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LEACH算法仿真实验
    • 算法原理简介
    • 代码分析
      • 初始变量声明
      • 初始化所有节点
      • LEACH分簇(簇的建立阶段)
      • 普通节点加入生成的簇头
      • 稳定的数据通信阶段
      • 计算死亡节点
    • MATLAB画图
  • 完整代码

LEACH算法仿真实验

本文使用MATLAB实现,因为MATLAB画图方便

  • 如果不想看思路分析,点这里→查看完整代码。

算法原理简介

基本思想是以循环的方式随机选择簇头节点,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均匀分配到网络中的每个传感器节点,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耗,提高网络生存周期的目的。

详细来说,LEACH算法是一种自应分簇拓扑算法,它的执行过程是周期性的,每轮循环分为簇的建立阶段和稳定的数据通信阶段。

簇的建立阶段,相邻节点动态地形成簇,随机产生簇头;
数据通信阶段,簇内节点把数据发送给簇头,簇头进行数据融合并把结果发送给汇聚节点。

由于簇头需要完成数据融合、与汇聚节点通信等工作,所以能量消耗大。LEACH 算法能够保证各节点等概率地担任簇头,使得网络中的节点相对均衡地消耗能量。

代码分析

初始变量声明可以结合原理一起看,写在前面比较方便后面介绍。
这里→查看LEACH原理

初始变量声明

%-- 节点、簇头设置相关量 --%

  • 本实验一共进行times次实验,每一次实验进行的轮数为 r轮,一共有n个节点,高级节点有m个。

      本次实验中:times = 10; % 实验次数n = 100; % 节点个数m=0.1; % 控制高级节点的占比r = 500; % 总轮数
    

%-- 控制坐标相关量 --%

  • 每一个节点保存在一个结构体数组S中。S的属性有:

      1. xd : 节点横坐标2. yd : 节点纵坐标3. G : 4. type : 'C'为该节点当选过簇头节点,'N'为该节点没有当选过簇头节点5. E : 节点当前的能量值6. ENERGY : 1为高级节点,0为普通节点7. min_dis : 与 加入的簇头节点 的距离8. min_dis_cluster : 加入的簇头节点的编号S定义如下:S = repmat(struct('xd', 0, 'yd', 0, 'G', 0', 'type', 'N', 'E', 0, 'ENERGY', 0, 'min_dis', 0, 'min_dis_cluster', 0), n+1, 1); % 记录所有节点的坐标,及其相关属性
    
  • 设置测试范围,所有的节点都在100x100的坐标系内,基站在坐标为(50, 50)的中心。

      xm=100;%x轴范围ym=100;%y轴范围sink.x=0.5*xm; %基站x轴sink.y=0.5*ym; %基站y轴
    

%-- 计算能量相关量 --%

  • 高级节点的能量为普通节点能量的(1+a)倍。

      a=1;% 初始额外增加的能量占比
    
  • 当节点能量占比低于do时,节点只会发送数据,不会参与其他活动。

      do=30;% 判断是否广播的能耗
    
  • 剩下的就是各种能量消耗数值定义。

      Bit=4000;% 每一次传输的bit量Eo=0.02;%初始能量ETX=50*0.000000001;%传输能量,每bitERX=50*0.000000001;%接收能量,每bitEfs=10*0.000000001;%耗散能量,每bitEDA=5*0.000000001;%融合能耗,每bitEmp=5*0.000000001;% 广播能量
    

%-- 记录节点相关量 --%

  • 记录节点死亡数据

      dead=0;% 死亡节点个数 dead_a=0;% 死亡的特殊节点dead_n=0;% 死亡的普通节点PACKETS_FIRST_DEAD_X=zeros(1,times);% 记录每次实验第一次死掉节点时的横坐标PACKETS_FIRST_DEAD_Y=zeros(1,times);% 记录每次实验第一次死掉节点时的轮数PACKETS_DEAD_X=zeros(1,r);% 该变量为“记录每轮死亡节点死亡数量的值”的变化量的横坐标PACKETS_DEAD_Y=zeros(1,r);% 该变量为“记录每轮死亡节点死亡数量的值”的变化量的纵坐标值
    
