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AI部落联盟

dodo个人主页: http://www.pkudodo.com

前言

Batch Normalization在2015年被谷歌提出,因为能够加速训练及减少学习率的敏感度而被广泛使用。

但论文中对Batch Norm工作原理的解释在2018年被MIT的研究人员推翻,虽然这篇论文在2018年就已经提出了,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网上看相关博客及paper时,大部分内容还是论文提出前写下的。

现在DL逐渐变成了实验科学,一般在发现性能上的提升后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但这片论文的思想很好,从数据、公式等一系列角度去推理,分析出来了为什么batch Normalization能work。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805.11604.pdf

batch Normalization的提出

抛开Norm,我们在做特征工程时,经常会将输入进行归一化,否则如果某个特征数特别大(比如说一个特征是0-1,一个特征是0-1000),那第二个特征很有可能会对整个模型参数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说,当训练集数据的分布不一致时,例如前一个输入的各特征范围是0-1,后一个是0-100,网络的训练效果也不会很好。

所以,就像很多人说的一样,我们希望在deep learn中,整个网络中流过的数据都是独立同分布的。

为什么需要独立同分布?

我觉得这事可以从两方面去解释,

一方面我们希望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后,在测试集上能够发挥很好的性能。那么我们就需要保证训练集和测试集是来自同一个空间,准确来说,是符合同一分布,这对同分布提出了要求。此外,在虽然数据来自同一个空间,但我们并不希望所有数据都聚集在空间中的某一小撮,而是希望所有数据对于整个空间来说都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在采样的过程中我们希望是独立得去采样所有的数据。

另一方面,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上一段话,如果数据之间不是同分布的,比如说样本1所有的特征都处于0-1之间,样本2处于10-100,那么网络的参数其实很难去同时迎合两类分布的数据。

batch Normalization做了什么?

上面讲到了数据在最初进来的时候,都希望是独立同分布的。但是batch Normalization的作者觉得不够,应该在deep learning中的每层都进行一次处理,保证在每层都是同分布。

他是这么想的:假设网络有n层,网络正在训练,还没有收敛。这时候x1被输入,经过了第一层,但是第一层还没有学到正确的weight,所以经过weight的矩阵乘法后,第二层的数会不会很乱?会不会第二层有些节点值是个位数,有些节点值蹦到好几百?细想一下,确实挺有可能啊,内部的参数都是随机初始化的,那蹦啥结果确实不好说啊。然后恐怖的事情来了,第二层这些乱蹦的数,又输到了第三层,那第三层的输入就是乱蹦的数,输出当然好不了,以此类推。

所以主要产生了两个问题:

1.所以在前面的网络没有收敛的时候,后面的网络其实并学不到什么。一栋大楼底部都是晃的,那上面也好不了。所以必须要等前面的层收敛后,后面层的训练才有效果。

2.因为一般来说网络内部每层都需要加一层激活来增加非线性化嘛,那么如果值比较大,它通过激活以后在S曲线上会比较接近0或1,梯度很小,收敛会很慢。

所以batch Normalization就想在每层都加一个norm进行标准化,让每层的数分布相同,变成均值0,方差1的标准分布。高斯分布的标准化公式就是下面式子中括号内的部分。值减去均值再除以方差,能够得到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至于γ和β,是需要学习的两个参数,γ对数据的方差再进行一个缩放,β对数据的均值产生一个偏移。

为什么归一化成均值0,方差1后,还要再修改方差和均值?那归一化还有意义吗?

