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我个人觉得读书是有用的,而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只是他读的书太少,还不能够拿出来“用”,其次是读书有没有用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应该和自己比,如果一个没有怎么读过书,依然很成功,那么他如果读了很多书会不会比现在还更成功呢?小老板和企业家的差别可能就在这里吧。当然,这里说的读书包括上学和阅读。希望各位大神能够发表您精辟的见解。

“很多人不读书一样当老板挣大钱”。

他们为什么挣大钱呢?你想过没有?
如果你没搞清楚这个核心问题,当然反驳不了他的质疑了。

不是因为他们比你聪明,也不是他们能力比你强,而是因为他们获取信息比你快。因为在信息不能充分流动的时代里,他们的“挣大钱”是利用的信息不对称赚的。在有了互联网,信息充分流动的以后,土老板们的日子就比较难过了,所以很多人说“现在钱比较难赚”,就是这样。

以前大家跟我一起上,拼一拼就行了。现在不是这样,你要存活下来,拼的是管理、技术、知识,不再是信息。你只有产品差异化,反应迅速,不断创新,才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你现在在网上搞个营销,完全不懂营销原理,就会“复制粘贴”有用吗?有人会相信你买你的东西吗?不读书能行吗?我别的不说,别人弄个机器人出来,自动注册发布,效率就是你的几十倍。
现在问题来了,编程能不看书无师自通吗?

以下是我 当下中国有哪些反智主义的现象? – 万方中的回答 的回答,完整地回答了你这个问题,没看过的可以看,看过的同学也可以再看一遍,请允许我在此偷个懒:

中国反智最大的根源在于“读书无用论”。
“读书没什么卵用”,这是最直接的一种。

与之相比,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读书无用论”:“我觉得经验比读书更重要。(所以不读书)”、“你读的是书,我是在社会里读书,一样的。”、“我觉得读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很难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读书没什么卵用)”

我们以上答案里,阐述的很多问题,都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本质在于:过度的依赖于经验,而不是思维方式。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来自于两方面:书籍,以及经验。
当他没有从书籍里获取思维时,那么,他剩下的,就只有那点儿经验了。
经验人人都有,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一个人,只要你活着,就有经历,有经历,就有经验。

当一个人过度地依赖于经验,那么当他作出决断时,经验、感觉、直觉混淆在一起,以致于分不清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感觉、哪些是直觉、而哪些才是思维,正确与错误更加分不清楚了。

这时,感官的刺激代替了大脑,直觉代替了思维,后续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我在后面将慢慢谈。

1现象我因为身在制造业的关系,所以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黑社会、有官员、有制造业老板们,有工厂员工、也有办公室的小白领。他们的收入不算高,一个月从3000到7000不等,但这个水平在中国,也算不上低。

老板更不用说,从2000年中国开放WTO以来,外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身家没过千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过外贸。
在这里,上到老板,下到员工,外到客人,内到熟人,你时刻都能体会到一股子反智的倾向。

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来一句:“哎,读书也不是那么有用的,你看你。”然后就没说下去了,意思是“你读这么多书,还不是最后跟老板打工?”

有的同事要炒股,我推荐他看几本书,尔后又原封不动的还给我。比起这些,他们更喜欢看新闻,看市面上兜售的“某女这轮牛市爆赚600万”劲爆新闻,讨论K线形态,寻找内幕消息。

还有的想创业、开工厂(现在制造业极具下滑居然想开厂),却没有人想静下心来,充充电、看几本书、学点什么,他们给我的回答常常是:“我觉得看书没那么重要,看了要用得上才行啊!我现在缺乏的是经验,真的,我很需要。你像我师傅,一个斗大的字都不会,照样的走南闯北,但他就是很有经验……”

在这里,人们喜欢对财富高谈阔论,对往事唏嘘感叹,对小道消息趋之若鹜,对名人大事件侃侃而谈。但是从来没有人,想知道这些事件背后的理论和起因,更没有人会静下心来,拿本书慢慢研究。

2缘由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发生了山崩地裂式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面,诞生了无数的机会,产生了无数的富翁。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富的,就这样富起来了。人在财富面前,容易极度的膨胀,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客观因素的作用。

我们的这个社会是非常现实的,经常会由结果来推导成因。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你总感觉,他说什么都是对的。因此,这些现象给了人这样的错觉:读书有个卵用,能赚到钱、有能力才是真的。