  • 记录簇头节点相关数据。

      cluster=0;% 记录当前的簇头节点的个数countCHs=0;% 记录簇头节点的个数。(跟cluster作用几乎一样,只是起到记录作用,并未像cluster一样进行运算)PACKETS_TO_BS=zeros(1,r);% 记录每一轮的簇头个数
    

    结构体C记录了簇头节点的数据。C的属性有:

      1. xd : 簇头节点的x坐标2. yd : 簇头节点的y坐标3. distance : 簇头节点距离基站的距离4. id : 簇头节点的编号C定义如下:C=repmat(struct('xd',0,'yd',0,'distance',0,'id',0),n*p,1);% 记录当前轮簇头的相关数据
    
  • 记录普通节点相关

      PACKETS_TO_CH=zeros(1,r);% 记录每一轮的普通节点个数
    

初始化所有节点

初始变量声明

  • 将显示节点的窗口命名为1

      figure(1);
    
  • 初始化节点,循环n次,画出n个节点。其中前面的n*m个是高级节点,用'+'标记,后面的n-n*m个是普通节点,用'0'标记。

      if(temp_rnd0<=m*n+1) %前面的n*m个是+节点S(i).E=Eo*(1+a);  %能量是初始能量的2倍,a=1 S(i).ENERGY=1;plot(S(i).xd,S(i).yd,'+');hold on;endif(temp_rnd0>=m*n+1)  %后面的n-n*m个是0节点S(i).E=Eo;% S(i).E 是该节点当前的能量值S(i).ENERGY=0;plot(S(i).xd,S(i).yd,'o');% plot函数,在界面上画点hold on;end
    

LEACH分簇(簇的建立阶段)

初始变量声明

  • 簇头选举初始阶段,会先设置一个建议网络簇头的百分比注意是建议,每一轮实际选择的簇头节点不一定符合该百分比

  • 簇头选择阶段,每个节点产生一个0-1的随机数字,如果该数字小于阈值,节点成为当前轮的簇头。

    阈值公式为:
      T(n) = p / {1 - p * [(r - 1) mod (1 / p)]}其中,p为预期的簇头百分比,r为当前轮数。本次实验中:p = 0.1
    
  • 为了保证节点相对均衡的消耗能量,存在一个循环选举周期。在一个循环选举周期内,每个簇头只能担任一次簇头节点。当一个循环选举周期结束后,所有节点可以重新被选择成为簇头,并且开启新的一个循环选举周期。

      这个周期持续的轮数为:n * p , 即 建议网络中簇头存在个数 的值。
    

    当i节点在选择中被选为簇头后,将 S(i).type 设置为'C',表示该节点已经当选过簇头。
    当循环周期结束的时候,根据算法可以知道所有的存活的节点都已经担任过一次簇头了,为了使节点可以重新担任簇头,将所有的节点的type全部设置为'N'

  • 当一个节点当选为簇头后,用'k*'标记。

      plot(S(i).xd,S(i).yd,'k*');
    

普通节点加入生成的簇头

初始变量声明

  • 对于每一个普通节点,在一轮的数据传输中,该普通节点将与其距离最近的簇头节点进行通信。所以需要求出其附近据它最近的簇头节点是哪一个。

      %如果i节点是普通节点,并且i节点的能量够,则判断是否将该节点加入簇头if(S(i).type=='N'&& S(i).E>0)if(cluster>=1)min_dis=sqrt((S(i).xd-C(1).xd)^2+(S(i).yd-C(1).yd)^2);% 计算该点距离第一个簇头的距离(默认记录第一个簇头作为初始点)min_dis_cluster=1;% 记录第一个簇头的标号,(默认记录第一个簇头作为初始点)for c=1:1:clustertemp=min(min_dis,sqrt((S(i).xd-C(c).xd)^2+(S(i).yd-C(c).yd)^2)); % 计算c节点距离i节点的距离if(temp<min_dis) % 如果i到c比i到中心点距离短,则选择将数据传送到c节点min_dis=temp;min_dis_cluster=c;endendendend
    