这是因为我们并不能保证这层网络学到的特征是什么,如果简单的归一化,很有可能会被破坏。比如说S型激活函数,如果这层学到的特征在S的顶端那块,那么我们做归一化以后,强行把特征带到了S的中间位置,特征就被破坏了。要注意γ和β是被训练的参数,且每层都不一样,所以针对每一层的实际情况,它会去尝试恢复这层网络所学到的特征。

结果

使用VGG网路,CIFAR10数据集(下图),可以看到与不加相比:

1.训练前期的准确率要高,也就是收敛更快。

2.减少对learning rate的敏感度,图二在lr=0.5时,不加norm的网络直接震荡了,但加nrom的仍然表现良好。

所以batch normalization其实原理不是很高深,只是在每层都加了一个标准化,使得数据同分布,再对其方差和均值进行一个变换以恢复该层捕捉到的特征。最后产生了两大改变,首先收敛更快,其次对lr的敏感度降低。

那网络内每层进行一个归一化,为啥这么简单的一个思想,一直没有被运用呢?是researcher想不到吗?

我相信有很多researcher都尝试过将各层都重新标准化,但我相信最后的效果一定不太好,因为很多特征重新修改为均值0方差1后,特征的信息会被丢失。所以作者理论的突破性在归一化以后又使用γ和β重新将数据的分布进行了一个修改,以此来找回丢失的特征,当然了,只要让这两个参数能够自学习就可以了。

—————分割—————

其实现在大部分博客沿用的解释,都是上面这种。包括我之前一直也认为是这样。

但是《How Does Batch Normalizetion Help Optimization》这篇论文认为,使用norm后的网络收敛更快,lr敏感度更低是对的,但不是因为论文里说的这种原因,而是因为每层的标准化使得最后的loss函数变成了一个光滑的曲面而造成的最后性能提优。下面来阐述一下思想:

batch Normalization 解释的反驳

实验测试

MIT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在论文的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而是说,如果原作者说的是对的,那我们就先按照原作者的思路去验证一下(因为涉及两篇paper,所以本文将batch normalization的提出者写为原作者,How Does Batch Normalizetion Help Optimization的作者写为来自MIT的研究人员):

原作者认为是因为网络中各层都标准化后使得分布相同,因此造成的性能提优。

来自MIT的研究人员做了三个实验作为对比:不适使用norm的普通网络、使用nrom的普通网络及添加噪音的Norm网络。

Norm网络添加噪音是考虑到原作者认为是同分布造成的性能提优。那么来自MIT的研究人员就在Norm网络的基础上,给各层再手动添加噪音,这样使得第三个网络虽然使用了norm,但每层的分布已经被打乱,不再满足同分布的情况。

下图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nrom网络添加了噪音,但性能仍然和添加norm的网络差不多。

那么最后造成性能提升的原因,肯定不是数据同分布这一解释,也就是说原作者给出的解释是错的,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batch Normalization新解释的直观理解

在基础的学习中,我们都知道在设计loss的时候希望loss函数是光滑的,这样我们可以很顺利地使用梯度下降来更新参数并找到一个较优点。但很多时候loss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比如说下图,左边和右边都是loss函数,但是左边的loss虽然连续,但并不光滑。在梯度下降过程中很难保证下降的有效性和快速性,此外也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而右边的图虽然在四个顶点出也有局部最优解,但总体上来说还是非常理想的一个loss。

MIT的研究人员认为batch normalization的有效性在于它将左边的原始loss转变成了右边的loss,造成了上文提到的两种结果:

1.收敛速度变。

2.对学习率的设置不再那么敏感。

分析

MIT的研究员定义了两个函数:

第一个是loss的值的计算,就是下面第一个公式,内部的loss是当前的loss,随后对loss求导,再乘以学习率,x是内部的参数,对参数进行一个更新,随后将新参数放入loss函数中,计算当前loss的值。别看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绕,实际上就是求当前的loss值。

第二个公式是计算loss的梯度差,也可以看成loss的二次求导吧(我感觉)。

论文中之所以提出这两个公式,是为了得到两个量。

第一个公式可以得到训练过程中的loss,那么把每一个step的loss都拿出来绘制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可以认为是loss的波动情况。我认为如果一个loss函数本身是比较光滑的,那么第一个公式求出来的loss值并不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浮动。

