的是urf-8进行百分号编码的浏览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我们在发送任何请求之前,一定要对有中文的地方使用某种字符编码(比如utf-8)对其进行百分号编码。

4关于请求体中字符编码的问题

我们上面说的乱码问题都出现在URL和Query String中,还有一种容易出现乱码的问题是在http的请求体中。使用http中的post方法提交表单就可以将入参放入到请求体中。

服务端用于接收post请求的代码很简单,如下:

@Override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name: "+ req.getParameter("name"));

}

非常简单,接收到入参之后直接在控制台输出。

Firefox中进行post访问:

Chrome中进行post访问:

然后在两个浏览器中分别点击提交按钮。

Firefox中提交后,后台获得结果如下:

name: Öйú

Chrome中提交后,后台后的结果如下:

name: 中国

两个浏览器再提交后都出现了乱码,并且出现了两种乱码,因为服务端的程序是一样的,所以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两个浏览器在发送请求时使用的编码肯定是不一样的,暂时还看不出是客户端问题还是服务端的问题。下面我们使用wireshark来看看两个浏览器在发送请求体时,使用的原始编码是什么。

Firefox发送请求的wireshark截图:

Chrome发送请求的wireshark截图:

分别看两张图的最下面蓝色区域,可以看到firefox部分是

name=%D6%D0%B9%FA

chrome的部分是

name=%26%2320013%3B%26%2322269%3B

相同的地方是两个浏览器都对入参name的值做了百分号编码,不同的是使用的字符编码不一样,两个浏览器发送请求时,分别使用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字符编码对入参做了百分号编码。有没有办法让不同的浏览器在发送post请求时使用同一的编码呢?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是,我们用js来控制post提交,并且在提交前将所有的入参都按照统一的字符编码(如utf-8编码)做百分号编码。

现在来看看另一种办法,上面我们在对请求提交之前为两个浏览器分别截了两张图,可以看到在firefox和chrome获取表单后的http响应头,这两张图的分别只有三个同样的响应头Server、Content-Length、Date,现在我们为这个http响应增加一个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然后分别在两个浏览器中输入”中国”并按提交按钮。

此时可以看到,两个浏览器发送的请求提都变成了

name=%E4%B8%AD%E5%9B%BD

即urf-8形式的百分号编码。

两个浏览器提交后,后台获得的数据如下

name:中å½

还是乱码,只不过现在乱的一样了。

这里我们后台获取入参值的时候,使用了和前面获取Query String中的入参时一样的方法, Request.getParameter(),tomcat中的URIEncoding设置和前面是一致的,用的是utf-8编码。浏览器发送请求使用的是同样编码规则,后台接收参数也是使用的同样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http请求方法不一样,一个get,一个是post。所以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URIEncoding对post方式不起作用。这里需要用到Request.setCharsetEncoding()方法,这个方法只对请求体起作用。

服务端代码变成如下形式:

@Override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q.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System.out.println("name: "+req.getParameter("name"));

}

注意Request.setCharsetEncoding()方法一定要放在所有Request.getParameter()等方法之前。

5使用Content-Type请求头指定字符编码

前面我们一直使用Content-Type作为响应头,来明确响应内容的字符编码,其实这http协议头也可以用在请求中,可用用来指定请求体中的字符编码。

现在我们将服务端的中的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部分注释掉,我们使用telnet程序来模拟浏览器发送请求,模拟操作如下:

可以看到为Content-Type头增加了charset=utf-8设置。

这时候在看后端打印出了正确的编码:

name:中国

最后的出的结论是,http使用post方式提交表单时,发送请求所使用的编码有响应头Content-Type中的charset决定,如果在获取表单的响应中没有设置charset,则浏览器根据自身“喜好”来决定。服务器端在解析请求体内容时,解码编码用Request.setCharsetEncoding()方法(j2ee)或者请求头Content-Type来指定。

6关于ISO8859-1的问题

前面我们介绍了三种设置服务端解析字符的编码方式,以此来避免解码过程中出现的乱码问题,分别是URIEncoding、setCharsetEncoding()、Content-Type。如果不用这三种方式,那么对于tomcat来说,它会默认使用ISO8859-1对字符做解码。