稳定的数据通信阶段

初始变量声明

  • 簇头节点进行的能量消耗

      if(distance>do)  % 能量大于阈值,消耗能量为:传输能量(将结果发送给汇聚节点)+数据融合能量+与汇聚节点通信能量%S(i).E=S(i).E-((ETX+EDA)*(Bit)+Emp*Bit*(distance*distance*distance*distance));S(i).E=S(i).E-((ETX+EDA)*(Bit)+Emp*Bit);endif (distance<=do)% 能量小于等于阈值,消耗能量为:传输能量(将结果发送给汇聚节点)+数据融合能量+耗散能量%S(i).E=S(i).E-((ETX+EDA)*(Bit)+Efs*Bit*(distance*distance));S(i).E=S(i).E-((ETX+EDA)*(Bit)+Efs*Bit);end
    
  • 加入簇头节点的普通节点的能量消耗

      if(min_dis>do) % 如果最近的点的剩余能量可以进行广播,则参与活动。% 消耗的能量为:传输能量(将数据发送给簇头)S(i).E=S(i).E-(ETX*Bit);endif(min_dis<=do) % 如果最近的点的剩余能量不足以进行广播,则待机% 消耗的能量为:耗散能量S(i).E=S(i).E-(Efs*Bit);end%计算簇头节点的能量消耗if(min_dis>0) % 如果簇头节点还未能量耗尽,则消耗能量为:接收能量+融合能量。S(C(min_dis_cluster).id).E=S(C(min_dis_cluster).id).E-((ERX+EDA)*Bit);end
    
  • 当普通节点与簇头节点通信时

      S(i).min_dis=min_dis;% 记录距离其连接的簇头的距离S(i).min_dis_cluster=min_dis_cluster;% 记录其连接的簇头的编号
    

计算死亡节点

初始变量声明

  • 当节点剩余能量S.E小于或等于0的时候,标记该节点死亡。并用'red.'标记。

      %判断死亡节点。当节点能量为0时,该节点为死亡节点。for i=1:1:nif(S(i).E<=0) plot(S(i).xd,S(i).yd,'red.');hold on;dead=dead+1;if(dead == 1 && isFirst == 1)isFirst = 0;fprintf("times=%d\tr=%d\n",tests,temp_r);%pause;PACKETS_FIRST_DEAD_X(tests)=tests;PACKETS_FIRST_DEAD_Y(tests)=temp_r;endif(S(i).ENERGY==1) % 死亡的特殊节点dead_a=dead_a+1; endif(S(i).ENERGY==0) % 死亡的普通节点dead_n=dead_n+1;endhold on;endend
    
  • 当所有节点都死亡时,界面1如下图所示:

MATLAB画图

  • 在界面3中画出每一次实验节点死亡的折线图:

      figure(3);plot(PACKETS_DEAD_X,PACKETS_DEAD_Y);xlabel('轮数');ylabel('死亡节点个数');title('节点死亡曲线图');
    

  • 在界面2中画出当全部实验都结束后,统计每一次实验第一次出现死亡节点的时候,所执行的轮数。

      figure(2);plot(PACKETS_FIRST_DEAD_X,PACKETS_FIRST_DEAD_Y);% 画折线图xlabel('测试次数');ylabel('运行轮数');title('第一次出现死亡节点时的运行轮数');
    

