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基础整理

目录

  • 量子计算基础整理
    • 写在前面
    • 量子力学基础
      • 量子的四个特性
      • 量子态的描述
        • 定义
        • 状态演化
      • 叠加态与测量
      • 相态,纯态和混合态
      • 混合态的表示
      • 可观测量与量子观测
      • 复合系统与联合测量
        • 张量积
        • 复合系统的状态演化

写在前面

年间本来是计划玩电动的,突然觉得有一点点索然无味。遂整理一下先前看过的《量子计算与编程入门》一书的一些知识点,算是读书笔记。

本文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 量子力学基础理论
  2. 量子程序

量子力学部分主要为搭建一个电路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知识点,量子程序也同样如此。

本人并没有量子力学的基础,但量子计算机关注的重点是计算机,而非量子。若对线性代数或矩阵论的内容较为熟悉,应该没有特别大的困难。

量子力学基础

量子的四个特性

”量子态就是一个微观粒子的状态。“

而由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量子的第一个特性——一定会遇到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这种最小单位统称为量子。
− ℏ 2 2 μ ∇ 2 Ψ + U Ψ = E Ψ -\frac{\hbar^2}{2\mu}\nabla^2\Psi+U\Psi=E\Psi −2μℏ2​∇2Ψ+UΨ=EΨ

“量子化的属性有很多种,这里优先考虑一种——能量。”

能量的量子化的表现形式为能级

当我们谈到能级,就可以引出量子的第二个特性——跃迁

《量子计算与编程入门》一书中对于这两个特性举了一个例子:把一层楼比作量子,对于量子而言,能级就如同拆掉楼梯和电梯的楼层一样,人们只能位于楼层中的某一层,而不能处于两个楼层的中间某个状态(能级)。

但这样并不代表我们没办法上下楼了,相反,如果我们需要上楼的话,我们可以直接超级跳跳上去(跃迁):)

量子的第三个特性——量子叠加性的例子就非常有名了,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薛定谔的猫。即当我们不去观测的时候,猫会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在我们先前的例子中,如果我们不去观测,每栋楼里的每个人同时存在于所有楼层。

PS:虽然量子有叠加性,但随观测次数的增加,会趋于一个稳定的结果(大数定律)。而宏观物体内的粒子数量非常庞大,所以宏观物体——大量粒子的集合体是绝无可能存在叠加性的。

“薛定谔宣称,不打开盒子,猫就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又称‘当我们打开盒子,经过了我们的观察,猫就会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生、死状态上’。”

得到这个态的概率是叠加态和测量态的内积的平方,且测量后叠加态就会坍缩到这个确定的态上。

这里便是量子的第四个特性——“测量与坍缩假设”。对于一个叠加态,测量的结果一定是量子化后确定、分立的态中的一个。

量子态的描述

下面就是各种矩阵运算了。

定义

量子态可以用线代中的向量描述,量子态的向量称为态矢,可以分为左矢(ket)与右矢(bra)。
右矢: ∣ ψ ⟩ = [ c 1 , c 2 , . . . , c n ] T |\psi\rangle=[c_1,c_2,...,c_n]^T ∣ψ⟩=[c1​,c2​,...,cn​]T
左矢: ⟨ ψ ∣ = [ c 1 ∗ , c 2 ∗ , . . . , c n ∗ ] \langle\psi|=[c_1^*,c_2^*,...,c_n^*] ⟨ψ∣=[c1∗​,c2∗​,...,cn∗​]
这样的组合就可以描述一个量子态,其中每一个分量都是复数,T表示转置,如果左右矢在括号内的描述相同,那么称为这两个矢量互为转置共轭。

有了量子态的矩阵表示,我们就可以定义内外积啦。

假设两个量子态矩阵(坐标)表示如下
∣ α ⟩ = [ a 1 , a 2 , . . . , a n ] T |\alpha\rangle=[a_1,a_2,...,a_n]^T ∣α⟩=[a1​,a2​,...,an​]T
∣ β ⟩ = [ b 1 , b 2 , . . . , b n ] T |\beta\rangle=[b_1,b_2,...,b_n]^T ∣β⟩=[b1​,b2​,...,bn​]T
那么内积就可以定义为
⟨ α ∣ β ⟩ = ∑ i = 1 n a i ∗ b i \langle\alpha|\beta\rangle=\sum_{i=1}^{n}a_i*b_i ⟨α∣β⟩=i=1∑n​ai​∗bi​
外积就可以定义为
∣ α ⟩ ⟨ β ∣ = [ a i b i ∗ ] n × n |\alpha\rangle\langle\beta|=[a_ib_i^*]_{n\times{n}} ∣α⟩⟨β∣=[ai​bi∗​]n×n​
表示这是一个 nxn 的矩阵