服务端程序做如下改造:

@Override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name: "+new String(req.getParameter("name").getBytes("iso8859-1"),"utf-8"));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doGet(req, resp);

}

客户端我们使用chrome浏览器:  

其它地方用默认值,这其中包括tomcat中不设置URIEncodng,代码中没有Reqeust.setCharsetEncodnig(),请求头Content-Type中没有charset。然后用我们前面提到的所有访问方式,比如多种浏览器的get请求、多种浏览器的post请求,前提是发送请求时一定要对中文做百分号编码。所有这些方式都试过一遍之后你会发现,不关那种方式,只要入参name的值使用的是utf-8编码(后台的doGet方法里用的是utf-8,需要和这里保持一致),后台都不会出现乱码。是不是感觉很神(诡)奇(异)?下面我们通过走进字符编码的最底层,来一起剖析这个神奇的现象。

7编码转换

如果一个字符从输入到输出出现了乱码,那么在这个输入输出的中间过程中一定发生过编码转换。

对于我们上面的测试用例,总共发生了六次编码转换:

  1. 浏览器对字符做百分号编码

  2. Tomcat解百分号编码

  3. ISO8859-1编码转java内码

  4. Java内码转ISO8859-1编码

  5. 把字节数组当成utf-8编码转java内码

  6. java内码转输出编码

开始解释这六次编码转换之前,先明确一些描述规则:

  • 字符:直接用其字面意思来书写,比如字符”a”、”中”等

  • 字节:用16进制加上前缀0x表示,比如ascii字符”a”字节表示就是0x61

  • String.getBytes(“utf-8”):把java内码转成utf-8编码

  • newString(bytes[],”utf-8”): 把字节数组当成utf-8编码-转成java内码

浏览器对字符做百分号编码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中国”这两个字符,他们的utf-8编码分别是0xE4B8AD、0xE59BBD,每个字符占用三个字节。经过百分号编码后变成了%E4%B8%AD、%E5%9B%BD,可以看到百分号编码对原始编码是无损的,它只是把原始字节变成了%+原始字节的16进制表示。比如字节0xE4,转成百分号编码为%E4,有一个字节变成了三个字节。

Tomcat解码百分号编码

解码百分号编码也很简单,其实就是去掉百分号,然后将百分号后的两个字节合并成一个字节,如百分号编码%E4,解码后变为字节0xE4。到这一步“中国”这两个字符就变成了0xE4B8AD、0xE59BBD。

详细的百分编码可以看https://deyimsf.iteye.com/blog/2312462。

ISO8859-1转java内码

ISO8859-1可以简单理解为ascii的升级版本,我们知道ascii只用到了一个字节中的后7位,高位始终是0,所以它最多可以表示128个字符。ISO8859-1可ascii一样都是单字节字符集,不同的是它把最高位利用起来了,增加了一些西方字符(如±、÷等字符),详细内容可以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ISO/IEC_8859-1。

我们这里说的java内码是java程序运行时,在内存中存储字符的编码,用的是unicode标准中定义的utf-16编码。在java中处理字符就是各种字符编码转java内码,java内码再转各种字符编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java处理字符类似翻译官翻译语言。比如一个母语是汉语,精通日语和英语的翻译官,他在将日语转成英语或英语转成日语时,一定会先别他们转成母语,然后再转成其它语言。看到这里你有可能会说,厉害的翻译官不需要转成母语,或者翻译官的母语也不是一种,有可能好多种。但是目前我们的大部分计算机语言就只有一种母语。

ISO8859-1和java内码(utf-16)介绍完了就可以说转换的问题了。utf-16是一个把Unicode码点值编码成16位(两个字节)整数的序列,它会把unicode字符编码成2字节或四字节。前面说了ISO8859-1是8位长的单字节字符编码,所以utf-16编码和ISO8859-1编码是不兼容的,但是utf-16包含ISO8859-1中的所有字符,所以他们的编码之间也是有对应关系的。