完整代码

想要其他的效果可以通过更改代码中变量的参数得到。
代码已加入较为详细的注释。
MATLAB代码实现如下:

```MATLAB
%仿真实验环境设定
%本实验设定有10个能量是1个单位的高级节点,用+ 表示;
%有90个能量是0.5个单位的普通节点,用o表示。
%在区域中间(50,50)的坐标处,有一个基站,用x表示.
% (CH:Cluster Head,即簇头)
clear;%清除內存变量%-- 节点、簇头设置相关量 --%
n=100;%节点总数
m=0.1;% 控制高级节点的占比
p=0.1;%簇头概率%-- 控制坐标相关量 --%
xm=100;%x轴范围
ym=100;%y轴范围
sink.x=0.5*xm; %基站x轴
sink.y=0.5*ym; %基站y轴
S=repmat(struct('xd',0,'yd',0,'G',0','type','N','E',0,'ENERGY',0,'min_dis',0,'min_dis_cluster',0),n+1,1);% 记录所有节点的坐标,及其相关属性%-- 计算能量相关量 --%
Bit=4000;% 每一次传输的bit量
Eo=0.02;%初始能量
ETX=50*0.000000001;%传输能量,每bit
ERX=50*0.000000001;%接收能量,每bit
Efs=10*0.000000001;%耗散能量,每bit
EDA=5*0.000000001;%融合能耗,每bit
Emp=5*0.000000001;% 广播能量
a=1;% 初始额外增加的能量占比
do=30;% 判断是否广播的能耗%-- 控制轮数相关量 --%
times=10;% 实验次数
r=500;% 总轮数(在簇头选举初始阶段,每个节点产生一个0-1的随机数字,如果该数字小于阈值,节点成为当前轮的簇头。)%-- 记录节点相关量 --%
dead=0;% 死亡节点个数
dead_a=0;% 死亡的特殊节点
dead_n=0;% 死亡的普通节点
cluster=0;% 记录当前的簇头节点的个数
countCHs=0;% 记录簇头节点的个数。(跟cluster作用几乎一样,只是起到记录作用,并未像cluster一样进行运算)
PACKETS_TO_BS=zeros(1,r);% 记录每一轮的簇头个数
PACKETS_TO_CH=zeros(1,r);% 记录每一轮的普通节点个数
C=repmat(struct('xd',0,'yd',0,'distance',0,'id',0),n*p,1);% 记录当前轮簇头的相关数据
PACKETS_FIRST_DEAD_X=zeros(1,times);% 记录每次实验第一次死掉节点时的横坐标
PACKETS_FIRST_DEAD_Y=zeros(1,times);% 记录每次实验第一次死掉节点时的轮数PACKETS_DEAD_X=zeros(1,r);% 该变量为“记录每轮死亡节点死亡数量的值”的变化量的横坐标
PACKETS_DEAD_Y=zeros(1,r);% 该变量为“记录每轮死亡节点死亡数量的值”的变化量的纵坐标值
for i=1:1:rPACKETS_DEAD_X(i)=i;
endfor tests=1:1:timesfigure(1);% 初始化节点,循环n次,画出n个节点XR=zeros(1,n);% 临时变量,记录X坐标YR=zeros(1,n);% 临时变量,记录Y坐标for i=1:1:n% 新建一个随机的点S(i).xd=rand(1,1)*xm;XR(i)=S(i).xd;S(i).yd=rand(1,1)*ym;YR(i)=S(i).yd;S(i).G=0;  %每一次周期结束此变量为0S(i).type='N';temp_rnd0=i;if(temp_rnd0<=m*n+1) %前面的n*m个是+节点S(i).E=Eo*(1+a);  %能量是初始能量的2倍,a=1 S(i).ENERGY=1;plot(S(i).xd,S(i).yd,'+');hold on;endif(temp_rnd0>=m*n+1)  %后面的n-n*m个是0节点S(i).E=Eo;% S(i).E 是该节点当前的能量值S(i).ENERGY=0;plot(S(i).xd,S(i).yd,'o');% plot函数,在界面上画点hold on;endendS(n+1).xd=sink.x;   %最后一个节点画,表示基站节点S(n+1).yd=sink.y;plot(S(n+1).xd,S(n+1).yd,'x');hold on;% 开始仿真isFirst = 1;for temp_r=1:1:r % 开始新的一轮hold off;% 使新添加到坐标区中的绘图清除现有绘图并重置所有的坐标区属性。