第二个量是计算loss的梯度差,它可以认为山坡在沿着下降的方向走时,方向改变是否会较大。也就是说,一个比较好的loss函数,在每一个step中,loss所得到的梯度应该是不会浮动太大的。就好像从山上往下走,我们向下的方向一般都不会在瞬间改变太大,而不是说往下平滑地走着走着(loss梯度稳定),突然前面是个悬崖(loss梯度骤变),而应该是有个台阶(loss梯度平滑改变)。

MIT研究人员将使用norm和普通的网络对这两个量进行了对比:

可以看到不使用norm的网络(红色),loss的梯度差浮动均较大。而使用了norm的网络(蓝色)浮动很小。也就从侧面印证了普通网络的loss比较趋向于左图。而使用了norm的,loss趋向右图。

上面这两个公式其实就是整篇论文的核心,MIT的研究人烟也正是基于这两个量从而对原文进行了反驳。

1.在论文中使用了L-Lipschitz常数来定量loss的光滑程度(也就是公式1干的事),限制了loss的光滑程度,(以下定义来自百度百科)

L-Lipschitz:直觉上,利普希茨连续函数限制了函数改变的速度,符合利普希茨条件的函数的斜率,必小于一个称为利普希茨常数的实数(该常数依函数而定)。 对于在实数集的子集的函数

若存在常数K,使得

则称 f 符合利普希茨条件,对于f 最小的常数K 称为 f 的利普希茨常数。

我个人觉得就是换了种说法,就是限制loss的一阶导数要小于常数k。一阶导数在曲线上表现的是斜率必须小于一个值,也就是说斜率不能过大。在这一条件的限制下,loss的面哪怕下降,也是很缓的。

2.论文使用了另一个更强的光滑条件来限制:β-smoothness(也就是公式2干的事)。

β-smoothness限制了就是loss斜率的斜率(可以简单看成斜率差)不能超过一定值。

我认为这本质上其实就是二阶求导。对二阶求导后的结果进行了一个限制,使得函数在二阶条件下仍然是一个较为平滑、不会大幅度突变的函数。

也正是因为使用了batch norm的网络,它的loss从原先的原始凹凸不平状态变成了一个能满足L-Lipschitz及β-smoothness两个强条件的原因,使得bath norm能够work。

总结

原作者提出了batch norm,并造成了两个结果:

1.收敛更快。

2.对learning rate的敏感度更低(也就是说lr的设置是否合理不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最终结果)。

并且认为网络中每层都进行了一次同分布,是造成结果的主要原因。

MIT研究员根据这一思路,将使用norm的网络随机添加高斯噪声,使得网络在添加了norm的同时又去除了norm所带来的同分布效果,但结果显示优势仍然存在,因此对原作者的解释进行了反驳。

随后MIT研究人员使用了loss的一阶信息和二阶信息进行了评估,发现使用了norm以后的loss在一阶和二阶上都具有很好的性质,由此推断nrom之所以能产生效果,不是原作者提出的解释,而是因为norm直接作用了loss函数,将loss函数变成了一个一阶、二阶均平滑的函数。

加小编微信进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交流群

备注:昵称-学校(公司)-方向

若格式不对,不予通过!

推荐阅读:

一大批历史精彩文章啦

详解Transition-based Dependency parser基于转移的依存句法解析器

干货 | 找工作的经验总结(一)

经验 | 初入NLP领域的一些小建议

学术 | 如何写一篇合格的NLP论文

干货 | 那些高产的学者都是怎样工作的?

是时候研读一波导师的论文--一个简单有效的联合模型

近年来NLP在法律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


好文!在看!

论文阅读|How Does Batch Normalizetion Help Optimization相关推荐

  1. 论文阅读|How Does Batch Normalization Help Optimization

    欢迎直接到我的博客查看最近文章:www.pkudodo.com.更新会比较快,评论回复我也能比较快看见,排版也会更好一点. 原始blog链接:  http://www.pkudodo.com/2019 ...