相信这样的情况你们也经常遇到,你看着看着书,突然走过来一个人,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哎,别读书了,还不如出来社会混几年,学的东西比你在书本上的多多了。你看某某某,从来不读书,还不是照样发大财,这个社会看的是能力。”

至于能力是什么?天知道。有的人认为是人脉,有的人理解为“资源”,还有的人理解为权力。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解读,根本就没有指向问题的本质所在——过去的几十年,所有的、不靠脑力、技术含量吃饭的暴富都是有前提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

什么叫信息不对称?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
在中国的股市传奇里,你永远逃不过“杨百万”这个字。作为在中国股市里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无论你怎样评价他——投机倒把也好,走狗屎运也罢,杨百万这个名字,已经被写入了中国股票的历史,成为了一个传奇。
这个人是怎样完成他的原始积累的呢?
有一天他偶尔看报纸,发现一个现象:两个地方的国库券价格是不一样的。
这样,他就从价格低的地方买入国库券,然后拿着蛇皮袋装上,坐着火车去往另一个收购价较高的地方。
他一年来回好多次,直到有一天,国库券不再存在价差,他完成了第一笔原始积累——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那一年是1989年。这笔钱,对于一个工厂的工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天文数字——而他的这一切,不是因为读什么卵书,而是因为他某天某时某个地点,看到了一张神奇的报纸,而恰恰别人没注意到。

再举个例子:
2000年,中国入WTO的时候,外贸很好做,钱好像是捡来的。
因为那时候开工厂的很少,竞争不完全,因此,外国人来中国,没什么议价的条件——当然,他也不需要议价,那时候的商品,对于手持美金的他们来说,简直太便宜了。
100块钱一对的真皮鞋,赚个50块钱都是常有的事——对于中国人来说,50块钱很多了,那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工资才一两千块。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鞋子太便宜了,真皮的,才100块人民币一双。

竞争不完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信息不流通。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做外贸赚钱,人们只有靠口口相传。口口相传的速度很慢,虚实也莫辨。因此,制造业的老板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这些需要读书吗?
不需要。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里,你不需要技术、不需要知识储备、甚至不需要资金。

我记得我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做生意赚了不少的钱,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开始,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大家都觉得做生意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我的父亲胆子大,敢拉下脸来推着板车出去叫买卖,就这样做起来了。
是的,你只需要胆子足够大,抓住了一个机遇,就有可能富起来。
“人生关键要学会抓住机遇,有时候抓住一两个,足以影响你一辈子。”这不是我们很多前辈跟我们说的话吗?(有些为了宣扬他的这种机会主义,甚至还搬出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至于这个机会是从天上掉下来,还是从你朋友的口中得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或许你等了一辈子,也等不到这样的机遇。因此,总有这样的错觉:“好事总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倒霉蛋只有我一个。”

然而,现在情况变了,原因很简单:有了互联网。
当互联网诞生了以后,信息就开始变得全流通。
比如你以前买东西,有很多东西你需要,但却买不到——比如,机械键盘,我现在仍然发现,即便在广州这种大城市,卖机械键盘的店铺依旧凤毛麟角。

你好不容易找到有一家卖,人家看你满怀欣喜的样子,第一个意识就是宰一下你。

现在有了淘宝,人家要宰你就难了。你上网一搜,价格清清楚楚,网上因为价格太透明,价格也都差不多。

当信息完全流通以后,机会主义就相对而已很少了——你买国库券,上网就能买了,价格透明,不存在价差,再也没有套利的空间。做外贸,上个EBAY一搜,价格一目了然。你过去有权力,能作威作福,现在我拿个手机把你摄像上网,你就有下岗的危险。

所以,现在我们感觉钱越来越难赚就是这点——你凭着机遇来获利的几率越来越小,信息充分流通,你能做的,别人在你的网店买个样品回来,三下五除二就复制了过来。最后跟你做一样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价格越拉越低,直到没有利润为止。
在信息闭塞的环境里,你不读书能靠着机会一夜暴富。在信息充分流动的环境里,没有了这些暴富机会,你能靠什么?
靠的是真本事,若有什么机遇,也是对未来趋势的精确判断。
我不知道读书能在这场产业升级中能起到什么作用,我只知道,不读书,没有知识,光靠经验、人脉、关系、钱、倒腾,在这场产业升级里将会很容易被淘汰。

3总结书籍的好处在于,困囿于现实,你身边是不可能结识像书里那么多优秀的人的,因为有些写书的已经死了,唯有思想流传了下来。

然而,书籍给了你一条接近他们的途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是片面的、成点状的,你可能会因为一两次经历而顿悟出一两个弥足珍贵的道理,但很快,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激动了一两天,你马上就忘却了,以前该怎样还是怎样。