同时,对于二能级量子,能量较高的称为激发态(excited state)记为
∣ e ⟩ = ∣ 1 ⟩ = [ 1 0 ] o r ⟨ e ∣ = ⟨ 1 ∣ = [ 1 0 ] |e\rangle=|1\rangle= \left[ \begin{matrix} 1 \\ 0 \end{matrix} \right] or \langle e|=\langle 1|= \left[ \begin{matrix} 1 & 0 \end{matrix} \right] ∣e⟩=∣1⟩=[10​]or⟨e∣=⟨1∣=[1​0​]
能量较低的称为基态(ground state)记为

∣ g ⟩ = ∣ 0 ⟩ = [ 0 1 ] o r ⟨ g ∣ = ⟨ 0 ∣ = [ 0 1 ] |g\rangle= |0\rangle= \left[ \begin{matrix} 0 \\ 1 \end{matrix} \right] or \langle g|= \langle 0|= \left[ \begin{matrix} 0 & 1 \end{matrix} \right] ∣g⟩=∣0⟩=[01​]or⟨g∣=⟨0∣=[0​1​]

为了与经典的比特进行类比,通常我们称激发态与基态为量子比特(qubit)。

此时,任意叠加态可以写作激发态与基态量子比特的线性组合
∣ ψ ⟩ = α ∣ 0 ⟩ + β ∣ 1 ⟩ |\psi\rangle=\alpha|0\rangle+\beta|1\rangle ∣ψ⟩=α∣0⟩+β∣1⟩
并满足归一化条件
∣ α ∣ 2 + ∣ β ∣ 2 = 1 |\alpha|^2+|\beta|^2=1 ∣α∣2+∣β∣2=1

状态演化

假设封闭的量子系统演化由与时刻 t 1 t_1 t1​与 t 2 t_2 t2​酉变换 U U U描述。那么在 t 1 t_1 t1​与 t 2 t_2 t2​时刻的量子态 ∣ ψ ⟩ |\psi\rangle ∣ψ⟩满足

∣ ψ 2 ⟩ = U ∣ ψ 1 ⟩ |\psi_2\rangle=U|\psi_1\rangle ∣ψ2​⟩=U∣ψ1​⟩

且满足
U U † = I UU^\dagger=I UU†=I
U † U^\dagger U†表示对 U U U取转置共轭,由此可知 U U U是可逆矩阵,酉变换也是一个可逆变换。

在量子计算中,酉矩阵也被称为量子门(类比逻辑门)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Pauli矩阵,Pauli矩阵就是一组量子门

σ 0 ≡ I ≡ [ 1 0 0 1 ] , σ 1 ≡ σ x ≡ X ≡ [ 0 1 1 0 ] \sigma_0\equiv I\equiv\left[ \begin{matrix} 1 & 0 \\ 0 & 1 \end{matrix} \right] , \sigma_1\equiv\sigma_x\equiv X\equiv\left[ \begin{matrix} 0 & 1 \\ 1 & 0 \end{matrix} \right] σ0​≡I≡[10​01​],σ1​≡σx​≡X≡[01​10​]
σ 2 ≡ σ y ≡ Y ≡ [ 0 1 1 0 ] , σ 3 ≡ σ z ≡ Z ≡ [ 1 0 0 − 1 ] \sigma_2\equiv \sigma_y\equiv Y\equiv\left[ \begin{matrix} 0 & 1 \\ 1 & 0 \end{matrix} \right] , \sigma_3\equiv\sigma_z\equiv Z\equiv\left[ \begin{matrix} 1 & 0 \\ 0 & -1 \end{matrix} \right] σ2​≡σy​≡Y≡[01​10​],σ3​≡σz​≡Z≡[10​0−1​]

其中X门对于任意量子态
X ∣ ψ ⟩ = [ 0 1 1 0 ] [ α β ] = [ β α ] = β ∣ 0 ⟩ + α ∣ 1 ⟩ X|\psi\rangle= \left[ \begin{matrix} 0 & 1 \\ 1 & 0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alpha \\ \beta \end{matrix} \right]= \left[ \begin{matrix} \beta \\ \alpha \end{matrix} \right]= \beta|0\rangle+\alpha|1\rangle X∣ψ⟩=[01​10​][αβ​]=[βα​]=β∣0⟩+α∣1⟩
所以X门也叫量子非门(quantum NOT gate)