在unicode文档中翻看下面两篇文档

http://www.unicode.org/charts/PDF/U0000.pdf

http://www.unicode.org/charts/PDF/U0080.pdf

从中可以看到,ISO8859-1所表示的所有字符,在unicode字符集中都可以找到,并且他们对应的unicode的码点值就是在原有的编码前加上8位0,比如ISO8859-1中字符”a”表示为0x61, 在unicode字符集中字符”a”表示为0x0061。有了对应关系就可以进行编码转换了。

在上面第2步(Tomcat解码百分号编码)后,“中国”这两个字符在内存中是这样的0xE4B8ADE59BBD,正好六个字节。这其实是这两个字符的utf-8编码序列,但是由于我们并没有告诉tomcat这是什么字符编码序列,所有tomcat就认为这是一个ISO8859-1编码序列,并把它告诉了java程序,java程序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字节序列按照ISO8859-1转换成utf-16,转换成功后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

ISO8859-1

0xE4

0xB8

0xAD

0xE5

0x9B

0xBD

UTF-16

0x00E4

0x00B8

0x00AD

0x00E5

0x009B

0x00BD

可以看到原本的两个字符,在java中变成了六个字符;原本的六个字节,在java中变成了12个字节。

Java内码转换成ISO8859-1编码

这一步骤实际上是在执行我们例子程序中getBytes(“iso8859-1”)这个方法,也就是把utf-16转换成ISO8859-1。由第三步(ISO8859-1转java内码)中的对应表格可以看到,utf-16转ISO8859-1只需要把每个字符前面的8位0去掉就可以了,转换成功后俩个字符就又变成了0xE4B8ADE59BBD。虽然两次转换过程中,对字节的解释是错误的,但是并没有丢失原始字节信息。

把字节数组当成utf-8编码转java内码

这一步执行的是上面例子程序中的new String(0xE4B8ADE59BBD,”utf-8”)方法,因为我们的字节数组本来就是utf-8编码,所以按照utf-8来转码肯定是没问题的,转换成功后的对应关系是这一样的:

UTF-8

0xE4B8AD

0xE59BBD

UTF-16

0x4E2D

0x56FD

到这里“中国”这两个字符在java内部才得到了正确的表示。

Java内码转输出编码

这一步执行的是上面例子程序中的System.out.println(“中国”)方法,现在“中国”这两个字符在java内部用utf-16得到了正确的表示,剩下的最后一步就是对外输出,也就是对外翻译的过程,我们这里用的java自带的println方法,这个方法会根据当前平台的自身编码进行输出,比如你的平台环境是中文,那输出的可能就是GBK编码。如果你不行用平台编码,想自己决定输出编码,很简单

System.out.write(“中国”.getByte(“字符编码”));

这样就可以了。

8结束语

整篇文章从客户端的“一问”开始,以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一答”为结束,在一个完整的链路上举了各种例子,阐述了每一次可能的编码转换。

例子虽多,但核心内容其实只有“编码转换”这一节,而核心思想就是,任何字符数据在录入、传输、存储、展示等各个节点上都有可能发生“编码转换”,比如我们本篇的内容,从浏览器输入请求地址,到从服务器返回数据;再比如你在电脑中新建一个文本文件,从录入内容,到存储到磁盘,再到重新打开它;甚至你发起一个ssh请求,从打开终端,到输入命令,再到服务器处理命令并返回数据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编码转换。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编码问题,同学们完全可按照本篇的思路,先从这“一问一答”中找出可能发生编码转换的节点,然后再设法对每个节点进行观察,以便找出有问题的节点并对其进行对症下药。

中telnet_web开发中的编码问题相关推荐

  1. Eclipse中Java开发中版权声明及编码风格的注释

    Java项目开发中,常常需要在编码文件上面加上一些版权声明或者类注释,如果文件很多,手工去添加或者修改,会很麻烦.可以利用工具满足我们的要求. 一.版权声明 可以使用Jautodoc.将jautodo ...

  2. WordPress开发中常用代码(必备)

    很多人在WordPress开发中常用代码,WordPress 相比其它网站程序,最突出的优势:主题模板多,插件多,相关技术文章多,只要你想到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插件或者代码实现.现在分享下WordPre ...