  2. 论文阅读——《Exposure Control using Bayesian Optimization based on Entropy Weighted Image Gradient》

    论文阅读--<Exposure Control using Bayesian Optimization based on Entropy Weighted Image Gradient> ...

  3. 【论文阅读31】《OptCuts: Joint Optimization of Surface Cuts and Parameterization》

    目录 一些疑惑 0 引言 1 introduction 2 related work 2.1 parameterization with fixed connectivity 2.2 Separate ...

  4. 论文阅读 Neural Computation of Decisions in Optimization Problems

    Neural Computation of Decisions in Optimization Problems 动机:需要研究从平台角度出发,进行怎样的促销组合是最优的. github上MIT复现的 ...

  5. 论文阅读——《Online Photometric Calibration of Auto Exposure Video for Realtime Visual Odometry and SLAM》

    论文阅读--<Online Photometric Calibration of Auto Exposure Video for Realtime Visual Odometry and SLA ...

  6. 论文阅读笔记:看完也许能进一步了解Batch Normalization

    提示:阅读论文时进行相关思想.结构.优缺点,内容进行提炼和记录,论文和相关引用会标明出处. 文章目录 前言 介绍 BN之前的一些减少Covariate Shift的方法 BN算法描述 Batch No ...

  7. 论文阅读Batch Normalization: Accelerating Deep Network Training byReducing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论文阅读Batch Normalization: Accelerating Deep Network Training byReducing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全文翻译 ...

  8. 【联邦学习论文阅读】FedProx(2018)Federated Optimiz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FedProx]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1812.06127 摘要 联邦学习面临两个关键挑战:系统异构性:统计异构性.本文的FedProx可以解决联邦学习的异构性,可看 ...

  9. 【论文阅读】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Graph Neural Networks [图神经网络入门](7)

    [论文阅读]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Graph Neural Networks [图神经网络入门](7) Into the Weeds Other types of grap ...

  10. DnCNN论文阅读笔记【MATLAB】

    DnCNN论文阅读笔记 论文信息: 论文代码:https://github.com/cszn/DnCNN Abstract 提出网络:DnCNNs 关键技术: Residual learning an ...

最新文章

  1. OCA读书笔记(6) - 配置Oracle网络环境
  2. faster rcnn结构
  3. 15道使用频率极高的基础算法题
  4. excel 表格lookup 的操作
  5. [渝粤教育] 西南科技大学 经济数学1 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6. [Leedcode][JAVA]第[945]题
  7. linux虚拟机网络配制方法及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8. 高等数学(第七版)同济大学 习题7-8 个人解答
  9. mysql查询条件忽略大小写_mysql 查询条件不区分大小写问题
  10. linux文件误删除该如何恢复?
  11. 判断字符串是否对称 C语言,c语言 判断字符串是否中心对称
  12. 2012, PPSN,Geometric Semantic Genetic Programming,GSGP
  13. 为什么互联网需要采用去中心化结构?
  14. AVR单片机开发3——定时器T0 查询方式
  15. 虚拟机KALI2022.2下安装GVM
  16. 人工智能入门相关书籍
  17. IP65等IP防尘防水等级测试标准IEC60529测试内容详解
  18. 【Ocr】ocr表格检测;返回结果说明;可定制表格模板识别处理
  19. C语言回音消除算法,一种语音识别场景中回音消除的方法
  20. android 车载蓝牙模块,安卓APP通过蓝牙串口模块控制DSP车机收音机

热门文章

  1. HDU 4380 Farmer Greedy 计算几何+bitset
  2. jQuery..1..基本使用..选择
  3. 测试标准I/O缓冲的代码,
  4. 分享一套帮助你优化开发web应用的jQuery插件集 - Vanity Toolset
  5. 系统如何删除被其它进程占用的文件?
  6. erlang supervisor中启动普通的进程
  7. ios系统框架一: Core Animation
  8. CSS实现段落首行缩进
  9. Linux操作系统中使用“autogen.sh+configure+make”编译代码的方法
  10. Vue 中watch和computed 的用法及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