figure(1);% 将界面反复显示在标号为1的窗口中% 新的一轮,当前簇头节点个数刷新cluster = 0;countCHs = 0;% 新的一轮,重新记录节点死亡数dead_a = 0;dead_n = 0;dead = 0;% 画点for i=1:1:nif(i<=n*m) % 前面的n*m个是+节点plot(S(i).xd,S(i).yd,'+');endif(i>n*m) % 后面的n-n*m个是0节点plot(S(i).xd,S(i).yd,'o');endhold on;end%判断死亡节点。当节点能量为0时,该节点为死亡节点。for i=1:1:nif(S(i).E<=0) plot(S(i).xd,S(i).yd,'red.');hold on;dead=dead+1;if(dead == 1 && isFirst == 1)isFirst = 0;fprintf("times=%d\tr=%d\n",tests,temp_r);%pause;PACKETS_FIRST_DEAD_X(tests)=tests;PACKETS_FIRST_DEAD_Y(tests)=temp_r;endif(S(i).ENERGY==1) % 死亡的特殊节点dead_a=dead_a+1; endif(S(i).ENERGY==0) % 死亡的普通节点dead_n=dead_n+1;endhold on;endendPACKETS_DEAD_Y(temp_r)=dead;plot(S(n+1).xd,S(n+1).yd,'x');hold on;%选举簇头节点。按 LEACH算法的公式选举簇头节点。 X=zeros(1,n*p);% 临时变量,记录X坐标Y=zeros(1,n*p);% 临时变量,记录Y坐标for i=1:1:nif(S(i).E>0) temp_rand=rand; % 给temp_rand随机附一个值(rand 返回一个(0-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if((S(i).G)<=0)% 该节点在本轮中没有当过簇头节点的二重保证if(temp_rand<=(p/(1-p*mod ((temp_r-1),round(1/p))))) countCHs=countCHs+1;% packets_T0_BS=packets_T0_BS+1; % PACKETS_TO_BS(temp_r+1)=packets_T0_BS; S(i).type='C';S(i).G=round(1/p)-1; % (round四舍五入为最近的整数)cluster=cluster+1;%簇头數加1C(cluster).xd=S(i).xd;C(cluster).yd=S(i).yd;plot(S(i).xd,S(i).yd,'k*');hold on;distance=sqrt((S(i).xd-(S(n+1).xd))^2+(S(i).yd-(S(n+1).yd))^2);      C(cluster).distance=distance;C(cluster).id=i;X(cluster)=S(i).xd;Y(cluster)=S(i).yd; distance;if(distance>do)  % 能量大于阈值,消耗能量为:传输能量(将结果发送给汇聚节点)+数据融合能量+与汇聚节点通信能量%S(i).E=S(i).E-((ETX+EDA)*(Bit)+Emp*Bit*(distance*distance*distance*distance));S(i).E=S(i).E-((ETX+EDA)*(Bit)+Emp*Bit);endif (distance<=do)% 能量小于等于阈值,消耗能量为:传输能量(将结果发送给汇聚节点)+数据融合能量+耗散能量%S(i).E=S(i).E-((ETX+EDA)*(Bit)+Efs*Bit*(distance*distance));S(i).E=S(i).E-((ETX+EDA)*(Bit)+Efs*Bit);endendendendendPACKETS_TO_BS(temp_r)=countCHs;% 本轮产生的簇头节点数%普通节点加入簇中for i=1:1:n%如果i节点是普通节点,并且i节点的能量够,则判断是否将该节点加入簇头if(S(i).type=='N'&& S(i).E>0)if(cluster>=1)min_dis=sqrt((S(i).xd-C(1).xd)^2+(S(i).yd-C(1).yd)^2);% 计算该点距离第一个簇头的距离(默认记录第一个簇头作为初始点)min_dis_cluster=1;% 记录第一个簇头的标号,(默认记录第一个簇头作为初始点)for c=1:1:clustertemp=min(min_dis,sqrt((S(i).xd-C(c).xd)^2+(S(i).yd-C(c).yd)^2)); % 计算c节点距离i节点的距离if(temp<min_dis) % 如果i到c比i到中心点距离短,则选择将数据传送到c节点min_dis=temp;min_dis_cluster=c;endendif(min_dis>do) % 如果最近的点的剩余能量可以进行广播,则参与活动。