叠加态与测量

上述的两个矢量可以构成一个二维空间的基。任何一个态都可以写为这两个基在复数空间上的线性组合
∣ ψ ⟩ = a ∣ 0 ⟩ + b e i θ ∣ 1 ⟩ |\psi\rangle=a|0\rangle+be^{i\theta}|1\rangle ∣ψ⟩=a∣0⟩+beiθ∣1⟩
a a a. b b b为满足归一化的实数; e i θ e^{i\theta} eiθ表示模为1、幅角为 θ \theta θ的复数(欧拉公式)。

测量的定义为将量子态 ∣ ψ ⟩ |\psi\rangle ∣ψ⟩投影到另一个态 ∣ γ ⟩ |\gamma\rangle ∣γ⟩上。获得这个态的 ∣ γ ⟩ |\gamma\rangle ∣γ⟩概率是它们内积的平方,即
P γ = ∣ ⟨ ψ ∣ γ ⟩ ∣ 2 P_{\gamma}=|\langle\psi|\gamma\rangle|^2 Pγ​=∣⟨ψ∣γ⟩∣2
其他概率下会将量子态投影到它的正交态上(由于没能投影到态 ∣ γ ⟩ |\gamma\rangle ∣γ⟩,故只能投影到与 ∣ γ ⟩ |\gamma\rangle ∣γ⟩不构成线性相关的态上)。
P γ ⊥ = 1 − P γ P_{\gamma\bot}=1-P_\gamma Pγ⊥​=1−Pγ​

相态,纯态和混合态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个量子态:

∣ ψ 1 ⟩ = 1 2 ( ∣ 0 ⟩ + ∣ 1 ⟩ ) |\psi_1\rangle=\frac{1}{\sqrt{2}}(|0\rangle+|1\rangle) ∣ψ1​⟩=2 ​1​(∣0⟩+∣1⟩)

∣ ψ 2 ⟩ = 1 2 ( ∣ 0 ⟩ − ∣ 1 ⟩ ) |\psi_2\rangle=\frac{1}{\sqrt{2}}(|0\rangle-|1\rangle) ∣ψ2​⟩=2 ​1​(∣0⟩−∣1⟩)
然后算一算在 ∣ 0 ⟩ |0\rangle ∣0⟩或者 ∣ 1 ⟩ |1\rangle ∣1⟩方向上测量的概率

选取 ∣ 1 ⟩ |1\rangle ∣1⟩作为方向,对于 ∣ ψ 1 ⟩ |\psi_1\rangle ∣ψ1​⟩
P 1 = ∣ ⟨ ψ ∣ 1 ⟩ ∣ 2 = 0.5 P_{1}=|\langle\psi|1\rangle|^2=0.5 P1​=∣⟨ψ∣1⟩∣2=0.5
对于 ∣ ψ 2 ⟩ |\psi_2\rangle ∣ψ2​⟩,同样的
P 1 = ∣ ⟨ ψ ∣ 1 ⟩ ∣ 2 = 0.5 P_{1}=|\langle\psi|1\rangle|^2=0.5 P1​=∣⟨ψ∣1⟩∣2=0.5

根本分不出来嗷,这是因为缺了个相位信息 θ \theta θ

还有一种情况,假设有两个袋子,一个装满了 ∣ ψ 1 ⟩ = 1 2 ( ∣ 0 ⟩ + ∣ 1 ⟩ ) |\psi_1\rangle=\frac{1}{\sqrt{2}}(|0\rangle+|1\rangle) ∣ψ1​⟩=2 ​1​(∣0⟩+∣1⟩)放在左侧,另一个是空的。

不断从左侧拿出一个态,测量(量子态塌缩),然后扔到右边的袋子,经过多次实验后,右侧袋子应该具有大致等量的 ∣ 0 ⟩ |0\rangle ∣0⟩和 ∣ 1 ⟩ |1\rangle ∣1⟩.

此时从右侧取出一个态,在不知道手上是什么态的情况下,能说手上的态是 1 2 ( ∣ 0 ⟩ + ∣ 1 ⟩ ) \frac{1}{\sqrt{2}}(|0\rangle+|1\rangle) 2 ​1​(∣0⟩+∣1⟩)吗?