原因在于,他们只是你脑海中零散的存在,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着你,形成你的信仰。

而书籍给你的是系统的知识归类和梳理,他将所有的点连成一个面,进行系统的归纳。书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梳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并不是经验所能代替的。
不仅如此,书籍还能带给人经验的补充——一个人不可能经历多重的人生。然而书籍可以,你看历史、看人物传记,能看到多彩多样的人生,从而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不读书所产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盲目地信奉经验主义,觉得经验能至高无上:你想想看,有什么比我亲身经历更弥足珍贵吗?只有我亲身经历的,才是适合我的,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而我的经验是活的。像以下这位就是这样:


他这句话本身其实就是个逻辑错误,将经验和理论分割开来,进行极端的假设。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经验的人是没有的,你只要活着,你就会有经历,有经历,你就会有经验。所以,只读书没有经验的人是没有的,但是,只有经验不读书的人确实是有的,还不少。
这还是一个写作者的群,一个写手,居然推崇读书无用论,不知道他是怎么写出东西来的。

缺乏阅读,还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1.阅读能力的低下,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朋友圈(图片截自于网络):

这些人把鸡汤当作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你还不能提醒他,怕他生气。

2.讲话情绪占主导,没有任何逻辑。

3.凡是凭感觉、直觉,而不相信科学。
比如我们的王林大师,就是这样火起来的。前阵子我还了解到,现在有些所谓的能量大师还真是有人信,当别人跟我描述这些人群的神奇时,真是栩栩如生。
还比如我们很多所深信不疑的星座学、算八字,有时间我专门写文来写写。

4.一个不爱学习的人,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以为是命,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所导致的。

如果多读读书,别的不说,这个社会将少掉多少不必要的争执和吵闹。

就我个人而言,我出生的家庭并不是很好。我的父母跟很多父母一样,从一个贫瘠年代走过来,他们口味很大,但是能力有限。他们跟我们很多人一样,教的都是一些江湖套路。(比如,我的父亲经常跟我说:“你学习要讲方法啊。”至于什么方法,要怎样读,他从来没教过我。他以为,将这句话重复一万遍,我学习就能讲方法了。再来点压力、奖惩机制,就称之为教育。)
我的性格、我的思维、我的习惯,很多都是从书中得益,在后天慢慢矫正,天生并不具备。

从大数据来看,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无论调查的数据准确与否,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发达国家的阅读率,远高于我国阅读率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和全民阅读率密切相关。

我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从来没有谁跟我谈过电影、音乐、书籍,从来就是“买房了吗”、“买车了吗”、“小孩子多大了”三件套,讨论完这些问题,聚会差不多也可以散了。
这还是本科,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人群。其他的人群阅读率更是不堪目睹。

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是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读书的问题。

很多把持着“读书无用论”的人,都是本身不读书的,或者读了书压根就没读懂的。

你不怎么读书,大谈特谈“读书有没有用”,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笑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不是不读书,他们其实在以另一种形式读书。
比如某老板,花了几千块钱,听完一场“成功人士的演讲”,满怀欣喜地跑过来跟我说:“喂,你知道吗?昨晚我听了那个老师的演讲,真的收获颇丰。他的观点有很多新颖的地方,比如他说,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坚持。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高尔夫从0开始学起。他的朋友告诉这位老师,虽然他是个新手,但是他只要坚持挥杆1000次,他就是个熟手,他挥杆1万次,他就是大师……”
她还没讲完,我就听就明白了,这位成功学演讲者讲的“我的朋友的故事”,其实就是改造版的一万小时理论。这个理论的源头,来自于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懒、浮躁、耐不住寂寞。比起一个人费力地一行一行地阅读,他们更喜欢跟一群人坐在台下听别人讲故事给自己听,哪怕是花上点钱。

一个人懒,就通常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系列的合理的解释,比如——“读书无用论”。
所以,我觉得当这些人读了一些书以后,再过来讨论“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这个话题会比较好。

(转载自:知乎)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rock912/blog/657917

如何看待”很多人不读书一样当老板挣大钱”的说法?相关推荐

  1. win7字体_微软将终止支持win7,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不肯升级到win10呢?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李彦宏曾表示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反映了中国用户对升级到win10的态度.何出此言呢? 在&quo ...

  2. mc服务器怎么回到床的位置,《我的世界》MC床的功能居然跟这四个指令有关系?很多人不知道!...