% 消耗的能量为:传输能量(将数据发送给簇头)S(i).E=S(i).E-(ETX*Bit);endif(min_dis<=do) % 如果最近的点的剩余能量不足以进行广播,则待机% 消耗的能量为:耗散能量S(i).E=S(i).E-(Efs*Bit);end%计算簇头节点的能量消耗if(min_dis>0) % 如果簇头节点还未能量耗尽,则消耗能量为:接收能量+融合能量。S(C(min_dis_cluster).id).E=S(C(min_dis_cluster).id).E-((ERX+EDA)*Bit);endS(i).min_dis=min_dis;% 记录距离其连接的簇头的距离S(i).min_dis_cluster=min_dis_cluster;% 记录其连接的簇头的编号endendendPACKETS_TO_CH(temp_r)=n-dead-cluster;% 记录当前存活非簇头节点个数fprintf("%d %d\n",temp_r, countCHs);% 当所有的节点都当过一次簇头后,将所有节点都设置为未曾担任过簇头节点,以便开始新的簇头选举if(mod (temp_r,round(n*p)) == 0)for i=1:1:nS(i).G=0;  %每一次周期结束此变量为0S(i).type='N';endendendfigure(3);plot(PACKETS_DEAD_X,PACKETS_DEAD_Y);xlabel('轮数');ylabel('死亡节点个数');title('节点死亡曲线图');hold on;
endfigure(2);
plot(PACKETS_FIRST_DEAD_X,PACKETS_FIRST_DEAD_Y);% 画折线图
xlabel('测试次数');
ylabel('运行轮数');
title('第一次出现死亡节点时的运行轮数');```

LEACH算法仿真实验相关推荐

  1. pid算法的MATLAB仿真 - 用MATLAB进行pid算法仿真实验

    算法理论知识 PID算法是工业应用中最广泛算法之一,在闭环系统的控制中,可自动对控制系统进行准确且迅速的校正.PID算法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在四轴飞行器,平衡小车.汽车定速巡航.温度控制器等场景均有 ...

  2. doa估计算法 matlab,一种未知信源数的DOA估计-music和capon算法仿真实验!

    具体参考<一种未知信源数的高分辨DOA估计算法 >-[张涛麟     刘   颖     廖桂生 ],我是完全按照这篇文献做的,但是最后仿真出来的效果图根本就没有文献那么理想,请大神们指教 ...

  3. 【MRI】GRAPPA (GeneRalized Autocalibrating Partially Parallel Acquisitions) 算法 仿真实验与原理剖析 (Matlab 实现)

    目录 1. 加载全采样 MR 图像并显示 2. 全采样 MR 图像转换为全采样 k 空间并显示 3. 设置部分参数 4. 构造欠采样等距掩模 (equispaced mask) 并显示 5. 模拟/生 ...

  4. matlab仿真光场成像,光场图像重构算法仿真

    引言 光场成像由于获取了光辐射的完整分布, 可以通过光场信息重构算法的数据处理手段计算出所需的对焦图像[.光场相机通过四维坐标系参数表征出空间内光辐射位置信息和方向信息, 因此与传统相机的二维图像相比 ...

  5. led的伏安特性曲线 matlab实现_灯泡伏安特性仿真实验的实现算法

    灯泡伏安特性仿真实验的实现算法 冯绍勇 ( 景德镇学院机电系 , 江西景德镇 333000 ) 摘 要 : 针对当前在电学内容课程教学中,"灯泡伏安特性的测定"仿真实验的缺乏,作者 ...