答案是不行的,此时右侧的袋子已经变成了

{ ∣ ψ 0 ⟩ = ∣ 0 ⟩ : P 0 = 0.5 , ∣ ψ 1 ⟩ = ∣ 1 ⟩ : P 1 = 0.5 } \{|\psi_0\rangle=|0\rangle: P_0=0.5,|\psi_1\rangle=|1\rangle:P_1=0.5 \} {∣ψ0​⟩=∣0⟩:P0​=0.5,∣ψ1​⟩=∣1⟩:P1​=0.5}

这样的集合形式,同样没有了相位信息。

由此,引出定义,纯态不仅具有概率还有相位,混合态是纯态的概率性叠加,往往失去了全部或部分的相位信息。

混合态的表示

混合态可以描述成态集合和概率的列表,但这样太麻烦了,所以可以改为使用密度矩阵的形式进行描述。

对于纯态,密度矩阵的形式是
ρ = ∣ ψ ⟩ ⟨ ψ ∣ \rho=|\psi\rangle\langle\psi| ρ=∣ψ⟩⟨ψ∣
对于混合态,密度矩阵的形式是
ρ = ∑ i P i ∣ ψ ⟩ ⟨ ψ ∣ \rho=\sum_iP_i|\psi\rangle\langle\psi| ρ=i∑​Pi​∣ψ⟩⟨ψ∣
其中, { P i , ∣ ψ i ⟩ } \{ P_i,|\psi_i\rangle \} {Pi​,∣ψi​⟩}是系统所处的态及概率

密度矩阵具有以下性质:

  1. “对于一个两能级系统表述的态,不论是纯的还是混合的,都可以用密度矩阵 ρ \rho ρ描述”
  2. “ ρ = ρ 2 \rho=\rho^2 ρ=ρ2当且仅当量子态为纯态时成立”
  3. “ ρ \rho ρ对角线上的分量表示整个系统如果经历一次测量,可以得到的是这个态的概率。如果只操作和测量一个两能级系统,分辨不出相同的密度矩阵”

密度矩阵可以完备的描述一个两能级系统可能出现的任何状态。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引入布洛赫球的概念,方便百事一个量子比特的任意状态。

如果量子态是纯态,那么它是球上的点,z坐标衡量 ∣ 0 ⟩ |0\rangle ∣0⟩和 ∣ 1 ⟩ |1\rangle ∣1⟩,公式表示
P 0 ( ∣ ψ ⟩ ) = 1 + z 2 P_0(|\psi\rangle)=\frac{1+z}{2} P0​(∣ψ⟩)=21+z​
P 1 ( ∣ ψ ⟩ ) = 1 − z 2 P_1(|\psi\rangle)=\frac{1-z}{2} P1​(∣ψ⟩)=21−z​
沿平行于平面 x y xy xy的方向,穿过圆面上一点的 z z z坐标得到的圆就代表了相位的复平面;这个点于 x x x的夹角就是单位复数的幅角。

由此,每个纯态都与球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起来。

由于混合态是多个纯态的经典统计概率叠加,每一个纯态分量(连接球面到球心的点)的加权平均即可得到混合态矢量。由此可知,混合态的点在布洛赫球的球内。

最大混合态是球心,不存在任何量子叠加性。

下面我们就拿这个点计算一下,由于布洛赫球上的(1,0,0)和(-1,0,0)是 x x x方向的顶点与 − x -x −x方向上的顶点。量子态概率分布就是 z z z坐标,即 0 0 0。
P 0 ( ∣ ψ 1 ⟩ ) = P 0 ( ∣ ψ 2 ⟩ ) = 0.5 P_0(|\psi_1\rangle)=P_0(|\psi_2\rangle)=0.5 P0​(∣ψ1​⟩)=P0​(∣ψ2​⟩)=0.5
幅角 θ 1 = 0 , θ 2 = π \theta_1=0,\theta_2=\pi θ1​=0,θ2​=π,由此可推断
∣ ψ 1 ⟩ = 1 2 ( ∣ 0 ⟩ + ∣ 1 ⟩ ) |\psi_1\rangle=\frac{1}{\sqrt{2}}(|0\rangle+|1\rangle) ∣ψ1​⟩=2 ​1​(∣0⟩+∣1⟩)