    <我的世界>MC床的功能居然跟这四个指令有关系?很多人不知道!<我的世界>四个跟床的功能有关系的指令,第一个类似潮涌核心?在沙盒游戏<我的世界>里面,床是玩家们最常 ...

  3. Excel 有哪些可能需要熟练掌握而很多人不会的技能2

    8. 仪表盘 最终效果 在某个单元格中输入数值(0-100),红色的指针会随之而动 该案例不是很切题,应用也很局限,所以删去了操作步骤.该例成品可至前面提到的网盘地址中下载.若有兴趣研究详细做法,请私 ...

  4. 科学计算机怎么锁死,人类的技术科学被“锁死”,科学家已证实,仍有很多人不相信!...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科技让人类的生活有很大改变,甚至创造出了古代人从来没有见到过事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正在往更好的方向进步,可是人类的科技仿佛被锁死了一样,如果我们细想一下近50 ...

  5. 很多人读书,追求的是干货,寻求的是立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实这是一种留在舒适区的阅读方法。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年代,答案不会简单的出现在书里

    很多人读书,追求的是干货,寻求的是立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这是一种留在舒适区的阅读方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年代,答案不会简单的出现在书里,因为生活根本就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你也不能期望过去的经验能 ...

  6. 为什么当初很多人不看好的阿里云做起来了?

    11月2日,阿里巴巴发布最新一季度财报,阿里云上半年收入突破100亿人民币,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过去几年,阿里云收入规模连续13个季度保持接近100%增长,取得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行业地位.估值也从2 ...

  7. gem意思_出道10年,很多人不知道邓紫棋英文名GEM背后含义

    原标题:出道10年,很多人不知道邓紫棋英文名GEM背后含义 如果没有太关注港台歌手,大家对邓紫棋的出道.成名印象大概是2014年1月,她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二季>节目并演唱了众多让人印 ...

  8. 一个很重要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技术,P2P丨网络穿透与NAT原理分析

    一个很重要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技术,p2p 1. NAT原理 2. Nat类型 2. 网络穿透原理 视频讲解如下,点击观看: 一个很重要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技术,P2P丨网络穿透与NAT原理分析丨零声学院官方 ...

  9. 手机上计算机功能,手机上有计算器的赶紧看看,这个功能不说很多人不知道,赶紧告诉身边人...

    原标题:手机上有计算器的赶紧看看,这个功能不说很多人不知道,赶紧告诉身边人 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现代的电子计算器能进行数学运算的手持电子机器,拥有集成电路芯片,但结构比电脑简单得多,可以说 ...

最新文章

  1. IOS开发笔记5-C语言基础复习
  2. angular 应为声明或语句_“允许”员工自愿降薪后,多益网络再发声:声明降薪非自愿者奖 3 万...
  3. 用opencv抽取视频的帧并保存为连续的图片
  4. 《程序员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一一1.6 勿以专家自居
  5. 年审是当月还是当天_车检是按月份还是日期 审车日期以什么为准
  6. PHP文件系统-文件下载
  7. 【转】三、QT例子-打开一个图片并且显示
  8. 如何在Swift中发出HTTP请求?
  9. 熟悉 CMake(一)
  10. HDU 1042 N!( 高精度乘法水 )
  11. Consul实践之Consul常见应用场景及方案梳理(FAQ)
  12. Java进阶:SpringMVC中放行静态资源
  13. el-table的使用总结
  14. springboot 配置日志文件
  15. 2023前端面试题------JS 面试题(2) es6
  16. 7-3 sdust-Java-字符串集合求并集 (25 分)
  17. 算法——机器学习——无监督学习—— K均值(K-means)图解动画
  18. P4707 重返现世 扩展 MinMax 容斥+DP
  19. Fass timeout detection implementation
  20. 当你收到面试通知后,通过如下的准备可以大大提升面试成功率

热门文章

  1. Win2000/XP故障恢复控制台主要命令
  2. Android 9.0 要禁用 hide APIs了,你的反射要用不了了!
  3. 拼音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一年级拼音练习题库
  4. 计算机上怎么打开打印机,无法打开添加打印机,教您无法打开添加打印机怎么解决...
  5. 视频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你知道了吗?国仁楠哥
  6. 测试英语发音的软件,零基础英语app排行榜前五名,从音标手把手教你怎么快速入门!...
  7. MATLAB程序设计-4.三维绘图
  8. 移动端上滑加载更多(H5)
  9. 宝宝秀项目学习(五)
  10. 在微擎开发这么多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