  3. 使用MyEclipse开发中的编码设置

    在使用Eclipse+MyEclipse开发中,许多文件编码默认是ISO-8859-1,不支持中文(如常用的JSP).这样我们每次建文件都要手动改编码,其实我们可以在设置文件默认编码,今后再创建时就不 ...

  4. 开发中常见的编码和乱码问题

    以汉字'中国'为例 我们经常在开发中会遇到如下几种 \u4e2d\u56fd %E4%B8%AD%E5%9B%BD 中国 中国 从这里几个编码开始说起吧 1 unicode字符串 \u4e2d\u56 ...

  5. java语言使用的字符码集是_Java应用开发中的字符集与字符编码

    事出有因 在向HttpURLConnection的输出流写入内容时,因没有设置charset,导致接收方对数据的验签不一致. URL url = newURL(requestUrl);//打开连接 H ...

  6. 开发中Base64编码运用

    一.Base64编码原理Base6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码的编码方式之一,其编码原理如下: 1. 统计需要编辑的字符串长度,把需要编译的字符串按每3个为一组,长度整除3的在字符串后面加 ...

  7. freemarker中运算符_如何在Web应用系统表示层开发中应用Velocity模板技术

    软件项目实训及课程设计指导--如何在Web应用系统表示层开发实现中应用Velocity模板技术 1.分离Web表示层的数据处理和展现逻辑的常见的应用技术 分离Web表示层的数据处理和展现逻辑是目前企业 ...

  8. 谈谈WEB开发中的苦大难字符集问题

    记得刚做javaweb开发的时候被这个编码问题搞得晕头转向,经常稀里糊涂的编码正常了一会编码又乱了.那个时候迫于项目进度大多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有时间就把整个体系搞了个遍,终于摸通了来龙去脉. ...

  9. 书评 | 如何让开发中的各种文档变活?《活文档》阅读总结

    题图 | © Yunshan Xia 几年前在 O'Reilly 看到一本叫 Living Documentation 的书,可惜当时没读完. 最近图灵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翻译版<活文档:与代码共同 ...

最新文章

  1. 使用注解方式进行aop编程(代码)
  2. 重磅!李飞飞 CS231n 最全学霸笔记精炼版来了
  3. linux 命令行 ctrl z,Linux操作系统下运行命令时CTRL+Z的作用
  4. 【JDBC】各版本jar包下载网址及Tomcat下载
  5. Web前端期末大作业-响应式唯美婚庆公司网站网页设计(HTML+CSS+JavaScript)
  6. mysql数据表添加数值_MySQL中数据表和数据的操作
  7. html area标签用例,CSS中的html – tabindex
  8. switchHosts 介绍
  9. 【STM8S103K3】 I2C
  10. [渝粤教育] 苏州科技大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参考 资料
  11. java spring定时器_Spring定时器的使用
  12. cad图纸服务器共享文件慢,DWG文件打开慢?3个技巧教你实现快速预览!
  13. fastadmin 多表关联查询
  14. 专访清华裘捷中:亚洲高校首个KDD最佳博士论文奖是如何炼成的?
  15. 微信公众号网页授权--前端获取code及用户信息(vue)
  16. java友盟自定义行为_友盟自定义事件常见问题
  17. tp5获取数组_tp5input不能获取数组
  18. 【ESP 保姆级教程】疯狂毕设篇 —— 案例:基于阿里云、小程序、Arduino的温湿度监控系统
  19. GitHub7200星,一个可以白嫖全网无损音乐的神器
  20. Unity自动提取优化Fbx模型动画文件,并生成ab包文件大小对比信息

热门文章

  1. Could not load driverClass ${jdbc.driver}
  2. Java小白版聊天室1.0版本
  3. JDBC数据库连接小白教程
  4. HDU 3662 3D Convex Hull(三维凸包面的个数)
  5. Struts2 + MySQL 实现分页
  6. 使用bootstrap的相关配置
  7. Lintcode1 A+B Problem solution 题解
  8. 3144: [Hnoi2013]切糕
  9. HDFS文件和HIVE表的一些操作
  10. Fast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