∣ ψ 2 ⟩ = 1 2 ( ∣ 0 ⟩ − ∣ 1 ⟩ ) |\psi_2\rangle=\frac{1}{\sqrt{2}}(|0\rangle-|1\rangle) ∣ψ2​⟩=2 ​1​(∣0⟩−∣1⟩)

矩阵密度为
ρ = 1 2 ∣ ψ 1 ⟩ ⟨ ψ 1 ∣ + 1 2 ∣ ψ 2 ⟩ ⟨ ψ 2 ∣ = [ 0.5 0 0 0.5 ] \rho=\frac{1}{2}|\psi_1\rangle\langle\psi_1|+\frac{1}{2}|\psi_2\rangle\langle\psi_2|=\left[ \begin{matrix}0.5 & 0 \\ 0 & 0.5 \end{matrix} \right] ρ=21​∣ψ1​⟩⟨ψ1​∣+21​∣ψ2​⟩⟨ψ2​∣=[0.50​00.5​]
即最大混合态。

可观测量与量子观测

量子比特的信息无法直接获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可观测的信息。

这时又要引出量子理论中自拌算子(self-adjoint operators)的概念,自拌有时也称为厄米(Hermitian)。

量子理论的可观测量与经典力学中的动力学量(位置、动量、角动量)对应,其他量如质量、电荷等作为参数引入到系统的哈密顿量(Hamiltonian)。

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量子吧:

假设量子测量是由测量算子的集合 { M i } \{M_i\} {Mi​}来描述,这些算子可以作用在待测量系统的状态空间上,索引 i i i表示实验上可能发生的结果。如果测量前量子系统处于最新状态 ∣ ψ ⟩ |\psi\rangle ∣ψ⟩,则
p ( i ) = ⟨ ψ ∣ M i † M i ∣ ψ ⟩ p(i)=\langle\psi|M_i^{\dagger} M_i|\psi\rangle p(i)=⟨ψ∣Mi†​Mi​∣ψ⟩
测量后系统状态变为
M i ∣ ψ ⟩ ⟨ ψ ∣ M i † M i ∣ ψ ⟩ \frac{M_i|\psi\rangle}{\sqrt{\langle\psi|M_i^{\dagger} M_i|\psi\rangle}} ⟨ψ∣Mi†​Mi​∣ψ⟩ ​Mi​∣ψ⟩​

由于

∑ i p ( i ) = ∑ i ⟨ ψ ∣ M i † M i ∣ ψ ⟩ = 1 \sum_ip(i)=\sum_i\langle\psi|M_i^{\dagger} M_i|\psi\rangle=1 i∑​p(i)=i∑​⟨ψ∣Mi†​Mi​∣ψ⟩=1

易推得
∑ i M i † M i = I \sum_iM_i^{\dagger} M_i=I i∑​Mi†​Mi​=I
这个方程也叫完备性方程(completeness equation)

单量子比特计算基下有两个测量算子,分别是 M 0 = ∣ 0 ⟩ ⟨ 0 ∣ M_0=|0\rangle\langle0| M0​=∣0⟩⟨0∣, M 1 = ∣ 1 ⟩ ⟨ 1 ∣ M_1=|1\rangle\langle1| M1​=∣1⟩⟨1∣

这两个测量算子都是自拌的,也就是转置共轭等于其本身,这两个算子同时也是幂等矩阵。

所以 M 0 † M 0 + M 0 † M 0 = M 0 + M 1 = I M_0^{\dagger} M_0+M_0^{\dagger} M_0=M_0+M_1=I M0†​M0​+M0†​M0​=M0​+M1​=I

设系统被测量时的状态是 ∣ ψ ⟩ = α ∣ 0 ⟩ + β ∣ 1 ⟩ |\psi\rangle=\alpha|0\rangle+\beta|1\rangle ∣ψ⟩=α∣0⟩+β∣1⟩

测量结果为0的概率是
p ( 0 ) = ⟨ ψ ∣ M 0 † M 0 ∣ ψ ⟩ = ⟨ ψ ∣ M 0 ∣ ψ ⟩ = ∣ α ∣ 2 p(0)=\langle\psi|M_0^{\dagger} M_0|\psi\rangle=\langle\psi|M_0|\psi\rangle=|\alpha|^2 p(0)=⟨ψ∣M0†​M0​∣ψ⟩=⟨ψ∣M0​∣ψ⟩=∣α∣2
测量后系统状态变为
M 0 ∣ ψ ⟩ ⟨ ψ ∣ M 0 † M 0 ∣ ψ ⟩ = M 0 ∣ ψ ⟩ ∣ α ∣ 2 = α ∣ α ∣ ∣ 0 ⟩ \frac{M_0|\psi\rangle}{\sqrt{\langle\psi|M_0^{\dagger} M_0|\psi\rangle}}=\frac{M_0|\psi\rangle}{|\alpha|^2}=\frac{\alpha}{|\alpha|}|0\rangle ⟨ψ∣M0†​M0​∣ψ⟩ ​M0​∣ψ⟩​=∣α∣2M0​∣ψ⟩​=∣α∣α​∣0⟩
测量结果为1的概率与测量后状态也同理。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量子观测。