  6. 【散射点模型以及雅克42飞机实测数据RD算法ISAR成像的MATLAB仿真实验】

    基于散射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探讨距离压缩效果和RD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如图2-6 a)所示为模拟空间站目标的散射点模型,该模型由模拟的空间站四块大太阳能板以及实验核心舱组成.仿真无噪声环境下的实验 ...

  7. 两种鲸鱼优化算法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及仿真实验——附代码

    目录 摘要: 算法设计: WOA总体流程图如下: 增强型WOA(E-WOA) 仿真运行效果: 完整程序: 摘要: 鲸鱼优化算法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是 ...

  8. 基于MATLAB的leach协议能量检测算法仿真

    目录 1.算法概述 2.仿真效果 3.MATLAB仿真源码 1.算法概述 LEACH协议,全称是"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 (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 ...

  9. 基于RRT自动探索算法的多智能体SLAM仿真实验

    基于RRT自动探索算法的多智能体SLAM仿真实验 一.引述 1.自动探索内容简述 2.自动探索算法 RRT搜索算法 滤波算法 动态角色分配算法 建图即地图融合算法 二.在ROS上的实现 1.准备工作 ...

  10. LEACH路由协议仿真(基于MATLAB)

    一.实验仿真数据信息 说明:关于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仿真数据均可以参考以上数据   二.传感器节点包含功能 说明:这里的节点相关是关乎编程的,路由包含簇头的产生.簇的形成和簇的路由,但是程序实现的时候 ...

最新文章

  1. hive安装报错如何解决?
  2. python基础笔记_python基础学习笔记(九)
  3. JS重新来过之------------[String对象]
  4. java socket 编程 客户机服务器_Java Socket编程服务器响应客户端实例代码
  5. nginx+uwsgi 部署
  6. git的创建分支与合并分支(5)
  7. basys2数码管共阳还是共阴_如何判断PLC使用接近开关是PNP还是NPN?
  8. 一台电脑有线连接路由器另一台无线连接_两个无线路由器怎么实现无线桥接【详细介绍】...
  9. 常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0. Java后台快速开发框架
  11. 基于ssm的电动车实名制挂牌管理系统
  12. 抖音小程序开发教程之 01 构建开发环境(教程含源码)
  13. IE浏览器设置UserAgent
  14. 运维的升级打怪之路v2版
  15.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8、网页篡改应急响应
  16. HFSS学习记录——0. HFSS软件安装(ANSYS Electromagnetics Suite 2023 R1)
  17. 爬虫大作业_爬取三星Galaxy_S9论坛
  18. 工作仅一年就被迫跳槽的感想
  19. 破解美团外卖的 _token算法
  20. 怎样设置Notes客户端收发Internetl邮件(转)

热门文章

  1. Web Fonts (二) OTF/TTF 转 WOFF
  2. 系统辨识总论(System Identification)
  3. 路由器:斐讯K3C刷官改,固件版本是32.1.46.268
  4. 记录一次使用ghidra逆向分析斐讯K3官改固件web登录验证的经历
  5. 百战程序员数据结构 课件_结构之战
  6. 人工智能之神经网络基础入门(最通俗版)
  7. win10 两台电脑之间共享桌面及共享文件(手把手教学)
  8. 『原创经典』标准日本语初级笔记完整版(1)
  9. sql语句练习50题(Mysql版)
  10. 热点账户高并发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