量子观测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投影测量(projective measurements)、POVM(positive operator-valued measure)。

本文的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投影变换。当测量算子具有酉变换性质,投影测量与一般测量等价。

投影测量描述一个可观测量 Λ \Lambda Λ, Λ \Lambda Λ是带观测系统的状态空间上的自拌算子。同时 Λ \Lambda Λ可以分解为

Λ = ∑ i λ i P i \Lambda=\sum_i\lambda_iP_i Λ=i∑​λi​Pi​

这里 P i P_i Pi​是 Λ \Lambda Λ的特征值 λ i \lambda_i λi​对应特征空间上的投影。测量可能结果对应 λ i \lambda_i λi​。在对状态 ∣ ψ ⟩ |\psi\rangle ∣ψ⟩测量后,得到 i i i的结果的概率为
p i = p ( λ = λ i ) = ⟨ ψ ∣ P i ∣ ψ ⟩ p_i=p(\lambda=\lambda_i)=\langle\psi|P_i|\psi\rangle pi​=p(λ=λi​)=⟨ψ∣Pi​∣ψ⟩

测量后,结果 i i i发生,量子态坍缩,量子系统的最新状态为
P i ∣ ψ ⟩ p i \frac{P_i|\psi\rangle}{\sqrt{p_i}} pi​ ​Pi​∣ψ⟩​

投影测量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很容易计算投影测量的平均值 E ( Λ ) E(\Lambda) E(Λ)
E ( Λ ) = ∑ i λ i p i = ∑ i λ i ⟨ ψ ∣ P i ∣ ψ ⟩ = ⟨ ψ ∣ ( ∑ i λ i P i ) ∣ ψ ⟩ = ⟨ ψ ∣ Λ ∣ ψ ⟩ E(\Lambda)=\sum_i\lambda_ip_i \\=\sum_i\lambda_i\langle\psi|P_i|\psi\rangle \\ =\langle\psi|\left(\sum_i\lambda_iP_i\right)|\psi\rangle \\=\langle\psi|\Lambda|\psi\rangle E(Λ)=i∑​λi​pi​=i∑​λi​⟨ψ∣Pi​∣ψ⟩=⟨ψ∣(i∑​λi​Pi​)∣ψ⟩=⟨ψ∣Λ∣ψ⟩
这样计算就简单多了,观测量 Λ \Lambda Λ也记作 ⟨ Λ ⟩ ≡ ⟨ ψ ∣ Λ ∣ ψ ⟩ \langle\Lambda\rangle\equiv\langle\psi|\Lambda|\psi\rangle ⟨Λ⟩≡⟨ψ∣Λ∣ψ⟩

那么,标准差 Δ ( Λ ) \Delta(\Lambda) Δ(Λ)也可以计算了
[ Δ ( Λ ) ] 2 = ⟨ ( Λ − ⟨ Λ ⟩ ) 2 ⟩ = ⟨ Λ 2 ⟩ − ⟨ Λ ⟩ 2 \left[\Delta(\Lambda) \right]^2=\langle (\Lambda-\langle\Lambda\rangle)^2\rangle=\langle \Lambda^2\rangle-\langle\Lambda\rangle^2 [Δ(Λ)]2=⟨(Λ−⟨Λ⟩)2⟩=⟨Λ2⟩−⟨Λ⟩2

标准差是一个刻画典型分散程度的度量。

复合系统与联合测量

张量积

张量积是两个向量空间形成的一个更大向量空间的运算。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的状态由希尔伯特空间(Hilbert space)中的单位向量来描述。

设 H 1 H_1 H1​ 和 H 2 H_2 H2​ 分别为 n 1 n_1 n1​ 和 n 2 n_2 n2​ 维的希尔伯特空间。 H 1 H_1 H1​ 和 H 2 H_2 H2​ 的张量积为一个 m n mn mn 维的希尔伯特空间 H ≡ H 1 ⊗ H 2 H\equiv H_1 \otimes H_2 H≡H1​⊗H2​,对于 H 1 H_1 H1​ 中的每一个向量 ∣ h 1 ⟩ |h_1\rangle ∣h1​⟩ 和 H 2 H_2 H2​ 中的每一个向量 ∣ h 2 ⟩ |h_2\rangle ∣h2​⟩ 在 H H H 中都要有唯一的向量 ∣ h 1 ⟩ ⊗ ∣ h 2 ⟩ |h_1\rangle \otimes |h_2\rangle ∣h1​⟩⊗∣h2​⟩,并在 H H H 中的向量都可以表示为 ∣ h 1 ⟩ ⊗ ∣ h 2 ⟩ |h_1\rangle \otimes |h_2\rangle ∣h1​⟩⊗∣h2​⟩ 的线性叠加。还要满足以下基本性质:

  1. 对于任意 ∣ h 1 ⟩ ∈ H 1 |h_1\rangle\in H_1 ∣h1​⟩∈H1​, ∣ h 2 ⟩ ∈ H 2 |h_2\rangle\in H_2 ∣h2​⟩∈H2​,以及任意复数 c ∈ C c\in\mathbb{C} c∈C,都有
    c ( ∣ h 1 ⟩ ⊗ ∣ h 2 ⟩ ) = ( c ∣ h 1 ⟩ ) ⊗ ∣ h 2 ⟩ − ∣ h 1 ⟩ ⊗ ( c ∣ h 2 ⟩ ) c(|h_1\rangle\otimes|h_2\rangle)=(c|h_1\rangle)\otimes|h_2\rangle-|h_1\rangle\otimes(c|h_2\rangle) c(∣h1​⟩⊗∣h2​⟩)=(c∣h1​⟩)⊗∣h2​⟩−∣h1​⟩⊗(c∣h2​⟩)
  2. 对于任意 ∣ h 1 1 ⟩ , ∣ h 1 2 ⟩ ∈ H 1 |h_1^1\rangle,|h_1^2\rangle\in H_1 ∣h11​⟩,∣h12​⟩∈H1​,任意 ∣ h 2 ⟩ ∈ H 2 |h_2\rangle\in H_2 ∣h2​⟩∈H2​,都有
    ( ∣ h 1 1 ⟩ + ∣ h 1 2 ⟩ ) ⊗ ∣ h 2 ⟩ = h 1 1 ⟩ ⊗ ∣ h 2 ⟩ + ∣ h 1 2 ⟩ ⊗ ∣ h 2 ⟩ (|h_1^1\rangle+|h_1^2\rangle)\otimes|h_2\rangle=h_1^1\rangle\otimes|h_2\rangle+|h_1^2\rangle\otimes|h_2\rangle (∣h11​⟩+∣h12​⟩)⊗∣h2​⟩=h11​⟩⊗∣h2​⟩+∣h12​⟩⊗∣h2​⟩
  3. 对于任意 ∣ h 1 ⟩ ∈ H 1 |h_1\rangle\in H_1 ∣h1​⟩∈H1​,任意 ∣ h 2 1 ⟩ , ∣ h 2 2 ⟩ ∈ H 2 |h_2^1\rangle,|h_2^2\rangle\in H_2 ∣h21​⟩,∣h22​⟩∈H2​,都有
    ∣ h 1 ⟩ ⊗ ( ∣ h 2 1 ⟩ + ∣ h 2 2 ⟩ ) = h 1 ⟩ ⊗ ∣ h 2 1 ⟩ + ∣ h 1 ⟩ ⊗ ∣ h 2 2 ⟩ |h_1\rangle\otimes(|h_2^1\rangle+|h_2^2\rangle)=h_1\rangle\otimes|h_2^1\rangle+|h_1\rangle\otimes|h_2^2\rangle ∣h1​⟩⊗(∣h21​⟩+∣h22​⟩)=h1​⟩⊗∣h21​⟩+∣h1​⟩⊗∣h22​⟩

复合系统的状态演化

(未完待续)

量子计算基础整理(上)相关推荐

  1. 量子计算基础(学习笔记)

    量子计算基础 我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一.矢量空间    一个矢量空间是由一组完备的线性无关的基矢的线性组合所生成的空间,这个矢量空间里的每一个矢量的元素都是复数(也包括实数),因为实数是特殊的复数.狄 ...

  2. 量子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构成量子计算基础的四个关键概念的详细解析

    量子计算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全新计算模式,它不同于当前数据中心.云环境.PC和其它设备中的数字计算.数字计算需要把数据编码为二进制数字(比特位),每个比特位处于两个确定状态中的一个(0或1).然而,量子计 ...

  3. 量子计算基础——矩阵语言

    技术背景 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框架,采用了以超导.离子阱等物理体系的新语言来描述我们传统中所理解的矩阵运算.不同于传统计算机中的比特(经典比特)表示方法,量子计算的基本单元被称为量子比特.我们可以 ...

  4. 量子计算基础知识-2019/11/12

    1. 超导量子计算 2. 量子点量子计算 3. 拓扑量子计算 非阿贝尔统计马约拉纳零能模 在粒子世界里,住着两大家族:费米子家族(如电子.质子)和玻色子家族(如光子.介子),它们分别以物理学家费米和玻 ...

  5. 【量子计算-基础物理】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质子、电子、量子、离子的区别

    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氢原子例外,只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 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中子和质子由夸克组成 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 ...

  6.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谷歌量子计算模拟化学反应登上Science封面

    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张倩.杜伟 转载自公众号:机器之心 原子和分子是受量子力学控制的系统,用量子计算模拟化学反应,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去年 10 月,谷歌宣布实现「量子优越性」的论文登上了<自然 ...

  7. 谷歌量子计算登上Nature封面,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

    这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谷歌在被称为「量子优越性」方向上的重大突破研究,登上了<自然>杂志 150 周年版的封面. 它或许标志着量子计算正在走向实用化:谷歌已经利用一台 54 量子比 ...

  8. 学习笔记 -《量子计算与编程入门》- 量子计算机硬件基础

    文章目录 1 量子芯片 1.1 超导量子芯片 1.1.1 超导量子计算的进展 1.2 半导体量子芯片 1.2.1 基于电荷位置的量子比特 1.2.2 基于自旋的量子比特 1.2.3 半导体量子计算也正 ...

  9. 太多人关注,太少人理解,这就是“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公开课:从德谟克利特.计算复杂性到自由意志>译后感. "将计算.物理.数学和哲学整合成一种连贯的世界图景的探索,可能永远不会结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在 ...

最新文章

  1. php mysql多重筛选,如何使用php、html、mysql构建一个多重分类选择列表
  2. 剑指offer:输入一棵二叉树,判断该二叉树是否是平衡二叉树。
  3. 【Spring】Spring第二天 - AOP 详解、动态代理设计模式(JDK和cglib)
  4. DEDECMS全版本gotopage变量XSS ROOTKIT 0DAY
  5. tomcat temp 大量 upload 文件_原创 | 浅谈URI中的任意文件下载
  6. 我就拜你为师的飞秋爱好者
  7. 谢宝友:会说话的Linux内核
  8. oracle apex 发布应用,基于Oracle APEX的快速Web应用开发
  9. cuda无法在电脑上运行_办公技巧 | 专治PPT在别的电脑上无法播放的神器!
  10. python (集合和深浅拷贝)
  11. DNN硬件加速器设计3 -- DNN Accelerators(MIT)
  12. Android之本地数据存储(SQLite数据库)
  13. win2008 SP2下USB鼠标不能使用的一个解决方案
  14. ptp精准时间协议_精确时间协议PTP研究
  15. easyui是怎么实现批量删除的_怎么批量删除空间说说-easyui的datagrid实现批量删除...
  16. 蓝牙写入数据库_android 蓝牙 数据库
  17. android peap,Android连接IEEE8021X PEAP  无感知WiFi
  18. 如何在互联网上虚度人生?
  19. 给自家人做个招聘广告,前后端和移动工程师看过来
  20. linux运维开发之路(一)— 基础知识篇

热门文章

  1. 表单输入事件辨析-oninput、onkeyup、onchange 开发须知!
  2. Android开发设置button形状之圆角、椭圆、矩形
  3. Plupload插件
  4. 人工智能研究 还需打破学科壁垒的"生殖隔离"
  5. tomcat部署vue前端项目
  6. 在iTunes正版電影加入中文字幕
  7. 华为设备配置私网IP路由FRR
  8. 移动端、PC端(前后台)、小程序常用的UI框架 - UI框架篇
  9. 基于ALS的音乐分析及离线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报告
  10. IT圈的“年龄歧视”,android模拟器中文输入法